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兒童夏季常見病防治指南

兒童夏季常見病有哪些你知道嗎?你對如何預防兒童夏季常見病了解嗎?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兒童夏季常見病防治指南,歡迎閲讀

兒童夏季常見病防治指南

  暑熱症

【病因病理】

本病發病內因為體質虛弱,外因為夏季暑熱燻蒸。小兒感受暑氣後,藴於肺胃,灼傷肺胃之陰津,陰津受損,內熱熾盛,則發為高熱,口渴多飲。

【診斷要點】

1.有明顯季節性,多在夏天6~8月發病。好發於2~5歲體弱兒童及弱智兒童。

2.高熱可持續在39~4iC之間,可持續3~4月之久,當外界氣温下降時,可暫時體温下降,秋涼後多能自愈。次年可復發。

3.口渴、多飲、多尿,每天排尿次數可達20次以上,尿液清長。皮膚幹灼無汗或少汗。患兒一般情況良好,體檢及實驗室檢查無特殊。

【温和治療】

小兒患了暑熱症,應將其安置到涼爽處,採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比孩子體温低2度左右的温水給其浸浴,每次30分鐘,每日2次。患兒體温高時,可用酒精加等量水擦其頸部、腋下、腹股溝和四肢。可讓患兒飲用些鹽開水、西瓜汁、5%糖開水等,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藥物,必要時給一些退熱藥。

【提前防治】

預防暑熱症,居室內要注意開窗通風,降低室温。小兒要穿寬鬆透氣的棉織品服裝,勤洗澡、勤換衣、勤喝水。户外活動時,要避開強烈陽光的照射,正午前後2小時最好不要外出,外出時要戴遮陽帽。孩子食慾不佳,可讓他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綠豆稀飯、發糕、雞蛋羹、蒸魚、瘦肉、西紅柿、青菜湯、綠豆百合湯、西瓜等。

  幼兒期常見的皮膚疾患

痱子是夏季或炎熱環境下常見的表淺性、炎症性皮膚病。因在高温悶熱環境下,大量的汗液不易蒸發,使角質層浸漬腫脹,汗腺導管變窄或阻塞,導致汗液瀦留、汗液外滲周圍組織,形成丘疹、水皰或膿皰,好發於皺襞部位。

  痱子

【病因病理】

由於環境中氣温高、濕度大,出汗過多,不易蒸發,汗液使表皮角質層浸漬,致使汗腺導管口變窄或阻塞,汗腺導管內汗液瀦留後因內壓增高而發生破裂,外溢的'汗液滲入並刺激周圍組織而於汗孔處出現丘疹、丘皰疹和小水皰。細菌繁殖、產生毒素,可加重炎症反應。有人認為,汗孔的閉塞是由於原發性葡萄球菌感染,也有人認為痱子的發生與出汗過多無關,而與皮膚表面大量繁殖的微球菌有關。

【診斷要點】

根據皮疹在炎熱環境中發病,好發於皺襞部位,為密集分佈的丘疹或非炎症性水皰,出汗後明顯增多,自覺症狀不明顯,天氣轉涼後好轉,診斷不難。有時需與夏季皮炎鑑別。後者發病有明顯季節性,皮疹為大片紅斑基礎上的丘疹、丘皰疹,有劇癢。

【温和治療】

1.局部治療

局部外用清涼粉劑如痱子粉外撲,或用清涼止癢洗劑如1%薄荷爐甘石洗劑、1%薄荷酊;膿痱可外用2%魚石爐甘石洗劑、黃連撲粉。

2.全身療法

瘙癢明顯時口服抗組胺藥。膿痱感染時選用抗生素

【提前防治】

1.保持室內通風、涼爽,以減少出汗和利於汗液蒸發。

2.衣着宜寬大,便於汗液蒸發。及時更換潮濕衣服。

3.經常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常用乾毛巾擦汗或用温水勤洗澡。

4.痱子發生後,避免搔抓,防止繼發感染。

【植物外用】

(一)

處方:生桃葉200克。

用法:將生桃葉200克放入1升的水中,煎至只剩下四分之三止,將桃葉湯加入浴水內,一天入浴2~3次。浴後暫時不會癢。經數小時後再癢起來,可用桃葉湯絞毛巾輕拭,千萬不要用手抓,以免抓破化膿。

(二)

處方:黃瓜。

用法:若在腋下、頸部、足的關節處等皮膚較柔嫩的部位長痱子,可用黃瓜切片,將切口按在患部按摩就好,一天重複數次。

(三)

處方:鮮苦瓜1條,皮硝9克,冰片15克。

用法:上藥搗泥,去渣後塗搽患處,每日2~3次。

(四)

處方:馬齒莧(鮮)30~60克。

用法:上藥加水120毫升(約半碗),煮20分鐘,除渣留水,待涼備用。用時,每次倒出半酒杯,用藥棉或乾淨紗布蘸塗患處,每日5~6次。

(五)

處方:苦蔘20克,冰片10克,生大黃20克,雄黃10克,黃連10克,75%酒精300毫升。

用法:上藥浸泡於75%酒精300毫升中2~3天即可。用時,以消毒棉花蘸藥汁塗患處,每日3~4次。

(六)

處方:十滴水或藿香正氣水。

用法:先用温水洗淨患部,擦乾後,將十滴水或藿香正氣水輕輕反覆塗搽患處,每日1~2次。

(七)

處方:冬瓜。

用法:將冬瓜皮上的毛刺去掉,洗淨,然後,取1片冬瓜,頻搽患處,不僅可止癢,也可使其消退。

(八)

