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文藝 > 播音主持

播音主持語言的特點

作為表情達意、言志傳神的有聲語言,具有思維、交際和傳播的工具性,同時又是文化的載體。它必然負載着人們的思想感情,體現出認識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某種歷史視域和社會體驗,成為“思想的直接現實”。

播音主持語言的特點

播音語言特點以廣播電視的性質、任務為根本,以國情為土壤,以民族文化為背景,以歷史經驗和傳播規律為源泉,以提高語言的傳播質量為目標。

廣播播音:以聲傳情,聲情並茂,悦耳動聽。

電視播音:聲畫和諧,形神兼備,賞心悦目。

播音語言特點,可以概括為“三性”和“三感”。

  一、規範性:語言規範、清晰順暢

規範性是指語音(聲、韻、調)、詞彙、語法、修辭、語調、語流,都要符合普通話的要求,遵從普通話的規範。《普通話水平測試》的規定,只是最基本的標準。規範,是全社會各個行業的共同的走向和趨勢。規範,是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的通衢大道,是從自發到自覺的過程,規範就意味着自由。要養成規範的**慣,要持之以恆。

  二、莊重性:真實可信、落落大方

莊重性是説要保持端莊、鄭重的氣質和態度,既可興奮從容、氣勢磅礴,又可寓莊於諧、談笑風生。莊重性的核心是嚴肅認真、一絲不苟,表現出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體現着新聞工作者高尚的職業道德。莊重性,應該“善言”而不“輕言”,説話前要慎重,説話中要穩重,絕不信口雌黃、譁眾取寵,更不裝腔作勢、虛情假意。莊重性並不對語言表達的樣式、體式和藝術風格加以限制。

  三、鼓動性:情真意摯、愛憎分明

鼓動性是指引人向上、催人奮進、發揮“鼓舞和教育”作用的一種吸引力和感召力。鼓動性植根於語言的情感性和感染力。白居易説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創作主體無動於衷,就無法使人受到感染。鼓動性,是指播音語言的整體而言,“鼓而動之”。創作主體自身,必須有的放矢、有感而發、有動於衷,時刻記着我們的責任:“我為人民鼓與呼”。要表現出政治的、文化的.、道德的、思想的“傾向性”。有時是“旗幟鮮明”,有時是“意在言外”。

  四、時代感:胸襟開闊、新鮮跳脱

時代感,是指創作主體對於時代精神和時代氛圍的心理把握。要真正應和時代的脈搏,真正感受時代的節奏,高揚主旋律,走向多樣化。作為新聞工作者,更應體現時代精神,充滿人文關懷。時代感,就是當代感。全球化的大視野、全社會的總趨勢,給我們以使命感,和平和發展的世界格局、改革和開放的國家利益,給我們以自豪感。這就召喚我們,深刻體味“國情民意”,努力用新鮮活潑、舒展跳脱的有聲語言,加大思想的厚度、表現的力度,表意則意明,傳情則情切。

  五、分寸感:準確恰當、不瘟不火

分寸感包括政策的和藝術的兩個方面。內容有主次,態度有差異,感情有濃淡,技巧有高下,風格有區分,狀態有變化......。面對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面對形態各異的創作依據,我們不能“以不變應萬變”,而應見機行事、掌握分寸。任何一個節目、一篇稿件、一次談話、一句表達,都必須講究分寸,必須避免模糊籠統。“過猶不及”,“誇大其詞”,“有氣無力”,“虛張聲勢”,都屬於分寸不當,火候不到。

  六、親切感:懇切謙和、息息相通

廣播電視傳播,應該特別注意傳者和受者的關係。“良師益友”是比較貼切的。只是“知心朋友”,容易“親暱”;“陌生人”更顯疏遠。傳受之間,要形成“語言共同體”平台,努力實現“信息共享、認知共識、愉悦共鳴”的呼應關係。新中國的播音傳統中,傳者與受者的平等,是理論和實踐共同的觀念,並非當今的“發明創造”。我們歷來主張,播音語言中,不應表現出高高在上、氣指頤使的神氣,也不應流露出低聲下氣、招歡買笑的神態。親切,是一條寬敞的通道,便於溝通,但不能包容或替代各種感情的色彩和分寸。

標籤:播音 主持 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