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學習的作文錦集3篇

作文2.09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習的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學習的作文錦集3篇

學習的作文 篇1

以前,我認為語文很枯燥,天天讀呀、背呀,哎呀,煩死了!還有老師還佈置那麼多作業:抄書、寫作文……

但是,今天一堂作文課卻改變了我的看法。

首先,老師在黑板上寫了8組數字:“12345609”、“1256789”、“1+2+3”、“333555”、“3.5”、“510”、“9寸+1寸=1尺”……難道劉老師要上數學課?聽老師一講,才明白原來是讓我們看數字猜成語。哎,這可把我難倒了!我一個也猜不出!

老師見我們猜不出,就給我們講解:“‘12345609’,它本來是‘12345678’,但其中‘7’被換成了‘0’,‘8’也不見了,所以是‘七零八落’呀!”

哦,原來是這樣!於是,我也把其它的猜出來了:“1256789”是“丟三落四”;“1+2+3”是“接二連三”......數字中也藏着成語,真好玩。

然後,老師又給我們講了一個人的故事:“一個窮書生,過年時寫了一幅對聯:‘二二三三四四五,六六七七八八九’。橫批是‘二四七三’。”老師讓我們猜它包含了什麼。

包含了什麼?我想了想:這對聯有2—9,卻沒有1和10。嘿,這不就是“缺衣少食”嘛!還有,“二四七三”不就是“兒死妻散”的諧音嗎?哈哈,明白了,這個人真慘啊!原來數字也可以用來表達思想,真有趣。

接着,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關於祝枝山的對聯故事:“快要過年了,祝枝山被一個財主請去寫對聯。他決定要耍一下財主,便提筆寫道:‘明日逢春好不晦氣;來年倒運少有餘財。’路人見了都念‘明日逢春,好不晦氣;來年倒運,少有餘財。’財主聽了大發雷霆,就將祝枝山告到了縣官大老爺那兒。縣官老爺便質問祝枝山,為什麼要詛咒人家。祝枝山不慌不忙地説:‘嗨,老爺,我祝他好運氣,可他卻一紙狀子把我告到您這兒了。不信您聽:明日逢春好,不晦氣;來年倒運少,有餘財。聽聽,怎麼錯了?説吧,我怎麼了?’縣官老爺聽聽有理,便令人將財主打板子,然後轟出堂去。”

學習的作文 篇2

我的生活的意義是什麼?

我一直無法理解我生活的目的,似乎沒有什麼是值得拼命去做,無論是學習還是其它,都不能全心全意地去做!

一直生活了七千多個日月,一直在父母的安排下生活,如今已經度過高中三年,但是進入了一個墊底的二流大學。我的未來生活在哪裏?

如今的社會需要一個人的文憑,需要藉助學校的名聲,需要的是朋友關係,需要在工作中有一定的經驗。而我呢?一個二本大學畢業,學校聽過的沒有幾個,或許你從未聽過,認識的朋友圈也十分小,學習一般沒有特長。也許四年後我就回到解放前,以前還有父母,但是畢業了還能依靠父母嗎?有人説現在大學生有什麼用啊?論文憑,沒有研究生的高;説技術,還不如專科精。根本就一事無成!

所以我們必須考研究生,但是英語四級考試你過得了嗎?能來到這裏的學生,大多是英語水平很低,想考過英語四級不是一般的困難。如果英語四級不過的話,研究生就是一個夢。就算是你英語四級考試過了!考不考得上研究生也是一個問題,我的專業比較偏,能找到的名牌大學沒有幾個,就算是研究生筆試成績好,但是我們還會面對面試,到時候一聽你的學校。在哪裏呢?沒聽過!有的甚至是直接就把你當成空氣,你就不用去了。好不容易過了筆試,面試你又是一個嚴峻的問題。就算你最終還是被某一個不知名學校錄取了,但是如果去了三年沒有一點用處,那麼時間流逝,你的未來發展呢?

望後來的同學們:好好學習吧!有了好大學,有個好專業,出去找工作也會很方便,就算是想考研究生,別人一聽你的學校鼎鼎大名,錄取機率就可以提高!認識的朋友都不一樣,以後需要幫助時也會很方便;如果你的研究生導師很牛,你的未來工作就是小事一樁!

所以,同學們,不到大學聯考考試的那一刻,一切都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就握在自己手中。不要因為一時貪玩,而使一世後悔!這是一個作為前輩的經驗!

