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文藝 > 美術

關於山水畫畫法技巧

美術2.48W

導語:山水畫也是國畫的一種,在國畫中佔據很大比重。對於初學者來説,如何畫好山水畫是一個難點。下面小編為您收集整理了山水畫畫法技巧,希望對您有幫助!

關於山水畫畫法技巧

  山水畫畫法技巧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外師選化,中得心源”,是唐代水墨山水的創始者張燥提出來的。據説,張操有一次在荊州官吏陸伴家作客,軒外森森牽竹引起了他的創作激情,就主動要求主人取絹素,當場作畫。張操在眾多賓客的圍觀中,旁若無人,揮筆直掃,“若流電激空,驚颶戾天,毫飛墨噴,摔掌如裂”,不多時就完成了一幅奇異的山水畫,畫面上有蒼松怪石,有激水流雲,十分生動感人。有一次他的朋友畢宏,向他請教創作經驗,他回答了八個字:“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指的是大自然,“心源”是指畫家思想感情。説畫家在創作過程中,要把客觀對象與主觀思想感情結合起來,首先是從大自然中吸取創作原料,忠實於所描繪的對象,但做這一步還不夠,還需要在頭腦中加工製作,並融入自己的激情。“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八個字,揭示了一個正確的創作過程,千百年來,成為指導繪畫創作的法則。

張操的創作經驗是十分寶貴的。學習山水畫創作,一是要深入到大自然中去,以真山真水為創作素材,不能閉門造車,把別人的作品作為創作的唯一依據,關起門來搞“搬山運動”,那不是成材之路。二是要把自然形象加工製作為藝術形象,不能當“照相機”,在照相技術非常發達的今日,繪畫之所以沒有被照相所代替,正因為它包含着畫家的主觀精神。畫作來源於現實,但高於現實。人們説“西湖風景美如畫”, 説明風景雖美,但畢竟不如畫家筆下的風景美。一幅繪畫,如果沒有溶入畫家的思想感情,就不是好作品。

“意在筆先”

早在唐代,一些書畫家已認識到正確的創作過程,應該是“意在筆先”。書法家衞夫人《筆陣圖》中説:“意後筆前者敗,意前筆後者勝”。美術評論家張彥遠更明確指出:“筆墨形似,皆本於立意歸乎用筆”。於是“意在筆先”就成為指導畫家進行創作的準則。五代山水畫大家荊浩説:“凡畫山水,意在筆先”。元代四大家之一的黃公望也説:“或畫山水一幅,先立題目,然後著筆。若無題目,便不成畫。”用現代文學語言來説,就是要有“主題”,如果寫文章沒有主題,沒有明確的中心,想到什麼寫什麼,結果必然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不知所云了。畫山水也是如此,落筆之前如果沒有“立意”、“存想”,便畫不好一幅畫。就拿前面説那位落筆如驚雷掣電、急風驟雨的潑墨山水畫大師張操來説,據目擊其作畫的符載介紹,張燥在下筆前的神態是“箕坐鼓氣,神機始發”。意思是説,他靜靜地坐在絹素前,凝神屏氣地思考,片刻以後,感情奔放才開始作畫。可見張燥在作畫前也有一個構思立意的過程,否則他也畫不出好畫來。

至於構思立意包含些什麼內容,要解決哪些問題,清代山水畫家王原祁有一段詳細論述,現摘錄於下,以供參考:

“意在筆先,為畫中要訣。作畫於榻管時,須要安閒恬適,掃盡俗腸(可理解為排除雜念,集中注意力)。默對素幅,凝神靜氣。看高下,審左右,幅內幅外,來路去路,胸有成竹,然後儒毫吮墨。先定氣勢,次分間架(即主體結構),次布疏密,次別濃淡。轉換敲擊,東呼西應,自然水到渠成,天然湊拍。其為淋漓盡致無疑矣。若毫無定見,利名心急,惟取悦人,布立樹石,逐塊堆砌,扭捏滿幅,意味索然,便為俗筆。”

大膽溶筆,細心收拍”

古人説,作畫要“大膽落筆,細心收拾”,這是一條重要的創作經驗。意思是説落筆作畫時,膽子要大,當章法結構大勢勾定之後,就要放筆直寫,或提或按,或粗或細,或濃或淡,或幹或濕,隨機主發,一氣呵成,這樣畫出來的畫就清,能貫氣,變化也多。等大局已定之後,再回過頭來把欠妥的筆改一改,.不足之處補一補,以求細部的完美。如果是用積墨法,·也在這個基礎上層層積染,畫完畫足。

為什麼要“大膽落筆”?原因是:1.山水畫重氣勢,如果作畫時膽小氣弱,運筆欲行不行,用墨心存猶豫,畫出來的畫就不能得氣勢,全神氣,缺乏藝術感染力。2.山水畫景物繁雜、瑣碎,如果作畫一開始就注意於細部的描繪,謹小慎微,畫出來的畫就容易氣脈不連貫,渙散而缺乏神彩。但是“大膽落筆”還需要結合“細心收拾”,因為落筆之後,可能出現敗筆或遺漏,需要修補,再説有時落筆之後,由於靈感迸發,有新的章法生髮出來,需要因勢利導,以取得意外的情趣。

“功夫在詩外”

宋代大詩人陸游教導他兒子怎樣學做詩説,“功夫在詩外”。學畫也是一樣道理,不能光是學點筆墨技法,要重視其他方面的修養,才能搞好創作。

重視畫家修養,是中國繪畫的優良傳統,宋代鑑賞家趙希鴿要求畫家要有三個方面的修養:“胸中有萬卷書,目飽前代奇蹟,又車轍馬跡半天下,方可下筆。”他説的第一個方面,是指要有文學修養。在我國,文學對繪畫的影響是深刻的,自蘇東坡提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一著名理論之後,詩與畫就結下了不解之緣。不僅創造詩的意境,成為中國畫家追求的.最高境界;而且詩文題跋直接入畫以後,文學更成為繪畫上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如果缺乏文學修養,就不能成為一個好畫家。第二個方面,指的是傳統的繼承。文化總是有繼承性的,今天的繪畫是從昨天發展而來,不研究傳統就不能發展新的繪畫。第三個方面是指要有深厚的生活基礎,生活是藝術的源泉,沒有生活就不可能畫出好畫。學中國畫,除了上述三個修養之外,還要學書法。如果還有餘力,再學點篆刻也是大有好處的。一幅中國畫常是由詩、書、畫、印綜合構成的。

許多有名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都一致認為學畫要重視“畫外”的功夫。潘天壽説:“一天到晚畫畫,不是辦法。畫畫,不單是技巧問題,有各方面的關係,一天到晚畫,手要滑了。要多讀書,又要用心讀。”陸儼少説:“把全部精力都撲在畫上,不問其他學問,也不一定可以得到不斷提高的效果。尤其到了相當水平,再想往上提,更是這樣。”

標籤:畫法 山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