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舞蹈 > 民族舞

民族舞蹈創作與民族文化的聯繫

民族舞2.73W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民族舞蹈是我國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國的民族舞蹈是各族勞動人民生產與生活的縮影,是各民族社會歷史文化的積澱。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關於民族舞蹈創作與民族文化的聯繫,供參考閲讀,希望你喜歡!

民族舞蹈創作與民族文化的聯繫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和豐富的文化積澱鑄就了五十六個民族豐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文化。各民族不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使我國各民族發展為具有各自語言、習俗、文化、宗教信仰等獨具特色的人文狀況與景觀,不同的生活習俗造就不同的文化,其中民族舞蹈就成為各民族優秀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各民族的民族舞蹈之所以到如今還能異彩紛呈、燦爛耀眼,是因為民族舞蹈千姿百態的動作舞姿都取材於各民族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歷經滄海桑田,中國的民族舞蹈也隨歷史的變遷不斷的發展、變化和創新[1]。

  一、民族舞蹈創作與其民族文化之間存在的依存關係

民族舞蹈產生於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中,是人類發展史不可或缺的藝術形式。它在一定意義上反映着人類的生存本質,人們通過不同的舞蹈姿態,將實際的、抽象的、觀念的民族文化因子統一融合到一起,向同伴、向外界、向未來表達本民族傳統上對於生命的敬畏,以及對於大自然的情感。從最初的史前文明時期的舞蹈創作來看,它就已經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諸多領域;同時它作為一種文化,還有着非常深刻的內隱式文化價值,也就是説它通過人們自身做出各種形體動作對日常生活狀態加以表達,通過不同的節奏與內容表達出不一樣的民族歷史與文化傳統,從而達到傳達情意、抒發情感的作用。民族文化最深刻的藝術表現形式就是其民族舞蹈的創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受到多方面衝擊的民族舞蹈想要獲得更廣闊的生存空間與發展領域,就必須深植於所屬民族的文化中開展創作,在現有舞蹈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牢牢立足於民族文化內涵所在,加大民風民俗的弘揚力度。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民族文化特徵的影響下不斷髮展。民族舞蹈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遵循着民族文化的發展而發展,它通過人的形態、神態來進行傳情達意,其產生與形成受自然與社會兩種因素的影響,其表達方式因藝術創作者的文化素養、藝術修養的不同而有明顯差異。另外,其形成還與民族文化發展狀態有關,不同的文化發展階段都會產生具備不同特徵的舞蹈形式。民眾在欣賞舞蹈的時候就能自然感受到其所代表的文化特徵,並於無形中受到該文化的陶冶。民族文化是民族舞蹈與民族文明的紐帶,民族舞蹈與民族文化兩者相輔相成、互為傳承[2]。

  二、民族舞蹈創作與民族文化的具體聯繫

任何門類的藝術都來源於生活,而任何優秀的藝術,又是對生活的反映,尤其對於民族舞蹈而言,民族的這個定語,決定了這門舞蹈藝術和生活的關係緊密相連。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民族舞蹈創作的最本質特徵就是不僅要深入生活,還要觀察生活,熱愛生活,這樣,創作出來的作品才能有新意,有深度。例如對於達瓦拉姆創作的《酥油飄香》而言,創作者在創作之初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深入藏區,與藏族同胞同吃、同住、同勞動,真實體驗了藏族同胞的日常生活,因此我們在作品中看到的一個個舞蹈動作,才是最貼近生活的,儘管該作品經過一定程度的藝術加工,但其中分明有一種生活的影子。這部作品的開場動作是一羣姑娘的身體後仰,昂首挺胸,像是少女在清晨虔誠地迎接旭日東昇的一刻。在實際生活中,藏族同胞在清晨的狀態就是如此。民族舞蹈不僅能將人民的生活予以還原,還能將藏族同胞樂觀自信、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以舞蹈藝術的形式展現出來,這充分反映了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本質。同時,高質量的舞蹈作品,不僅應有出眾的外在表現形式,還應有深刻的內容。深刻的內容,同樣來自於對生活的'探索。創作者若不能貼近生活,內容的深刻性也就成為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是虛有表面的有形無神。誠然,舞蹈作為一門藝術學科,它來源於人們的生活及人們在生活中所沉澱下來薰陶形成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舞蹈的根源和靈魂。我們進行民族舞蹈創作都必須以此為基礎,走進創作對象的民族或人羣中去。很多著名的民族舞蹈都不是本民族的人民創作的,但創作者必須要到該民族人民的生活中去體驗和求索,去收集民族中外在的形式性內容和發掘民族中潛在的豐富內容。

