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家鄉的民俗作文(15篇)

作文5.05K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民俗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民俗作文(15篇)

家鄉的民俗作文1

光陰幾度在江南純淨的空氣中搖曳,釀進歲末的氣節,斟一杯風味予你。

那也有糯味稻香,更顯米酒烈性的老酒汗的風味——

我幼時曾有一段日子與老一輩的親戚在鄉下生活。烏啼鳥鳴,柳絲榆莢足以讓我愉悦。晨間的雲海茫茫伴着絲絲縷縷的青煙與酒香轉瞬在山頂消散,化作初生暖陽的光輝撒向田間。清風翩躚,棲在枝椏暖融間。踏遍煙波,糯香綴滿不捨去。

酒彷彿人的能量樁,而家鄉特色的老酒汗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碗人間煙火。鄉下隨處可見的,是莊稼人仰頭痛飲,面色酡紅,和千百年前嗜酒如命的李白那樣——那年那月的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月光,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而此時此刻的他們,酒盞裏沒有才情、沒有詩意,清冽之中,有的只是金黃色的麥穗與田野風情的日光。他是土地的兒子,卻也曾像李白那樣揮毫潑墨,大地為紙,鋤頭為筆,無限歲月,汗水恣意。

家釀亦已熟,呼僮倨盎盆。温州的老酒汗以蒸提優質黃酒精華而馳名中外,就是這樣純正的老酒,選擇釀酒原料、制曲、釀酒都要按照節氣時令。糯米的淡淡香馥卧在每一片温州人心上,辛辣香酒灌入喉,是李白“米酒清新醉仙人,酒香飄醚世人魂”的脈脈温情,而那“羔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辛辣之酒又是樂趣的催化劑——然,若是無酒,這樂也便不足為道了罷!温米酒可使人心境平和怡靜,品花酒亦能予人以微醺的道遙快意。而老酒汗二者皆有之,可謂酒中之王,成吉思“汗”。

青瓷碗里老酒汗,慢熬田園風情;羊腸小道熟鄉音,滿掬煙火人生。大口吞嚥着這喉間之物,撲滅陰鬱的暮色,撲不滅望風披靡。又能給人帶來何其多的豪情與快慰啊!它滾燙在胃裏,亦慰燒着心間罷。

家鄉的民俗作文2

一大清早,一聲聲吆喝聲便傳遍了整個大街小巷,小街上人很多,多得好像容不下這麼多人,雖然有些嘈雜,但也十分的熱鬧。每個人從身邊路

過,伴隨着一陣陣香氣,伴隨着一張張幸福的笑臉。什麼東西令他們如此幸福?早點。

孝感早點並沒有上海那樣食物美味,又不如重慶那邊辣得有特色,也沒有國外那邊滿街的`芝士味。我們孝感的早點雖然不是最好的,但也是最淳樸的。

孝感米酒,應當屬於最出名了,由於它選才考究,製法獨特,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襲人,甜潤爽口,濃而不沾,稀而不流,又聞着有種隱隱的酒香,卻怎麼也喝不醉,食用後生津暖胃,回味深長.品種也很多:枸杞米酒,槐花米酒,桂花米酒,櫻桃米酒,銀耳米酒......,種類繁多,但樣樣都十分美味。

老人帶着小孩去吃熱乾麪,老人呢,在旁邊點壺龍井品茶,小孩就在旁邊吃着,吃完抬起頭來,滿嘴都是芝麻醬,用小手一擦,卻越擦越髒,熱乾麪不同於涼麪,又不同於湯麪,麪條事先煮熟後,再淋上芝麻醬,香油,香醋,葱等配料,更具特色.吃起來麪條纖細爽滑,有筋道,醬汁香濃味美,色澤黃而油潤,有種很爽口的辣味。

中午,吃早點的人們都散了,但賣早點的人們又忙了起來,準備着第二天要賣的早點。

家鄉的民俗作文3

按照我們家鄉的老規矩,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每到這時,大街上總會掛滿紅紅的燈籠,大街小巷喜氣洋洋,紅紅火火。

在我們的家鄉,春節有這樣獨特的風俗,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臘月二十四,掃塵房,臘月二十六,蒸棗餑餑。除夕夜,吃團圓飯,正月十五過元宵。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數蒸棗餑餑了。每年我都會參與。蒸棗餑餑的面,需要提前一天的晚上準備好,放在温暖的地方。第二天一早醒來,面就已經發得白白胖胖,輕輕用手一戳,面軟軟的`,像一塊橡皮泥。

