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2篇

作文9.38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活中的數學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2篇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

星期六,天氣晴朗,萬里無雲。皮皮和可可開開心心地來到電影院看電影。

皮皮迫不及待地來到買票處,看見廣告牌上寫着三種買法:1、正常買票,每張50元。2、打折買票,網上5折,每張25元。3、充值買票,充500元送200元,每張票30元。皮皮呆呆地望着牌子上的內容,不知怎麼買才最便宜。皮皮眼珠子骨碌一轉,靈光一閃,他在嘴裏默地説道:“25元小於30元小於50元,肯定就是打折的便宜了!”皮皮十分開心,“我是天才!”皮皮得意洋洋,對可可大聲地説道:“可可,我們就買在網上打折的票吧,每張只要25元,是三種選擇中最便宜的!”可可慢慢地走到皮皮身邊,看了看牌子內容,笑了笑,輕輕地説:“皮皮你錯了!怎麼是打折的最便宜呢?明明是充值買票的最便宜。”皮皮反問道:“為什麼?打折的每張25元,充值的每張30元,25小於30元,應該是打折的便宜。”可可搖了搖頭,豎起食指晃了晃:“NO!NO!NO!錯了!你怎麼能這樣算,應該是充值買票便宜:500÷(500+200)=5/7;30÷7×5=21。42857143元≈21。43元;21。43元<25元<30元<50元。從這些算式能看出來,充值的更加便宜!皮皮你想想,對不對?”皮皮在旁邊認真地聽着,慢慢地點了點頭,。過了一會兒,皮皮開心地説:“太棒了!我又會了一個數學題,知識長進了許多,真是太棒了!”皮皮在一旁開心得手舞足蹈。

皮皮和可可一起買好最便宜的電影票,直奔零食店挑選看電影時吃的零售。皮皮和可可興奮地來到零食店,左看看右看看,精挑細選,最後終於看中了一樣零食——水果糖。可是水果糖也分包裝和散裝,散裝21。9元一斤,包裝的是58。9元一盒,每盒有1000克。可可對皮皮説:“這次就靠你,算了!”皮皮冥思苦想起來,他在嘴裏輕輕口算道:“1000克等於1千克等於2斤,58。9÷2=29。45元,21。9元<29。45元,所以散稱的比包裝的更加划算!”皮皮越説越響,可可也在旁邊為他鼓掌。皮皮總結出一個道理:包裝的有包裝費,所以一定比散裝的貴。

可可對皮皮説:“咱們再買包瓜子就去看電影吧!”可可邊説邊拉着皮皮走到了放瓜子的貨架旁,看着貨架上的各種規格的瓜子:恰恰瓜子168克5。5元,500克15。5元……皮皮撓了撓頭説:“我們到底選擇哪個呢?”可可想了想:“5。5÷168=0。033元,15。5÷500=0。031元,通過比較,大規格的瓜子更加便宜,我們應該買500克15。5元的瓜子!”可可和皮皮買了瓜子開開心心地走進了電影院。

皮皮和可可巧妙地運用數學知識,不僅看到了精彩的電影,吃到了美味的零食,還節省了不少零花錢,真是一舉兩得呀!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2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藴含着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着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着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實際背景,並探索其應用價值,教學案例。

數學教材在一年級下冊的編寫中,也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有了取之於生活的教材,和有豐富生活經驗的學生,再加上教師的點撥引導,就編織成一堂生動活潑的課堂。

如書中選取了"媽媽買衣服"的生活實例,學生對買衣服不僅熟悉,而且很感興趣,國中數學教案《教學案例》。在教學中我是這樣處理的:

先導入:同學們喜歡新衣服嗎?新年時媽媽有沒有給你們買新衣服?學生都很興奮,紛紛告訴我,媽媽給他買了幾件衣服。我及時引入正題:"這裏有5件衣服,它們的價格分別為46元、52元、34元、53元、41元。現在,假設媽媽有100元錢,要買一套衣服,可以怎麼買?應付多少錢?"學生都爭先恐後地要告訴我,他們準備怎樣買。(1)有的説要買①和④兩件,因為衣服46元+褲子53元=99元,還剩1元錢。當我表揚他,並叫他坐下時,他又補充了一句話:"老師,我要買這件衣服還有另一個原因,因為上衣是深藍色的,褲子也是深藍色的,這樣看起來像套裝,很漂亮。"(2)有的説要買③和⑤,因為衣服34元+褲子41元=75元,這兩件是這5件衣服中最便宜的,這樣可以剩下最多錢,媽媽就可以省下很多錢,給我買書……

