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關於傳承的作文20篇

作文5.45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傳承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傳承的作文20篇

傳承的作文1

日益繁忙的都市,偶有幾處靜謐幽深的街道,街道兩旁的老房子都有些年頭了,隱隱透着一股歷史的滄桑,古典的韻味和少有的充實。

老房子,在內居住的多是老蘇州,少見精美華麗的日曆,而大多隻慣用老黃曆,可能是認為那一本厚厚的小黃曆會記錄下一年內的功德,每天一早撕下一頁,那麼昨天才算過的踏實。老房子門前總會有三三兩兩或站或坐的人在聊天,聊的多是自己的兒女,或者就是些新聞熱點。也正以為如此,老房子裏的消息總是最為靈通的。

推開老房門的一霎那,門板“咯吱”作響,似乎要勾起沉睡千年的回憶。從門口走到門前雖只有短短几步路,似乎有什麼要從腳下那凹凸不平的青磚間滲出。繞過第一幢房子,牆角有一個煤爐,即便已經很久沒用了,它卻一直在那,似乎可以看見從前老人在煤爐邊忙碌的樣子。轉彎便是一條幽深的走廊,頂上三三兩兩有幾個天窗。白天,這條走廊總有幾處是明亮的,夜晚卻漆黑一片,那明亮處通向的'是一個個小院子。走廊中兩邊的牆十分粗糙,雙手貼合牆面,依稀可辨掌下的花紋。頂上的橫樑不再精美,卻充滿古老的氣息。老房子裏的人家大多都還沒有裝衣架,幾根竹子橫跨放兩户人家的屋檐,竹子上掛着衣服,同時聯絡着兩户人家的感情。前院房子裏的人家,每每聽到院子裏的人在聊天,會搬着凳子到院中,有時還會捎上些新的點心。每逢過節,一家有好貨,幾天後家家都有。

蘇州的老房子和北京四合院不同,而很多老人依舊願意繞到房後的院子中,打磨時間。小孩子就直接趴在窗台上,害怕錯過好戲。院子中總有幾户養花草的人家,老人們或是相互幫忙養着,或是相互交流經驗,以至於園中的花草總是那麼美麗,那麼動人。

許多老蘇州不願搬離老房子,因為這裏有一份懷念和寄託。他們不願離開相伴多年的好友,不願住進只有鋼筋混凝土構建的冰冷的房子裏,那種沒有人情冷暖的生活是他們所不喜的。他們不願有住了十幾年卻不認識鄰居的感覺。他們要的是如納蘭容若心中“小構園林寂無譁,幽籬曲徑仿人家。”的生活。

當灰黑的磚瓦開始泛紅,老頭老太便相互攙扶走進廚房,商量着晚上的伙食。蘇州人燒菜總按人頭算,每個人愛吃什麼菜,都刻在老人心中。每天他們都期盼着接到兒女的電話,又害怕聽到兒女有事不回家吃飯的消息,害怕面對一張張空椅子,一個個空碗。淡黃色的燈光下,一家人圍在一起吃晚飯的情景,總是老房子裏最温馨的時候。

每當到俗稱“過節”的時候,老房子中的人家都會聚在一塊折錫箔。有時小孩也會來湊熱鬧,學着長輩的樣子,可謂有模有樣。大人大多不願從外買現成的,只是默默圍坐在一起,懷着一顆對先人的懷念的心。那是老祖宗的日子裏,老人心中會不斷牽出無限牽掛和思緒。

就是在這樣平淡的日子裏,蘇州人平靜地傳承着千年的思想和精魂。

傳承的作文2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福利院“模擬媽媽”景鳳英和她的孩子們讓我看到了人間最美四月天。他們家庭中所彰顯的“愛”與“和諧”無疑是對中國家風最美的詮釋。

愛心迥然天地輕,家中自有舞雩風。以愛濡染,成就和諧家風。

《禮記》言:“父子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和”乃立家之本。縱觀歷史,“和”則親人友愛、同舟共濟,縱有悽風苦雨日,終有春和景明時;“分”則兄弟鬩牆、傷鴻互啄,縱有鐘鳴鼎食日,終有室如懸磬時。“和”是一個家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這種和諧從何而來?我覺得無疑來源於家庭成員之間深深的愛。正如景媽媽那温暖的話語“有爸、有媽、有娃,這才是一個家。”家是人們心頭最温暖的港灣,是我們心頭永遠的硃砂痣和白月光。我們對它懷着深深的`愛戀。家庭的和諧之美、親人之愛給了我們最柔軟的心房和最堅硬的盔甲,讓我們辛苦付出而甘之如飴,披荊斬棘卻不覺憂傷。為了讓孩子們擁有這份完整的愛,景鳳英和她的愛人成立了“模擬家庭”,為福利院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和諧的晴空。雖然和孩子們並無血緣關係,但我相信這種愛的心意是相通的。這種大愛讓我們動容,這種和諧的家風如無聲之細雨,濡潤着每個孩子的心田。

寸草傳遞三春意,愛心共鳴芳菲情。將愛傳遞,讓和諧家風吹綠神州大地。

南北朝蕭綱曾説:“一善染心,萬朽不劫,百燈曠照,千里通明。”我想這世間最大的善莫過於將愛心傳遞。林徽因説:“當女人成了母親,花便成了樹。”這是父母對孩子的舐犢情深;李密説:“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這是孩子對長輩的反哺真情。愛在一代一代傳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愛在千家萬户傳遞。韓紅將奶奶的善良與愛意傳遞,十幾年來,不辭辛苦做公益;“榜樣媽媽”宋秀梅工作之餘積極參與慈善義工活動,她13歲的兒子受影響也積極參與;朝陽希望工程社團創建人金朝陽積極籌資,醉心於做公益,他的侄女金雪丹接過公益大旗,繼續將大愛之心傳遞……大愛無疆,美在和諧。和諧家風最美的樣子,就是能將這種大愛傳遞。和諧之家風吹遍神州大地,草青、樹綠、日暖,人和。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種和諧之美讓孔子深深喟歎。和諧之美,美美與共。家風正,則民風淳,讓我們將愛傳遞,將和諧家風傳遞,走向更美的遠方。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樑間呢喃”,願大愛在你我心間,深深鐫刻,念念不忘;願和諧家風在你我身旁,家鄰和睦,神州共美。

傳承的作文3

你傳給我,我傳給他,這叫傳承;上一代傳給這一代,這一代傳給下一代,這叫傳承;那邊即將逝去,這邊漸漸崛起,這叫傳承。

小時候,姑丈的家是我很喜歡去的地方,雖然他遠在赤坎,但是隻要我去到那裏,就會有種戀戀不捨的感覺,因為那裏有滿屋的墨香。姑丈雖然是幾十歲的人了,但是卻有着一顆熱愛書法的內心。整間房子,筆、墨、紙、硯等文房四寶樣樣齊全,白紙黑字,掛在牆上。姑丈寫字的時候,硯盤裏已是滿滿的濃墨。只見他把紙一攤,右手握起早已掛在筆架上等候許久的毛筆,蘸一蘸墨後,準備開始了。兩腿叉開站好,背稍彎,眼睛聚精會神地看着宣紙,那一種“神”的氣質就慢慢呈現出來。筆在手腕的帶動下開始在紙上靈動地跳着,一個個鏗鏘有力的字體就躍然紙上了。這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啊!站在一旁的我除了目瞪口呆,心裏也有了一種別樣的情愫。或許這是中國書法藝術給予我的刺激,又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對我的薰陶。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升到國中了,小時的一些記憶已經有些模糊了,但對高佬的認識又讓我重新回想起了姑丈的那一幕幕習字的畫面。老高是我國中認識的第一批同學中的一個,他高大而瘦小的身材讓我迅速認識了他。戴着一副極其尋常的眼鏡,卻又顯露出一副文質彬彬的樣子。於是乎,我把他列入了尖子生的行列。在一次班會課上,我又重新認識了他。猶記得,講台上筆、墨、紙、硯樣樣俱全,硯盤裏已然磨好的滿滿的濃墨,他,把宣紙往講台上一攤,好傢伙,右手握起那早已躺在旁邊許久的毛筆,輕輕地蘸一蘸墨後,準備開始揮灑技藝了。兩腿叉開站立,單手反扣後背,腰微彎,雙眼全神貫注地盯着宣紙,一種心無旁騖的氣質氤氲開來。筆開始在他手腕的帶動下飛舞,一個個飽滿而灑脱的字體在紙上飛揚。