把做棗餑餑的材料,便可以開始做棗餑餑了。先揉好一塊兒面,再找到它的中央,開始插第一顆棗,再順次把棗插在第一個棗的上下左右,每一邊為四顆。

看着媽媽手上那嫻熟的動作,一個又一個的棗餑餑從她手中誕生了。我看着這些挺簡單的,於是便想嘗試一下。先揉麪,我好像是沒有勁兒怎麼的,面揉了好長的時間,卻一直沒有變的光滑,只好求助於媽媽,媽媽幫我揉好了面,我又犯難了,我不會插棗兒,剛把面提起來,還沒來得及插棗兒面便癱了下去,這時姥姥就會對我説:“阿俺妮兒手小,不是幹活的命,一定要輕輕鬆鬆享一輩子的福哦。”

蒸大棗餑餑剩下的面,我們用來做小豬,小豬的耳朵和鼻子,我們用了紅糖面,把紅糖放進面裏揉,便成了紅糖面,用大豆做小豬的眼睛,那樣子,還真是可愛。

做完大棗餑餑剩下的面,我們還做了元寶,並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裏恭喜發財。

一個個白胖的棗餑餑出鍋了,這些可愛的餑餑裏包含着對家人的祝福。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風俗,傳承,卻包含着每一個人的愛,我想將來我一定要傳承家鄉的傳統風俗。

家鄉的民俗作文4

花燈民俗文化節是一個喜慶的日子。在這天,人們會放花燈、舞獅、舞龍、踩高蹺、打鐵花……

節前,爸媽帶我和姐姐回到了老家。節日那天,天剛矇矇亮,我就被屋外吵鬧的炮聲和大人們的談話吵醒。姐姐催促我快快起牀去外面玩。我立馬洗漱一番,跑到外面一瞧,果然在老家過節氛圍就是不一樣。大街上到處都是人,我看看這個,摸摸那個,左顧右盼,目不暇接。忽然聽到一聲叫喊:“大家快看啊!”我心想看什麼?心中充滿了不解,於是我隨着大家的腳步向人羣中走去。原來是踩高蹺啊!一個個表演者穿紅戴綠,踩着高蹺行走自如,還不時地扭起了秧歌,彷彿是一隻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為節日增添了喜慶。

“看!那有舞龍的!”頓時,人們像潮水一般迅速地轉移到了下一個地方。只見舞龍人把兩條龍舞得歡蹦亂跳,栩栩如生,好像真龍就在我眼前飛舞一般,多麼有靈性啊!聽姐姐説,舞龍意味着來年風調雨順,消災降幅,得到龍的庇佑。

街上還有賣各種各種炮竹的,有鞭炮、摔炮、竄天雷、煙花,當然我也抵擋不了它們的誘惑,買了很多。一回到家,我就忍不住在門前放起鞭炮啦。“啾!”“砰!”炮聲不斷,我心中的`歡喜也不斷。

晚上還有花燈展覽,一個個可愛又美麗的花燈在眼前閃爍,使我們眼花繚亂。最後去看的是打鐵花,那鐵花飛射到在空中,像一顆顆閃耀的星星在眨眼睛。

這就是我老家的花燈民俗文化節,真是熱鬧非凡,令我大開眼界。

家鄉的民俗作文5

説到我家鄉的春節習俗,那可真多啊!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每逢春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與門上,為節日添加喜慶氣氛。

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大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歡的就是除夕了。

因為我喜歡聽那個傳説,我給大家講講吧!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日,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鬥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在冬日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裏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日夜裏,"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綵,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怎麼樣,看了我們這兒的習俗,才知道各地習俗沒多大差別吧!