看,學生想得多周到,不僅要看錢是否帶夠,還要注意顏色搭配,更要懂得給媽媽省錢。

這時,我班心怡突然站起來,問:"老師,你穿的這套衣服那麼漂亮,能告訴我們要多少錢嗎?"一開始,我被這位學生這一問給驚呆了,怎麼會把這道題目聯繫到我身上來呢;可又想,這不是很典型地運用於生活嗎!於是,我對學生説:"這套衣服上衣60元,裙子40元,你們説,媽媽的100元錢,夠買嗎?"學生興致都很高,很快地回答出:剛剛好。

接下來,我又把這道題巧妙地延伸到學生身上,請了幾位同學來介紹他們現在身上穿的衣服需要多少錢,100元夠買嗎?學生都很活躍,氣氛很好,效果特佳。

總而言之,取之於生活,用之於生活,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深刻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就會充滿興趣地去學、去想、去表達,從而使我們的課堂活躍起來,掀起一個又一個的課堂小高潮。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3

篇一趣味養蠶

春天來了,我最喜歡的一件事——養蠶。有一天,我在學校附近看見有1位老爺爺正在賣大小不同的蠶,放學後,我就買了6只蠶寶寶,每隻3角,共花了3×6=18角=1元8角。第二天,我發現:6只蠶寶寶大約要吃12片桑葉,蠶寶寶漸漸長大了,胃口也越來越大,1只蠶1天要吃4片桑葉,所以每天共放進4×6=24片桑葉。

大約15天后,蠶寶寶吐出了絲,形成了繭,好像一粒粒花生。10天后,蠶寶寶從“花生”裏出來時,變成了白色飛蛾,飛蛾有1對觸角、2對翅膀、6條腿。過了2天、1對飛蛾產下了100多粒卵,3對飛蛾就有了3×100=300粒卵,我太高興了!

等來年春暖花開,我就擁有了300多隻蠶寶寶,我一定會送給老師和同學,讓大家與我共享養蠶的快樂!

篇二豆漿 + 油條

今天是週末,天空中飄着朵朵白雲,我和奶奶去買早點。走到店門口,“叔叔,請問一根油條多少錢?一袋豆漿多少錢?”叔叔親切地説:“一根油條5角錢,一袋豆漿也是5角錢。”這時奶奶給我出了一道數學題:買5根油條和5袋豆漿共要多少元?我想了一下回答到:“要5元。”奶奶問我是怎麼算出來的,我説:“每袋豆漿5角,5袋豆漿“xx二十五”就是2元5角,5根油條也是2元5角,相加就是5元。”奶奶説:“還有另外一種方法,你猜猜看?”我拍了拍腦袋,可還是想不出來,奶奶就提示我一下:“把一袋豆漿和一根油條看成一份,那是1元,那五份不就是5元了嗎?”我眼睛一亮,這種方法真簡便!

篇三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今天,媽媽買回了一大堆我愛吃的草莓,我饞得直流口水,媽媽在一旁笑着説:“你如果要吃草莓,就要先回答我的問題。”“什麼問題?”我問道。媽媽不慌不忙的説:“小明比小紅多8支鉛筆,他要給小紅幾支筆,兩人才一樣多?”

我想了想,這不就是把多出來的8支鉛筆平均分成兩份嗎?拿其中的一份給小紅,兩人就一樣多了。可以用老師教過的除法8÷2=4(支)來解決。

我把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笑了,她誇我是個很聰明的孩子,而且給了我一個大草莓。我高興地吃起了草莓,我覺得這次的草莓最甜,因為這是我用智慧換來的。

篇四生活與數學

今天,我們家來個特殊的客人——收破爛的阿姨。隨後,媽媽就把她帶到了雜物間裏,經過一陣討價還價之後,阿姨和媽媽達成了協議,一斤廢紙賣四角錢。只見阿姨麻利地將所有廢紙綁得結結實實,再用秤把它們稱了稱,一共有16斤重。這時媽媽叫我算一下一共賣多少錢,我説:“媽媽,16乘4我沒學過呀!”媽媽對我説:“用剛學的知識算算。”我靈機一動,想了想對媽媽説:“我算出來了,是六元四角錢。”媽媽問是怎麼算的,我説:“16斤就是8千克,1斤4角錢,1千克就是8角錢,8乘8等於64,64角就是6元4角錢。”媽媽滿意地點點頭,阿姨也誇我真聰明。

我想,看來數學在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的呀!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4

