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設計 > 環境設計

景觀藝術設計學科的內涵

景觀藝術設計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藝術學科,是一門建立在廣泛的人文與藝術學科和自然學科基礎上的應用性學科,本文就該學科的學科特點、辦學理念,及學科的內涵在理論上進行了系統的論述。

景觀藝術設計學科的內涵

引言

景觀藝術設計是建立在現代環境科學研究基礎之上的一門藝術設計學科。景觀藝術設計是指在特定的區域內,將建築、雕塑、綠化、公共設施等諸多要素進行綜合、藝術的佈局,以塑造建築物外部空間藝術環境為主要內容的藝術設計,它所藴含的內容涉及到美術、建築、園林和城市規劃四個領域,景觀藝術設計最通俗的解釋就是美化環境景色。

就景觀藝術設計本身來講它是環境藝術設計的一個子系統;從廣義上講,環境藝術設計涵蓋了當代幾乎所有的藝術與設計,是一個藝術設計的綜合系統;從狹義上講,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內容主要指以建築和室內為代表的空間形態設計。其中以建築、雕塑、綠化、美術諸要素進行的空間組合設計稱之為外部環境藝術設計,以室內、傢俱、陳設諸要素進行的空間組合設計,稱之為內部環境藝術設計。前者可稱為景觀藝術設計,後者可稱為室內藝術設計,這兩者成為當代環境藝術設計發展最為迅速的兩翼。因此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景觀藝術設計是以塑造建築外部的空間視覺形象為主要內容的藝術設計。

一、 景觀藝術設計的學科特點

作為塑造建築外部空間視覺形象的景觀藝術設計,有其不同於一般藝術與設計的特性。

藝術與設計在本質上反映的是同一概念的問題。藝術,按照我們今天的解釋是通過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屬於社會的上層建築。設計源於英語“design”的外來語,這個詞在英語中既是動詞又是名詞,同時包括了漢語設計、策劃、企圖、思考、創造、標記、構思、描繪、製圖、塑造、圖樣、圖案、模式、造型、工藝、裝飾等多重涵義。在“design”中除了漢語“設計”的基本涵義外,“藝術”一詞的涵義佔了相當的比重,因此目前所形成的“藝術設計”詞組是一種折衷的辦法,其目的是滿足公眾理解上的需要。

景觀藝術設計的產生,完全是現代化的結果,當人類進入21世紀的時候,已經有1/3的人生活在城市,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快速的交通工具、迅捷的通訊方式、擁擠的街道、密如蟻羣的人流、比肩繼踵的高樓大廈。伴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東西方文化交流融匯的速度驟然加快,國際化和民族化共處,統一、多元成為我們時代最顯著的特徵,和諧完整的藝術形式作為這個多元化時代必須遵守的設計原則,已成為衡定藝術與設計質量的標準。直觀醒目、對比強烈、快節奏富於變化而又能與環境和諧統一的藝術與設計成為設計家追求的目標。景觀藝術設計就是藝術與設計的各門類在現代化的環境中,經過痛苦磨合從而融會貫通後產生的綜合藝術設計類型,由此可見景觀藝術設計的概念包含了極其豐富的內容。

1、 景觀藝術設計的綜合性

景觀藝術設計是將城市、廣場、街道、園林、建築物、壁畫、廣告、公共設施等看成是一個多層次、多元化的有機綜合體,雖然它有時是以幾組形式出現,有時是以相對單一的獨立個體出現,然而解決上述問題卻要求兼顧到整體的環境,是在一個被“創造”出來的人造環境空間基礎上實現的二次創造。涉及到人文科學、藝術學、社會學、視覺心理學、民俗學、材料學等學科,並納入總體環境的規劃系統中,所以設計上的綜合性將直接構成對受眾人的心理、行為及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2、 景觀藝術設計的開放性

