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15篇

作文2.15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15篇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1

這部著名的長篇小説我花了二十多天讀完了,故事講的是七八十年代城鄉社會生活。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細細品味這本書,我對生活與苦難有了更深的認識,由衷的敬佩孫少平兄弟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那個平凡的世界卻孕育出了這樣不平凡的人,這讓我想到了一句話,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即不平凡,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即不簡單。

那個艱苦的年代,農村人的樸實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孫少安那種面對生活的困苦不折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不屈服命運帶來的窮苦生活,一心要改變家庭的窮困生活,而且還有那種帶領全村人走向幸福生活的奮鬥精神。他精明能幹,為人正直,有擔當有責任心,捨己為人的品質更是令人折服和欽佩。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裏,現今的社會是一個浮躁充滿誘惑的時代,我們每個人也都懷揣着夢想追求着自己的快樂生活,而快樂與否往往在於自己的一念之間。人應該活得樂觀,也許我們在平凡的工作中會遇到許多不公平、不開心的事,可是隻要我們學會適應,學會改變,學會選擇與放棄,學會善待自己,那麼我們就會從中體會到快樂,所謂日升日落,愁也一天,樂也一天,為何不歡歡喜喜地去面對每一天呢!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2

正式開始閲讀《平凡的世界》,第一次買名著,厚厚的三冊,也蠻重的,花了75元錢,雖然不算很貴,但也算是我對於閲讀的第一次投資,在這個知識付費的時代裏,只有花了錢的才會認真學吧,只有花錢買了書,才會認真讀吧。

之前瞭解過這本書的背景,主要的歷史背景是文革時期,在開始閲讀之前,我惡補了一下文革時期的知識,以免不能體會書中人物的心情。

目前讀到第十一章節,孫玉厚的大兒子孫少安準備去找田潤葉,這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富人家的姑娘。在這之前的十幾章裏,簡單介紹了孫家,田家,金家的幾個人物,在文革的背景下,他們生活的很不容易,但也很努力的活着。

讀到這裏我竟然懷念起我的母親,那個出生在文革時期的女人,究竟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好好的活着,才想起來我對母親的童年時光是模糊的,小時候竟然很少聽母親講過她小時的故事,只記得説小時候很窮啊,外婆過世的早,由幾個姐姐養大,讀書到九年級,很喜歡讀書,但是沒辦法,家窮,不能繼續上學。

這竟然和孫少安的情況很相似,喜歡讀書,考進中學,卻又不能去上學,原來母親在那時候就已經比其他人要幸運很多了,畢竟也算是讀過書的人了。

後來時代越來越好,後來的我們卻是有錢上的了學,卻不願意去上學,是不是感覺很諷刺?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3

平的世界裏平凡的人,平凡的人祈求不平凡的命運:逐光而居。於是,他踏上征程,奔向沒有退路的懸崖,追逐光,追逐夢,追逐人生。

當他站在懸崖邊上,沒有忐忑,沒有悵惘,只有胸腔裏滿溢的欣喜與期待。環望四下,條條皆是路,條條卻都虛渺,看似浮華直上,行差一步,卻碎骨粉身,沒有轉圜餘地。但他臉上堅毅,腳下堅定,抓緊希望的藤條,艱難緩慢行進,不怕風吹,不懼雨淋,不畏電閃,不驚雷鳴,去往心中的天堂,在其爭取的世界裏如魚得水,在光中留下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切為了生活,卻一切基於追求。只有無止境的追求,才有無止境的生活。若無追求,只安現況,生活就不會再吸收陽光,雨露和水分,只能漸漸等待死亡,等待枯萎。追求永遠是靠我們自己去行動的。只有我們自己能夠。打拼未來的天下,只有我們自己能夠決定自己的樣子。命運,只能靠自己把握,光,只能靠自己追逐。