暑假閒來無事,我就回老家,幫小姑做生意去了。

小姑告訴我,不僅要看着店,還要防着小偷一點,特別是一些小零件。小姑還告訴我:“東面的一小排櫃子歸你管,小一點的水龍頭的進價全都是5元,一般喊價先喊8元左右;大號的水龍頭比較特別,買的人較少,都是型號特定的,進價就比較貴,是12元,一般賣的話都是15元開賣的。這些小鎖進價3元,大鎖8元。上面第一排都是樣品,下面這個小櫃子裏都是一盒一盒的物品,那這些就可以賣了,如果客户要換東西,那你就給他換。還有這些是……你懂了嗎?”我信心滿滿地點了點頭,開始了我的“售貨員”生涯。

一開始,進來了一個滿面春風的婦人,朝向我這邊走來了。我那小小的心臟“撲通撲通”跳着。“小朋友,你們這兒有沒有賣油煙機的?”啊?我頓時像個泄了氣的氣球,有氣無力地指着那邊,“喏,在那兒。”

過了一會兒,進來了一個儀態端莊的婦人,她和藹可親地問我:“小朋友,你這有沒有鎖和水龍頭啊?”我眼睛頓時亮了起來,跟着,嘴也甜了起來, “阿姨,你要大號的鎖還是小號的鎖,水龍頭是大的還是小的?”

婦人説:“嗯,水龍頭要小的;鎖呢,是用來鎖樓下的儲藏室的。”

我眼疾手快,馬上從樣品中拿出一個小巧的水龍頭,又從右邊的透明櫃子上,拿出了一個小盒子,説:“您看看這個水龍頭,耐髒又比較實用,而且方便裝上去,又不是很容易壞;如果是用來鎖儲藏室的,那我就比較推薦您使用這款大號的鎖,儲藏室小的鎖鎖不牢固,很容易被小偷‘光顧’,那這款就比較好,質量好,又比較容易安裝,顏色也挺洋氣的。”

聽了我這麼一大堆的話,婦人拿起鎖東看看西摸摸,然後問我:“這個鎖多少錢?”

我一看,大事不妙。她只問了我這把鎖的價錢,並沒有問那水龍頭的價錢,估計是不喜歡吧。我笑眯眯地對她説:“阿姨,現在是開門生意。如果單是這把鎖,我賣您18元,水龍頭8元錢。如果您一起帶去的話,那我就給您20元好了。”

她看了看,估計是有點被我的折扣説動了吧。過了一會兒,她説:“那好吧,我也懶得跑了。那,給你,20元。”

我接過20元錢,拉了個小塑料袋,從第二排中,拿出一個小盒子和一個嶄新的水龍頭,一起放入塑料袋中,再抽了張名片,笑嘻嘻地對她説:“阿姨,接住。這是我們的聯繫方式。歡迎再次光臨!”她對我笑了笑,轉身就走了。

我默默在心裏算,5元的水龍頭和8元的大鎖,被我賣了20元,賺了7元錢。相比原價,我相當於是給那位阿姨打了七七折。若是與進價比,我賺的錢相當於進價的53.8%。

接下來,生意越來越多……

我小結了一天的總成績:水龍頭5個,其中大的賣出2個,小的賣出3個,總共賺了15元,平均每個賺3元,鎖共賣了12把,大鎖8把,小鎖4把,總共賺了60元,平均每個賺5元。

經過一天的親身體會,我終於知道了原來開店也是一堂特殊的“數學課”,無論你怎樣賣東西,都要經過大腦的運算,才能知道利潤。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5

生活中的數學數學,他無處不在,與生活息息相關,只要我們是有心人,處處都能發現它的身因影。星期天,我與媽媽來中國電信充話費,看到了最新推出的“e6套餐”,媽媽問我:“我們家固定電話月租費15元,來電顯示費6元,撥打市內電話每分鐘0.1元,國內長途每分鐘0.3元;我的小靈通月租費(含來電顯示費)9元,彩鈴每月6元,撥打市內電話每分鐘0.15元,國內長途白天0.3元,晚上9﹕00到次日早上7﹕00每分鐘0.2元。現在中國電信推出“我的e家”業務,推薦我們選用“e6套餐”將固定電話與小靈通捆綁計費,每月最低消費46元,其中20元是兩部電話的月租、彩鈴及來電顯示的功能費,另外26元是話費。使用該套餐後,撥打市內電話每分鐘0.15元,國內長途白天每分鐘0.25元,晚上9﹕00到次日早上7﹕00每分鐘0.15元。你覺得我們是否該選擇該套餐?”

