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我眼中的陶淵明作文4篇

作文1.16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眼中的陶淵明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眼中的陶淵明作文4篇

我眼中的陶淵明作文1

説到陶淵明,人們就會想到《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和《歸去來兮辭》,還有那令人嚮往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神仙般生活。人所共知,他是一位偉大的詩人,留有膾炙人口的傳世名篇,他還帶有一種濃厚的唯心思想——“心遠地自偏”。

要談陶淵明,就不得不落俗套,談東晉舉賢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權貴,門閥制度極其嚴酷的社會環境。的確,“舉賢不出士族”對於貧寒人家的子弟是很不公平,但陶淵明不同,他的曾祖父是東晉的開國元勛陶侃,他的祖父、父親均作過太守,他的家庭環境不知道比他曾祖父當年好出多少。陶侃的出生是地地道道的下品,他家境窮苦,父親早死,靠母親拉扯長大。當大户人家的子弟範逵來訪,就有了“陶母剪髮”的佳話,陶侃的家境可見一斑。之後有了範逵的推薦,使得他從“江湖只遠”到“廟堂只高”。但到了洛陽後的陶侃並不受重視,連有識人之稱的宰相張華都不將他放在眼裏,儘管在與陶侃談話後覺得他的確不一般,但也並不重用他。就是這麼個到處碰壁的陶侃,抓住歷史時機,憑藉軍事才華,成為東晉的`開國元勛,還差一點兒再次使“金陵王氣黯然收”。

作為陶侃後人的陶淵明,雖説少年時代過的也是“自餘為人,逢運之貧。簞瓢屢罄,希谷冬陳。”的日子,但他也有“大濟於蒼生”的雄心壯志。既然如此,為什麼先作江州祭酒,不久,因“不堪吏職”便辭官而歸,之後州府召他任主簿,他不肯就職,在家中閒居了六、七年呢?難道在家賦閒就可以實現“大濟於蒼生”的雄心壯志了!也許是他覺得這官銜太小,不足以實現自己的抱負,也罷。那三十六歲時,作荊州刺史桓玄的僚佐,不久,又辭官歸隱。四十歲時,出任鎮軍將軍劉裕的參軍,後又作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的參軍,四十一歲辭歸又是為何道理?仍是這些職位不足以令他安身?想他曾祖當年,在廬江太守張夔手下,乾的盡是苦差使,這樣的人,能不得到上司的賞識嗎?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鄉小兒”解綬辭官卻是一種消極的表現!不知歷代的騷人墨客,怎會對此稱道不已?試想,一個懷着“大濟於蒼生”這樣崇高理想的人,會隨隨便便放棄一個又一個的從政機會,“解綬辭官”就是為了不為五斗米折腰這麼一個個人的原因?那我可以説,陶淵明所謂的雄心壯志都是假的,他只是一個自私的人,想到的只有自己罷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句話很對,當時的陶淵明雖不能兼善天下,卻可以兼善一方——至少他還是個彭澤縣令,民之父母。官場的確黑暗,可不能因為要遠離這些黑暗而拋棄了自己的志向。“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陶淵明這樣的只能算是小隱——真正的“隱”是用自己潔淨的身軀去為自己的理想奮鬥,去為國家獻力,以心靈的潔淨洗去黑暗的污濁!

我眼中的陶淵明作文2

“靖節先生”、“真正的隱士”、“士大夫的精神歸宿”,一直都是我所聽到的讚美之詞,對陶淵明的評價向來是極高的,他沒有像秦檜一樣受盡世人的唾罵,也沒有像曹玄德一樣所受褒貶不一。自古就有李白“何時到慄裏,一見平生親”的仰慕、杜甫“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的欣賞和白居易“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的敬仰。在老師的“諄諄教導”和諸多名家的極力讚譽之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便順利成章的成了一代又一代學子筆下最美的田園生活。

又是陶淵明的一篇名作——《歸去來兮辭》,卻引發了我的另一番感慨……

小序中説道:餘家貧,不足以自給。因此去做彭澤縣令,後面有提到一句“親故多勸餘為長吏,脱然有懷”。單單是這兩句,我就有些疑問了,既然説“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那有為什麼聽別人的勸告入仕呢?“性本愛丘山”又何必在乎家貧?“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所表現出的不為形式所累的精神追求此時就屈服於物質的貧乏了嗎?就連苦中作樂的精神也無影無蹤了?

