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談讀書作文七篇

作文2.4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談讀書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談讀書作文七篇

談讀書作文 篇1

英國大政治家培根曾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可見讀書“開卷有益”,是一定有好處的。今天,我就來淺談一下讀書的感受。

讀書,一定要掌握方法,現在我先介紹我的幾種讀書方法:

“廣讀”:人的讀書史,其實就是他心靈的成長史。人需要讀書,正如心靈那棵秧苗需要營養,只有給予秧苗各種營養秧苗才能長大,長全,長壯。所以,廣讀是必須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但是,樓的根基必須大,必須足夠大,才能允許我們在上面建造雄偉的高樓大廈。就像我們只有多讀書,閲讀各方面的書,才能擴大知識面,才能建造更美好的未來。否則,就像魯迅先生所説的一樣,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

“細讀”:讀書不僅在於多,而且在於精。我認為,讀書要學會掌握“讀薄”和“讀厚”的兩種技能,“讀薄”能善於提煉出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掌握精華內容和獨到的,有價值的見解;讀後增加上人文關懷和讀者的想法,另外,“讀書貴能疑,疑能得教益”。疑表示疑問,表示讀者對作者的所述內容有不同看法或不解之處,甚至是作者的疏漏之處,這些都是讀者用心,才能讀到的結果。高樓大廈,不僅需要高大雄偉,引人注目,而且也要人脈,儘量建造的完美,就像我們讀書不僅要多,面要廣,還要在讀書的同時,建立自己正確的取捨,和樹立自己正確的“三觀”一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慎讀”:無數人在讀了希特勒的《我的奮鬥》之後,彷彿受到魔鬼的召喚,陷入迷途。這個事例説明,我們讀書要慎讀,好書是心靈的營養,壞書是靈魂的毒藥。還有有些作家的立場、思想和言語或是帶有時代性、地域性、尖鋭性,乃至於偏執性,對於這樣的作品,建議大家,先要了解作家成長過程和所處的時代、環境背景,當時的一些有影響力的大事件等,再讀他們的作品,甚至還要讀一讀這位作家不同時期,不同類別的作品,全面、真實的瞭解作者表達的內涵。我推薦大家讀名著,是因為“大浪淘沙”,平庸的書或許能曇花一現,但終究是會被歷史和時間過濾掉的,剩下的才是經典。讀了經典以後,一定會有收穫的。那麼,還有一些問題,我也帶大家梳理一下。

讀古詩文,我認為要注意4個要點:

1、要有一定的閲讀基礎。我第一次閲讀《三國演義》原著時,就如同,沒頭的蒼蠅般到處亂撞,手忙腳亂,也沒能很好的讀出個所以然,甚至有些內容我都沒有弄明白,書上的內容成了一地碎片。我希望大家引以為戒。

2、要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不要在每天的零散時間讀整本作品。可選擇假期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因為讀古文可是個耗時和費精力的事。

3、要沉得住氣。我從自身的經歷發現,讀一本古文書,沉不住氣,耐不下心,是不會有什麼收穫的。

4、要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讀古文只是機械的記一些人物、事件,或是為了寫作去佳詞名句一定,會得不償失的,對提高閲讀和寫作能力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同樣對於一些細節沒有所思所感也是沒多大效果,或者沒有收穫的。我們無論讀什麼,對於主要細節都要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而且這種能力要不斷得到提升和拓展。

關於如何記住知識點,我的方法很簡單:分一分類別,抓一抓大事。分類別就是把內容分成戰爭史、政治史、文明史……還要把類別分成子類別等,如把戰爭史分成歐洲戰爭史、中東戰爭史等等,抓大事就是重點抓住一些改變歷史或社會的事件,如戰爭史中的馬恩河戰役,政治史中的霧月政變等等。當然,儲存他們,還應把它們與先前閲讀、自己的感悟等所得聯結起來,不能孤立存在。

讀整本書時一定要全面瞭解作者、時代背景、社會環境和一些重大的相關事件及人物,同時要了解和關注不同出版社、出版時間、出版者的解讀等。閲讀時,一定要把自己放到書中,同作者同呼吸共命運,再去跳出書本進行思考。另外,對著作的封面封底,佈局裝幀、他人的評價、爭鳴等也要加以關注和思考。

書是我們進步的好夥伴。我們只有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多學習,才能成為新時代的合格接班人!

