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有關家鄉小吃作文集錦8篇

作文2.37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小吃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家鄉小吃作文集錦8篇

家鄉小吃作文 篇1

要説我是個吃貨一點也不過分,因為我一看到好吃的東西就兩眼放光,呵呵,所以長得圓乎乎的,怎麼也苗條不起來。人家都説我富態,管它呢,只要健康快樂就好,身材好壞嘛,順其自然吧。

説起特色小吃,就不能不提到我的故鄉,一個湘西的小縣城,地方不大,民風很淳樸,人文氣息很濃厚。離碼頭不遠的市場上熱鬧非凡,經常是人潮洶湧,窄窄的街道兩旁擠滿了小攤販。我最喜歡跟着母親去趕集了,因為這一天比往常都要熱鬧,商品也比往常豐富許多。

這裏的人們心靈手巧,能想出許多巧妙的食譜,製作出很多令人驚奇的美食。最出名的是本地的酸蘿蔔,別小看這道不起眼的小零食,口味獨特,十分暢銷,現在甚至出口了呢。很多人買來送給親朋好友,大家品嚐過以後都贊不絕

我來介紹一下簡要的製作方法吧,本地出產的紅皮蘿蔔個大又圓溜,挑選個頭中等的蘿蔔洗乾淨了,切成片,放進罈子裏邊用酸水泡個十天半個月就行了。當然這酸水是特製的,裏邊還得擱上冰糖,吃起來酸酸甜甜的,還很脆爽。記得大姐結婚的時候,家裏買了很多這種蘿蔔招待客人,都被一掃而空。

糯米蓮藕是一道甜食,我們那裏的農户到了夏天喜歡種蓮藕。蓮藕有很多種吃法,大家熟悉的吃法有素炒藕片,蓮藕燉排骨,白糖涼拌。我們這裏還有一種吃法,就是把蓮藕切成一段段的,清洗乾淨,把裏面的空隙處塞上糯米,然後放進油鍋裏炸,炸出來的口感很好,又香又甜,十分好吃。

小時候最愛吃的一道早餐小點心就是金黃的糯米餈粑,小販把糯米切成三角形,放進油鍋炸成金黃色澤,整條街都能聞到那濃濃的香氣。五角錢一個,拿在手裏還燙手呢,就迫不及待的咬上一口,燙的齜牙咧嘴的同時又很滿足。你看這餈粑外邊金黃酥脆,裏面的糯米香甜綿軟,香味始終在口中回味無窮。哎,不騙你,絕對是人間美味。

小孩子就是嘴饞,到了市場上光想着吃了,呵呵。也怪不得俺麼,那麼多美食讓人眼花繚亂,肚裏的饞蟲四處亂躥,不安分麼。上躥下跳了半天,肚子餓了吧,來上一碗米豆腐好了。軟軟的米豆腐加上特製的辣椒醬,強烈的辛辣味刺激了味蕾,胃口大開,常常一碗都不過癮呢。

要知道我們這裏的辣椒醬也是特色食品,我老媽是製作辣醬的能手。她會挑選上好的乾紅辣椒,洗淨曬乾水分,油燒熱,把辣椒放到鍋裏去炸香脆,火候要把握好,不然辣椒就燒糊了。炸好的辣椒撈出來放到陶製的擂缽裏用木錘使勁搗碎,還得加上蒜子和生薑,這樣搗出來的辣醬才特別香。搗碎的辣椒末裝在玻璃瓶裏邊,上面淋上一些香油,這樣保存的久,要吃的時候勺一點出來做調理,是很好的調味品額,涼拌菜味道好不好,就靠這辣椒醬調味了。

到了清明時節,我們這裏去掃墓的人們還會製作一道特色美食用來祭祀。是什麼呢?當然是蒿菜糯米飯了。説起這糯米飯,因為工序麻煩,而且需要一道特殊食材,所以平時是吃不到的,算一道時令小吃吧。四五月的時候,田邊地頭的蒿菜四處可見,綠油油的一片,散發出特殊的艾蒿氣息。拎上籃子,半個小時就能採滿一籃子。回家以後,把蒿菜洗乾淨,用鹽水把苦水揉搓掉,加點兒鹽,和上糯米,拌上切碎的臘肉一起煮熟。哇塞,煮出來的米飯是亮晶晶的綠色,可謂是色香味俱全,很養眼。而且會散發出獨特的香味,因為裏邊的食材有蒿菜,糯米,臘肉。你想想,這三種香味混合起來,相信全世界也沒有幾個人不喜歡這道美食的。

