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精選35篇)

作文2.66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眼中的杜甫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精選35篇)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1

或許,他並沒有詩仙李白的灑脱豪放,也沒有陶淵明的悠然自得,他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心繫祖國,他甚至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談起杜甫,我甚至不願提起他詩聖的稱號,在我眼中,他更是一位心同百姓,思寄祖國的愛國者。

憂國,是杜甫詩中的靈魂主幹,他的所有詩作中,多數都透露出對祖國山河破碎的感歎和愁苦。面對日益衰敗的唐朝,面對支離破碎的大唐國土,他含淚提筆寫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昨日祖國繁榮,而今日卻破亡了,面對依舊的山河,試想,是否人人都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時淚、懷着恨別心?杜甫就是這樣一位愛國的詩人,他因國破而憂,因國盛而樂。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他初聞涕淚滿衣裳、漫卷詩書喜欲狂。他快樂,因收復河南、河北而快樂。他的快樂,不僅僅是自己的,更是屬於祖國的。這種純粹的快樂,只是真心愛國的人才配擁有。生活亦是如此,不需要遊遍山水,更不需要榮華利祿,杜甫快樂的根源,只是祖國的繁盛。

在杜甫生活的時代,是最黑暗的時期。尤其是在安史之亂時,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各地官吏,殘暴無情地壓迫、剝削百姓。在這水生火熱的時候,杜甫毅然選擇站出來,用慧筆揭露出一樁樁事件,將同情、理解的思想灌輸到每一句詩句中。《三吏》、《三別》正是他思想的表述。《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官吏的冷酷讓杜甫憤怒卻無奈,自己無能為力,只能愁苦地獨與老翁別。他也曾通過仕途改變現狀,無奈,官場污濁,導致他屢遭貶謫。最終,他選擇回到百姓中去,以筆作槍,抒發他對人民真摯的同情。他親民,他願意與百姓同甘苦,共患難,似乎他並不是一位詩人,更不是一位本可以升官發財的詩聖。

今日,又一次翻看杜甫句句沉鬱頓挫的詩句,對他的敬仰油然而生。敬仰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更敬仰他敢於揭露和批判黑暗、腐朽的無畏和正義。

若説千百年後詩作不一定會流傳於世,但杜甫的精神永垂不朽。今,人人居安思危於祖國,還恐祖國不盛乎?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2

時光的卷軸不斷向前翻卷着,幾千年的歷史長河演繹出一幅幅瑰麗的畫卷,更孕育出無數名垂千古的歷史人物:有秦始皇、曹孟德這樣的政治家;有孫武、霍去病那樣的軍事家;也有孟軻、孔仲尼這樣的思想家;更有陶淵明、李白那樣的文人雅士……數不勝數的歷史人物共同締造了中華民族輝煌燦爛、跌宕起伏的歷史長卷,留給後世的子孫無盡的回味與思考。

然而,我不欣賞唐寅、紀昀這等風流才子,更不青睞呂不韋、嚴嵩這般位高權重的臣子,我唯獨對“詩聖”杜子美情有獨鍾——只因為他的正直,他的忠誠,他的善良搭起了一座宏偉的橋樑,縮短了文學與現實的距離,縮短了官員與百姓的距離,縮短了古人與現代人的距離!

出身名門,早負盛名

杜甫的祖父是初唐大詩人杜審言,在武后一朝頗受時人的推崇。年幼的杜甫從小生活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耳濡目染,祖父的詩文、言行帶給他很大影響。在他年輕時,他的詩作便已負有盛名,而他更是充滿了對人生、對國家、對未來、對文學的熱情,一心想要為國效力,盡己所能;也希望能遍覽名山大川,感受大好河山。於是,在這種背景下,“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麗詩篇和雄偉氣魄一蹴而就!

中年遇亂,幾經波折

然而正當杜甫雄心勃勃為國效力的時候,命運卻給他開了個玩笑。玄宗荒廢朝政、李林甫作梗、安史之亂爆發……他的錦繡前程就在這一系列的動亂中付之一炬。但悲憤無奈的他卻未喪失對朝政的信心,他幾經輾轉,險些為叛軍所擒,終於到達鳳翔投奔新帝。無論命運如何捉弄他,他都保留着對國家的忠誠,而這份忠誠與正直更是伴隨他走完了坎坷潦倒的一生!

晚年漂泊,體察民情

窮困潦倒的杜甫晚年帶着家眷漂泊於西南,生活拮据,住在“牀頭屋漏,雨腳如麻的”成都草堂。而現實的殘酷並未擊垮他的內心。他將自己的目光投向生活在最底層的勞苦百姓:儘管自己並不富裕,他卻將簡陋贈與自己的親戚,當得知親戚阻止鄰居打棗就急忙勸阻,於是便有了“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的憐憫;看到官員橫行霸道,沉迷酒色,百姓無家可歸,他極為憤慨,於是就有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諷刺;見到為補充兵役,官員強行抓人,他無力更無奈,於是就有了“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的辛酸。出身名門、被稱為“杜工部”的他卻平易近人,體恤民間疾苦,這一點是文人志士中極少見的!

有人曾感歎:“現在像杜甫這般關心百姓的文人、官員已經不復存在了,隨着時間的推移,杜甫的思想離我們越來越遠了!”然而我卻認為,杜甫的精神卻像一座路標,值得我們永遠緬懷與實踐!他親歷親為,使文學不再是權貴的奢侈品,而變為勞苦百姓的明信片,縮短了文學與現實的距離;他不以官吏自居,生活清廉,縮短了官員與百姓的距離;他自己的親身實踐成為教育後輩要深入生活,體會民苦的最好範本,縮短了古人與現代人的距離!

古人不遠,時光卷軸雖然不斷向前,然而我會不時地向後回顧,因為我知道在卷軸的另一端記錄着一位大文豪,一位大詩人,更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杜子美!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3

一滴淚從臉上滑過,打碎了水中的圓月,盪漾着層層波紋,這淚因你而流。透過歷史的狼煙,你那單薄瘦弱的身軀獨立於亂唐風雨中,內心熱情似火,面上老淚橫流,看着你,我與你同是淚眼。到底是為你惋惜,亦或者是欣慰?我,似乎也説不清了……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你在感歎國都淪陷,滿目淒涼。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樹木蒼蒼,使人觸目驚心,而你並沒有想到自己的安危,卻着眼全局,為天下百姓訴苦,擔憂……

有一個陰雨天,呼嘯的風猖狂的颳着,捲去了屋上的幾重茅草。夜晚,你蜷縮着,無視自己的痛苦,卻幻想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你徹夜未眠,在心地吶喊着,為的是誰!不為自己,只為天下同你一樣受苦受難的百姓!

你一輩子的追尋,卻換來窮困潦倒,病死孤舟。對國家、對皇帝、對百姓、對親人的眷戀,卻只換來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你用一片血淚,凝聚成千言萬語,卻是換來死後的輝煌!也許你並不知道,你的名字、你的一生不僅為唐朝人所知道,被中國人所知道,而且走出中國,走向世界,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所知道。1962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你評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你,是我們的驕傲,是所有炎黃子孫的驕傲,你為中華文化史添上了絢爛的一筆!

你愛人民系百姓,細細的一支筆凝聚了畢生心血,筆下的每一個字,都飽含那眼中滾燙的淚水,心中炙熱的鮮血。最終,你還是拖着一身的疲憊,離開了你所牽掛的百姓!唉,淚水再次滴落,真不知道是為你惋惜,還是欣慰……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4

雨打芭蕉,打出滴滴傷感;風捲茅頂,卷出絲絲無奈。夜半驚醒,枕頭微涼,倚窗外望,故鄉月明,不禁老淚縱橫。

杜甫,你好。我在心中默唸。

人生的際遇若一直平步青雲,那人便也易陷於頹喪;而坎坷的經歷,雖然帶給人不幸,卻也彷彿那一潭沉靜的死水中注入了新的注力,煥發奪目的光彩,請停下你匆匆的步履,望望杜甫遺留的腳印。

庭院八月棗梨熟,瞧,那茂密叢中展露的人影,可是少年的杜甫!他健康,而又有才華,更是擁有無憂無慮。“暮隨肥馬塵,殘羹與冷炙”——中年的杜甫跟隨着世俗的陀螺,也終無法畫圓自己的人生。“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誰能料想晚年的杜甫竟是如此的悽慘,那個昔日英氣勃發的少年哪兒去?

儒家倡導“君子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很容易,窮則獨善其身着實不易,更能可貴的是窮困時不忘心繫天下: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現此屋,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若沒有吐納日月的胸懷,又何能有如此廣博的愛心?你讓世間的狗苟蠅營者低下頭,你的人格在那一刻上升到九霄層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難道不是對你的大道希音?

