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實用】讀後感的作文集錦10篇

作文1.85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讀後感的作文集錦10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寒假裏,我主要閲讀的書籍是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

讀完此書發現,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説,絲毫不顯過時。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讀完後,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本書一開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師深思的問題:“為什麼在一年級就開始出現落伍的,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了二、三年級甚有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學生呢?”是這些學生太笨,是他們上課不專心聽講,還是從教師自身尋找原因?

因為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學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為教育者,我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弱勢羣體。學生再幼稚,也有他個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他們不是我們恩賜或施展個人魅力的對象,更不是等待我們塑造的蒼白魂靈。我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些陽光給那些“落伍”得“無藥可救”的後勁生。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走到他們跟前,看看他們有什麼困難,提出專門為他們準備的習題。

學習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們光聽別的學生流利的回答,記黑板上的內容,而要設法使他們獨立思考,因為思考的過程已經包含對知識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們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哪怕獲得一點點進步也好。 説説容易做做難。我覺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為我給學生上着同樣的課,提着同樣的問題,做着同樣的作業,考着同樣的試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養的原因吧。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的教育素養》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師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是教師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時間忙於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教育孩子,有多少時間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雜誌閲讀呢?

所以今後,我要象要求學生那樣要求自己: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在暑假裏,我讀了《一個小山村的故事》這篇課文主要講一個美麗的小山村,由於那裏的人們過度地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極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護能力,終於在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後,咆哮的洪水將小山村捲走了的故事。

我讀了這篇文章,我的心情十分悲傷,因為那些人們亂砍伐那些高大筆直的樹木。如果我們亂拔那美麗的小花朵,嫩綠的小草,仍然也是會一樣得到大自然的懲罰。

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毀壞山林就是毀滅自己。所以,我們要愛護我們現在的花草樹木,我們不能傷害它們,如果我們傷害了它們,就會得到大自然的懲罰。

我多麼希望全世界的人們都能像現在我們這麼愛護、保護那一朵朵美麗的小花兒,那一棵棵嫩綠的小草,那一棵棵高大筆直的大樹,也就是要保護花啊、草啊、樹啊,要保護好我們這個美麗的家園。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伸出雙手,一起來愛護環境,一起來保護動物吧!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讀了《童年》這本書,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想了許多許多。高爾基那悲慘、令人憐憫的故事,頓時把我吸引住了。故事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故事主要寫了高爾基童年時的痛苦生活,在這樣一個瀰漫着殘暴跟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我”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跟醜惡,小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打擊而深深震動。而外祖母跟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跟支持了“我”……從而展示了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令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醜惡,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跟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這時,我的鼻子不禁一酸,為高爾基悲慘的童年生活而傷痛。我依然含着淚水,終於把這個催人下淚的故事看完了……

想着想着,我們現在的社會中,不還是有貧富之分、不平等的看待嗎?當我們走在街上,隨處可見一些衣衫襤褸的乞丐,楚楚可憐的小孩子跟孤苦無依的老人。這見證了現時社會官員的無能、貪污成矩的不良風氣。試問社會怎能會有進步呢?怎能會繁榮昌盛呢?怎能會邁向新的旅程呢?從那個時候起,我心裏就暗暗萌生了一個念頭:長大以後,要當一個萬人景仰的大英雄,把千千萬萬個像乞丐那樣可憐、無家可歸的窮人從惡霸的威脅跟利用下,一個個地拯救出來……慢慢地,慢慢地,這顆種子不知何時從我心裏緩緩地萌發了,而且那樣的堅固、結實……

這時,我的腦子裏也隨着產生了一個新奇的想法:如果我是一個市長,那該多好啊!要是真的能實現理想,我必定救人們於水深火熱之中!

