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舞蹈 > 民間舞

中國民間舞有哪些技巧

民間舞2.89W

一談起舞蹈技巧,有些人認為這應該是搞古典舞的人去研究的課題,與民間舞無關,因而不屑一談;有些人則認為中國民間舞的技巧等同於中國古典舞技術技巧,不妨看看中國民間舞有哪些技巧。

中國民間舞有哪些技巧

中國民間舞到底有沒有自己的技巧

我們可以從中國民間舞的根源——各民族原生態,民間舞蹈來分析和尋找答案。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間舞蹈,每個 民族的民間舞蹈又都有自己獨特的舞蹈技巧。在此,我不做全面地分析和介紹,只想着重地分析一下已被舞蹈學院納入必修教材的漢、藏、蒙、維、朝五大民族的原 生態民間舞中的技藝性舞蹈。

  1.漢族

自古以來,漢族各種民間舞蹈多是在新年、祭祖、廟會、迎神廟會中表演的。表演者在鬥妙爭能中,各出新招,以博得稱讚。漢族民間舞蹈正是在這種技藝求精中不斷髮展的。

(1) 安徽花鼓燈。花鼓燈中的“盤鼓”部分,就是最富特色的技巧表演部分。它分為上盤鼓、中盤鼓、地盤鼓。上盤鼓是蘭花在鼓架子肩上或腰部搭擺成各種姿態的技巧 表演。中盤鼓是蘭花在鼓架子腰部、腿上、手上的雙人武功表演。地盤鼓是鼓架子單人表演技巧,如“燕子三抄水”、“倒爬城”、“滿地抓”、“豚跳”等。藝人 們在展現技巧的同時又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專長。他們常常在變幻莫測的拐彎和罕見的技巧中,洋溢着過人的才華和能力。例如懷遠的石敬禮(藝名“石猴子”、洪 雲(藝名“小水子”)、鳳台的武佩軒(藝名“氣死猴”),從他們的藝名就可以看出他們技巧之精湛和身手之矯健。

(2)山東鼓子秧歌。鼓 子秧歌自古就有文場與武場之分,武場正是“鼓”、“棒”、“傘”大顯舞技的部分。舞者在跑動時步大身低,落腳生根,蹬腳揚塵,堅實有力;跳躍時則強調幹拔 與上竄,猶如“旱地拔葱”。如果不能熟練地掌握道具技巧,不能掌握各種蹲、踢、跳、轉技巧,那麼鼓子秧歌的穩健瀟灑、淳樸剛勁的風格就很難體現。鼓子秧歌 的發源地——魯北地區的惠民和商河,都靠近河北的武術之鄉滄縣和雜技之鄉吳橋。武術與雜技的影響,極大地豐富了鼓子和秧歌的技藝表演。

(3)還有諸如安塞腰鼓、廣東英歌、湖南花鼓、遼南高蹺、東北秧歌等漢族民間舞蹈都是技藝性很強的舞蹈。

2.藏族

藏族舞蹈中的熱巴,是技巧性很強的舞蹈,在民間是由世襲的流浪藝人表演的。其中鈴鼓舞是主要的表演部分。男藝人手持犛牛尾和鈴鐺,女藝人右手持單柄手鼓,左 手持長鼓槌擊打。開始時,男女一起表演,男縱跳揮鈴,女旋轉擊鼓。當跳到氣氛熱烈時,就拉開場小進行技巧表演。先是女演員集體表演鼓技,有“頂鼓旋轉”、 “纏頭擊鼓”、“扭腰打點”等技巧動作。表演完鼓技之後,鼓隊散開站立一旁,由男演員上場,在鼓聲伴奏下一個接一個應聲呼叫,抖肩起“法兒”,各自表演不 同的技巧動作,有“單腿跨轉”、“躺身平轉”、“躺身蹦子”、“踢腿跨脖”、“兔子跳”等。另外還要表演一些小玩意兒,如“滾毛”、“掄背”等。鈴鼓舞有 很多套鼓點,每套鼓點均有一套各不相同的技巧動作。演員應場上鼓聲而舞,騰躍飛舞,在快速倒腳步中結束。又如藏族民間舞蹈中的“卓“,也是一種靠技巧表演 來抒發情感的舞蹈,跳起來粗獷奔放,氣勢磅礴。

3.蒙族

蒙族舞蹈中的太平鼓舞、盅碗舞、筷子舞都是技藝性很強的舞 蹈。太平鼓舞多在豐年節日由婦女表演,分集體舞和單人舞兩種表演形式。舞時,她們左手橫握鼓柄,右手持一帶穗木棍,邊擊邊舞。身段動作一般比較誇張,基本 舞姿多是以腰為軸心的仰俯、傾、側,舞步奔放有力,富有彈性,雜有跳轉等技巧,技藝嫻熟者可同時舞耍四、五面鼓,在身體不同部位盤繞回旋,帶有競技色彩。 盅碗舞,亦稱“打盅子”。過去由男藝人表演,本世紀20年代以後,盅碗舞多由女子表演,動作舒展流暢,柔美端莊,高潮時多做“板腰”、“旋腰”等技巧,技 藝高超者,還頭頂燃燈起舞。筷子舞多於喜慶歡宴的場合由男子單人表演。舞者原地單手或雙手握一把筷子,隨着腿部韌性屈伸,身體的左右晃擺,快而碎地抖動雙 肩,兩臂鬆弛流暢地用筷子擊打手、腰、腿等各個部位。舞者時而轉身打地,時而蹲跳打腳,由慢轉快,最後在快速表演的高潮中結束。