聽罷,我想:我家固定電話撥打的市內電話大約每月10個,每次約2分鐘,國內電話每月10個左右,每次約3分鐘,小靈通大概也如此,如果將兩個電話所交的費用計算出來,再與“e6套餐”中的'話費作比較,不就能算出哪種更合算了嗎?於是,我在心中默默地算開了:兩種電話的月租費,來電顯示費,彩鈴費共計15﹢6﹢9﹢6﹦36(元),固定電話撥打的市內電話一個月約為10×2﹦20(分鐘),一個月為20×0.1﹦2(元)。撥打的國內長途約為10×3=30(分鐘),一個月為30×0.3= 9(元),固定電話一個月的話費則為2+9﹦11(元);小靈通市內電話一個月約撥打10×2= 20(分鐘),合20×0.15= 3(元),國內長途約 10×3=30(分鐘),大約有10分鐘在白天撥打,20分鐘在晚上9﹕00到次日早上7﹕00撥打,話費為10×0.3+20×0.2=7(元),小靈通一個月的話費為7+3=10,兩種話費則為11+10=21(元),加上前面的月租費、來電顯示費、彩鈴費合為36+21=57(元)如果用“e6套餐”計算,一個月的市內撥打時間為10×2×2=40(分鐘),話費為40×0.15=6(元),國內長途撥打時間為10×3×2=60(分鐘),大約有40分鐘在白天打,20分鐘在晚上打,話費為40×0.25+20×0.15=13(元),一個月的話費為6+13=19(元),加上前面的月租費等20元,則20+19=39(元)小於46元,就照46元計算,與前面的57元相比,合算了許多,所以買“e6套餐”合算。我高興的把結果告訴了媽媽,媽媽直誇我是個聰明的孩子。美過教育家華特·科特涅斯説過:“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數學學習又何嘗不是如此?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6

在學習與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數學中的數字是無處不在的。0,可以説是人類最早接觸的數了。0像個鴨蛋,一道題都不會做時,試卷上便會露出一個充滿責備的零鴨蛋。所以,一部分人對0沒什麼好感。

記得一位同學在上一年級時,曾説:“任何數減去它本身即等於0,0就表示沒有數量。”這説法顯然是不正確的。我們都知道,温度計上的0攝氏度表示水的冰點(即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態和液態的區分點。而且在漢字裏,0作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數目的。2)不夠一定單位的數量……至此,我們知道了“沒有數量是0,但0不僅僅表示沒有數量,還表示固態和液態水的區分點等等。諸如此類的題目真是太多了!數學是一個理性的東西,需要嚴密的思維和火眼般的觀察力。我在和同學x交流中,發現了一道讓x同學一時想不出來的數學題,題目的大意是這樣的:

“在一個游泳池內,有一艘小船,上面有許多石頭,現在把石頭全部從船裏扔到水中,請問,游泳池內的水位會上升、下降,還是不變?”

初看題目,我便疑惑不解:這道題似乎和數學沾不上一點關係啊!x同學説她是這樣理解的:當石頭扔到水中後,船的重量減輕,便會上浮,水位也會下降。我倒認為水位會不變。因為這都是同一堆石頭,所以上升與下降的幅度也應該一致。可看了答案,卻是下降,我和小x都很不服氣,決心一定要研究出來個為什麼。可是,用什麼來證明我們的猜想正確與否呢?這時,抽象的想象就沒有真實的操作好了。於是,我們做了一個實驗:把游泳池變成塑料盆,小船變成肥皂盒,石頭則變成了五塊橡皮。小x先在塑料盆裏倒進一些水,再把裝着五塊橡皮的肥皂盒放入水中,然後用直尺量出水位是20釐米。最關鍵的時刻到了,我把五塊橡皮小心翼翼地從肥皂盒中取出,再全部投入水中,最後用直尺量出水位天哪!竟然只有18釐米,是下降了!我們都錯了!

雖然事實證明,水位是下降了,但我們還是搞不懂。怎麼辦呢?正當我們準備放棄的時候,學習明星小y湊上來觀看。她沒想多久就幫我們解了圍。原來,當石頭在船上時,上升水的重量=石頭的重量,而石頭的密度比水大,因此同等重量的水和石頭,水的體積大於石頭的體積。當石頭被投進水中後,水便下降了石頭的重量,而石頭在水中要佔空間,因此,石頭扔進水中後,水上升的體積=石頭的體積。而同等體積的水和石頭,水的重量小於石頭的重量。綜合以上幾點,得到:石頭扔下去後,水位下降的重量大於石頭的重量,水位上升的重量小於石頭的重量,也就是下降的水的重量大於上升的水的重量,於是下降的水的體積便大於上升的水的體積,水位當然下降了。就這樣,一道難題便被小y輕易而解了。

其實,仔細觀察,這道題與數學密不可分,其中的體積、重量、密度,都屬於數學的範疇之內。你瞧,一個生活中的小事也能變成一道數學題,數學是無處不在的,讓我們熱愛數學,學好數學吧。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7

在生活中,各式各樣的事情都能從一個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變成一個個既生動又引人深思的數學問題。我們常做的應用題,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編而成的題目。這不,我又在做數學題時發 現了一道趣題: 在一個游泳池內,有一艘小船,上面有許多石頭,現在把石頭全部從船裏扔到水中,請問,游泳池內的水位會上升、下降,還是不變?