能把幻想變成現實,那一定是很美好的。我期望自己忽然長大成人,當上了江門市市長,我要儘自己最大的能力,領導各階層人民,把江門市建設成為第一的城市。要江門市捨棄以前的舊面目,不再希望有高爾基那童年般的生活。當我一上任,會執行任務:第一: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抓好社會治安管理。因為只有這樣做,社會才會進步,才不再有“貪污”的現象,人們才不再過上被壓迫的生活。第二:抓好教育事業。要多設一些專門學校,讓失學兒童讀上書,使學生能茁壯地成長成為國之棟樑。這樣不但可以減少無依的兒童,還可以為國家培育人才。其次,還要多設兒童場所,發展兒童的智力,鍛鍊兒童的身體,做到勞逸結合。第三:設老人福利院。無論是孤寡老人,還是退休職工、幹部,都可以搬進去休養,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並且特意派出專門人員為老人服務。這樣便能夠減少孤苦無依的老人。待到所有設施都實行後,我相信乞丐必定由多變少,由少變無,那時侯的江門市一定更好、更美、更繁榮。

雖然這只是一個孩子的願望,但我相信憑着自己的努力,這個理想一定會實現的。為了能早日實現這個理想,我要認真刻苦地學習,汲取廣博的知識,如同即將衝鋒的戰士,做好了出發前的準備!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初遇《窗邊的小豆豆》是在師範的兒童文學課上,老師用她一貫平靜甜美的聲音為我們讀了其中的一段文字,立刻讓我對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買來書閲讀,記得當時只覺得小豆豆很好玩,小林宗作老師很慈祥,便沒有更多的思考了;工作後,把這本書推薦給更多的同學閲讀,有好幾個朋友讀後説:好想有一個“巴學園”一樣的學校,一個小林宗作一樣的老師。

今天,當我再次拿起這本書,以一個教師的身份去閲讀時,有了更深的思考,也許我們不能為孩子創造一個像“巴學園”一樣的學校,也許我不能成為一個像小林宗作一樣的老師,但我們至少可以做些什麼……一、用愛心培養愛心《窗邊的小豆豆》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段讀書經歷。

作者黑柳徹子是繼奧黛麗·赫本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第7任親善大使。而她獲此殊榮的原因,也是因為聯合國的官員讀了英文版的《窗邊的小豆豆》後,認為“這個人這麼瞭解孩子的心理,再也沒有比她更合適的人選了”,因而任命她為亞洲歷史上的第一位親善大使。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從小便是個極具愛心的孩子。小豆豆在車站看到一個大哥哥在賣一種……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分析文章特點 《子夜》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1896一1981創作的長篇小説,茅盾近乎以寫史的態度創作小説。《子夜》的情節,是被鑲嵌在一九三零年五月到七月這一真實的歷史時空裏的。小説中描寫的一些情景,如公債交易、蔣馮閻大戰等,都是有據可查的真實的史實。

同時,《子夜》的語言具有簡潔、細膩、生動的特點。它沒有過度歐化的語言,偶爾運用古代成語,也是恰到好處,趣味盎然。茅盾的小説,素以全景式地展現宏闊的社會生活畫面見長。《子夜》的舞台設置於三十年代初期上海。

作家並沒有截取某條小巷或某個街角,而是從居高俯視的視角,整體展示這座現代都市的方方面面:資本家的豪奢客廳、夜宗會的光怪陸離、工廠裏錯綜複雜的鬥爭、證券市場上聲嘶力竭的火併,以及詩人、教授們的高談闊論、太太小姐們的傷心愛情,都被組合到《子夜》的情節裏。

同時,作家又通過一些細節,側面點染了農村的情景和正發生的中原的戰爭,更加擴大了作品的生活容量。所以,《子夜》在全局上不僅具有史詩般的宏偉,在細節描寫上也極其細膩委婉,他宏圖鉅製般的展現了三十年代舊上海的奢華與滾滾商機,也極其細膩的描寫了吳蓀甫這個生不逢時的民族資本家,具體展現了吳蓀甫作為一個民族資本家身上所具有的投降性和鬥爭性。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今天,我讀了《古堡裏的月亮公主》。

故事梗概是這樣的:十三歲的孤女瑪麗亞和自己的家庭老師來到銀露村月亮坪莊園投奔她的堂叔。銀露村民風淳樸、美麗如畫,但又是一個充滿了種種神祕和懸念的謎一般的地方—庭院裏到處是修剪成奇異的公雞和騎士形狀的紅豆杉樹,單身一人的本傑明爵士和他的小矮子廚師聲稱二十年來沒有女人踏入過月亮坪莊園的宅子……隱藏在這一切背後的是兩家世代結下的怨仇。

讀完《古堡裏的月亮公主》,這本書對我的觸動很大。我想:我要學習主人公瑪麗亞,象她一樣,懷着勇氣去面對每一件事,不管成功與否,都要盡力去做。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讀完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發現,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説,絲毫不顯過時;感覺到他不愧是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他提出的值得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為什麼每個班級裏有些學生的成績總是不及格?是學生的問題還是教師的問題?

