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2017年西綜考研《外科學》必背名詞解釋彙總

參加2017年西醫綜合考研的考生們,在備考過程中要熟悉科目考試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以下是本站小編搜索整理的關於西綜考研《外科學》必背名詞解釋彙總,供參考複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年西綜考研《外科學》必背名詞解釋彙總

1. 機體內環境:指細胞外液

2. 高滲性缺水;又稱原發性缺水。水和鈉同時缺失,但缺水多於缺鈉,血清鈉高於正常範圍,細胞外液呈高滲狀態。

3. 低滲性缺水;又稱慢性缺水或繼發性缺水。水和鈉隨同時缺失,但缺水少於缺鈉,血清鈉低於正常範圍,細胞外液呈低滲狀態。

4. 等滲性缺水:又稱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水和鈉呈比例的喪失,血清鈉仍在正常範圍,細胞外液的滲透壓也保持正常。

5. 低鉀血癥:血清鉀離子濃度低於3.5mmol/l

6. 高鉀血癥:血清鉀離子濃度高於5.5mmol/l

7. 呼吸性酸中毒:指肺泡通氣功能減弱,不能充分排出體內生存的二氧化碳,一致血液的PCO2增高,引起高碳酸血癥。

8. 呼吸性鹼中毒:指肺泡通氣過度,體內生存的二氧化碳排出過多,一致血的而氧化碳降低,引起低碳酸血癥。

9. 休克;是人體對有效循環血量鋭減的反映,是組織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代謝障礙和細胞受損的病理過程。

10.失血性休克:是一種循環血量減少性休克,各種因素造成全血或血液成分之一部分發生急速喪失,導致循環血量不足引起。

11.多器官功能不全:幾種臟器同時或相繼受損的情況。

12.感染性休克:敗血症性休克或中毒性休克,由各種感染引起的休克

13.局部麻醉(部位麻醉、區域麻醉):指麻醉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使響應區域痛覺喪失,運動障礙,而病人意識清楚。

14.全身麻醉:指麻醉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使之抑制,病人的意識和痛覺喪失,肌肉鬆弛,反射活動減弱。

15.複合麻醉:將幾種麻醉藥物和或幾種麻醉方法配合使用。

16.基礎麻醉:利用某些藥物使病人進入類似睡眠(但非麻醉)的狀態。

17.低温麻醉:有意降低病人的體温以提高組織細胞對缺氧的耐受力。

18.表面麻醉:將穿透力強的局麻藥施用於黏膜表面,使其透過黏膜而阻值黏膜下的神經末梢,使黏膜產生麻醉現象。

19.局部浸潤麻醉:沿手術切口線分層注射局麻藥,阻值組織中的神經末梢。

20.區域阻值:圍繞手術區,在其四周及基地部注射局麻藥,阻值通入手術區的神經幹和神經末梢。

21.神經阻值:是在神經幹、從、節的周圍注射局麻藥,,阻值其衝動傳導,使其受支配的區域產生麻醉作用。

22.高敏反映:使用小量局麻藥後即出現毒性反映症狀。

23.椎管內麻醉:將局麻藥選擇性的注入椎管內的某一腔隙,使部分脊神經的傳導功能發生可逆性阻值的麻醉方法。

24.腰麻:是將局麻藥注入蛛網膜下腔,作用於脊神經根,阻值部分脊神經傳導的麻醉方法。

25.重比重液:比重較腦脊液高

26.低比重液:比重低於腦脊液。

27.硬膜外麻醉:將局麻藥注入硬膜外腔,作用於脊神經根,使一部分脊神經的傳導受到阻值的麻醉方法。

28.靜脈麻醉:麻醉藥經靜脈注入,通過血液循環作用於中樞神經系而產生麻醉方法。

29.靜脈複合麻醉:完全採用靜脈麻醉藥及靜脈全身輔助藥物而滿足手術要求的全身麻醉方法。

30.手術前期:從病人準備手術至進入手術室。

31.術後護理:是指病人手術後返回病室直至出院這一階段

32.切口感染:是指清潔切口和可能污染切口併發感染。

33.感染;當細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人體後,破壞了機體的防禦功能,在一定的部位生長繁殖,人體組織對該細菌極其毒素產生一系列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映。

34.急性感染:病程在3周以內。

35.慢性感染:病程超過2個月。

36.亞急性感染:介於急、慢性感染之間。

37.軟組織感染:是指發生於皮下、皮下組織、淋巴管和淋巴結、肌間隙極其周圍的疏鬆結弟組織間隙等處軟組織的外科感染。

38.疥:和由金黃色葡萄求菌和表皮葡萄求菌等致病菌引起的皮膚單個毛囊和所屬皮脂腺的化膿性感染。

39.湧;是由金黃色葡萄求菌引起的多個相鄰毛囊和所屬皮脂腺、汗腺極其周圍組織的急性化膿性感染或由多個疥融合而成。

40.急性蜂窩織炎:是皮下、經膜下、肌肉間隙或深部蜂窩組織的一種急性瀰漫性化膿性感染。

41.丹毒:是由P-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的皮膚極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病變。

42.膿腫:是在身體個部位發生急性感染後,病灶局部的組織發生壞死、液化而形成的膿液積聚,其周圍有一完整的膿腔壁將膿液包繞。

43.全身化膿性感染:是指致病菌菌經局部感染病灶進入血液循環後,引起的嚴重全身性反映,主要包括敗血症和膿血癥。

44.敗血症;是指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環,持續存在、迅速繁殖,產生大量毒素,並引起嚴重全身性症狀。

45.膿血癥:是局部化膿性病灶的細菌栓子或脱落的感染血栓間隙的進入血液循環,並在全身各處的組織或器官內發生轉移性膿腫。

46.菌血症:是少量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環內,迅速被人體防禦系統所清除,不引起或引起短暫而輕微的全身反映。

