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必備】古詩的作文合集6篇

作文1.28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漢魏以後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為基調,押韻、轉韻有一定法式。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的作文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古詩的作文合集6篇

古詩的作文 篇1

我喜歡古詩裏的春天,因為春天藴含着美好新生,萬物復甦,我也喜歡古詩裏的夏天,因為夏天枝葉茂盛、生命蓬勃。

春天到了,嫩綠的小草慢慢地從泥土裏衝破出來,緩緩地抬起頭,接受陽光的照射。一場春雨過後,大地變得格外有精神,就像唐代詩人杜甫所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花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春雨似乎能領會人的意圖,知道季節變化,正當萬物生長時便悄悄降臨,細雨隨風來到夜裏,默默滋潤萬物,沒有一點聲音,田野間的小徑和天邊的烏雲一樣漆黑,只有江船上的燈火獨自透亮。等到第二天早晨,那沉甸甸的沾滿露水的鮮花開遍整個成都城。

夏天到了,植物長得旺盛,雖然天氣炎熱,可仍然可以在樹蔭下乘涼。紅紅的太陽放射出它的萬丈光芒,荷塘開滿荷花,有的只開出兩三片花瓣兒,有的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荷花散發着淡淡的清香。荷花有的是白的,有點是粉的,荷葉一片片碧綠碧綠。好像一個個仙子置身於綠色的海洋之中,看到這些大大小小的蓮蓬,不免想起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ping一道開。調皮的小孩撐着小船偷偷地採蓮蓬,他還不懂得怎麼隱藏蹤跡,水面上的浮萍留下船兒劃過的痕跡。小孩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穿過千年歲月依然清晰地浮現在我們眼前。

古詩裏的春天夏天各有各的美麗,我愛古詩裏的春天和夏天。

古詩的作文 篇2

“誦古詩,學作文”是將誦讀古詩與國小生作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古詩作為材料提供給學生做作文,運用古詩的寫作技巧,指導學生作文,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綜合能力的目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一定範圍內可解決學生不知道寫什麼和怎麼寫的難題。

一、提供材料,進行練筆

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寶貴遺產,它們大多內容豐富,語言凝練,意境優美,感情真摯。詩人根據表達的需要,語言高度濃縮、概括,情節跨度較大,具有很強的跳躍性。這就使詩中存在許多“空白”之處,為學生留下了想像的餘地。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空白之處,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合理的想像,把跳躍過的情節補充出來,把濃縮概括的語言具體化,就是很好的練筆。

1.拓展外延,練寫全文。

有些古詩,內容充實,結構完整,人物個性鮮明,可以作為學生作文的有機補充。練筆時,為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詩意,教師應將詩的出處、背景、詩人的情感等詳盡地介紹給學生。在學生領悟了詩的內涵之後,讓學生從多種角度進行練筆,或擴寫,或改寫,或寫讀後感,或寫由一首詩想到的等。給學生以發揮想像的自由,學生就會放飛想像,趣味盎然,人詩境,悟詩情,寫出精美的文章來。如:我在教唐代詩人賈島的詩作《題李凝幽居》時,學生了解了詩的由來後,仿照當時正在上演的電視劇《戲説乾隆》,寫出了《戲説賈島》一文。

還有許多詩作,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筆。如: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讓學生以《瞧這一家子》為題進行擴寫練習;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學生以《啊,朋友再見》為題,敍述出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盧給的《塞下曲》讓學生以《飛將軍李廣》為題進行寫人文章的訓練。類似這些可以進行練筆的古詩還有很多,如:《石灰吟》、《回鄉偶書》、《七步詩》、《贈汪倫》等。只要悉心鑽研,許多古詩都可以拿來讓學生進行整篇文章的練筆。