按照我的理解,“家貧”只不過是他為自己“慼慼於貧賤,汲汲於富貴”找的藉口而已,畢竟是受過儒家思

想的薰陶,“達,則兼濟天下”的追求還流淌於他的血液中。是在官場“屢戰屢敗”之後才選擇的道家的歸隱自然。如果説他完全的歸隱,也就罷了,他卻在歸隱後不斷的寫文章來表明心智,以此逃避世俗的另類眼光。“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一再的寫到自己與官場的格格不入,這讓我覺得陶淵明,不僅不是個真正的隱士,反而還有些虛偽、做作。

再從官吏的角度審視陶淵明,又不是一名好官吏。既然做官就要做好。就算環境險惡也要堅守自己的職位,為百姓做好父母官。可他卻因官場險惡而退出,一則沒有達到“達,則兼濟天下”的追求,就連“窮,則獨善其身”也不能夠,不能為國家盡力就連自己的家人也不能養活。二則沒有“出淤泥而不染”,更談不上改變官場的風氣了。與范仲淹相比更是少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情懷,少了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他為自己找了那麼多的藉口“説服”自己入朝為官,卻又親手扼殺了自己的“理想”,歎出“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的悲傷。

況且,既歸之,則安之。陶淵明卻不能做到把身心都交由自然,內心浮躁的他不斷地寫文章向世人解釋自己的歸隱。可見,他還是在乎世俗的眼光。如果他能做到但丁所説“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説去吧”,我也會稱讚他是真正的隱士。但是我反而從他的文章中讀出他的膽小、懦弱。

我眼中的陶淵明不是隱士。歸隱自然,是他在逃避自己的失敗,躲避世人的指指點點。無論是隱士還是彭澤縣令,都是他人生的敗筆。

我眼中的陶淵明作文3

在許多現代人眼中,隱士只屬於古代。他們與山為友,與水為伴,品一盞淡茶,酌一壺薄酒,誦讀詩書,舞文弄墨,好不逍遙自在!但是,他們看破紅塵之後消極遁世,不用自己的浩然正氣橫掃不平,不以自己的雄才大略普濟蒼生,而是逃避社會現實,獨自享樂。所以,在日益發展的當今世界,“隱士”便毫無立足之地。既肯定又否定,這是許多人一貫抱有的態度。

東籬採菊悠然見南上的陶淵明是隱士中的傑出代表之一。他出生於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少年懷有大志,希望建功立業,但現實一次又一次讓他跌入谷底。最後,因不事權貴,他選擇了退隱歸耕的道路。正是由於這條道路,陶淵明的'田園詩漸漸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一些老師仍然很理性的評價他,重複着“陶淵明在文學方面很有造詣,但是他消極遁世……”之類的語言,送走了一屆又一屆學生。學生們呢,大多也走在這種思想早已鋪好的大道上。

在我們班,有個同學説他想當陶淵明,隨即,這個消息不脛而走,成了大多數老師和學生的笑柄。這些人都只用了一隻眼睛看陶淵明,而且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消極遁世”。

我則不然。陶淵明找到了適合自己心靈的棲息地——田園,然後用畢生精力去修築這個心靈的堡壘。他只是在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用安妮寶貝的話説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裏”。

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是一種境界。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陶淵明依然能夠安然自若;依然好讀書,不求甚解;依然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依然銜觴賦詩,以樂其志。“草盛豆苗稀”不要緊,“夕露沾我衣”也不要緊,荷鋤歸來帶回的不是疲憊,而是樂趣。再來一壺酒,來個一醉方休!詩興又頓起,於是揮毫潑墨,膾炙人口的詩篇和着豪興躍然紙上。腦海中詩意的空白驅走了所有雜念,物質與精神,他選擇了後者。專注而無慮,成了他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也許,歸隱才是他最好的歸宿。

於是,這便成了一種精神——“隱士精神”。這種精神正是當今社會缺少的。比如,80後的青春文學掀起一場風暴,這個也是作家,那個也是作家,結果翻開一看,只能感歎:中國的作家真是太多了!與商業掛鈎而不能全身心致力於創作,就只能觸摸大批膚淺的表面,熠熠生輝的時日就不能長久,這些書就只能掛上所謂“暢銷書”的名號,成為人們娛樂的方式。所以,把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互換,當然沒有錯,但一旦聯繫起來,就難一成就真正的人才。

在人生的路途上,我們應該擦亮慧眼,找到自己的“田園”,將隱士精神的精髓發揚光大!