學習的作文 篇3

5月13日,我校在校長的帶領下進行了對海雀村名譽書記文朝榮先進事蹟近一個星期的學習,他“信念堅定、一心為民的宗旨意識,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自力更生、苦幹實幹的頑強意志,大公無私、清正廉潔的優良作風,解放思想、求實進取的創新精神”讓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不虧為教育實踐活動的一面鏡子,貴州人民的迴音石,更是我生活中的一盞指路燈。海雀村,作坊河,罩子遮齊門檻腳,要想祉尺遮蓋布,肩膀當作地皮磨。 “海雀”是彝語“候確”的音譯。“候確”就是“湖水灌注”的意思。相傳這裏從高到低原有3個大海子,高處的'水漫出來流到第二個海子,再流到第三個海子,綿延不絕……“海雀”之名由此而來。1985年5月29日,新華社記者劉子富來到這個縣的恆底區四方鄉苗、彝族雜居的海雀村的3個村民組,看了11户農家,家家斷炊。”“安美珍大娘瘦得只剩枯乾的骨架支撐着腦袋……全家終年不見食油,一年累計缺3個月的鹽,4個人只有3個碗,已經斷糧5天了。”村民們“沒有一家有活動錢,沒有一家不是人畜同室居住的,也沒有一家有像樣的牀或被子;有的鑽草窩,有的蓋秧被,有的圍火塘過夜。” 世紀80年代的海雀村,海拔2300米,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33元,全村貧困人口達730人,人均佔有糧食107公斤,森林覆蓋率只有5%,人口自然增長率達13‰。海雀村有個順口溜:“海拔二千三,人均三十三,山上光禿禿,地上矮矬挫。”

為了將羣眾引上致富路,文朝榮説:“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養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有糧。”有了林,水土得到保持;有了草,養牲口再也不用走幾十裏山路去割草;有機肥增多,土地也慢慢變肥沃了。文朝榮抱着植樹造林能改善生態、改變生活的信念,不分晝夜地到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還積極組織黨員開支部會,召集村民開羣眾會和寨老會,向他們灌輸植樹造林能帶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思想。連續3年,每逢冬季農閒時節,文朝榮每天帶領200多名村民上山種樹,天亮出門,午飯在上山吃自帶的烤洋芋,天黑歸家。那3年的春節文朝榮們都是在山上過的。有一年除夕,他下山把自家僅有的2只大公雞殺了燉好送到山上給一同植樹的村民們吃,為的是讓大家油水足了,多有力氣多種樹。3年後,海雀村民在荒山造林1.16萬畝。1995年,海雀村被評為“全國綠化千佳村”。 海雀村山上的樹林一天天茂密起來,而低下的農作物產量成了文朝榮頭痛的一大難題。以前海雀村主要農作物是苞谷和洋芋,土地貧瘠加上傳統的種植模式讓村民種一坡收一籮。政府免費提供種植肥料和技術服務依然沒能改變現狀。為了打消村民的顧慮,文朝榮在自家地裏率先實驗種上地膜苞谷。秋收時節,就在他用地膜種植的苞谷地裏,站滿了全村各寨的老老小小,村民們都來看稀奇,他們做夢也想不到,使用地膜覆蓋種植,糧食產量竟然能增加好幾倍。海雀村在實現生態效應和經濟發展“雙贏”的同時,海雀林場成了海雀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綠色銀行”。

為了村寨發展,優生優育,在苗族彝族聚居的村寨,文朝榮帶頭執行計劃生育政策,其大兒子文正全成為村裏最早的獨生子女户之一。目前,全村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湧現出3户獨生子女户和12户雙女户。文朝榮以自家親人作表率,執行政策公道正派,彰顯了黨員幹部公正無私、嚴於律己的精神。

當文朝榮得知擔任村主任的兒子文正友用自己的七萬元積蓄買一輛小皮卡車受到羣眾質疑時,他淚流滿面地告誡文正友:“不要讓老百姓看不起”,他在去世前還在對兒子交代:“只有千年的名,沒有千年的人,你們要清清白白做人,要讓老百姓支持你。”是他讓全村人吃上了“林業飯”,在“苦甲天下”的海雀村創造了人間奇蹟:使曾經“山上光禿禿、屋裏幹窮窮”的海雀村森林覆蓋率由當初不到5%在26年間上升為70.4%。他操勞了一生,給村民創造了價值4000多萬元的森林,為的是讓全村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富起來。

青山有幸埋忠骨,翠鬆無悔護恩人。如今他走了,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的足音彷彿還回蕩在海雀村的茫茫林海中,他沒有留下什麼豪言壯語,但他公而忘私、一心為民的實際行動比豪言壯語更加有力,更能證明他是有着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人。

標籤:錦集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