家鄉的民俗作文6

一年裏,有許多節日要過,比如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等等,可是在我的家鄉,卻有一個特殊的節日——枸杞節。

枸杞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藥果,我的家鄉就是世界聞名的枸杞之鄉,據説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栽培歷史,這裏盛產的紅枸杞是世界上品質最好的,枸杞節也是因此而來。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枸杞採摘的旺季,鮮紅的枸杞掛滿了枝頭,田野裏散發着枸杞花果的怡人清香,這時你來到田間地頭,到處可以聽到杞農們的歡聲笑語。紅紅火火的枸杞節也就在這個時候開始。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這盛大的節日。

首先是有一個隆重的開幕式,有精彩的文藝演出,絢麗的焰火表演等。然後,從遠方來參加節日的客人們可以到枸杞園裏去體驗採摘果實的快樂,去親口品嚐那鮮美的枸杞果,去欣賞那枸杞園的美麗風光。當然不止這些,由於枸杞的藥用價值很大,所以現在已經有了很多的枸杞產品,比如吃的:枸杞乾果、鮮果、枸杞糖、枸杞糕等;喝的`:枸杞芽茶、枸杞果酒、枸杞咖啡、枸杞牛奶等,琳琅滿目的枸杞商品會讓你目不暇接,饞涎欲滴,一個枸杞商城,會讓你轉上大半天!火辣辣的天氣,火辣辣的節日!

怎麼樣?暑假的時候,歡迎您也來到我的家鄉,來參加盛大的枸杞節,來品嚐我們的美味的枸杞果吧!

家鄉的民俗作文7

説到我家鄉過年的民俗,那數最隆重的可謂是過年了,過新年了,也可以算是最忙的時候了,也是最快樂時光了,因為可以玩那些只有過年才有的炮啊什麼的,還可以拿紅包,自己看着那説厚不厚,説薄不薄的紅包,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喜悦,也有一種奇怪的‘傷感’。

要數最忙的就是過年了。過年的前一兩個星期都要準備好過年的'必備品——如鞭炮啊,新衣服啊,“祭品”啊,等等所象徵過年的東西,都要一一準備好,準備好了以後等到過年了就要去永思堂了。

永思堂?你可能不知道永思堂是什麼東西,恩,大概是以前古人為了“祭神”吧?對了蔡氏的人就去蔡氏的永思堂,某氏的人就去某氏的永思堂,反正,只要是百家姓裏的一個姓,幾乎都有,不過村裏有什麼姓氏才會建那所屬性氏的永思堂,好像早在以前就搞定了這件事。

過年是從除夕開始的,除夕一到,早上就要起來準備好今天要拜的東西,到了中午,就是洗澡時間了,你會發現打開水龍頭是沒有水的,為什麼呢,拜託,這是全村,全鎮甚至全區全市大家所‘統一的洗澡時間’,好像自古以來就是這樣了。接下來,去玩永思堂以後就跟其他地方(國內的……)差不多咯,放鞭炮,穿新衣,貼春聯,千篇一律的感覺。

我家鄉是這樣過年的,你的家鄉呢?

家鄉的民俗作文8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老百姓心中的頭等大節日。中華民族這個具有傳統色彩的民族,過着頭等大日子的傳統習俗可是規規矩矩的、一點也不能少。

貼春聯。貼春聯是春節的傳統習俗之一,春聯上寫着對新一年的祝福。春聯分為上聯、下聯和橫批,門中還有一個福字。我們通常會將福字貼倒,意為福到了。這看似簡單的習俗。

放鞭炮。我們會在大年三十放鞭炮,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獸生性異常兇殘,每年冬春之交就會出來傷害人畜。比較聰明勇敢的人就想到一個妙計:在院中擺放“年”愛吃的東西,當“年”來時,大家就放鞭炮、敲鑼鼓,是“年”落荒而逃。從此,放鞭炮的習俗也就保存了下來。

壓歲錢。這個習俗是小孩們的最愛,這是長輩對晚輩的一種美好的祝願。吃團圓飯。我最愛的還有團圓飯,生在北方長在北方的`我最愛吃餃子,而在北方的團圓飯中餃子又必不可少。餃子可以包很多餡,樣子也各異,是最具傳統色彩的家常便飯了。

包餃子是一門學問,別看家中長輩手十分靈巧,包餃子迅速而美觀。其實,餃子的厚薄、餃子餡的多少、煮餃子的時間……都是需要注意的問題,也許少了或沒有做好哪個環節,餃子就沒有那麼美味了。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日食品,究其原因:

一、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

二、餃子有餡,便有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進去,以寄託人們對新一年的期望。餃子這一節日佳餚在給人們帶來歡樂的同時,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想過春節不只是吃餃子之美味,更是享受傳統節日的風俗帶來的歡樂。

