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年味

作文2.55W
年味1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年味

每到過年時,家家户户都要準備年貨、貼對聯、吃年夜飯、放鞭炮、拜年……

到了大年三十這一天,我們就都要貼對聯了。貼對聯非常講究,對聯要從右往左貼,“福”字要倒過來貼,這樣象徵着福“到”了。

過年最主要的就是放鞭炮了,沒有放鞭炮,就沒有過年的氣氛。從地上突然飛向天空,就是那一個個小花炮,垂直地飛向天空,以一種浪漫的姿態在天空中綻放,展現出一個個“小星星”,轉眼間,又消失在寧靜的天空中。它完美的飛躍,完美的展示給我們看,又一顆顆接替它,在空中綻放出一朵朵巨大、閃爍的花朵,彷彿的花朵上鑲鑽。

年夜飯也是過年必不可少的活動。每碗菜都是熱騰騰的,每顆心都是暖洋洋的,每份愛都是甜蜜蜜的。家家户户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一堂。豐盛的飯菜擺滿了飯桌,一家人開懷暢飲,共敍舊情,説着吉祥祝福的話語,有説有笑,其樂融融。既有了口福,還温暖了心坎。

年夜飯過後,一家人圍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一個小品把我們逗得人仰馬翻,一個相聲讓我們聽得有滋有味,為過年增添了不少氣氛,這就是所謂的“守歲”吧!

年的特點不是在於物質的豐盛,而是在於文化的傳承。

年味2

夜色如漆般染上窗外的樹影,窗內時鐘嘀嗒,毫不留情地指向十一點。春節臨近,可靜謐的黑夜照樣能淹沒白日的喧鬧。牆上映出晃動的人影,提筆揮毫間沒有一絲猶豫,彷彿不知午夜的來臨。墨香襲襲,沁人心脾。

踏進母校的大門,舊憶撲面而來,如山間清爽的風,亦似夏日連綿的雨。熟悉的磚瓦,夢中的樓房,頃刻間如塵封多年的信件終突然被褪去了灰塵,重新湧上思緒。

終於,手中沉甸甸的禮物使我記起自己前來的目的。信步來到老師耕耘希望的地方,指關節叩擊被陽光曬暖了的木門,習慣性的“報告”和記憶中無數次的“吱呀”聲,把我推進温柔的蜜“”。一張張熟悉的臉龐,由驚訝轉為驚喜;一雙雙佈滿滄桑的手,拂過我的頭髮。

許久未見,一時有説不盡的話,道不完的感慨。眼角泛淚,為過去懷念,也為現在欣喜。我們似曾經那樣,促膝而坐,無話不説,可為何老師的頭頂又新添了幾縷白髮?臨別時,老師拿出一卷紅聯對聯,徐徐展開,墨香瀰漫。老師嘴角漾起的微笑,是春節最好的回贈。

冬風拂過桌上攤着的紅紙,挾夾着墨香,用枯葉做紙,寫了一封家書,寄往遠方的春天。擱筆,提着滿紙祝福,走過黑瓦白牆,繞過幽徑小巷。推開街邊小賣部的門,走進客滿的飯館,邁入藥店的大堂,雙手捧起一顆顆愛心,獻給素不相識的人。他們口中感激的話語,是春節最美的寶藏。

除夕,桌旁,家人圍坐,暖意融融。年夜飯畢,展開墨跡,揭下舊紙,貼上新聯。老人眼中無限的驕傲,是春節最貴的嘉獎。

提筆,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副春聯,就讓這墨香,盈滿新的一年。

年味3

紅梅含笑迎新春,瑞雪飛舞兆豐年。每當人們的歡聲笑語遍佈四圍,商場內外都掛滿了喜慶的紅字,鞭炮的聲音震耳欲聾,煙花的綻放光采奪目。年來了,可是,年味卻越來越淡。

曾經,過年是那麼的有味。每次期末考試考完後,就天天踩着小板凳,在日曆上一天一天的數着,期盼着過年。似乎那是一個特別神聖的日子。現在,只是偶爾才想到快要過年了,也沒有曾經那麼期望。漫不經心地問一句:“幾天後過年?”

