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關於家風的作文(彙編15篇)

作文2.65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家風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家風的作文(彙編15篇)

關於家風的作文1

中國古代幾千年的歷史,都離不開家風這個詞,每家有每家的原則,每家有每家的習慣,每家有每家的家教,總結一下就是兩個詞“家風”,就像我家有我家的家風,家風直接影響我們個人的成長與性格,良好的家風有利於我們的自身發展,反之,則會阻礙我們的進步。

關於家風是什麼這個話題很值得我們交流,一定會很有意思,前不久在中央電台看到採訪家風的公益廣告,我感到很好奇,於是想到我家的家風,我們家家風淳樸,老爸是天,老媽是地,從小家裏人告訴我做人要懂得寬容理解,這樣人活着才不會累,還能培養一定的胸懷,胸懷寬廣才能決定未來,現在社會虛偽的人太多,所以説做人也得真誠,以真心換真心,無論是友情愛情還是親情,我們家本着以人為本的理念為基礎來建立我們家的家風。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家人的思想品德也會跟着壞,這一家就再也難以培養優秀的後代了。這個壞名聲會一下子在街坊鄰居間傳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沒有人願意和這家人交往,這時候再想改,就來不及了。可以説家風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它只是一個無形的概念,卻能讓這家的子孫後代延續得更長,讓他們走得更遠!

我家的家風以“孝”為標準,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家風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就是人民的家,這家風就更為重要了。它要靠人民地努力,遵紀守法,互幫互助,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不僅僅是物資上的豐富。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它的風氣,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風氣決定了它的衰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強國。

關於家風的作文2

“家風到底是什麼呢?”在回家的電梯裏,我迫不及待的問爸爸。爸爸笑着説:“你注意觀察呀,其實每天你的行為,都體現我們家的家風。”我怎麼沒有印象呢?我使勁撓了撓腦袋,我疑惑的看着爸爸,爸爸笑着説:“回去問媽媽。”我想,他肯定是不會告訴我了。只好自己觀察了。

到了家,奶奶已經做好了香噴噴的飯菜,我搶先拿了筷子,剛準備對美食發動攻擊,這個時候,爸爸皺了皺眉,説:“家風去哪兒了?奶奶還沒來呢,難道可以自己先吃嗎?”哦,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家風啊!我趕緊放下筷子,去廚房幫助奶奶把最後一道菜端了出來,坐在桌子前面,等奶奶做好了,奶奶説:“吃飯了。”我拿起筷子,大口大口的吃着飯菜。這時,爸爸説:“對嘛,這才是孝順懂禮貌的孩子嘛!”

“那我們家還有什麼家風呢?”我嘴裏嚼着飯菜,模糊不清地説。爸爸説:“食不言寢不語也是家風!”我又問:“什麼是食不言寢不語呢?”爸爸説:“就是吃飯的時候不説話,睡覺的時候不説話!”哦,我明白了。

爸爸提醒我説:“你想想咱家還有什麼家風?難道你忘了小時候那件事了嗎?我立刻想了出來。記得有一次在經過一條小路時,我故意往中間扔石子。爸爸急忙制止了我,並教育我説:“怎麼能夠這樣呢?你這樣做可能會讓騎自行車的人摔倒,這樣等於做壞事。”爸爸激動地説。我在一旁默默地聽着,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急忙撿起路中間的石子。我明白了做人要善良。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養成了很多好習慣,形成了很多好品質。這樣的家風,值得傳揚!

關於家風的作文3

家風是什麼?家風可以展現一個家庭的素養;可以培養一個家庭成員的興趣愛好;也可以感染一個人,改邪歸正。家風就像一條條垂線,隨時讓你知道你是否偏離正軌。

我的父母都是公務人員,他們都很愛讀書。我在八歲時就讓我媽媽買了一套書,在家裏慢慢讀着,這從此開啟了我的讀書之旅。我很快就要上八年級了,於是向表姐借了書,開始預習。我在讀語文書中得知下學期要《紅星照耀中國》,於是向家長要了錢,直奔書店。書店中人山人海,不是在挑書,就是在閲讀,這麼多人在一家書店裏,除了前台的交談之外,竟沒有一絲噪聲傳入我的耳中。