  (一)民族舞蹈創作與民族風格的獨特性、獨立品格的關係

民族風格的獨特性與獨立品格是民族民間舞在繼承、弘揚和發展中的重要內核。民族舞蹈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是依託於文化、歷史、民族等多方面因素的發展而發展的。民族舞蹈創作取材於各民族勞動羣眾的生產生活實踐中,民族舞蹈從中吸取了每個民族最具代表性的風格和習俗,形成了極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舞種,可見民族風格的獨特性、獨立品格對民族舞蹈的創作起到了關鍵作用。俗話説: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各民族之間因生存的生態環境不同,各自歷史進程的快慢節奏不同,也使各民族舞蹈形態呈現出極大的差異。民族舞蹈是各族人民羣眾勞動生活的寫照,它用舞蹈的形式真實地反映了人民的吃、穿、住、用、行,是人民展現自己喜、怒、哀、樂等內心世界、歌頌美好生活的重要表現形式,在我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舞蹈的發展歷經多種變化,具有濃郁的地域色彩。我國五十六個少數民族的舞蹈都不盡相同,獨一無二,這些舞蹈或深沉、或奔放、或熱情、或含蓄,它展現了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特點。很難想象每個民族都跳着着同一種舞步是個什麼樣的情況,像四川德宏地區的孔雀舞,步伐流暢、圓潤,通過腿步帶有彈性的曲伸、手掌的上翻下按、頭部的轉動、眼睛的表情,表現出一種歡悦、優美的情態與性格;而西雙版納的孔雀舞,節奏頓挫感鮮明,粗獷質樸體現的是一種樂觀豪爽的性格氣質……在動作風格的區別中又可間接地感受到不同地域培養起來的既相聯繫又相區別的生活習俗。

  (二)民族舞蹈創作與民族音樂的聯繫

有人説:“音樂是舞蹈的靈魂”。的確,音樂元素使舞蹈鮮明、活躍,而舞蹈深化了音樂元素,音樂在舞蹈中對感染氣氛、突出故事、表現人物不同性格以及對舞蹈情節和內容的展現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者是融為一體的。中國民族音樂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在歷史上也曾多次出現民族音樂文化繁榮昌盛的時代。民族音樂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民族音樂文化根植於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土壤之中,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造就了獨特的民族音樂文化。中國民族眾多,各民族都有自己豐富多彩的民族舞蹈,由於各民族地域文化不同,風俗習慣不同,舞蹈形式更加瑰麗多彩,這些形式多反映當地的勞動生產和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故事和喜、怒、哀、樂的思想感情。因此民族舞蹈是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民間舞蹈是民族音樂與舞蹈有機結合的藝術形式,最富特色的有鼓舞、跳樂、踏歌三種類型。一為鼓舞,是採用擊樂伴奏,合節起舞。主要是以鼓為伴奏樂器,用特有的節奏和音色變化,配合舞姿,如苗、瑤、彝、水、黎等民族的銅鼓舞、壯族的蜂鼓舞和扁擔舞、朝鮮族的長鼓舞、佤族的木鼓舞等。二為跳樂,是一種完全用樂器伴奏的舞蹈,如西南各少數民族的蘆笙舞、葫蘆笙舞、月琴舞、三絃舞、哈薩克族的黑走馬擺舞和天鵝舞、錫伯族的貝倫舞等。三為踏歌,即在歌聲和樂聲中踏着舞步歡跳,是載歌載舞,或歌舞相間,以歌伴舞的形式。一切聲音都起源於動作,這是舞蹈與音樂結合的自然基礎,舞蹈藝術中的舞蹈和音樂的結合必須達到美滿的境地,只有如此才能獲得完整和真正的舞蹈藝術。所以進行民族舞蹈的創作我們要深入的瞭解該民族的音樂,以及音樂中豐富的內涵,因曲制舞、因舞選曲來進行創作。

  (三)民族舞蹈創作與該民族生產生活的關係

民族舞蹈具有廣泛的參與性和自娛自樂的作用,民族舞蹈誕生於各民族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同時民族舞蹈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該民族的生產生活實踐是民族舞蹈創作的基礎。究其民族舞蹈的發展根源,很多由古代的祭祀活動發展而來。由簡單到複雜,而祭祀中手舞足蹈的基本動作又來自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5],因此進行民族舞蹈創作必須深入到該民族的生活之中。以廣東舞蹈《魚龍舞為例》,在詩詞中,描述的是元宵節潮州民俗文化巡遊盛況,在這個舞蹈中,採用了四十多人來表演盛況場景。伴奏樂器以打擊樂為主,配有吹奏樂,這個舞蹈充分展現了廣東地區節日人羣熱鬧,歡欣鼓舞的狀態,該地區人民喜愛趕集,喜歡擺動身體等形態也一覽無遺。這一經典舞蹈的誕生與生活在廣東的人民的生活方式是密不可分的,並且這種舞蹈在舞台上面表演的時候氣勢恢宏,深受人民喜愛,給觀眾以及評委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民族舞蹈創作與該民族情感精神的關係

早在遠古時期,表達最令人們激動感情的方式便是手舞足蹈,最初的舞蹈活動幾乎滲透到勞動、狩獵、征戰、祭祀等一切領域,每一種舞蹈都集中直觀地表現舞者的情感和精神。進行民族舞蹈的創作就是要充分融入到該民族的情感精神之中,各民族舞蹈表現的不論是傣族人的柔細、鄂倫春人的勇敢、蒙古人的豪邁、還是彝族人的好客,都是對民族人民情感與精神的最好詮釋,這就要求我們創作舞蹈形象在表達作品的內容和主題時要“形象鮮明”,充分體現該民族的精、氣、神。

標籤:民族 舞蹈 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