曾經,過年是那麼的有味,爸媽帶着我挨家挨户的拜年,親朋好友之間分享着過年的喜悦。住得遠的,就書信一封,字行之間流露着真摯的情感。而孩子們呢,會因為收到一個紅包而快樂不已。他們拿着壓歲錢買來各種各樣的煙花,再拉扯着大人來點火。孩子們坐在石凳上分享着各自的美餐,緊緊的挨在一起。而如今,大家卻只是坐在一桌,手裏拿着手機獨自沉浸着。小點的孩子只能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沒有一個人理採。也不再挨家挨户的問候,直接用手機羣髮網上拜年的信息,不再那麼充滿年味。

曾經,網絡不像現在這樣發達。我們小孩子之間就學着大人們的遊戲。打跑得快、鬥地主。有時還拉上爸媽助陣,來贏下一場麻將。雖然什麼都不懂,但我們特別的開心快樂,現在卻……

現在,和朋友們聚在一起的時候,大家不約而同的都認為年味淡了,也許,我們不該一味的議論年味如何的變淡,我們應該用一顆童孩的心,像以前一樣去感受年的味道。把身邊的電子產品放下來,多陪陪身邊那些思念我們已久的親人們。讓年味重新濃厚起來,並把年味繼續傳承下去,繼續把年味散發出去。讓全世界的人都感受到我們這份年味!

年味4

一過臘八,家家户户都淘糯米,包豆包,做年糕。鄉里人還會殺豬,做豆腐,讓人們聞到了年味。

過了小年,人們便爭着購買年貨,一些人會到集市上購買鞭炮煙花,挑選春聯;一些人會到市場上購買一些水果蔬菜,留着過年時招待客人;另一些人會到商店中挑選衣服,送給親朋好友。年味愈加濃厚。

新年一大早,人們便起來貼春聯,掛紅燈,孩子們穿着棉大衣在樓下興高采烈地放鞭炮。各大單位的門前掛上了大紅燈籠,有的單位還在樓體邊緣掛上了色彩斑斕的霓虹燈。街道中央隔離帶中四季常青的松樹也被纏繞上五顏六色的小彩燈,遠看像一件色彩繽紛的紗衣。街道兩旁的路燈也被人們用繩子連了起來,上面掛滿了一個個紅燈籠,美麗極了。新年讓人們充分品嚐年味。

除夕夜裏,家家户户都圍坐在電視機前,收看中央電視台主辦的春節聯歡晚會。晚會從內容到形式,每年都有很大的變化,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讓全世界的華人華僑盡情享受這頓豐盛的文化大餐。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交通的便利,一些人不再呆在家中過年,而是利用過年這段時間外出旅遊,欣賞祖國的名山大川。一些白領由於工作忙,便會同全家人到飯店吃年夜飯,真是別有一番風趣。年味在悄悄變化着。

雖然年味在不斷地變化着,但是永不改變的是親情。

年味5

今年我們回到老家過年,和南京比起來,老家的年味兒更濃:貼春聯、包餃子、放鞭炮、掛燈籠、舞龍燈、趕廟會、走親戚……個個令人回味無窮。

除夕夜,貼春聯可是爺爺的專利,絕不讓我和姐姐兩個淘氣包插手。一大早,爺爺就起牀做準備工作了。先是打漿糊:把開水和進小麥粉裏,用筷子快速攪拌,那種淡黃色的粘粘的漿糊就打好了。接下來,爺爺把自己寫好的春聯攤在桌上,按照大門、後門、房門分好,對聯反面朝上攤開,用細毛刷子蘸上漿糊,均勻的刷在四邊,用手捏着兩邊的角落,把它按在門上,把書卷成筒狀,由上到下,由中間到兩邊抹平,用抹布把溢出來的漿糊抹乾,春聯就貼好了。濃濃的年味兒也出來了。爺爺笑得合不攏嘴。