家鄉的民俗作文9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過年都有不同的民俗。

我的外公、外婆是張金人,在他們那裏過年可熱鬧了,放鞭炮、吃魚糕、吃滷肉,特別是外婆做的炸肉丸子、滷肉最好吃。每年的這個時候,我就會守在外婆的蒸籠旁,等待着外婆新鮮出爐的魚糕,還沒等外婆把魚糕擺放好,我就會迫不及待地用小手去偷吃,那剛出籠的魚糕燙的我“嗷嗷”直叫,那鮮美的香味,讓我顧不得魚糕的燙,一口全放進嘴裏,“好吃!”我不禁讚歎到。

過年每家每户貼對聯也是必不可少的,那紅紅的對聯上寫滿了祝福的話語,聽大人們説過去人們把桃木做成個“符”字掛在門前,每到新年的時候就更換新的.,後來慢慢演變成對聯這一喜聞樂見的形式。

一天清晨,舅舅和外公把我從睡夢中叫醒,讓我和他們下去幫忙貼對聯,外公拿着梯子,我拿着剪刀和膠布,舅舅拿着對聯,我們一起下樓了。到樓下後,外公把梯子架上,我拿着剪刀和膠布在一旁把膠布剪成一段一段,舅舅拿着對聯整理着遞給外公,上下左右對齊了,對聯貼好了“財源滾滾隨春到,喜氣羊羊伴福來”對聯上的幾個大字引人注目,外公站在對聯前一個勁的笑,彷彿看見了羊年一家人。這是,燈籠也掛上了,搞定收拾東西上樓去,一上樓,桌子上早已擺放好滿滿的魚糕、滷肉、炸肉丸子,我的口水直往外冒,哥哥和我硬是把每個碗裏的東西都嚐個遍,吃的同時也不忘誇獎外婆做的美味,外婆的嘴都笑的合不攏了。

過年真是一個好日子,為了家人的團員,我們要更加勤奮、努力的學習,讓家人們開心,這才叫真正的過年。

家鄉的民俗作文10

踩高蹺是傳統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熱鬧的東北二人轉,絢麗的舞獅,甚至東北特有的大秧歌中,都多多少少會有高蹺的影子。

記得很小的時候,學校裏有一個房間鋪了一層墊子,就像拼圖一樣的,在那裏我最早接觸到的高蹺。

我們看着老師踩着高蹺後,彷彿跳一下就能觸碰到天花板。心中便按耐不住,紛紛想玩兒高蹺。老師分給每一個同學,一個高蹺。想到舞台上的演員踩着一人高的高蹺。在普通的木地板上,行雲流水的走來走去,來去自如。好像步子再大一點,不就可以從舞台一邊一直邁到另一頭,便迫不及待地邁開步子。

雖説高蹺但也差不多隻有三十公分,可是對於我們來説也夠困難的了。手抓住上面的把手,腳在下面走,感覺步子沉重了許多。如果手與腳配合不好,就會失去平衡;如果左邊和右邊配合不好,雙腳就會拌在一起;如果同學之間配合不好,兩個人的高蹺碰在一起,兩個人就會同時摔在軟墊上,可是我們仍然玩得不亦樂乎。

而舞台上的演員就不一樣了。幾個踩高蹺的人走在舞台,各式各樣的衣着各有不同。高蹺高矮不同,但都只有一個特點——很高,簡直無法估計。如果像我們那樣總摔倒,那就會摔得很慘吧,然而他們走起來卻毫不費力。人們抬頭看他們,他們有的走的很滑稽,有的很嚴肅,有的走起來很沉重,有的帶着輕快的步伐,清了清嗓子,每一個演員都唱出了自己的台詞。他們配合的也很默契,完全沒有瑕疵。那些踩着高蹺的.人,從高蹺上向台下看,會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嗎?

但是現在會踩高蹺的人也並不多了,高蹺漸漸退出了舞台,不再受人們的歡迎,卻永遠都是我的家鄉的民俗。

家鄉的民俗作文1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中國是一個大家庭,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少數民族的潑水節、火把節,熱熱鬧鬧的春節等等。當然在我的第二家鄉:茂名也有自己的節日和風俗,那是茂名的節日,漁民的節日,也是大海的節日——開漁節。

茂名市,廣東省轄地級市,地處廣東省西南部,鑑江中游,東毗陽江,西臨湛江,北連雲浮,南臨南海。由於靠着南海,許多人都靠打魚為生。但是,為了讓海洋中的魚類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長時間,每年在規定的時間內,禁止任何人在規定的海域內捕魚。這樣做,對魚類的生長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這就叫“休漁期”。每年各海區的休漁期時間長短不定。