47.毒血癥:是由於致病菌、嚴重損傷或感染後組織破壞分解所產生的大量毒素進入血液循環後所引起劇烈的全身反映。

48.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經體表破損處侵入人體組織,大量繁殖併產生毒素,引起局部及全身肌肉陣發性痙攣或抽搐急性特意性感染。

49.氣性壞疽:是由梭狀芽孢桿菌所致的急性特意性感染性疾病,多見於肌肉組織廣泛損傷的病人,特別是傷口較深而污染嚴重處理不及時。

50.創傷;是指機械性致傷因子引起的損傷。

51.多發傷:多個部位及器官同時發生損傷。

52.開放性損傷:有傷口或創面,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53.閉合性損傷:傷後皮膚尚保持完整無缺。

54.清潔傷口:通常指無菌手術的切口,也包括經清創術處理的無明顯污染的創傷傷口。

55.污染傷口:指沾有細菌但尚未發展成感染的傷口(一般指8小時內)

56.感染傷口:傷口有膿液、滲出液及壞死組織等,周圍皮膚常紅腫。

57.燒傷:是指各種致熱因子引起的損傷。

58.換藥;是指對創傷和手術後的傷口及其他傷口進行敷料更換,促使傷口癒合和防止併發症的方法。

:是指顱腔內容物對顱腔所產身的壓力,正常成人為70-200mmh2o

60.顱內壓增高:ICP持續超過200mmh2o

61.腦疝:是ICP增高的嚴重後果,是由於顱內壓力增高超過了腦部的自身代償能力,腦組織從壓力高處向壓力低處移位,壓迫腦幹、血管和腦神經,引起腦幹損害及腦脊液循環通道受租而產生的一系列嚴重變化。

62.顱骨骨折:指顱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顱骨結構的改變。

63.腦損傷:是指腦膜、腦組織、腦血管及腦神經的損傷。

64.原發性腦損傷:是指在受傷當時,暴力作用於頭部立即發生的腦損傷。

65.繼發性腦損傷:是指受傷一定時間後出現的`腦受損病變。

66.創傷性窒息:當胸腹部受到猛烈的擠壓或爆炸產生的高壓氣浪衝擊時,致使胸腹腔壓力急劇升高,上腔靜脈壓力隨之上升,引起腦、頭面部和上胸部毛細血管破裂,表現為彌散性點狀出血。

67.中間清醒期“腦外傷後原發性昏迷和繼發性昏迷之間的時間。

68.顱內腫瘤:指顱內佔位性的新生物。

69.腦膿腫:化膿性細菌侵入腦組織引起化膿性炎症並形成侷限性膿腫。

70.顱內動脈瘤:是指顱內動脈管壁上的異常膨出部分。

71.腦積水:是指腦脊液循環受租、吸收障礙或分泌過多,使大量的腦脊液積聚於腦室系統或蛛網膜下腔,導致腦室或蛛網膜下腔擴大,形成頭顱擴大、顱內壓增高和腦功能障礙。

72.甲狀腺亢進:是由於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的引起的內分泌疾病。

73.連枷胸:相鄰多根多處肋骨骨折時,傷部肋骨的前後端失去支持,該處胸壁軟化,發生浮動,這類胸廓稱為。

74.反常呼吸運動:連枷胸時胸壁出現反常呼吸運動;表現為吸氣時軟化的胸壁內陷,不隨其餘胸廓向外擴展,呼氣時則相反。

75.縱隔撲動:胸壁軟化時由於兩側胸膜腔壓力不平衡時出現,引起體內缺氧和二氧化碳滯留,影響靜脈血迴流,嚴重時發生呼吸和循環功能障礙。

76.氣胸:胸膜腔內積氣。

77.血胸:胸膜腔積血。

78.血氣胸:血胸和氣胸同時存在。

79.胸腹聯合傷:下胸、上腹部開放性或閉合性損傷造成膈肌破裂,同時伴有胸、腹腔臟器損傷。

80.胸腔閉式引流:胸膜腔內插入引流管,管的下方置於引流瓶水中,利用水的作用,維持引流單一方向,避免逆流,以重建胸膜腔付壓。

81.肺癌:起源於支氣管黏膜上皮的癌。

82.腹式呼吸:是以膈肌運動為主的呼吸。病人用鼻吸氣,吸氣時將腹部向外硼起,屏氣1-2秒,以使肺泡張開,呼氣時讓氣體從口中慢慢呼出。

83.先天性心臟病:是指先天發育異常而未能自愈的在一組心臟病,其中以動脈導管未閉、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和法洛氏四聯徵常見。

84.動脈導管未閉:是指出生後動脈導管未閉合形成的主動脈和肺動脈之間的異常通道,若嬰兒出生後12周動脈導管仍沒有閉索稱為。

85.法洛氏四聯徵:為最常見的的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有三個基本病變:即主動脈騎跨、右心室流出道狹窄和室間隔缺損。

86.低心排綜合症:是心臟術後常見的的併發症,病人表現為:BP低、CVP高,呼吸急促,動脈血氧分壓下降、HR快、尿少、面色蒼白、四肢濕冷等。

87.聯合瓣膜病變:兩個或兩個以上瓣膜同時受累。

88.冠心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由於冠狀動脈內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導致管腔狹窄,心肌缺血甚至壞死的一種中、老年人常見病。

89.腹外疝:是腹腔內臟器或組織離開了原來的部位,經腹壁或盆壁的薄弱點或缺損處向體表突出而成,是外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90.疝環:也稱疝門,是疝突向體表的門户,就是腹壁薄弱點或缺損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