談讀書作文 篇2

書籍是人類永恆的精神食糧,古今中外哪一位賢才志士沒有書這個老師呢?俗話説的好,開卷有益,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豐富我們的知識,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為我們的成長之路添色增彩。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沒有書籍,人類就沒有前進的“階梯”,何談進步,更何談發展呢?正因為有了書,人類的發展才有今天這樣的豐碩成果,所以,人類是離不開書的,我們要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

哪些書才對我們有益,才值得我們去讀呢?當然,搞笑的漫畫書肯定是不行了,它只不過是一種休閒娛樂品而已,還有比較幼稚的童話書,雖然適合於小孩兒看,但是它又何嘗不是一種給人一些道理的好書呢?讀書就要讀這樣富含“營養”的,這樣的書才對我們有百益而無一害,才能讓我們健康成長。還有一些中外名著,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紅樓夢》、《西遊記》等等的,都是好書,都是經典。

讀書的時候可以作一些勾畫,摘記下來,必要時還可以用在你的文章裏。書不可以讀一遍,讀一遍是挖掘不出精華的,只有反覆的讀,才能發現文章中好多隱藏在“地下的黃金”,但每次讀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得到不同的啟示,甚至更好的道理。

笛卡爾曾經説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説話”,雖然你不可能真正和高尚的人在一起説話,但是你可以通過閲讀他(她)們的文章來了解他(她)、學習他(她)身上好的東西,來提高我們自己。

著名女作家冰心説“我奉行九個字,就是‘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我想,我們也應該奉行冰心的這九個字吧?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誦經典,悟成長。

談讀書作文 篇3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是人一生的伴侶,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你隻身一人外出旅行,可以什麼都不帶,但是,你一定要帶上一本書。

“開卷有益”就是在提倡和呼籲我們要廣泛地讀書,讀大量的書。只要你捧起書來,每一次都將會有不同的收穫。但由於書籍魚目混雜,因此開卷有益的前提就是要煉就一顆能夠識別優劣的慧眼,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能夠使自己進步的書來閲讀。

養成一個讀書的好習慣,還能夠幫助我們提高自學能力。對於高中階段的我們而言,自學幾乎成了最重要的學習方式。毋庸置疑,對於自學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讀書,能夠提高識別能力和理解能力。這樣我們在自學時就可以更加輕鬆地做到預習和回顧課文。自學的效果便能由此得到大幅度的改善。那麼,自學這個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高爾基曾經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類精神世界的食糧,讀書,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淨化心靈。當我們苦悶時,書可以為我們排憂解難,書可以帶領我們在各種各樣的生活世界裏遨遊。讀書的確是一件神聖的事,當你年過花甲時,憶起往昔讀書的日子,你會驚奇地發現有書陪你走過的時光,精神世界是充實的。

“一本好書影響一生”,讀書,可以讓你獲得無窮無盡的快樂,可以給你帶來一份無形的財富。我們的青春需要知識的灌溉,讓我們一起享受讀書的時代吧!

談讀書作文 篇4

讀書,可以增長見識,陶冶性情,使人的情感更細膩,舉止更優雅,氣質更深沉。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非讀書是不能達到的。著名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有一句名言: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這是一代宗師苦讀詩書至登峯造極時的感悟,讓天下讀書人感慨良多。

讀書好處和重要的道理人所共知,再加上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會經常出現在每個人的身上。一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説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自己深有這樣的體會,參加工作後發現在學校所學的知識非常滯後,計算機網絡技術更新換代太快,要做好工作,就需要學習、學習、再學習。現在回過頭來想一想,自己目前所具備的實用性知識和技能大多是工作之後學習、掌握的。所以説,學習是終身的,學習就離不開讀書,讀書與工作應該同步進行。