你無疑是一面鏡子,一面映照大堂帝國的明鏡,你照出了那個時代的醜惡本質,一切都是那麼真切。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你看到了那漫山遍野的累累白骨,你那枯骨凸現的眼眶裏滾出兩行清淚,你在質問,那累累白骨上原有的生機到底哪兒去了呢?

“偏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在那個混亂的年代裏,男兒的性命猶不如那春風吹又生的草芥,與其忍受着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撕心裂肺的痛,便不如生個女孩兒,嫁給比鄰,還得時時相見。

同李白一樣,你是鬱郁不得志的。皇上昏庸,官吏腐敗,人民疾苦,栽道怨天。在這種時代,本事被摒棄一旁,視為草芥。你的本領也就只能讓後人所銘記,後人所欣賞。

我忽然看到你的眼睛,幽幽的如湖底般清澈,直達心底。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5

浩瀚的詩海波瀾壯闊,撐一葉輕舟,隨著起伏的浪花蕩漾。

我與你初次相遇是在包羅萬象,氣韻超然,宏偉壯觀的五嶽之首——泰山,我眺望著《望嶽》中所描繪的天地萬物間變化的情景,腳踏著挺拔在齊魯兩地間,連綿不斷的東嶽泰山之上,和你一起享受這"裘馬清狂"的浪漫生活。雖然你科舉不第而遊歷齊趙,但你仍欲將自己遠大浩茫之思想與高奇蒼莽的泰山合為一體,你正是抱著登最高處的理想,創最輝煌業績的心情來望嶽的。"蕩胸生層雲"通過山中層出不窮,飄浮不定的雲霧,表現出泰山的深邃;從而隨山雲層出而使你心胸高遠,思緒萬千。"決眥入歸鳥",把你開闊博大的胸襟進一步展現開來!

與你再次相遇是在一個天地肅穆,日昏月暗的世界,一個情誼淳厚,綿綿不盡的瑤池仙境,一個悲愴掩泣,雄心不泯的夜空。"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訴説著邊塞的苦寒,蒼涼與悲壯。在那空曠寂寥的邊塞,明月高懸的深夜,本應是人馬安歇,進入甜美夢鄉之時。事實卻否,在胡笳的悲鳴聲中,在寂寥高掛的明月之下,在軍令嚴肅的氛圍裹,士卒不敢放鬆,不能懈怠,只能默然慘然,聽憑戰爭的擺佈,沒有絲毫的自由可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讓我和你一起體味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警世之句的深遠。"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鄉信斷",直到如今春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你始終關心著國家的興衰,人民的安危,你深深體會到人民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

"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你親眼目睹了百姓妻離子散,戰場上,平沙茫茫,白骨露野,陰風慘慘,鬼哭悽悽,萬民無辜犧牲的慘狀,唐王朝窮兵黷武的罪惡!"夜深經戰場,寒月照白骨。潼關百萬師,往者散何卒"你深夜經過嘶殺拼搏的戰場,在一彎悽清的寒月映照下,那累累白骨,正在訴説著一幕幕讓人心痛的悲劇,控訴著安史之亂帶給人民不盡的災難。這裏充滿著你憂民的情思,懷抱著你對國家復興的願望!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連年戰亂,風塵連綿,家書已絕,關塞蕭條,前途渺茫,這樣的伶俜生活你已忍受十年之久,現在又別無他途。蠟燭已殘,秋月淒冷。你拙於生計,命途多舛,依靠朋友接濟,且懷才不遇,抱負不得施展,正是這身世之歎和思念之情縈繞在你心頭腦際,面對此情此景,怎能不憂心重重呢

"入簾殘月影,高枕遠江聲。"你的一生是顛沛流離的,孤獨的,淒涼的。惟有那蒼穹的月亮陪伴著你度過無數個不眠之夜,月是你的精神伴侶,你的理想寄託。在幽靜朦朧的月色中,你敞開心扉,傾訴你的孤寂和苦悶,寄託你的思念和希望。月是你坎坷歲月,匆匆行旅,悲情一生的見證!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6

我以一個學識並不廣的中學生的眼光中看杜甫。想起杜甫,我就跟着回憶起兩句話。第一句是在電影裏聽到的:聖人,其實也是人,只不過他做了一般人做不了的事,所以他成了聖人。

第二句便是人們常説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想,這兩句話用了杜甫身上在貼切不過了。小時候,媽媽給我一本唐詩三百首,讓我背其中的詩,有一大部分是杜甫的,我問媽媽:“為什麼要背這麼多無聊的詩呀?我要看哆啦a夢!”媽媽也不生氣,笑着摸着我的頭,説道:“乖啊,好好理解好好背,以後很有用的,背完了媽媽給寶寶棒棒糖吃。”“那有什麼用呢?”“乖乖地背啊,以後就知道了。”於是我對杜甫的詩報以美好幻想,乖乖的揹着。隨着年齡慢慢增長,聽了看了許多關於杜甫的詩,故事,覺得他是那麼遙遠。細讀後,又覺得我每天都在用他的道理。就如孔子一樣,形象似乎是那麼高大,有時卻又發現他就在你身邊,指導你做人、做事。打個比方,當讀的書越來越多,便能體會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境界。但顯然,我讀的書不夠多,所以文章並不很好。

當春天綿綿細雨拂過時,然們會付上一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諸如此類,還有許多。讀杜甫的詩,就像看一部紀錄片,真實地刻下了當時人民的生活。所以我有時跟同學開玩笑,例如:紀錄片《石壕吏》,製作人:杜甫。也許,就像媽媽説的一樣,年齡大了,理解就越深,運用就越多。正如魯迅先生説的:“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象生活在我們堆裏似的。”也正如臧克家先生評價魯迅一樣:有些人死了,他還活着。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7

憂國憂民憂天下,有膽有義有豪情,他就是杜甫。——題記

這是一位有着驚天動地氣質的大文學家,他是中國現實主義代表性詩人。他是愛國的,更是悲天憫地的,他憂國憂民,可以放聲大哭;他是自由的,但有顆心繫着國家社稷的心。

他不像李白,拋下家人,一人獨走天下,而寫下浪漫、瀟灑的詩句。他又和李白有些相似,都有過富足無憂的童年,都有着壯志凌雲的青年。他的志向,一如《望嶽》中的那句經典名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他要攀登,他要登上那最高的一座山,看周圍的那些小小山。無限風光在頂峯,那裏便是他的志向。

他和李太白最大的區別在於,一個雖追求自由,但心繫國家;一個崇尚自由,但心胸開闊,雲遊天下。

但有時造化弄人,卻不一定遂如人願。

杜甫生於晚唐,那時朝廷腐敗,那時他懷才不遇。又多次因小人讒言,因而他的絕世才華和他的政治抱負,沒有得到皇上的重用,於是他轉向文學創作,留下了了不少的名篇佳作。

他親眼目睹了安史之亂給大唐盛世帶來的浩劫,給普通百姓帶來的劫難。幸好他那時並不出名,幸好他那時只是一任小官,被安史叛軍抓住,不願意屈服的他得以僥倖逃脱,萬幸!萬幸!不然,中國歷史上豈不是少了一位大詩人?!

他一路逃命,沿途所見所聞,都成了他的創作素材,直到他跑回了家,只聽見了陣陣哭泣聲,原來是小兒子餓死了,然後寫成了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然後有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那篇《春望》,我認為是他寫的.最好的一首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讀後,讓人蕩氣迴腸,感傷於晚唐,抒發於人去物非的歷史感,借物詠情。

句句詩中透出他的五味雜陳,因國破家落,春光已經不再的暏物傷感。花無情而有淚,鳥無恨而驚心,美好之物因人而傷情破感,他又以樂景來表現哀情,加重他憂傷國事深沉之情!

這場戰爭已經打了一個春天,仍未結束。一封送達親人手中的信,在這個時候已經價值萬金。人民反對戰爭、期望和平的願望是多麼強烈啊!他的哀怨,正突出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感。

我敬佩他的風骨,他的詩韻,更敬佩他的思想和節操。憂國憂民憂天下,有膽有義有豪情,一種多麼高尚的品德啊!敢於揮筆揭露現實,佳作傳世萬古流芳。純潔與先進,憤怒與從容,這就是我最敬佩的一個人——杜甫。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8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從小到大,被譽為“詩聖”的杜甫,給我的印象一直是偉大而沉穩的,似乎顯得遙不可及,直到現在,我對杜甫才有了一個更加真實全面的認識。

杜甫並非與他的稱號一般,是人間之聖人,他在偉大背後,也有另一面:他也曾眺望泰山之巔,大筆一揮寫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之詞;他也曾為了一官半職,寫下獻媚之言。杜甫並非十全十美的聖人,他也同樣是會有難處的凡人,但他即使在自己窘迫的時候,也會將目光投向其他更加艱辛的人們,他們只是在生存而非生活。他無法幫助他們,於是將對於那些自己逍遙而將百姓困苦置若罔聞的達官貴人們的憤怒傾瀉於筆端,寫出了著名的《麗人行》《兵車行》。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這是多少個身陷苦難中的人的心聲!

