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推薦】春節習俗作文合集5篇

作文1.07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習俗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推薦】春節習俗作文合集5篇

春節習俗作文 篇1

我們中國的節日有很多,而且每個節日都有獨特的習俗,可我最喜歡的節日是春節。

春節活動,在臘月初就開始了,春節前幾天就更忙活了,家家户户都要打掃房子,把一些舊的東西換掉,因為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人們祈求萬象更新。

春節還要準備年貨。街上的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賣的各種小玩意,把孩子們都吸引了過去,擠成一大堆,爭相購買。大人們非常忙,要準備過年吃的,喝的,用的。

除夕這天,家家户户的門外都貼對聯,貼福字,有意思的.是“福”是倒過來貼的,代表福氣已經來臨。

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吃團圓飯。桌上有魚,寓意“年年有餘”;有年糕,寓意“年年升高”;有雞肉,寓意“積福多多”。

吃完團圓飯,還要守歲,一家人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還一邊吃着小零食,真是其樂融融。

到了12點,大人們都要下樓去放煙花,慶祝新年的到來,祈禱新的一年一帆風順。

第二天大年七年級,大家吃了餃子之後走出家門,相互串門拜年。到處充滿喜慶熱鬧的氣氛!

過年真好,春節的習俗真有趣!

春節習俗作文 篇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此詩就是描寫春節的,春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詩的第一句講的就是“爆竹”,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在新年的大年七年級,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啦,以“噼裏啪啦”的爆竹聲來辭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的特產,其起源很早,至今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放爆竹可以製造出喜慶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樂。但現在因為環境問題有很多地區都是限制放爆竹的,我們在娛樂的同時還是要遵守政府的規定哦。

爆竹聲一停,家家户户就開始拜年了。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互相拜年。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幾個人邀請到一起去給別家拜年、也有的是聚在一起互相祝拜,這種拜年的方式稱之為“團拜”。當然,我相信在看春節聯歡晚會之前,你們最期待的肯定就是收壓歲錢啦。“恭喜發財、紅包拿來”舅舅一個,外公一個、外婆一個。你們一個個肯定都滿載而歸,手中拿着好幾個大紅包。春節拜年時,晚輩必須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們。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在古代有兩種,第一是常見的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另一種以彩繩穿線編織為龍形,致於牀腳。我們現在最常見的就是用紅包直接裝的,簡單方便美觀。

我的春節每年放假後都要回老家山東,與爺爺奶奶一起共享團圓,這是我一年中最放鬆開心的日子,也是全家難得團圓的時刻。

春節習俗作文 篇3

大年七年級是我感到最快樂的一天。我不僅可以穿漂亮的新衣服,而且還可以收到許多壓歲錢和新年禮物呢!

一大早,我就被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吵醒了。我一睜開眼,就往枕頭下面摸,哇!我摸到了兩個紅包。原來是爺爺奶奶和父親母親給我的壓歲錢。我打開一看,啊,裏面有這麼多壓歲錢呀!我高興極了,大聲喊道:“祝父親母親工作順利,永遠幸福;爺爺奶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全家人都高興地笑了。

吃完早飯,我就和父親一起去他的朋友家拜年了。我們來到了大伯伯大母親家,他們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大伯伯在一旁和父親説話,而我就和大母親在一起看看電視,嗑嗑瓜子,好不快活。忽然,大母親起身走進書房裏去了,我正感到納悶。不一會兒,大母親出來了,原來大母親是去拿送給我的新年禮物和壓歲錢了呢!我打開禮物一看,原來是一隻正在跳舞的芭比娃娃。她長着一頭柔美的`秀髮,身穿一件潔白的粉色紗裙,真是漂亮極了!我非常高興,連聲説:“謝謝大母親。”……

離開了大伯伯大母親家,我又準備和父親母親一起去外婆家拜年了。當然我又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嘍!