“不愧是書店”。我心中嘀咕着,像內部走去。我走遍了整家書店,竟沒有找到一本《紅星照耀中國》,難道是我沒看到,還是不在這個專欄?我又轉了一圈,卻依然沒有找到。我不得不走向前台,向收銀打聽。“《紅星照耀中國》啊,五分鐘前賣完了。”我聽完後,心中懊悔不已:要是早來五分鐘就好了。

我悶悶不樂地回了家。之後我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聽完後反而説道:“沒關係,我可以在淘寶上幫你買啊。”對啊,我怎麼沒有想到呢。我臉上又有了一絲笑容。除了書,我還有一大愛好就是設計房子。但我缺乏想象力,所以設計出的房子總是平淡無奇,毫無特色,一天我在網上看到一位建築大師發表了新作品:一個樹屋。我瞬間有了靈感:為什麼一定要把房子建在陸地上呢?我立刻設計了一個水上房子。這個房子得到了父母的讚賞與肯定,鼓勵我,讓我努力。

這就是我的家風:遇到困難不氣餒;獲得成功不驕傲;碰到問題想辦法。

關於家風的作文4

我有一個美好和諧的家庭,有着和諧的家風,時時影響着我的成長。

我們在平時很注意節約資源。就拿我來説吧,我經常在洗手、洗臉時在洗手盒上放一個臉盆,等洗完手後,先把水龍頭擰緊,再把臉盆中的水倒在旁邊的水桶裏,這是我自小就養成的好習慣。這使我連續兩年成為“環保之星”。我家裏用的都是節能燈,但是我儘量在白天把作業寫完,就在客廳裏寫,因為我家西邊的大窗户採光很好,使得屋子裏光線很充足,減少了夜裏寫作業的時間,不僅節能也對眼睛有益。媽媽買完菜後把剩下的塑料袋都收起來用來當垃圾袋。爸爸班上有很多隻用了一面的紙,他把這些紙裁成小紙片,給我當草稿紙。

尊老愛幼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家最重要的家風,媽媽從我小時候就教育我一定要尊老愛幼,要與鄰居和諧相處,互幫互助,對需要幫助的人要抻出援助之手。有一天,我上學回來,剛進樓道,就看見住在二樓的老奶奶正扶着扶手,正艱難地挪着腳步,走一步歇一會兒,看到這情景,我快步走到她身邊,對她説:“奶奶,我來扶你上樓吧!”説完,我便要扶她,但奶奶説:“好孩子,不用了,你先上樓吧,我太慢了。”我説:“沒事,我不着急。”於是我攙着奶奶的一隻胳膊,慢慢地一步一步向上走。短短的十幾步樓梯,我倆走了有五分鐘。到了二樓,奶奶對我説:“好孩子,快點回家吧,謝謝你啊。”過了幾天,媽媽説:“聽住在二樓的奶奶説,前幾天你扶她上樓了。”我點點頭,媽媽很高興,誇我長大了,更乖了。我很高興,這不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嗎?

好的家風使我快樂的成長,讓我受益匪淺。

關於家風的作文5

媽媽繡的十字繡上有四個剛勁有力的大字厚德載物。我問媽媽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媽媽説:就是隻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擔當大任。那麼怎麼才能成為品德高尚的人呢?媽媽説:答案就在你身邊找吧,從學習你身邊人的美德開始。那我就説説我家每個人的品德吧!

