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精選8篇)

作文2.11W

相信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特別是佔有重要地位的話題作文,話題作文的主題不必從材料中提煉,而是從話題引發出來的,材料的作用在於闡發話題,啟發學生作文思路,就材料本身而言,既可以運用到寫作中,也可以不加採用。寫這類作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精選8篇)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時節,家家户户都會去掃墓、祭祖,或帶上鮮花,或帶上粽子,採上一束映山紅,送去對祖輩的思念。每每這時,爸爸媽媽總會帶着我去外婆家。

外公外婆的清明特別忙碌,除了祭祖、上墳,還有拔蘆筍、摘茶葉。外婆家有兩座茶山,每年,外公外婆都會請幾個採茶工幫忙採茶,媽媽和我也會趁週末去幫忙。我們揹着特製的小竹簍,戴着大草帽,天剛剛亮就出發去山上採茶了。

清晨,山裏的空氣特別新鮮,輕輕地吸一口氣,空氣中還夾雜着花香,特別美妙。我學着外婆的樣子,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一顆一顆地採。早晨的茶葉上還掛着一滴滴晶瑩的露珠,我伸手輕輕一碰,露珠便又粘在了我的手上,我趁媽媽不注意的時候,偷偷舔了舔手指,發現露珠的味道有些清涼,還有些甜。

漸漸地,太陽出來了,茶葉上的露珠也都悄悄地不見了,陽光從對面的山頂照下來,照着整片茶山,看起來美極了。我媽媽摘茶葉的動作很快,我也想學她一樣快,摘一把茶葉放進小竹簍,再摘一把……可是,茶葉總會從我的指縫中掉落,媽媽笑我手裏的茶葉還沒有掉在地上的多呢。哼,我才不甘心呢,默默跟在媽媽後面採,這不,到了吃午飯的時候,我也能採上小小的一簍呢。

午飯是外公從家裏燒好後用飯盒帶到山上來的,不知為何,我覺得這時的飯菜吃起來特別香,比平時在家裏吃的香多了。吃完飯,大家又背起小竹簍繼續摘茶葉,直到太陽下山。我發現自己採茶葉的兩個手指變成了黑色的,放在鼻子前聞了聞,有一股濃濃的茶香。我又看了看外婆和媽媽的手指,發現她們的更黑,大概是因為她們採的更多的緣故吧。我問媽媽為什麼手指會變黑,媽媽説這是茶葉染上去的顏色,也是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的顏色。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怪不得外公外婆的手每次看起來都是“髒兮兮”的,好像從來都沒洗乾淨過一樣,摸上去也很粗糙,尤其是手指上總是粘着黑乎乎的顏色,手心裏也都是一塊塊厚厚的老繭,原來這是辛苦勞動留下的痕跡,我終於懂了。

看着採茶工們忙碌的身影,看着茶葉框裏越來越多摘好的茶葉,外公外婆的臉上流露着幸福的笑容,我忽然覺得特別開心,期待下一個週末還和媽媽一起來採茶,也更期待每年清明節的到來。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2

現在清明節放假啦,今天我能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去靈璧老家掃墓。早早起牀,奶奶就給我拿來一個雞蛋,説:“清明這天要吃雞蛋,這樣可以驅除疾病,而且吃了雞蛋,眼睛又大又亮,以後會變得更漂亮。”我很不情願的吃了一個。我看到門上插着柳枝,就不解的問爺爺,“清明為什麼要插柳枝哪?”爺爺説是為了紀念兩位古人,一位是神農氏另一位是介子推。爺爺還給我講了他們的故事,原來清明節有這麼多的故事呀。奶奶拿出早早摺好元寶,奶奶在折的時候我還跟着學,也幫着折了好幾個哪,雖然不怎麼好看,但是也是我對祖宗的一點小小的心意吧。

我們又去買了紙錢和鞭炮,東西買齊了。爸爸開着車帶着我們全家去掃墓,走在路上,來來往往的車上大多拉着掃墓用的東西,真有詩句上“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情景,經過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老家。拿着東西到了墓地,爺爺和爸爸開始忙着給墓地添土,我和奶奶媽媽忙着燒紙錢和元寶,我也學着奶奶的樣子,嘴裏也説着讓他們來拿錢。添好土燒完紙錢,爸爸開始放鞭炮,我們全家都跪下來給祖宗磕頭,求祖宗保佑我們國家平平安安,家人健健康康。掃完墓到了飯店,該吃飯的時候,爸爸又多添一副碗筷,一個座位,夾滿菜,説這個座位是祖宗的。在回家的路上我們遇到好多去掃墓的人。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它用插柳,掃墓、燒錢等一些活動表達了對親人對祖先的一種深深的'懷念。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又到了,每年這個時候奶奶都會做青糰子給我吃。這次我決定跟奶奶學做青糰子。