有了這麼多的壓歲錢,今年我又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元宵燈會義賣”活動,我要用自己收到的壓歲錢為學校裏生病的同學獻上一份愛心。

春節習俗作文 篇4

我國一年中有一個最重要的節日,它就是古老的“春節”。千百年來,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如掃塵,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守歲,爆竹,拜年與春節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節的眾多風俗至今都代代相傳的。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原古時代就記載着春節掃塵的風俗。因為‘塵’與‘陳’是諧音,新春掃塵有除舊佈新的涵義,用意是把一切貧窮,晦氣統統掃地出門。人們寄託着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借掃塵的方法去整理全年來的得失,嚮往打算新年的美好開始。用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等方式來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烘托出喜慶的節日氣氛,把福字倒着貼,意示着“福氣已到,幸福已到”,還有行行色色的年畫,窗花,春聯貼掛,期盼賜予福祿壽,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等待着辭舊迎新的時刻,當五彩繽紛的爆竹遍地開花,四處響起的'時候,新年走到我們眼前,人們都會穿得整齊漂亮,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祝賀。長輩們給晚輩分發壓歲錢,真是其樂融融,新年新氣象啊,春節還有不得不説的食俗,大年七年級吃紅豆,寓示着一年紅紅火火;吃年糕,寓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湯圓,寓示着全家都團團圓圓。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趣味樂事也説不勝説,祝福寓意講不勝講。試問有誰不喜歡這傳統的春節呢?試問又有誰不想傳承這古老的習俗呢?

春節習俗作文 篇5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一個古老又傳統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最重要的節日。

四川人對農曆新年極為重視。家家户户掛彩燈、貼門神,並在糧倉、家禽牲畜圈上貼寫吉祥的語言,以示來年的豐收吉祥。有條件的客家鄉鎮從正月到二月要耍燈舞,燈的種類有龍燈、獅燈、蚌燈等,這是四川人在原籍的彩燈習俗流傳至今。我的家鄉在四川省巴中市,我們巴中人和大部分川人一樣。

團圓,人情味是中國人最濃重的年味。因為重親情,重家庭,為了團團圓圓過大年,家家户户早早地就開始了準備。 通常在每年立冬後,家家户户殺年豬、醃香腸、臘肉,不單農村到處肥豬悲聲嘶叫,城裏也常見到又白又胖的大肥豬被開膛破肚的情形。

年豬殺好後,人們在燒柴灶的灶門上方,將鮮肉串繩從樑柱上懸垂下來,利用每次生火煮飯時伸出灶門的火舌和柴煙逐日熏製,直至色澤金黃,聞之甚香,火舌舔肉吱吱作響,令人饞涎欲滴。

進入臘月中旬,各家各户又開始推碾湯元粉,為大年七年級全家人可以吃到象徵甜甜蜜蜜、團團圓圓的紅糖湯圓做準備。團圓,正是人們做這麼多準備所祈求的,正如大年三十必不可少的團年飯。巴中地區“大年”新的四大主題:團圓

吉祥、富裕、歡樂。排第一位的就是團圓,在情感上,始終過着羣體生活的中國人,最美好的嚮往是人間的親情與和諧,人情味,也是我們“巴中人”最濃重的年味。 在我們四川巴中地區,新的習俗是:每年春節三十上午都是我們最忙的一天。大人、孩子都在家裏忙着打掃衞生、貼福、貼對聯.

春節三十晚上,大人們更忙得不亦樂乎,都又在在準備着豐盛的年夜飯。過了午夜十二點,每姓三輩內的人口都要聚集到輩分最高的長輩家裏一起吃年夜飯了。有時,也邀請鄰居的.長者或孤寡的老人一起吃年夜飯又叫團圓飯,一家人圍着桌子吃着飄香的魚,寓意年年有餘;有雞,表示年年積福多多。

吃完團圓飯還要守夜。到了午夜12點,煙花飛上了天空,祈求上蒼給予平安;放鞭炮,祈求上蒼保佑以後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到了凌晨1點,還要迎福,把好運都迎來 春節,真正指的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我們家鄉人俗稱“過大年”。

正月七年級早上要吃湯糰、臘肉、香腸等品類繁多、數量也多的醃臘品,一般是臘月二十七、八就煮好了的,要吃到過完年。

七年級至九年級白天“走人户”(串門),一般是看望年長、輩份高的親戚,要帶上雞、蛋、麪粉做的細條狀食品、酒、

葉子煙(煙葉)但如今已經改成了超市出售的香煙等如許的禮物。媳婦、姑爺回孃家,在農村比較遠的還要住幾天。 春節期間,另一個熱鬧的日子是“元宵節”,家鄉人早上吃完了“元宵”後,結隊去户外娛樂,鄉村裏有民俗的舞蹈,城鎮裏有舞龍等大型表演,晚上有“元宵燈節”。

正月十六是“登高節”,這天全家人帶着食品都到郊外的高山上去野餐一天,娛樂一天,這就意味着“大年”過完了。

標籤:習俗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