杜甫的偉大貢獻不只是作為廣大勞苦民眾的代言人,為他們發聲,同時他也變詩歌/為日常生活內容的容器,而非呆板的文字。也許就是從他開始,詩歌不再被封鎖在高高的神壇上,與生活十分遙遠,它開始走向生活,走向民眾,走向豐富,走向多樣。也許正是因為詩歌豐富的內容,它才得以作為中國古代一種主要的文體,流傳至今。若無杜甫以及其他在為之努力的詩人,詩歌也許在現在能帶給我們的可能只剩下讚歎而無親切之感了吧!這也是杜甫被譽為詩聖的原因之一。

若説,李白乃是天上之飄逸神龍下凡,蘇軾乃是太白金星轉世,杜甫也許更像一個凡人。他也曾經輕狂,也曾諂媚,也曾走投無路,也曾仰人鼻息,然而他在生活中慢慢地沉澱了下來。他不曾忘卻他的夢,窮盡一生去追逐,卻終究平凡地死去。他的人生亦如夢,大起大落,悲歡離合,在轉眼間已成歷史。他愛着國家,追着官場,愛着百姓,卻又恨着那個官場。這種矛盾造就了今天我們熟知的這個杜甫。

這個善良,堅毅,愛國,沉鬱的杜甫。

這個偉大的詩聖。

這就是我眼中的杜甫。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9

杜甫出身名門,青少年時家境優越,妥妥的富家子弟。他的母族是博陵崔氏,比唐朝皇帝家還厲害的“天下第一望族”,在唐代出了十五位宰相。杜甫的父族是京兆杜氏,號稱‘城南韋杜,去天尺五。’不僅出過同時進了文廟和武廟的魏晉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杜預,而且光唐朝就出了十個宰相,其中還不乏杜如晦這樣的號稱“房謀杜斷”的名臣!杜甫有的可不光是顯赫的家世,還有讓無數人羨慕的天賦。他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還説自己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望嶽》這首詩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了自己勇於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氣。

但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客居長安十年,他奔走獻賦,鬱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着貧困的生活,“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安史之亂爆發後,他的生活更是顛沛流離,《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寫道“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登高》中寫道“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生命中最後一段時間,杜甫是在船上度過的,期間停泊方田驛時,五天沒吃到東西,最後貧病交加在一條小船上去世了。

杜甫的一生,高開低走,悲慘地結束,他的詩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當時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鉅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本人也被譽為“詩聖”。雖然杜甫是個一生遭遇悲慘的詩人,但幸運的是他和他的詩都得到了後世高度的評價。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10

雨打芭蕉,打出滴滴傷感,風捲茅頂,卷出絲絲憂慮。夜半驚醒,倚望窗外,故鄉月明,不禁老淚縱橫。這便是我眼中的杜甫。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青春時期的杜甫,豪情萬丈,傲視羣雄。登高一覽,江山盡在懷抱之中。可以説,這不僅是一個人的青春時代,也是大唐最青春、最鼎盛的時代。雖然杜甫的詩大多沉鬱頓挫,但這首詩倒有着豪情壯志的浪漫情懷,眼中又多了份他的壯志凌雲,風華正茂。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是中年時期的杜甫,懷才不遇,載道怨天。誰知皇上昏庸,官吏腐敗,人民疾苦。你看到官吏家的酒肉都多的發臭,而路邊就有凍死的百姓,這原來的盛唐去了何方?這首詩帶着諷古傷今的現實主義情懷,眼中又多了份他的憂國憂民,悲天憫人。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是老年時期的杜甫,家破人亡,顛沛流離。安史之亂打亂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秩序,弄的百姓們民不聊生,妻離子散。而皇帝卻不顧民生,只求尋歡作樂。逃難的杜甫聽聞王軍平定了戰亂,欣喜若狂,不禁淚濕衣裳,立馬備好馬車返回夢寐以求的家鄉。眼中又多了份他的越鳥南棲、故土難離。

貧困潦倒是他,懷才不遇是他,訴説人民疾苦也是他,佔了唐詩的半壁江山仍然是他。這便是我眼中的杜甫。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11

和瀟灑自由狂放不羈的“詩仙”李白相比,與之齊名的“詩聖”杜甫迥乎不同——一個是浪漫主義,一個是現實主義,並且,李白的詩是盛唐氣象的最佳代言,除少部分外都是樂觀向上的謫仙之作;而杜甫卻不同,他一生的中後半段先是安史之亂又是各地搬遷,再加上骨子裏的現實主義,詩中大部分是沉重的,但這並不是杜詩從一開始的風格。杜甫年輕的時候,也有一段裘馬輕狂的自由生活,那時候的“小杜”沒有財政問題,有心情也有財力到處浪一浪。大名鼎鼎的《望嶽》便誕生於杜甫的漫遊生活,“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少年意氣,壯志凌雲。這是當時杜甫的詩風,是盛唐期間普遍可見的。這是杜甫的第一種詩風。

李白、杜甫和當時的很多詩人一樣都是以漫遊為出仕做鋪墊。他們都不是通過正規的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的,不過李白進入仕途還算順利,被賜與“翰林供奉”這樣較好較高的職位。杜甫就沒那麼幸運了,當時他在詩壇上不像李白那樣出名,自然也不會有皇親國戚來舉薦他,還有奸相李林甫的“野無遺賢”堵住了他的仕進之路。杜甫在長安十年的生活實在艱辛:因為生活無法維持,只能帶着家人搬家到下杜城,中途還餓死了一個小兒子;還得不停的寫詩來吹捧皇帝權臣,只為求得官職。有些人認為這是杜甫“人生中的一個污點”,但我們知道生活就是這麼無奈,杜甫為了追求理想而不得不在人格上做出了讓步。《兵車行》《麗人行》才是詩人的本色:“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戰爭時期的“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青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這是杜甫的第二種詩風。此後他的詩風都向着這條現實主義的路線行進,直到那場驚天動地的叛亂,他的詩更加爐火純青,直至成為詩史。

不管怎麼説,杜甫“京華旅食潛悲辛”的長安十年總算有了回報,他總算等來了一個從八品下的“右衞率府胄曹參軍”。這職位實在低,如果是李白一定會甩手走人,但這好歹是個京官,官俸也較多,但沒多久,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叛軍一路打到長安,唐玄宗都跑了。八品小官杜甫也只好帶着家人逃往北方。此時,忠君守禮的他去靈武投奔剛登基的唐肅宗。

又很不幸,半路上他被安史叛軍捉到,押回長安。此時長安已不是萬國來朝的繁榮之地,而是破碎冷清的空城。杜甫觸景生情,一連寫下了多首記敍安史之亂時長安景象的詩,如《春望》、《哀王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哀哉王孫慎勿疏,五陵佳氣無時無。”而後一年他趁機逃出長安來到鳳翔見唐肅宗,並被授予“左拾遺”一職。這算是杜甫詩風的第三階段了。此時他的詩風基本成型,詩史來了。戰爭能改變一個人,也改變了杜甫的詩,加深了他詩中厚重的歷史感。

很可惜,杜甫的“左拾遺”沒當多久,就因房琯被撤職一事所累,被貶至華州。後來安史之亂又一次爆發,杜甫無法脱離唐朝政治中心的生活,又目睹了被兵災所擾的百姓顛沛流離。他心理極為複雜:一邊對腐敗的朝庭不滿,一邊痛恨安史叛軍。就這樣,他寫出了“三吏”、“三別”,“夜久雨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這時候杜甫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他開始更多地關注底層老百姓,即所謂“向下看”,還有對當時時局的各種看法,極為複雜。杜甫已經深入了這個時代,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代言人,這是第四階段。

第五階段是杜甫又一次因戰亂而在秦州,同谷,成都,夔州四地間奔波所形成的,這也是他一生的終結,是他第四階段的延續。不過在過上了較舒適生活的幾段時間內,他也會記錄一些生活的瑣事如《課伐木》,“空荒咆熊羆,乳獸待人肉。不示知禁情,豈惟干戈哭。”《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吶喊,至今仍在傳唱。總體是在關注老百姓的生活,還有一些是在感謝友人對他的幫助。