咋一看題目,我便疑惑不解:這道題似乎和數學沾不上一點關係啊!這下該怎麼做呢?我不氣餒,努力思考,不一會兒便理出了頭緒:當石頭扔到水中後,船的重量減輕,便會上浮,水位也會下降,但 石頭在水中佔了一部分空間,水位又要隨之上升。因為這都是同一堆石頭,所以上升與下降的幅度也應該一致,水位當然保持不變啦!可爸爸看了,卻説是下降,我很不服氣,決定與他打個賭。

可是,用什麼來證明我的猜想正確與否呢?這時,抽象的想象就沒有真實的操作好了。於是,我便在爸爸的協助下作了一個實驗:由於我能力有限,沒法從外面搬來一個游泳池,也沒法去造一艘小船, 只好把題中的條件按比例縮小了。游泳池變成塑料盆,小船變成肥皂盒,石頭則變成了五塊橡皮。我先在塑料盆裏倒進一些水,再把裝着五塊橡皮的肥皂盒放入水中,然後用直尺量出水位是20釐米。最 關鍵的時刻到了,我把五塊橡皮小心翼翼地從肥皂盒中取出,再全部投入水中,最後用直尺量出水位——天哪!竟然只有18釐米, 是下降了!我錯了! 雖然事實證明,水位是下降了,但我還是丈二和 尚——摸不着頭腦:這水位怎麼會下降呢?

我苦思冥想了好長時間,草稿紙上全是一幅幅演示圖,可我還是一籌莫展。我急得團團轉,可越急腦子越亂,反而想不出了。就當我即將放棄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數學家陳景潤孜孜不倦,夜以繼日算 題目的故事,血液中彷彿充斥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任何困難都擋不住我。果然,不出半小時,這道題我終於想通了:當石頭在船上時,上升水的重量=石頭的重量,而石頭的密度比水大,因此同等重 量的水和石頭,水的體積大於石頭的體積。當石頭被投進水中後,水便下降了石頭的重量,而石頭在水中要佔空間,因此,石頭扔進水中後,水上升的體積=石頭的體積。而同等體積的水和石頭,水的重 量小於石頭的重量。綜合以上幾點,得到:石頭扔下去後,水位下降的重量大於石頭的重量,水位上升的重量小於石頭的重量,也就是下降的水的重量大於上升的水的重量,於是下降的水的體積便大於 上升的水的體積,水位當然下降了。就這樣,一道難題便迎刃而解了。

其實,仔細觀察,這道題與數學密不可分,其中的體積、重量、密度,都屬於數學的範疇之內。你瞧,一個生活中的小事也能變成一道數學題,數學是無處不在的,讓我們熱愛數學,學好數學吧!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8

因為我很喜歡數學,並且喜歡總結一些規律,幫助自己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所以我想把自己在生活中發現的數學和大家交流溝通,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數學水平,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學數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要是學好了,就能在生活中買東西,省下不少錢來呢!比如:當我們買火腿腸時,你是否想過買零售的呢,還是買成包的呢?其實,你如果算一算,一年也能省下不少錢呢

。假如買10根零售的話,每根4角,十根就是10×4=40(角),也就等於4元,而成包的十根只要3.7元,比零售的便宜了3角呢!這樣算來,一年就是3×365=1095(角),也就是説一年就可能節省109.5元哩!再舉個例子吧:一小時要滴3600滴水,那麼一天下來就是3600×24=86400(滴),一年就是86400×365=3153600(滴),哇!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地球上水資源逐漸缺乏,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特別是洗衣服的時候,花費的水最多了,同樣多的水,有些人能把衣服洗的乾乾淨淨,有些人卻不能。為什麼會不同呢?

