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學會捨棄作文合集10篇

作文2.76W
學會捨棄作文1

捨棄,意為捨得、放棄,是一個人在面對各種情況是內心抉擇的體現,人們常説得到容易放棄難,但捨棄卻是我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相伴我們學習、成長,是我們最親密無間的夥伴。

學會捨棄作文合集10篇

我與他的第一次相識,便是從那段往事開始的。

那時的我正處於人生的低谷時期,幾經磨難和挫折的打擊讓我早已對學習和生活失去了動力。放學以後,獨自行走在校園的林間小路上,天是昏暗的,拂過臉頰的風給人帶來一絲寒意。橋旁的花朵也不似往常一樣充滿生機了,紛紛低下了頭。平日裏軍人般堅守四季的翠鬆,也失去了一絲活力。望着眼前這蕭瑟的景象,我的內心十分難過。邁着沉重的步伐繼續向前行走,漸漸的,一座石雕映入我的眼簾,望着那石雕上用赤紅色雕刻的大字,那象徵希望的三個大字-學子林,想到父母的關心、老師的期待、同學的約定,想到一次次努力後的失敗,我的淚水逐漸潤濕了眼眶,滴了下來。

可傷心又有什麼用呢?傷心過後的做法才是關鍵。過去終究無法被改變,但現在卻可以,事實終究無法被改變,但態度卻可以。事實上,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煩惱和壓力,也都會陷入各種各樣的困境之中,但我們應該明白,這些都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人生的路還很久遠,未來還很精彩。

於是,我開始嘗試與捨棄為伴,捨棄自己的負面情緒,捨棄過多的壓力,正視自己、正視來自學習與生活的重重挑戰,我們共同攜手、共同努力,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精彩,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捨棄,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有時人生真的需要捨棄。

學會捨棄作文2

嵇康在《養生論》中説,清靜虛泰,少私寡慾,知名位之傷德,故忽而不營,非欲而強禁也。識厚味之害性,故棄而勿顧,非貪而後抑也。憑藉央視《百家講壇》開講《論語》的影響,近日《于丹〈論語〉心得》一書在全國熱銷。書中,對不惑的解讀,引起我對捨棄與養生的思考。

于丹説,一個人在三十歲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不斷地從這個世界上收集他所需要的東西,比如經驗、財富、情感、名譽等。但是物質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三十歲以後,就要開始學着用減法生活了,也就是要學會捨棄那些不是你心靈真正需要的東西。把那些不想交的朋友舍掉了,不想做的事情拒絕了,不想掙的錢不要了。當敢於捨棄、知道如何捨棄的時候,人才真正接近不惑的狀態。

順着這個思路,我在想,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地得而復失的過程。一個人赤X裸地來到這個世界,又赤條條地離去,誰都不可能永久地擁有什麼,在歲月的長河裏,誰都是來去匆匆的過客。

人的前半生,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體驗、不斷爆發的過程;後半生則是一個不斷丟失、不斷內斂、不斷捨棄的過程。最後,我們將捨棄自己的生命。這的確不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但又能怎麼樣呢?主動、適時地捨棄,總比被動地接受要好。

人生在世,有得有失,有盈有虧。你得到了名人的聲譽或高貴的權利,卻失去了做普通人的自由;你得到了鉅額財產,卻失去了淡泊清貧的歡愉。一個不懂得什麼時候該捨棄什麼的人,就是一個迷惑、愚蠢可悲的人,至少是一個不懂得珍惜健康的人。

嵇康在《養生論》中説,清靜虛泰,少私寡慾,知名位之傷德,故忽而不營,非欲而強禁也。識厚味之害性,故棄而勿顧,非貪而後抑也。

意思是説,善養生者應做到心神清靜、恬淡和平,少私少欲,深知名利地位可傷損品德,故能做到忽視它而不去鑽營,這是心靜而不是想追求名利而又強迫去禁止它。深識膏粱厚味的飲食生活可傷害品性,故能做到敢於捨棄而不顧及它,這是心靜不貪圖享受而不是想享受而又去壓抑它。

捨棄是大自然的規律,捨棄是生存的一種方式,捨棄是勇敢者的行為。功名利祿常常會微笑着置人於死地,果斷地捨棄,才能找到人生新的起點。

如果你的生活負荷過於沉重,精神過於壓抑,更應學會捨棄,因為無論理由多麼充分,也抵不上健康更重要。

要想獲得快樂和健康,不妨學會捨棄。

學會捨棄作文3

窗外,風和日曆,窗外,許多小夥伴們在追逐、玩耍。而窗內,我在無休止的學習、做題。窗外小朋友們歡樂的笑聲一次次透過窗户傳入我的小屋,我多麼想出去玩一會埃但是,馬上要面臨升學考試的我怎麼可以對自己放鬆?