除了歎為觀止,望而生畏外,我不能説些什麼了。這位一米八幾的高大形象深深的定格在我的記憶深處。台下的同學瞠目結舌,幾乎每個同學的雙眼都充滿了羨慕與崇拜。墨香彷彿頃刻之間瀰漫着整間教室,同學們陶醉於這恍如仙境一般的氛圍中。這時,我的'心裏也傳來了一陣墨香,是童年無知時的墨香,是姑丈字體中所散發出來的墨香,是過去與現在相連的墨香……

在現實的生活中,各種印刷、複製漸漸取代了手寫,就連古代流傳下來的對聯都可以用機器代替手工生產了。再往學校看去,學生們的書法課少之又少,各種千奇百怪的字體爭先湧出,只為了那一場場令人跌入深淵的考試。在那樣急促的時間裏,有誰會去一筆一劃寫好一種字體呢?又有誰會去研究某個字的形態結構呢?幾乎沒有!看到已經工作了一輩子的老人們還在堅持着深究中國書法藝術,看到還在上學的青年人狂熱地喜愛中國書法,其實,這就是傳承!在中國,像這樣老一輩與年輕一輩仍在繼續書寫中華五千年的樂章的還有多少人呢?這是個讓人心酸而又值得去深思的問題。

傳承的作文4

前些天爸爸讓我看了篇報道,大大的配圖照片是一個蒼老且再也普通不過的老農,正站在破舊的房屋面前,舉着粗糙但堅實的手,似乎堅定地要告訴我們什麼,再看配圖標題,粗粗的黑體寫道:“温州‘誠信老爹’身上流着道德血液”,小標題是:“八旬老人還兒債,誠信做人動鄉鄰”,整篇報道是講一個“温州八旬老漁民為在台風中死去的三個兒子還債五年至今”的故事。誠信老爹,一個本來就生活拮据的老人,在承受了失子的巨大悲傷過後,平靜地對債主説出“人死債不爛”這樣的話,用“子債父還”之舉誠信守諾,用“誠信”之心感動了全村的人,也深深地感動了我,讓我肅然起敬。

德,不因顯爵而高尚;品,不因貧窮而低劣。誠信老爹,這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再現。中華上下五千年,就是一箇中華文化的文明史,誠信、謙讓、勤儉、仁義、從善如流等太多的中華美德故事了。

誠信,從《陳太丘與友期》中的陳太丘信守承諾;《孟母不欺子》中的孟母堅持説到做到,到商鞅的“立木為信”,曾子的“殺豬償信”等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這些都是古老的故事了,歷史和時間或許把它們打磨得有些褪色了,但無論光陰的輪迴,世事的變遷,都決不會被一個有道德、有品德的中國人會遺忘、丟棄。

而當今社會,隨着那種摒棄誠信牟取暴利的風氣的不斷蔓延,食物都是“有毒”的,連自己親手生產的饅頭自己絕對不吃,這不僅是令人痛心疾首的社會現實,更是一種道德傳承的淪喪的悲哀!企業家們,為了一切的利益,可以坑害人民,可以見利忘義,身體中再不流淌道德的血液!眼睜睜地,看着兒童的臉上不再洋溢着燦爛的笑容,老人的氣息愈來愈沉重,年輕人的朝氣蕩然無存,生產問題食品的人們難道沒有一絲從心底裏的愧疚嗎?捫心自問,當所有的食物大家都不敢輕易食用,當所有的誠信都被利益所吞噬,當所有的人全都以鄙夷的眼光打量着身邊的人,冰冷的世界,那些賺得的金錢可以使人感到温暖嗎?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早在二千年前,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已經告訴了我們,一個人要是失去了信用,那他將什麼事都做不成。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學追隨,失去了才學有機遇相跟,而失去了誠信你所擁有的一切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如過眼煙雲,終會隨風而逝。

中華文化浩如煙海,傳承中華美德,固守誠信品德,就如同一個國家有了靈魂,大樹有根,江河找到了源;不然,只能墮落,只能枯萎,只能乾涸……

真的,看似平凡困苦的“誠信老爹”,卻讓我們看到了人性復甦的點點閃亮,這與當下一些有悖於中華文化的行為,值得我們思忖與反思。誠信的傳承也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我們重歸無塵的心靈,用“誠”和“信”,讓人與人之間少一分冷冷的懷疑,多一份暖暖的笑容!只有有了誠信我們才能發現:青草綠樹,藍天白雲,花香鳥語,美麗無處不在;花開花落,雲捲雲舒,月圓月缺,美麗盡存其中……

傳承的作文5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題記

文明是相對於愚昧、野蠻而言的。恩格斯曾説“文明是實踐的事情,是社會的素質。”350萬年前,人類誕生,人猿揖別。地球上有了人類,就有了人類文明上的歷史。人類文明的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一過程既包含了人類體質的進化,也包含了人類的心性,精神和思想情感的不斷豐富、充實、積澱。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她以自己的勤勞、勇敢和智慧創造了獨具特色的中華文明,為人類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華文明是我們共同的驕傲,共有的財富,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跡”。

我是一個普通的90後,許多人認為我們這一代缺乏理想和信仰的一代,但其實我們是有夢想的,是有信仰的。我們也知道文明美德,並且它將由我們傳承。在我的心中,文明美德是感恩、誠信……

最陽光的生命

曾經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經多少次折斷過翅膀,如今我已不在感到彷徨,我想超越這平凡的生活,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想處理在彩虹之巔,就想穿行璀璨的星河,擁有超越平凡的力量。”他是一個平凡的男生——黃舸。在他七歲時被確診為先天性肌營養不良。他的生命最多在18歲時就會結束。但他卻並不感到害怕和難過。而是和父親一起踏上了尋找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們。因為沒有錢,父子倆坐的是一輛三輪摩托車。就是抱着這感恩的信念,支持真他們走過了82個城市,行程13000多公里,向30多位當年給他們匯款治病的恩人當面道了謝。“坐着父親開的三輪摩托車,到好心人的家門口親自説聲謝謝,送上一束鮮花表達我深深的謝意,是我最大的心願。”黃舸在20xx年帶着笑離開了。他把他的眼角膜捐獻給社會上有需要的人,代替他繼續欣賞這個美好的世界。雖然他走了,但他的精神卻留在了我們心中。感恩,就是用自己的心去感謝別人。

誠信

松柏不會因為幾次雨雪的侵襲而背棄它對大地常青的諾言。

江河不會因為幾次乾旱的肆虐而違背它對大海永恆的.約定。

山川不會因為一點龜裂的傷痕而收回它對草木堅守的承諾。

現在的我門正面臨着會考的挑戰,父母説這是我們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老師説這是我們的一個分叉點。我其實也是知道的這是一次很重要的考試,看到妒忌如山的作業和背不完的知識,真的壓力很大。雖然我不知道為什幺會考,但是我知道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要想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我們必須去努力。因為我想一個人承諾過我一定會實現自己的理想,所以無論會有多麼艱難,無論會付出多少,我都會去做,因為這是一個承諾。我認為誠信就是答應別人的事,不論有多麼艱難,都會努力去實現自己的承諾。

傳承

感恩、誠信、尊重、禮貌、自強、勤學…。。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的文明美德,這些是一直陪伴我們成長的指路明燈,而現在這些將由我們傳承併發揚光大。如果你要問為什麼,那麼我會告訴你,因為“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文明美德,由我傳承!