過年北方人喜歡煮臘八粥,而我們這個南方小鎮喜歡做糯米餈粑。我姨媽住在大山裏,他們家住的是木製的吊腳樓,冬暖夏涼,十分舒適。過年,地裏的糯米豐收了,為了慶祝這一年風調雨順,大家會把上好的糯米煮熟,放到自制的石臼裏,派上十幾個壯勞力輪流把糯米搗成餈粑。這可是個苦力活,大夥兒要把上百斤的糯米搗成餈粑要從大清早忙到天黑才能完成任務。

我有幸見過搗餈粑的過程,場面十分壯觀。男子漢脱掉上衣,背上流淌着汗水,胳膊上的肌肉有節奏的一鼓一鼓的,在冬天的白色霧氣中升騰着熱氣,彷彿一尊尊大力神,比那些健美教練更具有原始奔放的美感,可惜那時候沒有照相機,不然能拍到幾張好照片。

糯米搗好了,還需要人用手工做成一個個圓形的餈粑。我試着稱量過,一般的餈粑四個一斤。當然還有最大的,這種餈粑比一般的餈粑個頭要大,有臉盆大小,中間留一個孔,曬乾後用繩子穿起來掛在牆上,想吃的時候切上一塊煮熟就行了。除了白米餈粑,還可以添加綠豆,做成綠豆餈粑。或者加上曬乾的蒿菜,做成蒿菜餈粑,都十分美味。吃的時候,可以加上豬油白菜煮熟,加點鹽;喜歡吃甜食的可以放白糖。也可以用油煎炸,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直接放在炭火上烤熟了,包上鹹菜或者白糖就可以了。烤的過程十分有趣,用火鉗放在炭火上烤,等到餈粑中間鼓起來,變成一個圓鼓鼓的大胖子,就熟了,這個時候就可以取下來,中間填上各種食材,很美味。

圓圓的餈粑象徵着這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寓意吉祥,吃起來美味可口,烹調又簡單,所以這個風俗一直流傳了下來。用糯米制作是因為口感好,每年姨媽都要送我們家幾十斤餈粑,平時不吃的時候用冷水泡在盆裏就行了,可以保存很久。

離開熟悉的故土,離開熟悉的人,也遠離了從小吃到大的家鄉風味美食,才幡然醒悟家鄉的一切都是如此親切美好,那麼耐人尋味。偶爾在夢裏與我的故鄉邂逅了,這份感覺竟然也甜蜜如往昔,彷彿又變成了那個貪吃的小姑娘。

家鄉小吃作文 篇2

北舞渡胡辣湯是我們漯河有名的小吃 ,也是胡辣湯的原產地,就讓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胡辣湯吧。

從前,皇帝去民間走了一圈,偶染上了風寒。有一位大臣聽説皇上染上了風寒。於是,這位大臣就給皇帝做了一種湯,大臣説這湯是祛寒的熱湯。皇帝喝了那湯,又辣又酸,喝了幾天後,風寒就好了,而且皇上喝了還想在喝。從此,這湯就是專門給皇帝喝的,所以被稱為“御湯”。漸漸地,“御湯”就流傳於民間了。這就是胡辣湯的由來。

再讓我給你們講一下胡辣湯的做法吧。

胡辣湯的做法很簡單,先把水燒開,放入胡辣湯料,記住一定要攪拌均勻哦,要不然胡辣湯裏就有面疙瘩,就不好喝了。然後放入麪筋,粉條,牛肉等。等胡辣湯滾熟後即可食用。

大家一定要記住:胡辣湯好喝不能多喝,因為喝多了容易上火。怎麼辦呢?不用擔心,我們漯河人又發明了一種不上火的喝法。怎麼才能不上火呢?聽我慢慢道來。我們漯河人把豆腐腦和胡辣湯攪拌在一塊兒,成為兩摻。味道鮮美,可口。這就是不上火的喝法。