先説説我的爺爺吧!爺爺非常喜歡我,我提的要求一般都會答應,同時爺爺也是一個非常守信用的人。記得我過生日那天,我非常希望爺爺陪我一起過生日,但爺爺説他要替張爺爺值班,我拉着爺爺手説:別去了,和我在家過生日,讓別人替張爺爺值班吧。爺爺説:不行,我已經答應張爺爺了,我不能失信呀!不管我怎麼央求爺爺,爺爺還是去替張爺爺值班了。

我的奶奶在生活中非常勤儉節約。我家的廚房有一個大大的盆,奶奶會把洗過菜的水和淘米過的水放在盆裏澆花,我家的廁所有一個塑料桶,奶奶會把洗衣服用過的水放在桶裏用來沖廁所。我問奶奶為什麼這麼做,奶奶説:水是我們國家寶貴的資源,很多地方都沒有水吃呢,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不能浪費呀!我知道了,我以後也要學習奶奶勤儉節約不浪費。

爸爸是一個熱愛工作的人,他不管颳風下雨都會準時到達工作崗位,從來不遲到、不早退。他工作多的時候,會把工作帶回家來,直到我睡覺了他都還在忙,我問爸爸為什麼這樣,爸爸説:幹一行就要愛一行,這是職責所在!雖然我不太明白爸爸説的話,但我長大以後要做像爸爸一樣的人。

媽媽的工作非常忙,但她還是細心照顧着一家老老小小。在奶奶生病的時候,媽媽不怕

髒不怕累細心照顧奶奶;在姥爺住院的時候,媽媽日夜守護在病牀旁不肯休息。我問媽媽什麼,媽媽説:做人要懂得感恩,對長輩要孝敬!媽媽雖然平時對我很嚴厲,但都是為我好,我也要懂得感恩,不惹媽媽生氣了。

這就是我的家人,雖然很平凡,但人人身上都有美德,正如一首歌詞中寫道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只有家家傳美德,才能實現偉大祖國的中國夢!

關於家風的作文6

家風,這個既讓我們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詞彙,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一個家的好習慣,每個家的家風都各不相同,今天我也來曬曬我們家的家風。

記得那是一個月色如水的晚上,爸爸數落我的場景以讓浮現在我的眼前。那天晚上,我出去買菜,爸爸媽媽為了培養我從小就有獨立的好習慣,所以買菜這個擔子就重重落在了我的肩上。我到商店裏買了兩袋麪條和幾個西紅柿,萬萬沒想到商店的阿姨多找了我十元錢。我興致勃勃的回到家,打算把這件事告訴爸爸換來一兩句褒獎,而結果卻恰恰相反,當我眉飛色舞地向爸爸説完整件事情的經過之後,爸爸顯得十分氣憤,不停地數落我,而我的眼淚也好像斷了線的珍珠一般從臉頰上滑落下來,爸爸依然在不停的數落我,連平時對我最好的媽媽也一言不發。而我並沒有明白爸爸媽媽的良苦用心,而是氣沖沖地衝進了卧室。

到了晚上九點多,爸爸走進我的卧室,語重心長的對我説:“孩子,我並不是有意數落你,而你做的事真的不對。爸爸我是一個商人,談事一個無法原諒的錯誤,如果你現在就學會了貪婪,將來走入社會你就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了。雖然咱們家很清貧,單咱們整的每一分錢都是良心錢!這樣吧,我再給你點錢,你再去買一回菜,並且要跟賣菜的阿姨説清楚情況,把那十元錢還上。今天你早點睡吧!”

那天晚上我也沒怎麼睡,我想來想去感覺自己做的紳士不對,貪小便宜還跟爸爸發脾氣,真不應該。

第二天,我把錢還給了賣菜的阿姨,阿姨也原諒了我。從那以後不許貪小便宜就成了我家的家風。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你家的家風是什麼,也來曬曬吧!

關於家風的作文7

中秋節的晚上,天空清朗,明月高照,我們一家開車去外婆家吃團圓飯。剛下車,一陣香味就撲鼻而來。

外婆家在郊區,一個小院子。我順着氣味跑進院裏,哇,餐桌安置在院子正中,不遠處是幾棵槐柳,樹影婆娑,很有點詩情畫意。顧不得細看,我忙撲向餐桌,全是美味佳餚:糖醋排骨、油燜對蝦、爆炒泥螺、清蒸螃蟹……看得我垂涎三尺。想也沒想,一屁股坐下,抓起筷子就伸出去。