最後,一代大詩人杜甫逝於湘江之上,他的故事轉而被時間塵封為歷史。有説法稱他是個有點書呆子,老實巴交的人。但在我眼中,他幾乎一輩子都在憂國憂民,在這憂國憂民的大半輩子中,他也有過與李白、高適等人的裘馬輕狂;和妻子楊氏的琴瑟和鳴;一家人的幸福團圓;和老友一起回憶過往;向多方人士寫信求援。當然,他在長安十年也曾不得不討好權貴,也因為直言而被皇帝冷遇;他也因為沒處理好人際關係而不得輾轉多地。總之,杜甫是個很複雜的人。李白可用降世的謫仙來形容,他卻是個複雜的凡人。也只有“詩聖”這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詞語,才能道盡杜甫坎坷而偉大的人生。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12

大唐的詩國太過璀璨,有人成仙,有人成佛,也有人成聖。“聖”之一字實在是太高太重的讚譽,什麼樣的人才配擁有這樣的稱號?讀杜甫詩時,心中對“聖”一字若有所感,及至讀完馮至先生的《杜甫傳》,我想我終於懂得“詩聖”二字的分量了。

以下是對孩子們文字的搬運,以及我的一點小想法。

我眼中的杜甫永遠緊皺着眉頭,永遠漂泊在外,永遠事與願違,永遠拖着疾病的身子卻不留餘力地心懷蒼生。

沿途的奔波太過勞累,在那個月隱星匿的孤夜,他是否望向家鄉的方向,老淚橫流。他的人生註定坎坷,他的詩卻也註定輝煌。於是“人事多錯遷,與君永相望”,於是三吏三別。

朝廷腐敗,國家動亂。在官場混跡十餘年卻依舊苦無歸處。滿腹的豪情壯志被命運捉弄,傾吐不出的苦悶蹉跎着他的歲月。可他依舊“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多麼難能可貴。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寫下這詩歌時他眼裏是否也常噙淚水,是否也常有歎息。他不悲歎自己的命運,卻為了國家一次次心急如焚。

最終,他走了。卻留下不朽的靈魂……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13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唐朝,是詩歌的巔峯,著名的詩人不計其數,而杜甫無疑是唐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是杜甫在“安史之亂”中看到的景象。看到自己的國家由盛而衰,他憤怒,他沉鬱,他悲痛,他沒有想到在短短几年的戰亂中,盛世大唐會變得如此殘破不堪,這完全是因為唐玄宗李隆基貪圖享樂、不重用人才所致。杜甫努力了大半生,也只能“官應老病休”,就像“天地一沙鷗”,過起了漂泊無定的生活。

47歲的杜甫帶着家人,從長安逃往四川成都躲避戰亂,一到這裏,他就去拜訪“武侯祠”:錦官城外,樹木茂盛,黃鸝鳥的歌聲優美動聽,但卻無人欣賞。想當年,諸葛丞相有那麼多的崇拜者,在他去世後,還專門修建祠堂紀念他,而現在呢?來拜訪他的人卻很少,台階上雜草叢生、自顧自地青翠着,四季輪迴,斗轉星移,他的祠堂靜靜地掩映在蒼松翠柏中,無聲無息……

想想自己,國難當頭,卻沒有孔明先生那樣的濟世之才,挽狂瀾於既倒,不禁潸然淚下……這就是杜甫寫的另一首千古名詩——歌頌偶像諸葛亮的《蜀相》。

杜甫一輩子過得很不幸,雖然沒有得到皇帝重用,但他的理想始終是報效國家,他一直在努力,他用生花妙筆為我們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詩篇,值得我們銘記。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14

都説人如其名,杜甫,卻恰恰相反。他本是想輔佐君王,像李白一樣度過一個輝煌,恣意,瀟灑的一生,卻不料世事蹉跎,恰逢安史之亂,不幸被俘,未能走上官途。但他卻也依然留下了“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的聖名。

不同於別人的遊山玩水,杜甫卻是被逼無奈才流蕩萬水千山,安史之亂,讓杜甫的一生顛沛流離。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道出了杜甫的家國情懷,即使城已破,卻也還留着大好河山,表現出杜甫的有情有義,即便懷着對家人的擔憂和思念,卻還依然堅持決定報效祖國,可到後來歷經磨難終發現自己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表現了杜甫對自己才能無處施展的無奈與辛酸。到最後發出了“一卧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的感慨,即便杜甫未能當官,卻依舊掛念着祖國的安危,表現了他的家國情懷。

都説杜甫很悲慘,但生於亂世,便長於亂世,如果沒有這戰亂的背景,又何來那些名傳千古的詩詞呢?

時至今日,耳邊仍常常傳蕩着杜甫的聲音“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15

説到杜甫,我們每個人都會想到一幅畫面,那是一個嚴肅的老頭。是的,他不像李白那樣“飄然思不羣”,亦不像蘇軾那樣“一蓑煙雨任平生”。他就是百姓的代言人。從“三吏”到“三別”,他是行走在民間的史書,記錄了百姓的不公。

他是詩中的聖人——詩聖。何謂聖人。孔子有言:三立成聖,立功,立言,立德。他關心百萬疾苦大眾的死活,他道出了人們的心聲,他一生的奔波都是為了百姓。什麼詩仙、詩佛,那些都是天上的存在,而人間無。什麼是浪漫,那都是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只為自己而不顧他人,不高興了就“明朝散發弄扁舟”。那是自私的。從這點可以看出,詩聖比詩仙更無私,他的“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可見一斑。

時世造就英雄,杜甫終沒有遇到一位聖君,空有壯志抱負,卻無處施展。可那又如何,生不逢時亦英雄。他依舊站在了詩界頂峯,俯看前人與來者,能有幾人在詩歌上超越詩聖。

58年,這是杜甫在這世間生存的長度。説長不長,説短不短,這就是杜甫在這一生的經歷。在這58年中,它見證了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的過程,它是看在眼裏,痛在心裏,偌大一個盛世王朝正在一步步的走下坡路,最終走向滅亡。他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啊。

一步步的,杜甫也走向了晚年,讓他欣慰的一點是它記錄了許多時代之事,為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研究資料,無愧於詩聖之名。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16

你出生在唐代河南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自幼好讀書,才華橫溢。時逢開元盛世,國家興盛。而你胸懷大志,豪情滿懷,想成就一番事業,於是你不畏艱險,爬上了泰山之巔。站在山峯之上,俯看羣山它們竟顯得如此渺小。於是你即興吟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千古名句。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然而,安史之亂爆發了。一切,都變了……

壯志凌雲的你不得不跟隨時代的洪流走上逃難的道路。受儒家仁愛思想的影響,你憂國憂民。“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是多麼崇高的情懷啊!自己已漂泊異鄉,卻還在為像你一樣的寒士們思慮,何等憂國憂民!

無意瞥見達官顯貴多得吃不下的酒肉爛掉,而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那些街上活活被凍死、被餓死的底層民眾。於是你又寫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慨歎。

你想幫助窮苦人民,卻苦於勢單力薄,在那動盪不安的戰亂時期,單憑一己之力改變社會狀況,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想到此,兩行熱淚滾滾流下。多年漂泊着,看着寂寥空曠的國家,蕭條慘淡的社會,這一切都讓你黯然神傷。“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憂國憂民的你,觸景生情,感歎着世界種種,提筆寫下絕唱千古的詩句。

或許,你沒有謫仙李白的雄起飄逸;也沒有陶淵明的悠然自得;亦沒有蘇軾曠達豪放,你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與憂傷。但在我眼中,你是一位愛護百姓,思寄祖國的“英雄”。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17

不論生活給了我們多少的挫折和變故,只要我們保留着不滅的信念,人生總會有意義,總會有遇到美的風景。

題記

杜甫,是在如今能與李白齊名的人,他被稱為詩聖,在當年,誰知道他曾經多麼不引人注意。他小心地步入詩壇,悄悄地,如同他的為人。

他小心翼翼地坐在詩壇的最角落處,他想與各位在詩壇呼風喚雨的大佬結交朋友,他顫抖着,訕訕地伸出了雙手:您好,幸會。可對於那些在詩界中叱吒風雲的人來説,與這樣的無名小卒結交真是不值得。所以,杜甫就這樣一直孤獨着,直到另一個人的出現。

他踩着一身月光,無比瀟灑地走入門,向杜甫伸出手:子美,幸會!他就是李白。

李白和杜甫,可謂千古第一好基友,杜甫可稱得上是李白的頭號粉絲,對李白無比崇拜。他寫詩稱讚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羣,清新庚開府,俊逸鮑參軍他把自己的整個生命用來思念着自己的偶像,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不管什麼時候,他的心一定向着自己的偶像那個人的位置,不停地努力。

其實,我們停下來仔細想想,杜甫就是一個我們努力的鮮活的影子,他不停地認真寫詩,不停地仔細記錄着當時發生的事。

他去世的那天,他乘坐的那葉小舟還在江中漂泊:生涯相汩沒,時物正蕭森。他溘然閉上雙目已經幾百年過去了,才有一個叫元稹的人發現了他:天哪,這個人是多麼有才啊!他發現,杜甫的詩不僅僅是文學作品,還是一部史詩,一部用自己的心血換來的命運讚歌。直到這時,人們才發現了了這位一直被埋沒的天才。

