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實用】家鄉小吃作文合集8篇

作文2.3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小吃作文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家鄉小吃作文合集8篇

家鄉小吃作文 篇1

我的家鄉就是被譽為“塞上米糧川”的河套平原,是一個美麗而又富饒的地方,這裏有許多特色食品,如:豬肉燴酸菜、炸油糕。而用精緻的河套雪花粉為原料製作的家鄉特色小吃——釀皮,尤其深受人們喜愛。

走在大街小巷裏,老遠就會飄來一股濃濃的香味,那是釀皮特有的香味,吸引過往行人饞誕欲滴。連忙走進小店,買上一碗。再看碗裏的釀皮,更是讓你大飽眼福:均勻的白色條形釀皮上加上了色彩鮮豔的作料,有紅色的小柿子塊,辣椒紅,綠色的芹菜末兒、黃瓜絲、黃色的蘿蔔絲;黑色的芝麻粒等,一看就讓你食慾大發,真想飽飽的幹它一碗。

吃在嘴中,情不自禁地讚歎:真香、真爽、真是筋道!

這麼好吃的釀皮製作起來可不是件容易事。首先原料得選取我們家鄉特有的河套小麥,它很有精勁,把麪粉和成團後在水裏用手搓洗,洗成的麪糊在鋁製的圓形容器裏蒸幾分鐘後,一張面就成了。其次就是那湯的製作了。聽常賣釀皮的大妗説就那湯裏飄的油烹製就得有特別的方法呢,有的還是祖傳的呢。香不香,關鍵就在這裏。

我的家鄉特色小吃——釀皮,真是色香味俱全,而且也特別便宜,才五元,真是實惠。

瞧,我們小鎮上的釀皮店裏都擠滿了人,稍有點兒名氣的店鋪前竟然排起了長長地隊。就連臨街的小攤上都有人拿着碗站着吃的,顧不上説話;有的細嚼慢嚥,細細的品味着筋道的釀皮。就連那大酒店裏每桌都必備一盤釀皮。

快來我的家鄉做客吧,我會用最好吃的釀皮招待你。

家鄉小吃作文 篇2

走進那條熟悉的巷,幾棵桂花樹的枝葉沙沙作響,抬頭,頭上雪白的櫻花正開的一片燦然,空氣中盪漾着一種沁人心脾的清香,與櫻花香一起在流溢的春光中翩然……

過街,轉角,又踏上這個素雅的小店,清一色的淡藍色桌椅,把小店襯托的更加素淨。幾分鐘後,點的小吃便上桌了,素淨的藍花白瓷碗中是一潭平靜,白靈靈,水嫩嫩的豆腐安靜的仰卧在碗中,似八月十五夜那一輪皎潔的圓月;如雪白圓潤的珍珠;像古樸典雅的白玉盤,讓人看得如痴如醉,豆腐上面均勻的撒着晶瑩透亮的白糖粒,像璀璨的銀河中幾顆最亮的星,閃閃發光,這便是駐馬店的一道特色:家喻户曉的甜豆腐腦。

既然被稱為特色小吃,就要具備“色、香、味”俱全,有它的風采所在,接下來,就要品它的味兒,聞它的香了。

單從豆腐的外觀來看,就已經讓你心動不已了,清清白白的豆腐,晶瑩剔透的糖粒,似那一潭平靜的秋水,美得讓你不忍心打破這一潭寂靜。氣味的芳香更讓你神清氣爽,為這道驛都名吃錦上添花。

持起勺子,挖上一勺送入口中,圓潤的口感像吃了蜜一般甜滑,一絲清涼的感覺升上心梢,鬆鬆軟軟的水豆腐滑入你的口腔,流入你的心田,在你全身湧動着,四溢着,似聽到了鈴鐺叮咚般的歡悦。小店裏,熙熙攘攘的顧客,老闆娘舉起勺子為顧客盛滿,食客也迫不及待地吃着、狼吞虎嚥着,細細品味着。

此刻,空氣中又流動着那一縷縷芳香;心中又湧動着那一絲絲清涼;小店裏又來去着一批批慕名而來的顧客。

家鄉小吃作文 篇3

在我的家鄉,有許多讓你吃了會回味無窮的特色小吃。比如,粉皮,玉米餜……

粉皮,這是由大米磨成的米漿做成的。首先,要準備一個米篩,然後還需要一塊比米篩稍微大一點的白布。準備做粉皮時,得先把白布整塊打濕,鋪在米篩上。接着,盛一兩瓢米漿灑上去,搖晃均勻,最後放入鍋中,蓋上鍋蓋,靜待兩分鐘。

待蒸熟時,掀開鍋蓋,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塊似絲綢般白嫩嫩的粉皮。將粉皮連米篩一起出鍋後,並不着急把粉皮拿出來,你先不急着問我為什麼,我先問你;“如果直接拿出來,你打算一口吃完它嗎?當然不是,要先切成小塊嘍。”切好後,可以灑上自己喜歡的調料:醬油,辣椒,醋。攪拌均勻,夾起一塊放入嘴裏“好糯啊,好好吃。”你會忍不住讚歎。

