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關於書的魅力優秀作文

作文2.34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書的魅力優秀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書的魅力優秀作文

關於書的魅力優秀作文1

大家一定都看過德國漫畫家卜勞恩的作品——漫畫集《父與子》。其中每一副都很精彩,都很搞笑,這不,我這又看到一幅。我給它取個名字,就叫《書的魅力》。

一天,媽媽做了一頓豐盛的午餐,爸爸迫不及待地坐上了餐桌,他一看桌上的菜,大叫一聲:“這午餐太豐盛了!”再回頭一看:“咦,怎麼兒子沒來呀?”媽媽輕聲地説:“他在房裏看書呢。”爸爸氣呼呼地推開兒子的房門,看到兒子正趴在地上看書,就大聲吼道:“怎麼還在看書?還不快去吃飯,再不去的話,我就把你的書沒收!”兒子極不情願地從地上爬了起來,走出房間。他沮喪地坐到餐桌旁,當他看到滿桌的好菜時,剛才的不愉快一下子丟到九霄雲外了。不過,兒子是個有教養的孩子,家裏人不到齊,他是不會一個人吃的。她和媽媽幹坐了半天,媽媽疑惑地問兒子:“你爸爸呢?”兒子説:“我不知道呀,我出來就沒看見他。”媽媽叫兒子到他房裏去看看:“快去看看,飯菜都涼了。”兒子站起身,也是氣呼呼地走向房間,他邊推門邊叫:“老爸吃飯了。”等兒子低頭一看,原來爸爸也正趴在地上,興致勃勃地看着那本書。兒子又大聲喊道:“吃飯了,老爸。飯菜都涼了!”聽到這一聲叫喊,爸爸才依依不捨地站了起來,邊往外走邊回頭看看地上的書。

唉,這就是書的魅力呀!喜歡看書是可以的,那也不能餓着肚子呀!再説了趴在地上也不太好吧?

怎麼樣?好玩兒吧?快來看看。

關於書的魅力優秀作文2

俗話説:“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崖苦作舟。”不錯的。書是知識的海洋,帶着你乘風破浪;書是美好的開始,帶着你尋找結果;書是完美的結局,帶着你創造歷史;書又是樂趣的果實,帶着你嘗試酸甜苦辣……

在每時每刻,讀書便成了我們各種各樣的樂趣,像繁花的品種一樣多。

人人都有自己的樂趣。大多數人都把讀書當作最大的樂趣。有的在繁重的學習生活之餘,捧起書鑽研文化知識;有的在空閒時看書則是為了娛樂,為自己再多增添些快樂的空間;有的人看書是工作需要;有的人看書是為了賺錢……總之,人們看書都是有目的的,多數是為了學習文化知識。

既然書是那麼重要,最紅火的`可算是書店了。在每一家書店裏,都會圍滿男女老少。就拿北京圖書大樓説吧,它有三四層呢!每天都會擠滿人;第一層看書的都是些謀職的和創業的,都在仔細挑選合適的書,有錢的乾脆都把自己喜愛的書買下來;二樓是最熱鬧的地方——兒童書苑,孩子來看書,家長來陪着,喇叭盡是響些看書擁擠了、不要坐在地上了等等,孩子看書入迷了便席地而坐,家長勸説都聽不見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嗎,孩子買一本家長就給買一套還有各種的試卷等;三四層大多數是中老年人,來買政史等書,觀看介紹具有中國特色的書……

現在,老師都讓我們學生寫讀書筆記,目的是讓我們在擴大閲讀量的同時,寫出感受,從而使我們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也就實現了“作文不發愁,出口就成章”的目的。

讀書,一種擴展知識的重要途徑;讀書,會使我們提高作文水平、擴展知識面。總之,我們就要像冰心説的那樣: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關於書的魅力優秀作文3

持一本好書,如乘一葉扁舟弄潮於知識的浪巔,縱然驚、險、奇、難,然而縱橫於天地之間,集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方鑄成一把金閃閃的鑰匙——開啟智慧之門。 聖人曾雲:“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然也!打開書頁,開卷有益,搏擊浪花,擊起智慧的水珠,映出七彩的霞光。

午後的陽光緩緩流動,校園裏已是一派百花爭豔的景象。手捧語文課本,任目光輕盈地撫過書頁,心在温暖的空氣中感悟、昇華。

品味李白,感受到的是瀟灑不羈。“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鑄就了他的豪邁與飄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激盪着他的自信與博大。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品味李清照,感受到的是悽婉與哀傷。“花自飄零水自流”是怎樣的一絲惆悵,“梧桐更兼細雨”是怎樣的一縷憂傷,“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是怎樣的一種悲壯,“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又是怎樣的一簾斷腸。

品味曹操,感受到的是遒勁雄渾的意氣。那東臨碣石的一代梟雄,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鬚髮,也依然能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不屈之音。

讀書賜予人堅強。生活是一條道路,到處佈滿艱險,唯有堅強才能走過。讀古書,感歎勾踐亡國後,壯心不已,卧薪嚐膽,終破吳而歸。孔子周遊列國,四處學習,才成為一代聖人。看今朝,張海迪身殘志堅發奮苦讀,榮登全國十大傑出青年之位。“有志者,事競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