下面我就給大家解答:假設一件髒衣服上的污垢是 10克重,有1桶清水為 10升,洗完衣服擰乾後,濕衣服裏面還有 1升水j將 10升水倒入盆中,這時污垢有 10克,清水有 10升,每升清水溶解1污垢。由於擰乾後,衣服上仍有 1升水,這 1升水也含污垢 1克。這就是説洗後的衣服上含有污垢 1克;k將 10升水分成2盆,每盆就是:10÷2=5(升),先用第一盆水洗,污垢 10克,清水 5升,每升含有污垢 2克,再用第二盆沖洗,污垢 2克(第一次擰乾後衣服上含有的),清水 5升,衣服上帶 1升,共 6升清水,因此每升水含有污垢1/3克,再次擰乾後,衣服上仍有 1升水,但是這時衣服上含有的污垢只有1/3克。從上面推斷中,我們不難看出,第二種方法清洗出來的衣服更潔淨一些,水也節約了不少,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這樣做,全國能省下很多很多水,也就不會為沒水而擔憂了。細心觀察一下,我們的身上也有“數學”,比如我們的手,“一??”是 10釐米,量一量褲子是6??,就是6×10=60(釐米)長了;我們的腳步是 50釐米,那麼從家到學校有多少步,就能求出家到學校的距離了。

舉了這麼多典型的例子,我想到了一句俗話:“有經驗而無學問勝於有學問而無經驗!”。是啊,學習數學不能死背公式,得活學活用,學以致用。所以在以後的學習中,我一定要更上一層樓,對自己嚴格要求,做到不會的儘量做對,會的必須做對,為以後的學業發展做好充分的準備,打好堅實的基礎,爭做祖國的棟樑之才。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9

今天上午,我高高興興的和媽媽一起去買鞋子,路過特步專賣店,媽媽拉着我的手進去了,我們想給我買兩雙輕便的運動鞋,來這是再好不過了,服務員很熱情,拿來一雙粉紅色的鞋子,對我説:“小朋友,這雙鞋你喜歡嗎?”我點點頭:“喜歡!“你要穿多少碼的呀?”“36碼。”服務員轉身去倉庫拿了一雙一樣的鞋,只是比剛剛那雙大一點,我一穿,嗯!真舒服,我毫不猶豫的告訴媽媽:“媽媽,這雙鞋我喜歡!”媽媽問了價格,服務員回答:“這一雙鞋是195元,現在打九折。”媽媽聽了搖搖頭,向服務員説了一聲:“這鞋太貴了,我們不買。”拉着我的手就回店裏了。回店路上,我心想:數學好的媽媽,一定知道195的九折是多少錢了。 回到店,我馬上問媽媽:“媽媽,195元的九折是多少錢啊?”“你自己用計算器算吧!”我打開計算器,輸入了195×9,結果時1755,“啊?那麼貴呀?”我吃驚地叫。“你算的不對哦!應該是195×0.9,你再算算看?”我又輸入了195×0.9,結果是175.5元,結果是算對了,可我卻納悶了:“媽媽,乘不是一個擴大數的符號嗎,為什麼×0.9反而變小了呢?”媽媽笑了,對我説:“就知道你會問這個,我問你,1×195是不是等於195?”我點點頭。接着又問:“那1大於0.9吧?”“是呀!”“哦!我懂了,原來如此呀!”讓我來説吧!”既然1×195=195的話,那麼0.9×195的話就比195小了是吧?”“嗯!沒錯!終於開竅了!”媽媽笑着為我鼓掌。我趁熱打鐵又問了一個問題:“媽媽,你是怎麼算出195×0.9的呀?”“這個豎式。”媽媽説着往廢紙上寫了一道豎式: 1 9 5 × 9 ———— 1 7 5 5 我看了這個數式,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這可以用積的變化規律來解決,當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小數點向前移一位,積的小數點也向前移一位,所以1755就變成175.5了!“對啦!”媽媽説,“既然你會了,那我就給你出道題:一件連衣裙298元,現在商店舉行大促銷,所有商品一律打五折,現在的連衣裙一條多少錢?”我眼珠骨碌一轉,便開始了心算:298×5=1490(元)小數點向前移一位,等於149元,對吧?”媽媽點點頭:“很不錯嘛,看來這題難不倒你,那我再給你出一題,嗯……一套衣服482元,現在這套衣服打了八五折,請問這套衣服多少錢?”“呃……這個八五折是什麼意思啊?”“這個八五折指的就是×0.85,懂了嗎?”“哦!懂了,85×482=40970(元)然後小數點向前移兩位,409.70是嗎?”“沒錯,學的很快呦!就是有一點,409.70的0可以省略,變成409.7記住哦!”媽媽説。“嗯!”“店裏有事,我先忙了,你自己研究打折的祕密吧!我點點頭。

今天雖然沒有買到漂亮的鞋子,但是我知道了打折的祕密哦!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0

