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項羽本紀》讀後感300字作文範文

作文2.48W
  【篇一:讀《史記·項羽本紀》有感】

這個週末,我閲讀了漢朝司馬遷寫的《史記》這本書。其中最讓我難忘的還是書中專門描寫楚霸王項羽的《項羽本紀》,它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使我受益匪淺。

《項羽本紀》讀後感300字作文範文

這一章節主要講了項羽從小時候開始就有過人的宏志,竟已想取代秦始皇。接着隨叔叔東征西討,收服了各地反叛起來對抗秦朝的能人異士,如陳嬰、范增等。還殺宋義、救鉅鹿,威震全國。但其剛愎自用、永不言敗的魯莽性格也使他先後設下鴻門宴、誅殺諸侯王,展開楚漢之爭。雖然兵良將廣,但由於其做法失去民心,最終逃不過四面楚歌、被迫烏江自刎的悲慘命運。

在一章節裏,我從楚霸王項羽的身上看到了許多十分值得和需要摒棄的一些性格特點。如楚霸王的志向遠大、身先士卒、以及勇敢講義氣等優點則十分值得我們學習。但他性格魯莽、眼光停留在眼前、剛愎自用等缺點,卻十分值得我們思考思考……

當我看完這一章的時候,我思考一下,竟驚奇地發現,我們竟霸佔了楚霸王項羽身上的所有缺點;而甚至不知道項羽是誰的山區孩子們,卻搶走了他身上的所有優點。例如:我們有時候,十幾元的玩具,根本不需要思考,可能一個星期就有買上一件;可有的山區的孩子們卻連學習用品都要再三考慮才決定買不買。我們平時都少有去想自己所做的每一件對事錯事的後果,都是先做了再説就像項羽殺了天下的諸侯王,卻不知已失了民心樣;可山區裏的孩子們,哪怕年紀再小,也知道考好一次試、買一件新衣服乃至一場雨的後果。他們懂得知識沒我們多,卻如同楚漢相爭時的劉邦一樣,擁有善良、謙虛、顧全大局的優點。

《史記項羽本紀》這個章節中,讓我從項羽身上,懂得了他成功的原因:志向遠大、身先士卒、勇敢以及重情義,但更使我透過項羽,懂得不要剛愎自用、不要魯莽,使我不會重蹈項羽的覆轍。

  【篇二:《史記·項羽本紀》讀後感】

羨慕,但風中的低語卻訴説着自負所帶來的危難,項羽的死是歷史的遺憾,他未能有完美的結局,畢竟這不是故事,無法有善變的結局。項羽的血流入家鄉的水,這水的一旁是他曾經守護的地方,而他也將在這縈繞千年,不禁為他歎息,不禁責問歷史為何選擇了劉邦,但我只是站在歷史長河的邊緣,無論這裏多麼洶湧,多麼絢爛,我都是一個過客,無法涉足去改變命運的輪跡,亂世的光華似乎就在瞬間,烏江流水已滔滔而去,只是未曾驚醒了沉睡的霸王。

安息至永生,是經歷了時間所遺留的,項羽似乎在千年之前便已沉睡,但他的靈魂在時間中得到永恆,他化為江東子弟心中亙古的傳説。

一切已過,英雄也有江水這歸處,也許這是一種榮耀。長江邊李清照是否為項羽歎息,“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否亦是多少人的感言?只因那亂世不滅的光華。

  【篇三:《項羽本紀》讀後感作文

這學期期選修了史記導讀這門課,所以有機會認真的讀一讀這部史家經典著作。

記得初次讀《項羽本紀》,是在高中的時候吧!記得那個時候為了應付考試,不得不背古文,所以經常要被迫讀一些十分生澀的古文,然而我卻是從那時侯起,漸漸迷戀上了古典文學,對於別人的無奈來講,那時候的我應該是欣喜的吧!

人們都説他是悲美英雄,由於他的勇,他的悲,他的愛,他的兒女情長……

再讀本紀,全篇最使我震撼的一幕發生在垓下:當四面楚歌的項羽獨帶二十八騎,憤憤地道出了那句被後人緊緊握住作為證明其自負把柄的話:“是天亡我,非戰之罪”之後,面對敵眾我寡的局勢,他堅定地對所剩不多的部下説:“今日固決死,原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接着,他的諾言都一一實現了……重聚戰將後,那個悲美英雄悠悠問道:何如!就在此處,我忽地就被他的霸氣所震懾,所感染了,我不由自主地欽佩上了他,即便,這個人物是我一直所不喜歡的:因為他的自負,他的優柔……末路的英雄總會給人以心靈的震撼,何況那個英雄是項羽,那個場景是在垓下。

總觀全篇,項羽的諸多缺點導致了他不能被大多數忍喜歡,他實在是過於嗜好殺戮:在發跡之前,誘殺無辜縣令,而那人正是要資助他去暴力的資助者;而後,他又殺卿子冠軍宋義,而且他有着冠冕堂皇的理由,認為宋義延誤戰機,只為保己,而這個人又是義帝親封的上將軍,謀略過人,亦曾經預言過項梁的失敗;而後項羽屠咸陽,坑秦兵,盡失民心。這樣一個雙手沾滿了無辜生命的鮮血的人,後人僅僅因為那段霸王別姬的逸事,烏江自刎的悲壯,便十分的懷念他,讚譽他為悲美英雄,所謂英雄,不單指勇力,智慧,我想更重要的應該是他的德行!