包餃子就換奶奶登場了。她把青菜擇好了,洗乾淨切碎,再把肉絞爛拌在一起,加點香料。香味撲鼻的餡兒做好了。她把麪皮鋪在手心,用勺子挖一點餡兒放在中間,把餃皮對摺,沿邊捏緊。船形的餃子就這樣捏好了。在開水中浮上來的餃子像一隻只小耳朵,白嫩嫩水盈盈的,洋溢着喜氣。

吃完團圓飯就是放鞭炮了。我們選擇了一種名叫仙女拜年的煙花。爸爸點燃了引火線,我們遠遠的看着,只聽見“嗖”的一聲,煙花竄了上去,在空中綻放出一副美麗的圖案,真的像一位迷人的仙女在給大家拜年呢!

“火樹銀花不夜天,爆竹聲中年味顯。”這火紅的春聯,熱氣騰騰的餃子,燦爛的煙花,讓幸福充滿我們心間,這濃濃的年味兒啊!

年味6

現在常聽人提起:現在過春節越來越沒有年味了。這春節將至,感覺確實如此,都市生活快節奏、車水馬龍、鋼筋水泥,攪亂了年聲音、色彩和味道。

社會物質富裕已經到達了一定階段,這固然讓人欣喜,但物質富裕並不能掩蓋民族文化傳統和風俗。人類需求是分和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我們物質需求漸漸都能滿足了,精神需求卻突然變得非常空洞。

但是,讓我感到異常是,我們春節越發變得無人問津起來,但類似西方聖誕節、平安夜卻在中國大受追捧。為什麼我們自己傳統節日遭受拋棄,而西方節日卻大放異彩?我想這與大部分中國人虛榮心態有關,什麼叫聖誕節?我們開始好奇,好奇了就開始研究,研究了就開始體驗,體驗後就越發感受到一種新鮮感,越發感覺到自己與國際接軌了,自己越來越有面子了。但是,到底是什麼理論認為我們能夠過一過老外“春節”就一定是現代人了?反而,這是一種對傳統文化極度不尊重行為。

其實,過年是生活本身結晶,年味兒同樣如此,重要是用心去品味。過年是一種休憩。忙碌地走了一年,需要暫時歇息一下,開春了再走。過年是一種企盼。子女求學求職在外,過年就是回家,長輩盼望見到子孫,過年就成了願望。過年是一種鄉愁。浪跡天涯、絕少歸期海外遊子,在客鄉複製了傳統春節,西方國家唐人街慶賀倒保留了更多傳統慶典儀式,以滿足遊子對家鄉和故土懷念,年節歡樂中夾雜着淡淡鄉愁。過年是中國人一種文化身份,是我們精神家園,讓我們體貼細心地守護着她。

總而言之,春節為什麼在中國越來越冷?這與我們對於傳統文化了解,對於民族風俗尊重,對於自身存在那一點點虛榮都存在着千絲萬縷關係。

難道,我們都搬到國外去過年?

年味7

當煙花在空中綻放,剎那間,夜空宛如靚麗奪目的百花園。眼前閃爍的煙花變得朦朧,爆竹聲蓋過了孩子的歡呼聲。人們似乎也被一種幸福感所包圍着。我注視着眼前的煙花,陷入了沉思。

記憶中的年是忙碌的,感覺每個人都有做不完的事。而我永遠是最興奮的那一個,還每過年就吵着嚷着要穿新衣,吃年夜飯時,總是第一個來到桌前,眼巴巴地望着一大桌子菜,催着所有人趕快上桌。而我最快樂的時候便是煙花綻放的瞬間,兒時的總是會在煙花綻放時快樂地笑着,跑着。那時候的我從來對春晚沒有興趣,記得有一次我偷拿了父親的打火機跑到庭院裏自己放煙花,或許是我躲避不及,或許是我年紀太小,又或許是我被絢爛的火花所迷住。飛濺的火星燙傷了我,但現在回想起心中卻是幸福的。正月裏拜年時我總盼望着能收上一個大紅包,在別人家蹭上一頓飯,喜歡熱鬧的我總是盼望着過年。