做青糰子的材料有:糯米粉、艾草、鹹菜、筍和肉。只見奶奶把艾草放進鍋裏,焯了一下水,然後盛出來,瀝乾水分,用菜刀把艾草剁碎,接着把剁碎的艾草放進鍋裏,加了適量的水煮了一下。最後把艾草撈出來和糯米粉混在一起用筷子攪拌起來。過了一會兒,雪白的糯米粉竟然變成了暗綠色。“攪拌好了,”奶奶説,“可以揉麪了。”我一開始覺得揉麪就跟玩橡皮泥一樣,可是我揉了一會,麪糰就全粘在我手上甩都甩不掉,奶奶看了看説:“來,來,來,還是我來吧!”不一會兒,奶奶就把麪糰揉好了。

現在開始做青團了。奶奶把麪糰分成了一個個雞蛋大小的小圓球。奶奶拿起一個小圓球捏成了一個小碗的形狀,再把餡放了進去,然後再把口子封起來。我當然也照葫蘆畫瓢跟着學,不一會兒,一鍋青團就做好了。

“蒸青團嘍!”奶奶拿來了蒸籠和洗好的粽葉。過了一會兒,掀開鍋蓋,香氣撲鼻而來,我忍不住先嚐了一個,真是又香又好吃呀!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4

今天是今年的清明節,我們在晚上的時候到了路邊去給我的爺爺燒紙,在這之前,我已經知道了清明節的來歷。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因此,清明節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陽曆4月5日是清明節,這是春光明媚,萬物滋生,正是茶葉開始採摘,播種,春蠶孵化的農業季節。清明又是懷念先烈,和祖先的節日。清明節的習俗與寒食有關。

傳説晉文公流亡期間,介子推曾經割股為他充飢。晉文公歸國為君後,分封羣臣時卻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願誇功爭寵,攜老母隱居於綿山。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為官,躲藏山裏。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着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於是在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

現在,媽媽在店裏買了許多金元寶和冥幣,放在路邊,給爺爺燒紙,還拿了一瓶上好的酒,三種水果,給姥爺燒了,安慰他的在天之靈,媽媽嘴裏還不停的唸叨着:“姥爺,您安息吧!保佑我們吧!”我看見還有許多人也在燒紙,有些人甚至留下了眼淚,人們的祭品多種多樣,我們把紙燒完後就回家了。

據説清明節掃墓是在秦朝就盛行,看來古人也不忘記祖先吶!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幾天,清明節的氣氛似乎特別濃。大街上飄綿綿的細雨,行人們都神情肅穆、滿臉哀思地捧一束束鮮花,朝墓地慢慢地走去。

我們來到外公的墓前,外婆將鮮豔的彩條掛在外公的墓碑上,在墓前放上了一束純潔的淡黃色鮮花。美麗的鮮花將照片上的外公襯托得格外精神,外公的臉上路出了一絲淡淡的微笑。但在同時,我也不免產生了一陣陣心酸。是呀,從前那麼疼我、愛我的外公已經沒有了,我再也得不到那些愛了,外公,我能不想你嗎?

我們在外公的墓前默哀了五分鐘,誰也沒有説話,因為我們不想提起那些傷心的往事,那隻會讓我們更加難過地流淚。燒金元寶的時候,我在心裏許了一個願:外公,祝您在天堂一切都好!祭拜的時候,我又在心裏默默地對外公説:“外公,如果有下輩子,我還要做您的外孫女!”要走了,我邊回頭,邊走路,直到看不見外公的墓為止。外公,我真想永遠與您在一起呀!

