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文藝 > 聲樂

二胡演奏的手形姿勢

聲樂1.61W

二胡演奏的手形姿勢是什麼呢?大家知道嗎?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二胡演奏的手形姿勢,歡迎大家閲讀!

二胡演奏的手形姿勢

二胡演奏的手形姿勢

左手持琴是以“虎口”騎在琴桿上,拇指略微彎曲,不可豎直地向上翹起,也不可向下彎曲緊捏琴桿。掌心應成懸空狀,儘量減少虎口與琴桿的接觸面積,這樣有利於按指的準確,也有利於換把動作或其它技巧練習的敏捷。整個左手應放鬆,小臂自然下垂,與琴桿大約構成45度左右的角度。有些初學者持琴時往往把手臂抬得老高,整個左手幾乎與肩構成平面,這樣不僅難看,而且手臂陷入僵硬狀態,按弦、換把等顯得非常被動、死板,運指技法難以提高。

右手持弓的手形近似於“拿筷子”,基本原理也有些相似。整個右手既不要緊張僵持,也不要鬆鬆垮垮。持弓的具體手形是:手腕自然端平,掌心向左,五指微屈,食指與拇指在弓根處捏住弓杆,中指和無名指並列於弓毛與弓杆之間,小指則放在弓毛的下邊。拇指與食指主要牽引弓子作左右運行,並掌握整個弓子運行的平衡,中指主要是頂弓杆拉外弦,無名指主要是扣住弓毛拉內弦。

當然,中指與無名指放在弓杆與弓毛之間,只是對一般情況而言。如果在外弦上較長時間的奏快弓、碎弓等弓法技巧,不如將閉着的無名指暫時退出來,整個運弓的右手倒顯得更為靈活、自如。不過,也有這樣一些初學者,他們不分具體情況,持弓時習慣於只留中指或無名指在弓杆與弓毛之間,內外弦都由這一指來“一指包乾”。這樣的換弦有明顯痕跡,發音生硬。

有些初學者雖然將中指和無名指插入弓杆與弓毛之間。但持弓處都移到了接近弓子中段的地方,這樣大大浪費了完全可用的弓段。按槓桿原理,動力臂越短,越不易使上勁。向左移動了持弓點,等於縮短了動力臂,有礙於二胡演奏技術的充分發揮。

練琴時還要注意培養良好演奏習慣。演奏時動作要敏捷、準確,舉止要滿灑、利落,神情要自然、大方,力求通過演奏者熟練的演奏動作和恰當的面部表情來幫助聽眾理解樂曲內容,使演奏者的琴聲和聽眾的心聲形成共鳴。但不要故弄玄虛,或無意識的前俯後仰,喜怒無常,不要一邊拉一邊哼哼,也不要邊拉邊用腳踏拍子,切忌銜着煙捲或旱煙管拉二胡。

 二胡運弓

運弓是變換二胡音色、揭示樂曲內容的主要手段之一。運弓時必須動作協調,手形自然,運行有軌道,走弓要主動。運弓要成一條直線。

運弓是二胡演奏基本功的一個重點訓練項目。二胡琴聲的長、短、快、慢、輕、重、緩、急乃至抑、揚、頓、挫,很大程度取決於運弓的右手。因此,運弓是變換二胡音色、揭示樂曲內容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有些初學者對運弓不大注意,以為拉二胡主要靠左手的按指,指按活了,也就能把調子拉出來了,故在他們運弓時大臂緊夾腋下,單純地用小臂帶動弓子左右甩動;有的運弓時甚至小臂、手腕基本僵持,完全由大臂作大幅度的運動,帶動弓子在琴筒上作無規律的推拉。這兩種形式的運弓都只依賴於右手的局部動作,造成了其它部位的緊張、僵硬,使運弓動作搖晃不定,顫抖不止。即使左手的按絃動作比較熟練,發出的聲音仍然會模糊不清。

要使二胡發出優美、統一的聲音,運弓的右手必須動作協調,手形自然,運行有軌道,走弓要主動。運弓要平直,弓毛在琴筒上留下的運行痕跡基本上是一條直線;這時弓毛的擦弦力度與琴絃的振動需要相適應,發音自然圓潤流暢,

弓子運行的“一條線”,看起來簡單,做起來並不是很容易的事。以拉弓來説,正確的運弓動作應是;大臂以肩關節為軸,向外作輕微的旋動,肘部略向右前方移動,小臂在大臂的支配下,帶動手腕向右作勻速運動。隨着弓子的徐徐移動,弓毛擦弦點與持弓點的距離逐漸拉寬,手腕逐漸向右凸起,手指也逐漸伸直。這樣,右手在各個相連部位的協同動作下,把弓子從弓根平穩地拉到弓尖(靠近持弓點的一端稱作“弓根”,與持弓點相對的一端稱作“弓尖”)。

如果接着轉向推弓,其運弓程序與拉弓恰好相反。具體動作是:大臂略微向內旋動,肘部稍向左前方平行移動,手腕在大臂和小臂的作用下,牽引着弓子由右至左地勻速移動。隨着擦弦點逐漸向持弓點靠近,大臂與小臂構成的.角度逐漸變小(右半弓後穩定為直角),手腕逐漸伸直,手指也逐漸彎曲。從表面看,運弓的推、拉動作似乎是手腕與手指的交替屈伸,實際上是右肩關節、大臂、肘、小臂、腕關節、手腕、手指等的聯合動作。

協調統一的運弓,並不意味達到了發音的基本要求。採用這種外在的運弓動作,儘管運弓路線是“一條線”,由於弓毛擦弦點與持弓點的距離在不斷改變,弓毛對琴絃的摩擦力也在不斷髮生變化。故有可能弓根部分的發音渾濁刺耳,弓尖部分的發音輕飄暗淡。所以還要注意從內在的擦弦力度去加以控制,即根據弓毛擦弦點與持弓點距離的遠近來隨時調整弓毛的擦弦力度,擦弦點在向弓尖移動時,逐漸加重擦弦力度,在向弓根靠近時,逐漸減輕擦弦力度。這樣,就使得每一拉弓或推弓的發音首尾一致,圓潤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