一眼萬年,杜甫這位詩聖的一篇篇詩就是用他的心血而換來的,不管世事如何,不管自己是不是婦孺皆知,不管命運是否待他温柔,他一直在不停地歌頌着,歌頌奮鬥,歌頌生命,歌頌着一個個在生命之路上如他一般堅持的我們。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18

韓愈曾經説過:“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説的便是這詩壇雙子星座――李太白和杜子美。就我個人性格來説,我更喜歡李白,那種自負輕狂。但不得不説杜甫,卻更值得人們敬佩。都説,讀杜甫的詩,就像一杯陳釀,沉鬱頓挫充滿赤子情懷,但到頭來還是隻能歎一句人生只如此。

青年時期的杜甫同樣意氣鳳發,在《房兵曹胡馬》這首詩中,他寫道:“胡馬大宛名,鋒稜瘦骨成,所向無空洞,真堪託生死,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杜甫也寄託了自己希望橫行萬里的雄心豪氣。青年時代的杜甫正在遊歷大江南北。但他卻與李白一樣也有強烈的功名慾望,可是三次科舉考試都落第,為了做官,他只能到處請託,不顧對象是誰,寫詩自我舉薦,那段生活苦不堪言:“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羹與冷炙,到處潛悲辛”,他同樣也想致君堯舜,但無奈卻沒有碰到明君。杜甫一生起起落落,在安史之亂時間,杜甫開始在逃難中走向平民。

文章贈命達,魑魅喜人過。杜甫終於得以施展才華。《三吏》,《三別》更是千古明篇!但他自己也面臨着這樣的困難。“痴女飢咬我,啼畏虎狼聞,懷中掩其口,反側聲愈嗔,小兒強解事,故索苦李餐。”杜甫的後半輩子,幾乎都是過着飄泊流浪,寄人籬下的生活,杜甫的這一生活得太累!

不管是怎麼死的,杜甫終究是死了。詩壇一顆璀璨的明星隕落了!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19

我以一個學識並不廣的中學生的眼光中看杜甫。想起杜甫,我就跟着回憶起兩句話。第一句是在電影裏聽到的:聖人,其實也是人,只不過他做了一般人做不了的事,所以他成了聖人。

第二句便是人們常説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想,這兩句話用了杜甫身上在貼切不過了。小時候,媽媽給我一本唐詩三百首,讓我背其中的詩,有一大部分是杜甫的,我問媽媽:“為什麼要背這麼多無聊的詩呀?我要看哆啦A夢!”媽媽也不生氣,笑着摸着我的頭,説道:“乖啊,好好理解好好背,以後很有用的,背完了媽媽給寶寶棒棒糖吃。”“那有什麼用呢?”“乖乖地背啊,以後就知道了。”於是我對杜甫的詩報以美好幻想,乖乖的揹着。隨着年齡慢慢增長,聽了看了許多關於杜甫的詩,故事,覺得他是那麼遙遠。細讀後,又覺得我每天都在用他的道理。就如孔子一樣,形象似乎是那麼高大,有時卻又發現他就在你身邊,指導你做人、做事。打個比方,當讀的書越來越多,便能體會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境界。但顯然,我讀的書不夠多,所以文章並不很好。

當春天綿綿細雨拂過時,然們會付上一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諸如此類,還有許多。讀杜甫的詩,就像看一部紀錄片,真實地刻下了當時人民的生活。所以我有時跟同學開玩笑,例如:紀錄片《石壕吏》,製作人:杜甫。也許,就像媽媽説的一樣,年齡大了,理解就越深,運用就越多。正如魯迅先生説的:“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象生活在我們堆裏似的。”也正如臧克家先生評價魯迅一樣:有些人死了,他還活着。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20

我無法想象,你的身軀如何扛起苦難;我無法想象,疼痛是如何讓將你摧殘;我無法想象,你的意志如何撐住自己;我無法想象,你的文字如何綻放瑰麗;我無法想象,你的生命如何找尋載體……我的無法想象,是因為你的存在,是一個悲美的奇蹟。

也曾苦於奔波,也曾疲於失落,迫於生計,你還是選擇堅持,哪怕不擇手段,哪怕受盡委屈,哪怕盡失尊嚴,嚐遍苦楚,朋友做你的支柱,痛也無悔!於是,痛苦也要在你一代詩聖身上尋找深度。 上天賦予你不起眼的軀殼,你卻滿載山川,風物,喪亂和愛,孤獨寂寞的一個人活出了一個時代。這個時代是苦澀的,是心酸的,是讓每個有良知的人不忍垂淚的。可是,彷彿聽到了你在耳邊的呢喃:這個時代最苦澀的是百姓,最心酸的是百姓,淚水,不要流給我,而是那被鞭策被殘害的百姓啊!

這,就是你,即使在生命的懸崖也要呼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而“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偉大的杜甫!歷史,輝煌也好,滄桑也罷,與你相比,也只是一段插曲,不是你的心裏容納不了太白的豪情,不是你的心裏不渴望獨立於世的飄然,只是因為在人生的高峯中,你的頭是低着的,看到的是羊腸小道迂迴,看到的是深溝陰暗幽深,看到的是民不聊生,如何瀟灑一笑?如何飄飄於世?是因為你的良心!如果説,生命的安排無可逆轉,而你,卻用了最好的態度迴應。

時代的冷酷,卻挑中了這樣的你,受盡折磨,然後用乾枯的雙手去蘸起這世界上無比的悲哀,混進自己的淚水,混成一渠永不斷絕的生命的洶洶大波。千百年後的我們,也被你渲染,映出內心的自己,尋找真正的自我的意義。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21

少年,是意氣風發滿腔孤傲的代名詞。自古溯今,多少文人騷客才子賢者的年少時期,不知疾苦,不思愁緒,肩上落着皆是草長鶯飛。你可知,多少詩人的年少時期是松花釀酒春水煎茶,而一生光陰蹉跎卻不負年華?

就如杜甫,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倘若將他譜寫的詩句經文編製成書,那定是一篇絕唱!

登高望嶽—少年意氣

少年的杜甫遊遍山川,歷盡勝觀,心中浮沉的鴻鵠之志逐漸釀成輪廓。敢問,誰的年少時期沒有一腔孤勇和捨我其誰的決心?杜甫也是如此,小小的心中壯志燎原。躍動的焰火炙烤着他不諳世事未盡年華的心,烙下痕跡,滿目荊棘。他那蓄勢待發的一鳴驚人,不知驚歎了多少晝夜與春秋!

歷盡春望—朝氣蓬勃

心中的壯觀征途未起便徒生變故。安史之亂的星火很快散開。破敗的城池、空蕩的街道、寥寥無幾的行者,襯出了國家的蕭然。本應是朝氣蓬勃,向陽而生的芳華,卻被這戰爭的殘酷刺目。家書不知寫了幾封,驛站早已蕭條,飛鴿不知跋山涉水至何地?家書難覓,親人尋無。悵然由心而生,不知何時平定,何處逢故,何年安居?

晚秋蕭瑟—暮暮垂年

饒是避到近郊的茅草屋,也不得安居。凜冽的風捎來了天災的號角,狂驟的雨帶來了世事的艱苦。烽火三月,狂風驟雨接踵而至,連僅剩的棲身之所也被剝奪。江山已碎,平安何在?棲居已失,何去何從?國破山河,昔日的盛容早已化作回憶,漸漸地,隨風飄散。

杜甫的吶喊響徹晚唐,揮筆提墨,留下的千古名篇有不諳世事的傾訴,歷經愁苦的疑問和揮別辭世的感歎。一代天驕隕落,一代風華流逝,傳誦千古的,只有餘留的詩句經文。縱使垂於青史,流芳百世,賢稱美譽,千古追憶,也難掩對杜甫辭世的惋惜,詩史讚譽不盡,詩聖永刻銘記!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22

杜甫一生的命運飽受波折,年少時落榜,年輕時經受生活和精神上的痛苦。在亂世中,迎難而上。

登高望嶽——《望嶽》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年少到洛陽考試,不幸落榜而歸,於是他開始了不羈的生活。來到泰山下,望着高大巍峨,神態秀麗的景色,不禁聯想到了自己遇到困難與失敗。激起了杜甫攀頂的雄心,卓然獨立和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層雲生起使心胸震盪。遠是綿延不斷,近是奇麗秀美,細是神奇縹緲,俯是雄偉壯闊,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

