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外語 > 漢語

對外漢語專業英語閲讀教學論文

漢語5.6K

論文摘要:本文根據圖式理論,針對對外漢語專業學生閲讀英語篇章的心理認知過程與理解阻礙進行了概括的分析,並提出了把圖式理論應用於對外漢語快速閲讀教學時,積極可行的一些具體辦法和策略。

對外漢語專業英語閲讀教學論文

論文關鍵詞:圖式 閲讀教學 快速閲讀

一、前言

閲讀教學作為對外漢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漢語學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外漢語閲讀教學研究己越來越受到學術界的關注。隨着圖式理論的引進,近年以來,部分學者文人開始將圖式理論運用到對外漢語閲讀教學研究中。

本文在己有研究的基礎上,運用圖式理論,重點分析對外漢語專業學生閲讀英語篇章的心理過程與理解障礙,並提出將圖式理論應用於閲讀教學的一些具體方法和策略。

二、圖式理論內涵與閲讀心理進程

近幾年,許多心理學家和語言心理學家將圖式理論應用於外語教學,解釋外語學習和閲讀的心理進程。閲讀是作者的語言文字與讀者頭腦中己有的圖式相勻作用的過程,語篇或文本指引讀者,根據他們的圖式來重新獲取或建構範本,達到閲讀理解的日的。比如説,當我們看到如下話:你把柴火點着,把鍋放在火上,往鍋邊倒點兒油,把雞蛋放進去翻一下,倒出來。再放一點兒油,把西紅柿放在單鍋炒熟,把炒好的雞蛋放進去,別忘了加點兒白糖,最後再加點兒欲。好了,嚐嚐,怎麼樣?(阿雅漢語·初級進階篇第66頁)雖然文本並沒有直接告訴我們,但我們仍然可以知道,上文是在教會做柿炒雞蛋。這是我們用頭腦中己有的“圖式”來理解這一範文的結果。我們看到第一句中有“把火點着”、“把鍋放在火上”,後面又有“雞蛋”、“西紅柿”,這就讓我們想到這是在做菜,從而激活了我們頭腦中關於“做菜”的圖式。根據“做菜”的圖式,做菜最重要的是材料和進度,我們閲讀的時候,就會注意這道菜用了各種原料,操作的步驟是怎麼樣的,從而影響我們對範本信息的把握,這就是圖式對閲讀理解的啟示作用。

圖式閲讀理論認為,決定閲讀能力的關鍵有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結構圖式。語言圖式是指讀者對閲讀內容語言的掌握程度,即詞彙、語法、習慣用語等方面的融匯,內容圖式指讀者對文章卞題及背景知識的瞭解程度,結構圖式則是指讀者對文章體裁結構、邏輯內容等的瞭解程度(李豔、盧十偉2001)。語言圖式對閲讀理解的影響是比較明顯的,如果一篇文章中生詞太多,句了太複雜,肯定會影響讀者對文本的`理解程度。

關於閲讀過程的模型,高夫(Goulf)提出了自下而上的閲讀模型。他認為閲讀是一個解碼的過程,作者用文字、符號及一定的語法法則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編成語碼,讀者則對語碼進行解譯。解譯的過程是:讀者從最小的單位--字母和單詞(底層或下層)識別開始,逐步弄懂相對的語言單位短語、分句、句了和整個語篇的內涵(陳醇賢2002)。

古德曼(Goodman)則提出了自上而下的閲讀模型。他認為“閲讀是心理語言學的猜測遊戲”,讀者在閲讀時,是從語篇的整體出發,利用背景知識去理解語篇的內容和作者的意圖(陳純賢2002297-302)。魯梅爾哈特的“相稱作用模型”與其圖式理論是一致的。自下而上的閲讀方式,是藉助語言圖式,即語言的語音、詞彙、句法和語義等系統,獲取文本意義。自上而下的閲讀方式則是藉助內容圖式和結構圖式,即個人的先期經驗、背景知識以及對文章體裁、結構等的瞭解,對信息進行再次加工。綜上所述,閲讀是讀者藉助頭腦中己有的各種圖式,去理解、解釋文本並獲取信息的過程。

圖式理論對閲讀教學的啟示,根據圖式理論,決定閲讀能力的有3種圖式: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結構圖式,在閲讀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發展、激活和應用與閲讀相關的各種圖式。 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語言圖式,語言圖式是指一定數量的詞彙和句法知識。詞彙量的大小是決定閲讀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足夠的詞彙量和快速辨認的能力是保證快速有效閲讀的基礎,而大量閲讀則是擴大詞彙量的重要辦法。詞彙是以“圖式”的形式存儲在長時記憶中的。很多詞在語義上勻相聯繫,構成一個系統或網絡。某些詞在一個共同概念的支撐下,形成一個語義場(李福印2006103-107)。比如,我們提到“動物”,就會想到“有毛”、“能活動吃東西”、“能呼吸”等;提到“鳥”,就會想到“有翅”、“有羽”、“能生蛋”等。

在閲讀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圖式”這一工具,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大量相關的詞彙。例如,教材中有關於足球比賽的課文,我們就可以將所有與足球有關的詞語都呈現出來,如:球場、球門、球員、隊長、守門員、裁判、觀眾、教練、拉拉隊、進球、犯規、上半場、下半場、終場……詞語雖多,但都與足球有關,都存儲在“足球”這一圖式之下,有利於記憶、存儲和激活。

在閲讀過程中,也有自上而下的理解過程,即根據背景知識、文章結構等做出推斷。所以,在閲讀教學中,還應培養學生根據上下文和己有的漢字、詞彙、語法方面的知識,猜測和推斷不同的結構特點。讀者對某種體裁越熟悉,閲讀時就越能把握思路、層次,對文章的框架結構、邏輯關係等就越清楚,閲讀速度也就隨之提高。例如,記敍文一般包括時間、地點、人物、起因、過程、結果等一些要素,在閲讀記敍文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提一些問題,如“這件事發生在何時何地”、“故事中有幾個人物”、“事情發生的原因是什麼”、“事情發生的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事情最後的結局是什麼”等。

因此,在對外漢語閲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增加分析、概括文本結構之類的練習,向學生介紹不同體裁的結構框架,訓練學生理解閲讀材料各部分之間的篇章關係。

三、結論

閲讀是應用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結構圖式,理解文章內容、獲取相關信息的心理過程。造成留學生閲讀困難的主要原因,是欠缺或未能激活與閲讀材料相關的圖式。在閲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採用各種方法和策略,幫助學生建立和激活所需的各種圖式。

閲讀訓練也是對這三圖式的豐富和完善。大量閲讀可以擴大詞彙量,豐富語言圖式;可以獲得更多的背景知識,豐富內容圖式;可以掌握更多文體的結構特點,豐富結構圖式。大量閲讀,不僅可以提高閲讀理解的能力,也是提高語言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徑。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應該認識到大量閲讀的重要作用,提高對閲讀課特別是快讀練習的重視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景豔,2001,圖式理論與英語閲讀教學,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第3期。

[2]李用房.快速閲讀障礙與技巧.安徽大學學報,2004.

[3]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