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薦】

作文7.09K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聯考滿分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薦】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1

人的一生要做很多的選擇,站在人潮擁擠的十字路口,將何去何從?高三的我們,處在青黃不接的尷尬年紀,面對敞開着的大學之門,將如何走下去?

門與路,永遠相連。在為大學聯考而奮鬥拼搏的途中,我們奔跑了多少路,又打開、抑或是關上了多少門?猶記每一個埋頭苦學的夜晚,就好像參加馬拉松比賽,身邊都是同我一樣在努力的選手。鞋中進了硌腳的沙石,我們不停歇;汗水迷糊了雙眼,我們不退卻;熾熱的陽光烤得皮膚隱隱作痛,我們不放棄??但也有中途倒下的人,他們畏懼前方的刀山火海、荊棘遍佈,他們眼睜睜地看着通向成功的大門轟然關閉,抖落下來的塵埃刺痛着雙眼。]門是路的終點,也是路的起點,它可以擋住你的腳步,也可以讓你走向世界。其實路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你的選擇決定了門的閉合,沒有付出和追求哪來的成功?

我很慶幸有一羣並肩作戰的夥伴,我們打開了大學聯考的大門,準備朝更遠的目標前行。在閒暇的時候,我們圍坐在一起促膝談心,勾畫着美好明天。大學,對我們而言,既陌生又熟悉,陌生到心中充滿了好奇與疑慮,又熟悉到它日夜出現在腦海裏與夢中。但不論它到底有多大、是什麼樣的形狀,我深知的是,迎接並等待我的,是一條新的道路,上面有着曾經的腳印,也有着未來的憧憬。

非常喜歡女作家伍爾芙的一段話:人不應該是插在花瓶中被人觀賞的靜物,而是草原上隨風起舞的韻律。的確如此,大學的門已經敞開,一邊連接已知,一邊通向未來,我們不該待在原地被動地接受未來,而應該勇敢地擁抱未來,雖然知道這充滿未知的世界有太多不定數,但也要盡情享受這沒有答案的人生。大學是我們學習探索的又一個人生舞台,這時我們不用再像跑馬拉松一樣彷彿要耗盡生命地拼搏,而是要放慢腳步,在路上尋找過去的影子,和那些曾經美麗的憧憬與願望,讓它們和現在的腳步一深一淺地融合,前往下一扇人生之門。雖然處在青黃不接的尷尬年紀,沒有大人們身上的洗練,需要面對的也會是更具挑戰性的任務,但我相信,只要能不斷改造過去滿身缺點的自我,在緩慢前行中汲取精華、充實自己,這一路將不再坎坷孤獨,考驗之門後面一定會是一個光明的未來。

顧拜旦説過,勇敢的成功是暴風雨過後的成功,要待到日近中天,陽光普照,玉米才會沉甸甸地掛在收穫者的臂膀上。這一生,我們有很多路要走,也有很多門需要我們一一推開。

大學,是諸多門中的一扇,希望我們可以不再畏懼失敗與困難,坦然面對這一切,勇敢前行。要堅信,此時的你已經歷千錘百煉,接下去的每一條路,每一扇門,都會讓你擁有萬丈光芒的明天。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2

簡單類比,仿審失誤。本題與20xx年海南卷作文題很相似,材料中都設置了三個特定對象,要求寫出對三者的思考和看法。20xx年列出三位“當代風采人物”,明確提示:“這三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表明審題立意必須“三選一”。如果將本題與之簡單類比,模仿審題,就容易得出只能“三選一”的立意侷限。事實上,本題與之“似而不同”,雖有“比較上述三條途徑”的要求,但沒有“三選一”的限制。在辯證分析三者在語文素養提升方面利與弊的基礎上,可選一、選二或選三寫作。

扣詞不準,偏離指向。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最常用的方法是找關鍵詞。在很多同學眼裏,材料中“語文學習”、“語文素養”、“軟實力”、“文化自信”似乎都是關鍵詞。於是據此立意,論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語文學習的方法”、“語文素養的內涵”、“如何提高軟實力”、“怎樣培養文化自信”等等,就偏離了本題的寫作指向。材料開頭指出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也容易使人誤以為是審題立意的重點。如果審題時顧頭不顧尾,就必然偏題。很明顯,“語文素養提升”的“三條途徑”,才是審題立意的關鍵點。

隨意生髮,擬題不當。審好題,立好意,還需擬好標題。標題是“文眼”,是“窗口”,也是寫作的方向。俗話説“題好一半文”,標題直接決定作文的質量。有的同學隨意生髮,擬題或偏或寬或模糊。如《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我的知心伴侶》、《語文學習之花》、《語文素養的奧祕》、《我的語文素養夢》等等,看似不錯,其實容易寫偏。如果是寫議論文,擬題要緊扣觀點,開口要小,簡明醒目,如《在實踐中學好語文》、《閲讀讓語文學習“騰飛”》、《“三”升語文素養》等等。如果是寫記敍文,擬題要扣關鍵詞,巧用修辭,生動簡明,如《我的語文素養提升“寶典”》、《行走在語文學習的大路上》、《“醉”愛閲讀》、《腹有詩書氣自華——與小明談語文素養提升之道》等等。

缺乏比較,單向論述。有的同學審題馬虎,忽略“比較上述三條途徑”的寫作要求。“途徑”不論是選一、選二還是選三,都只是對所選途徑的單向分析,既沒有對所選途徑本身利與弊的比較分析,也沒有三條途徑相互間的比較辨析。如以“課外大量閲讀”為立意寫作,一方面應通過巧妙的表達,將其與另兩種途徑作點靈活的比較;另一方面在着力寫“閲讀”主體時,既要寫出其在思想啟迪、文化傳承、語言積累、思維訓練等方面對自己的有利影響,也要適當分析課外閲讀在自由性、隨意性中所包含的不利影響。這樣,辯證引導大家既熱愛課外閲讀,又恰當安排,注意選擇,去偽存真,去粗取精。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3

