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精選】家風家訓伴我成長作文3篇

作文8.57K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風家訓伴我成長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家風家訓伴我成長作文3篇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作文 篇1

家風,到底是什麼?

家風又稱為門風,家風其實就是在家庭裏形成一個統一的道德標準。所以説,一個良好的家風可以幫助在家庭中的成員更好地學習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家風,是勤勞、節儉、愛國、自強、敬業、誠信、友善、謙虛、禮讓??家風的含義包羅萬象,似乎很難説清楚它具體是什麼。但它所表現出來的又是清晰的,是可見的。

古人云,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謂“齊家”,也可以稱之為“治家”。而“治家”的中心環節便是教育家人,進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就是培養良好家風, 它奠定了一個人的品格基礎。家風是傳承,家風連黨風,家風匯國風。 每個人記憶深處,都有一個關於家風的記憶。它可能是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經歷,甚或是一位影響你人生的長輩??

説起家風,爺爺給我講了個他們時代的故事,在我爸爸和我爸爸兄弟都很小的時候,由於社會正處於貧窮時期,食物極度匱乏,我的爺爺要養活好幾個孩子,更是難上加難,爺爺經常早出晚歸,才能勉強餬口,別説吃好的了,能有點填肚子的食物就不錯了,爺爺説,現在的孩子不知道啥叫餓,爺爺那會不知道啥叫飽,奶奶常常為了讓爸爸和他的兄弟們能多少補充點營養,會把攢下的白麪給他們吃,自己吃的是粗糧,在那個時代裏,白麪可是奢侈品,有一次,爸爸問奶奶,你怎麼不吃白麪呀?奶奶對他的孩子説,我胃不好,不愛吃白麪,吃了不舒服,給你們吃!爸爸和他的兄弟們那會太小了,不會理解奶奶的意思的!最後奶奶因為天天吃那些粗糧,得了胃癌去世了,後來爸爸和他的`兄弟們知道了那句話的真相!爺爺講完這個故事後,我眼睛濕潤了,我理解了愛怎麼樣傳承的,無私的愛無關歲月苦難,無關時間空間!

聽完這個故事,我也想起了在自己成長歲月裏發生在身邊的家事,讓我逐漸得領悟了自己家的家風。這些年每年三十兒,爸爸都會去邀請一個人過年的左右鄰居,親朋好友,即使陌生人,會真誠的把他們邀請到家裏來一起過年,我很是不理解,大過年的,本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不是家人坐在一起好像不自在,爸爸最後看出了我這點想法,他告訴我“在一起圖個熱鬧,多雙筷子的事,人要有愛心”

隨着歲月的積澱,越來越理解爸爸的話,不管在哪裏,不論做什麼工作,一定要心中有愛,相信愛是可以傳遞的,就像我家每年三十兒都有不是家人的親人來我家吃飯,和他們一起微笑,碰杯,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今年也不例外!

後來我又問媽媽,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媽媽因為不善言語,並不能準確表達她的理解,但是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印在我成長的記憶裏,媽媽在家總是全家第一個起牀的人,睡的總是最晚的一個,爸爸上班,我上學,她總是按時給我們做好每一頓飯,從來不會怨言,不會煩惱,每一次她都是全家最後一個吃飯的人,她的淳樸、善良多少植根在兒女的心裏。

聽完那個時代的故事,回憶起成長中的事,我逐漸理解了我們的家風是什麼,奶奶用有限的生命詮釋了無私的愛,並把愛傳遞給我了我的爸爸,爸爸和媽媽用行為教導我們做一個善良的人,傳承那歲月沉澱下來的精神之光!

“儉以養德,德由儉來”,把樂於節儉作為培育良好家風的行為準則。崇尚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古代,就有“勤於持家,儉以養德”之説。節儉,是一種生活態度和價值取向,是一種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唯有從小就接受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教育,才能真切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防止產生優越感,自覺克服驕嬌氣。節儉既是一種美德,也是個人健康成長的護身法寶。現實中,有的黨員幹部就是從追求奢侈生活開始,逐漸走上違紀違法道路的。要自覺遠離奢侈欲的誘惑,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思想,不僅自己要以儉為榮,還要讓子女過過窮日子、苦日子,使他們真正把節儉作為一種意識,嵌入靈魂深處,作為安身立命之本,成為生存智慧的理性選擇。

“堂前教子,枕邊教妻”,把嚴於管教作為培育良好家風的重要環節。家庭給人以歸屬感,成為人們內心情感最柔軟的一部分。正因為此,家庭容易成為人性弱點的避風港,原則易在親情面前變通,底線易在親情面前突破。對家屬子女管理不嚴,常常導致家庭不幸。黨員幹部要自覺把好作風貫穿於家庭生活之中,經常向家人宣傳政策法規,幫助他們劃清是非、美醜、榮辱的界限,對枕邊風善而從,惡而棄;對子女的不正當要求,要堅決予以拒絕。同時,“身教重於言教”,要求子女家庭和睦,自己首先要感情專一;要求家人潔身自好,自己首先要遠離低級趣味。只有這樣,才能把家庭打造成一個追求進步的家庭,一個經得起風浪考驗的家庭,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