2.根據需要,練寫片斷。

學生的作文水平是不一致的,存在一定的差異,也具有一定的共性。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步驟、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這裏所説的寫作訓練是根據需要,有選擇地進行片斷訓練。如:《江畔獨步尋花》要求學生根據詩作,描繪出一幅鮮花盛開、彩蝶翩翩、草歌燕舞的春日江邊美景,對學生寫景進行片斷訓練。再如:《小兒垂釣》要求學生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一個頭發蓬亂,手持釣竿,掩映在河邊草叢中,行人問路,急忙擺手,但卻不應聲的天真兒童自由自在、憨態可掬的可愛情態。古詩中可以作為片斷訓練的詩作也有很多,像《宿新市徐公店》、《春夜喜雨》、《小池》、《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教師選擇合適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片斷訓練,可以使學生的語感不斷加強,詞彙不斷豐富,句子更加通順,條理更加清晰,最終達到熟能生巧,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目的。

二、吟誦理解,促進感悟

作文本質上的主觀性、形象性、人文性決定了作文必然是感悟的、品味的、揣摩的、咀嚼的。因為在作文中有許多東西,學生已經領悟了其中的意思,卻説不出來,然而從學生的作文中卻可體現出來。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注重通過吟誦,促進學生對詩作意境的理解和寫作方法的感悟,潛移默化地指導學生作文。

如人教版小語六年制教材第十冊第七單元的作文,要求學生寫一篇記敍文,誇誇自己的爸爸或媽媽,選擇一兩件能表現爸爸或媽媽關心愛護自己、讓自己深受感動的事來寫。這類題材可以説是一個寫了千百遍的老題材了。遇到這類題目,學生的選材不外乎是媽媽送自己上醫院,爸爸幫自己補功課之類老生常談的材料,既無新意,也沒有真情實感。其實,最能體現父母之愛的往往是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甚至説是一幕場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怎樣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新穎的事例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敬意是本次作文的關鍵。這些,教師心裏是明白的,但教師如果只一味地強調要選小事,找細節,在學生沒有感悟,只知其表,不知其裏,對究竟選什麼樣的小事,找什麼樣的細節不理解的情況下,恐怕是難以在選材上有所突破的。為促進學生感悟,我在這兒引入了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一詩。通過引導吟誦理解,使學生明白這是一首讚頌母愛的千古佳作,語句樸實自然,親切感人。這裏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但一片母愛的純情卻從普通的場景中衝溢出來,撥人心絃,催人淚下。通過誦讀,學生一臉肅穆,很容易地領悟了本次作文選材應做到“小處落筆,大處着眼”,也選出了精彩鮮活的材料:父母為了接送自己上學在風雪中成了一個雪人的情景;因自己暈船,不能進船艙睡覺,母親不顧帶病的身體抱着自己在甲板上坐了一夜;父親因自己考試不好,失手打了自己,後悔得淚流滿面;由於自己的頑皮,不安生,將腳伸入了自行車輻條處被絞傷,而父親卻一個勁地自責,説是他的不小心等等。在後來彙報材料時,許多學生因為激動,在敍述時流下了幸福激動的淚水,學生之所以有這些表現,與學生的感悟和理解是不無關係的。情動而辭發,作文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誦古詩,學作文”是一個內涵豐富的體系,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探究。只要我們去發掘其中的寶藏,踏實地進行訓練,相信學生作文水平與語文素養一定會有一個較大的提高。

古詩的作文 篇3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首詩是曹操寫的,名為《觀滄海》,是曹操去追捕敵人的時候路過這兒看到滄海的雄偉借景抒情寫下的詩。全詩前三句都是寫景,後兩句則是抒發自己的情感,給人身臨其境的感受。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則是千古名句,並且運用雙關的手法寫出日、月、星星的運行。這句話的大意是:太陽、月亮,是從這大海里面出來的;燦爛美麗的星河也會回到這大海中去。而我理解一這句更深刻的意思是:曹操他統一天下的志向從開始便不會有結束,就像太陽、月亮、星星,落下了還會升起。

每當我讀到這兒,我就彷彿看到了曹操站在山頂眺望滄海,眺望一切美景,想着太陽、月亮、星星升起了又落下,心中的激動便溢於言表。正像他全詩的積極向上,興奮之情一般。也像他詩中最後一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每每想到這兒,我就會逼問自己,為什麼沒有曹操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呢?曹操他的志向是統一天下,而我現在眼前的目標是努力學習,我明白,只要像曹操一樣堅持不懈,向着目標努力奮鬥,我便一定會成功!