晚雲似火,登台凝望。

歷史的畫卷慢慢展開,在那個菊花金黃、楓葉盡染的時節,我和大文豪蘇東坡邂逅相遇。

太陽落山了,一輪圓月高掛西天。烏鵲,在遠處陣陣悲鳴;蟋蟀,在吱吱鳴叫,秋霜在不知不覺中落滿了樹枝上,草葉上,瞬間,滿眼皆是,涼涼的感覺。我站在蘇東坡必經的城門外,城樓的輪廓在薄薄的輕霧籠罩裏一點一點被稀釋。

遠處,一個消瘦的身影在踽踽獨行,蹣跚地踏過地上的樹葉,或許那是長着記憶的葉子,葉片的褶皺裏記錄着他人生的坎坷和輝煌。

他走近了,面容逐漸清晰,神情疲憊,但是卻目光依然炯炯有神,飄拂在風中的那花白凌亂而長長的鬍鬚,仙風道骨般形銷骨立。

“為何選擇在秋天和我相遇?”

“一年四季,秋天是個特別的季節,是個不用彷徨而沉思的季節,是咀嚼人生點點滴滴的時節,讓我們擁有戰勝嚴冬的信心,許多收穫才會展現在眼前。”

“説得好,”東坡捋了捋長長的鬍鬚,含笑點頭,眉宇間不禁鎖着一絲哀愁。“這麼説我又一次步入了人生之秋嗎?從前,我一向積極面對人生,卻總是居無定所,流轉,放逐,放逐,流轉,為何呢?我羽化而登仙后,依然如故。命運究竟給我放在了什麼位置?”説着,他的目光似乎有些暗淡與不平。

“上天不是非常美好嗎?否則人們為何都向往得道,羽化成仙?”

“高處不勝寒啊!天有天道,仙有仙規,任何地方都沒有‘桃園’、‘樂土’,還是現實一些吧,腳踏實地,積極面對,才是我們唯一的選擇,而那裏只是一個傳説!”

“大師,您這番話讓我如夢初醒,讓我明白了‘我寧願在地面行走,也不願意在天空舞蹈’這句話的內涵了。”

我笑了,一生多次追求得道成仙的境界,然而成仙后卻不願意做仙人。看來,有些追求只是一種精神寄託,並非事實的本質,葉子公好龍啊!放眼今朝,一個大學士才高八斗,文采飛揚的人,何必擔憂前途?“天生我材必有用!”

“人,一旦‘被’入政壇,捲入這渾濁的洪流中,再有思想有文學才華的人便也無法立足。隱退避世在那時也許是一種好方法。”蘇軾,一邊踱步,一邊口中喃喃地念道着他的得意新作。難道人們嚮往的仙界就這樣被蘇東坡老先生給打破了?我詫異了。

天邊隱隱約約的有隻掉隊的孤雁,落葉依舊在空中盤旋,做着最後飛翔的美麗,寂寞中的一幕幕撥動了我的心。萬物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縱使不夠完美。我又該如何面對人生,面對蘇軾的困惑呢?這樣想着,只見蘇軾則不停地捋着鬍鬚,微鎖眉頭,半響,他抬頭仰望,眉宇間舒展了許多。只聽他順口吟道:“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我們不約而同地仰頭大笑,那笑聲穿破夜空,驚起夜鳥,也驚醒了睡夢中的我……窗外,殘月如鈎。

與你美麗的相遇,是秋花最絢爛的時節,那一天與你相遇我深深的懷念,那一天你的話語還響耳邊,我會把這一切藏進漫漫的歲月。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4

北京陳曦據説,解放前,英國哲學家羅素到中國講學,一上講台,他就提出一個問題:“2+2=?”雖然連國小生都知道這個答案,但是大家想:羅素是一個大哲學家,他提這個問題,必有深奧的道理,決不會那麼簡單。於是面面相覷,竟無一人做答。最後,還是羅素自己説“2+2”就等於4嘛!

“2+2=4”,這是眾所周知、顯而易見的事實。為什麼竟無人回答呢?原因在於提問者是有名的權威,是大哲學家,那就必有其特殊的、玄妙的理論。於是,人們在“權威”二字的壓力下,產生拘謹、怕出醜的心理,竟連最簡單的事實都不敢承認。權威的威力竟超過了真理,多麼令人驚歎啊!

像這樣迷信權威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當人們因事實與權威理論不符而迷惑時,往往以“他是公認的權威,不會出錯”為由,放棄自己的正確觀點,但是要知道,那些偉人和科學家之所以成為權威,正是因為他們不迷信以前的權威,尊重事實,敢於提出不同的看法、設想。如果伽利略完全迷信於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就不會有其日後的成就;假使魏格納屈從於當時公認的權威性理論,就不會提出“大陸漂移説”;倘若愛因斯坦不從牛頓的經典力學中擺脱出來,也不會有相對論。由於他們敢於向權威挑戰,以事實為標準,才創立了符合客觀實際的新理論,並被實踐證實而成為權威。事物是不斷髮展的,我們不能否認權威和他們的理論為科學文化發展做出的貢獻,但必須認識到:不存在無條件的,永遠適用的完美理論。在科學的發展過程中。前人的理論,總是被後人不斷補充、完善和發展,沒有這種發展,科學就會停止不前,也不會有人類社會今日的繁榮。這種敢於向權威挑戰的精神是可貴的,必不可少的。

然而,這種精神在社會上並不多見。幾千年來,中國對於為人謙遜、謹慎,尊崇聖賢方面強調過多。尤其是思想文化領域內,把聖賢的話奉若神明,稍有相悖便視為大逆不道,這種封建文化思想對中國人民的長期禁錮和束縛,扼殺了人們勇敢的獨創精神,而且,這些舊意識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舉個例子來説:前不久,某大學一學生在課堂上指出了一位著名教授的錯誤觀點.便立即遭到了眾人非議,什麼“想出風頭”,“故意讓教授難堪”,“自以為是,驕傲自大”等等流言蜚語劈面而來。總而言之,不管正確與否,乳臭未乾的學生給大教授挑錯就是大逆不道。這種嚴重的迷信思想至今還束縛着一些人的頭腦,難道不值得深思麼?