“以前講的都忘了嗎?”忽然爺爺的不滿傳來,我剛碰到大蝦的筷子觸電般地縮回來,臉有些臊紅。爺爺走過來,拍拍我的肩膀:“忘了家規了?長輩先動筷,你才能拿筷子。你外公外婆還在忙,你能在這坐着嗎?快去報到,順便看看要不要幫忙。”

終於忙完了,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坐在餐桌前。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伸向自己的最愛——炒泥螺,滿滿一大盤呢!這次可以好好解饞了,嗯,要吃大的嫩的。心裏想着,筷子就在盤子裏撥來撥去,不知不覺整盤泥螺都被翻了個遍,全然不知一雙眼睛已經盯了我好久。

“嘿,這個大!”筷子緊緊地夾住圓溜溜的外殼,慢慢地平移,終於到嘴邊了,我嘟起嘴脣,泥螺“滋溜”滑進嘴裏,肥厚的肉質,嫩嫩的,滑滑的,就是這個味!我心滿意足地抬起頭,一眼卻瞧見爺爺那張黑臉,心裏咯噔一下:完了,唉,剛剛不應該亂撥亂翻。

“你在盤裏翻來翻去,別人怎麼吃呢?吃菜,要顧及別人,只能夾自己面前的。在家裏我們縱容你,到外面這樣吃,別人會説沒教養。要做一個有禮貌有教養的人……”我的頭像小雞啄米似的點個不停。

那時只要有空,爺爺就給我談家教家風,諸如“要有禮貌”,“走路要抬頭挺胸”,“要主動和長輩打招呼”,“要捨得吃苦”,“要有志氣”,反反覆覆,讓我印象很深。爺爺的這些教導就是家風教導,它們是一縷縷陽光,沐浴着我們,讓我們這一輩孩子健康地成長!

關於家風的作文8

家風,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我們家的家風是:百善孝為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的美德——孝道。

我的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尤其奶奶得了精神方面的疾病,常常喜怒無常。可是爸爸、媽媽從來都計較,總是耐心服侍奶奶,為奶奶做好吃的,逗奶奶開心,一有空就陪爺爺、奶奶。不僅如此,爸爸、媽媽也教育我和姐姐要孝順爺爺、奶奶,不能頂撞他們,吃飯的'時候一定等全家人坐齊才動筷。

有一次放學回家,我特別餓,飯菜已經擺好,可奶奶又犯病了,説什麼不上桌子吃飯,我就想先吃。媽媽看見了,把我叫到院子裏,批評了我。然後對我説:“奶奶很不易,現在卻是這樣,我們應該好好照顧她,不能冷落了她呀。記着:百善孝為先,這可是我們的家風啊!”接着,媽媽又説:“奶奶最喜歡你,你快哄哄奶奶,讓她吃飯。”聽了媽媽的話,我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回到屋裏,我就哄哄奶奶,奶奶終於笑了,並和我們一起吃飯。

受家風的影響,我和姐姐像爸爸、媽媽一樣孝敬爺爺、奶奶,同時也孝敬父母,不讓父母為我們操心,一有時間我們姐弟倆就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辛勞的父母稍稍清閒些。

其實,孝敬父母很簡單,如:他們累了,我們搬把椅子給他們坐;他們渴了,我們倒一杯清茶給他們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我們就以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他們。

“百善孝為先”,我要牢牢記住這句話,把這良好的家風一直傳承下去,從小做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關於家風的作文9

家庭是成長的搖籃,家風是成長的航標。我的家風是“自立自強,教育興家”。

自立對我們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我曾經也有過很多次自立的過程,記得八歲的一天,我瞞着父母偷偷跑到田野去玩。我被那兒的風景迷住了,在那兒蹦蹦跳跳。突然,腳下一滑,我掉進了田壟裏,這個田壟很深,我覺得自己不可能爬上去的,就想等媽咪找到這兒來拉我上去。我坐在地上一直等,想起了父母經常教育我要自立,並叫我自己幹事情。我現在是不是也應該自立一下呢?於是,我抓住樹枝,一步一步往上爬。不料,樹枝斷了,我又重新掉了下去。我又開始向上爬,腳踩石頭,手也着地,四肢都用上來爬,終於爬了上去。我對自己的成功感到非常滿意,這使我又經歷了一次自立的過程。