逐光而居,不只是一種信念,更是一份心境,一種態度。面對生活,我從不甘平庸,從不埋怨命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帶着追求,不畏人生的磕磕碰碰,不懼命運的風風雨雨。扼住命運的咽喉,撕開命運的裂口。即使再苦再累,只求心中清明,心上無悔。正如,飛蛾撲火為一瞬的光熱;有似,夸父追日為自己的影子能與太陽同行;恰如,后羿射日為普天黎民安居樂業。無論功成功敗,無謂廟堂湖海。在逐光而居中,堅定執着;在依光而立中,心如止水。

我不願甘於平庸,我願意逐光而居。以飛蛾撲火之勇,以夸父逐日之志,以後羿射日之願,奔向光的方向,奔向不知數的未來!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4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黃土高原,自古以來就是一方苦難而又充滿希望的土地,路遙生於此,長於此。是這塊貧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遙的求索奮鬥、不畏艱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揮不去的生活經歷使得路遙那麼地熱愛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歲之前要完成一部鉅著:為了紀念那片貧瘠的土地,為了紀念那個輝煌的年代,更為了紀念那裏樸實無華生生奮鬥的人民。

路遙該是文壇中少有的英雄,他不僅把寫作當成了一種責任,更當成了一種無比神聖的使命。路遙是一個熱愛生命的人,他在創作手記中曾這樣寫道:“在這裏,我才清楚地認識到我將要進行的是一次命運的‘’,而代價則是自己的青春抑或生命。儘管不會讓世俗的觀念最後操縱我的意志,但如果説我在其間沒有作出任何世俗的考慮,那就是謊言。無疑,這部作品將耗時多年,如果將來作品有某種程度的收穫,這還多少對拋灑的青春熱血有個慰藉。如果整個地失敗,那將意味着青春乃至生命的失敗。這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華,它的流失應該換取最豐碩的果實——可是怎麼可能保證這一點呢!你別無選擇——這就是命運的題目所在。”最終路遙賭贏了這場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完成了他的願望,只是代價異乎尋常地慘重,他輸掉地是生命!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5

佛教在我國是非常繁榮的,舉世聞名的莫高窟便是一個很好的證據。莫高窟中佛像眾多,但無論是菩薩、天王、力士,給我的總體印象都是嚴肅、莊重的。而唯一例外的就是彌勒佛像。説到彌勒佛,我便想起兩句話: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上可笑之人。彌勒佛成天腆着個肚子,笑容滿面,沒有佛的架子,卻以肚大能容,贏得了世人的讚賞。

《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又何不是如此?面對跛女子侯玉英的閒言碎語,在她危急之時,仍冒着生命危險奮不顧身跳下河相救。這份容人氣量,遠非一般人可以比擬。我捫心自問,絕無如此氣度。更可能還有一些心胸狹隘之徒會幸災樂禍:“看,遭報應了吧!”而孫少平以德報怨,以容對人的舉動則贏得了侯玉英的尊重和好感。

古代武士以力服人,謀士以智服人,而真正的飽學大儒何以服人?以容服人。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鄰里之間的糾紛,那位宰相一紙家書傳來即解決,靠得是什麼?是容,是恢宏的氣概和及其博大的胸懷。

有人認為“容”就是“忍”,凡事“忍一忍”就過去了,實則不然。“忍字頭上一把刀”,忍,是強壓,是剋制,隨着它的集聚,終有一天會爆發。容,則是以寬廣的內心包裹住它,淨化它,就像深沉的大海沉澱和包容着很多雜物,卻仍以美好的一面示人。面對刀刃般的矛盾,“忍”是用另一把刀尖頂住它,而“容”則是用渾厚的刀鞘包住它,讓它不再傷人。

唯容唯寬,能服於人。以容人之心對待別人吧,學着像可敬的彌勒佛一樣,容天下難容之事。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6

