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文藝 > 編導製作

《我不是潘金蓮》編導影評

得知離婚案被告秦玉河已死,李雪蓮面對截訪的各級官員,理直氣壯地説出了這句話;“我告你們!”。在李雪蓮看來,除了她自己,這些人都是“潘金蓮”,因為他們全都冷漠自私、推諉逃避、唯上是從、不説人話、不幹人事。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留給我們的思考,格外沉重。

《我不是潘金蓮》編導影評

冷漠的社會氛圍。電影裏官員的冷漠偽裝得很好,道貌岸然和官腔空話掩蓋的就是漠不關心。市長講了一通大話空話之後,居然開始誨人不倦地普及成語知識,就是不説李雪蓮的事情。氣得人只想大喝一聲:説人話!而社會大眾的冷漠,簡單直白,毫不掩飾:弟弟不關心姐姐為什麼要殺人,只擔心自己殺人要“吃槍子兒”;一心只想佔便宜的屠夫,發現“弄你一回,卻要殺這麼多人”太虧了;村鎮醫院只想着如何收回兩天的醫療費、警察嚴守職責決不放行,沒有人去關心李雪蓮為什麼生病為什麼進京,因為這純粹是多此一舉的自找麻煩;還有承包果園的農民,也不關心李雪蓮為什麼“真要死”,只是把她推到競爭對手的果樹下去。那個先在北京當廚師後在縣城開餐館的同學,幫助過李雪蓮,是唯一給過她温暖和快樂的男人,但最終還是把他倆之間的情感當做了與別人交易的籌碼。這些各行各業、各個層次的冷漠人,構成了這個冷漠的社會,給人感覺真的是“沒一個好人”。

唯上的官場文化。電影裏,縣、市、省各級官員,都唯上級領導意志是從,只圖上級領導滿意高興,不問下級的`想法和要求,不管羣眾的困難和訴求。領導一句“把人弄走”,公安派出所居然可以馬上把上訪人關押起來。聽説市長已到了治下的民房,縣長立即扔下一切連滾帶爬趕過去,謹聽指示。這些與現實何其相似。據報道,湖北省代省長曾以《我不是潘金蓮》的劇情舉例,問了五個“為什麼”,不過他只問不答。突然想起30年前的一件往事:師範畢業被分配到偏遠鄉村一所片中(非重點初級中學)任教,當時不到20歲的我聽見兩位即將退休的老教師在議論,抱怨校長“穿棉襖打短褲”,我不明白什麼意思,老教師哈哈一笑解釋道:“顧上不顧下呀!”

無奈的草根狀態。李雪蓮所代表的草根一族的生存狀態,是一種真實的無奈,你我都在這種無奈中“苟且”着。為生二胎也好,為分房子也罷,選擇假離婚是因為沒有其他辦法;因為被欺騙、被羞辱,希望能有一個説理伸冤的地方,可惜沒有,只能無奈地一次次上訪,一次次失望而歸;最後,上訪告狀的心已死,不願再苟活於世,無奈卻求死無門。另外,《我不是潘金蓮》雖然沒有直接出現、但卻提醒我們應該關注的還有一個草根羣體:處於現有體制鏈中最底層的鄉鎮公務員。他們沒有權力、沒有能力、沒有動力解決和滿足上訪羣眾的某些訴求,夾在上級領導和上訪羣眾之間,兩頭受氣,吃力不落好。如果在電影裏增加一個鄉長角色,一定比“賈聰明”更加不招所有人待見。這是在老虎蒼蠅一起打的“官不聊生”背景下底層公務員的無奈。

“險惡”的編導用心。《我不是潘金蓮》的編劇和導演,費盡心血弄了很多噱頭,他們是用心良苦,還是用心險惡,自然是見仁見智眾説紛紜。形式上,劇情背景發生在省級以下的地方,用圓形幕,發生在首都北京就用方形幕,直到最後李雪蓮終於不再上訪過上正常生活後,才恢復到寬銀幕;內容上,面無表情、冷到骨髓的馮小剛式幽默無處不在,典型的南方口音明顯的武漢方言夾雜其間,難怪湖北的省長要率先發問;細節上,人代會分組討論的省級代表團討論會場,坐那麼多位道袍袈裟的人,是幾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