還有我們這的燴麪等,請你們一定要喝我們漯河的胡辣湯哦!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燴麪,我們這的丁記燴麪也很有名,你從丁記燴麪門前經過,就會聞見一陣香氣撲鼻而來,使自己忍不住美食的誘惑。

燴麪的做法很簡單,但拉的那面就不簡單了。

先放入適量的水,然後,只見丁師傅認真地拉着那面,只見那面薄如蠶繭,長約2米,下好後放入大如盆子的碗裏。

端到你面前,你聞着那香噴噴的氣味,忍不住流起口水來。然後再吃一口,使你回味無窮。

家鄉小吃作文 篇3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我認為,中間的“食”字指的是“美食”。我吃過各種各樣的美食,但最讓我回味的是我家鄉小吃——粉皮。

粉皮是河南汝州市的保守特產,以其色嫩白如玉,質薄如紙,韌強味鮮,營養豐富,利口消膩,使用方便而頗負盛名。

粉皮一直是汝州的保守食品,公元1840年年間,當時汝州城內西街水坑沿有一個商販叫田家有,去南陽的社旗販鹽,見那裏有人用雜豆製作“粉皮”,每斤八到九張,計斤稱賣,使用時需要用沸水煮制,很不方便,不能現時食用。田家有回來後改用綠豆澱粉試製,苦心探求,反覆實驗。他涮出的粉皮越來越薄。經過四代傳人研製,到每斤五十多張。這時的“汝州粉皮”已遠近聞名,形成了市場名牌,陝州、三門峽、西安的商販趕牲口前來汝州馱購粉皮。解放後,該工藝經田新光(田家有的後代)之手又進一步得到了提高,達到了每斤六十張的水平。一張張粉皮不大不小、重量相等、厚薄一致。

汝州粉皮以優質的綠豆為原料,純手工藝水磨綠豆澱粉精製而成,其中製作工藝考究,它薄薄的如蟬翼,明若窗綾,潔白如玉。粉皮可長期存放,而且,不易蜕變,關鍵是使用方便,可立煮立食。事前先將乾粉皮放入温水中浸泡2到3分鐘後,待到變柔軟時,再撕成碎片,用牛、羊、豬、雞、鴨、鵝等肉絲、肉片,可搭配拌和,做成葷菜,味美可口。並且它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酸等多種元素,具有清熱毒、清肝明目、益氣潤肺之功效。因此,一百多年來,汝州粉皮作為汝州保守特產的“新三寶”(粉皮、粉條、粉絲)而名聞遐邇,並且飄洋過海,登上了異國他鄉的宴席。

現在,為了求學,離開了家鄉已經好幾年了,許多事情在我心中漸漸模糊起來,但是我永遠忘記不了家鄉的粉皮。

在學校裏,有時候午餐是家鄉的飯,粉皮。吃起那熟悉的粉皮,就想起了我美麗的家鄉,盛滿記憶的老屋,陪伴生長的家人。那熟悉的味道温暖了我的心房,沸騰了我的血液……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特產——粉皮!

家鄉小吃作文 篇4

我的家鄉美麗富饒,那些有名的風味小吃更令人回味無窮。尤其是“寧波湯圓”,那更是馳名中外,一見就讓人直流口水。湯圓是我們家鄉有名的小吃之一,它之所以出名,不光是因為味道好,更重要的是它包含着更深的意義。在元宵節時,家家户户都會煮上一鍋湯圓,聽媽媽説湯圓象徵着團團圓圓,吃下一個湯圓一年就會吉祥如意了。