通過今年的讀書學習,自己深刻地認識到無論在什麼崗位,要想取得顯着的成就,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廣博的知識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基礎,這就像蓋高樓大廈,基礎不堅實,要想很容易地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在讀書的選擇上,今年我主要讀了以下書籍:一是專業類的,例如《電腦報》、《網管員世界》,不斷積累自己的專業知識,瞭解最新動態;二是歷史類的,讀了《一生必看的帝王史》,體會到讀此類書籍對自己做人和分析問題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更能瞭解事物演變的過程,從而認識今天的世界;三是哲學勵志類的,讀了《細節決定成敗2》、《人品比能力更重要》,增強了自己把握事物矛盾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更進一步端正了自己的思想,增強了自我發展動力。

讀什麼書是戰略,怎麼讀書是戰術,戰術與戰略同等重要。自己日常讀書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專題式閲讀”。一段時間集中讀一類書,圍繞一個專題讀,例如讀《細節決定成敗2》,務求使自己“讀得快”、“進得深”、“悟得多”,通過閲讀此書,不但使自己認識到細節與責任制、細節與專業化、細節與創新之間的關係,而且進一步完善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和轉變了思維方式。二是“任務式閲讀”,以完成任務為中心,帶着問題讀。通過閲讀相關書籍和查閲文檔資料,去解決日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在網上審批業務流程調試的過程中,還經常請教別人,切實把信息化技能與國土業務相結合,使此類讀書學習具備“指向明”、“有時限”、“效率高”等特點。三是“休閒式閲讀”。例如讀歷史傳記類書籍,用“快意閲讀”豐富生活和陶冶情操。

要讀的書太多,而工作和生活事務又很忙,那麼讀書的時間哪裏來?魯迅説,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擠擠就有了。我們的温總理是這樣説的:“一個人一天總可以抽出半個小時讀三四頁書,一個月就可以讀上百頁,一年就可以讀幾部書。”因此,讀書貴在恆。讀書不僅是工作進步的需要,更是思想成長的需求,思想是一個人的靈魂,帕斯卡説,思想形成人的偉大,人的全部尊嚴就在思想。讀書關鍵是完善自己的思想,思想的深刻源自讀書的廣博,而讀書的多少直接關係着思想是否豐富!因此,堅持讀書和多讀書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只有堅持讀書才能讀更多的書。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託利得説,測驗一個人的智力是否屬於上乘,只看腦子裏能否同時容納兩種相反的思想而無礙於其處世行事。因此,要‘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即不僅要學會動腦,而且要學會動手;不僅要懂得道理,而且要學會生存;不僅要提高自己的修養,而且要學會與人和諧相處。”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我將謹記:“通過讀書可以温暖人心、提振信心、寄託希望,通過讀書可以掌握知識、增強本領、勇於創新。“書籍是不能改變世界的,但讀書可以改變人,人是可以改變世界的。讀書可以給人智慧,可以讓人温暖,可以使人成長。”

談讀書作文 篇5

如果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失去了翅膀;如果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如果沒有書籍,就好像魚兒離開了水。可見,讀好的書籍對我們的成長有多麼重要!

讀書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的知識。記得閲讀《魯濱遜漂流記》,讓我們學會了自強獨立,學會了逆境中的生存,告訴我們不怕艱難險阻;閲讀《駱駝祥子》,讓我們學習祥子的奮鬥精神,在一次次失敗後仍能繼續拼搏。可見讀書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相反不讀書,無以知窗外的精彩;無以知世界的寬廣;無以知知識的力量。因此説,多讀一本書,多得一份經驗,多增一份智慧,多添一份力量。

高爾基詩意地説過“書籍使我成為一個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變成輕快而舒適的詩,好像新生活的鐘聲在我的耳際鳴響。” 通過讀書可以淨化我們的靈魂,也可以愉悦我們的心靈;通過讀書可以使枯燥的生活變得鮮活,將夢想變得觸手可及,將理想昇華熠熠生輝。

讀書,可以提高我們的自身素養。讀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知識淵博的學者談話,書中語言中閃出智慧的火花,從一本書中學到的修養,會比在生活中學到的更深刻。

讀書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讓我們多讀書,讀好書吧!