而現如今,我對年的看法卻有所改變。兒時對年的期盼還有幸福與滿足感不知不覺消失,不再渴望新年的新衣,不再永遠第一個守候在餐桌前,不再期盼着煙花綻放的瞬間,不愛和家人聊天,捧着手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再喜歡走街串巷,望着永遠叫不出的親戚,陪着笑,回答着他們的問題,收下那遲早會送出去的紅包。不知道是年變了味,還是我變了。

直到我再次點起了煙花,點起了我曾一度幻想的煙火。也許我曾盼望的並不是過年的那一件新衣裳,並不在乎年夜飯有多麼豐盛,不在乎紅包裏有多少錢,也從不在乎煙花是否美麗。我所盼望喜好的只不過家人圍坐在一起時的感覺,一家團圓的幸福。奶奶做的飯菜沒有變,這個年也未變,是我的感受變了。煙花的光映在我的臉上,這一刻我終於找回了我一直尋找的年味,短暫簡單卻又那樣簡單的美好。

年味8

今天是大年三十,早上我還沉浸在美麗的夢境中,就被媽媽這個“人工鬧鐘”給吵醒了。我急急忙忙地穿好衣服,突然,我想到今天是大年三十,除夕呀!我終於可以吃到夢寐以求的“山珍海味”了!我終於可以成為“百萬富翁”啦!懷着“發財”的心情朝哥哥家出發。

在去哥哥家的路上,媽媽説:“‘物華寶天年年好,人傑地靈處處春’寫的太棒了!”爸爸説:“我自創的‘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才好呢!”媽媽説:“你寫這麼多一有什麼用?誰家對聯這樣寫?”我喊到:“兩個都好,不過爸爸的更好一點,因為他有創新力。”

不一會兒,哥哥家到了。爸爸他們忙活了一桌子的好菜。吃飯了,哇!午飯真豐富啊!有魚、蝦、牛肉、雞肉,……我還發現了一個有趣又而平凡的祕密,那就是所有的碗和盤子都是圓的,也許團團圓圓就是這個寓意吧!吃完飯,爺爺給我們四個人一人一百元,作為春節紅包,我頭腦裏的小算盤一打,舅舅五百元,大姨五百元,姥爺五百元,加上爺爺一百元等於……一千六百元,姑姑也來了,又給了兩百元,哇!一千八百元啦!簡直是要發財的節奏啊!再加上弟弟的一千八百元,就是三千六百元啦!發財啦!下午,我和哥哥出去轉轉,大樹小樹都穿上了金裝,閃閃發亮呢!回到哥哥家,晚飯已經好了,我招呼他們吃飯,拿起一個雞腿就啃,我的“千里雷達眼”正在掃描下一個目標。“嘟嘟”“雷達眼”向“大腦國王”報了下一個目標,為下一個目標做準備。

就在回家的時候,哇!張燈結綵,火樹銀花,美麗極了。還時不時得有煙花衝上天空,點亮黑夜,照亮萬家燈火。

年味9

新年的鐘聲在每家每户的的庭院裏響起,新的一年在每家每户的歡聲笑語中升騰着,有的人愁眉苦臉有的人歡聲笑語,過年的味道不僅僅只是是家人在一起聊天而已,也是總結一年的得與失,家人的團聚!

過年,以往到這時往往是我最開心的時候,今年也不例外,今年到鄉下時,我可以帶了一個燒烤架可以隨時在庭院裏燒烤,奶奶拿出在年前的製作的餈粑每一塊都灌注了奶奶的心血,看着餈粑在燒烤架上慢慢的膨脹,爸爸開玩笑説這就是豬肉板我笑着説呵呵這要是豬肉那不成豬排了,爸爸卻笑着跟我説那時候我們家沒錢每次爸爸上學前爺爺都會給我考一塊餈粑説這是豬肉,那時候有多艱苦啊你要好好讀書……我無語的看着爸爸又給我帶籠子不出三九句話就要扯到學習上