又學了一會,我決定先休息一下,哪怕僅有十分鐘也可以使我的腦子放鬆一下。於是,我伸了伸累的發酸的右手,起身向院子裏走去。

來到院子裏,走到一個用石頭壘起來的“凳子”前。坐下後,一羣螞蟻吸引了我,以前,我從書上看到過,螞蟻可以搬起比自己的身體重幾倍的東西,但我並沒有親眼見過,這一次,我倒要看看,書上説的是不是真的。

果然,我看到的那隻螞蟻發現了不遠處的一塊小骨頭,便一溜小跑跑回了螞蟻洞,並帶領了許多螞蟻一起去搬那塊骨頭,那羣螞蟻一起使勁,我也為它們加油,但是,那塊骨頭紋絲未動,螞蟻們並沒有灰心,而是回到了螞蟻洞找來了螞蟻洞的全部螞蟻,那羣螞蟻一起努力的搬着它們的美食,然而,那塊骨頭還是無情的一動不動。螞蟻們或許還抱有一線希望,它們四散分開,不一會又集合在了一起,這時,我明顯的發現現在的螞蟻數量明顯的超過了剛才的螞蟻數量,它們大概把所有的同伴都找來了吧!許多隻螞蟻搬呀搬,骨頭仍然一動不動。這次,螞蟻們大概已經灰心了吧?漸漸的,骨頭上的螞蟻少了,又過了一會,又有一些螞蟻離開了骨頭,然後,又走了一些螞蟻,最後,骨頭上只剩下了一隻螞蟻,最終,它也戀戀不捨的離開了那塊骨頭。

“唉!”我不禁感歎道,螞蟻就是不如我們人類,畢竟只是一些低級的動物而已,就是沒有我們人類那種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奮鬥精神。看我們人類,不管多麼艱難,多麼危險,我們總會成功。而再看看它們那羣螞蟻們,雖説一個個能搬的動比自己身體重幾倍的物體,可以説比我們人類的生理條件好,但我們人類能做到的事,它們卻不能,因為它們沒有一種好的精神!我不禁暗自想道。

我起身準備到外面去活動一下,畢竟過度的勞累也不利於學習。

可我剛走到大門口,卻看到了一個我意想不到的場面:剛才那羣搬運骨頭的螞蟻們現在正在搬運着其他的食物興沖沖的向螞蟻洞走去。我頓時恍然大悟,原來它們之所以放棄那塊誘人的骨頭,是因為它們知道再在這塊骨頭上搬運只是浪費時間而已,於是它們果斷的決定放棄了那塊骨頭,去尋找別的食物。

對啊!有這件事我想到了我的學習,玩樂不正像那塊骨頭一樣誘人嗎?但一味的貪玩只會一事無成,只是白白的浪費時間而已。所以應該果斷的放棄掉玩耍,去學習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我收回了將要邁出大門的腳步,快步回屋去繼續學習了……

學會捨棄作文4

人的一生有很多欲望,比如兒時渴望得到一枚玩具,童年時能吃一頓大餐,少年時盡情玩耍一次,中學時盼望考上一所好大學,畢業後找一份好工作,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有的願望,通過努力可以達到,但有的願望卻遙不可及的,甚至是不能實現的。與其做徒勞的努力,倒不如選擇放棄。

歌德説:“生命的全部奧祕就在於為了生存而放棄生存”。柳宗元在《哀溺文》裏講述過這樣一則故事:永州山洪暴發,幾個人划着小筏逃生,渡至江心,小筏被波浪打碎。他們爭相游泳逃到岸邊。只有一個人,腰中纏了一千錢在水中掙扎,人們勸他丟掉錢財,但他卻不肯,結果命喪水中。故事告訴我們“兩弊相衡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是智者的選擇。

長征途中,紅軍毅然決然的扔掉重武器,以及很寶貴的x光醫療器械,才有了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佳話。所以放棄乃是一種大智大勇。懂得放棄,才能走得更遠。

永不言棄,精神固然可嘉,但為追求一個虛無縹緲、甚至是海市蜃樓般的目標,實在有所不值。

電影《卧虎藏龍》中有一句很經典的話説:“當你握緊雙手,裏面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不肯放棄的人,到頭來將一無所獲。

