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漫步心靈,重塑自我作文

作文1.8W

讀《教學勇氣》這本書,讓我第一次關注了自己的內心,喜歡這本書的副標題“漫步教師心靈”,雖然此書的語言有時艱澀難懂,有好幾次我都看不下去了,但反覆研讀,卻又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所以還是讀了下去。讀着讀着,就有了感覺,還是收穫蠻多的。

漫步心靈,重塑自我作文

  一、認識自我

當讀到導言“教導自己認識自我”中“這本書適合這些教師:他們體驗過快樂和痛苦的時日,而且其痛苦時日的煎熬僅僅源自其所愛......”這段話時,我知道自己買這本書的價值了,因為它很適合我,對於自己的工作我又愛又恨。當帶着夢想畢業後,站在工作崗位上,我才發現現實很殘酷,它並不是那麼理想,曾經深深地痛苦過、迷茫過,但是在後來與學生相處的點點滴滴中,我又深深地愛上了學生、愛上了教育,我覺得自己又是那樣幸福快樂。

當讀到“方法固然重要,然而,無論我們做什麼,最能獲得實踐效果的東西是,在操作中去洞悉我們內心發生的事。越熟悉我們的內心領域,我們的教學就越穩健,我們的生活就越踏實”時,我很感慨:人的心理是很奇妙的,其實一切問題都可以追溯到心理問題。一直特別想學習專業的心理學,卻苦無時間和精力,這本書竟然像一本心理書那樣,深入到我們的內心來探討,談到如此深刻的問題,一下子讓我對此書好感倍增,接下來的章節,一定要細細的品味,並聯系自己的實際,指導自己認識自我,從而影響自己的教學和生活。

  二、找回失去的心靈

在這章的開篇《教學方法和技巧之背後》,我看到了讓自己深有感觸的一幕。“當懷着感激的心情走進教室,下班後卻再一次確信自己永遠幹不好教書這一令人頭疼的職業。甚至在思考:在教學之外我還可從事一種新的行業,一種我知道怎樣做好的工作?”

這一幕,我在工作之初,經常遇到,我也曾經有改行的想法,有時被學生激怒,既惱怒於某些學生,又為自己束手無策而尷尬。是的,就像作者帕爾默一樣,課堂上當學生靜默無聲時,我恐懼:我的課一定很沉悶!當他們活躍時,你又不得不去處理他們的衝突。

帕爾默從心理層面分析了背後的原因,指出:“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與完整。好老師在生活中將自己、教學科目和學生聯合起來。教學的勇氣就在於有勇氣保持心靈的開放......”

這段話讓我想起,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説過:"教育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的真諦是什麼?多少年之後,老師教的知識早就遺忘,但老師觸及自己心靈的話語,卻是永遠難忘,也許是不經意的幾句話,也許是刻骨銘心的談心。教師只有敞開心扉,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才能達到真的“教育”。

帕爾默説:“當我們把某種認定的方法技術捧上天的時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師因感到被貶低而痛苦,為被迫屈從不屬於他們自己的標準而痛苦。”這和我們教育界的現實很貼切,現如今,各種教學模式滿天飛,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也不管適不適合自己,只是讓一味地學,最後可能就成了“邯鄲學步”,把自己的個性給抹殺了,把自己弄丟了。

  三、在看書中不斷反思、重塑自我

在《教師的內心》中,“到底有多少教師將他們自己的痛苦加諸學生?這種痛苦就是來自於:他們正在做的事從來不是,或不再是他們真正傾心的工作。提倡職業的最佳內涵的象徵是深層愉悦。甚至這些艱難的日子最終也會是我生活充實快樂,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正好幫助我成長。”

這段話讓我聯想到自己:剛開始,當教師雖然不是我最傾心的工作,但當我專業成長後,體會到了當教師的樂趣後,日久生情,當遇到以前各種讓我煩心的問題學生時,我覺得他的各種狀況引起我的反思,幫助我不斷成長。轉變教育觀念,轉變心態,一切問題也隨之改變。

帕爾默在書中提到:“除非教師把教學與學生生命內部的鮮活內核聯繫起來,與學生內心世界的導師聯繫起來,否則永遠不會‘發生’教學。強迫學生記憶和重複一些知識,卻從來不訴求於學生內在的真諦,學生一旦離校,再也不想讀發人深省的書,再也提不出有獨創性的見解。”

看看中國教育的現狀:強迫學生記憶和重複許多知識,導致許多孩子從國小就開始厭學,大學聯考後集體撕書現象,離開學校後,許多人都不再看書。中國人年閲讀量大大落後於發達國家,其原因很多,但和他們小時候沒有養成自主的閲讀習慣、厭學有關。

書中説到:“只有我們教師能夠與自己的內心對話,才有資格説教師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中。心靈深處直對心靈深處才產生共鳴。怎樣才能注意到來自內心的聲音呢?獨處靜思,沉思默讀,野外散步,堅持讀報刊,找一個可以傾訴的朋友。多學些自言自語的`方式。”

是的,要經常與自己對話,要敞開自己,才能接納別人。這段話讓我想起前兩天編輯我們“河南杏壇網研社微信平台”的“黃鐘大呂”欄目,著名哲學家周國平的一篇文章《獨處也是一種能力》。我們要學會獨處,與自己的靈魂對話,它像交際一樣也是一種能力。

帕爾默説:“有一段時間,我與內心的導師失去了聯繫,因此與我自己的權威失去了聯繫。在那段日子裏,把我自己隔離在講台後面,利用自己可以用成績來威脅、控制學生的地位,以此獲得教師的權力。”

“喚回了我的自身認同和完整時,當我牢記我的自我個性和我的天職意識時,威信就樹立起來了。教學就能夠發自我自己真實的內心深處——這是一種有機會在學生們的內心獲得默契的迴應、共鳴的真實。”

這兩段的對比,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經歷。參加工作很長時間,我都沒有自己內心的導師,為了有威信,我在學生面前把自己封閉起來,用厲害、用成績來獲得教師的權力,我內心很不快樂,經常煩惱。但自從2年前有了專業成長的願望後,我與學生共同讀書、寫文章,我們經常在博客裏用文字交流,在課堂上用語言交流,我敞開自己的心靈,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開展很多活動,我發現學生越來越喜歡上我的課,非常佩服和尊敬我,和藹可親的我反而更有威信了。直到現在,學生畢業一年多了,還經常來看我,過年過節打電話問候我,見了面還畢恭畢敬地給我問好。這正是與學生的內心獲得默契的迴應、共鳴。

帕爾默在《教學與真我》中,講了兩位教師的故事,像埃裏克那樣“教學生涯使他歷經痛苦,他要把同樣的傷痛加諸於學生——這是對自我本身深感困擾的痛苦。”

環顧四周,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痛苦工作的老師,在課堂上,他們總是批評別人而且非常武斷,不讓他們提問題。今天才知道,原來他們可能是自身認同感低,自己痛苦,也給學生帶來了痛苦。

我們要找回自己失去的心靈,讓自己成長,重塑自我,才能做學生的心靈導師,做一個真正的好老師!

標籤:重塑 漫步 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