他是當世無雙的勇將,但卻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因為這個人內心裏並沒有安天下的志向,亦可説是胸無大志。徒有謀臣范增卻不能挺之用之,他的失敗也就不足為怪了。所以,項羽這個悲美英雄也只好在歷史上來充當這樣一個讓人又敬又恨而且又憐的矛盾角色了。

  【篇四:《史記項羽本紀》之讀後感】

這幾天看了《史記·項羽本紀》,讀了之後,不知怎麼有一種感動。仿若穿越時空界限,將項羽的影投在了心中,依稀看見那個時代的殘血夕陽……

項羽有太多的遺憾,或者説本該成為英雄的人卻無法成為真正的英雄。但他在亂世中綻放了未有的光華,他的傳奇讓人覺得劉邦、韓信只能做亂世的配角。

在鉅鹿,面對秦軍,是他率領江東的子弟以少勝多,震懾諸侯,我彷彿看到了血染征衣的項羽揮戈於千軍萬馬,楚軍的`吶喊響徹雲霄,看書從未有過這樣真實的感覺,

面對危難,置之死地而後生,不退縮終將成功,是項羽為人們所立的榜樣。

四年的楚漢相爭在垓下之圍時本預言着傳奇的隕滅,但項羽卻在這終點又舞出了眩目的光華,只是這個終點註定成為楚人的遺憾。霸王別姬不免英雄氣短,兒女情長,四面楚歌,重重之圍,項羽在諸侯的眼皮下率眾突圍,也只有項羽才有這份膽氣。二十八騎的東城決戰,盡顯英雄霸氣,這是隻有他才有的自負,只是一句“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卻沒有了“力拔山兮氣蓋世”所有的霸氣。

烏江自刎,項羽拋開屬於他的一切——天下、美人、駿馬。戰神一般的人便如此躺在烏江岸邊,他的血流進烏江,讓這江水有了靈魂,江水的咆哮,掀起的白濤,衝去了夕陽下的最後的殘戈……

捨生取義是項羽離開亂世的方式,自負毀了一切是項羽留下的警示。

  【篇五:《項羽本紀》讀後感】

司馬遷把項羽寫得如此強悍,歷來有兩個説法,一説是將漢高祖死敵寫進本紀,是發泄對漢武帝的不滿,二説是司馬遷由於身遭大不幸,強悍如項羽這樣的猛男,自然而然激起了太史公的崇拜。

要知道一個人的實力,就要看他對手的實力。所以把項羽寫強一點,不會影響漢高祖的光輝形象,反而通過這一點,更顯得高祖實力非凡,成為九五之尊也是眾望所歸。

楚漢相爭,應該是中國歷史舞台上第一次純智力與純武力爭奪天下。最後的結局,也證明了大腦遠勝於拳腳。

項羽用過的計,似乎只有一個“破釜沉舟”,但照我看來,與其説這是一條計,還不如説是項羽的率性而為。韓信的“背水一戰”,那才是計謀。只知屠城坑降卒的項羽,其謀略智慧,也許遠遠不及外黃城那個十三歲的孩子,更不要説深諳帝王之術的劉邦了。

劉邦和項羽,這兩個人,從道德角度很難説哪一個更好一點。一個是為了天下可以置老子於不顧的流氓,一個是殺殺殺殺殺殺殺的西楚霸王。一個詐,一個暴,這兩個人,你會喜歡哪一個?更多人包括易安居士李清照卻對楚霸王更加青睞。“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一位婉約女子能寫出如此擲地有聲的詩句,不能不説楚霸王感染力之強。

項羽感染後人的,是他的悲劇美。征戰八年,一生經歷七十餘戰的武將,僅僅遭受了第一次失敗,卻徹底失去了一切。但這一敗,項羽敗得很瀟灑。當身邊僅餘二十八騎時,剛過而立之年的項羽似乎已經知了天命,“天亡我,非戰之罪”,這最後一戰,更要戰得漂亮,戰得從容。

於是,戰到烏江……

“天下苦秦久矣。”當項羽和劉邦們都不再以農民起義領袖的身份廝殺時,他們是不是還記得這句曾經流傳以久的牢騷話。這句牢騷,陳涉吳廣説過,我想,項羽劉邦們一定也説過。當項羽在故人呂馬童面前自刎時,當劉邦登上帝位創下四百年漢家江山時,他們也許會感慨,天下終究不是天下人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