因為曹操的精神和志向一直激勵着我,所以我很喜歡這首詩。

評:對詩的理解有一定深度,並能聯繫實際,闡明喜歡的原因。但,文章闡釋詩歌意義的時候,是不是不夠精準,尤其第幾句。

古詩的作文 篇4

南風,吹熟了莊稼,吹來了豐收,也吹來了農民的辛苦。

相傳為舜帝所作的《南風歌》大概是最早歌詠南風的詩歌: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史記·樂書》曰:“舜歌《南風》而天下治,《南風》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天下治也。”

這首詩,借舜帝口吻抒發了先民對“南風”既讚美又祈盼的雙重感情。因為,温熱而適時的南風,對夏季莊稼的生長成熟,對萬民百姓的生活是那樣重要,那樣不可缺少。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這是就苦夏的日常生活而言。赤日炎炎,暑氣如蒸,百姓怎能無怨?而南風一起,暑熱的天氣多少能使人感覺到一點涼爽,所謂薰風兼細雨,喜至怨憂除。白居易《首夏南池獨酌》中“薰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一句,就表達了這種情懷。

“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清涼的南風可以解民之愠,適時的南風則可以阜民之財,由日常生活轉而到收成財物,詩意更進一層。《禮記·樂記》曰:“天地之道,寒暑不時則疾,風雨不節則飢。”可見,“南風”的“阜民之財”比之“解民之愠”更為重要,也更為令人祈盼。司馬遷説:“《南風》之詩者,生長之音也。”(《史記·樂書》)王肅也説:“《南風》,育養民之詩也。”概言之,《南風》之歌,即讚頌“南風”煦育萬物、播福萬民的恩澤之歌。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白居易的《觀刈麥》則直敍其事,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觀刈麥》是白居易任周至縣縣尉時有感於當地人民勞動艱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詩。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兩句一開頭就流露出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一派豐收景象,大畫面是讓人喜悦的。可是誰又能想到在這豐收景象下農民的悲哀呢?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這八句,通過具體的一户人家來展現這“人倍忙”的收麥情景。婆婆、兒媳婦擔着飯籃子,小孫兒提着水壺,他們是去給地裏幹活兒的男人們送飯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牀後先忙家務,而後做飯;小孫子跟着奶奶、媽媽送飯時一齊到地裏。她們是要在飯後和男人們一道下地去的。你看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這四句正面描寫收麥勞動。他們臉對着大地,背對着藍天,下面如同籠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們用盡一切力量揮舞着鐮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記了炎熱,因為這是“虎口奪糧”,時間必須抓緊呀!捨不得浪費。天氣如此之熱,白天又如此之長,而人們卻竭力苦幹,就怕浪費一點時間,可見人們對即將到手的麥子的珍惜程度。

這首詩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責,於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因為白居易時任周至縣尉,主管緝捕盜賊、徵收捐税等事,所以他對勞動人民在這方面所受的災難也知道得最清楚:詩人想到自己四體不勤卻飽食祿米,內心十分慚愧,於是寫下此詩。

南風,在關注民生的詩歌裏,承載着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在一些田園詩歌裏,表達的大多是詩人自己內心的閒適愜意。

宋代劉攽 的《初晴》 :“青苔滿地初晴後,綠樹無人晝夢餘。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户又翻書。” 這首詩描述了新晴之後頗為清靜的環境和詩人悠閒的心情,語言通暢易曉而又情趣十足。最後兩句詼諧而有創意,詩人把南風想象成一個善於戲謔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開了門,闖了進來,還裝作愛讀書的樣子,正不停地翻着書。這兩句擬人手法的運用,使得本詩自然親切,生動有趣,也從側面烘托了詩人閒適愜意的心情。

明代楊基的《天平山中》:“細雨茸茸濕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綿綿細雨中,楝樹開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於沾上了雨珠,顯得格外嬌豔和滋潤。初夏的南風輕輕吹拂,在鬱鬱葱葱的草木叢裏,不時露出一樹樹金黃色的枇杷。茸茸細雨,微微南風,徐行山中,讓人好不愜意舒適!