在科學飛速發展的今天,知識爆炸的年代更需要那種敢於向權威挑戰,敢於創新的精神。因此,隱藏在我們頭腦中的保守、落後的舊觀念、舊思想必須徹底更新。如果我們都是以事實去檢驗理論,探尋真理,而不輕易迷信權威,那麼,就不會再有人對“2+2=4”難以啟齒了。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5

榆樹開滿了潔白的花,那一剎,時間都好像停止了,只有微風掠過,吹起的朵朵小白花在空中旋轉着飄落在綠草地上,還是那個人的身上。那是我第二次見到她,突然覺得,與第一次見到她時相比,她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無比的美麗,讓我的身心都不禁顫動起來。一本書,一首曲,一篇佳作,一點小事總是能勾起我心中無限的記憶,就像在心裏裝了一個大大的而又厚實的筆記本,寫着我記憶中的事。

第一次見她,是在醫院的病牀上。那時,我生病住院,在四樓的二十四號牀。她是二十五號牀,是我的同室病友。那時,她的上身裹着紗布,看上去,半截人就像木乃伊。她蒼白的臉上沒有一絲血色,嘴脣乾皺,不像一個少女,倒像一位古稀老婆婆。從我見着她的那天起,就沒看見她展開過緊皺的眉頭,我問媽媽,這是誰?她怎麼了?看起來好痛苦的樣子。媽媽跟我講了她的故事。她家就在我們家對面那條街上,她在跟一位優秀的老師學鋼琴,她母親説,彈鋼琴是她最大的快樂,可前些天,不小心碰到了大街上斷下來的高壓線,失去了雙手。她母親説,她一直很乖巧,又一直懂事,從小總是愛跟在母親身後,幫着做家務。現在,她失去了雙手,不知道今後的路該怎麼走了。

母親在給我講她的故事時,恰是正午時分,金日懸空中,蟬蟲發出一聲聲刺耳尖叫,混着日光,彷彿是要穿破大樹上的嫩葉,但最後

他們也沒有成功。母親在講述女孩的故事時,臉上不禁浮現出惋惜的神色。我的心緊了,隱隱的,有些痛。她要怎麼辦?她能怎麼辦?一股莫名的悲傷湧上心頭,儘管我與她素昧平生,但我也為她難過地掉下了淚水。

轉眼間,兩年過去了。

這天,陽光鋪灑大地,一顆接一顆的幼苗從濕潤的泥土中鑽新奇的腦袋,而對這磅礴的世界,迎頭微微地輕輕搖曳,享受着一天之中最舒適的時光。

在榆樹的綠蔭下,見到了滿臉笑容的她,她很安靜地坐在草地上繡着十字繡,我以為眼花了。可是,她的的確確是在用雙腳繡着十字繡,大學聯考滿分作文雖然很多人觀看,但她旁若無人,從容不迫地分針走線。

我遠遠地站着,看見她身邊圍着的人越來越多,不知是誰帶頭開始稱讚她,然後,她便在掌聲和稱讚中繼續繡着,微微向上翹的嘴角,滿意地看着自己的作品,就像是在欣賞自己的未來。

“她一直都很努力,興趣也從鋼琴轉移到這上了。我打算幫她開一家店,只屬於她的十字繡店。”我轉過頭,看着那眼裏早已閃着淚花的母親。母親最後説:“她將是我最大的驕傲。”

她就像一隻將破繭而出的美麗的蝶,在成長的路上,就要從漆黑的繭中,從毛蟲蜕變成一隻可以隨心飛舞的蝶了。

在陽光下,在花香中,我彷彿聽到了破繭而出的聲音。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6

談到文化,都會聯想到中華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特徵。那些深刻的思想如一幅幅壯麗的景象,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感到驕傲和自豪。然而,近觀這些年來,讓人驚歎的是,祖先留下來的精神財富,被眾多不肖子孫們遺棄,深深地被現代化給湮沒。

走進祖先的世界,翻開歷史的畫卷,蜿蜒堅固的長城正舞弄身姿,富麗堂皇的故宮正在向我們招手。微笑,孩子般的純情依舊讓人嚮往,無論是漢魏唐宋,還是元明清的文人騷客們,書寫懷才不遇的作品讓人感慨,盛唐時代的歌韻至今還讓人沉醉其中,百姓辛勤勞作,與遠親近鄰和睦相處是何等幸福?每年過着中國的傳統節日,一個家族的人一起做飯菜,圍桌而坐,就算是在動盪不安的社會也其樂融融。

那些美好的畫面是曾出現過,但是對我們來説,似乎那只是一種回憶,一種讓人覺得很虛渺的幻想。因為,現代的人早巳被現代文明所俘虜,漸漸淡忘了傳統文化的真正含義。穿梭在現代社會的城市裏,散發出一種令人可怕的氣息,城市化建設是我們的追求,搞好經濟是我們的追求,人民富裕是我們的追求,難道繼承傳統文化就不是我們的追求了嗎?