人生有太多的無奈,太多的不得已,一件事的存在只是為了去擠壓另一件事。為了生存,我們必須要放棄些什麼。

孫少安的一生經歷的太多,他每天在人生的低潮高潮裏來來回回。為了生存,為了改變艱苦的生活環境,他開始孜孜不倦地幹活,成長讓他失去了愛情,而值得慶幸的是,他和秀蓮也算是“一見鍾情”,婚姻美滿的滋潤讓他嚐到了愛情的美好,妻子對他的愛與支持讓他大膽地去拼搏,去贏那屬於自己的未來。就這樣,潮起潮落。你聽,風在哭泣,他在訴什麼,有一位質樸的農民遭遇暴雨了;你聽,風在歡笑,它為什麼笑?那位質樸的農民又開始奮鬥啦!幸福的生活永遠不會太過長久,接踵而來的又是命運無情的打擊。失去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在那麼貧窮的生活裏,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沖垮了少年堅硬的脊背,而他卻沒有哭泣,一直強忍着,在那場風暴中,我聽見他説:“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的確,暴風雨更猛烈了,原以為賺了錢,一家人可以快樂的生活,妻子卻沒了。呵呵!是可笑,還是可悲。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説過:“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窮富世襲之説,也永遠沒有成敗之説,有的只是我奮鬥我成功的真理。我堅信,我們的命運有我們的行為決定,而絕非完全由我們的出生決定。”古人也有云:“我命由我不由天。”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7

《平凡的世界》一書共有三本,就其厚度而言一定是我不願意時時刻刻帶着的,然而用kindle看無法感受到書籍本身的沉重感以及歷史的厚重感,正因為敍述事情之廣才有如此厚度。

今天終於把它看完,從開始閲讀到讀完跨越時間之長導致我對書中很多人物、事件已經記不清楚。為什麼看這麼久呢?一是因為自己是一個喜歡閲讀的人,但是偏向於行文輕快的言情小説,對於這種“穩重”的書籍不太感冒;二是未能堅持每天看,甚至第一本與第二三本脱節嚴重,忘記什麼時候在圖書館借的第一本,只記得看完後多次到圖書館都未看到第二本,不願意跳過,所以中間很長一段時間是沒有看的。

放暑假以來,只有想着不能一早起來就玩手機才會拿起kindle看個一兩章,期間還經常盯着進度條,想着什麼時候才能看完呢,今天看完卻有種意猶未盡之感,總覺得不應該就這樣就結局。但是如若接着寫又能寫什麼呢?少平與金秀?不,他倆更像是兄妹,而和少平互相喜歡的曉xia已經在那場洪水中犧牲。

縱觀全書,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少平無論在何種艱苦條件下dou依舊堅持閲讀。不禁捫心自問,我有着比他好很多的條件,紙質書或者kindle,為什麼沒能堅持每天閲讀呢?自詡喜愛閲讀,看得最多的就是言情小説,正經的書籍卻沒看過多少,看過的大多也已經拋之腦後,實在慚愧。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8

讀過《平凡的世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是為曉霞與的少平的愛情,也是為曉霞的離去!世界有許許多多的無奈,就連寫小説也一樣,雖然是虛構…因為人的思想必須趨於現實相信作者路瑤也是有着同樣的無奈吧…我相信每個讀者愛小説裏的曉霞不比少平愛的熱烈,可對她的離去也能很平靜的去接受…曉霞必須離去,相信路瑤在寫下這一段時一定做了很長時間的思想鬥爭吧。

小説是平凡的,現實是平凡的,世界同樣也是平凡的,可就是這樣平凡世界裏產生的兩個平凡的人物卻要創造出一份不平凡的愛情這是何其的難啊作者想把她們兩的愛情表現的那麼深刻,可又找不出一種她們兩共同的生活方式加以描述…作者既要表達愛情是沒有現實中的距離的,可又擺脱不了現實中思想的孫少平是悲哀的,少安是悲哀的,潤葉是悲哀的,同樣曉霞也是悲哀的,同時她們又是那麼的痛苦。這裏的種種悲哀就構成了這平凡的世界中的一面鏡子在這面鏡子面前任何人都無法保留,它透射着現實中的大抵相似的幸福,也折射着每個人各自的不幸我很喜歡少平。

