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英語 > 大學英語

現行大學英語教育體系的困境及出路

論文摘要:隨着時代和社會的發展,當前的大學英語教育模式逐漸突顯出它的弊端,越來越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面對這樣的矛盾,大學英語課程必須進行從教學大綱、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到高校教師發展等全方位的改革。筆者就這幾方面提出了一些見解。

現行大學英語教育體系的困境及出路

論文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現狀,改革

1.引言

我國的大學英語教育自解放以來在不斷地發展之中,為國民英語素質的提高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整體英語水平的提升,人們對英語這種交流工具的需求在不斷變化。“三十多年來我國大學新生英語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蔡基剛,2012:47),但是,據蔡基剛(2012:49)對非英語專業的大四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幾乎一半的學生對大學英語課程不滿意,有的甚至認為修了大學英語之後英語水平不僅沒有提高反而下降了。而事實也證明,我國的非英語專業學生,即使是像復旦大學這樣的重點院校,四級通過率較高的學生在學習本專業的英語課程時也有困難(蔡基剛,2010)。在教育國際化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全英語課程或與國外學者進行學術交流,還有更多的專業要求學生閲讀與本專業有關的英語文獻,再者,學生出國留學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由此,大學英語在國內面臨着尖鋭的“供需”矛盾,進入了一個亟待改革的轉型期。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已經成為學界的共識,而如何改則是擺在學者和教師面前的核心問題。筆者試圖從大學英語課的現狀入手,挖掘問題的根源,順藤摸瓜,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

2.制約大學英語教育發展的因素

大學英語教育是一個涉及教師、學生以及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課程實施方案的綜合體系,要找出制約大學英語課程發展的因素必須從每個方面入手具體分析。

首先,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要求跟不上時代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雖然教學大綱歷經數次修改,總體培養目標始終是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蔡基剛,2012:46-47)。教學要求沒能及時地考慮到社會和個人對英語技能的需求,在這樣的綱領指引下,大學英語課程的實施必然難以達到社會滿意的水準。

其次,課程設置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大學裏,英語課只是一門公共課,沒有與學生各自專業結合起來,導致學生認為大學裏面的英語課學了沒有用,使之喪失學習動力。加之大學裏英語課時數比中學少很多,雖然有網絡自主學習等設施,教師也規定了一定的作業量,但學生數量眾多給教學效果評估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由於不能有效實施足夠的監管,學生的惰性很自然地滋生出來,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習效果。

第三,教學模式的轉變難以維持既有的教學效果。始於99年的本科生擴招最終將大學英語改變為大班教學模式,為了避免師生比例變化帶來的負面效應,教師們為維持教學效果做了許許多多的努力,如採用多媒體課堂教學加網絡自主學習的模式,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互助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等。然而,大班課堂畢竟限制了每個學生參與語言訓練的時間和機會,這對於發展語言技能來講是個難以克服的障礙。多媒體教學雖然能最大限度地組織課堂教學,但學生容易陷入被動,教師的影響容易被弱化。

第四,由於學科發展的滯後,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挫折。大班學生多,教學工作以及學生學業評估工作都令大學英語教師不堪重負(以我校為例,公外教師每人帶幾乎300個學生是很平常的事)。同時,學科的邊緣化使教師沒有學科的歸屬感,科研壓力大,使眾多一線教師缺乏教學改革的內在動力和外在的支持,淪為不斷重複同樣課程的教書機器,只是在為自身的生存而掙扎,還要背上教不好學生的黑鍋。試想,一支缺乏思想的'隊伍怎能打勝仗?沒有了教學改革的教學活動只能原地踏步,從而使學科發展陷入惡性循環。

最後,學生羣體的變化也迫使整個教學體系必須作相應的改變。現在的學生們英語水平比前些年有了很大提高,他們的個性和行為方式也較從前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感受到教學對象發生變化的是一線的教師們,他們普遍感到如今的學生不那麼受教了,他們敢於有自己的想法,不簡單聽從於老師的指令,要令其完成一個教學任務還要動動腦子他們才肯做。不光是一線的教師難以駕馭,整個課程體系都難以討學生喜歡。

3.建議

毫無疑問,大學英語課程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但是,要想達到教學效果的實質性提高,整個課程體系的建設必須依賴各個方面同時推進。針對以上分析,筆者思考大學英語的未來發展,提出以下拙見,以供參考。

(1)使英語迴歸其作為信息交流工具的基本功能,在此理念基礎上結合當前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改造現有的教學模式,逐步構建符合社會需求的教育體系。根據教師經驗和諸多學者的調研,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已經掌握了英語作為日常生活交流的工具語言,目前進入一個轉折點,要使大學生的英語水平進一步提高,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可嘗試將英語作為專業學習的工具語言,使其在某專門領域得以提升的同時提高英語水平,以便在該專業領域內與國際接軌。

(2)跟進對新時代學生的心理特徵研究,緊緊把握時代對人才的需求,亟需相關人士開展社會調研,以便教學一線的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施以教育,因材施教,這個“材”既包括受教育對象本身,即在校大學生,也包括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3)教師自身主動融入教學改革的大潮,將新時期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和受教育對象的不同特點看做科研領域的契機,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這也是科研領域的一個突破點。4.結語

大學英語水平的提升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不是單靠一線的英語教師就能做到的。相關的規章制度已經嚴重地束縛了這門課程的發展,使學生和教師兩方都受累。我們的教育方案是為培養人才服務的,所以最終還是要遵從以人為本的原則,在制定各種規章制度和實施方案的時候,充分考慮受眾的需要,大學英語這門課才能成為受歡迎的、真正有價值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