作為建築外部視覺空間,景觀藝術必定應是一個開放型的、公開的、有公眾參與批評認同的公共性空間場所,這些公共性的場所往往是人流不息、車輛往來、視野開闊的開放性空間,如城市中的廣場及綠地,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一個共享的外部空間,在這裏人與人相互交流,在滿足人的社會屬性的同時,也體現出人自身存在的價值。優秀的廣場和綠地作為建築物之間的聯繫紐帶,在提升城市品格、提高居民審美情趣方面,有着其它藝術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任何區域中的景觀藝術開放性是必須的,無論是在整體規劃上,還是在景觀造型上,都應具有現代人認同的藝術空間形態,並使這種形態折射出時代特徵的精神風貌。

3、 景觀藝術設計的民眾性

特定區域的文化,影響着特定區域的民眾,也直接影響着城市景觀的建設,優秀的城市景觀又反過來影響及感染民眾的行為及心理。民眾對城市環境的行為舉止體現出人對所見所聞對環境的解釋,對環境的感覺、信念與判斷。建築、城市、景觀等構成一種長期傳承的深厚的文化因素,在傳播過程中被人接受並轉化為民眾的審美情趣,產生認同感與歸屬感。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的社會層次的人在同一環境中以相似的或不同的方式行事,而他們的行為又與對環境的知覺、認識、態度和價值觀相關。作為公共環境中的景物,應具有與公眾產生交流的特性,它不是完全獨立的作品,而是具有公眾對作品的可及性、參與性,它應是一種生活的藝術體現。因此,景觀藝術設計應強調民眾審美的公共性,在造型、色彩、體量、材料的運用中,將大眾的審美心理、大眾的物質需求作為基點考慮,使設計的景觀藝術雅俗共賞,與民眾產生親和性。

4、 景觀藝術設計的獨特性

由於受自然、區域及不同時代、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城市環境空間表現出複雜多變的空間形態,由此產生了不同自然景觀、人造景觀及社會景觀,這種特定區域的景觀綜合體,要求景觀藝術設計應呈現出既綜合多元又獨特鮮明的景觀風格,獨特鮮明的藝術景觀能喚起民眾情感的激盪,留下深刻的記憶,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與鮮明個性的追求。

5、 景觀藝術設計的延續性

城市是歷史的延續,既有“歷時性”又有“共時性”,“歷時性”即城市的構成,有一種歷史的過程與先後順序,以歷史的遺存給人以自然、親切、豐富而不刻意的印象。所謂“共時性”,即城市的建築、景觀設施,無論古代、近代、現代都在同一時空中,在“四維空間”中作為共存的事物呈現,有一種相互匹配、兼容、協調的關係,作為歷時性的縱向脈絡與共時性的橫向關係相輔相成。只要增補適當、珍視歷史遺存,將會形成獨特的有文脈和現代的人文特色景觀。

二、 景觀藝術設計的學科理念

理念是哲學思想的體現,景觀藝術設計的學科理念就是在以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為內涵,注意人文關懷,傳承歷史文脈,強化區域特色,綜合城市整體規劃各個層面的關係的學科觀念。

1 生態意識與景觀藝術設計

今日的城市生態已不僅僅是一隻口號,而應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行動。科技的文明、自動化的大生產在帶給人們生活便利的同時,人口集中於都市、公害、污染日趨嚴重,自然環境遭受破壞,使得環境品質逐漸降低,生存環境受到惡化的威脅,帶給現代人許多的煩惱、恐慌和無窮的禍害,無不反映出城市生態的失衡。從廣義上理解,城市生態指的是人是否適宜生存,能否得到方便與安寧,能否保持生機、健康與發展。現在提出的“山水城市”、“田園城市”便是人們反思後對城市的一種現代文明的追求。

西方發達國家對生態環境學關注較早,20世紀60年代法國的植物學家特羅爾便提出了城市建設的“景觀生態學”觀念:城市建設的景觀是由所處的地段上的自然生態羣落和人工環境的相互關係構成,人們面對的地形地貌、物產物侯、生態羣落都綜合地加入到生態景觀的系統中。城市環境中的一切風景、建築、環境設施都要考慮影響環境變化的各種生態因素與環境因素,將自然生態與人類活動要求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是現代意義的城市生態觀。