一幢幢高樓鱗次櫛比,付出代價的是一片片良田被毀,一道道名勝被摧。推倒的是一座座傳承建築,損失的是民族幾千年來的精神財富。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至今令人歎惋,難道也要讓後人為我們歎惋嗎?保護好中華精髓的文化,不應發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的惡性循環。這些已經夠嚴重了,讓人擔憂的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逐漸西方化。

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各種節日藴含了特殊的含義,比如五月五的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殺的壯志,春節是為了一家人團圓在一起分享一年的收成,訴説來年的打算。辛辛苦苦地勞作了一年,組織一些百姓喜聞樂見的活動或節目,讓大家歡歡樂樂過大年,那是一種不一樣的韻味。可是,似乎現在過年的節目都被一台“春晚”所包容,沒有了更多的期待。難怪很多人都覺得過年已經越來越沒有年味了。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不要讓我們在某一天羞於再提及這句話。縱觀眼前,中華傳統文化已經正站在了懸崖邊上,作為中國人,保護它,傳承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名師點評:考生從材料中的“老規矩”這相對比較小的問題切入,放開思維,聯想到了中華幾千年古國的傳統文化,從而使這篇作文最突出的特點在於立意的着眼高遠,氣勢宏大。從主題思想的表達方面來説,作者先肯定中華古國傳統文化的優秀輝煌,但這不是目的,只是為下文蓄勢,目的是為下文批判現代人忽視古文化的行為做法作鋪墊,有了前一內容,後面的批判就顯得既有依據又有必要了。本文的語言也很有力度,巧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增加語言的表達效果,又如“作為中國人,保護它,傳承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等語言有演講稿般的氣勢,能讓人感到其中的慷慨激昂之激情。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7

“小燕子,我們上學去”。妹妹的小夥伴招呼妹妹的聲音,似乎又使我回到了夢境般的童年時代,而我那兒時夥伴的稚氣的臉就會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小雅,走呀!”我的耳邊似乎又響起了辛剛的聲音。辛剛是我幼時的夥伴,我們從幼兒園到國小一直是同學,用媽媽的話説:“你們倆好得像一個人似的。”

1982年我們倆一起考上了同一所重點中學,記得上學的第一天媽媽對我説:“以後不要老和辛剛在一起了”。“為什麼?”我不解地問。“你們都大了,別人會説閒話的。”“我們又沒做壞事。”我不以為然地搖搖頭。媽媽歎口氣:“唉,這是習慣呀,你太小,還不懂。”

然而,上學沒多久,我就懂得了媽媽的話的含義。

那是在我13歲生日的那天,放學路上,辛剛遞給我一個日記本,熒綠的封皮,燙金的大字,十分可愛,我翻開封皮,只見扉頁上畫着一個胖呼呼的娃娃,底下寫着:“小雅生日快樂”。我不禁“嘿”的一聲笑了。

第二天早晨,我和辛剛一起上學,來到教室前,只聽教室中亂哄哄的。外號叫“新聞發言人”的金靜正發佈什麼新聞。向來愛湊熱鬧的我一個健步衝進教室,然而就好像我按動了什麼開關似的,教室裏一下子靜了下來,幾十雙眼睛齊刷刷地向我望來,接着,他們像突然又醒過了神兒,馬上又爆發出大笑,還夾着幾聲口哨,幾個男生擠眉弄眼地推着辛剛,我不由罵了一句:“神經病。”

天黑沉沉的,我跌跌撞撞地在路上走着,我不知道是怎麼走出老師辦公室的,大概是放學後,班主任老師把我召到辦公室,她看了我半天,然後慢悠悠地説:“聽説你和辛剛……十分要好?”“是的。”“噢,你應該清楚,早戀對你們是很不利的。”“什麼?”我的腦袋哄的一聲,像是爆炸了原子彈,“不,不是,我,我們沒……”我語無倫次地説道。“噢,當然,他不是送了你一個日記本嗎?”我做賊似的把書包往身後挪——那日記本正在書包裏。“噢,同學們這麼反映的,而且你們倆也大了,人們習慣這麼想。”我愣愣地站着,不知老師都説了什麼,也不知我後來是怎麼走出辦公室的,耳邊只有一個聲音:“人們習慣,習慣……”我停住腳步,從書包裏拿出那個綠皮日記本,一篇篇地撒個粉碎,往路邊扔去。

從那以後,我再也沒與辛剛説過一句話,從前活潑的小姑娘一下子變得孤僻了。

“姐姐,我走了”。小燕子的聲音把我從沉思中喚醒,妹妹天真的笑臉展現在我的眼前。“小剛,我們走吧”!妹妹與一個小男孩一蹦一跳地走遠了。

啊,純潔的小天使,但願那個“習慣”不再傷害你們純潔的心靈。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8

一場意外,致使他再也看不到任何東西了。躺在醫院的病牀上,他內心充滿了對未來世界的恐懼。他害怕外面一切的一切。因為他們都有可能給她帶來傷害。他並不是怕受傷,而是他失去了自我生活的能力,永遠要在別人的攙扶下生活。所以他變得非常暴戾。甚至對他的母親。

母親每天端飯送水,總是無聲的進行着一切,面對兒子每次打翻的飯碗,摔碎的東西,她也只是靜靜地收拾掉。然後繼續做飯送飯。

忽然有一天,來了一個遠方的親戚。她隨身帶着的是一盆花,她在給他講這種花的故事,傳説,只要栽花的人細心照顧它,用心澆灌它,那麼它將散發出最香的味道,包圍住那個照顧它的人。