處方:牙膏。

用法:用牙膏輕輕塗擦生痱子部位,可使痱子逐漸消退。

  呼吸道傳染病

百日咳是小兒常見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是由百日咳桿菌所傳染的。以陣發性痙攣性咳嗽,伴有雞鳴樣吸氣聲為主要特徵。如果治療不當,常可併發肺炎、腦病等。另外,百日咳病程長,可持續2—3個月以上,所以對孩子的健康影響很大。因此一旦發現孩子患有百日咳應及早進行治療。

  百日咳

【病因病理】

吸入的空氣中帶有病菌,由患者噴嚏、咳嗽或講話而形成。 百日咳桿菌為鮑特桿菌屬,侵入呼吸道粘膜在纖毛上皮進行繁殖,使纖毛麻痺,上皮細胞壞死,壞死上皮,炎性滲出物及粘液排除障礙,堆聚瀦留,不斷刺激神經末梢,導致痙攣性咳嗽。支氣管阻塞也可引起肺不張或肺氣腫。

【診斷要點】

1.發病前1~3周有百日咳接觸史,未接種過百日咳疫苗。

2.陣發性痙咳,日輕夜重,病程較長,咳劇嘔惡或伴有雞鳴樣回聲為特徵。肺部檢查一般無陽性體徵。

3.血白細胞總數在痙咳期增高,常在20~30×109/L(2~3萬/mm3)之間,淋巴細胞高達60%~70%。血碟培養見有百日咳桿菌。

【藥物治療】

一般抗生素治療14天為一療程。所有家屬及密切接觸者也應用藥,以防感染和傳播。中藥:早期為痰熱內藴,可用加味華蓋散,中期為痰熱阻肺,可用百部煎劑加減。成藥有鷺鷥咳丸、百咳靈。

【提前防治】

(一)管理傳染源 及早發現患者並進行隔離,隔離期自發病起40天或出現痙咳後30天。密切接觸者應隔離檢疫2~3周。

(二)切斷傳播途徑 室內通風換氣,每日用紫外線消毒病房。

(三)保護易感者

1.主動免疫 國內目前常用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聯疫苗。自出生3~6個月開始預防接種。劑量為0.5、0.5、0.5ml,每隔4~6周皮下注射一次。有過敏史、驚厥史、患急性病者禁用百日咳菌苗。

2.被動免疫 肌注高效價免疫球蛋白1.25ml,隔日1次,連用3~5次,可減輕症狀。

3.藥物預防 對無免疫力而又有百日咳接觸史的患兒可用紅黴素、複方新諾明進行預防,連續用藥7~10天。

  小兒痢疾多發於夏秋季

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所引起的腸道傳染病。中醫認為:本病由外感濕熱、疫毒之氣,內傷飲食生冷所致。夏秋季多見。以發熱、腹痛、裏急後重和瀉下膿血粘液,日下數次至十數次不等為特徵。3~7歲兒童常可突然發病,表現為高熱、驚厥、昏迷、四肢發冷等症,此為“中毒性菌痢,甚者可危及生命,須及時救治。

  小兒痢疾

【病因病理】

痢疾多發生在夏秋兩季。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病人或帶菌者的糞便以及由帶菌的蒼蠅污染日常用具、餐具、兒童玩具、飲料等傳染他人。患菌痢的患兒輕者常以發熱、腹痛、便後有下墜感及伴有粘液便或濃血便為主要症狀。

【診斷要點】

1、潛伏期:數小時~7天,,一般1-2天.

2、普通型:起病急、高燒、大便每天10次以上,內有粘液膿血,便後有沉脹、下墜感。患兒全身乏力、食慾減退、噁心、嘔吐、陣發性腹痛。

3、輕型:不發熱或低熱,大便(每天3~4次)便內膿血量不多或公為粘液,無明顯全身症狀。2~3天內病情好轉。

4、重型:每天大便數十次,內有膿血,有裏急後重,全腹劇痛,伴嘔吐、脱水、醇中毒,全身症狀不重。

5、中毒型:多見於2~7歲小兒。發病急驟、高熱、驚厥、昏迷、休克、呼衰等,全身中毒症狀明顯,腸道症狀常見於24~36小時才出現。此型病情較重。

6、慢性痢疾:病程超過2個月以上者,常見天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的嬰幼兒,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經正規治療,遷延不愈而致體温正常或低熱,大便性質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膿血交替出現。

【温和治療】

樑貫洲用止痢湯加甲氧苄氨嘧啶治療菌痢472例。止痢湯(由幹石榴皮、白頭翁、黃柏各30g加水300ml,煎至100ml),每次30ml,1天3次口服;TMP每次0.2g,1天2次口服,2天為1療程,未愈可再服1療程。兒童酌減。止痢湯中石榴皮內含鞣酸,有固澀作用,體外試驗時對痢疾桿菌有抑菌、殺菌作用,敏感率83.7%;白頭翁含有白頭翁素,有鎮驚、鎮痛、抗痙攣作用,對腸黏膜有收斂作用;黃柏清熱解毒燥濕,二藥體外實驗對痢疾桿菌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提前防治】

注意飲食,注意食品必須新鮮,不吃變質、腐爛、過夜的食物,存放在冰箱的熟食和生食不能過久,熟食應再次加熱。生吃的食品及水果要清洗乾淨,最好再用開水洗燙。特別要注意的是冷飲在痢疾的傳播中有重要作用。

講究衞生,蒼蠅是傳播痢疾的媒介。便後飯前要徹底清洗雙手,改掉吃手指的不良習慣。

傳染因素要避免,有些孩子得痢疾是由家裏人傳染的。有時大人得了痢疾,症狀比較輕,僅有腹瀉,沒有注意大便的性狀,未能及早發現,往往成為傳染的來源。所以,採用預防接種的辦法沒有多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