現在國家實行“休漁期”。“休漁”結束為“開漁”。博賀的政府和旅遊部將原來民間的.祭海活動組織成節慶活動,稱之為:“開漁節”。在開漁節前一天,慶祝活動其實就已經開始了:在碼頭舞台上表演。而且,所有的船都會被停放的很整齊,每條船上都會裝上彩燈和大紅燈籠。碼頭也會好好佈置一番。

在開漁節當天,上午會有隆重的遊行和祭海活動。其中“祭海”是漁民出海捕魚時,為求平安、豐收的一種儀式。在下午,漁民們會在碼頭擺開酒席,其實是老闆請家人和員工們吃飯,為的是讓員工們在開漁後好好工作。

開漁節時候,原本風平浪靜的海面瞬間成為汽笛長鳴的活躍場景。送別的碼頭人頭湧動,鼓樂喧天,大家都希望漁船能平安歸來。晚上,爆竹齊鳴,煙花怒放,一派壯觀的景象!

啊!這是多麼隆重的盛典,多麼壯觀的景象啊!相信你也很想親身體驗一下。我愛我的家鄉,我愛我家鄉的這個獨一無二的風俗!

家鄉的民俗作文12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兒,捏鼻兒(餃子);七年級兒,撅着屁股亂作揖兒......”這首過年的謠,反映了河南過年的大事記。

在河南過年雖大同小異,但每個城市也有自己獨特的習俗。在我家鄉信陽過大年,臘肉成一絕。

信陽淮南各地民間都有醃製臘肉的習慣。對於愛吃、會吃的信陽人來説,臘魚、臘肉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年貨。信陽臘肉跟其他地方煙熏火燎的臘肉不同,這裏的臘肉純屬自然風乾,沒有一點煙薰味。四五個月以後,味道極佳,人們會用臘肉做各種美味佳餚,如:臘肉膳片、臘肉燉蘿蔔。

我到了家鄉,吃的臘肉就沒有以前的`好吃。因為現在的人很懶,有的人簡簡單單搞一兩下就好了;有的人在外面買現成的臘肉;還有的人是用不好吃的豬肉或者有病的豬做臘肉,吃了一點也不健康。春節到了,家家户户都在買年貨,有的人很早起來去街上玩牌,有的人在家裏看電視;還有的人在貼對聯。而我和爸爸去買做臘肉的材料。有的人看到我們説:“你們去幹什麼?”我和爸爸異口同聲地説:“去買做臘肉的材料。”他説:“還要做臘肉,現在這個地方都有的賣,你買就行了。”最後我們沒有理會他,因為他不懂箇中的滋味。我們買完材料回到家開始醃製臘肉。三四天就醃好了,爸爸炒給我吃,那滋味讓我回味無窮。

又到了春節,誰還會去做臘肉,全都去買臘肉了,一個“買”字讓人們失去了美好的東西啊!

家鄉的民俗作文13

我的家鄉在鄭州,在那裏,有許多過春節的習俗。我來給你講講吧!

在我的家鄉,臘月二十三是祭灶節,也是小年。從今日開始,意味着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聽媽媽説,這一天,大家都要拜見灶王,還要吃麻糖,這日的麻糖特別難買。

臘月二十四日是“掃房日”,大家都要徹徹底底打掃房子。媽媽還教了我一首過年的歌謠:“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蒸饅頭;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殺雞;二十八,把酒打;二十九,洗頭手;大年三十,包餃子,福字、對聯貼上門。”

過年貼春聯是我最喜歡的事情。每逢過年我都和爸爸一起貼春聯。春聯是紅色的,紅色代表喜慶和吉祥,意為新的一年紅紅火火。我們還在門上倒貼一個方方正正的大“?”字,表示“福到臨門”。

在我的`家鄉,重頭戲就數放鞭炮了。每到大年三十晚飯前,還有大年七年級凌晨我們都會放鞭炮。使我最開心的是大年七年級凌晨的那一響。大年七年級的凌晨,大家都爭先恐後放響新年第一炮。每當倒計時開始的時候,我們就一個人看着電視給放炮的人數着倒計時,一個人用一根長棍子挑着炮,一個人拿着打火機,等着那千鈞一髮的一刻。“5、4、3、2、1”。頓時,全社區雷炮齊鳴、爆竹聲聲,熱鬧的不得了。

在我的家鄉,還有很多習俗:餃子裏包上錢,看誰來年發財,看春節聯歡晚會,一家人其樂融融,串親戚等等。過年好熱鬧啊!