作為環境設計系統的景觀藝術設計,必然要融入現代城市生態系統之中,使其成為展現當今生態城市建設文明的標誌。在塑造建築外部空間視覺形象上可將景觀藝術設計與生態意識理解成幾個方面,(1)由片斷引起聯想,如仿生設計產生對自然的聯想,(2)微縮景觀中窺視自然,如環境產品與自然的融合,(3)畫中欣賞自然,即虛擬自然,構成人們視覺心理上的自然迴歸等。

2 人文關懷與景觀藝術設計

要研究公共環境,改善城市景觀,首先就需研究環境中進行活動的主體——人及人的需求。因為人們的行為表現正是城市景觀藝術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人對環境的要求包含兩個層面,一是適應生存,即環境舒適、設備齊全、滿足一定的使用功能,這是環境設計中的物質層面,也是景觀藝術設計的本質體現。二是體驗美感,即景觀藝術設計中的種種藝術語言、形式、手法等相互的關係所形成的審美意趣。其造型、色彩、空間位置、材料、肌理等包含着人的知覺與情感的信息,使人在活動中得到各種心理的滿足和精神享受,這是景觀藝術設計中的精神層面。

人在文化的環境中有各種心理的表現,其主要有兩類:內心活動和行為活動。內心活動是指對所見所聞的景觀的態度與信念,即對它的解釋。行為活動是指人們在環境中的動作行為,這與它們對景觀的知覺、認識、態度和價值觀有關,所以環境心理學與景觀藝術設計有着密切的聯繫,當景觀藝術及設施與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文化環境等因素結合時,當人們潛在的各種行為意識(如表現自我、思想交流、文化共享等)得到積極反映時,景觀藝術才能得到人們的認可與讚美,當景觀藝術從單體向羣體發展,科技的進步又為羣體的發展提供了各種選擇的可能時,這種整體性的藝術設計便確保了景觀環境中物質與精神需求的實現。

因此,人們各種心理及行為方式的差異,促使景觀設施也應具有與之相適應的機能與性格,如老人、兒童、青年、殘疾人有他們不同的行為方式與心理狀況,必須對他們的活動特性加以研究調查,才能在物的功能中給予充分的體現。由於是公共環境,不同的行為方式往往造成對公共設施不同程度的破壞,尋找合理的設計方案顯得尤為重要,有時恰恰是設計的錯位導致人們不文明行為的產生,人們在公共環境中通過聽、看、摸、聞所產生的各種感覺體驗,隨之演變為滿意、厭惡、愉快、憤慨等心理因素。美好的空間環境是人們的情感得以昇華,喚起人們更多的愛心。所以,對人的關注,加強“以人為本”的設計意識,包括對他們行為方式的尊重,無疑是城市公共環境有序的保證。

3 文脈傳承與景觀藝術設計

歷史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為準則。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都是建立在對歷史文化認同的基礎上,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在各自的發展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6年就首將歷史環境的價值歸納為:

(1)歷史環境是人類日常生活環境的一部分,(2)歷史環境是過去存在的表現,(3) 歷史環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多樣化,(4) 歷史環境能將文化、宗教、社會活動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最準確、如實地傳給後人,(5)保護、保存歷史環境與現代生活的統一,是城市規劃、國土開發方面的基本任務。以上五個方面是世界各國對待歷史環境的共識,特別對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與地方來説,更應加重視。

現實的社會文化並非歷史文化的再現與重演,歷史傳承的發展必定在新的結合點上達到新的綜合。環境的創造與設計既不能脱離前人和原有的人文環境去憑空架構,也不能簡單的重複過去,只有在尊重歷史的同時創造歷史,延續文脈的過程中加以發展。

現代科技越發展就越需要珍惜歷史文化的價值對環境的滲透,其依據正是來自人類文化的積澱。人的視覺或經驗常常選擇性地對某個地區的人文社會的動態景觀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個地區的歷史、文化、宗教、民俗等通過城市景觀,以其特製構成產生獨特的魅力。人類從早期的安全需要到後來的文化需求,促使城市的形成。城市提供大量的'信息及各種活動,滿足人們對文化、知識、宗教、民俗的追求與渴望,每個城市也在歷史的發展中將各種社會因素積澱形成文化,變為人們頭腦中的記憶,成為可看、可觸摸、可回味的符號,這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中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綜合,也是城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物化。

