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文藝 > 音樂

唱歌教學不能脱離音樂要素

音樂2.78W

唱歌教學是音樂課程中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唱歌是表現音樂的重要方式,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最易於接受和樂於參與的表現形式。唱歌教學如果想要取得一個好的成效,是不可以脱離音樂要素的,那麼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詳細內容吧。

唱歌教學不能脱離音樂要素

一、課前組織,體現要素

導入新課的任務是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歌的題材和意境中去,作為學歌前的思想和情緒的準備,為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基礎。這幾年的課前導入,教師最常用的方法是談

話導入、情境導入、律動遊戲導入。不管是哪種組織方法,都處處體現出音樂要素的重要性。例如:一節公開課《原諒我》,教師安排了音樂律動《找朋友》。“聽老師唱,再告訴我姓什麼。”接下來她通過一首兒歌導出了ⅹ·ⅹⅹ這個附點音符。但是,從課堂上的學生反映就可以看出,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還沒有充分回憶,馬上再灌輸給他們新的東西,他們就會覺得有些摸不到頭腦,大部分學生還是一知半解。想一想,在學生還沒有掌握舊知識的同時又給他們灌輸新知識,學生能掌握嗎?假如老師在課前律動中先複習ⅹ四分、ⅹ八分、ⅹ—二分這三種基本節奏型,那麼在接下來的新知識學生就掌握的得心應手。可見,音樂的要素是處處存在着的,我們要利用它,首先必須瞭解他們,才能轉化到為學生的音樂學習服務。歌曲《小雨沙沙》是一首集音樂要素裏的力度變化表現的歌曲。在組織教學環節裏,我讓學生先去感受這些音樂要素,為歌曲的學習打下鋪墊。再播放各種大自然中的音響:颳風、打雷、小雨、大雨等讓學生感受音的強弱、速度變化,比如:下大雨時雨點落地很快聲音很響,説明它的力度很強,小雨滴答滴答落地,速度慢聲音輕,説明它的力度弱。接下來,我播放火車的汽笛和行進聲由遠到近、由近到遠的變化,導出音的力度變化:漸強和漸弱,再讓學生用自帶的生活打擊樂器模仿這些自然音響,學生不僅加深印象,學習興趣也大增。在演唱歌曲時,學生就能自然地運用聲音的強弱變化表現歌曲的意境。

 二、過程解決,深化要素

(一)熟悉歌曲中深化要素

熟悉歌曲能幫助學生感受歌曲的藝術形象,,加深對歌曲的感受和認識,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力。熟悉歌曲包括熟悉歌曲的背景、情緒、節拍、調式等。通常我們會在學習歌曲前介紹歌曲的背景資料(作者、年代),再通過聆聽來感受音樂的情緒。然後馬上進入歌曲的學唱。對於低年級的歌曲,旋律較短,譜面簡單,教師在學唱前可以不做分析。比如歌曲《搖籃曲》譜面較簡單,在熟悉歌曲時,教師應該着重讓學生感受到歌曲的基本情緒是深情的,在演唱時要用輕柔的聲音來演唱歌曲。教師可以通過範唱讓學生比較和體會這種情感。但中高年級的歌曲,譜面複雜,旋律較長,教師應該做一些簡單的分析。比如二拍子和三拍子的歌曲就有明顯不同,體現在節奏和強弱拍變化上,教師在學唱前讓學生分析和比較,就能夠讓學生在演唱時更好地表現好歌曲的韻律感。如歌曲《山谷靜悄悄》,這首歌曲如果不做分析,一拿出來就讓學生學唱,學生會覺得歌曲很難,無從入手。因為歌曲的譜面很複雜,而且中間夾雜着很多的音樂記號。所以,教師在出示譜面後應該對歌曲的結構進行仔細分析,瞭解歌曲是幾拍子,是大調還是小調歌曲,分幾個部分,每部分的情緒有什麼不同,反覆記號的運用,區別前奏、間奏的不同等等。這些要素都可以在學生反覆的聆聽歌曲中解決。由此可見,音樂要素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熟悉歌曲,在熟悉中,我們也大大提高了學習質量。

(二)學唱歌譜中深化要素

音樂新《課標》指出: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規定了不同學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識譜教學要符合音樂學習的規律,它是學習音樂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樂教育的目標。歌譜將所有的音樂基本要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稱為完整的統一體。離開了其他各種音樂要素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在學唱歌譜中我們要解決音樂要素,為學生奠定紮實的歌唱基礎。在歌譜中,我們主要解決的就是音高、節奏。

一首歌譜是由許多不同音高的單音組成,將他們連起來,就像一座座起伏連綿的山脈,非常美。近幾年來,學生的欣賞能力越來越好,可是歌唱能力卻大大下降,教師在急於設計教學方法的同時卻忽略瞭解決學生的音準問題,以為能夠將一節課熱鬧得、完整的上下來就是一節好課。其實,教好一首歌曲的基礎在於解決學生的音準。教師應該在學唱歌譜階段解決好學生的音準問題。在視唱歌譜的環節不脱離琴唱,讓他們多聽琴聲,在想好音高位置後再輕聲唱,在發現音準不好的學生時應該及時糾正。如歌曲《這是什麼》,在歌譜中出現了兩個樂句相似只有最後一個音不同。教師應該讓學生仔細看,仔細聽,甚至可以用身體姿勢來幫助學生區別中音“5”和低音“5”的不同。