奉獻是什麼?可能就是給予吧,因為把愛、財富、知識、貢獻無私地、毫不保留地拿出來奉獻人類、社會、國家,造福於民,用之於民。父母為孩子奉獻真誠的愛心,社會各界人士向貧困災區捐獻財物也是一種奉獻精神;科學家、發明家、教師和各個行業人士奉獻出他們的知識和力量,英雄們甚至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貢獻了自己的可貴的生命,等等這些都是一種奉獻精神。世上有很多種愛,有的是無微不至的愛,有的是博大精深的愛??而奶奶、爸爸、媽媽給的愛卻是最樸實的、最真誠的。

希望家家户户都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家風,讓家風幫助我們學會做人的道理,在社會中形成良好的風氣!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作文 篇2

人們都説:“好家風培養好孩子。”確實,良好的家庭教育如同一座燈塔,給成長中的孩子指明方向。

我的家訓是:言而有信;孝而為善;敏而好學;德才兼備。它似乎不僅僅只是一則家訓,更是一位見證我成長的“家長”。

記得有一次,我吃過午飯後,瞞着媽媽溜到學校後山的操場打乒乓球。媽媽知道此事後質問我,我卻矢口否認。媽媽很生氣,罰我抄家訓20遍自我反省。我邊抄邊感慨:如果我誠實面對自己的問題並積極去改的話,媽媽也許就不會那麼失望。正如至聖先師孔子所説:“民無信不立。”如果説話做事失去信用,怎麼取得別人的信任呢?我深深體會到“言而有信”的真正意義。

媽媽這樣要求我,她更是這麼做的。她常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記得有一次,媽媽答應會在兩天內給我買手錶當作獎品。事情就這麼不湊巧,媽媽接到通知得出差兩天。那兩天,我就像一個漏氣的氣球,做什麼都提不起勁。第三天早上,我看到手錶安安靜靜地躺在了牀頭,心裏有説不出的感動。媽媽用一言一行讓我明白了什麼是“有所期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

我家的家訓,是我成長的第一功臣,它讓我明確了方向,續足了動力,完善了自我。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作文 篇3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家的家風,家訓。並且中華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向來重視家教,而家風家訓更是重要。而要説起我的家風家訓那可要談談我們家的那些事。

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孝順長輩是我們家的第一條家規。“媽媽你回來了。”我聽到開門聲,立刻跑上前拿起拖鞋放到媽媽的跟前,接過媽媽手裏的東西。看見奶奶累的躺在牀上,我趕緊給奶奶揉揉肩、捶捶背、按按腿。這時奶奶就會誇我“你真懂事。”

善良是我們家的第二條家規。奶奶告訴我們做人一定要善良,奶奶在生活中也一直為我們做着榜樣,有什麼好東西總願意與街坊鄰居分享。借了鄰居的東西用,總要及時完好的歸還人家。奶奶説:“與人為善就是與己為善,你為別人着想,別人也會為你着想,人與人之間就會充滿愛。我就是在這種氛圍的薰陶下,懂得了謙讓,懂得了分享,在家裏有好吃的讓奶奶、媽媽先嚐,跟奶奶去超市買菜會搶着拿重的那袋,在公交車上會給爺爺奶奶讓座”。

報平安是我們家的第三條家規,也是最重要的一條,不管誰外出到達目的地都要給家裏報個平安,不能在正常的時間回家也要給家裏報備。記得有一次從興趣班下課和同學一起回家,結果走到龍騰在店裏逛了好久天都快黑了我們都不知道。這可急壞了家裏的媽媽,媽媽在到處找我,我卻渾然不知。等夜完全籠罩下來的時候,我這才想起了回家,這才匆匆的和同學告別,立刻奔回了家。到了家門口,我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氣,心裏不斷的猶豫着:我回去該怎麼和爸爸媽媽解釋呢?終於,我鼓起勇氣敲了敲家門,爸爸開了門,臉色陰沉的看着我,我嚇得立馬低下頭去,站在那裏不敢動,連大氣都不敢出一下。爸爸給媽媽打了個電話,不一會媽媽就從外面回來了。我抬起頭看向媽媽,媽媽的頭髮有些凌亂,眼裏滿是擔心和着急,看見我回來了才放下了心來。媽媽將我拉到沙發前語重心長的對我説:“寶貝,以後下課一定要按時回家,不然爸爸媽媽會擔心的。答應爸爸媽媽以後不管幹什麼事,都要給自己規定一個時間,給家裏報備一下?”説完,和爸爸一起看着我,我鄭重的向他們點點頭,並保證以後一定會説到做到的!從那以後,不管是去好朋友家玩還是上下學的時候我總會準時的回家或是準時到校,不再讓爸爸媽媽擔心。

家風家規讓我學到了怎麼做個善良的人,讓我知道了愛護老人孝敬父母人人有責。我想我會是父母的乖孩子,同學的好朋友,我將來會是國家的一個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