4.維族

盤子舞是維族舞中技術性很強,難度較大的一種舞蹈,盤子舞是表演性道具舞蹈“頂碗小碟舞”的俗稱,通常是由女子單人表演。表演時舞者兩手各持一小碟子,指挾 手筷,和着音樂,邊打邊舞,邊舞邊轉。並在頭上頂着盛水的碗。另外,新疆多朗區的麥西來甫民間舞蹈中的旋轉技巧可堪稱一絕。快板部分由雙人對轉發展為競技 旋轉,一時間各種跪轉、空轉、掖腿立轉、平轉紛紛登場,讓人眼花繚亂,驚歎不已。

5.朝鮮族

象帽舞和長鼓舞都是朝鮮族舞蹈中富有特色且技藝性很強的舞蹈。舞者戴特別的頭盔,上有可以旋繞的長纓,舞時擺動頭部使長纓在頭頂、身側旋轉和飛舞。技巧越 高,頭上的長纓就越長。舞者手中擊打着小鼓,以“喜鵲步”跳躍前進,如騰空遙射,如衝鋒向前,而頭上的長纓不斷旋繞。長鼓舞多為女 性表演,後來男子也有表演。表演者身挎杖鼓,右手持竹鍵敲打高音部鼓面,左手掌拍低音部鼓面。高低音色的鼓聲、花樣繁多的鼓點相映成輝。表演進入高潮,常作行進性的連續旋轉。技藝高超者,可轉幾十圈之多。

綜上所述,中國民間舞不僅有自己的技巧,而且其“資源”還是非常豐富的。我們的技巧“資源” 從總體上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原生態民間舞中的各種徒手動作技巧,一類是原生態民間舞中的各種道具性舞蹈技巧。這一點,從以上對漢、藏、蒙、維、朝五大民 族富有特色的技藝性舞蹈的'描述和分析中,便可見一斑。

中國民間舞技巧與中國古典舞技巧之關係

眾所周知,中國古典舞的技巧是在借鑑了戲曲、武術和芭蕾等藝術門類的某些技巧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而中國民間舞中的許多技藝性舞蹈也是吸收了武術、戲 曲、雜技中的營養後發展形成的。尤其是漢族民間舞蹈中的許多徒手技巧動作,如飛腳、蹦子、旋子、掃蹚、撲虎、疊肩、贊步等等技巧,它們都是古典舞與民間舞 所共有的。由此可見,中國古典舞與中國民間舞的技術技巧的根源是相同的,只是同源不同流而已。為什麼人們總是習慣把這些技巧稱為古典舞技巧呢?我想也許有 着先入為主的原因吧。中國古典舞系的學科建設比中國民間舞系要早,而且也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技術訓練體系。而中國民間舞系至今還沒有完善自己的技術訓練體 系,在基本功訓練上基本依賴古典舞基訓教材。所以這些技巧就很自然地約定俗成地寫上了古典舞的姓氏。其實這些技巧是很難從中界定其歸屬的,只能説它們都是 我們的民族技巧。如果非要有所界定的話,那只有看其使用目的了。不應該是誰用的“早”就是誰的,而應該是誰用的“好”就是誰的,所謂用的“好”就是技巧的 運用符合舞種的審美風格,符合舞蹈作品所表現的舞蹈內容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

中國民間舞技巧的定位

是最豐富的感情也會陷於癱瘓。”他的這句話正説明了技巧的運用對藝術創作的重要性。技為藝而存在,而無技的藝卻無法存在。技巧對於中國民間舞來説,同樣起 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説,中國民間舞中的技巧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更是體現民間舞風格的重要表情手段。中國民間舞這門風格性很強的舞蹈表演 藝術,怎能不需要高超絕妙的技巧呢?

在全國首屆荷花杯舞蹈比賽中,由著名民族舞蹈家海里且木·斯迪克編導的《頂碗舞》,一舉奪得了民間舞羣舞項 目的金獎。這個劇目之所以獲得巨大成功,關鍵在於它巧妙地運用了維族原生態民間舞盤子舞中的頂碗技巧。女演員們在表演中頭頂盛滿清水的小碗,在優美而歡快 的音樂中,從容流暢地移動舞步和變化隊形,好似天山甜美的清泉流淌不息,好似草原繁花在風中飄蕩。其高超絕妙的頂碗技巧和清新獨特的藝術風格,一下子征服 了在場的所有評委和觀眾。

去年六月,我有幸觀摩了來自西藏的大型樂舞《珠穆朗瑪》,現在回想起其中的熱巴鼓舞,仍會讓我熱血沸騰、興奮 不已。整個樂舞就是在女子熱巴鼓舞和男子辮鼓舞表演時推向高潮的。女演員們的熱巴鼓技巧簡直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不管是做頂鼓旋轉,還是甩鼓旋轉和擊鼓 翻身,都是那樣的迅捷、利落、乾淨、漂亮,引得在場觀眾一陣陣讚歎和熱烈鼓掌。男演員們的辮鼓舞跳得更有氣勢,更有一種野性美。他們甩辮擊鼓、揮灑自如, 節奏由慢至快,氣氛極為熱烈,正是精湛的鼓舞技藝加上濃郁的雪域風格所產生的強烈藝術感染力,讓我們心醉神怡、激動振奮。

上述兩個舞蹈都是符合民間舞技巧定位的好作品。它們都是通過道具性舞蹈技巧的合理運用,體現出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與文化內涵。

標籤:民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