星期六,天氣晴朗,萬里無雲。皮皮和可可開開心心地來到電影院看電影。

皮皮迫不及待地來到買票處,看見廣告牌上寫着三種買法:1、正常買票,每張50元。2、打折買票,網上5折,每張25元。3、充值買票,充500元送200元,每張票30元。皮皮呆呆地望着牌子上的內容,不知怎麼買才最便宜。皮皮眼珠子骨碌一轉,靈光一閃,他在嘴裏默地説道:“25元小於30元小於50元,肯定就是打折的便宜了!”皮皮十分開心,“我是天才!”皮皮得意洋洋,對可可大聲地説道:“可可,我們就買在網上打折的票吧,每張只要25元,是三種選擇中最便宜的!”可可慢慢地走到皮皮身邊,看了看牌子內容,笑了笑,輕輕地説:“皮皮你錯了!怎麼是打折的最便宜呢?明明是充值買票的最便宜。”皮皮反問道:“為什麼?打折的每張25元,充值的每張30元,25小於30元,應該是打折的便宜。”可可搖了搖頭,豎起食指晃了晃:“NO!NO!NO!錯了!你怎麼能這樣算,應該是充值買票便宜:500÷﹙500+200﹚=5/7;30÷7×5=21.42857143元≈21.43元;21.43元<25元<30元<50元。從這些算式能看出來,充值的更加便宜!皮皮你想想,對不對?”皮皮在旁邊認真地聽着,慢慢地點了點頭,。過了一會兒,皮皮開心地説:“太棒了!我又會了一個數學題,知識長進了許多,真是太棒了!”皮皮在一旁開心得手舞足蹈。

皮皮和可可一起買好最便宜的電影票,直奔零食店挑選看電影時吃的零售。皮皮和可可興奮地來到零食店,左看看右看看,精挑細選,最後終於看中了一樣零食——水果糖。可是水果糖也分包裝和散裝,散裝21.9元一斤,包裝的是58.9元一盒,每盒有1000克。可可對皮皮説:“這次就靠你,算了!”皮皮冥思苦想起來,他在嘴裏輕輕口算道:“1000克等於1千克等於2斤,58.9÷2=29.45元,21.9元<29.45元,所以散稱的比包裝的更加划算!”皮皮越説越響,可可也在旁邊為他鼓掌。皮皮總結出一個道理:包裝的有包裝費,所以一定比散裝的貴。

可可對皮皮説:“咱們再買包瓜子就去看電影吧!”可可邊説邊拉着皮皮走到了放瓜子的貨架旁,看着貨架上的各種規格的瓜子:恰恰瓜子168克5.5元,500克15.5元……皮皮撓了撓頭説:“我們到底選擇哪個呢?”可可想了想:“5.5÷168=0.033元,15.5÷500=0.031元,通過比較,大規格的瓜子更加便宜,我們應該買500克15.5元的瓜子!”可可和皮皮買了瓜子開開心心地走進了電影院。

皮皮和可可巧妙地運用數學知識,不僅看到了精彩的電影,吃到了美味的零食,還節省了不少零花錢,真是一舉兩得呀!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1

提到“數學”這兩個字,每個人都會想到乏味死板的數學書,沒有人會把它和活靈活現的“生活”聯繫在一起,其實,我原來也是這樣想的。

可是當我翻開《奧德賽數學大冒險》這本書時,我竟改變了這種想法。韓國作家安素釘和姜尚均揮動起他們那附有魔力的筆,洋洋灑灑地創作出了這樣四本極具吸引力的數學小説。書中,小主人公奧德 賽帶領我們邁進了數學王國的大門。奧德賽雖被無知團的士兵追殺,但他卻用自己超人的數學頭腦化險為夷。那些在數學課上已經學習過的數學常識,在這本書裏卻變得那樣親切,讓人一看就會忘不掉 。在這些驚心動魄的故事中,那些數學小知識又悄悄走進了我們的腦海裏,這些小知識又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那全是奧德賽在他的生活中自己探索出來的呀!

奧德賽雖然沒有人教,但他卻能從生活中汲取數學的甘露,千萬不要説他是有神一樣智慧的孩子,這種説法是消極的。其實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是有數學存在的,就要看他究竟是怎樣利用這些寶貴的數學 資源的。如果無視數學的存在,那他學到的東西終究會比別人少得多的多。