玉米餜,這外面金燦燦的皮,是由玉米粉加熱水後,來回揉,待揉成麪糰後,再將它分成一小團。餜裏的餡,也有各種各樣的。比如,豆腐拌肉丁,肉丁拌榨菜。榨菜拌豆腐……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口味來做。

我所知道的玉米餜是這樣做成的,先拿起一個小團,將糰子捏成類似凹形,接着放入自己喜歡的`餡料,最後把整個麪糰揉成圓形,再壓成扁圓形狀。“嗞啦———”玉米餜入鍋了。不一會兒金燦燦的玉米餜出現了,待涼了一些後,拿起來,放入嘴裏,脆脆的,真不錯。

怎麼樣?聽完我的介紹,想不想來嚐嚐我家鄉的小吃呢?

家鄉小吃作文 篇4

記憶裏家鄉製作紅薯粉絲的場面很是壯觀。秋冬之際的田野裏,晚上時分,當中臨時搭起一座大灶,灶上架一口大鍋,灶下的火呼呼的燃着,鍋裏的水嘩嘩的冒着,灶旁擺張大木桌,桌子上站着一個人,手裏拿着一塊特製的瓢,瓢底已事先鑽好許多小孔,瓢裏盛滿拌足水的紅薯澱粉糊糊,於是那人左手持瓢,右手握成拳頭,輕輕捶擊瓢裏的澱粉糊糊,那糊糊便從小孔裏濾出,拉成長長的線條落進滾燙的開水裏,在開水裏煮過幾滾後,立刻有人撈出掛在早就備好的竹竿木杆上,讓它自然冷卻。經過當晚的寒霜打過,那粉絲才能質量上剩——所以做粉絲得選好天氣,要保證接連有幾天大晴天。想一想,有廣闊的田野做背景,有熊熊的火焰,有來來往往、吵吵嚷嚷的人流,那場面真是壯觀!

經過幾天曝曬後,幹好的粉絲被一捆捆收起,顏色黑不溜秋的,一點也不逗人喜歡。純煮粉絲味道也不好,同樣不逗人喜歡。但如果在煮魚、煮排骨時放進粉絲同煮,那味道就截然不同了。魚肉的味道大都跑進粉絲裏了,再加上它本身就有的粉甜,長長的一段粉絲梭溜梭溜的梭進肚子裏,讓人吃得痛快,吃得樂呵。現在又有了米粉做的粉絲,和紅薯粉絲比,顏色是白了很多,可是味道卻要差得遠。

家鄉小吃作文 篇5

有人喜歡滑,嫩,鮮,香的牛肝菌;有人喜歡聞着臭吃着香螺螄粉;有人喜歡鮮吸至極的生蠔,而我喜歡奶奶做的“綠豆餅”。

綠豆餅是綠豆磨成的麪粉製作而成的。準備好綠豆粉加入適量的水攪拌,水不能放太多,那樣攪拌的綠豆粉太稀了,吃起來口感,味道不會那麼好了。這時你需要一個器具,它是四個“嘴”的漏斗,這四個嘴的漏斗是往上傾斜的,整個容器內部是一個長方形,還帶一個把手,這時候你需要一個平底鍋,鍋放入少量的油,並且要讓整個平底鍋都能充分接觸到油,這時候把綠豆糊用漏斗倒進鍋裏,就像一元硬幣的大小,等熟了放入盤內。

把漏斗壺裏的綠豆糊全部弄完後,你就得到一盤綠豆餅,接下來讓我教教你怎樣做它。首先在鍋內倒入油,在把綠豆餅放進去,炸至金黃後,撈出來後放一邊,再繼續準備小料,可以找一些幹辣椒,花椒,葱,姜,蒜,鹽,調料,先放入幹辣椒,花椒爆炒出香味,再放入綠豆餅和其它調料,炒幾分鐘就可以出鍋了。

這是奶奶做的綠豆餅,我愛奶奶。

家鄉小吃作文 篇6

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面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

——題記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幾乎每個地方都有着自己的特色美味。你看:北京的烤鴨,西安的羊肉泡饃,內蒙古的小肥羊,雲南的過橋米線……從宴會上的正餐大菜,到街頭村邊的風味小吃,可以説是不勝枚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我家鄉的刀削麪。

刀削麪,顧名思義,用刀切割的面片。刀削麪味兒好,每一吃完都讓人感覺口齒留香,回味無窮,它雖然不是什麼山珍海味,但在我眼中它卻是無與倫比的美味佳餚,刀削麪寬而又薄,放到湯裏一煮,它就散發出陣陣誘人的香氣,讓我難以自拔。

每當一碗刀削麪下肚,總會有一種説不出的幸福與滿足。我經常去我家鄉的一個餐館去吃刀削麪,因為那的刀削麪實惠而且味兒又好,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麪食者歡迎。所以我每一次去裏面的人都很多,附近的,遠道慕名而來的都有。