我眼中的陶淵明作文4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

流雲伴着坎坷飄過清幽的山澗,風雨攜夾滄桑掠過古老的年代。東晉一個風雨飄搖,亂世紛雜的歷史片段。壯美的宮殿,無上的皇權,個人的壯志滿懷僅似一蜻蜓點過湖面泛起的漣漪,黃龍褂的蒼穹下,似乎並沒有什麼可以騰起壯闊的波瀾。歸隱途中的元亮,你的失落與無奈又何止一恨字了得?你“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的壯志還沒有離弦馳騁,就已湮沒於一聲無以名狀的“歸去來兮”。“世與我而相違”,市廛的喧囂只在眼中投下失落的陰影,你毅然駕車遠去,一路塵土飛揚,並無一人舉酌相送,也曾幻想,更曾迷離,或許還有布穀鳥的吟唱未央……

晨露,清酒,鳥鳴,詩意的田園生活如一隻曼妙而又深遠的驪歌,元亮你沉醉於它的'音符,陶冶於它的旋律。種豆南山,採菊東籬,望斷天涯,心遠地偏。隨心而遊的你並沒有刻意偽裝,卻贏得了身後一字靖節的高風亮節,隨遇而安的你只做本色自我,世後人卻流傳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佳話於世間綿遠流長。你的心境照亮了黑暗的仕途囹圄中人,你的理想幻化成了千百年文人雅士追尋的目標。一切的一切,元亮你都在恣意間揮灑,無意間流露,人如其生平,你生活得自然灑脱,無拘無束,卻也桀驁不羈,暗含幾許惆悵。曾記否你“撫孤鬆而盤桓”,並沒有忘卻百里青山之外百姓的疾苦,你孤單並非因為你不快樂,只是無相與者,你感慨於亂世不隨人意,理想不稱現實,於是你勸人“一世皆尚同,願君汩其泥”,於己你“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夢想並非你所拋棄,是亂世不容你一盞明燈,高風亮節。事後,不需思慮,無需慨歎,你融入自然,逢客必飲,有酒必醉,醉於山水,更醉於心。春及則種,夏至則耕,秋來則收,冬來則閉門自賞風景如畫。一室之內,多日感受,你更名一字潛,是潛心,抑或是潛於世俗之外,或許只有那日你檐下的鳥兒瞥見了那一瞬你面部的光華,然而幾千年的輪迴,東晉的鳥兒飛斷了羽翼也到不了如今的年代,那個時代的記憶只有隨風消遣,埋藏於時光的車輪匆匆,終只有“陶潛”二字出土,留給後人無盡的景仰與浮想。

十載一輪迴,生命的光華經不起時光的侵蝕與打磨,不論你如何超然於世,依然會歎於“感吾生之行休”,亦或許是你真的超脱了凡人對於生死的遐想與恐懼,早於你有生之年便有“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的豁達。真的是生如夏花,死若秋水,平靜得原於自然,歸於大地。

縱覽你一生清貧,詩般的生活入夢,你的形象卻也一樣高大,同樣迷離。後人的眼光還不足以承載審視你一世的光環,稚幼的眼中你永遠是亙古的英雄!滄桑的古老遺留下不變的客觀,而不同的年代又有不一樣的。論斷,你定格在古老的東晉,而在我狹小的部落格中賦予你的是無限的景仰。我眼中的陶淵明,只一詞心境纏繞了一生的瀟灑旅途。

我眼中的陶淵明,心境如其人,千年之歎於陶潛五斗詩魂!

標籤:陶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