“人生當自強”也收入到了我的家風中,記得有一次,我練習在不平坦的路中騎自行車,我一個大步跨上自行車,然後騎了起來,騎到了石子路,車子搖搖晃晃,十分顫抖,突然,車子倒了,我摔了下去,把胳膊跌青了。我沒有氣餒,推起車,又騎了上去,以快速前進,把石子都盪開了,車子平穩地過去了。又到了幹泥巴路,這條路有許多濕泥巴時踩上去幹了以後而變硬的腳印,十分崎嶇不平。我使出全力,向前衝去,車子一直顫抖着,但沒有倒。這時,我由於沒有看清方向,一下子衝到了田野裏,有一次失敗了。我打算不練了,但是又想起家人經常教育我要自強,心裏很是猶豫。最後,我還是打算不向困難低頭,於是我又騎了上去,一個勁地向前衝,並注意方向,終於騎了上去。我又感受到了以自強而成功的喜悦,忘記了之前的失敗。

關於家風的作文10

家庭是第一學校,父母是第一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只有良好的家庭作風,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我生長在一個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孝敬父母的人。每個假期,我們都給爺爺、奶奶、爺爺和奶奶買衣服和食物。他們常説:“父母養我們不容易,他們為我們吃了很多苦。我們必須報答他們養育我們的恩情。”從小到大,我就深深體會到做父母的難處。特別是我媽,工作特別辛苦,還要接我去學校。帶我回家後,她還要做飯洗衣服。她整天都很忙。我下定決心好好學習,以後掙很多錢報答他們養育孩子的恩情,做一個懂得報恩的人。

我父母是節儉的人。尤其是媽媽,平時捨不得買好東西。記得有一年過年,我們家去城裏買衣服。我和我爸我姐買了大包新衣服給我媽買的時候,我媽沒有火柴。有的穿上好看,我媽説不好看。後來聽爸爸説,媽媽太貴了,自己買不起。我媽平時穿的衣服很樸素,有些衣服還是十年前的,但是我媽是我心裏最美的。我從母親那裏學到了節儉的好習慣。筆記本用完之後,反面做草紙;我去超市從來不主動買東西。有時候我爸説選吧!我剛買了個便宜的;更別説穿衣服了。爸爸媽媽買什麼穿什麼,從不挑剔。

爸爸媽媽都是善良樂於助人的人。平時和人説話總是淡定微笑;我總是從像爺爺奶奶這樣的老人那裏買食物。我去城裏或者在外地遇到乞丐,總是從口袋裏掏出錢來給我,讓我把錢遞給需要幫助的人。這些事情深深地影響了我。在學校,我經常借我的同學鋼筆和橡皮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我要把這些好的家庭作風傳承下去,做一個助人為樂,勤儉持家,懂得報恩的人。

關於家風的作文11

什麼是家風,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為的一種傳統風尚和德行傳承。

有關家訓家風的書很多,比如諸葛亮的《誡子書》、《傅雷家書》、《弟子規》、《曾國藩家書》,晚清名臣曾國藩家訓甚嚴。他教育子女切記二字---傲、惰。“惰”是惰性,就是明白就應做有好處的事,卻總找理由,不是不做事,就是做無聊的事。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一一個“勤”字。

曾國藩在家訓中説,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恆;凡將相無種,聖賢豪傑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能夠做得到的。

作為一名家長,我深知勤奮、堅持的重要性。所以在生活中個性嚴格要求。暑假期間,孩子都覺得是盡情玩耍的時間,晚上不想睡覺,早上不想起牀。一次孩子犯懶,不想起牀鍛鍊身體。她擺出各種理由,什麼現在是假期呀,覺得累呀;腿疼,不舒服呀等等。當時我想,孩子所説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孩子也很辛苦。但轉念-想,如果我讓孩子放縱一-次,就會有下一次。長此以往,就會助長孩子懶惰、散漫的不良習慣。勤奮堅持的態度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於是,我拒絕了孩子可憐巴巴央求,當了一次“狠心”的媽媽。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爸爸媽媽的監督,需要爸媽的陪伴。在孩子思想放鬆的時候,作為家長一定要及時阻止孩子的念頭。在孩子出現懶惰的苗頭時,一定要及時提醒;在孩子失去勤奮動力時,爸媽要及時加油鼓勁兒。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有一個有規律地生活,才會養成一個勤奮的習慣。