因為他的'平凡也因為他愛的高尚,在他們愛的最絢爛得時候愛情突然消失,也許只有在這樣心靈壓迫下才能真正感受愛情的難能可貴,他沒有消沉也沒有放蕩不羈,而是去刻意改變這種思想方式,把他深埋心中的愛去奉獻給身邊所有的人,但這絕不是逃避!無論是幸福還是不幸永遠也不會定格,記憶在時間的衝擊下必然會敗給歲月,歲月之美就在於它必然的流逝。小説沒有給出他們以後的生活片段,留給我們的是廣袤的遐想空間,我們只能祝願他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永遠幸福快樂!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9

高中讀平凡的世界讀的多是情節,和自己在農村差不多的生活狀態,以及他們為生活為前途奮鬥的艱辛及辛苦。

研究生讀的時候會感慨孫少平、孫少安及李向前的愛情遭遇,以及看到他們為生活、為理想奮鬥的信心,同時對國家那段時間的歷史,那段時間人們思想的變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前兩年又讀了一篇,這次主要是感歎人生的無常。孫少安和田潤葉的愛情悲劇,秀蓮最後的癌症;孫少平和田曉霞沒能夠持續的愛情;李向前最後獲得了潤葉的愛,愛情影響人生,並且充滿了變數,既然選擇就要承擔選擇的後果,這個後果又無法預料,愛情有可能是大自然造物主給人類生活留下的一個大BUG,也讓你的人生充滿變數。田福軍、孫玉亭、田福堂、孫蘭香等等這些人人生的變化,雖然有大時代變化的影響,但是他們的三觀註定了就是這樣的人生,最近我思考到這個問題之後,又讀了路遙先生的《人生》,裏面的高加林站在他人生的岔口做出的抉擇,對他的人生影響很大,但是他的抉擇的做出,也是基於他的三觀,所以每個人要建立起自己正確的三觀,有了這個基礎你的人生雖然也會變化無常,但是最後上天不會虧待你的人生,會給他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

最後説一句,路遙感覺有點偏愛孫蘭香,可能路遙也想有這樣一個妹妹吧!但是不可否認,老天有時候對某些人是有偏愛,但是老天的偏愛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孫蘭香從小就懂事,一直任勞任怨、默默無聞的奉獻,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呢?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10

從3月到5月,短暫又漫長的3個月內,我把《平凡的世界》讀完了。老公老是讓我讀,説讀了之後就能理解他。唉,我真是硬着頭皮讀這本鉅著。由我自己讀(默讀),也有Kindle給我讀。(常常都是一邊給小恩餵飯一邊吃飯,一邊做飯,上廁所,洗澡,一邊聽Kindle給我讀。)

讀着讀着,我覺得真的有個叫孫少平,真的有個孫少安,故事完了,我還在想着他們怎麼樣了。少安是不是和惠英嫂還在那個大牙彎煤礦,少安的磚廠怎麼樣了。

讀了《平》才更能體會中國式的苦難,什麼是真正的生活。人應該怎麼面對苦難。也知道如何地去體會苦難中的人。更加了解農民,工人尤其是煤礦工人的心境。這樣的苦難塑造我們,是我們更加熱愛生活,而不是無聊的度過。

我生長在一個普通工人的家庭。爸爸是曾經是煤礦工人,聽説他下井有20年的時間。從我記事開始,爸爸很少跟我提煤礦的事情,井下的情形。我也很少去想這樣的事情。爸爸是很苦的。爺爺在他10幾歲就去世了,奶奶拉扯着5個孩子,家庭的窘境常常讓爸爸抬不起頭來。他插隊回來後,就被分配到了龍鳳礦去採煤,那時候爸爸常常倒班,真的就像書裏面的少安的生活一樣。他人又瘦又高沒什麼力氣,灰心絕望中的他,只是簡單的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不要承受這些苦難。所以爸爸從來不開口跟我講他的痛苦,黑暗的處境。

他也對我非常的寵愛,想要什麼,他都給我。因為他知道缺衣少食的滋味。也許這樣,才使我越來越不懂事。身上完全看不出是煤礦工人的後代。常常驕縱自己,予取予求。真的慚愧。