恨別鳥驚心——《春望》

唐玄宗天寶年間,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爆發,致使山河破碎且民不聊生。唐朝由盛轉衰,杜浦的命運也痛苦不堪,唐肅宗至德元載八月,戰亂時,杜甫安置家小,隻身前往靈武投奔唐肅宗,忍受着離別之苦。不料途中被叛軍俘虜,困居長安。卻始終沒能躲過戰亂的侵擾。看到昔日繁華的長安城如今破敗不堪。流落被虜,戰火不斷,家書未到。因離別而怨恨,因國破家亡而悲哀,苦悲沉痛由此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家小安危未知,家書難覓,國仇家憂齊上頭,青絲也變了白髮,白髮也日益稀少。讀完這首詩,我感受到了杜甫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擔心飽受戰亂的百姓。

草堂定居——《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玄宗乾元三年的春天,杜甫來到成都,在親友的幫助下蓋了茅草屋,終於有了棲身之所。狂風吹破茅屋,大雨接踵而至,感慨萬千,寓情於景。狂風捲走了茅草,風力之大,使茅草七零八落導致最後不可收拾。杜甫心急如焚,憤怒焦慮。在他正經受苦難之時,他心中想着百姓高於個人,能兼濟天下。社會窮困潦倒,自己周圍敗亂之苦。天寒地凍,被子破碎。雨勢之大,茅草飛起。杜甫希望百姓安居樂業且國泰平安。

你的詩藴含着憤怒與悲痛,關心百姓疾苦。懷着偉大的雄心和壯志。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23

或許,你沒有李白的超速灑脱,沒有陶淵明的悠然自得,沒有王安石的官場得意;或許你的眼中只有愁苦;或許只有祖國的興衰才可使你“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思鄉之淚

你一生漂泊無根,時起時沉“有弟皆分散,無家問生死”是你孤獨無依的情感的最好抒發,你走在異鄉的路上,思鄉念家之情油然而生。今夜你是否仰望月空期盼家人的來信?月光皎潔,寒霜滿地,你望月落淚,兄弟情深。

憂民之淚

你還好嗎,杜甫?其實我很擔心你,你總是在憂國憂民,你的臉上寫滿了滄桑。你雖明白“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卻也依然在為國事擔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就是你最好的寫照。在你的字裏行間,總是充盈着憂憤。你的“漫卷詩書喜欲狂”的平生第一快詩也是與國家收復失地有關。你的雄心壯志,你的博大胸懷不禁讓人感歎!戰爭不斷,人民疾苦,牽動着你的愛國之心,你為民落淚,無比悲傷。

思友之淚

杜甫,你不止一次夢見了好友李白,你用“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為他鳴不平。你與他感情至深,只因你們有着相同的遭遇和寫詩的喜好。迫不得已,你們匆匆見過又各自匆匆離去,你忍住離別傷痛寫出“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寂寞之中,你的情感有幾人能懂?你思友落淚,知音難求。

亡國之淚

杜甫啊杜甫,遙想你年輕的時候,意氣風發,滿懷壯志揮灑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言壯志,可命運不公,你不得重用,最後一場安史之亂毀了衰唐,更破了你的報國夢!你在悲憤之中寫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蕭條景象。城池殘破,草木凋零,你的救國夢破,你的心亦碎,你為國落淚,無比痛心。

回首你的一生,一壺濁酒,沉醉了晚唐的衰落;兩行熱淚,詮釋了你的愛國忠心;三裏孤墳,道不僅戰爭的殘酷;四腔熱血,也不忘以表你火熱的肝膽!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24

浩大的詩歌王國,才華橫溢的詩人數不勝數,而詩風沉鬱頓挫的杜甫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一生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當他的破茅屋被風吹走茅頂時,杜甫還能喊出“大庇天下寒食俱歡顏。”的話,從痛苦的生活體驗中能迸發出奔放的熱情與火熱的希望,多麼大氣!儘管他一生過得艱難,儘管他遭受了無數挫折,但他沒有意志消沉,無論何時,他都以樂觀向上的心態生活。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淚涕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首詩,把杜甫的愛國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為國家收復失地的喜悦與即日回到故鄉的欣喜若狂都在字面上顯現出來。杜甫雖然苦,雖然窮,但他的愛國心並沒有減弱,尤其聽到故鄉收復的消息,幾乎要飛回故鄉。他的愛國心是熾熱的,是值得肯定的。在那外族侵略國土的時候,杜甫被迫離開了故鄉,離別故鄉時的依依不捨與回到故鄉的喜極而泣令人感動。而現在,這種有情有義、熱愛故鄉的人又有多少呢?

當我遇到困難時,我會想起杜甫;當我遠離故鄉時,我會想起杜甫。他的憂國憂民的情懷,他樂觀向上的心態,已在我心中深深地紮下了根,滋潤着我的靈魂。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25

小時候,常常聽大人們談起杜甫,説他是詩寫得最好的一個人。從此幼小的心靈中就對他留下絕對的信任與崇拜。覺得他是那麼神祕,那麼偉大。

終於我也仰着小小的頭,揚起嫩嫩的嗓音,像一波山草在飄動:“國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整日與山花野草結伴的我,驀地闖進這詩的國度,覺得眼前事物樣樣新奇,件件可愛。我如飢似渴地啃着這些詩句,逐漸地也慢慢有所領悟。別人告訴我杜甫沒有我想的那麼神奇,他只是個蒼老憔悴的“瘦老頭”,心中似乎只有“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的悲歎。我便急着與他們爭辯。

我長大了,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悄悄冒出新芽,雖還嫩生生的,但終於敢大膽步入成年人的內心深處,敢於評論他了。然而,杜甫這個一度被他人蒙上灰色的詩人,卻以他偉大光明的照射強烈震撼了我的心靈。杜甫生活維艱,“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間行路難”,他甚至還遭受小兒子餓死的奇慘變故。在杜甫的後半生,生活無論怎樣困難,他都勇於嚴肅正視事實,始終關注着民族命運與民生疾苦,在他的後期創作中始終貫穿着“窮年憂黎元,歎息熱中腸”的精神。安史叛軍的殘酷屠殺,統治階級的腐朽荒淫,勞動人民的痛苦呻吟,總之有關軍事、政治、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都在他的詩中得到深刻反映。當他為命運多舛而倍感淒涼時,國家憂患、人民疾苦隨即以更悲涼的色彩橫到心上。他那種拋棄“小我”而關心大眾的人格昇華,是同時代詩人所不可比擬的。更讓人俯首長歎的是,在那悽風苦雨人難寐之夜,杜甫非但説有頓生對天下人怨憤冷漠之心,反而以己及人,甘心犧牲自我而築起“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大廈,這是怎樣一顆滿溢着赤誠與慈愛的心靈!但遺憾的是,杜甫很少有歡快的詩句,即使有,體現的總是淒涼,可能是當時歷史背景的影響太深了吧!

對童年的我而言,杜甫是夢;對現在的我而言,他是真;或許他是真正的夢,而這是我用自己的眼看他。我崇拜杜甫的江河才華,更敬慕杜甫那顆悲天憫人、包容一切的魂靈!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26

他是大唐盛世王朝裏,舉世聞名的才子;他被尊稱為“詩聖”,是因為他隨意揮墨,也能勾勒出一幅幅美妙的圖畫,把一切儘可能地收錄於他的詩卷中。我在漫長的文學長河中,找到他的試卷,翻開鑑賞,描繪我心中的他。

在我看來,他的墨筆會畫畫。不信?展開他的詩卷,你會看到《望嶽》裏描寫的“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的泰山的壯觀景象,也能看見“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的描寫春雨的自然景觀等。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他親自觀察,再用墨筆勾勒出來的景象。不然,又哪來字裏行間透露出的自然、清新,卻又不失大氣、灑脱?