女孩走後,兒子竟不再對一切事物充滿着仇恨,他躺在病牀上每天與花説話聊天,他開始笑,開始安慰母親,同時鼓勵自己生活下去,母親看到他的改變,她也好似活了過來,不在似之前那樣將一切苦難埋在心中。她露出那久違的笑靨,那是一種滄桑過後的喜悦,只可惜他兒子看不到。高中作文

出院時兒子懷中緊緊抱住那盆花,回到家中他摸索着走到陽台將花放在陽光下,仔細的撫摸着那盆花,母親因為要照顧兒子,就辭掉了她的工作,一心一意的在家照顧兒子,並且兼任一些鐘點工作。

她每天必做的事僅是向兒子講述這花長得怎樣怎樣好,每天為兒子照顧它。有一天在它過度勞累後回到家中,兒子就興沖沖的跑上來説:“我聞見花香了,真的好香好香!”然後他就像個孩子似地亂跳起來了。看到這情景,她一天的勞累頓時就煙消雲散了,一滴淚從她的臉頰滑落,滴在了木質的地板上,兒子也驟停下來,來到母親面前,擁住這個愛他一生的人

晚上,兒子突然高燒,母親急忙把他送去醫院,通過及時搶救,確定沒事,然後又住院幾天觀察,兒子心心念念想着那盆花,急着要求母親回家,母親扭不過,就提前回家了。

可是家門一開,母親立即被眼前的場景嚇呆了,家裏一片凌亂,兒子問:“花呢?”母親便説::“在那兒,我拿給你。”可是,事實卻是暴風雨將花盆打碎了,花死了。母親看着,欲哭無淚。忽然,母親看到了香水瓶,她擦了眼淚説:“花在這兒呢。”你聞,花開得很香,兒子點了點頭説:“恩,很香!”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網

忽然有一天,在母親出門之後,兒子接到了一通電話,母親出了車禍,搶救無效。他頓時耳鳴再也聽不見什麼了。

有人來看望母親,走到兒子面前説:“她臨死時手中緊握着一個香水瓶。”在臨死時要求把它帶回家。

兒子聽後,頓時大悟,他摸索着到那盆花前,原來那兒插了株假花。花香也就是香水味兒。

淚水流下,兒子依然愛着那株花。

因為那花只在他心頭綻放。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9

人生是一個容器,存放着不同地點,不同時間和不同表情的自己。若是無意展開了某個遠去的空間裏陌生而熟悉的記憶,靈魂深處被割斷的斷層,便會隨之跌宕起伏,波瀾壯闊。

“怕流落了時光自己擔當不起”,是的,我們真的擔當不起,擔當不起浮華散去的空虛,擔不起漫漫長路上孤獨的身影,擔當不起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無情。可這一切,我們都還在擔當着,儘管累,也沒有理由拒絕,誰都無法抗拒世界。

都説歲月無情,因為它總是在你不經意的時候帶去你並不想失去的東西,但是我們還得不斷的走下去,忘了開始,未知結局,走着一條千萬人重複的看不到盡頭的路。人生若夢,每一次迎接新的歲月總讓人感慨,而辭別舊的歲月又讓人感傷。時光才不會管你過的好不好,它依舊風風火火的流落前行。然而,拋卻時光,我們依然活在當下。活在當下是一種態度,唯有樹立正確的態度,才能真正擁有快樂。

泰戈爾詩曰“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生如夏花,這大概是對活在當下最好的闡釋了吧!夏花所為我們揭示的是一種熱情、奔放和充滿活力的狀態。其中也顯示着傲然於世的風骨,昂首上揚的姿態。

林語堂在《人生像一首詩》中説到“沒有人會説一個有童年、壯年和老年的人生不是一個美滿的辦法。一天有上午、中午、日落之分,一年有四季之分,這辦法是很好的。人生沒有所謂的好壞之分,只有“什麼東西在那一季節是很好的”的問題。如果我們抱這種生物學的人生觀,而循着季節去生活,那麼除夜郎自大的呆子和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之外,沒有人會否認人生不能像一首詩那樣地度過去”,林語堂所指的像詩一樣的人生,是要循着季節去生活,可自問一下,我們誰可做到如此。既然不能,為何又有那麼多不顧人生前退之人,將自己的人生生活得如煙火一般,當然,他們所生存的圈子是特定給予的,但有沒有想過,一旦圍牆崩潰,將如何?結果不得而知。畢竟煙火絢爛過後是無比刺痛的。人生亦如此。枯枝的落葉,非要被匆匆行人踩在腳下,才肯知那錐心之痛!輕輕如你,定要將冷漠灌輸全身,才肯嘗那冬夜之風嗎?

其實不然。這般決絕定是不好。我們有熱情,有活力,最重要的是,我們有夢想。如此一來,我們便懂得如何啟程,位於途中,我們方知如何解困。要想讓生命如夏花般肆意昂揚,就不能吝嗇青春的汗水。

活在當下,應生如夏花。這顯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但,我們擁有夢想,我們有千里大堤一沙一石凝聚而成的毅力。我們有被明燈點亮的前方。莫歎知己者少,“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我始終相信一句話“急來的朋友,去的也快”。

使生如夏花,使活在當下,需努力一秋一秋又以秋。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10

青春是一串風鈴,我看見它掛在十八歲的門口,隨着風兒叮噹作響,朝我招着手。我知道跨過這道門,我就要向青澀的少年作別了,邁向屬於我的成熟人生。

我的生日恰好在七月,跨過大學聯考去迎接十八歲的生日應該別有一番滋味吧,因為經歷了十多年學習的生涯再加上大學聯考的洗禮,這份成年禮更顯沉穩和智慧。 站在十八歲的門口,朝後回望,那是一段十八載精彩的人生。

我收穫了親情,那兒有我從咿呀學語到蹣跚學步再到獨立思考時,父母對我無微不至的呵護與諄諄的教導。我收穫了友情,從兒時打鬧的玩伴到同窗學習的摯友,他們無邪的笑容與無數次和我的共勉在我的心底永遠留下了温存的回憶。我收穫了知識,十八年來,我像如飢似渴的魚兒在知識的海洋裏游來游去,文學名著,給我以智慧的啟迪,給我以前進的動力,它們是滋潤乾涸心田的雨露,他們是孤苦絕望時的良師益友;自然科學,讓我更真切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與美麗,激發着我探索世界的渴望。我收穫了民族自豪感,作為黃皮膚的中國人,我欣喜地見證着祖國的進步與光榮,我高興自己能與這樣的民族同行!