你的家鄉有什麼習俗呢?

家鄉的民俗作文14

艾餃是我們紹興當地清明節前後家中常吃的美食,清明食艾餃,能驅邪排毒,越諺有“清明吃艾餃,不怕陣雨澆”之説。

清明未到,我和媽媽也在家裏做了一些鮮美的艾餃。我們在田間地頭採來一些艾葉,挑去老葉、艾梗,清洗乾淨。接着是煮艾葉,待鍋中的水沸騰後,倒入這鮮嫩碧綠的艾葉,煮艾葉時不能蓋鍋,還要拿筷子不停地攪拌,防止它顏色發黃。煮到艾葉軟嫩,湯水碧綠,就關火,等到水有些涼了,就來和粉。先準備一個盆子,將米粉和少量的糯米粉一起倒在盆子裏,再舀上煮好的艾葉和湯水,周圍頓時清香四溢,一邊用手使勁和着麪粉,一邊根據麪糰的濕軟程度添加湯水或麪粉。

媽媽雙手不停地和着麪粉,最後揉成了一個均勻的綠色糰子,軟乎乎如氣球,綠瑩瑩如翠玉,還散着一陣淡淡的'幽香。開始包艾餃了,我洗淨手從麪糰上扯下一個小糰子來,,把它揉成一個小圓團,再用手一壓,變成了一塊小圓餅,然後雙手拇指和食指輕捏四周,小圓餅成了一個碗狀大小的圓片,中間厚四周薄。接着把餡料裹進去,我加的是炒熟的芝麻糖粉和葡萄乾,當然根據個人的喜好,也可以加其他的餡料,如鹹菜竹筍等,最後小心翼翼地把它四邊開口捏緊,這樣一隻艾餃就包好了。

我和媽媽忙碌了兩小時,包了四十多隻艾餃,看着這一隻只千姿百態的艾餃:有的像枝頭未成熟的柿子,有的如海面躍動的海豚,有的似林間覓食的小兔,心裏美滋滋的。媽媽把這些可愛的的艾餃被放進了鍋中蒸,二十分鐘後,當鍋蓋被掀開時,香味撲鼻而來,口水在我的嘴裏不覺地流了下來……

家鄉的民俗作文15

我的家鄉是樅陽縣,這裏是銅陵市偏遠的一個小縣城,但在這裏的文化習俗卻也不少。

在樅陽縣,最有特色的是黃梅戲。黃梅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這足以説明它的重要地位。黃梅戲流行於長江中下游的地區,其中我們樅陽算是黃梅戲的發源地之一。

在我們這裏,傍晚時分,在廣場經常有老人在廣場上運動,腰間總是帶着小音響,一邊走一邊聽,就好像青年沉浸在音樂裏一樣的回味。也有人在廣場上架起一個幕布投影着給大家放黃梅戲看,沒過多久周圍就有許多老人來看黃梅戲,也有小孩子在周圍玩耍大人們在聚精會神的看着,偶爾也有路人經過,有興趣的人也就在周圍停下來看一看,有急事的人也聽一聽,然後,又趕路去了。

除了黃梅戲,樅陽的武術,也是名不虛傳的。東鄉武術在安徽很有名氣,過去的樅陽縣周潭鎮,就是東鄉武術的'發源地,東鄉武術主要是兩方面:一是拳術套路,二是械術套路。所有的拳械套路基本上都有譜訣,東鄉武術可以結合生活中的用品哪怕是毛巾都可以成為武器,在中國是一門很好的武術。現在這些文化遺產,主要是用於自衞、健身,也用於現代反恐擒拿,武裝偵查,讓這些武術都得到傳承,並使其重放光芒!

除了精彩的武術,在我們這裏,節日的儀式也豐富多彩豐富,很有特色的。在春節的時候,我們在家裏過年,吃年夜飯,晚上看聯歡晚會用來守歲;元宵節的時候我們會在家裏吃着元宵;端午節的時候,我們會吃着粽子,鴨蛋,還有豆子,只可是我們老家山裏那邊沒有龍舟,只能在電視上看划龍舟比賽呀!

標籤:民俗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