好的家風對孩子是一種無言的教誨、無字的教材,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讓我們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家風,為孩子今後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於家風的作文12

中國是文化大國,有着五千年文化歷史,每個名人的家庭裏都有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説:“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這是中國一句古話,雖然我不是名人家庭,但我們家也有家訓,家風。

今天老師給佈置了一個關於家風的徵文,在我回家的路上,我一直琢磨着這個問題。我心裏想:我家有家規嗎?什麼家規?回到家,吃完飯,我就把老媽拉到寫字桌前,把寫徵文事情告訴了老媽。她一邊寫一邊對我説,我認真聽着,當老媽寫到尊敬師長是,我半懂不懂問問着老媽:“怎麼才能做到尊敬師長?”老媽説:“師長就是老師,長輩。上課認真聽講積極發言上課不搞小動作,不説話,認真完成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參加學校的手拉手活動和各項活動。長輩比方説在過年時,吃飯時端上了你最喜歡的菜,不要因為你喜歡吃。而不顧別人,不要因為自私,而忘了別人,這樣就沒有人喜歡你了。”

老媽不停的寫着,不一會兒就離十來條。老媽一直強調最重要是以孝為先,孝敬父母,要好好學習,不吃零食每天健健康康的,不讓父母生氣,有時間要多幫老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主動向長輩問好。互相尊重。路邊撿到貴重物品必須上交,當天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我記得10時我一次洗完,浪費了很多水,老媽對我制定了一條家規,勤儉節約是中華文化名族的傳統美德,所以要節約用水,並且不剩飯不挑食,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節約用水“。一個家庭裏有好的家規是關鍵,在老媽不在的時候,家規像老媽一樣,一直管着自己!

我們家的家風,家訓我一直記在心裏,約束着自己。

關於家風的作文13

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也就是説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我家的家風是:“好好做人、好好學習。”

家人們從小就教導我要好好做人。

爸爸教育我要守信。記得二年級的一個週末,因為我表現好,所以,爸爸准許我看一小時動畫片。但是,我超過了時間,爸爸很嚴肅地關閉了電視。之後,便語重心長地對我説:“欣怡,要守信,不然,長大後你到社會上是會很麻煩的!”

哥哥告訴我要誠實。因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三年級的一天,我不小心把哥哥最愛的玻璃杯打碎了。我很怕被捱罵,不過最後,我還是鼓起勇氣,向哥哥道歉。但是,哥哥原諒了我,並且對我説了句意味深長的話:“杯子打碎了不要緊,如果你因此失去了誠實,就沒有人會相信你了。”

媽媽教育我要謙虛。四年級的一次考試中,我考了全班第一,回到家我得意洋洋得告訴了媽媽。媽媽和藹地對我説:“欣怡真棒!再接再厲,不過要記住:‘謙受益,滿招損。’”

家人們不僅教導我好好做人,還教育我要好好學習。

五年級,我學習不用心,所以期會考試只考了八十幾分。回家路上,我很害怕媽媽會怎樣對我。但是回到家,媽媽卻對我説:“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跌倒!你要記住從那兒跌倒,從那兒爬起,爭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績。”然後媽媽和我分析原因,為我解答難題。經過媽媽的輔助和我不懈的努力,我的成績直線上升。在月考中,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禮儀之邦而着稱的國家,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這些孩子,也一定要發揚這種精神,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愧於我們的祖先,不愧於是一個繼承人!

