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企業管理 > 企業文化

9個企業文化的構建法則

引導語:段永平先生的這篇文章不僅能讓你對企業文化有一個全面的認知,更能給你很多實操當中的啟發。下面是yjbys小編為你帶來的9個企業文化的構建法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9個企業文化的構建法則

  1企業文化為何如此重要

構建企業的第一點是首先要明確什麼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為何如此重要。

我時常覺得,產品可以模仿但企業文化是不可以模仿的。一個企業,若想要基業長青,長期保持競爭力,就一定要有自己的企業文化。

步步高發展這麼多年來,不論是企業規模、發展速度、產業結構還是產品質量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和提升。儘管步步高在發展的過程中有點磕磕碰碰,但總體來説還算順利。這些年來,我們看到好多知名企業和民營企業倒下,包括我們的競爭對手,正所謂「你方唱罷我登台,各領風騷三五年」,它們從「明星」很快變成了「流星」。

我記得社科院曾做過一項調查,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3歲左右,這也就反映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企業規模可以做大,但是做不長、做不強。我覺得,這主要有兩點原因:

1) 中國體制的原因;

2) 企業或企業家自身問題,這是最主要的原因。許多中國企業家都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動不動就要做世界500強,但是卻缺乏長遠的目光和持續發展的願景,沒有把企業文化的「內功」練好,所以出問題是早晚的事。

我覺得,企業小的時候,由於人少,好多事情大家心裏都清楚怎樣去做,這時候可以不去倡導企業文化;但是當企業做大後就一定要完善行為準則和管理制度,日積月累地積澱我們的企業文化內涵。

  2道與術

構建企業文化的第二點是要遵循「道」與「術」。

我認為,所謂的「道」就是Do right things,也就是做正確的事;「術」則是Do things right,也就是把事情做正確。這兩者是什麼關係呢?我覺得「道」應該先於「術」,因為只要方向正確,即使採用的方法笨一點也只是走的慢一點,並不會走錯路。在我看來,許多企業做不好往往是犯了一些比較大的錯誤,沒有做正確的事情。

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有一次我在美國,要去機場接一位同事。一開始估計要在機場等一個小時,於是便在機場停車場投了一小時收費的幣,結果同事提前半小時就來了。這時問題來了,我到底應該選擇直接將車開走還是繼續等將剩下的半小時時間消耗完呢?結論其實不言而喻,現實中人們通常會選擇開車走人。

但是同樣的道理,很多人在涉及到企業的實際決策時,就會犯繼續等下去的愚蠢的錯誤。比如説,我在某件事情上已經投入了幾千萬,發現方向錯誤後為了救這些沉下去的成本還要堅持做下去,然後再投入幾千萬,其結果自然是慘敗。

所以,對一件事情對錯的判斷標準就是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比如本分、誠信、品質、消費者導向等。當我們在現實決策中,可以遵循幾個基本點:

1) 對的事情就要堅持,不對的事情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都要叫停;

2) 如果不能判定某件事情是否是對的,可以列出哪些是錯的,這樣理解和執行起來就容易些;

3) 要學會變通。比如當年我們生產的超級VCD實際清晰度只有350線,而競爭對手説自己有500線,這時如果我們説有500線就是矇騙消費者,如果不説有500線,消費者又去買競爭對手的產品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後來就説我們大幅度提高了清晰度,最終也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4) 在原則性問題上,不能脱離事物的屬性,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是非不應該給利益讓路。

現在想來,我們企業之所以活到現在,並且還活得還好,並不是因為我們有什麼過人之處,而是因為我們少犯了許多錯誤,失誤率少的話成功機會就大。這就類似於打乒乓球,失誤少的一方肯定是最後的勝利者。

我們公司有許多規矩(或制度)是根據當時的環境情況制定的,並且在不斷完善。規矩要根據員工或客户雙方的立場來制訂,實現雙方的共贏。比如,當年我們出台的「調價補差」的方法就是根據當時市場及競爭對手情況制訂的,後來雙方在誠信的基礎上把市場做強,企業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中國人的文化是利益文化,人們往往以利益為重,也就是為了獲取利益,有時明知自己做的事不對,但偏偏運用自己的利益把不對的事情做的很好,結果雖然短期獲得了成功,但是長期必定會失敗。

國外教授曾評價中國人Smart(聰明),這個「聰明」帶有貶義,包含了狡詐、欺騙、精於計算、喜歡佔小便宜的意思。聰明往往和「小」聯繫在一起,而智慧往往和「大」放在一塊,這就是所謂的「小聰明」與「大智慧」。有些人很聰明,可以把事情做對,但卻沒有做對的事情。有些東西是不能制度化的,比如不許偷東西、不許亂吐痰、亂丟垃圾、亂停車等,如果這些最基本的道德行為都要去規範和教育,那麼企業的治理成本就很高,所以這時企業文化就顯得格外重要。

  3消費者導向

構建企業文化的'第三點是「消費者導向」,要做到這點需要注意:

1)最重要的是發現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比如研發要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尊重消費者的意見來進行,多進行市場調查,開發出老百姓接受的產品,而不是自己主觀搞一些噱頭,為了差異化而差異化。

我們為什麼不提「創新」這個理念呢?因為創新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為了創新而創新,結果生產出來的產品市場不接受,這樣就只會把自己做死;再比如我們曾經開發過的「光盤錄像DVD」就是一個典型失敗的例子,當時工程師們都認為很好,結果消費者不買帳,所以我們不能再吃這方面的虧了。

2)正確的包裝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人覺得消費者不需要包裝,但其實不然,這涉及到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的問題。我們的宣傳廣告要正確簡潔地告訴消費者,不能言過其實矇騙消費者,因為假話説多了,消費者就不信了,你也就沒得玩兒了。

  4敢為天下後,後中爭先

老子説:“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所以構建企業文化的第四點是「敢為天下後,後中爭先」,按照我們的實力和能力,這個原則可能我們還要用很多年。

舉個例子,當年微軟在開發Windows和 Word等產品時,沒有哪個產品是敢為天下先的,它都是發現哪個產品有市場然後再調以重兵進去,然後將它做成行業第一。

我發現,很多成功的企業都是後面跟進的,開路先鋒並不好做。因為自己開發全新的產品非常不容易,需要培育市場、教育消費者,整個過程極其緩慢且代價十分昂貴,多數企業的實力都很難擔負起這個使命。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開發產品前一定要先看看市場,再看看競爭對手,當我們覺得自己有實力、有能力,並且可以打敗競爭對手以後再進入,然後將它做到最好,樹立起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爭取到相應的市場份額。

我覺得,做企業賺錢不是目的,而是一個過程,通過賺錢能實現企業的願景;不過,賺錢也十分重要,這是做企業的責任,一個不賺錢的企業是不能長久的。

標籤:法則 構建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