關於刀削麪還有一個傳説,這是我爺爺奶奶給我講的。蒙古韃靼侵佔中原後,建立元朝。為防止“漢人”造反起義,將家家户户的金屬全部沒收,並規定十户用廚刀一把,切菜做飯輪流使用,用後再交回韃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將棒子、高粱面和成麪糰,讓老漢取刀。結果刀被別人取走,老漢只好返回,在出韃靼的大門時,腳被一塊薄鐵皮碰了一下,他順手揀起來揣在懷裏。回家後,鍋開得直響,全家人等刀切面條吃。可是刀沒取回來,老漢急得團團轉,忽然想起懷裏的鐵皮,就取出來説:就用這個鐵皮切面吧!老婆一看,鐵皮薄而軟,嘟喃着説:這樣軟的東西怎能切面條。老漢氣憤地説:“切不動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麪糰放在一塊木板上,左手端起木板,右手持鐵片,站在開水鍋邊“砍”面,一片片面片落入鍋內,煮熟後撈到碗裏,澆上滷汁讓老漢先吃,老漢邊吃邊説:“好得很,好得很,以後不用再去取廚刀切面了。”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傳遍了晉中大地,後來經過加工改編,就製成了人人稱讚的山西刀削麪,聞名海內外。

刀削麪的歷史源遠流長,我喜歡刀削麪的那個傳説,更喜歡那不可描述的美味。

家鄉小吃作文 篇7

説起陝西小吃,那可是多種多樣呢!

肉夾饃。肉夾饃是陝西人民必不可少的的食物。如果你有機會來到了西安,當你走到街上時,你一定會發現路上有很多的人手上都拿着一個肉夾饃在吃着。肉夾饃這麼受歡迎的原因很簡單,首先,肉夾饃的製作工序十分簡單,只要一個饃用刀橫切一下,再往中間放入用醬料特製出的肉,一個肉夾饃就做好了。然而,製作工序雖然簡單,但是味道卻並不差,當饃的可嚼性與肉的醇美融合在一起後,準保你吃了第一口就忍不住還想吃第二口,那美味實在是太令人回味。

涼皮。涼皮也是陝西最受歡迎風俗小吃之一。它一般是以街頭小吃的形式出現,可以這樣説,只要街上有涼皮賣,就一定有人買。涼皮入口之後舌尖霎時便會感到一種酸爽感,十分開胃,再加上涼皮十分有嚼勁,因此涼皮既可以當做主餐,也可以當做一種小吃,可以説是老少皆宜。所以,在陝西人民的餐桌之上,一碗酸爽可口的涼皮可以説是必不可少的。

大刀面。大刀面可謂是陝西各種小吃中做法最奇特的了,當你在西安找到一家大刀面館時,你剛走到門口,你便會聽到陣陣的大吼聲傳出。當你走進麪館時,你便會赫然嚇一大跳,進去後,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個壯漢坐在一把長近1米的大刀刀柄之上,刀下則放着揉好的麪糰,而那壯漢只是在上面一起一坐,並來回挪動,然後將揉好的麪糰切成一根根的麪條。這種做麪條的方法,不僅可以快速的切好麪條,還可以使得麪條更加具有彈性,可以説是一舉兩得。

過橋米線。想必大家都知道它的來歷,我也不多做介紹了。隨着過橋米線的風靡,大家也一定吃過。不過,如果不少商家會以假亂真,做出的米線不是陝西過橋米線卻打着陝西過橋的牌子,然而,如果仔細品味,味道決不正宗。如何識得陝西過橋米線?你來到陝西,隨便找一家過橋米線麪館,等到服務員端上來之後,你便會發現其中的奧妙——正宗的過橋米線入口即化,並且有一股麻麻的味道佈滿你的味蕾,回味無窮。最奇特的是,過橋米線雖説湯麪覆蓋着一層厚厚的油,可只要你輕輕一攪,湯與油便會很容易分開。而盜版的你攪一下,油與湯便仍混在一起,而且實在令人難以下嚥。

當然陝西的小吃還遠遠不止於此,想來能夠全部吃遍的人也不多吧。因此,更多的陝西美食還要等我們去發現。

家鄉小吃作文 篇8

我的家鄉是台州市區的行政中心——椒江,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小城。

家鄉有許多四通八達的公路、水路,也有許多名勝古蹟和景色秀麗的公園,還有許多新建的高樓大廈。尤其令我喜歡的,是家鄉美味的小吃。

山東路上的骨頭粥,聽説至少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了。爸爸説:“古人對粥的要求很高,見水不見米,不為粥;見米不見水,不為粥。”這家粥店的粥煮得很糊、很爛,水不多也不少,應該是真正的粥了。粥是跟骨頭一起煮的,還放了許多其他調料,鮮美無比。

附近還有幾家薑湯麪館,那裏的生意很火。做薑湯面的第一步是先把姜切成片,第二步是先把薑片放在鍋裏煮半天,得到超辣的薑湯,第三步是用薑湯和麪一起燒,並放入蛋、豆腐皮、菠菜、蝦等,鮮美的薑湯面就做成了。

家鄉的小吃還有蛋餅、牛肉湯、糖炒慄……都很好吃。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小吃!

標籤:小吃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