傳承的作文6

當老年人豁達開朗,當中年人堅強陽光,當青年人充滿力量;當00後成為後浪閃亮登場,當90後已張開保衞世界的臂膀,當拿着保温杯的中年依然鬥志昂揚……這,是自立自強的家風在傳揚!

自立自強的記憶,是黑夜中最閃亮的星,指引我前行。

“不搞特殊化”,父親的教導一如迷茫時引路的啟明星,指引着焦守鳳一家自立自強,穿過光環的迷惑,撐過艱苦的歲月,走出自己的幸福之路。海明威説:“你可以殺死我,可就是打不敗我,永遠永遠打不敗我!”當秦世俊懷揣着造飛機的夢想投入哈飛時,命運卻給了他當頭一棒,讓他成了一名普通銑工。他沒有就此止步,而是從普通銑牀練起,學徒兩年,記40多本筆記;工作18年,完成28年的工作量,讓“航空報國”的夢想在奮鬥中找到了方向。因為,他的父親是勞模,那張胸帶紅花的照片,給了他“自立自強獲得光榮”的啟蒙。這啟蒙引領,足以閃亮一生。

自立自強的堅守,是天亮前最温柔的黎明,給我相信的勇氣。

三寸核桃核,世相萬千繪。90後核雕藝人朱蒙佳,在傳統手工藝無人問津的境地,仍牢記教導,守住初心,創業創新,堅持讓非遺看到未來;身為“繡三代”的鬱竹君,在沉靜寂寞的時光裏堅信,蘇繡走入世界的“宏大”時刻定會到來;對傳統手工耳濡目染的殷子晴,帶着太平泥叫叫闖入西半球,讓其“叫好又叫座”。畢淑敏在《握緊你的右手》説:“我不相信命運,我只相信我的手。我不相信手掌的紋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當社會愈來愈快的節奏響起,那堅守着的人,始終相信,當清晨的第一縷光線亮起,到來的絕不是黑夜,而是我們自立自強的未來。

自立自強的傳承,是酷暑中最清涼的泉泓,帶我越過人海去擁抱你。

從百年前被堅船利炮打開國門的屈辱,到陷入內戰的顛沛流離,到建國後的一窮二白,到前所未有的改革開放,到脱貧致富的“攻堅戰”……百年前,無數前輩先賢自立自強,為中國的命運苦苦求索;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同樣自強自立,讓中華民族走近偉大復興的時刻。倪萍説姥姥曾叮囑自己:“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自己倒了,誰也扶不起你。”是啊,如果只是坐等,如果只是旁觀,如果只有猶疑,如果只有抱怨,我們如何讓我們去擁抱更好的自己?又如何讓這個國家,擁抱更好的未來?

歲月如歌,初心如磐,你我奮勇向前;不忘初心,未來待啟,我們將用行動告白:傳承共同記憶,深烙自立自強之印。未來,我已來!

請乘理想之馬,揮鞭從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傳承的作文7

工匠遠非機械重複的工作者,工匠具有更深遠的意思。它代表着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為企業家,但成功的企業家身上都有工匠精神。

工作成為一種修行,將畢生歲月奉獻給一門手藝、一項事業、一種信仰,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需要什麼精神支撐才能做到呢?“一旦你決定好職業,你必須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須愛自己的工作,千萬不要有怨言,你必須窮盡一生磨練技能,這就是成功的祕訣,也是讓人家敬重的關鍵”。這就是工匠們的心聲。

工匠精神在歐洲,是象徵着瑞士鐘錶的品質,德國工匠的嚴謹與準確;工匠精神在中國,表示了航天精神,女排精神,乃至“非遺傳承”。

當今社會,“浮躁氣”濃重,追求“快餐式”的工作、生活方式,所以,很多企業都在追求做大,做強,而不想做“小事”。試問:什麼是真正的大,什麼是真正的小?小的事業做到極致並一直去追求更高的極致,這事業就是“大”,就是“強”;我們全方位的去考量“馬桶蓋”、“電飯煲”案例的時候,不難發現正是我們缺乏工匠精神所致;也同樣,由於我們的工匠精神才有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輝煌。

《工匠精神》這本書,教給我們的也不正是:專注產品、重視積澱、享受過程,這正是工匠精神與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商人精神之間最大的差別。他們身上或許會少了商人的'敏鋭,但他們卻多了一份對事業的執着。

對於我們學生來説,如何樹立正確的工作觀呢?首先我們得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是選對的?還是選貴的?這是一個問題,是一個連哈姆雷特也會糾結的問題。

工作不僅僅使我們賺錢謀生之道,更應該是我們追求目標,夢想,實現人生價值的舞台。“明確目標,把夢想當做信仰”。這句話很對,我們需要尋找方法,達成目標,實現夢想。

工匠精神的價值在於精益求精,對匠心、精品的堅持和追求,專業、專注、一絲不苟且孜孜不倦。這就是工匠精神對我們的工作、學習的要求。

真正的踐行者,一定是工匠精神的受益者,用修行的價值觀代替浮躁功利的工作觀。用一生為代價去做一件事情,那是一種純粹的偉大。擁有修行的狀態,才能讓你的生命沉澱下來,才能讓你拒絕身邊無窮無盡的誘惑,才能抑制你的貪慾,才能讓你專注、聚焦,才能讓你把“簡單的動作練到極致就是絕招”。這也是我校行者文化的體現吧。

讓我們一起開始“真修實行”吧!放下功利心、拾起公德心、在工作中去提升自己的人格,修煉自己的心性。精細,嚴謹的將工作做到極致,反思反省,實務精進。帶着“工作是一種修行”的工作觀,每天享受通過努力獲得的成長、取得的成績。也正是帶着修行的心去工作,成為一個快樂的工匠,去實現價值,去創造財富,去創造更燦爛的華夏文明。讓社會明白,褪去鉛華,真正珍貴的,是誠意的用心與對夢想的執着。

傳承的作文8

談起家風,説不上有什麼自豪感,但我深知家風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我也在盡我所能給他更好的成長環境。

誠實、勤勞是看上去再細微不過的小事,但孩子能堅持做到,令我很欣慰;勤學習,重節儉、尊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家風對每個人都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它就像春風一般滋潤着人們,影響着人們。

沒有家就沒有這個社會,家風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好的家風會讓家裏的孩子往好裏學,相反,如果家風不好的話,孩子就會走許多彎路,我們家裏每個人都是誠實的,自己做了錯事那就主動承認,有一次,爸爸媽媽上班去了,我獨自在家,家裏的冰箱有一根糕,我很想吃,但是媽媽不讓我吃,因為之前已經吃過了,但雪糕的魅力我無法抵擋,最終我還是吃了,媽媽回來,發現雪糕沒了,就説是誰吃的,我就動承認了,媽媽不但沒有批評我還表揚了我,這就是我們家裏的家風之一,勤勞也是我們家裏的'家風,每到秋天,玉米成熟了,該收了,無論爸爸媽媽工作有多忙,都會回到家裏收玉米,而我則是把作業寫完,然後就回家收玉米,連我五歲的弟弟都知道幫忙,雖然只能運玉米,但還是能減輕負擔,俗説日積月累,雖然每次都運的很少,但積累起來也不是小數目,這就説明我們家裏的人很勤勞。

