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文藝 > 聲樂

古箏五知齋琴譜

聲樂6.64K

《五知齋琴譜》是近三百年來在琴壇流傳最廣的一本琴譜。著譜人徐祺,號大生,別號古琅老人,是揚州著名的琴家。他“性無雜嗜”,一生“篤志琴學”,“每以正琴為己任”。曾遊歷燕、齊、趙、魏、吳、楚,訪遍知音之士,精細推敲各派琴譜達30年之久,著成了《五知齋琴譜》這一為琴界推崇備至的重要琴譜,然而未能即時出版。一直到54年以後,徐祺的兒子徐俊在安徽遇到了知音周魯封,在周的幫助下,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首次刊印。

古箏五知齋琴譜

《五知齋琴譜》中所收32曲,除《澄鑑堂琴譜》中的21曲以外,兼收了金陵、吳、蜀各派琴曲十二操。有的琴曲如《墨子悲絲》《普庵咒》《秋塞吟》等,經過徐祺和他以後的廣陵琴派各琴家的加工改造,已成為廣陵琴派的傳統名曲。

虞山派徐上瀛已十分注重左手的走手音,廣陵派琴家更是認為琴曲演奏必須“婉婉成吟”、“絲絲叶韻”,而這種諧婉的韻味又全靠指法的細微。為此,徐祺父子以畢生的精力,在《五知齋》中對指法作了極為完善、詳盡的考訂,對左手吟猱上下該至幾徽幾分,也一一註明,尤其是左手指法,極為細緻。因此,與它譜相比,《五知齋》顯得論斷精嚴,指示全面。

在抉取舊譜時,《五知齋》也不是一味照抄,沿襲自縛,而是匠心獨運,賦予新意。虞山派對《五知齋》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但徐氏父子並不因循守舊,而是對原譜“添合始末,損益相加”,使其發展為具有獨特風格的樂曲。比如《墨子悲絲》一曲得自吳派,但“必用熟派作主,加以金陵之頓挫,蜀之險音,吳之含蓄,中、浙之綢繆,則盡得其旨而眾妙歸焉”。琴譜中類似的記載還有很多,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廣陵派正是以虞山派之清淡和雅為基礎,繼而融入吳派的婉轉含蓄,金陵派的抑揚頓挫,蜀派之剛勁豪邁,中州派之高古端嚴,並最終形成跌宕細膩、恬逸灑脱的`風格。

又如《瀟湘水雲》一曲,題下雖注“熟派”,但經徐氏父子幾十年的體悟修改,早已面目全非。該譜大大豐富了左手的指法,以虛帶實,虛實相生,將作者眷念國事的悵惘之情寄寓在煙霧繚繞、雲水奔騰的畫景之中。結構上,由原10段至12段擴充為18段加一尾聲。並採用了層層疊疊的結構佈局。通過旋律由低而高的四次遞升,給人逐層推進的感覺,加上15度的大跳,切分節奏的不斷出現,商、羽多種調式的轉換,以及滑音和滾拂的運用,增強了樂曲的氣氛,使情緒的層層波濤,如江河流水,難以遏制。其他如《樵歌》《洞天春曉》等曲,經徐祺父子的創造性加工,也都意趣橫生。

標籤:五知 古箏 琴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