學會放棄,生命才豐富多彩;學會放棄,才能有新的目標。

放棄纏綿悱惻的感情糾葛,只把它當作一次美麗的相遇;放棄人世間的恩怨情仇,只當作人生旅途的一次磨練;放棄虛榮的光環,做個腳踏實地的人;放棄權勢的明爭暗鬥,遠離無謂的生命消耗。

當人生舞台趨於落幕之時,你會發現,放棄是一種收穫。你收穫了一份至真至純的人間情誼;收穫了一種超然物外的灑脱;更主要的是收穫了一份恬靜淡然的好心情。

學會捨棄作文5

歐洲金雕築巢於高山懸崖,它以尖利的喙和強壯的爪宣佈自己是天空的王者。金雕一窩,只孵出兩隻幼雛。在食物不足的年代,小金雕就會捱餓,金雕媽媽也只能眼看着孩子餓得嗷嗷叫。到這時,兩隻小金雕就用力互相擠靠,結果總是相對弱小的那隻被擠下山崖摔死。而這時的金雕媽媽又總是容忍這種“獸行”。

人是難以理解金雕的,但是面對殘酷的飢餓環境,金雕必須如此,否則就是全部餓死。豈止金雕,我們人類不也時時面對着痛苦的捨棄嗎?“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也。”兩千多年前,孟子就以形象的比喻把舍與取問題,引入深刻的哲學。

魚和熊掌全都要,這是最好的,最理想的,但這種可能也最小,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的;魚與熊掌選一個可取的,這是理智的,是現實的,雖然僅得一個,其實恰是成功;魚和熊掌一樣也沒撈着,是悲劇,其原因又多是出自什麼都不想放棄,吃着碗裏看着鍋裏,結果是雞飛蛋打。捨棄是理智的最好註釋。如果“得兼”已限定為“不可”,説明已經不再屬於他,愛也沒用。捨棄是痛苦的,但是不捨更慘。

在大興安嶺,被夾住的狼會咬斷自己的腿。它明白,想當完整的狼已經沒有可能,等下去皮會變成褥子,肉會被燜在鍋裏。當瘸狼總比釜中狼強,於是它理智而果斷地咬斷了被夾住的腿。而我們人在面對捨棄的痛苦時,卻常常不如金雕和狼的果斷。

捨棄是大自然的規律,捨棄是生存的一種方式,捨棄是勇敢者的行為。應該勇敢地面對,該捨棄時就捨棄。成功者是那些善於取捨的人。

捨棄是一種境界,當你面臨金錢、美色、權利的誘惑時,學會捨棄,不沉迷於富貴,不貪念於美色,不屈服於名利,才能夠任理性的泉水洗滌……與其整日怨天尤人,煩惱一生,不如學會捨棄,歡歡喜喜,坦坦蕩蕩,瀟瀟灑灑地行走於天地之間。

學會捨棄作文6

俗話説得好:“有得必有失”。在我們的學習生涯中,難免會因為某種東西而放棄某種東西,如果一味地不捨棄,那到頭來就什麼都沒有了。

有一天,家裏只剩下我一人,爸爸去上班,媽媽去別人家裏做客。我看了看手錶,發現我已經做了很久的作業了,也該休息一下了。我拿着水杯走到了客廳,突然聽到了樓下的小孩子們玩耍的嬉笑聲。我心裏是多麼的羨慕啊,回想一下,我是多麼久沒有好好地放聲大笑了啊!這個時候,我忍不住有個念頭:如果現在可以上一會兒網那該多好啊!我是多麼久沒有上網了。這一種強烈的慾望一直驅使着我走到電腦前。偶然間,我看見了水果籃裏的西瓜,不由得想到了以前學的一篇寓言《撿了芝麻丟西瓜》。故事説的是:有一隻小猴子,第一次離開出生的山頂,一路往山下走去 ,看什麼都很新鮮,到了山腳,小猴子看到地上有一粒芝麻,從沒見過,覺得是個好東西,就帶了跑咯,走着走着,走了沒多久,又看到一個玉米棒,小猴子想了想,覺得玉米棒比芝麻大多了,豈不是玉米棒更好,於是便丟掉了芝麻,撿起了玉米棒。一路繼續往前,又經過一個西瓜地,小猴子立馬丟掉了玉米,捧回了西瓜。不過西瓜真的很重,小猴子抱着趕路倍覺辛苦,不遠處突然跳出了只小兔子,小猴子改變主意了,還是覺得小兔子好,於是丟了西瓜開始去追小兔子。當然怎麼追得過小兔子呢?結果小猴子兩手空空,到最後什麼都沒撿到。