我們家的家訓就是勤學習,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勤學習就是説要勤勞的學習,放暑假的時候我每天起的比上學的時候都要早,還要跑步,跳繩、踢足球,做完運動就開始吃飯,吃完飯就開始讀書,要讀1小時,我讀書的時候我爺爺還看着我,不讓我偷懶,讀完就開始練字,一小時水筆,我寫水筆字怎麼寫都不好看,但我爺爺還是不放棄,讓我每天都練字,中午了,該吃飯了,吃完飯,我就午睡,因為只有養足了精神,下午才能更好的玩,下午就是我的自由時間,和我哥哥打打羽毛球,看一看電視,玩一玩電腦,下午就過去了,我總是覺得時候過得真快,還沒怎麼玩,下午就過去了,到晚上就要寫日記了,就算暑假每一天大部分的事情都一樣,那也必須要寫,每天9點準時睡覺,手機沒收!尊老愛幼那就是尊敬長輩了,這個家訓幾乎每個家庭上都有,我奶奶最愛我了,可以跟我媽媽比肩,有時能勝過我的媽媽,每天都會給我做好吃的,她只要有什麼好東西,都會給我,在老家每天都會給我打電話,每次第一句話就是:“子聰,你吃飯了沒?”每次聽到這句話都非常感動,因為這句話,包含着奶奶對我的愛,而我也會回報她,每天晚上都為她捶背,她生日的時候我還用我的零花錢給她買了一塊小蛋糕,勤儉節約是我最擅長的了,因為每到週末,我就會把家裏打掃一遍,兩天兩次,我們家裏的人都很節約,本子沒有用完不能扔,更不能撕了,因為本子是紙做成的,紙就是大樹,我們浪費紙和本子就是在破壞大自然。不能浪費水果,我們家裏每個人都不浪費水果,只要你吃了就必須吃完。

我們家的家風是勤勞、誠實、我們家的家訓是勤學習,勤儉節約,尊老愛幼,我們的家是有家史,有家風,有家訓的家庭。

傳承的作文9

我生在農村,我的祖祖輩輩也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打小,我的爺爺就教我們要做一個講誠信的人。

記得很小的時候,爺爺就給我們講一位值得我們學習,堅守傳統美德的人物,她就是德高望重的宋慶齡。爺爺説,宋慶齡在小的時候,有一次,準備跟爸爸媽媽到伯伯家去,可是,她想起那天小鄭要來她家學疊花籃,所以,她毅然決定留下來,履行自己的諾言。一次小小的守約看似微不足道,卻折射出了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誠實守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人立世生存的根本,只有“言必信,行必果”才能收穫友誼,收穫成功。所以,爺爺要我們像宋慶齡那樣,重承諾,守信用。

爺爺平時總喜歡給左鄰右舍幫忙,只要有人有什麼事情喊一聲,爺爺知道後肯定是要去給幫忙的,而且只要是自己答應的事就從不食言,不管有多忙,他都會放下手裏的活去幫助他人。

而勤儉節約則是奶奶對我們的要求。吃飯時,奶奶不允許我們剩飯剩菜,吃多少就盛多少,她常説,每一粒米都是農民伯伯辛苦種來的。奶奶是這樣要求我們,而她自己也一直堅持這樣做,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爸爸是個既堅強,又勤懇的勞動者。在他身上看不到疲憊,為了使我們過得更好,他總是早出晚歸地忙碌着。爸爸説他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就應該為愛他的人和他愛的人付出更多,因為這是他的責任。因為這樣,生活中有再多的困難都難不倒他。在我心中,爸爸就是這個家的建設者和守護者。

我們家還有個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母親一直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在生活中“孝敬無底限”。孝順不是體現在你能給誰買多少東西,而是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的關懷。比如孝順長輩,父母下班回家,孩子主動地送上一杯熱茶;父母生病,孩子能陪在身邊,盡心照顧。還有,工作之餘,常回家看看,幫父母擦擦洗洗,給父母做頓可口的飯菜,多陪父母聊天。這些,都是孝順的具體體現。

我今年九歲了,可媽媽來到這個大家庭已快二十年,這些年她扮演着各種角色。媽媽是個賢妻良母,她總是無微不至地關愛着我和姐姐。媽媽是個好妻子,日子雖然平淡如水,但她卻把平常的日子過得有聲有色。媽媽是個好兒媳,平日裏跟爺爺奶奶的關係相處得非常融洽。也正因此,爺爺奶奶拿她當女兒一樣看待。母親更是個好女兒,一有空,她就會帶我和姐姐去看望外公、外婆。

媽媽説:“他們都是我們的親人、長輩,我們要好好對待他們,因為,他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正因為有了“孝”,才使我們這個大家庭其樂融融,也使我倍感温暖,因此,我也懂得了“家和萬事興”的道理。

家風是一個家庭為人處世的優良傳統,是優秀品質在家庭中的傳承。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才能踏着堅定的步伐,走向社會,走向成功,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

傳承的作文10

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曾以系列報道形式播出了持續很多天的專題節目《家風是什麼》,讓“家風”這個離我們有些遙遠的詞語瞬間成為被大家討論的熱點。家風到底是什麼?相信很多人一口答不上來,卻又隱隱想起什麼,也許是看到的一部電視劇,也許是讀到的一個故事,也許是要堅持的一種品質,也許就是一句掛在耳邊的不經意的教導。

每個行業都有行風行規,而作為社會最基本的細胞—家庭,也有着歷久傳承的家風。 家風是什麼呢?家風就是一種家庭規範,也是一個家庭內部的文化滋養,或者是有據可依的`古法門規,或者是口口相傳的人生哲理。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無聲地影響孩子的心靈”,這是中宣部部長劉奇葆的感言。是的,家風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也是一種有形的傳承。家風一般通過家規、家訓等有形的行為遵守,形成了一個家庭或家族無形的道德精神氛圍。自古以來,文化的家庭都是講究“家風”傳承,很多歷史上曾經顯赫長久的家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家風、家訓和家教。泱泱華夏文明中,很多經典古籍都留下了家風傳承的影子,成為後世學習的典範,如《國語》、《論語》等許多典籍中都藴含家風家教精神,《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更是成為家教典範。

不同的家庭氛圍會塑造出不同的性格和處事之道。有的家訓處事公道,積德行善;有的則自私自利,背信忘義。因此,家風的純正與否直接影響着整個社會的風氣。

好家風、好家訓是傳家寶。一些歷史故事中,我們也能窺見家風對後代為人處世的影響。我們所熟知的張英“六尺巷”故事,“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這樣的胸襟與包容,化干戈為玉帛,很好的化解了鄰里之爭,傳為後世美談。而這種淡泊致遠、克已清廉的家風也獲得了其後代很好的傳承,張英兒子張廷玉三朝為官,清廉公正,學識過人,為史家公認的學者大儒,六尺巷在父輩那裏寬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寬了萬丈, “心底無私天地寬” ,無私的心胸因此坦蕩而無垠!

家風雖小事,關乎大國治。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相連形成民風,民風相融促成社會風氣。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風清。傳承好家風,對社會而言,是一種巨大的道德精神力量。一個社會要和諧美好,弘揚家風不可或缺。當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必須從一個家庭做起。尤其要重視家風和家教,突出價值觀和道德教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每個家庭和每個公民的日常道德行為中,真正凝聚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基本力量。

好家風是祖輩經歷滄桑歲月,用智慧結晶出來的精神財富。但是隨着時代的進步,家風傳承的內容也應與時俱進,適時補充外延,做到與時代同歌,與發展共舞。特別是要與我們倡導的核心價值觀順接,要延伸至我們今天的時代主題中去,使得諸如環境保護、低碳生活、生態文明建設等要素增添到家風家教中,為這些好的倡導增添一份遵守與執行力,同時也使美好家風獲得新的發展空間而千載傳承。

傳承的作文11

“家風”是什麼?