感謝十八歲的人生讓我感受着世界的真善美,讓我更明確自己的理想與人生的奮鬥目標!

站在十八歲的門口,我看着那串美麗的風鈴,告訴自己:揮手告別那充滿酸甜苦辣的過去吧!

現在,我要鼓起勇氣準備駛向人生的下一個航程。 也許和所有即將或剛成年的朋友一樣,我的心中充滿了懷念、彷徨和希冀,那是一份真實靦腆的萌動,那是一種想要操縱人生的激情與渴望! 站在十八歲的門口,翹首展望,那將是充滿未知的旅程,未知的成功,未知的失敗,未知的喜悦,未知的煩惱,我會彷徨失措嗎?會被困難壓倒嗎?哦,抬頭一看,那是父母肯定的目光,那是朋友親切的'揮手,那是師長美麗的微笑。哦,還有我身邊的中國人,永遠堅強不屈的中國人,和他們為伍,我一定不會害怕,和他們結伴前行,傳承五千年炎黃子孫的辛勤與智慧,我想,我一定可以。

站在十八歲的門口,望向人生的大海,我想 把帆留給風, 把槳留給浪, 把船長的位置留給我!

【點評】 本文亮點頗多。如扣題緊:回顧既往,面對現實,展望未來,抒情散文表達形式的選擇,給了作者展現才氣的平台,讓我們在“十八歲的門口”,見到了他的青春風采,才情理想。如感情充沛:由生活到學習到思考到覺悟,由少年到青年到成年,由個人到時代到家國,都情寄其間。如形象:情理寓於敍事,哲思寄寓意象,如“風鈴”如“大海”,如“帆”與“風”、“槳”與“浪”,如“船長”。能在那種考試氛圍中寫出這樣的文章,難能可貴。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11

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讀書,讀書與成長同行,是一種人生的極致。古今中外,關於讀書的箴言也是燦若羣星,關於讀書的方法也是車載斗量。但不管是什麼時代,讀書始終是一種智者的人生追求,不讀書無以明智。讀一本好書,就是與先賢對話,與智者交流。獨處一室,自品香茗,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那是很愜意的事情。讀書就是讀人生,人生就是需要讀書!

雨夜讀書,就是在琴書潤了、翰墨香了時,獨享一份淡泊的人生。我們可讀的書很多,在讀書的時候,讀什麼都無關緊要,經史子集,善本殘帖,均可讀,陶情、致用,皆是目的。讀書不必選擇環境,只要有時間,我們就可以讀書。記得魯迅先生曾説過一句話:時間像海綿裏的水,要擠總還是有的。不妨我們“擠”一點時間,多讀點書!

讀書是一種幸福。讀書可以享受寧靜。讀書是一種精神活動,走進書的世界,也就走進了知識的海洋。獲取與品味的時候,我們就逃離了喧囂的世界,徜徉於寧靜的時空,這是一種至上的精神交流,是一種超越一切物質層面的精神大餐。“睡前”寧靜是一種純粹的享受;“旅途”寧靜是一種疲憊後的享受。讀書真是一種幸福。

讀書可以豐富認識。首先,讀書豐富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我們只有通過讀書,才能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才能“感覺到周遭生活之波有時洶湧澎湃,有時潛流渦旋,有時微波湧蕩……”;其次,讀書豐富對人類的認識。書是由文字構成的,文字是用來表達人們的思想的,人們對自身的解剖是用文字為載體的,所以,只有讀書才能真正認識“人類”,才能使我們感到“愛憎分明於一個人是多麼重要的品質”從這一點來説,讀書的確是一種幸福。

讀書可以獲取喜悦。讀一本好書,本身就是一種享受,享受之餘,自然就獲得了喜悦。這種喜悦不僅自己享有,也可以與人共享,這是“和諧”的音符,是人類崇尚的品質。

時代在發展,各種媒體紛紛“粉墨登場”,精彩的影視,動聽的MP3,誘人的網絡遊戲……這些充斥於我們的生活空間!讀書成了一種愚蠢的行為,一種傻子的做法。這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現象,如此下去,它會斷送我們文化的紐帶,使人生變成思想的荒漠,行動的呆子,言語的啞巴!同學們,請認真讀書吧,讓讀書成為一種樂趣,一種習慣,一種人生的必需!

 簡評 文章是一篇兼具散文和議論文特徵的議論性散文。作為一篇優秀作文,它有如下幾點值得我們學習:一、立意深刻,選材精當。文章以讀書的感受為中心,串聯起“雨夜讀書的感受”,“讀書是一種幸福”等材料,而且在選材時,詳略得當。二、結構嚴謹,中心突出。“讀書的感受”是文章的中心,作者始終以此為中心而行文,既做到了結構嚴謹,也做到了中心突出。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12

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人可以將日子過得行雲流水。但我始終相信,走過平湖煙雨、歲月山河,那些對未來充滿希望併為之奮鬥的人,那些敢於追問“為什麼不能這樣”的人,會更加生動而乾淨。

時間永遠是旁觀者,所有的過程和結果,都需要我們自己承擔。只有那些向着未來敢於追尋、為夢想風雨兼程的人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綻放光彩!