這個故事説明了有時候學會捨棄是多麼的重要。回想一下,學習不也是這樣嗎?如果你想學得出色,得到好成績,你就要學會捨棄多餘的玩耍時間。如果一味的貪圖玩耍,又想要取得好成績,那到頭來就好像小猴子一樣,什麼都沒有了。想到這,我頭也不回的離開了電腦,徑直走向我的寫字桌上,繼續學習新知識。

捨棄一種多餘的東西,去獲得更好的東西。這難道不划算嗎?

學會捨棄作文7

那是一年夏天我去海邊玩耍,多麼美麗的海灘呀!清涼的海風習習的吹過,輕輕的拂過我的臉頰,讓樹葉隨風舞蹈。多麼閒適呀!

我在岸邊撿貝殼,海邊的貝殼,五光十色,十分美麗。大多數貝殼我都喜歡,沒多久後,貝殼就裝滿了一大袋子。

我走着走着,突然看見一個較大的貝殼,這貝殼閃着藍光,紋路也十分美麗,還十分新。可是這貝殼很重,我自己拿起來都有點困難。

我想找爸爸,幫我拿一下,可我爸卻對我説:“你應該學會自己取捨,我不能代表你幫你做決定。”我悻悻的走開了,最後丟掉了幾個不太好看的貝殼,帶上那個藍色貝殼,繼續進行撿貝殼之旅。

那天我遇到了更多更好看的貝殼,有的紋路清晰,有的色彩豔麗,在途中,我丟掉了許多原來的貝殼,只為換取一個更漂亮的貝殼,雖然有點不捨,但在最後,我撿回來的貝殼都十分好看!

是否也遇到過像我這樣的問題?在新舊之間無法抉擇。寧願墨守成規,死守老規矩,還是拋棄他們去尋找更廣闊的天地?很多時候選擇後者,會比前者好的多。學會取捨,是我們立足的基本技能之一。

在以後的世界中,我們會有很多很多的選擇與道路,學會取捨,學會丟棄,這樣你總能學會更多的新東西。

丟,是我們必不可少的技能。就像撿貝殼一樣,你只有學會丟棄,你才會得到更好的東西。所以有所丟失,才會有所收穫。

學會捨棄作文8

鳴蟬奮力地甩掉了外殼,才獲得鳴叫藍天的自由;壁虎掙脱掉受傷的尾巴,才得以在危急時刻保全自己的性命。算盤如果變得座無虛席,也就喪失了運算的能力。學會捨棄,是一種財富。陶淵明因不為五斗米折腰捨棄了官位,才獲得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並贏得千古美譽;李白因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意氣放棄了世俗的利祿,才獲得了須行即騎訪名山的自由而成為偉大的詩人。

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一生勤勞到苦,他受歐洲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的影響,追隨著名物理學家泰勒博士研究物理,他一直想寫一篇實驗論文,但最終沒有好的發現,人們一度曾譏笑他。楊振寧也意識到自己的動手能力比別人差。

後來,在泰勒博士的引導下,楊振寧毅然放棄了自己鍾愛的實驗室,轉向物理理論領域的研究,最終成為一位傑出的諾貝爾獎的獲得者。

丁俊暉之所以能在國際斯諾克界取得如此的成績,都是緣於他在國中時做出的一次選擇,當時他十分喜愛枱球,並顯示了一定的天賦。然而傳統觀念卻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他的學習成績很差,他不知如何選擇。在與父親商量之後,他毅然放棄升學,專攻斯諾克,終於取得多次公開賽冠軍和世界冠軍,被稱為東方之星。這些都源於他善於捨棄,放下顧慮,勇敢抉擇,最終取得成功。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在馬達加斯加羣島有一羣頑皮的猴子,經常偷吃人們豐收的花生糯米,這裏的'人們想了個辦法,將花生糖果放到了一個頸口瓶中,當猴子們看到瓶口的美味時,將手伸進去,抓一把花生糖果後才發現這時手已經出不來了,直到人們抓住它時,它依舊不想放棄糖果,不會適時的捨棄,使聰明的猴子落入人們的手中。