“家風”是一個家族開展教育的起點。在傳統中國,社會教育不發達,人的成長往往依賴家庭教育。許多大的家族組織,承擔着對本家族成員的社會保障功能:有祠堂、族產、義莊、義塾等等。家族成員之間通過禮儀性的活動取得聯繫,同時也接受家族的集體約束。在這一層面,家風家訓好比家族“綱領”,指導和規訓着每一位家族成員的生活和行為。

“家風”還是家族的共識性的道德觀念。無錫《錦樹堂錢氏宗譜》所記載錢氏《家訓》,可以概括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字。在傳統社會,家風往往是儒家核心價值觀念的具體展開,因族羣的'生活環境及文化傳統不同,側重會略有不同。但無外乎是教人向善、積極進取、勤勞節儉。

在每一個具體的家族中,家風不僅僅是道德教化的口號,還是家族精神的體現,通過代代家族成員具體的行為而踐行和傳承。有的歷史人物,可能和這個家族並無直接的血緣關係,但是因為相同姓氏往往也被説成是本族的祖先。用祖先的榮耀和事蹟,增強自身的榮譽感和尊嚴感,凝聚家族成員,使他們對於姓氏家族本身產生認同。家風實際是一種經過歷史積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

家風的凝聚,常體現在一些祠堂的堂號上。各個家族往往選取本族中最傑出祖先的事蹟,作為本族祠堂的堂號——如弘農楊氏家族的“四知”堂,江都卞氏家族的“忠貞”堂等。不少家族的行第譜本身也是家風的凝聚,如義門陳氏家族的行第譜“三恪封虞後,良家重海邦”表明該族陳姓出自虞舜,為名門望族。無論是堂號,還是行第譜,都凝聚着古人對於傑出祖先的崇拜,凝聚着對於後代的美好期望。即便是不識字的族人,也可以爛熟於心,可謂用心良苦。

《禮記·大學》所列“八條目”: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前四者是為修身而做的準備,雖未必人人都能治國、平天下,而修身、齊家卻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踐行家風,實踐德行,即為實現人的志業而做的起碼的準備,古人説“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正源於此。

今天已經不同於古代社會,我們已經沒有了傳統意義上的大“家族”,三口之家、甚至兩口之家已經成為最基本的社會單元。此時重提家風,已經不再需要着力批判封建家族制度對人性的戕害;更應當看到,家風對於人的人格養成、培養榮譽感和責任感的積極意義。我們流淌着祖先的血液,承載着祖先的基因,享有着祖先的姓氏,祖先能成就的德、行,我們是否可以重現並延續下去?或許這才是重提家風時,每個人必當有的捫心一問。

傳承的作文12

我徐徐行走在八達嶺上,撫摸着蒼老的城牆,感觸頗深。那是中華兒女用血肉建造的脊骨,一磚一瓦,千年壘砌,斗轉星移,青山不變。清風徐來,恍惚間,我的思緒又飄回童年。我的外公曾是一名光榮的新四軍戰士,我最喜歡的事就是聽外公講那過去的故事。

他慢慢地講着,我細細地聽着:劉少奇元帥,皖南事變,高郵戰役……一個個映刻着崢嶸歲月,閃着革命光輝的詞語,早已深深地在我的心上留下了烙印。我有幸在小時候就從這些故事中瞭解革命的事蹟,我的心中悄然埋下了一顆紅色種子。

時光的長河靜悄悄地流淌,長城的烽火狼煙已隨風雨散去,如今,只有和平的白鴿飛過山頭。從前那顆種子生根發芽了,慢慢長出代表希望的“紅色小苗”。從王進喜到郭明義,從楊善洲到孔祥瑞,平凡的崗位也能做不平凡的事;從焦裕祿到袁隆平,從孔繁森到錢學森,科學為中國注入不竭的動力……歲月不斷更迭,他們的名字卻閃着永恆的光輝。他們付出時間、健康,甚至是生命的代價,心懷一腔熱血,為中華人民偉大復興不懈努力,譜出一曲曲蕩氣迴腸的時代讚歌。他們用自己的行動激勵着後人繼承紅色基因。

隨着閲歷的不斷豐富,我對“紅色基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紅色基因是堅持,不達目標決不放棄;紅色基因是忠誠,堅貞不渝熱愛祖國;紅色基因是奉獻,無慾無求無怨無悔;紅色基因是追求,不畏浮雲勇攀高峯。

在紅色基因的鼓舞下,我已成為一名光榮的共青團員。“無窮的遠方,無盡的人們,都與我有關。”課堂內,我好好學知識,學本領,與知識共舞,力求長大後能實現“科學助國”的夢想;課堂外,我致力於用自己的綿薄之力改善家鄉環境。家鄉土地貧瘠,常年乾旱,生活困苦。利用假期的時間,我不僅回到家鄉栽種樹木,還到社區老人院當義工,每當看到老人們綻開的笑靨,我就會感到十分欣慰,那便是辛勤汗水給予我最大的快樂。

“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的中國,我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我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我們不光為自己而活,要為愛而活,為追求知識而活,為他人付出而活,更要為祖國事業而活。年紀尚小,就要為理想而奮鬥,珍惜光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為自己的未來創造無限可能。

我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去傳承和發揚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的歷程中,困難總是難免的。可困難縱然無情,卻給人無盡的砥礪;失敗固然殘忍,卻使人趨於頑強。這就是紅色基因的力量,賦予我永不言棄的精神。即使是生活不盡如人意,也不要放棄對理想的追求及對夢想的渴望,前路就算只有一絲微弱的光,也要奮不顧身地向前奔跑。

先輩們,你們的叮嚀猶在耳畔,少年也已然風華正茂,力求為祖國做出一番事業來。跨越時光的那抹紅色十分鮮亮,那是無與倫比的生命榮光,照耀着我們的漫漫人生長路。我們向前邁進的腳步聲鏗鏘有力,讓我們去奏響屬於中國、屬於時代的最強音!

傳承的作文13

我們都是龍的傳人,骨子裏流淌着中華民族的新鮮血液。中華民族逐漸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社會價值觀,作為龍的傳人,我熱愛我偉大的祖國!