要做一隻翩飛的白鶴,飛渡寒苦人生。柴靜在她初入央視《東方時空》時,並不順意,遭人誤解嘲諷,可她沒有“眼空蓄淚淚空垂”,沒有失落地喃喃自語:為什麼會這樣?她堅定地抬起頭,繼續為自己的事業不斷奮鬥。她以一名新聞記者的良知與正義,剝繭抽絲,向着那片最藍的未來海域飛翔!在向未來進軍的道路上,她兢兢業業,甘守清貧,活得從容。當她被評為“最美記者”時則謙遜地答道:“溢美之詞,不敢領受。”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

當熱烈包圍世界,她以冷靜的姿態飛渡,堅持不懈地為未來奮鬥使她的人生充滿力量!

要麼是你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海子曾説: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即使明天天寒地凍,路遙馬亡。的確,人生從來不會一帆風順,但我們要始終堅守自己的夢想,掌握生命的方向,使自己在努力中實現價值。

失意不一定是生活的羈絆,敢於直麪人生的人,才是靈魂最自由、人格最完美的人。新起之秀陳歐在創業之初,無數的質疑和辱罵幾乎要將他淹沒。然而他想:“為什麼不能這樣呢?”重重打擊下,陳歐卻越來越強大。“你只聞到我的香水,卻沒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規則,我有我的選擇。你否定我的現在,我決定我的未來。你可以輕視我們的年輕,我們會證明這是誰的時代。哪怕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這是陳歐內心的迴響。毫無疑問,陳歐在他夢想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一個個堅實的腳印是他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最好證明!面對失敗與挫折,面對誤解與傷害,他用行動給出了最好的回答。追夢途中,永不言棄地為未來拼搏使他的人生無所畏懼。

蕭伯納説:我夢想一些從未發生的事情,然後追問:“為什麼不能這樣?”

法布爾曾説:“你們應該有信心,生命從來不會絕望!”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絕望的人,不要在失敗中裹足不前,而應展望未來,想着“為什麼不能這樣?”這樣,我們的生活便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走出自我設限,我們便能看到鷗翔魚遊,水天一色;向未來進軍,我們便能觸到自己的夢想!

任他青苔滿地年年不掃,任他塵煙風過一池萍碎,我心向天,仰面花開。

【名師點評】

這是一篇詩意盎然、意藴悠遠的考場佳作。遣詞造句,生動優美;句式修辭,音樂和諧。仿似吐納珠玉、卷舒風雲,情韻悠長,美不勝收。而更為驚歎的是,作者將文字的骨感和詩性與深刻的人生哲理相交融,詩意之外還有一分靈性,更有一分昂揚的精神和哲思的力量。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13

英國小説家狄更斯説:“惡,往往是曇花一現的,都要和作惡者一同滅亡;而善,則永世長存。”人都會做錯事,只要會內疚,會慚愧,就是一種美德。因為,會產生慚愧之心的人,一定有一顆崇善之心。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剛上車的男孩請求司機等一等他的媽媽,一分鐘後他的媽媽還沒來,車上的人開始抱怨,孩子的媽媽耽誤了大家的時間,這時,孩子的媽媽一瘸一拐地上了車,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

看故事時,我們的注意力是不是集中到了車上的乘客們身上?他們為什麼沉默?是因為先前不知道孩子母親是殘疾人,對自己錯怪了他人而慚愧,這是一個令人欣慰的故事,因為乘客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而且為自己的行為感到了慚愧。可以這樣説,他們抱怨行動遲緩的母親時,心中的善良尚未復甦,可當他們的雙眼看到殘疾母親艱難行走時,他們深藏心底的善良被激活了。這是令人高興的。

原諒他人的錯誤,是一種美德;漠視自己的錯誤,是一種惡習。車上乘客沒等他人提醒便能自省,他們選擇了承認自己的錯誤,給他人以理解,在沉默中感到了慚愧,這也是一種崇高的美德。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如是説。

《世説新語》中有一個少年叫周處,年少時胡作非為,為禍鄉里,後來浪子回頭,改過自新,為鄉野除掉了“三害”,名揚古今。

別因感到慚愧而羞恥,因為慚愧本身是向善向美的,只是,別讓你的慚愧吃到。

20xx年3月2日,在T168次列車上,一母親説兒子才上一年級,沒超過高不用買票,隨後測身高,男孩已超1。2m的購票標準。女子因兒子雖高,但年齡太小不願補票,男孩在這時説道:“我今年11歲,上四年級了,這是我的壓歲錢,可以給自己補票。”母親看了看兒子,沒有説話,默默地低下頭,從身上拿出錢為兒子補了票。等列車員轉身離去後,母親對兒子説:“兒子,這件事是媽媽的錯,你做得很對,媽媽為你自豪,以後媽媽再也不會這樣了……”

男孩糾正了他媽媽的錯誤,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而母親也為自己的行為感到了慚愧,兒子的車票補上了,差點在兒子心靈上留下的陰影也及時抹去了。一切都沒有缺憾,一切都還算完美。能為自己的錯誤感到慚愧並改正,這也是一種美德。

人難免犯錯,你在錯誤面前感到過慚愧嗎?不要因羞愧而不願表達慚愧,慚愧也是一種美德。

從乘客的角度立意,而且中心論點針對當前比較熱的觀點:慚愧之心,很有新意。兩個材料詳略得當,能聯繫現實,運用熱點事件作為材料,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14

好一句“人才成長是有一定規律的”。這規律在我看來,就是環境能夠影響人的成才。也許有人會問:“環境有‘順、逆’之分,哪種環境出人才呢?”我説,是環境就影響人,逆境也好,順境也罷,都直接關涉到人才的成長。

