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關於風味小吃作文八年級優秀作文

作文1.37W

風味小吃總是能刺激到人的味蕾,十分受人喜歡。關於這些的作文不乏經典。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風味小吃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風味小吃作文八年級優秀作文

  關於風味小吃作文篇(一)

陽春麪名字挺好聽,很高貴的樣子,其實是江南老百姓最愛吃最便宜因而也最能爽氣掏錢的大眾麪食。《上海的早晨》中資本家徐義德為了逃避公私合營裝窮,叫小夥計送的午飯就是這個陽春麪,可見,陽春麪是屬於勞苦大眾的專利。至於為什麼取這樣一個陽春白雪的名字,可能是取其反義吧,但我敢肯定,取這個名字的人絕不是下里巴人。

二十多年前,舅舅一家好象特別喜歡吃陽春麪,每到星期天,舅舅就必定帶領全家到鎮上的麪館去吃陽春麪。兩個表弟興高采烈,但我卻很不喜歡。陽春麪上除了撒一些葱花就沒有別的了,光溜溜的,一點味道都沒有,吃了第一口就不想吃第二口。每次我都沒有方法把一碗陽春麪吃完,我總是旁敲側擊地提醒舅舅還是吃餛飩好,至少還有點肉味。但舅舅堅決不肯,説餛飩太貴,又不經吃,同樣一角錢,陽春麪吃得飽飽的,而餛飩卻只能塞牙縫。舅舅的牙縫好大。不喜歡吃,但每個星期天都得陪舅舅全家去吃,因為這是他們的節日,整整六天他們都在等着這一天。鎮上那家麪館都認識舅舅,每次一來不用吩咐,就很快端上陽春麪來,然後,舅舅一家就開始埋頭苦幹,並製造出幸福的聲響來。每當此時,我就望着面前的陽春麪愁眉苦臉。

陸文夫在《美食家》裏專門提到過陽春麪,説第一鍋的陽春麪最清爽最可口,因此,很多人都趕早去吃頭湯。我想,舅舅們吃得絕對不是這種陽春麪。但不管怎麼説,我對陽春麪是沒有興趣的了,胃口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倒了。

  關於風味小吃作文篇(二)

光餅是福州的小吃。據説是記念戚繼光而來的,總之和這位民族英雄有一定的關係。

小的時候總喜歡站在高高的桶爐前面,看師傅做光餅。做光餅的師傅到處都有,一個案板,一個爐子就是全部的道具。光餅師傅把袖子卷得高高的,把放了鹼水和鹽水的麪糰摔得啪啪作響,然後分成一個一個劑子,用手左右一拍,一個小圓餅就出來了,再用一根竹籤往中間戳一個小洞,就勢往桶爐內壁一貼,等着吧,不一會,爐內就飄出香味來。估計差不多了,光餅師傅就用小鐵鏟利索地一鏟,焦黃的光餅就跳出來了。

這光餅硬梆梆、黃通通的,咬得很費勁,沒有一口好牙和頑強的拼搏精神是對付不了它的,但一旦入口就越嚼越香,越香越嚼,最後總是吃了一塊還想帶走第二塊。光餅耐嚼還耐儲藏,放它十天半月沒有問題,堅韌不拔,很有民族氣概,可能這就是它和戚繼光的關係吧。光餅很便宜,一分錢一塊,那時經常光顧光餅爐,買上一兩塊,一路嚼着上學校。

冬天光餅師傅比較幸福,守着爐子暖烘烘的,夏天就苦了,赤膊上陣還是大汗淋漓,汗水滴在爐子上嗤嗤作響。我就不敢買了,因為那光餅裏必定也有光餅師傅勤勞的汗水。

前段時間,在福建“老鄉”處提到光餅,他們都説那玩意好吃而且對牙齒有利,經常嚼嚼絕對比“白箭”“綠箭”效果好。但不知現在還有沒有了,都好多年沒有吃過了。但願,這光餅爐子還能在福州的某個街角看到。

  關於風味小吃作文篇(三)

芋頭果是福州的早點之一,也稱三角糕。據説是把檳榔芋煮熟後剝皮碾成糊狀,再摻入米粉揉合而成。然後,切成一塊一塊三角形狀,放到油鍋裏去炸,直炸得兩面焦黃,出鍋。吃的時候,用一張紙包着芋頭果的下端(因為很油),以一個角為突破口,咬一口,外焦內嫩(內色灰白),還有一股芋頭的清香,嗯,味道好極了。

炸芋頭果的攤子也是到處都有,每天一大早,就可看到街頭巷尾支起的一個個攤子,煙霧繚繞,香氣四溢,買芋頭果的人端着碗或提着小竹籃,等着芋頭果出鍋。往往炸出一鍋就買出一鍋。但也有買不完剩下的`,擱一兩個時辰也不要緊,吃起來還是很香的,它不象油條,登陸不久就成了嚼不爛的老油條。所以,賣芋頭果的攤主都很自得,有時候上午九十點鐘了,還不見他們收攤子,慢悠悠地守着還沒有賣掉的幾塊芋頭果。他們知道總有肚子容易餓的人自會尋香而去。

福州的市民通常是一碗鍋邊糊外加一隻芋頭果就解決了早飯問題,既好吃也實在,吃完後,打一個飽咯去上班,這革命幹勁足得沒法説。

  關於風味小吃作文篇(四)

一次在辦公室裏和同事們侃吃,我説要論吃,還是福州的鍋邊糊好吃。他們齊聲問:什麼叫鍋邊糊?這幫平日裏吃遍天下無敵手的傢伙竟然也有不知道的東西。我得意洋洋地開始向他們介紹福州小吃——鍋邊糊。

鍋邊糊在福州乃至福建許多地方都有,但在外地我卻從來沒有看到過,不出產的原因可能是外地沒有一種叫“蝦油”的調味品,而鍋邊糊沒有加蝦油就不成為鍋邊糊了。

鍋邊糊的製做很複雜,要先把大米淘淨浸泡幾小時,然後磨成糊狀待用。支一口大鍋,煮上一鍋湯,湯裏放上蝦米、蟶乾、香菇、葱、蒜、芹菜,最後放進必不可少的蝦油若干勺,這濃湯就做成了。這還沒有完,萬里長征第一步。將湯倒出另裝,下清水若干燒到七成熱時,鍋邊抹勻花生油,然後舀一碗米糊繞鍋澆一圈,蓋上鍋蓋。三分鐘後見鍋邊米漿起卷時,用鍋鏟鏟入清水中,再加入清水,重複上述行為。當最後也就是第四次澆完時,放入一份濃湯料,並視情再加入蝦油等輔助調料。煮熟後盛放在另一口鍋中,用微火保持温度,待售。

總之這是一個循環反覆的過程,沒有耐心是做不成的。所以,一般家庭是不做鍋邊糊的,要吃就到街上去買。福州的大街小巷飯店小攤都有買,而且很便宜。鍋邊糊味道特別,海鮮味濃,每片米糊都打着卷,白白的,象一管管青葱,非常爽口,再配上黃黃的蝦米、蟶乾,黑黑的香菇,綠綠的葱蒜,色澤鮮明,令人食慾大開。

聽到這裏,同事們的喉嚨都動了一下。然後商量,什麼時候能去福建出差,一定要去嚐嚐這鍋邊糊。我補充説,在福建,鍋邊糊都是作為早點和茶餘飯後的點心的,並不把它當正餐,大概它是管吃不管飽的緣故吧。想想本地品種單一而又甜得發膩的小吃,大家都説:福建人民真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