以國家的利益為重,充分展示了愛國的情懷。錢學森博士衝破美國的種種阻撓,毅然放棄自己在國外的個人前途,決心回到自己所熱愛的祖國,研發中國自己的導彈,為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中國既無設備,也無人才的艱苦條件下,他卻堅定而又有信心地回答:“外國人能幹的,中國人也能幹!”他獨挑大樑,帶着團隊沒日沒夜地研究,他勇於創新、不斷探索,為團隊樹立了一個好的形象,最終研發成功,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增添了一塊新磚,鑄就了新的輝煌。他曾自豪地説過:“因為我是一箇中國人,我的歸宿在中國!”想必這是支撐他攻克種種困難,在探索路上不斷前進的動力吧!而在他背後,支撐他的是愛國情懷!他犧牲個人的利益,為國家利益而放棄個人的`前途,為大國而犧牲小我,他是深愛祖國,願為祖國奉獻一切的!他是當之無愧的偉人,更是深愛國家的龍的傳人。

朱自清是文人,但他也以不同的方式熱愛着祖國。他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將國家視為高於生命,在抗戰時期,他寧願就這樣餓死,也不願吃美國的救濟糧,他號召全家:不吃美國的一兩大米!這樣崇高的愛國情懷怎能不讓人位置欽佩呢?他內心深處裝着祖國,全身散發着強烈的民族自尊。古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今有朱自清不為一粒米忘國!朱自清的愛國方式令我感到欽佩,他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擁有傲骨,深愛祖國……

作為祖國的花朵,我們應怎樣愛國呢?雖然祖國這棵蒼天大樹呵護着我們,但我們也應該為祖國這棵蒼天大樹做些什麼!首先,我們要做的是:培養民族自尊心,具有愛國的精神!在升旗儀式上,要莊嚴而神聖地凝視國旗,響亮地唱國歌。五星紅旗是先烈的鮮血染成的,他們為祖國甘於犧牲、甘於奉獻,我們應該熱愛祖國,以他們為榜樣,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其次,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為自己的未來打好基礎,爭取成為國家的棟樑,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祖國變得更加強大,更加輝煌。最後,我們要在小事中做起,熱愛自己的祖國。追星的現象不少見,我們應該以愛國的中國偉人為榜樣,向他們學習。而不是盲目、隨大流地去追逐歐美的歌星,我們應該追逐真正的明星——熱愛祖國的偉人!我們要從點滴小事做起,熱愛偉大的的祖國,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為祖國這棵蒼天大樹增添新的沃土,讓其更為茁壯!

祖國呵護着我們,我們也應該熱愛祖國。我們骨子裏流淌着的是中國的血液,我們是中國人,我為此感到驕傲與自豪!我在內心深處深深地熱愛着我的祖國!

傳承的作文14

文化看上去無形無色,卻決定了我們的社會從何處來,往哪裏去,就正如氧氣,無形無感,人人不可缺少一般,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軟又強韌的細絲,將珠子串聯起來成為社會。

文化是一條浩浩湯湯的長河,從遠古奔流而來,翻過崇山峻嶺,穿過柳林繁花,容納人生代代,沉澱滄海桑田。文化是一面晶瑩剔透的明鏡,照亮心靈的面容,倒映歷史的影子,既有慷慨高歌,亦有細雨婉轉,既有吟風弄月,亦有躬身沉思。然而殊不知,我們沉澱了數千年的文化,正在逐漸消失。驚堂木的聲音消失在深巷中,舞動的皮影隨着夜深而沉寂。我們隨着文化音符跳動而熾熱的心,也慢慢冰涼。

現實中,不如捫心自問,我們世世代代珍藏的“傳家寶”,現在還安好嗎?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越來越頻繁地耳聞目睹:手工藝人逐漸老去,帶着自己代代相傳的精湛手藝歸於田土。“申遺”,儼然悼詞落筆前的一聲絕望呻吟,“失傳”,成為一種文化的最終結局。

當《論語》在曲阜的大街被當做旅遊紀念品出售時,我們能看見子孫在庭院玩耍時,上前問一句,今日讀詩否?我們忘卻了文化,而文明也在離我們而去。當小丑在殿堂表演,大師卻在流浪。為了能夠保存他的技藝,而四處奔波。我們看着那台上浮誇的動作,低俗的語言,我們還能笑出口嗎?

文化雖不能及時果腹,卻是精神的生命源泉。疏離文化之人,無法追尋靈魂的喜悦,忽視文化之民族,難以自尊、自信、自強,失去文化的社會,是灰暗的、死寂的、病態的,即使表面繁華美麗,也終究是沒有根的浮木。

現代人需要精神力量來支撐自己,需要以本源之水滋潤靈魂與心靈,防止在繁華中迷失自我,可當人類的精神家園逐漸荒涼,再也不像往日繁華時,人們才注意到文化的重要性,就如同人們只有到空氣稀薄之地,或難以呼吸時,才會發現它的珍貴一般。

如今,大部分傳統文化被用在商業開發上,而這所謂的'傳統文化也不過是一件商業外衣罷了。這樣的文化猶如一劑慢性毒藥,摧毀着華夏五千年的根基。且看學者陳更,慢朔詩詞世界,體悟古人境界,鈎沉古典文藝之美;故宮院長單霽翔“喚醒”紫禁城,使古物不再塵封、歷史不再褪色,一抹娟秀瓷花、一記遒勁筆墨,得以向世人訴説華夏傳奇,而本為異鄉人的高佑思,深扎中國的土壤,甘做橋樑,為世界還原沉藴又純粹的中華文化。當我們注重文化時,我們的心才真正跳動起來。

正如史鐵生餘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所寫:“千般荒涼,以此為夢,萬里蹀躞,以此為歸”,惟有傳承才是文化流淌的根脈,我堅信,日升月落,春秋更迭,世間萬物在不停的變化,而先人的智慧和血汗交織成的華夏五千年文化,卻如窖藏老酒,被時光層層堆疊,然後醇香。

傳承的作文15

在這個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人被會被新潮的網絡用語吸引,而忘記去品味詩書的妙趣,而"國學小名士"卻喚起了我們對經典的探尋,對美德的傳承!

歷史如同夜空中劃過的一道流星,只是一瞬間,而詩詞卻讓美成為永恆。詩詞,就是中華文化中的排列整齊的顆顆珍珠,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財富;更是指引我們前行的燈塔!

通過這次比賽,可以看出每一位選手都有豐富的文化底藴,在僅有一字提示的情況下能夠喚醒腦中踴動的詩詞,在比賽過程中做到臨危不亂,對答自如。我最欣賞沂蒙老區的謝奕辰,她是一個不去計較成敗的人,不會因失敗而影響個人對國學經典的喜好與學習。

當一個人真正沉醉在詩賦的世界裏,就達到"無我之境,以物觀我,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之境界,忘記是比賽,忘記要獲勝,只是幾位學士在交流心得,吐露真情。在被規則層層捆綁的世界,閲讀經典總能求得當下沒有的自由,暫時拋下瑣事,試着體味浩瀚無聲,這逃脱於時空外的孤獨未必不是賞心樂事。

詩詞,是歷代文人智慧的結晶,我們所要做的,不是把他們像晶石一樣封存起來,而是學習傳承。古代有鑿壁借光的好學,聞雞起舞的勤奮,懸樑刺股的決心……。而這些精神是我們現在社會所欠缺的,也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

傳承中華國學,不僅要懂國學,還要行國學,最重要的就是踐行在實際行動中,真正做到與人為善。

掌握和熟悉禮儀,就可以做到觸類旁通,待人接物接物恰到好處。禮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在國學中可謂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孟子曾説過:"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環侍老。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貴於獸者,從有禮也"的孔融讓梨。忘不了"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的'陶母拒魚。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責於人"朱衝還牛。

學習國學,傳承國學,就要"由外而內,由內而外"。所謂由外而內,是説將國學中的抽象的道理,具體方法記在心裏,是知識得到豐 富; 所謂由內而外, 便是將從國學中學到的道理、 方法融入進生活中, 使人格得到昇華。要把"學"記在腦子裏,把"國"記在心裏。

國學國小士們向我們踐行了真正的中華國學,掉在地上的廢紙,僅有的美味龍蝦,陌生人向你借錢,撿或不撿,讓或不讓,借或不借都只是一剎那的決定,如果你選擇了是,禮儀的萌芽就會從你心中種下 ,久而久之便成習慣。

禮貌是一種習慣,他體現着人們的生活態度;禮貌是一種精神,它體現着人們的風貌。

傳承的作文16

懷着無比謙卑的心輕輕踏入孔府大門。一縷書香瀰漫,一片綠意盎然,歷史在這裏彌留,傳承於此處綻放。緩步、細觀,路旁兩排翠樹盈風,孔府大院清雅淡然,書香文圖,掩映着一份心靈的寧靜,一份讓人不忍心打破的寧靜。不由遐想,若在古時,在這小徑上漫步,聽着鳥語啁啾,聞着花香濃郁,觀着綠樹鮮花,思着儒學文化,該會有多麼清淨的心田啊。

紅牆琉瓦,蒼松翠柏,白鷺翔集,深灰色的地面堅實而厚重,它們講述着千年的歷史,它們期盼着文化的傳承。不知不覺,細密的雨絲落在我的肩上,也輕灑在屋頂。清脆的聲響牽着雨絲消散在小巷的琉瓦黛牆中,迷亂在院裏的輕煙細雨裏,飄散在淺灰的廣闊天穹下,引我到儒家的悠遠文化內。凝神細想,手捧底藴濃厚的《論語》抑或《孟子》,耳聽清脆連綿的雨點輕聲叩門,出可徜徉雨中,入可傳承文化,無比妙哉!