學會捨棄作文9

加利利海因懂得捨棄而充滿了生機,而死海因不願捨棄而變得死氣沉沉。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有得有失的時候。在必要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果斷的放棄。

對於登山覽景,古人王安石曾説過"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是啊!雖然世人常説"堅持就是勝利",可如果我們努力的最後仍然是前途縹緲,這時,我們何不果斷的放棄,選擇最正確的方向去努力前進?何苦要在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下浪費光陰,虛度年華,折磨自己。

一名珠峯登山運動員在攀登珠峯時,當離珠峯頂還有幾十米距離時,他感到身體極度不適,於是他果斷的返了回去。後來當人們為他的做法可惜時,他卻説:"我最瞭解我自己,對於我的選擇,我不後悔。"於是經過幾個月的休養後,他順利地登上了珠峯峯頂。是啊,只有自己最瞭解自己,在面臨選擇時,即使在他人看來無論多麼貴重的東西,如果對我們不適合,我們也要果斷的放棄。在許多時候,放棄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在君權主義的封建社會,皇位是多麼的寶貴,然而伯夷、叔齊不愛,他們不喜歡那樣的榮華富貴,於是,他們果斷的放棄了那使多少人嚮往的王位。作官有權是多少讀書人畢生的心願,然而陶淵明不愛,他不願在那污濁的朝廷作官,於是他果斷的放棄,過着閒雲野鶴般的舒適生活。正是他們的放棄才被後人稱頌。

放棄,並不代表着怯懦,也不代表無能,它是一個人在清楚瞭解自己後作出的可謂明智的選擇,試想,一個人在自己根本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下孜孜不倦的辛苦一輩子,到頭來又能得到什麼呢?與其這樣白忙一場倒不如早些放棄這個遙遠的夢而去做一些適合自己的事。

一個不懂得放棄而只知道埋頭苦幹的人註定一生會辛辛苦苦,更甚者也許會徒勞無獲,兩手空空。

因此,作為一個人,要想能夠不碌碌無為的活一輩子,要想有所建樹,就必須學會必要時候的放棄,只有在放棄之後你才能重新踏上適合自己行走的征程,邁向成功。

學會捨棄作文10

我非常的感恩,由於種種原因,我們並不能做到時時研習我們道教的經典,然而在偶然的緣分下,卻我能接觸並學習到了《文昌帝君陰騭文》。那簡潔膾炙人口的文字,直截了當的闡明瞭我們道教“正直行化,禮物利人”這樣一種一種勸善的思想。讀了這篇文章,讓我自己內心空明寂靜,能夠讓人真正懂得諸惡莫作,諸善奉行的道理。作為在社會忠的一份子,僅僅明悟了道理,那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把這種道理實踐到生活之中,因此我想到了要學會捨棄。只有懂得捨棄,能犧牲自我利益的人,才能夠正直無私的行善,幫助別人,從而達到“利物利人”的狀態。而且這不光是我們修行積善的一種方式,還能使我們磨鍊心性,明悟人生。

“捨棄”是付出、是謙讓、是投入,也是放棄。道教行於世,就是為了把好的為人處事,甚至是治國安邦的道理,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去教化給世人。千百年來,我們道教徒一直默默弘揚着道祖所創的種種理論,踐行着理論中所提倡的種種精神,以自身的行動教化着諸躲信眾,這是一種無私的奉獻。但我們對此卻樂此不疲,因為正是這樣的奉獻精神,使得道教徒能夠受人信任與尊重,也使得我們道教能夠發展至今。而我們也很樂意在我們的努力下,能夠看到人們越來越善良,社會越來越和諧。我所在的“悟真道院”位於蘇州市相城區,主殿供奉的是東晉時期的著名畫家顧愷之,他曾任參軍,散騎常侍等職。相傳東晉義熙年間,吳中大地遭受百年未遇的大旱,領兵路過的顧愷之心生惻隱,便以軍糧救助饑民,結果給奸佞讒言所害,官職被貶。四鄉八鄰的老百姓在得知消息後,為了感謝並紀念他,用茅草搭建了一座“將軍廟”,這就是我們“悟真道院”的前身。或許顧愷之先生想過自己的畫能存世多久這樣的問題,但絕對想不到正因為當年他“舍”自己安危於不顧,救百姓於水火的這件事情,會讓他在蘇州受人供奉至今乃至將來更久遠的年代。而他這種捨己為人的事蹟,也將隨着我們道觀的存在而受香客信眾的銘記。