回憶能給我們帶來歡樂與痛苦,但是做人也要學會向前看,要學會珍惜。只有學會珍惜,才會感覺到幸福。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6

每年的清明,幾乎都有淅瀝的春雨來渲染陰鬱悲涼的氣氛。 今天又是清明節,天陰沉沉的,雨絲欲斷還續,還帶着幾分寒意,這真是應了詩人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啊!我和爸爸、媽媽一早隨堂哥的車回老家拜祭爺爺、奶奶。

我們吃過午飯後,便向山裏出發了。只見路盤旋在山腰,路很陡,也很窄,加上近來是雨天,這山路就變得更滑了。走起路來,腳還會不時的打滑。小路的兩旁長滿了茂密的樹木,野草,一切顯得那麼的幽靜。我走着走着,一不留神就滑倒了,手碰了帶刺的野草,也被劃破了,出了血,痛得我眼淚在眼眶裏直打 轉…… 好在爸爸在旁邊一直鼓勵着我,我鼓足了勇氣,繼續往前行。我們經歷了千辛萬苦,終於到了爺爺、奶奶的墓地。

我們開始掃墓了。我們首先除去墓前的雜草等,爸爸和幾個伯伯,幾個哥哥給爺爺,奶奶的墓掛上冥紙,點上香燭。爸爸就叫我在爺爺、奶奶的墓前行禮拜祭。爸爸還對我説了有關爺爺、奶奶生前如何不怕艱辛,把爸爸姐弟幾人扯大成人的事,我深受感動。我看着那裊裊升起的香燭的煙,我又深深的向爺爺、奶奶的墳三拜,表達我對爺爺、奶奶的懷念。

如絲春雨瀝瀝淅淅還是下個不停,幾陣春風吹過,墓側梨園的一片片冰清玉潔的梨花被風雨吹送我們的身旁,零落在地上,似乎也和我們一樣有着 拜祭之心。望着 漂漂灑灑的梨花,我佇立着,思索着—— 在今後的讀書過程中,我要克服一切困難,爭取優異成績,以告慰爺爺、奶奶在天之靈。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7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説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源於商代時代,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污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説,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後移到清明。傳説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飢”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也因此又稱“介山”。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説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寒食節----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相傳這個習俗起源於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有人慾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護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飢寒交迫之際,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希望日後他安然回國,當上國君,並勤政愛民。

十多年後,重耳終於回國當上了國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並逐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協助他的人,卻忘了介之推,他經旁人提醒,才趕忙差人請介之推前來領賞。可是,介之推和母親到深山隱居。晉文公與臣子在山中遍尋不獲,有人提議放火燒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會救母親出來。可是,大火燒了三日三夜,仍不見介之推。火熄滅後,人們在一棵柳樹下發現介之推着母親的屍體。晉文公非常傷心和懊悔,將二人安葬在柳樹下。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天正是清明節,我們全家在濛濛細雨中去祭奠去世已經三年的太公。

太公安葬在城北的一座公墓——安賢園,離我家大概有20多公里。我坐在飛馳的汽車上,腦海裏閃現太公慈祥的面容。太公去世前,我常常跟爸爸媽媽去看望他,太公每次都好開心,總是不斷地問我要不要吃這個,要不要吃那個,生怕我餓。當然,有時候也會詢問我學習情況,然後語重心長地與我説:要好好學習,以後才會有出息!我總是使勁點頭,太公就會很滿足地笑了。正想,車子已經拐進安賢園——一座比公園還漂亮的陵園。我們來得很早,陵園裏人還不多,每個人都是一臉的肅穆與哀傷,是啊,在這裏,誰能開心得起來呢?

太公的墓地在一座朝南的半山腰上,爸爸説這個位置風水很好。我們手提祭品,拾級而上,心情沉重,步伐也就沉重起來。太公墓地的兩棵松柏已經長得有我兩個人高,翠翠綠綠的,就像給太公撐兩把傘,即可擋風又能遮雨。想必太公住在這裏會很滿意吧!爸爸把墓地周圍的雜草拔除乾淨,把墓碑擦拭得乾乾淨淨,然後把花籃與供品一件件擺放在太公的墓前。爺爺又給太公倒了杯酒,再把酒灑在墓前。原來太公生前最愛喝酒,所以我們來看他時一定要把酒給他帶來,否則太公會怪我們的。最後我們按輩分大小依次給太公鞠躬,這就算是我們這些晚輩來看望過太公他老人家了。山風吹來,一陣悲涼,姑姑都掉下了眼淚。

離開時,我還在想,如果太公還健在,我一定多去看看他老人家,一定聽他的話好好學習,讓他開心。走走,我不禁回望太公的墓地,太公,你一個人在這裏會寂寞嗎?沒人陪你説話會不會很冷清?轉回頭,我的眼角也濕潤了。

標籤:清明節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