雨中,只見衍聖公府正門有楹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此聯相傳為明宰相李東陽撰,清學士紀曉嵐書,書法遒勁端莊、生動傳神,字形也不同凡響:“富”字省掉上點,暗喻“富貴無頂”;“章”下一豎貫通“曰”部,隱示“文章通天”。這副對聯通身洋溢“富貴氣”,而這種“富貴氣”絕非偶然,在孔府的若干楹聯中都有體現。重光門一聯寫道:“交友擇人,處世循禮;居家思儉,守取宜勤。”告訴我們結交朋友要有所選擇,為人處世要無愧於心,居家主內要勤儉節約。一對楹聯,也弘揚着內涵豐富的儒家文化。

雨悄悄止住了腳步,不覺已來到了詩禮堂。這是紀念孔子教學詩禮的地方,孔子教子學詩學禮的故事,歷來被傳為美談。詩禮堂院內有一株唐槐和兩棵銀杏樹,雖歷經千載,仍枝葉茂密,一株雌銀杏,至今仍碩果累累,孔府宴上一道名菜“詩禮銀杏”即來源於此。“詩禮銀杏”是孔府菜的`一道甜品,首次獻之筵席時稱為“蜜蠟銀杏”,衍聖公嘗此菜時,認為味道雖好,但是名字不雅。他經瞭解後知所用銀杏取之孔府“詩禮堂”院內的古樹,便賜名“詩禮銀杏”,藉此紀念孔子“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的垂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孔老夫子在論語中的這句話,透露出他不僅是個儒學大家,還精於飲食。一道菜品,也體現了幽默生動的儒家文化。

杏壇相傳是孔子當年講學的地方,在這裏我又重温了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告誡我們要謙虛好學、不恥下問,他人長處要注意學習,他人缺點要引以為戒。“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告訴我們要慢慢説話,思考過再説,不要口無遮攔,信口開河;辦事情要積極敏捷、果敢決斷。言多必失,禍從口出,可能誤了大事;優柔寡斷、不敢抉擇,機會必將貽誤。我不禁感慨:在孔府,分明就是在古典文化的世界裏暢遊,心靈彷彿被墨香浸染。一句名言,也隱含了意義深刻的儒家文化。

在這充滿詩意的孔府裏,我看到了內涵豐富的儒學文化在此處彰顯,我更感到了源遠流長的儒家文化在這裏傳承!

傳承的作文17

尊老愛老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雖然在如今有些人似乎扭曲了它本身的含義。但我使終堅信這種美德不管過了多久,不管在幾代人的手中,它都不會失去它原有的色彩……

還記得,那是一個豔陽高照的上午,我與班上幾十位同學一行人,意外的獲得了到西昆探望那些年邁老人的機會,提着大包小包的生活用品,經過一路上的顛簸,總算到達了此行的目地。老師將我們所帶的東西集中在了一起,吃的、用的、滿滿的關切之情,夾雜在這些物品中,每個人的手中都提着沉甸甸的東西,大隊伍浩浩蕩蕩的踏上慰問老人們的征途。

由於西昆老人們的住所並不集中,所以每户人家之間所隔的距離都很遠,烈日當空下的我們,沒走多遠便大汗淋漓,那裏的交通並不發達有些小路甚至是凹凸不平的,為了那份愛但大家還是二話不説咬了咬牙,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注視着地上的一舉一動,觀察有沒有積水之類,而手上也不敢馬虎。蛋糕、水果什麼的就算了,可是偏偏有些細心人士,貼心的為老奶奶、老爺爺們準備了味精,由於並不是完全密封的又加上當時天氣過於炎熱,在種.種原因下導致的結果便是每走幾步,手上都加點“料兒,”白花花的.味精在汗津津的手心裏慢慢化開的感覺,讓某些人着實是哭天喊地了一番。但叫歸叫,平時這些“小公主”“小皇上”這時倒表現出了另外一面,從頭至尾沒有一人調隊,都緊跟着大部隊,似乎都渴望用自己微不足道的行動,來帶給老人們些許温暖。

好不容易到達了第一家,察看了屋中的情況,這是一間極為樸素的屋子,一張牀,一把破舊的木椅一面斑斑凸凸的老牆,便是屋子的全部構照。這屋子的主人是一位老奶奶,不知是因為她的兒女在外打工還是別的原因,在與她交談的時候,屋中始終不見有她的兒女的出現,老人兩鬢髮白,穿着打滿補丁的衣服,將盡七旬的樣子,見我們來老人很意外,沒有血色的嘴脣,喜悦的咧開了,露出了幾顆早已是“風燭殘年”的牙,我們遞上了準備好的蛋糕和牛奶,老人的耳朵有些背,“這是他們送給您的,”村裏的人大聲的向老人解釋着,“噢,噢……”老人應着,臉上盡是掩也掩不住的喜悦和感動。

一個勁的想要我們到屋子裏坐坐,臨走時我們向老人深深地躹上了一躬,心裏收穫了滿滿的感動,緊接着,我們又依次拜訪了許多户老人,送去的東西數量並不多,而價格也並不昂貴,甚至我們都不知道老人是否會用的上但無法忘懷的是,遞上禮物的那一刻,那些老人臉上的流露出的滿足,“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也許説的就是這樣吧!或許那些老人們在人生的“冬天”很少能感受到親人所帶給他們的温暖,那麼就讓我們,讓我們的行動來贈予他們片刻的温度……

我衷心的希望人們無論何時都不要忘本,不要忘記祖宗所希望我們傳承下去的美好品德——尊老。用愛温暖那些不管是親人還是素不謀面的老人,把這份愛傳承下去,我接力,那你呢?