我們道家認為“舍”就是無為,“得”就是有為,所謂“無為而無不為”,以無為的方式得到有為的結果。《道德經》講:“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為不去。”把事情做好後,不願去佔有這份榮譽,而這份榮譽卻始終是他的。我們唯善也一樣,不能夠以“得”為目的,要真心實意的,順應自然之道的去為善,而人家回饋給你的,那才是“恆得”。大家都知道,呂祖純陽子是受漢鍾離祖師點化而得道成仙的,遙想當年,鍾離祖師傳授仙法給純陽子,這仙法能點鐵成金,可以濟世。呂純陽卻問道:“以後還會還原變成鐵嗎?”鍾離祖師説:“五百年後,當恢復本質。”呂純陽説:“那就害了五百年以後的那個人了。我不願學這樣的法術。”鍾離祖師心中暗喜,説:“修仙要積三千功行,你這一句話,三千的功行已經完成了。”呂祖備萬世之患而止一世之寶,本來是可以學得仙法,卻為了不遺害後人而捨棄了這個機會。這看似無為的善舉,卻使得呂祖功德加身,自然昇仙。我們修善積福也是這樣,功德加身,誰也搶不走,神明護佑,福及子孫。當然這前提是你發自內心的為善,不因為“得”而去行偽善。

在社會忠,我們大多數時候都遵循着“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人生哲學。人生總是向上的,這是人們的認識,也是人生的理念,更是眾生的普遍心理。其實這句話不光是説“人要往高處走”,它還提醒了人們,做人也要學水的處世哲學。道祖講:“上善若水。水善禮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就是説水善於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利,甘於將自己放於低窪之地,這是最接近於“大道”的德行。正因為水總是順勢而下,捨棄自己的利益,不與萬物爭一時一地的高低,面對一切阻擋,水,或包容你,或捨棄前行而改道,所以它得到了成功,會成了洶湧的大海,成為了這世上最廣闊的存在。真正聰明的人放低自己的地位,捨棄自己的高傲。處事中,佔理的時候都會很謙虛的低下頭,彎下腰,不好意思的笑一笑,這是人生立身世不可缺少的風度和修養。能善用“捨棄”,才能成就人生更遠大的目標。

日月交替,寒暑變遷。從古至今,“舍”這種精神卻從未消失,因為它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時候,“捨棄”是種美德,就像年輕人給老人讓座;有時候,“捨棄”是種愛,如父母總是把最好的留給孩子而不是自己喜歡;其實“捨棄”更是一種人生智慧。有一位老道長,他身邊聚攏着一幫虔誠的弟子。有一天,他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些柴回來。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無功而返的弟子們都有些垂頭喪氣,惟獨一個小道士能與師傅坦然相對。師傅問其何故,小道士從懷中掏出一個小蘋果,遞給師傅説,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我就順手把樹上惟一的一個蘋果摘了來。後來,這個小道士成了師傅的衣缽傳人。很多人只盯着奔騰的河水發愁,卻看不到河邊的蘋果樹,而小道士卻在明知達不到目的的時能夠依舊保持清醒,舍而求其次,得到了一個結果。在人生旅中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放飛思想的風箏,摘下一個“蘋果”。歷覽古今,抱定這樣一種生活信念的人,最終都實現了人生的突圍和超越。

捨棄是自然界的規律,是一種成長方式,能讓我們正確地審視自己;捨棄,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昇華;捨棄是一種選擇,不是所有捨棄都會讓你成功。捨棄該捨去的,你就是智者,捨棄不該捨去的,你就是愚夫。有人捨棄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財富,守住了那些啟迪心智,淨化心靈的永恆財富。也有人則抱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信條,拋棄人性的真善美,奸詐一生換來千夫所指。我們就是要學會正確的捨棄,它應該有“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的慈悲之心,有道祖所説的:“少私寡慾”,“無為不爭”之品格,還應該有“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的博大胸懷。我們學會捨棄,不要僅僅拘泥於自己,還要正直行化,教導,感化他人,使人們能夠創造一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樣周而復始的和諧社會。

人生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在如此短暫的人生中什麼是最重要的呢?很多人在人生的迷城中轉來轉去,甚至疲憊至死。學會“捨棄”,往往能驅走人生地圖上的迷霧。也只有像《陰騭文》中所説:“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從而拋棄種種包袱,找到真正的快樂。希望我這樣淺顯的訴説,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使你能夠體悟“捨棄”的真諦,也願你能夠“永無惡曜加臨,常有吉神擁護”!

標籤:捨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