這是每個教師都會面對的一個問題,同樣的,我也不由得深思起來,作為教育者,我們是否做到一個師者應做到的工作了,反省自身,我們是否做到公平、公正地對待我們的學生,面對我們的學生,我們是不是真正盡到師者的職責,我們會不會歧視一些成績不好的學生,我們是不是除了成績就看不到學生的一絲閃光點,作為學生——一個個幼稚的面孔,那種求知若渴的表情,那種希望得到肯定的神情,我們會不會板着面孔、那副高高在上、不屑一顧的樣子,你知道給學生的心理有多大的傷害嗎?在他那幼稚的思維和心靈裏,作為老師,我們不是恩賜給他們什麼,而是多給他們一些關愛,多一些耐心,多一份理解,多一點鼓勵,多從他們的思想和情操上去引導他們,他們需要老師去塑造的那蒼白魂靈。

我更能明白一個教師,不光從學生的成績上去看待他們,更重要的從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上去陶冶他們,學生成績的好壞,並不是學生的全部,同樣的我覺得我們的教育要從應試教育轉變到素質教育,還需要我們一個很長的過程。那麼素質教育的根本是教師,我們的教師能轉變過來,那麼我們的.學生不會再是為了“分”而得不到公平的對待。那將是我們為師的過錯。

教師,同樣面對學習,再學習,我們也不一定是學得都好,我們也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過錯,但我們同樣也承認自己的不足,至少我們可以在學習中體會到很多新的理念、新的觀點。我們也從自身的素質中提高自己的內涵,更好塑造教師的人格魅力,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範”。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聽説《夏洛的網》很好看,我一直以為夏洛是一個人的名字。寒假裏終於有機會讀到了懷特先生寫的這本著名的童話,迫不及待地翻開,才發現我錯了——夏洛原來是一隻不起眼的小蜘蛛,書裏面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我……

《夏洛的網》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朱克曼的穀倉裏,生活着一羣動物,其中蜘蛛夏洛和小豬威爾伯建立了最真摯的友誼。然而,一個可怕的消息打破了穀倉的寧靜。因為,威爾伯將來的命運竟然是燻肉火腿!可憐的威爾伯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運。可就在這時,渺小的夏洛説了一句令人吃驚的話:“我救你!”於是,夏洛用自己的絲織出了奇特的網絡文字。正是這些文字,逆轉了威爾伯的命運。可就在這時,夏洛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

隨着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時而讓我欣喜若狂,時而讓我悲痛萬分。尤其是故事的最後一段話:威爾伯永遠忘不了夏洛。它雖然熱愛它的子女、孫子女,曾子女,可是這些新蜘蛛沒有一隻能取代夏洛在它心中的位置。可見夏洛永遠活在威爾伯的心中,也永遠活在我們每一個讀者的心中。夏洛用愛織成一個個奇特的網絡文字救朋友,讓我們每個人都深刻體會到什麼才是真正的友誼,什麼樣的朋友才是真朋友。看完這本書時,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情不自禁地泛起了許多漣漪,像夏洛這樣全力以赴的幫助朋友,我很少有過,甚至感到慚愧,有時候因為小事還跟同學發生摩擦,因為着急跟家人發脾氣。我覺得以後在學校裏,同學之間要真誠相待、寬容大度、互幫互助,多去主動跟內向的同學一起玩,多耐心幫助暫時落後的同學,讓他們不再孤單,感受到上學的快樂。對待家人也要學會寬容、理解和感恩