不是麼,法國大作家雨果説:“痛苦能夠孕育靈魂和精神的力量,災難是傲骨的乳孃,禍患則為豪傑的乳汁。”我國近代思想家梁啟超也説:“患難困苦,是磨鍊人格的最高學校。”是啊,古往今來,大凡取得成就的人,無不飽嘗艱辛。“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司馬遷的話語語中的,而他本人又何嘗不是逆境成才呢?試想,如果沒有他身受宮刑仍執着一念,著書不輟,怎麼會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傳世呢?至於3歲而孤的范仲淹、屢試不第的蒲松齡以及當代的蘇阿芒、張海迪等人,哪個不是逆境成才的典範呢?這絕非偶然,因為只有在逆境中經受過磨鍊的人,才更知道人世間的真善美,假醜惡;才更懂得人生的真正意義,才更能戰勝生活中的艱難困苦,進而成為人才。困苦環境的確可以使人磨鍊意志、走向成熟、走向成功,從而創造生命的輝煌。

人才也可出於順境。我們知道,人才的形成需要經過學習和實踐,而這一點又必須依賴於社會的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只有在良好的環境中,人們才更容易充分地發揮其聰明才智,成為人才。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和政府為人才地脱穎而出,開創了空前優越的條件,於是企業家、教育家、種糧大王、科技英雄等各行各業的“狀元”大量湧現出來。他們生逢其時,旱苗得雨,人才輩出,完全得利於大好的環境啊。相反,那曾志在“大濟蒼生”,又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卻因境遇的原因,雖然在文學上寫出一些傳留後世的詩篇,而在政治上始終不能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最終發出瞭如同左思一樣的“何世無奇才,遺之在草澤”的慨歎。南宋的辛棄疾也是,他雖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有經天緯地、安邦定國的奇才,但朝廷昏庸、奸臣當道,他也只能被棄置鄉間以酒澆愁或登亭悲歌,抒發那“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憤懣。這正反的事例,不都在説明順境與人才的關係嗎?

環境影響人的成才,這是不爭的事實。順境為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假如陶醉其中,不求進取就會使順境虛度、一無所成;逆境給人以艱難困苦,但如果變壓力為動力,勇敢地同困難鬥爭,就能做出常人做不出來的奇蹟。因此,順境中要頭腦清醒、善假於物,抓住有利時機,儘快成才;逆境裏也不要悲觀消沉,要敢於接受困難的挑戰,化不利為有利,堅定地向理想的國度進軍,艱難困苦、玉己於成。

總之,環境影響人的成長,這就是成才的規律。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15

面對難以攀登的高山,有多少人望而卻步?但是少有人能想起攀登之法並非一種,到達山頂不用腳丈量也可以。所以説,變通能給人生帶來許多快樂。

聞説一花名朱瑾,夏秋之交開花,朝開而暮落,開放時間只有幾個時辰。這與人生何其相似呢!不同之處在於花在開落之間別無選擇,人在生與死之間有多種選擇,何苦一條路走到黑,不撞南牆不回頭?為何遇到困境不像流水一般懂得變換形態,淌出一路絢爛的生命!?

執拗與變通獲得的是不同的結果。執拗的行為,換取的不過是一條魚骨。他有一雙湛藍色的眼睛,似乎註定了他與大海的緣分。那一夜,桑提亞哥握緊手中的魚叉與繩,與鯊魚羣苦苦搏鬥,直至天明。是的,筋疲力盡的他最終取得了勝利,他始終沒有鬆開手中的繩。可他換來的是什麼呢?一條毫無價值的魚骨,多麼執着而又死板的老人啊!反觀司馬光,若是沒有他懂得變通與突破的思維,就不會有快速砸缸救出落水少年的英雄壯舉。事實再次證明:懂得變通,才能獲得新生;泥古不變,只能把自己帶入死衚衕。

懂得改變,方能提高人生的價值。馬克·吐温是的演説家和作家,然而在他選擇演講和文學領域之前,他一直想當一個商人。他起初投資開發打印機,花了整整3年的功夫,將自己千辛萬苦借的5萬塊美元全部賠了出去。然後,他又投資開發了一家出版公司,很快因經濟陷入危機而導致破產。他沒有選擇繼續在經商之路上走下去,而是意識到了自己經商無能,改變了選擇,開始了全國的巡迴演講,在演講的空隙埋頭寫作。很快,馬克·吐温因風趣幽默,著作頗豐而開始名聲大噪,他膾炙人口的作品也迅速走紅。實踐告訴我們:變則通,通則順,順則能贏。

懂的改變,方能獲取生命之永恆。擷一株紅蓮在胸口,他以另一種方式解讀了人生,獲取了生命之永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虎門銷煙的英雄,卻因此造福人民而得罪洋人、得罪朝廷而被貶官,發貶到新疆。他掩藏了不得志的憤悶與被貶的悲涼,有的只是對於國家和百姓的大愛。他興修水利工程一坎兒井,開渠造田,造福一代又一代百姓。若是他寄情山水,消極避世隱居,走上文人騷客的老路,那人民便會失去了一個好官員。林則徐的經歷説明:讓心中的大愛發揚光大,讓腦筋轉個彎,一切都將會獲得新生。

縱觀當今科技發展,蘋果不斷更新換代,windows系統也不斷升級,只有懂得改變,才能不會被時代的洪沖走。

正如登山之路雖一條,可登山之法卻千千萬萬。面對無法改變的艱難和事實,我們可選擇變通的手法,另闢蹊徑來實現自我的人生飛躍,何樂而不為呢!(柴孟琦指導教師:孫延堂)

標籤:滿分 大學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