4 區域特色與景觀藝術設計

城市空間可以理解為一個個有意義的領域圈的集聚,即一個個因血緣、地緣、商業、政治、社區、文化等關係組成的有生命力的生活圈,如老城區、高校聚集區、高科技區、經濟開發區、繁華商業區等,促使城市向網狀的、多中心的結構發展,形成多樣化的城市區域風貌,在這些區域中有其內在的、精神上與視覺上的性格指向,而景觀藝術設計正成為這種性格指向的視覺焦點。根據各個不同區域特色確定其文化氛圍,有的以歷史為主線,突出傳統,有的區域求新,突出現代感,整個城市既有總的特色,又有各區域的風格,特別是文化上的識別性,在為市民提供不同需求服務的同時,為創立區域特色打下基礎,忽視城市中各區域的特點,或不管該區域中人文與自然的環境,該區域中使用羣體的性格、愛好及行為特點,以統一的“單元”模式加以固定,必然會遭到人們的反感。因地制宜的設計與該區域文化、建築語彙相適應的、有個性的景觀藝術,不僅會豐富城市形象,而且更是開放性、多元化文化價值的體現。它體現了人與環境的互動、人文活動與人文關懷。因此,景觀藝術必須符合特定區域環境的整體風格,並受制於特定區域的空間佈局,成為區域環境的有機部分,才是創造區域景觀藝術特色的關鍵。

5 整體規劃與景觀藝術設計

環境景觀不是孤立的、靜止的物象,它與城市的整體永遠處於動態的變化之中。從事景觀藝術設計必須設想城市在未來的發展中的方向,一方面城市遵循既定的規劃進行工作,保證城市發展的有序性、連續性與穩定性,另一方面城市必須考慮靈活的原則,尋找各種手段,採用各種方法設計出適合時代發展的城市各種物質形態,以滿足都市人多樣化的需求。景觀藝術設計在城市整體規劃中具有上述兩方面的特徵,是城市環境中不可缺少的補充與完善,所以充分認識景觀的作用,才能在整體規劃中協調好各部門的關係,併為不同的設計方案提供彈性的空間。使有個性的設計作品不斷問世,以豐富城市景觀。城市中的景觀藝術設計往往有三類情況:(1)總體規劃。在新建街道、廣場綠地時,對周邊的建築與環境進行統一考慮,以確立街道、廣場綠地上各種景觀的空間形態。(2)城市老區景觀的規劃改造,對原有的街道、建築、景觀等區域進行整體的更新設計,在保護原有歷史面貌的基礎上進行的增添與更新。(3)對已成型景觀的增補設計,即在現有的街道、廣場綠地上使環境設施更加多樣化、豐富化,適應新的功能要求,使整個場所更加充滿活力。

我國人口眾多,長期以來只重視知識的普及教育,對於更高層次的人文教育與公共環境意識的教育非常之缺,導致在城市景觀藝術建設中許多的不協調現象,如盲目追求時尚,對環境設施不加分析與選擇的運用,只從部門利益出發等等,由於在設計上缺乏統一規劃,缺乏對城市整體風貌構架的理解和認識,有些城市景觀反而造成負面的影響,形成與城市整體的不協調,由於缺乏對城市自身特色的認識與價值的肯定,對體現民族文化的環境缺乏保護,甚至對原有人文景觀進行“毀滅性建設”,只圖眼前利益,一味追求高、精、尖,使環境設施成為缺乏個性的“通用環境標準件”。景觀藝術設計作為城市整體規劃的一部分,只有服務於整體,才能在城市建設中發揮作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景觀藝術設計已不是某種停留在表現個人創意的最初層面上的藝術,亦即是視景觀為一種資源,並依據自然、生態、社會與行為等科學的原則從事規劃與設計,使人與景觀藝術之間建立起一種和諧、均衡的整體關係,並符合人類對於精神上、生理健康上與福利上的基本需求。通過藝術家按照一定的參與程序來創作融合於特定公共環境的藝術作品,並以此來提升、陶冶或豐富公眾的視覺審美經驗的藝術。可以説,景觀藝術設計是一個充分控制人們生活環境品質的設計過程,也是一種改善人們使用與體驗户外空間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