我喜歡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生活,認識自己。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11

《平凡的世界》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沒有之一,並且對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也產生的深遠的影響! 記得第一次看這本書時是在大三打暑假工,在安徽一個桃子罐頭產擰瓶蓋,流水線一直過瓶子,人站在傳送帶邊擰蓋子,工作12小時,每天基本都是清水燉土豆之類的飯。每天累的要死,吃的像豬食,睡的也少,並且是與桃打交道,免不了有桃毛身上會癢。我堅持了一個月,記得非常清楚,那時每天唯一的樂趣就是睡前看看《平凡的世界》。也是我支持下去的動力。

後來書看到最後一頁,看到最後孫少平仍是一名普通工人回到了礦上!竟是如此的結局!被震驚到了,沒有像其它書那樣主人公經過磨難、經過努力最後都會取得一定的成功,像《馬丁。伊登》。結局雖如此,但看的時候仍舊能感到很有勁兒!

曾經在高中、大學,我的夢想一直是將來能通過我的努力改變家庭的狀態,光宗耀祖,父母以我為榮!但現在已經工作5年了,結了婚,平凡的日子、普通的崗位、月月光的收入、普通的家庭......原來好多時候,我們努力也只是夠自己生存,不會成為出色的“成功人士”,但既然知道是這樣,我們就應該放棄努力、放棄一顆進取的心了嗎?肯定不能!可能不管我們多麼努力,我們仍不能達到中產階級,還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老百姓,但我們還是要不斷的向前進,至少我們看到了過的是比以前的自己好了,一邊享受生活,一邊奮鬥生活!

沒有從大的方面談這本書(比如這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描繪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鬥的精神等等),僅僅説了個人感受,也算側面反映了這本書為什麼叫《平凡的世界》。最後,借用大家共用的一句話結束:平凡但不能平庸!

加油!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12

感謝路遙——看完這本書,我突然翻到扉頁,想看看路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想知道是何種經歷讓他寫出這種作品。心中感慨良多,確實在無法完美的表現,看完這本書之後,總有一種想把所有的想法寫於紙上,傳與他人的衝動,無奈力又不足。只得將自己所看、所思照搬出來,隨文墨缺憾,但卻來得真實直接。

勞動者是幸福的,無論在哪個時代。《平凡的世界》就白紙黑字的告訴了我們這樣的人生真諦。它響亮的提出,人,無論在什麼位置,無論多麼貧寒,只要有一顆火熱的心在,只要熱愛生活,上帝對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勞動者,不把不幸當作負擔,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誠的心去體驗,畢竟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這是一部用生命來寫成的書。在亙古的大地與蒼涼的宇宙間,有一種平凡的聲音,蕩氣迴腸。

正如史鐵生所説的:“生命的意義就在於你能創造這過程的美好與精彩,生命的價值就在於你能夠鎮靜而又激動地欣賞這過程的美麗與悲壯。”“在拼搏中的追求,不單單是結果,還有奮鬥的歷程。”——這是人本質的真正的價值和意義,讓我們銘記終生。從學校到職場,角色轉變,困難縱然很多,面對自己從事的工作,也得從零開始學起,青春沒有失敗不是嗎?只要信念還在,我的工作就有意義,我覺得可以創造一個對於自己來説不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13

暑假裏,我偶然發現書架頂層有一套我沒看過的書,厚厚的三卷本,書脊上寫着:平凡的世界,路遙著。

我抱着翻翻看的想法打開第一卷,沒想到立刻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此後二十天的時間裏,我一鼓作氣讀完了這部被稱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最受老師和學生喜愛的新課標必讀書”的長篇小説。

我發現自己被帶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一望無際的黃土高原,貧窮的村落,面朝黃土背朝天辛勤勞作的農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還有窮得上不起學的孩子……