關於家風的作文14

“百善孝為先”,我們家最注重的家風之一就是孝順之風。

爸爸媽媽在生活中特別孝順長輩。每逢節假日,他們都要帶上大包小包的禮物去看望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這些長輩們;遇到天氣變化時,總要給長輩打個電話,噓寒問暖;去年奶奶生病時,他們就請假到醫院照顧奶奶,寸步不離,直到奶奶出院。

孝順的家風更體現在爸爸媽媽對我的教誨上。

小時候,我因為一點小事跟奶奶生氣,説了幾句不尊敬的話。奶奶當場也沒説什麼,默默地走開了。這時爸爸聽到過來了,他把我叫到房間裏,嚴肅地説:“你這麼做是不對的,快去跟奶奶道歉!”當時我還在氣頭上,爸爸這麼一説,我就乾脆不搭理他。爸爸更生氣了,嘶吼着説:“我不要這種忘恩負義的人!俗話説’百善孝為先’,奶奶整天操勞家務,對你無微不至的照顧,如果你是這麼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那麼我寧可沒有這樣的兒子!”説着,他打開了家裏大門,“如果你不尊敬奶奶,你就走!如果你還是做一個懂得感恩,孝順長輩的人,那麼這個家還是歡迎你!”那時我是一個好面子的人,頑固地堅信“人要臉,樹要皮”。被老爸這麼一説,我惱羞成怒,人都説衝動是魔鬼,我一氣之下走出了家門。但是出了門後的我毫無頭緒,乾脆就站在門口。我想,平時從來不兇我的老爸今天怎麼一反常態,莫非他突然討厭我了。過了幾分鐘,我到旁邊走了走,當聽到開門聲時,我偷偷躲到一旁觀看。只見老爸探出了頭,似乎在找我,臉上看起來又生氣又有些焦急。過了一會,他又回了屋,卻開着門。我又想:如果老爸討厭我,幹嘛又焦急的找我?千萬條思緒碰撞着我的頭顱,讓我混亂無比。於是我下定決心,回家!晚上,熄燈了,我悄悄的對奶奶説:“奶奶,對不起!”

後來,我才明白為什麼老爸那時發那麼大的火,因為一個“孝”字。通過這事,我也真正領悟了“百善孝為先”這句話。“孝”既是一種美德,也是做人的根本!

關於家風的作文15

曾國藩的家訓,分散寫在他的大量的家書中,在家族教化中作用不凡。次子曾紀澤,襲父一等毅勇侯爵,官至户部左侍郎。歷使英、法、俄諸國,與俄人力爭,毀崇厚巳訂之約,更立新議,交還伊犁及烏眾島山,帖克斯川諸要隘,有功於新疆甚大。在出使任內,深入瞭解各國曆史、國情,研究國際公法,考察西歐諸國工、商業及社會情況。又將使館館址由租賃改為自建,親自負責圖書、器物購置,務使使館規模不失大國風度,亦不流於奢靡。駐外嚴於操遠,節約公費,摒棄貪劣,倡導廉潔之風,為外人所敬重。季女曾紀芬福壽全歸,可以説完全得力於她父親傳給她的一套治家修身辦法。曾紀芬一直記着父親曾國藩對她講的話:“予自三十歲以來,即以做官發財為可恥,以官囊積金遺子孫為可羞。蓋子孫若賢,則不靠父輩,亦能自覓衣食;子孫若不賢,則多積一錢,必將多造一孽,後來淫佚作惡,大玷家聲。故立定此志,決不肯以做官發財,決不肯以銀錢予後人。”“吾輩欲為先人留遺澤,為後人惜餘福,除勤儉二字,別無他法。”曾紀芬自奉儉約,即使後來年紀大了,每屆大壽,子女想送些珍貴的禮物來,都一定會被她阻止。曾紀芬對子女的教育從不放鬆。即使對已經成年的子女,仍隨時耳提面命,管束查察從不疏忽。她説:“教導兒女要在不求小就而求大成,當從大處着想,不可嬌愛過甚。尤在父母志趣高明,切實提攜,使子女力爭上進,才能使子女他日成為社會上大有作為的人。”她的第四子聶其傑重視聶家、曾家的先祖述言,出版成書推廣,還以“聯絡家庭之情感,切磋其道義”為宗旨,創辦《家聲》等家庭刊物,成為中外僅見的文化現象。

標籤:家風 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