湯圓不僅給人們帶來好運,而且湯圓裏有許多富有營養的鈣、鐵、鋅等多種元素。

我也最愛吃湯圓了。記得小時候,外婆常常會包些湯圓給我們幾個兄弟姐妹吃,我們幾個總要爭先恐後地搶湯圓吃。如今我已經長大了,慢慢的懂得了怎樣包湯圓,也會跟着外婆一起包湯圓。外婆告訴我們,包湯圓最主要的是餡,寧波湯圓的餡主要是由芝麻、豬油和糖,做餡的時候很講究。不過現在在商店裏也買得到。包湯圓可有意思了!首先準備好一小袋麪粉,加上適量的水,揉成麪糰,然後摘點麪糰揉成一個圓,再壓平,接着在壓平的麪糰中央放上一點芝麻餡兒,揉成一個團,最後放入熱氣騰騰的沸水裏,這樣一個湯圓就完工了。當一個個湯圓從沸水裏浮起來的時候,像喝飽了牛奶的孩子,又像剛洗過澡的嬰兒,又圓又胖,又白又滑,盛到碗裏,用筷子夾一下,裏面的汁水就源源不斷地流了出來,叫人不得不動心啊!吃到了嘴裏感覺又甜又滑,而且怎麼吃都不膩。

啊!家鄉的小吃——湯圓,我愛你,祝願你永遠好吃,永遠有名,更願你的產量蒸蒸日上,節節高!

家鄉小吃作文 篇5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説起我故鄉的美食,那可是數不勝數,但説起“最美”的食物,我可要推薦我們故鄉的脆皮炸蠔了。脆皮炸蠔是茂名市著名的一道風味小吃,在酒店,在大排擋裏,在海鮮城裏,都頻受人們的喜喜歡。

生蠔是從海里捕撈上來的,又名牡蠣,綠色的凹凸不平的蠔殼裏躺着晶瑩柔嫩的蠔肉。

熟後的炸蠔表面呈金黃色的,讓人垂涎欲滴。

今年寒假,爸爸媽媽帶我來到電城嘗美食,特地點了脆皮炸蠔。盤裏的蠔粘着一層糊,金黃色裏隱隱約約地閃着油星。我忙用筷子趁熱夾起一個咬一口。哇!真好吃啊!脆脆的、香氣撲鼻、裏面的蠔軟軟的。“別急,”爸爸説,“看好了!”只見他從旁邊的籃子裏挑了快生青菜葉,再用筷子炸蠔夾起放在菜葉上,接着熟練地把炸蠔包緊,在我眼前搖一搖,表示可以吃了。我也學着樣子做了一遍,再大咬一口。更好吃了!這樣一來,吃得再多也不會膩了。

可是,這麼好吃的脆皮炸蠔到底是怎麼做的呢?我懷着好奇心溜進了飯店廚房,一位師傅正在做這道菜。只見他把生蠔洗淨抹乾水,加鹽、味精、胡椒粉醃幾分鐘。然後把生粉、麪粉加清水調成漿,下入生蠔掛上糊。最後,燒鍋下油,油熱後放入掛上漿的生蠔炸至金黃。

剛撈起滾燙的脆皮炸蠔便讓服務生端走了。

怎麼樣?聽了我們故鄉的脆皮炸蠔,你一定直流口水,那就快來茂名嚐嚐脆皮炸蠔吧。

家鄉小吃作文 篇6

雜糧煎餅是我們這裏最受歡迎的一道風味小吃。

我最愛吃的就是這雜糧煎餅。

雜糧煎餅味道好,看相也好。暗黃色的大餅把綠色的香菜和大葱、金黃色的凹凸不平的薄脆、黃白相間的雞蛋、香甜可口的`甜麪醬全包在其中。

雜糧煎餅的做法十分簡單。先舀一勺事先調好的雜麪糊,倒在大大的鐵鏊子上,然後用一個抹子,把麪糊均勻地抹在鏊子上。這一“抹”,可要技術,抹出的麪糊既要薄,又要勻,還要圓。稍不注意,麪餅就會有洞。所以,抹的速度要快,力度要勻。這時,再打一個雞蛋攤在麪糊上。等麪糊的顏色漸漸變深,煎餅就熟了。這時,再抓一把事先準備好的香菜、大葱的碎段撒在煎餅上。喜歡吃甜的,就多抹些甜麪醬;喜歡吃鹹的,就多放些五香鹹菜絲;喜歡吃辣的,就放些紅紅的辣椒油和一些辣條。最後,用鏟子把大煎餅剷起,橫折兩下,豎折兩下,再一卷,一個香噴噴、熱乎乎的雜糧煎餅就做成了。