在這裏,我就不得不提起我讀到的另外一個小故事了。

從前,在一個村莊裏,有一個特別有錢的人和一個特別沒錢的人,這兩個人的孩子一個叫湯姆,一個叫傑克。湯姆的爸爸非常有錢,在他三歲時就為他請來了家教教他數學,如果不是在學習時間,湯姆 連翻一下數學課本都懶得翻。傑克家很窮,他沒有錢讀書,可是傑克熱愛數學,他每天都去請教那些年長的老人一些關於數學的問題。傑克還不滿足,他每天都把請教到的數學常識温習一遍又一遍,並 且從生活中尋找數學,自己出題自己做,有時他也會用學過的數學知識為村民解除困難。就這樣過了一年又一年,湯姆每次遇見傑克,都發現自己會的東西傑克都會,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傑克也會。一 天,國王的大臣按國王的意思在這個村莊裏尋找最聰明的孩子繼承王位,富有的湯姆和熱愛數學的傑克都去參加了這次考試。考試成績出來了,傑克理所當然的繼承了國王的王位。

傑克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他熱愛數學,沒人教,他也能從生活中發現數學。話再説回來,我們大多數同學,對數學雖談不上熱愛,但也不討厭。如果我們再加把勁,開動自己的腦筋,試着從 生活中尋找數學,那我們一定能比傑克更聰明。如果我們既在課堂上吸收數學的營養,又在生活中温習數學知識並且探索數學新的奧祕,那麼,每回數學考試中獨佔鰲頭的不是自己是誰呀?

其實,奧德賽和傑克一樣都是普通人,就因為他們會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而變得不普通,如果我們把學過的數學知識再運用到生活中,那更是一舉兩得呀。數學本來就是從生活中發現的,再運用回生 活中,你不覺得這很有趣嗎?

無論走到那裏,都要記住,數學是和生活聯繫在一起的,它們密不可分,就是再偉大的數學家,也無法從數學課本上發現新的知識,如果我們做到了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再難的問題也能讓我們解決。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2

數學,是我們的主課,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我們離不開數學,我們的生活更離不開數學!

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有趣。有一次,我剛寫完數學作業,媽媽就端來一盤兒水蜜桃,我剛要吃,媽媽問我:“子涵,你們是不是學了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啊?”“嗯,對呀!”我點了點頭。“那你算 一算這個水蜜桃的體積,好嗎?”我滿口答應。媽媽剛走,我就“開工”了,又是量寬,又是量高……吭哧吭哧地忙活了半天,量不出結果。後來一觀察水蜜桃,啊?原來是不規則物體。唉,害得我忙 活了半天!我苦思冥想,可還是沒有想出來。媽媽笑盈盈地走過來,遞給我一杯水。我看着杯子想到,玻璃杯?水?哦,我想到了!我一拍桌子,把媽媽嚇了一跳。於是我拿來草稿紙,給媽媽邊畫邊講 ,“首先要有一個正方體或長方體的玻璃杯,然後算出底面積,倒入水,量出水的高度,再放入水蜜桃,用現在水的高度減去原來水的高度就等於升高的水的高度,最後用底面積乘升高的水的高度就等 於水蜜桃的體積!”媽媽直誇我聰明!

它還可以訓練我們的思維。一次,媽媽剛乾完手裏的活兒,我就問媽媽這道題怎麼做?這是一道思維題:哥哥和弟弟三年後的年齡之和是27歲,弟弟的年齡是哥哥的一半,請問今年哥哥的年齡是多少? 我算出的答案哥哥的年齡是18歲,原以為會對,但作業本上卻吃了個紅叉叉!媽媽首先讓我講自己的思路,“哥哥和弟弟之間的年齡之和是27歲,弟弟年齡又是哥哥的一半,那麼3個弟弟的年齡之和就是 27歲,弟弟今年就是27÷3=9(歲),哥哥就是18歲啊!”“那題目上説的是3年之後的年齡之和啊”,媽媽説。我接着説自己的理由:“他們的年齡之和是不變的啊!”“兩個人的年齡差距不變,可是 年齡之和是不是會變呀,就像你和媽媽,三年後你大了三歲,媽媽是不是也大了三歲呀,我們兩個加起來是不是大了?”媽媽耐心的講到。“對呀,三年後,哥哥和弟弟的年齡之和增加了6歲,今年他們 的年齡之和就是27——6=21歲,那麼哥哥今年就是14歲呀!”我終於算出了正確答案。

它在我們的生活無處不在。有一次,我和媽媽去游泳館游泳,媽媽看到游泳池內貼的瓷片後便想考我:“子涵,你能不能算出水池內貼瓷片的面積?”“這還不簡單!用(長×寬+長×高+寬×高)×2不 就行了”,我不假思索地説。媽媽哈哈大笑:“游泳池上面也貼瓷片?”我連忙改正,“是用長×寬+長×高×2+寬×高×2”。媽媽才會心一笑。

你瞧,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數學無處不在!讓我們熱愛數學,學好數學吧!

標籤: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