傳承的作文18

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彷彿太陽公公也被我們的熱情感染,每一縷陽光都是那麼活潑,像得到糖果手舞足蹈的孩童,又像一個個金色的音符,在歡快的跳動着,組成一闕美妙靈動又和諧的樂章,詮釋着快樂的真諦。

今天,我和文學院的同學們一起來到了一個小山村——大同,領略傳承的魅力,感受文化的古老和悠遠。

看到大同村的第一眼,並無想象中驚豔的感覺。乍一看,大同村確實村如其名,大同大同,沒有不同。海水不可斗量,村更不可貌相,如果你深入的去了解大同村,你會發現,武術,是其中的一個閃光點。

在大同村,習武之人眾多,上至垂暮之年的老人,下至稚氣未脱的孩童,差不多都會個一招兩式,習武已蔚然成風,學習拳術、鍛鍊身體成了村民的一項主要活動。大同村的四門六合拳術已有一百多年曆史,武術文化源遠流長。

走進大同村的武術文化禮堂,武術教練程叔叔熱情的為我們講解。牆上有一排文字和圖片,我們一邊徐步觀看,一邊聽程叔叔一一解説,把得到的`信息立馬抄在那張活動記錄表上,碰到不知道的填空,就去問程叔叔,知道答案後又立刻抄上去,用求知若渴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堪比餓狼尋求食物時的那種可怕的狂熱,恐怕《竊讀記》裏的小女孩見到我們也會自愧不如。

好不容易解決掉了活動記錄表上的一部分填空,我們鬆了一口氣,猛抄暫時告一段落。沒頭蒼蠅亂撞説不定會剛好撞到蛋糕上,而我們一味猛抄其實也學習到了一點兒知識。大同村的拳術套路有很多,四門拳、五虎拳、六合拳等等,各具特色,讓大同村的武術文化更加豐富多彩。

聽程叔叔説,他在假期裏都會收徒弟,教他們武術,在去年的暑假,程叔叔就收了幾十個徒弟。一段精彩的四合拳表演,便是程叔叔的大徒弟——一位大哥哥給我們帶來的。

只見他做了幾個深呼吸,瞑目蹲身,紮了個馬步。一旁的程叔叔告訴我們那叫準備動作,話音剛落,大哥哥突然出拳,拳頭握緊如鐵錘般,一拳打出去竟有風聲,我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這要是一拳打在木棒上,估計木棒都得斷成兩截。接着,那位大哥哥又鬆開拳頭,兩手悠然擺回,似乎乘着清風。他叉開兩腳,一前一後,不動不搖堅如磐石。他氣沉丹田,醖釀氣力,隨後漂亮的一個猛拳迅速打出,身體在打完一圈後立馬調轉方向,來了一記飛腿。表演結束了,我們意猶未盡,拍手叫好。

程叔叔的六合拳表演緊隨其後,令人目不暇接。雨點般密集的拳頭似鋼鐵般堅硬,一拳一拳如驚雷,出拳迅猛,帶着空氣被劃破的風聲。剛時似金屬相撞,柔時似雲翼輕展。六合拳剛中不乏柔,柔中藴含剛,剛柔並濟,十分有力。打拳是十分費力氣的,這不,程叔叔打完六合拳後,説話都喘上了氣,不過也正因這一點,經常打拳才有強身健體之效果。

傳承傳承,傳的是文化,承的是精神;傳承傳承,傳的是那份最初的美好,承的是那份單純的追求。傳承需要驚人的毅力,更是需要不懈的努力的…

傳承的作文19

內涵挖掘

傳承,是“傳遞,承接”的意思。一般指承接好的方面,如傳承優秀的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優良傳統等。傳承和繼承是有區別的,傳承除了含有“繼承”的意思之外,更強調“傳遞”,是先傳再承。因此,傳承的對象一般具有時間久遠的特點。

三維解讀

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我們曾經創造過輝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們再次創造了豐厚的物質財富,但同時我們的文化也受到了世界文化的影響,如何在傳承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發展本民族文化,接受外來文化,是處於當今世界一體化中的中國人應該思考的一個時代性問題。此主題既能引導考生關注社會熱點,又能引導考生增強民族意識,增強歷史使命感。因此可以從以下角度思考立意:傳承既是為了保護,更是為了發展;傳承與創新並不矛盾,創新乃是為了更好地傳承。真正優秀的東西,是不受時間和地域等因素制約的。因此,我們要大膽傳承一切優秀的東西。此外,傳承還需要勇氣,需要眼光。

命題範例(一)閲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拙劣的藝術家永遠戴着別人的眼鏡。——羅丹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xx

學詩者不可忽略古人,亦不可附會古人。——葉燮

請結合材料,自選角度,自定立意,題目自擬,文體自選,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審題立意

首先要理解給出的幾句話的含意,然後抓住其中的'一點或幾點進行作文。

第一句話的意思是:若只是一味傳承而缺少創新意識,便阻礙了發展;

第二句話的意思是:創新促進發展,對國家如此,對個人、團體或組織亦如此;

第三句話的意思是:傳承與創新要有機結合。

(二)閲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城市化進程中,大量的古建築包括名人故居被無情拆除;為了保留傳統,不少地方出現了成羣的仿古建築,或是將當地古代名人集體“遷居”一地。我們總習慣於冷漠破壞的同時,又拙劣地加以補救。

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類似的情形?對此,你有哪些思考?請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敍文或議論文。

要求:①必須符合文體要求;②題目自擬;③角度自選;④立意自定;⑤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審題立意

寫作該題,首先要打開思路,由材料所表述的有關古建築的破壞與重建擴散開去,比如對環境的破壞與治理,對健康的傷害與治療,某些觀念的革新與迴歸等。可有以下立意:創新應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勿以創新之名行破壞之實;創新不可窮折騰;發展需要長遠眼光。

傳承的作文20

家風就是家規,俗話説得好,沒有規矩就沒有方圓。家風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經過五千年的沉澱,我們懂得了家風的重要,它是一輩又一輩先人智慧的結晶,更凝聚成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家風就在我們的身邊。在你的朋友中,有些家庭注重禮儀,那他們的祖輩必定出生於一個禮儀之家,這就是家風;而有些家庭喜歡讓孩子看書,那麼他們必定出生於書香門第,他們的祖先必定是一個愛書之人,這同樣也是一種家風。所以説家風是一種傳承,更是一種希望的寄託。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力量,它可以塑造孩子們的人格,影響他們的心靈,決定他們的未來!我想你不會看到任何一個品行端正的孩子是從一個沒有教養的家庭出來的吧!我想你從未看到過一個富有同情心和愛的孩子是從一個沒有温暖的家庭出來的吧!同樣的你也從未見過一個寬容大度的孩子的父母是兩個小氣鬼吧!他的父母肯定也同樣是寬容大度的。所以家風也是一種榜樣。

我家的家風就是懂得感恩。我經常聽奶奶説,當年家裏受到過親朋好友的幫助,讓我們家蓋起了新樓,爸爸和姑姑完成了學業,使我們家渡過了最艱難的時候。所以當我們家的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的時候,我們也要儘可能的去幫助他們。

簡單的家風讓我們的祖祖輩輩品德優質,做人誠信。因為有了家風,讓我們懂得了愛與被愛;因為有了家風,讓我們知曉了誠信和仁義;因為有了家風,我們才能遵守規則。純樸的家風,是我們的祖輩傳承下來的。我們會恪守祖訓,流風餘韻,代代不絕的傳承。

記得我還在上國小三年級的`時候,姨奶奶因為突發疾病住院,奶奶二話不説立刻去醫院看護,不顧自己也已經年事已高,一直陪到出院為止。奶奶説當年姨奶奶給了我們家許多無私的幫助,現在他們有困難了,我們也要去幫助他們。其他親戚朋友有困難時,我們家裏的人總能伸出手去幫護一把。正是因為大家互相幫助,才讓我們這個家族更回團結。雖然對於過往我不是特別知道,但是看着親人們臉上親切的笑容,我由衷地感受到他們的愛。

家風還有一種傳播性。好的家風氣會傳染給更多的人,從而使社會的整一個浩然正氣。而這一切的奉獻者就是那個做了好事的人的長輩,因為他們家有着正能量的家風,所以使整一個社會步入正軌。

我們生活在集體中,每個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就能反映出各自不同的家風,我們把感恩、勤勞、善良、正義之風帶進我們生活的集體,我們的班級將更加團結和融洽。班級中同學遇到困難,總能見到同學伸出援助之手,讓同學感受到來自同學的愛。

家風是中國人的寶貝,中國之所以能強大起來,家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讓我們每一個人恪守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讓優秀家風得到傳承和發揚,使我們的中華大家庭更加團結和諧,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