我喜歡吃雜糧煎餅,每週至少要吃一次。告訴你,吃的時候要趁熱,而且要大口吃,熱乎乎、香噴噴、甜絲絲……

家鄉小吃作文 篇7

我的家鄉——清江——坐落於温州樂清,它是一個美麗富饒的沿海小鎮。我們故鄉的特色小吃像天上的星星,數不勝數。不過,要説最有名的,還是三鮮面。

據説,三鮮面原來只有三種配料:白蝦,蛤蜊,牡蠣。後來根據客人對口味的要求,商家又在原來的三鮮面里加上其他一些輔料或一些特色海鮮,但是,三鮮面這個名字還是一直保留了下來。噢,對了,悄悄告訴你,只有我們清江的三鮮面才是正宗的!

我記得有一家三鮮麪館坐落在公園對面的小店附近。有些人,本是專程來買東西的,可經過麪館,每每聞到麪館裏飄出的三鮮面特有的香氣,總忍不住進去大吃一頓。還有些遠方的客人,也專門趕過來吃咱們清江的三鮮面。去的多了,無論是誰都會發現,麪館不小的店面每次都是“人滿為患”,兩名店主忙的不亦樂乎。可見大家對三鮮面的喜喜歡。

三鮮面不僅受人喜喜歡,做法也比較奇特。

首先準備:姜1小塊,雞蛋1個,小黃魚1條,蟶子,白蝦,鰻幹,蛤蜊,牡蠣,葱,小青菜以及其他必要的配料。第一步要做姜蛋。把姜洗淨,去皮,切片,一半切末,一半留着備用;雞蛋攪勻加入薑末,再攪勻,擱在一旁。鍋裏放少許油,小火,煎姜蛋,煎好了拿出來備用。第二步,在鍋裏放油,加薑片,燒6成熱,放小黃魚,接着是鰻幹,煎的顏色有點黃了就放蟶子,姜蛋,老酒,糖。直接加水,再放入白蝦和適量鹽,水開了放麪食,水再次開時加適量味精,放牡蠣,葱葉,小青菜就可以出鍋了。一口下去,第一個感覺是燙,然後就嚐到了鮮,一口面進肚,就馬上想再來一口,哪管什麼“燙”!

呵呵,動心了吧?我們小鎮永遠歡迎你的到來!

家鄉小吃作文 篇8

突然間想做這麼一個專題,向各位博友介紹貴州的特色小吃,也歡迎你們來貴州做客,相信一定會給留下很深的印象,流連忘返。

翻遍黔味菜譜,也見不到涼拌折耳根這樣一道菜。折耳根也算貴州名菜嗎?這個問題,還有待於同行的專家們去作結論。然而,在各種級別的黔式宴會上,折耳根卻是滿有資格登上大雅之堂,供國內外賓客品嚐的。不少國外客人,往往還特意要品嚐一下這種別具風味的貴州菜呢!

推薦指數:

折耳根,又叫魚腥草,有特異氣味,營養價值較高;含有蛋白質、脂肪和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同時含有甲基正壬酮、羊脂酸和月桂油烯等。可以入藥,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開胃理氣等功用。

涼拌折耳根,為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貴州民間菜。多年來,老幼皆喜食用。製作時選其肥嫩根部(也可連同嫩芽)掐成長約一寸的段,洗淨後用食鹽醃一下,用清水淘洗乾淨,將幹辣椒烤至焦脆,春成碎末(貴州人稱這種辣椒為"糊辣角"),撒在折耳根段上,加醬油、醋、蒜、味精和少許白糖等調料拌勻即可食用。

涼拌折耳根脆嫩爽口,富有折耳根特有的芳香。細細咀嚼,越嚼越香,不禁會使人食慾大增,所以不失為別具情趣的佳餚。

如將折耳根加肉絲和佐料炒熟食用,那又是另外一番風味。只要烹製火候適當,使折耳根綿中帶脆,肉絲鮮嫩可口,豬肉的美滋和折耳根的異香渾然一體,相得益彰,其味無窮。

標籤:集錦 小吃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