在我看來,他的墨筆會感傷。懷疑嗎?那請你繼續打開試卷的下一頁,繼續沿着他的軌跡步行。不消多時,你就會看見“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悲傷之情溢於言表,也會看見“歌罷仰天歎,四座淚縱橫”這一類的感懷之悲呼之欲出。當然,他所感傷的詩句尚有許多,但論鑑賞,只上兩句亦極佳矣。

在我看來,他的墨筆會擔憂,也會感歎。兩者合二為一,營造出一種全新的詩境。有問題?那就在詩卷繼續找答案。打開後面的部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與“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兩句一併映入眼簾。細品此兩句詩,他把擔憂藴含在其中,但又不忘了補上自己的感歎,可見他的複雜心緒。又如“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與“可憐後主還寺廟,日暮聊為樑甫吟”,此二句也點出了他的“憂”與“歎”:他“憂”國家災難,卻又“歎”劉禪無能也享受祭祀。這就是他的表達,把情感完美又恰合地融合在一起。

這就是我心中的他,一個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文人。我想,正因為他的墨筆夠“神”,能傳達情感,所以到今天,他仍被人們所稱讚、惦記,他的作品也被拜讀、喜愛、傳頌。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27

搔盡了白頭,愁浸了時光。

杜甫,現代主義詩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一直懷着報效國家的遠大理想。以前不熟悉杜甫的我,只知道他愁容滿面,卻不瞭解他為何而愁,本學期學了許多杜甫的詩,我知道他的愁是從何而來的了。“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句詩是杜甫老年時期寫的,當時他正漂泊在外,好比一葉孤舟,但他依舊擔憂着國家,憂到“雨腳如麻未斷絕”還在想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位把自己一生都傾注在國家中卻始終得不到重用的人,就是我們學生也會為他感到可惜啊!杜甫想要在政治上取得成就,但老天就偏不讓他完成心願,混了幾十年還是個小官,他想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華,卻無奈因為寫詩而出了名。從某方面來説老天是不幫他,但換個角度,如果沒有那些跌宕起伏、離愁別恨的時光,也就不會成就一個詩聖,一部史詩。

杜甫的一生,也不全是悲愴、“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他參加科舉考試落榜之後,來到泰山。泰山是五嶽中最氣勢磅礴的一座,“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明了杜甫的決心,他想成為一個征服泰山,征服人生中所有困難的人,充分展現出了他的豪情與氣魄。這種積極進取的的心,使杜甫跨上了聖化之路的第一步。

就像陽光總會被黑暗吞噬,杜甫的生命流逝,成了歷史長河中永遠令人仰望的人物。在他臨終前,寫下一首詩,始終寫的是他對未來社會生活的美好期望,士兵不再與家人離別,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恢復,永遠是一個與諧社會。由此可以更進一步瞭解到,杜甫究竟有多放不下國家了。

一陣風,激起了歷史長河的波瀾,留下了讀不盡的一本書。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28

哦,可憐的詩人,我願追隨你的足跡,陪你到那天涯、海角。

——題記

你的豪情

我追隨你到過泰山,也略曉你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那時的你年輕氣盛,有着偉大的雄心抱負;那時的你豪情壯闊,有着獨特的思想情懷;那時的你激情四溢,有着寬廣的胸襟氣魄。我偉大的詩人啊,我欣賞你,欣賞你積極向上的心態,欣賞你寬闊廣大的胸懷。

你的思念

我追隨你到過洛陽,也瞭解你與李白從相知、相識到相交的美好。那時的你狼狽不堪,慶幸的是你碰到了李白這個知己;那時的你流落天涯,李白離開了朝廷,你們同遊山東,賦詩作歌,親同手足,那時的你,那時的李白“醉眠秋共被,醉眠日同行”。你們志同道合,卻因去向不同而迫不得已的分開。我親愛的詩人啊!你好不容易與李白相聚一場,卻又要分開,“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你思念呀,思念你的知己呀!“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你同情呀,同情你的朋友呀。你的感情如潮水,千迴百轉,縈繞心際。我欣賞你,欣賞你對朋友關心思念的情感;我欣賞你,欣賞你發自心靈深處的美好感情。

你的思念,我看在眼裏。

你的憂傷

我追隨你到過江南,也知道你那“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的心情。那時的你早已逝去了當年的光芒;那時的你因為人生鉅變而憂慮重重;那時的你只能回憶開元盛世的美好場景;那時的你只能感歎自己對國家的遭遇無能為力。“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此時此刻,你身處困境,身染重病,這蕭瑟的秋江景色,正是你身世飄零的感慨,更是你老病孤愁的悲哀。我可憐的詩人啊!你出身書香之家,你有如此的才氣;你有偉大的雄心抱負,只是你憂國憂民;你無法不想人民的心情,我欣賞你,欣賞你為國家,為人民着想的情懷;欣賞你憂國憂民的心態。

你的憂傷,我看在眼裏。

你的愛民

我追隨你到過邊疆戰場,知曉你那“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的感慨。那時的你看到這戰馬嘯鳴、車輛隆響的情景,覺得震撼極了;那時的你為國家,為人民着想;那時的你為老百姓受苦受難而不服;那時的你依舊處處充滿着正義感。“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到了晚年,你求親告友,好不容易蓋起了一座茅草屋,好不容易有了個棲身之所,不料大風破屋,大雨又至,你卻沒有想自己一絲一毫,為的只是“天下寒士”。你以天下之憂為憂,你甚至想以個人的犧牲來換取天下寒士的歡顏。我心繫天下的詩人啊!你四十多歲才做了官,你看着百姓受苦受累,你難過,你悲傷。我欣賞你,欣賞你仁慈的性格,欣賞你耿直的個性,欣賞你對於百姓的苦難甘願做自我犧牲的特徵。

你的愛民,我看在眼裏。

你直麪人生,憂國憂民;你關心國事,關心人民;你心繫天下,關心朋友。你很平凡,卻又讓我在平凡中看到了你的偉大,你的無私。

哦,偉大的詩人,我會永隨你的足跡,無論時光變遷,不離不棄。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29

一葉扁舟在驚濤駭浪中因負重而平穩。

題記

暖風吹拂楊柳岸,夕陽為舊物鍍上日落的色彩。時光清淺,千年前,岸的那一邊仍有如潭水般的眸子凝望着天邊的暗淡。

不知何時,杜甫的內心已然與他人不同,他想要建功立業的決心初露鋒芒,而後便在他心底紮了根。唐朝衰落,他心繫百姓,即使露宿街頭也牽掛着某處同樣忍凍捱餓的人們。他的內心並不輕鬆,可他的眼神堅定。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那個烽火連三月的日子裏,狼煙四起,戰火遍野。他卻看到了火光後四處逃竄的百姓,他所掛念着的國家奄奄一息,他更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他居無定所,心力交瘁,長期的戰亂使他憂心不已,徹夜難眠。他忍受着風雨的煎熬,然而他始終想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那時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望着遍野的屍骨,倒塌的房屋,不禁回想起那個歡聲笑語的場景,而此時卻如此悽慘,不由得感歎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悽。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唐軍在戰爭中全線崩潰,退守河陽,差役前來捉男子去衝兵,可百姓家中的壯年男子早已上了前線,只有年老的老婦和幼年的孩童。便有了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的場景。

縱觀歷史,有的人渺小如沙礫,可在當時戰爭紛起的日子中,他更像一方巨柱,支持着他心中的情懷與堅韌。

肩上的擔子多了,反而更加堅定。宛如小舟,因負重而平穩。他並沒有隨時光的奔赴而被湮滅,而在歲月的深處熠熠發光。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30

自幼,我們便學了許多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在我年幼時,只覺得杜甫的詩寫的無比優美,令人欣賞,但現在,對於這位大詩人卻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

當孤舟漂泊大海時,你憂國憂民之心不斷;當秋風吹落黃葉時;你低吟有樂釋懷;當寒風布襲似鐵,你依舊想着"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一路走來,你一直在流淚,你憂國憂民之心終身未斷,你一直想着精忠報國,卻哀哀無助。當你看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情景時,你對百姓的苦難深感同情;在你的名詩《春望》中寫道在烽火連三月之際,你依舊想着黎民百姓,'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你依舊想着國家的安危與和平。

你愛國愛民,但不幸的是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經歷過安史之亂的你,早已懂得了國家安定的重要性,但也只能無能為力的屈服於社會的黑暗,在痛苦之中燃燒着生命。

杜甫,將痛苦演繹了一生的人,被現實欺騙了一世的人,為了黎民百姓和國家,你放棄了獨自逍遙 ,卻被命運玩弄的死去活來。這些痛苦和你自身的經歷,我們早已在你千年流傳的詩中體會到了,杜甫,我眼中的你是愛國愛民的,是偉大的,我永遠敬佩你!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31

白色的石橋漸漸被染成了黑色,嘶殺聲、馬蹄聲稀稀拉拉地響着,驚醒了那剛剛睡去的幼鳥。一陣吵鬧聲之後,又恢復了死一般的寧靜。經過戰爭的洗禮,這片土地更顯得殘破、衰敗。這時傳來了一陣重重的歎息聲,循聲望去,昏暗的燭光中,一男子站在窗前,正愁緒滿懷,看着這片被戰爭摧殘得支離破碎的大地,他不禁吟道:“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他就是“詩聖”杜甫。

他的憂國憂民造就了他的無畏。杜甫的一生是坎坷的,然而無論走到哪裏,他的名字就響徹在那裏的天空,響徹在那裏的人們的心坎上。他用開朗、豁達、寬容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物,讓人們知道用感激、豁達的心境去挑戰我們的人生。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他即使生活困頓,仍然心憂天下,關心百姓疾苦。他憂國憂民的情感,他寬闊無邊的胸襟,讓我銘記於心。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雖然遭貶謫,然而他並沒有沉淪,沒有悲愴,他將失敗、不得志、恥辱,看得雲淡風輕,在挫折面前,他豁達無畏,躊躇滿志迎接未知的挑戰,即使遭受打擊,遭遇挫折他也不放棄為民請命、報效祖國的志願,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激情來面對如畫的江山、如夢的人生。