我只好扯開話題幫爺爺砍柴,但是我不管怎麼砍都砍不斷,爺爺笑着看着我説:一看就是官人的兒子沒看過柴,你要斜着砍才可以砍斷,爺爺摸了摸他的白鬍子。看着火焰在在一次次的柴火添加中變得旺盛,在家鄉過年的時候哪家的火燒的越旺盛就代表了來年這家九越旺盛,

遠處,燈火闌珊,村頭的幾個小孩子正在新高踩了的玩着花炮,追逐打鬧間我彷彿看到了我童年時代樣子也曾為了衣服被花炮燒爛而被罵,也曾在雪地裏與表弟摸滾打趴,也曾為了壓歲錢而和姐姐大吵大鬧,可惜如今這已都是往事如煙,

年年有歲歲,歲歲有今朝。晃眼間我已是不能像下孩子一樣和他門在地上玩耍,我知道我已經要長大了眉宇間多了幾分叛逆,長輩們的話語在我耳中已是淪為了空氣,而我必須要學會成長

年味是家人團聚間的快樂,和自己與長輩們的交流與成長……

年味10

過年是中國獨有的盛大節日,在過年的這幾天裏,全國人民無一不開心,幸福。當然,每個地區的.年定然會有所差異,也就能悟出不同的年味了。

團圓是過年必不可少的因素,不管是內地的親人,還是外出打工的親人都一定會趕回來。我們家是聯合家庭,非常熱鬧,大人在一起談趣事,聊八卦。小孩子們可並不是現在社會那樣在一起玩手機,而是聚在一起,燃鞭炮放爆竹。試想一下:漆黑的天空十分沉寂,使月亮都黯淡了幾分,這時一陣震耳欲聾的炮聲響起,天空中頓時綻開了好幾朵花,紅的,綠的,淡紫的,深藍的。亮的彷彿已身處白天!

團圓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吃團圓飯。

大家都玩累了,團圓飯便拉開了序幕,一道道香噴噴的菜端上桌,什麼大魚大肉都有,彷彿饕餮大餐。吃到一半時,大人便會紛紛下座位給大家敬酒,送出美好的祝福,受到這些來自內心的祝願,不由得心裏湧起一絲絲甜。

舞龍也是一道重頭戲,龍隊家家户户都舞,不會落下誰。領頭的拿着一個花球龍頭跟着他跑,做出一道道困難的動作。倘若打了結,莫慌,一陣不緊不慢的動作後,結便解開了!龍在空中飛舞着活似一條真龍,給人們帶來了吉祥,這其中竟有一絲絲辣味。

無論是甜,是辣,都是年味,獨有你能悟到的獨特的年味,濃濃的,散不去,留落在心頭……

年味11

時光荏苒就如白駒過隙,一轉眼,就又是一個熱鬧的春節……

新年的這一天,每家每户的門外都貼上了對聯,窗户上滿是紅豔的花朵,屋檐下還有幾個紅亮的燈籠……

一大早,馬路上就傳來噼裏啪啦的鞭炮聲,一瞬間,滿是嗆人的煙味。我獨自走出門,只見每家每户的前都燃着一大串如龍一般的鞭炮,我下意識的捂住了耳,笑着關上了大門。

到了上午,一家人其樂融融地邊看電視,邊聊家常,小朋友們有的在數自己過年收到的壓歲錢,有的在一起玩遊戲,還有的在沙發上想着什麼時候吃飯。

午飯時期,我們圍成一桌,桌子上的菜豐富美味,有鴨,有魚,有雞,有青菜,還有天地一號。奇怪的是,每個人的碗裏都要好幾個熱氣騰騰的餃子。説起餃子那可是歷史悠久,十分美味啊,這種美食在以前就特別流行,深受廣大老百姓的喜愛,還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呢。所以每逢佳節,桌子上必須是有餃子這美味的佳餚。餃子還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寓意呢。

傍晚,這可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時候。這時候,每家每户都會聚在一起吃團飯,看春節聯歡晚會,一起有説有笑地聊天,嘴裏還嚼着年貨,老一輩的人還會給年輕人包紅包。我這幾天戰利品還不少呢!