讀後感的作文 篇9

最近我看了一篇小説《鋼琴班的友誼》,它讓我明白了友誼是可以修補的。

故事講了四個女孩在上課外班的時候認識,上了國小後在同一個班,大家相處得很好。但是,一天汐然和暮裳買了一個十分貴、十分美麗的水晶球,靜芸和絮絨接來觀看時不小心摔碎了,四個女孩一下子絕交。從此以後,汐然和暮裳就沒有再和靜芸、絮絨玩了。

一天課堂上,老師問:“什麼是友誼”?汐然站起來説,友誼就像水晶球一樣,一但破碎就沒法復原了。靜芸、絮絨都明白這是在針對她們。靜芸、絮絨她們也明白汐然和暮裳,這時老師站在講台上説:友誼能復原,就看你有沒有寬容的心和行動。直到後來,汐然和暮裳意識到自己錯了,買了兩個水晶球送給靜芸、絮絨。雨過天晴,出現彩虹,破碎的友誼重新完好。

我認為友誼對於人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友誼能讓你在失落和時候給予安慰,讓你破碎的心復原。一但失去友誼,在某個方面,你就會失去心理安慰,就會顯得非常孤單。象故事中汐然和暮裳做得就不對,友誼並不是那麼難復原的,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別人的失,就會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能讓破碎的友誼複合,大家重歸於好。友情是珍貴的,所以對待朋友一定要將心比心,大家一起互相扶持,這一定能友誼長久。

雨停了,天空開始放晴,她們的友誼又何嘗不是這樣,雖然經歷傷心的與決裂的雨天,最終還是迎來了各好如初的晴天。

友誼對於我們來説非常珍貴,用諒解的心原諒對方過失,而不是一味地指責,雙方互相不理解,就一定能雨過天睛,破鏡重圓,友誼長久的。

讀後感的作文 篇10

驟雪初歇,雲悠然去。窗外晨光熹微,為遠山初降的銀白添了一抹紅粧。天空澄澈得有如無風鏡湖,卻因清晨的朦朧無端堪染了惺忪,煞是醉人。當晨光輕吻着我時,我卻一瞬失去了愉悦心情,忽而想起昨夜所讀,再如何明媚的晨光,也頓失了顏色。

輕闔眼,我似乎在昏黃的燈下看見了一位老人,臉上的溝壑縱橫是時間與過往給予他的唯一的慰藉。是什麼讓他在寥寥數年間瞬間失去了所有?他突然抬起頭,不知想到了什麼,渾濁的雙眼中閃爍起莫名的光芒······

孤燈下,耄耋年,無人奉養。再睜眼,窗外才將湧出的細微明光頓時無跡可尋。我心中頓時湧起一股説不清道不明的苦澀煩躁,怎麼也靜不下來。靜靜翻開書,心緒迷失在書中一次次的無言據守,為書中那些迷失在金錢利益之中踟躕不前的人而惋惜。不禁想起一個恰當的比喻——“染缸”。無論多麼純白無瑕的綢緞錦帛只要沾染,便只能迷失在紙醉金迷與籌觥交錯之中無法自拔。

高里奧,我笑你痴,即使女兒在金錢與親情中選擇了前者,可仍然還是一味的付出,在臨死時心心念唸的是她們!可她們呢?連你的葬禮都不肯參加!

高里奧,我笑你愚,如若早些發覺,即使早已發覺,又怎會縱容女兒迷失在虛榮的陷阱與親情的泯滅呢?你又如何經得起野心膨脹的兩個女兒無窮無盡的壓榨呢?

反觀歐仁,他便是初入“染缸”的純白帛錦,任憑錯綜複雜的社會如何染上顏色,他都甘願沉淪,迷失在利益的洪流裏,一去不返。終於在一次次的利慾膨脹中()成為了資本主義的畸胎。在金錢與良知中權衡,有人選擇前者,迷失了本性;有人選擇後者,卻一無所有。這樣的結果引人深省。即使歐仁目睹了一切,可是為了活下去,只得將良知置之高閣,選擇任其迷失。

迷失,也許只是為了活下去而不得不做的吧?這樣想着,我合上了書。

標籤:讀後感 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