歌譜中的組成除了不同音高的單音外,還有不同時值的單音,這些不同的時值我們通常叫節奏。節奏是音樂的骨架,我們都會把學習節奏放在歌譜教學的重要環節,但是節奏這個音樂要素是否在教學中都很好的解決了呢?在國小中高年級歌譜中出現了很多不同時值的附點音符節奏,這大大增加了我們的教學難度。例如:歌曲《捉迷藏》,歌譜中最多的就是附點音符ⅹ·ⅹⅹⅹ很多老師想出很多方法去解決這個附點音符,比如説拍節奏、敲小鼓、擺杯子説明等,我們必須把附點的知識和時值告訴學生,再用劃拍,感受三拍子的韻律感解決這個問題。在國小高年級段出現了弱起小節和後半拍起拍的歌曲,如歌曲《雪花帶來冬天的夢》,歌譜中間就出現了後半拍起唱的節奏,我在教歌譜時也要求學生進行劃拍解決,只有唱好了歌譜才能更完整的唱好歌曲。在學唱歌譜中會出現很多的音樂記號,他們在歌曲的演唱時能增強表現力,使歌曲更富感染力。在解決這些音樂記號時,教師喜歡把他們作為難點單獨拿出來解決。結果,等學生在演唱歌曲時往往忘記運用這些音樂記號。比如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中有重音記號、換氣記號、下滑音,加上十六分節奏給歌譜的學唱大大增加難度。我在教學時沒有把音樂記號單獨拿出,將他們放在歌曲學完後加入。將這些記號和音樂形象相結合,比如重音記號可以變現阿凡提打抱不平,下滑音表現了阿凡提的幽默和風趣。這樣既輕鬆的解決了音樂要素,又增加了歌曲的表現風格。

(三)學習歌詞中深化要素

歌曲是音樂與詩的結合,它不但具有音樂藝術的表現特點,還兼有文學藝術的表現特點。而歌詞就是可唱的詩,歌詞中孕育着音樂的靈魂,曲譜中包涵着歌詞的生命。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化音樂要素,準確把握和理解歌詞包涵的音樂形象,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藝術性,使學生有感情地歌唱。

在學唱歌曲前,朗誦歌詞起到重要作用。正確把握歌詞的情調語氣,瞭解歌詞的組織結構,聲情並茂的反覆誦讀歌詞,能幫助學生更生動、準確的表達歌曲的情感。在學習歌詞過程中,音樂要素中的力度對歌詞的形象和情感的體現起到重要作用。《新疆是個好地方》是首二年級的學唱歌曲。學生在學唱好歌詞的同時更重要的在於感受歌曲的少數民族風情。最能體現新疆歌曲風格的節奏是切分節奏。低年級學生我們不需要告訴他們切分節奏的概念,但要告訴他們歌曲的強拍在哪裏,弱拍在哪裏。通過反覆拍打節奏、再念歌詞感受歌曲的韻律,從而加深對歌曲風格的體會。歌曲《搖籃曲》在演唱時要求把握好三拍子的強弱規律,為了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我將歌曲的拍子進行變化,讓學生用二拍子的風格來演唱歌曲。學生感受到風格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抒情、寧靜的變成了活潑、歡快的情緒,這種區別也加深了學生對搖籃曲的理解。歌曲《山谷靜悄悄》的教學重點要求學生用力度記號表現歌曲。在演唱歌曲時,我先讓學生去美美的讀歌詞,感受歌曲的意境美。再通過力度變化表現歌曲的開始、中間、結尾三個部分不同的情緒,分別用中強、弱、很弱三種力度變化來表現。學生在演唱中學會了力度的變化對錶現歌曲發揮的作用,增強了他們的歌曲鑑賞力,提高了學生對歌曲的表現力。

三、課後拓展,充實要素

新課程的實施,給我們每一個音樂教師提供了拓展教學天地,提供了開發學生智慧的金鑰匙。唱歌教學的拓展,是指在學生會唱歌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走進音樂的更深層次,從而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過程中音樂要素的充實和延伸能夠幫助學生拓展藝術能力,開闊視野,獲得音樂學習的愉悦與滿足。

在唱歌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求的是學生會唱歌,唱好歌,但是在課後的拓展階段,我更加鼓勵學生大膽地拓展思維和想象空間,努力去展示自我。例如:學唱歌曲《過新年》後,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新年的熱鬧景象。比如在北方,人們是怎樣敲鑼打鼓賀新年,在南方人們怎樣放各種煙花炮竹、舞龍舞獅祝新年。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愛給歌曲換伴奏的節奏型,要求他們給歌曲伴奏時不一定按照老師的節奏型,可以用鼓、鑼和自己的身體創造節奏型。學生在過程中不僅學會了打節奏,還學會了玩節奏,創造能力得到了發揮,更樹立了學習自信心。例如:學唱歌曲《小青蛙找媽媽》後,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歌曲音樂為背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模仿歌曲的節奏、速度、力度,即興創編各種小動物形象的歌詞。在創編過程中,有些孩子甚至能夠根據所編的動物形象改變歌曲的演唱力度和速度,如小烏龜找媽媽,演唱時速度可以放慢些,小貓找媽媽,演唱的力度可以稍弱,體現出小貓的輕巧和可愛。這些創編結果都是教師預料不到的,充分體現出孩子的豐富想象力和對生活的美好體會,同時教師也讓孩子享受到了音樂帶來的快樂,激發了學習興趣。

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個音樂作品就像一篇文章,若想讀懂、理解、接受它,並能分析、鑑賞加以評論。必須認識文字、理解詞句、段落、文章結構、掌握語法等等語言的基本常識。音樂基本要素的挖掘,就是讓我們引領學生認識、理解、掌握音樂的基本語言,通過音樂要素的分析,使學生了解音樂作品的音樂語言特徵,從而達到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

在音樂教學中,深入淺出,潛移默化的滲透音樂知識、音樂要素的唱歌教學,為學生終生喜愛音樂、審美音樂、享受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