隨着爆竹聲,春節也漸漸走遠,好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但卻令我們回味無窮。新年還會來的,但歲月卻早已消逝……

年味12

年的味道,是那樣香那樣甜的。在不同的時段,不同的地點,或濃郁,或恬淡,悄悄駐進每個人的心裏。

開始嗅到年味的清香,是在家中的年夜飯,看着那一張張熟悉的臉龐,此刻都洋溢着温暖的笑容,頓感被時光輕輕搖落的思念生根生芽,原來早已在心裏綻開了花。也許,家中的年長的奶奶所希望的就是這樣團圓的場景吧,見她雙手小心翼翼地端來香噴噴的菜,細密的汗珠順着臉頰滑落到輕輕扯開的嘴角旁。誰又能不是滿心歡喜的呢?

之後,濃重的、年的氛圍便把我們包圍在了其中。鞭炮、紅包、新衣、年糕……無處不是這樣的喜慶。我們回到了媽媽的孃家,所有人都還是老樣子,這使我感到無比的温暖。打斷我思緒的是一聲清亮的叫喚:“嘿——來做包板呀!”

我穿過走廊直奔廚房,大家夥兒都在那裏等着了。把手洗了洗,我便興沖沖地拿了一張皮,抓起正閒置的湯勺,打了一勺餡,輕輕地鋪在那張皮上,又用手掂了掂,頓覺分量太多,就又反握住湯勺小心地推了一點餡料回碗裏。湯勺推過的地方瞬間被染上了混着餡兒的油黃色,好不誘人。我當即放下我的“半成品”,抄起一旁乾淨的筷子,夾了一些餡兒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滿滿的幸福感在瞬間融化了我的心……

年的最終章,在元宵那天劃上了圓滿的句號。那時填空下着細密的小雨,混合了風的清冷,與擁擠的人羣交織成一片。一盞盞碩大的元宵燈佇立在人山人海之間,被暖黃色的絢爛燈光籠罩着的我想,也許,這就是年的味道吧。

那樣香那樣甜的,年的味道。

年味13

無論路過哪裏,空氣中都洋溢着濃濃的年味。年,似乎近了。

假期剛開始,我便開始了一段旅途。從踏入火車站開始,茫茫的人海,大包小包的行李,我才猛然意識到“春運”已經拉開了序幕。各地的遊子,已經開始踏上了回家的路。候車大廳裏形形色色的人,匆匆忙忙,一波接着一波。有的人手上拖着箱子,背上揹着包,正提着電話和家人通話;有的人蜷縮在牆邊,邊上放着三五個大包,許是帶給親人的禮物;有的人面容疲憊,在和親人的通話中聲音卻絲毫沒有疲意。發往全國各地的列車,一輛接着一輛;廣播裏的聲音,一遍又一遍,檢票閘裏,過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所有人卻都面帶笑容,期待着一年中僅有的團聚。我也乘上了火車。列車向着南邊一路行駛,一次次停站,有人上車,有人下車,但這些人卻有着同一個目標,那就是“回家”。我心想這也是一種獨特的年味吧。

在相隔半個中國的香港,街頭的紅燈籠,紅色的、黃色的舞龍不時映入眼簾,讓人感覺到了年的到來。餐桌上年糕的身影,淡淡的甜味,更讓我想起了從前過年母親在廚房忙碌的情景。在街上漫步,家家户户門上都貼着春聯,福字,有的還貼些其它喜慶的裝飾;處處迎新春的歌曲在耳邊迴響着。這些又何嘗不是年味呢?

