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企業管理 > 人力資源

民企人力資源管理策略

任何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優秀的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從“人”和“事”的角度講,是要達成“人”與“事”、“人”與“人”的和諧,這已成為現代企業人力資源部門面臨的重要課題。

民企人力資源管理策略

  人本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是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把“人”作為管理活動的核心和組織最重要的資源。

人本管理包括“管”和“理”兩個方面:“管”是指怎樣對員工進行激勵、協調、督查和控制;“理”是設法對員工進行教育培訓,提高員工的素質,加速員工個性的發展和完善。人本管理的至高境界,就是最終要使每個員工達到自我管理。

因此,人本管理的中心思想就是以人為本,即以重視、關心、愛護、尊重人的柔性化管理為出發點,激發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激勵機制

激勵是人本管理的核心。美國哈佛大學詹姆斯教授對人的激勵問題作過專題研究,他得出的.結論是:如果沒有激勵,一個人的能力發揮只不過20%至30%;如果施以激勵,一個人的能力則可發揮到80%至90%,其間幅度差距達60%。所以説如果激勵得當,一個人甚至可以頂四個人用。

激勵的目的是要解決人才問題,為人才營造施展才華的空間和舞台:讓更多的人想做事,讓想做事的人能做更多的事,讓做更多事的人能夠得到合理的回報;根據人才、職業的特點和規律,為人才的發展提供機遇和動力,使員工的發展方向和企業的目標融合在一起,形成雙贏局面。

激勵過程也是滿足員工需要的過程。人本管理應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了解員工的內在需求,即員工心裏想些什麼、需要什麼,並如何給予適當的滿足。滿足需求,是調動員工潛能、激發員工積極性的最根本的方法。

  民企的模式選擇

  配置模式

民營企業因財力有限,難以在欠發育的勞動力市場上引進充足的適用人才,來全面改變企業員工的素質。因此,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配置應當選擇以培育為主、引進為輔的模式。

從長期看,必須立足於內部培養,企業發展規劃要有人力資源開發計劃相配套,要把人才培養作為企業領導業績考核的重要指標。對於高層管理人員,要實行繼續教育,使之掌握市場經濟基礎理論和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將學習成績納入幹部考核指標;中低層管理人員則應全部參加國家承認的學歷學習,學習成績作為幹部聘用標準之一;對於工作時間長、文化水平低的員工,必須實行在崗培訓,必要時每年選派部分重要崗位職工到大、中專院校學習或到大型企業進修。另外,還可聘請院校教授和企管專家到企業開辦講座或輔導活動,提高員工整體素質。

從短期看,引進人才是必要的補充方式。通過招聘、借用等方式,吸納一部分專才、特才,依託人才引進,帶來新信息,啟動新項目,開拓新市場,發揮引進人才的技術輻射作用。“引進適用人才,培養未來人才,提高全員素質”,應是當前民營企業人力資源配置的指導方針。

  使用模式

我國民營企業的各個層面基本都存在人才的短缺現象,所以人力資源使用模式應選擇多口進入、快速提拔,要有多個入口、多條渠道引進和培養人才。一條途徑是與各類高等、中等院校加強聯合,使之為民營企業培養“用得上、留得住”的實用人才、技術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直接進入企業中、高層;另一條途徑是通過職業學校、短期培訓等方式,對具有初、高中文化的農村青年進行職業教育,充實到生產第一線;第三條途徑就是從大型企業、大專院校的離退休人員、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中進行挖掘。

民營企業應特別重視保持靈活的用人機制,惟才是舉,重實績而不重學歷和資歷,創造一個能夠讓人才充分發揮效能的環境,對有能力、業績突出者委以重任,快速提拔以激發潛能。當然,同時也要注意對人才全面的、長期的考察,避免用人失誤。

  管理模式

我國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制度很不健全,員工的錄用、晉升、辭退缺少規範性,隨意性很大,直接導致了員工隊伍的不穩定,員工對企業缺乏歸屬感和安定感。企業的生產、銷售、財務等基本制度也不規範、不系統,員工缺乏必要的強制約束。因此,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應選擇制度化加適當人情的模式。

首先,必須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使人才引進、使用、考評、獎懲規範化,使技術分工條理化、明確化,每位員工都對自己的權利義務責任非常清楚,這有利於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有利於生產效率的提高。其次,在制度化管理的同時,要注入人情化的手段,加強職工的理想信念、人生觀、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教育,開掘人的精神潛力,培養企業羣體精神。要把企業價值觀灌輸到職工思想行動中,轉化為員工價值觀,形成企業精神。要關心員工生活質量與工作環境質量,儘量提供條件來滿足個人的發展期望和精神需求。員工情感上的回報會產生很強的責任心和巨大的創造力,使遵章守紀和自我約束有機融合,發揮“法治”和“人治”的疊加效應。

  激勵模式

考慮民企的特性,應當選擇物質保障和精神激勵相結合。首先,民營企業要建立把員工和企業緊密連結在一起的經營方式,通過合同或契約,把實現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和提高員工收入、改善勞動條件、增加福利要求的措施具體化,形成人人關心企業前途命運,共謀企業發展大計的局面。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就是這方面的有益嘗試,在員工持股的情況下,他們既是勞動者,又是所有者,利益同享、風險共擔,有利於形成利益共同體。

其次,民營企業還應建立員工全方位、多渠道參與管理決策的民主制度,如職工代表大會制等,鼓勵員工為企業發展獻計獻策,溝通上下關係,協調經營者與生產者之間的情感,正確處理維護員工利益和發展生產之間的關係,有利於形成精神上的共同體。通過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的綜合作用,使員工和企業真正形成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