他雖然位卑,但仍心天下為已任,憂心黎民百姓。他懂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道理。官場的風雨,生活的風雨無法阻擋心靈的前進,他要讓他的一生精彩而有意義。

溶溶月,淡淡風,猶如那花香,風飄萬里卻總有散去的那一刻。可是,他的名字卻永垂青史,一個“詩聖”之稱,他當之無愧。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32

他那種愛國愛民,使我想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忠君愛國,就像向日葵一樣向着太陽。當他被貶官時,他在失意困頓還依然高唱:“天涯何處無芳草?”官場上的挫折,並不能讓他為此放棄為人生的探索,超越寵辱得失,任憑風雨肆虐,卻始終堅持自己的信仰,只由“一衰煙雨任平生”,在逆境中匍匐向前,坦然自若,才會覆險如夷,無視一切險阻,才會感動“業務風雨也無晴”。雖然他被貶官,但他那熊熊烈火般的愛國情,使他“見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當他憂國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以致“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坎坷中不滅愛國情,蹉跎中不遺世人,能有這樣的情懷,唯有聖人能為。

他愛民,寫下《石壕吏》來對戰爭的控訴與揭露,“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來表達他對吏的批判,對婦人的同情。在戰亂時期,男兒都去鄴城戍,原來重男輕女的思想已變,因為“生女猶得嫁必鄰,生男埋沒隨百草”。既然“老嫗力雖衰”還得“急應河陽役”,寫出他那愛民之情。他憐惜老百姓,只因“朱門酒頭臭,路有凍死骨”。他悲天憫人,幹好事不求報酬。

他愛國,“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忠心耿耿。他愛民,愛得捨己為人,可以看出他希望有一個大同,“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博大胸襟。因為他愛國愛民,所以他希望有一個和諧的社會,國家繁榮富強,國泰民安。他希望國家到處都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之池,希望國民有一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希望國民們有一種“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的純樸民風。希望國民們“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他“固有一死”,他死在湘江的小船上,無人送葬,無人默哀,只有滔滔的江水永遠鳴奏着他詩中訴不盡的悲憤。他就像曇花一現,水光瀲灩,只能讓人感歎:“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33

著名的唐代詩人杜甫,在別人看來是多麼的功成名就,但是他卻有不為人之道的一面。杜甫一生都很窮困潦倒,而且自己報國無門,壯志未酬。但是我心中的杜甫是,忠君愛國憂國憂民,是善良的,是樂觀的,更帶有一絲狂氣。

杜甫一生忠君愛國,憂國憂民。他一生都很貧苦,正直壯年44歲時爆發了安史之亂他也就被關入獄中,因他的詩名很小所以逃了出來,就在連他自己的自顧不暇的時候寫下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的千古名篇。這種危急時刻,他擔憂的還是皇帝,並去找在外逃亡的唐肅宗,被封小官後因不瞭解官場的利害關係被貶。終因俸祿太少棄官遊蕩於四川,收朋友的接濟,蓋了一間小屋,當自己的草屋頂被風颳走後,他不但不悲傷反而更為天下蒼生着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他總是這樣推己及人,而這樣的氣魄無人能比。

杜甫更是善良的。在他的房屋前,他發現有一個老夫人總是打他家門前的棗,當時並沒有阻止,而是感慨人民生活的苦悶。當他把自己的房子交給別人時,那人要去阻止老婦人,被杜甫攔下,杜甫大度的説這樣也不會影響自己,那個老婦人沒有丈夫沒有兒女,及幫幫她吧。説完又感慨社會上老百姓的生活苦悶,不能吃飽穿暖,即使他自己也是貧困潦倒,身無分文。杜甫這一生更是樂觀的,他並沒有被貧困擊倒,反而更加樂觀更加推己及人憂國憂民。在四川時被朋友接濟,他並沒有覺得喪失活下去的信心,反而寫出“但有故人供祿米,餘生此外更何求。”的“狂”詩句。杜甫很樂觀,從不會想要輕生。杜甫也是一個“狂人”,因與李白打交道也沾染一絲狂氣。當他登上泰山山頂時,俯瞰世間萬物是更是感慨萬分,更加瘋狂,於是寫出了“狂”的詩句“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然而這樣憂國憂民樂觀善良的唐代詩人僅僅活了59歲,就連他逝世時也是相當悲涼,他客死在湘江的一條小船上,就這樣漂泊悽慘的過完了短暫的一生。這就是我心中的杜甫,他忠君報國,他憂國憂民,他善良樂觀,他依然帶着一絲狂氣,這樣的杜甫我欣賞!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34

話説杜甫到了天堂後,每日只是或讀書、或寫字、或彈琴下、吟詩作對,倒也十分快樂。誰想靜中生煩惱,忽一日憶起以前在草堂度過的美好時光來,不禁日思夜想,只盼能再回草堂看看。上帝見他整日痴痴呆呆,茶飯不思,不知他到底何事。於是喚他來細問,才知他犯了思鄉之病,對他笑道:“這點小事,何至於此,我馬上就讓你回草堂。”杜甫欣喜若狂:“多謝!多謝!”

上帝施展法力,轉眼間杜甫就到了草堂的大門前。杜甫定了定神,四處一瞧,不由得大驚,但見紅牆青瓦,庭園深深,儼然一座地主莊園也!想當年我流落到成都,靠親友資助才建得茅屋一間,記得“八月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何等到的寒酸!何等到的淒涼!怎料到今日竟一片富貴氣象,且讓我進去細瞧。

杜甫整整衣衫,抬腳正要跨進大門,説時遲,那時快,一彪形大漢猛地出現在他面前:“客官,請付60元!”杜甫“當、當、當”倒退三步,“青天白日,難道有強盜?”那大漢再道:“要入此門參觀,就要給60元買門票。”“原來如此!”杜甫暗想:“我想回自己的家看看,還要買門票,那其他人更是不得入內了。想當年草堂初建成,雖一貧如洗,只要有客來訪,我可是熱情招待啊!記得我還賦詩一首:“……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杜甫正在那兒感慨萬千,那大漢不耐煩道:“你這老漢,到底進還是不進。”杜甫忙道:“壯士,我乃杜甫,一介寒士,身無分文,況此處即是我家,應該不用買票了吧?”那大漢冷笑道:“杜甫都死了一千多年了,你還想借他名頭行騙!不過就算是真的杜甫來了,無錢也進不得此門!”

杜甫不禁老淚縱橫:“罷!罷!罷!真是斯文掃地!今日之草堂已不是我之草堂也,我還是回到天堂那個清淨之地罷了!”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35

唐朝,自古便被稱為詩的國度。無數優秀詩人吟誦出情景交融、氣象萬千的佳作,使唐詩成為中國詩史的輝煌巔峯。在羣星薈萃的詩壇上,最耀眼的應數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而在這四人中,杜甫沉韻的詩風、精簡的語言、以及他那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我十分喜愛。現在,就讓我們掃開歷史的塵埃,一起走進杜甫,走進他那憂國、傷時、憐民的杜詩中去。

杜甫,唐朝詩人。少年時即以詩賦受長者稱許。到後來,還被稱為唐詩集大成者。尤其是他的後期七律,沉鬱頓挫、精切而毫無斧鑿痕、凝鍊卻又揮灑自如,被稱之為唐詩最高成就。故後人尊稱他為“詩聖”。又因為他的詩揭露了朝廷的、反映了民間的疾苦,所以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

他三十五歲進京,希望考取功名,造福百姓、光耀門楣。可是事與願違,十年應舉,皆名落孫山。這也就使他逐漸接觸社會下層寫下了揭露當時天寶弊端的《兵車行》、《麗人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長安、洛陽淪陷,十年追求功名之心終告破滅,之後便過着流浪的生活。“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便是叛軍攻入長安後的一副社會縮影,包含詩人的切身悲痛。杜詩成為一代詩史由此開始。之後陸續寫下:《哀王孫》、《悲陳陶》、《悲青板》“三吏”、“三別”這些詩描繪的一幅幅慘絕人寰的畫面皆反映了戰爭的殘酷、時代的悲劇。三男鄴城戍,二男新戰死。我裏百餘家,世亂各東西。以《秦州詩》為轉折後,杜詩不以陳事為主,而是自歎身世。但未因此失去其詩史性質,而是淡化為時隱時現的背景。如:《登樓》、《白帝》、《登高》……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皆是身世自歎、憂國、傷時與憫民。

公元770年,巨星隕落,一代“詩聖”杜甫病死湘江走完了他孤獨、坎坷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