一路顛簸,回家時,已是深夜。街上有些昏黃的燈光照着早已掛好的紅燈籠,家門口張貼着的福字,夜晚的街道上沒有了鞭炮煙花的響聲,讓我有些愣神。雖然這年味些許與從前不同,但仍然濃厚,使人心安。

這一路有年味相伴,我感到“年,似乎到了”。

年味14

今年過年,比往年熱鬧多了,一大家子坐在一起,最熱鬧的要數吃年夜飯了。

下午時分,我們一家便開始忙活起來,媽媽是主力,我和爸爸打下手,外婆切菜,外公抓魚,我一邊包着餃子,一邊對媽媽説:“餃子裏為什麼要放錢?”媽媽笑着説:“那是因為誰吃到了錢,就説明他今年有好運氣!”可是媽媽覺得硬幣太髒,換成了腰果,不一會兒,媽媽的主場開始了,她左一炒又一炒,香氣四溢的紅燒海魚出鍋了,叮咚!大姨來了,大姨一家看到滿桌子珍饈美味,口水直流。

一盤又是一盤,晶瑩的汗珠從媽媽清秀的臉上流了下來,熱氣使得她的臉上紅撲撲的,我心裏默默地想道:“媽媽,您辛苦了!”媽媽終於燒好了,我早就等不及啦,立刻跳上椅子,面對一盤又一盤的美味佳餚,一時之間不知從何動手,我夾起一塊紅燒肉,“嗯!真香!”我叫道,瘦肉入口蘇軟而不卡牙,肥肉肥而不膩,恰到好處,肉皮Q彈有勁道。大姨夾了一塊紅燒魚,説:“這魚燒的太入味了,味道剛好。小燕,你的手藝太好了!”媽媽害羞地搖了搖手。

米飯的熱氣使我的臉紅撲撲的,吃完飯時,已經汗流浹背了,我已經吃了十分飽,可是桌子上還有一碗烏光閃亮的八寶飯向我招手,我看着八寶飯,不情願地下了桌子,嘴裏還説:“要是我的胃有恐龍大就好了!”

這就是我們家的年夜飯,你想來嚐嚐嗎?

年味15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我的老家在江西省吉安市的郊區,在那個幾乎與世隔絕的村子裏,還保留着一個傳統的習俗做餈粑。

小年夜的尾聲剛落,村子裏更熱鬧了,家家户户的年輕人把自己家的糯米都搬到村口的空地上,空地上架着了一口大磨。大磨看起來已經有很久的歷史了

大家把糯米一把把的撒在石磨上,幾個大漢雙手握着木把,雙腳用力的瞪地,額頭上的青筋如同水管般暴起,一張張被歲月沖刷的臉漲得比西紅柿還要紅,眼睛直勾勾的瞪着前方沒過多久神魔開始緩緩轉動被磨碎的糯米如同細雨般灑下來,落在桶裏,經過幾個大伯辛苦的磨練潔白的糯米粉就堆滿了小木桶

糯米粉超過大半桶的時候,就把木桶換成新的,換下來的木桶交到一羣婦女的手中,她們用嫻熟的手法來和麪。參和着水的糯米粉在她們手中慢慢變稠,最終變成固體,任她們在上面蹂躪。

面和好了,婦女們就把它放到灶台上,灶台的大鍋中水在沸騰,發出咕嚕咕嚕的響聲,好似餓了想把糯米粉都吃掉似得。將面倒入鍋中,在氣泡的翻滾下,它們在水中翩翩起舞,好像在做遊戲一般,不一會兒就煮好了。

將煮好的面放在木樁上,用大木槌不停的敲打着面,面似乎對大木槌依依不捨似得,緊緊的黏在錘子上,不肯掉下來。打了幾十分鐘,餈粑成型了,就把它拿出來放在盒子裏,靜靜的躺着,再在上面蓋上一層白布,等想吃的時候,只要把白布一揭開,把餈粑放在油鍋裏一炸,糯米的香椿味就洋溢整個村子了。

除夕夜那天,家家户户都在炸餈粑,整個村子都浸沒在糯米餈粑的香味中,久久不能散開這個村子雖然小,而且窮樸,但是它還是有它屬於自己的年味糯米餈粑的香味

標籤: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