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推薦】過端午節的作文400字4篇

作文1.77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過端午節的作文400字4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過端午節的作文400字4篇

過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1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時,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説: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與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的時候,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着槳,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過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2

端午節清晨,天麻麻亮,四川彭州市龍門山鎮寶山村村民黃潔美就來到板房外集市上,今天這裏到處是艾葉和菖蒲,散發着好聞的藥草味兒。按龍門山人的習俗,在端午節吃粽子“遊百病”,可保家人幸福健康。

寶山村簡易的板房公共廚房裏,一些羣眾買來了綠竹葉和糯米,幾家人圍坐一起包粽子。幾片竹葉,一縷清香,把災區羣眾對幸福健康的祝福包成一團黏黏的甜香。雖然做法簡單,用料普通,但充滿希望的笑容依舊洋溢在每一個龍門山人的臉上。

黃潔美對記者説:“這是我們民間的節氣,我們都高興,我們要包粽子,要煮鹽蛋,再帶娃娃到街上去,到處耍一下,好高興。”

每年的端午節,龍門山鎮的老百姓都會早早起牀,到集市上購買艾葉等草藥,燒水沐浴,灑掃庭院,並把菖蒲掛在門上,寓意驅邪吉利。午飯後,家家户户會外出“遊百病”。

所謂“遊百病”,是指在龍門山的典故里,五月初五端午節正午時分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刻,所以又被稱作端陽節,中午過端陽節,大家把午飯吃了,然後三五成羣地上山,各自採摘用於燒水沐浴的草藥,這就叫“遊百病”。山上一遊,百病不生。青草沐浴,健康永存。

龍門山鎮是龍門山斷裂帶的核心區域,在去年的汶川大地震中,龍門山鎮遭受慘重損失。一年過去,這裏的人們默默撫平傷痕。煮藥草、掛菖蒲、“遊百病”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傳統行為,實際上充滿了對生機的無窮禮讚!

過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3

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佳節,相傳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的。這一天有許多風俗習慣。

懸菖蒲艾葉。這天一清早,我的奶奶將鄉下帶來的菖蒲艾葉掛到了門上。我很好奇,就問我的奶奶,我的奶奶告訴我,這是為了驅瘴,艾葉有藥用功能,驅蚊子、蒼蠅,淨化空氣。原來,端午節還有這些習俗呀!這下我知道了。

吃粽子和黃魚,到了中午桌上突然多了幾樣平時少見的東西——粽子、黃魚。我很奇怪地問我的奶奶:“今天又不是過年怎麼吃粽子呀?”我的奶奶笑着説,“今天是端午節呀,所以要吃粽子和黃魚。據説這天人們把粽子裹成尖角形投入江中,尖角形能嚇跑魚蝦,裏面的米能餵飽魚蝦,它們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這是人們對屈原的敬愛。”現在我才知道吃粽子還有這講究。

賽龍舟、掛香囊。晚上看電視我還知道端午也有賽龍舟、掛香囊的習俗,坐在一邊的我的媽媽告訴我:“相傳當年屈原跳江以後,人們捨不得屈原,紛紛駕船竟相趕去救屈原,一會兒工夫就看不見了,後來,人們就用這種方式來紀念屈原。另外,人們還用五色的`線纏繞香囊,有驅邪、保平安的美好願望。”

啊!端午節的習俗可真豐富呀,聽説,端午節的風俗已由湖北省為代表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我真為我的祖國感到驕傲。

過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4

今天是端午節,全國各地都在慶祝端午,紀念屈原!

一大早,奶奶就迫不及待的往菜市場趕去,回來的時候手上提着大袋小袋。我問奶奶這是準備做什麼,奶奶不假思索的回答:“當然是食餅筒啦!”出於好奇,我就站在旁邊觀看起了奶奶做食餅筒的過程。 奶奶先把粉和上水,然後不停的攪均勻,三五分鐘就成了一個麪糰。揪出一小團的麪糰糊在平底鍋上,就成了一張薄薄的餅皮。餅皮好了之後,接下來當然是做餅筒的餡料了。首先,奶奶從籃子裏拿出了好幾個雞蛋打在一起,然後就像做餅皮一樣把蛋糊成圓形的,然後放在案板上把蛋切成了長細的條。接下來就是炒麪和土豆絲了。奶奶的手藝特別好,在炒麪的時候我都忍不住流口水。媽媽看見我這麼喜歡,把每個菜都留了一點出來,我吃了個飽肚。就這樣, 奶奶做完這個菜後又開始忙活別的菜,直到中午才吵完所有的菜。

11點半的時候,奶奶終於開始做食餅筒了,從每一盆菜裏都拿出了一點菜來放在餅皮上,把餅皮撐得飽脹飽脹的。奶奶做了很多個,我和爸爸媽媽都很喜歡吃,一下子就解決掉了四五個。

我最喜歡過節日了,既能放假還能吃到美味的食物。我很喜歡吃食餅筒,央求奶奶晚上還繼續做給我吃,奶奶説晚上還有粽子等着大家一起吃呢。 今天不僅嚐到了美味的食餅筒,還知道了食餅筒的製作方法。真是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

標籤: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