談讀書作文 篇6

人的成長需有知識作伴,知識的'傳承需書來揚帆。是書成就了一個有知識的人,傳承了文明。可見,書是何等的重要。

書需讀,不是裝飾物。培根的一篇《談讀書》道出了讀書的重要與必要。高爾基説“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多讀書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有些人可能認為,只要人人讀書多了,人類歷史就向前發展?當然不是!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亞克敦應算得上是世界上書讀的最多的人了。他不僅把家裏所藏的七萬冊書讀遍了,還做了大量的讀書筆記,然而最終的結果卻出人意料,他竟連一篇文章也寫不出來。

為什麼會出現上述這樣的結果呢?原因是他只注重了讀,而忘記了書除了要讀之外,還需要“品”,需要領悟,需要感知。

因此,一味的死讀是於事無補的,只有白白浪費了時間。讀書要知如何讀,擁有正確的讀書方法是將書讀好的第一步。

有了第一就有第二。方法固然重要,可光説不做無異於紙上談兵,因此,還得進行“實戰”。如何而戰呢?

《談讀書》一文中有句話講的好:“明智之士用讀書,然並不以用處告人,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看來,書中介紹的並不是全部,他只給你提供了一點線索和方法,如何去探究尋根呢?關鍵還在於你自己。在將讀書的知識化為己有之後,繼續探究新事物、新方法、新理論以至於新的命題。這大概就是偉人成為的原因吧!

有了這第一與第二,在此基礎上注入自己的勤奮與刻苦,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直至成就自己的未來。

書是智慧的結晶,一個人的成才、創業等等一系列的作為都離不開它,我們要時刻與書為伴、與知識為伴,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談讀書作文 篇7

讀詩使人清秀,讀史使人明智。對這句話我似懂非懂。但是,書籍對我們的幫助的確很大,只要學會用心去讀,突飛猛進是輕而易舉的事。平時説什麼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好像都是空虛的,有哪句真正超越了用心去讀書的呢?

書讀得多了,有時也就是囫圇吞棗,只注重一些故事情節,而真正美妙的有哲理的語段,卻從不去細品。漸漸地,我覺得讀書枯燥無味,總像缺少些什麼,一種厭倦感油然而生。但是後來,卻又不知為什麼,我發現自己不是在為讀書而讀書,而是為快樂而讀書。是的,為快樂,為自己。

每當我翻開一本書時,我總是這樣想:書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為我自己而創作的,我讀書,我快樂。

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古今中外,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他們的作品,不都是很好的典範嗎?看看人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名字長不説,寫出的著作那才值得人反覆閲讀,百看不厭,讓人歎為觀止呢。

閉上眼想想,唉,真想自己也能有他們那樣的文筆!但肚子裏沒點墨水怎麼行呢?於是,讀書又成了我日常生活中必需做的事,既能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又能積攢點墨水,呵呵,我又何樂而不為呢?

如今,我對讀書似乎是一種依賴,它讓我把自己與名人們視為一體,讓我不由自主地出口成章,讓我遇到一些小事卻深有感觸,浮想聯翩,讓我沉浸在裊裊的書香之中。

我不得不敬佩蘇秦的懸樑刺股,讚頌匡衡的鑿壁借光,對讀書真是如飢似渴,廢寢忘食。可這麼看來,讀書又豈不成了一件苦差事?不,我想,只要能讀上書,已經是恩賜了,無論在什麼環境裏,唯有沉浸在書中,才不會感到空虛和無助。這也正是我酷愛讀書的原因。

我還曾聽人們説過愛護書籍吧,這是知識的源泉。可每一本經我手的書,到最後都是破爛不堪。但我卻覺得這樣更好,把每一本書都細嚼慢嚥,細細品味,從書中獲取更多的樂趣,我豈不是兩全其美?我可以不吃飯,也能夠不睡覺,但要我不看書,我想我是辦不到的了,儘管讀得昏天暗地,走火入魔,但在書本面前,我總能夠明智。

書不僅是生活,而且是現在、過去和未來文化生活的源泉,這麼珍貴的東西,我怎麼捨得丟下呢?況且,我的理想在這裏萌發,我的志向因它而遠大,它就像一艘船,帶領着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而我的夢想也將從這裏揚帆起航。

古人云: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我可不是個胸無大志的人,一天不讀書,我怎麼受得了呢?

標籤:七篇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