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文藝 > 播音主持

廣播口語化不等於口水化 貧嘴會引反感

當今為數眾多的廣播節目都採用口語化表達,以“説新聞”的形式給人以親切、自然之感,拉近了與聽眾的距離。但近年來,部分節目在追求口語化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偏差,主持人的語言越來越隨意和私人化,而忽視了節目內容上的把關,使廣播節目混同於私人之間的聊天,一味耍貧嘴,從而形成了“口水化”現象,引起了人們的反感。

廣播口語化不等於口水化 貧嘴會引反感

  廣播節目不應“私人化”

廣播節目“口水化”的最主要表現,就是主持人將廣播節目“私人化”,説一些與受眾無關的個人信息。如在某一檔節目的開篇,女主持人説:“今天是2014年3月18日,是一個——嗯——但這一天對我來説不普通,因為今天是我朋友的生日!祝他生日快樂!”這些純個人的信息與節目無關,與聽眾也沒有任何關聯,聽眾是不會感興趣的。還有的時候兩位或多位主持人互相調侃對方,如一檔節目中男主持人説女主持人“你都七老八十了”“你這女的長得像男的”,而女主持人反過來説“我年齡再大,我也有林志玲的面孔,還有林志玲的聲音啊”。這些調侃純屬主持人間的自娛自樂,使節目私人聊天的意味格外濃重,聽眾不僅會覺得無聊,而且還會心生厭煩。這樣的內容對節目整體推進沒有什麼作用和幫助,是不應該出現在廣播節目中的。

“口水化”的另一個表現就是節目的信息量減少。“口水化”節目在話題的選擇上,大都表現出過於寬泛、表象化、隨意等特徵,尤其是一些所謂的“陪伴性”節目,大多是準備幾首歌,找幾條網上的八卦新聞,主持人聊聊新聞放放歌,再插播一些天氣、路況等信息。串聯起這些內容,就是靠主持人的“聊”,其中隨意的成分較多,有時甚至想到哪兒説到哪兒,很容易會“口水化”。如一檔節目在介紹明星們春節期間出遊的消息時,説到演員周某某到某旅遊地時穿着秋褲,因自己穿得太厚而鬱悶。主持人由此發揮,開始聊有的人穿什麼衣服都像秋褲,有些人怎麼穿都不顯臃腫,甚至聊起自己的一位同事就曾胖得穿什麼都像秋褲。主持人的這些閒聊不僅沒有傳達出對聽眾有用的信息,而且格調也不高,直接影響到了節目的整體質量。

  “口水化”造成聽眾流失

“口水化”的直接後果是造成聽眾的流失。在當下信息蕪雜的環境下,聽眾需要的,是在較短時間內對信息的有效梳理。如果一檔廣播節目大部分時間以調侃、戲説乃至議論某些奇聞異事、娛樂八卦消息等為主,不能帶給聽眾實質性的內容,甚至連歌曲、小品等娛樂內容也被淹沒在“口水”中,那麼,這樣的節目自然很難吸引聽眾。

“口水化”還直接影響到廣播節目的權威性和影響力。此類節目將寶貴的節目時間填充上無關痛癢的'“口水”信息,是對節目資源的浪費,是對頻率專業性與權威性的削弱。在媒體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廣播作為傳統的主流媒體,提高權威性和公信力是其最大的競爭力。特別是在信息發佈、深度報道等方面,廣播依然具有獨特的優勢。而廣播節目是以時間為單位進行傳播的,“口水”信息過多勢必會削弱單位時間裏有效信息的傳達,浪費聽眾的寶貴時間。所以説,隨意調侃式的“口水化”節目是廣播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大忌。

  不要隨意為節目“注水”

避免“口水化”,第一,要明晰伴隨性口語化與自娛自樂“口水化”的界限區分。口語化只是表達形式的輕鬆化、貼近化,不等於把演播室變成自家的客廳,因為廣播是公共媒體,而不是私人空間。主持人在“説新聞”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加入自己的見解、評論,輕鬆的語言、自然順暢的串聯也會為節目增色。但是這些都是以為聽眾傳播有價值的信息為基礎的,離開了這一點,就很容易流於“口水化”。

第二,要安排好節目的內容,努力增大節目的有效信息量,避免因內容單薄而隨意為節目“注水”。如河北交通廣播的《992大家幫》節目,充分利用廣播直播互動、便於參與的優勢,以“幫”字為核心,以“大家互幫”為特色,通過聽眾互助、輿論監督等形式搭建起專業的服務平台,為聽眾提供切實的幫助。節目不僅在播出時段接聽聽眾的熱線,還把熱線延伸到節目之外,熱線的月接入量達到15萬多人次,並多次舉辦公益活動,調動起了巨大的社會正能量。《992大家幫》每期節目的內容都很豐富,安排得滿滿當當,主持人自然沒有時間説那些無用的“口水話”。

第三,要增強聽眾意識,研究聽眾心理,滿足聽眾的需求。在媒體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一些主持人希望憑藉娛樂化、通俗化來吸引聽眾,這本無可厚非。但是,有些主持人沒能很好地瞭解聽眾的需求,片面地以為調侃、玩笑就是娛樂化、通俗化,希望以此來拉近與聽眾的距離,殊不知這是捨本逐末,也背離了大多數聽眾的需求。反觀那些成功的廣播節目,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央廣求證》《新聞晚高峯》,北京廣播電視台的《話裏話外》等,都是在研究聽眾心理上做足了“功課”,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能夠滿足聽眾對新信息、新觀點的需求的節目。這些優秀的節目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總之,在依靠互聯網為傳播手段的新媒體不斷湧現的情況下,傳統廣播面臨着越來越嚴峻的挑戰。拒絕“口水化”,提高節目的品位和信息量,為聽眾奉獻出高水平的節目,傳統廣播才有可能在競爭中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