我最喜歡的是主人公孫少安和孫少平。由於家庭貧困,成績突出的兄弟倆都沒能完成學業,而是早早地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哥哥孫少安辦起了磚場,歷盡千辛萬苦使自己的家人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帶領全村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弟弟孫少平回到農村後也歷盡波折,從農民到鄉村教師,又到朝不保夕的攬工漢,再到煤礦成了一名礦工,由於表現突出當上了班長。他們經歷着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在困難面前從不認輸。他們一點一點、堅韌不拔地努力,終於獲得了成功。

看完這部書,在我的要求下,爸爸媽媽帶着我坐上火車又轉乘汽車,去看了爸爸小時候生活過的農村。走在泥濘的鄉間小路上,站在已經很久沒有人居住的土坯房前,我的腦海中都浮現出小説裏的那些人們。在這之前,我瞭解的只有自己的生活、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從沒有想到過作為農業大國的中國大部分地方是農村,更沒有想象在貧窮落後的地方人們過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那裏的孩子怎樣成長。

這部書使我知道了什麼是平凡的生活,什麼是腳踏實地的努力。我想,自己以後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會想起這部書,想起書裏那些平凡而又偉大的人們。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14

在我學習的星海中,讀過不少書,就如顆顆行星,難以數清,最讓我受益匪淺的是着名文學作家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看着手中的書頁漸漸變薄,我於心不忍,我惶惶然,它們哪裏是書,已經是我密不可分的朋友了。

我沉浸在書的海洋中,更沒有任何能阻擋我在書的世界中漫遊的腳步。《平凡的世界》令我意猶未盡,故事講了在舊年代貧困的黃土高原的一個一貧如洗的孫氏家族在重重關卡中不容言敗,最終步步走向了復興。路遙用筆將悽美的文字躍然紙上,刻畫了一個又一個鮮明的人物形象,讓我流連忘返的是富有善良感的少年孫少平,他用堅強的毅力考上了高中。

可殘酷的現實把孫少平逼上了死角,大學美夢就此破滅,可他並不退縮,當了煤礦工人,腳踏實地的幹活,受到了眾人的愛戴與尊敬。馬克思説過:人生就像大海,只有意志力堅強的人才能到達成功的海岸。孫少平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收穫了沉甸甸的碩實。他的精神如同爍爍光輝,時刻指引我前進的道路。

書中也有刻苦愛學的孫蘭香;誠實穩重的孫少安;聰敏善良的田曉霞;多愁善感的田潤葉……文字,把你帶到了黃土高原,讓時間倒流,帶回了舊社會,與主人公同喜同悲。

《平凡的世界》,讀完後令人回味無窮,教育了我們一個個引人深思的道理,希望人人都能得到文學的滋潤!《平凡的世界》,上演了一場愛的奏鳴曲,值得一讀!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15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是一本好書,因為他的人物以及情節都刻畫的很真實。直讓人彷彿置身於那個時代,體驗着那個時代的風風雨雨。看後讓人很受啟發,回味無窮。是以樸實的語言與真實的感受來見證平凡生活中的平凡的信仰與人生。浮躁的年代,渾噩的社會像一杯沉垢的清水儘管澄清,但不平靜。路遙筆下的人物卻是那麼個性鮮明,書中的少安、少平,還有其他人都是那個時代的象徵也必受時代的侷限,但也正因此才真實親近,栩栩如生。

首先,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從小處着眼,作者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襯托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反映人們的思想,給人以親近,給人以啟迪。

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説孫少平,我認為孫少平這個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線,通過他的成長和成熟的經歷,展現給大家面前的是那個時代整整一代人對生活的憧憬與無奈。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戰勝困難。

擺脱束縛,讓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何的體會生活中間的親情、友情、愛情,學會生活,懂得珍惜,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也是一種警醒。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裏他描寫着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裏,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他認識到了平凡,也選擇了平凡。

平凡的人生,從平凡中而來地繁衍生息,你能看到的,就是苦難中的信心,不能奪走的盼望,永不止息的愛,平凡中的苦澀,以及今生的驕傲。

標籤:讀後感 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