古詩的作文 篇5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一首《秋詞》道出唐朝詩人劉禹錫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秋日的喜愛更似春朝是的情感。一首詩詞能夠道出一位位詩人的種種情感,或悲,或喜,或憂愁,或哀怨,或壯志之情……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曲《水調歌頭》道出種種相思,思鄉,思情,思人。在外的遊子每到團員時節都會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期盼團圓,蘇軾又何嘗不是呢?在外遊歷多年,卻只能望月興歎。故鄉啊,更期待家人安康,幸福,永遠懷念。“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詩仙李白在在月夜下獨酌,在花間賞月卻因為沒有親人相仿,而與月亮對飲,這難道看不出李白思鄉,思親卻隻身在外而感到孤獨的情感嗎?“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曾經的物與人已時過境遷,想要向過去説,卻發現一切只是曾經,未曾説,淚卻先行流下。那些曾經的美好都已泯滅在時間的.長河中。李清照因國破而家亡,失去了最愛的丈夫。一首首充滿哀愁的詩詞,一句句充滿悲傷的言語,難道不是她對她丈夫眷戀的情感的表現嗎?她的愁絲無限,她的悲傷無窮,卻都表現在字裏行間,讓詩詞敍述她內心所承載的情感。“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即使不再為朝廷效力,也擔心國家的安危,更會傾盡一切保衞國家。這種愛國之情,護國之感難道不是龔自珍寫的《己亥雜詩》的體現嗎?“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站在高峯之巔,俯視世間萬物,體會那種站在山頂,處於高點的感覺。這種壯志豪情,難道不是杜甫《望嶽》一詩中的體現嗎?

古詩中的情感紛飛不同,不同古詩表現不同詩人的不同情感。讓我從詩中懂得他們用筆所敍述出的內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憂愁、或哀怒、或壯志……不同的情感匯向大海的溪流,在我的心底慢慢的縈繞……

古詩的作文 篇6

漫步於朦朧細雨中讓我想起李商隱《夜雨寄北》中的離別哀愁,“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下雨的季節總是離別的季節。細細地雨絲總是瀰漫着濃濃的離愁,那已不在身邊,遠處的人兒啊!你何時歸來?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在外闖蕩卻未曾歸鄉的遊子啊!望着西方落下的太陽,天邊升起的彩霞,是否也會想到身在天涯卻也想要落葉歸根的悲傷之情呢?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用《相見歡》抒寫對昔日生活的懷念,吟歎身世,表現出了濃厚的傷感情緒。當我們回首往事,是否也會感歎出這樣的傷感呢?當我們已經長大,再回想起以往的當初,美好的,悲傷的,心底總會有一種叫做傷感的情緒圍繞,當往昔變成回憶,我們是否也會感歎生活的不易,何已經過去了的傷感呢?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隨着時間的流逝,曾經的事物與人都已隨着時間的變遷而改變,曾經的滄海桑田都已變成了幻想的畫面。如今的身影已不能和記憶中的身影相重合,才發現,原來一切都在改變,一切都變成了過眼雲煙,想要為已變成過去的回憶説些挽留的話,卻發現,淚水已充滿我眼前的畫面,“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一首首古詩演繹出種種離愁,一位位詩人為離愁寫出憂傷的詩句。古詩中的離愁情,充滿每個人的心間,似滄海桑田,似時光變遷,每個人的心間都瀰漫着默默的離愁之情。

標籤: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