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服務企業用工行動方案(通用6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服務企業用工行動方案(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服務企業用工行動方案(通用6篇)

服務企業用工行動方案1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加快新常態下我縣工業經濟轉型發展,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思路,全力以赴破解企業用工難問題,實現我縣人力資源市場供需平衡。

二、工作要點

以開展20xx年企業用工服務系列活動為重要載體,多形式、多渠道開展勞動用工招聘活動;積極引導和督促廣大企業落實社會責任,提升勞動用工管理水平;依託中介組織建立多個勞務輸入合作點,切實解決招工難問題。

三、工作措施

㈠進一步做好企業用工服務

1.加強用工服務信息平台建設。及時收集、發佈用工信息、求職推薦等招工、引工、用工調劑措施;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佈我縣企業用工需求信息,每週更新一次,免費為企業和求職者服務;在全縣各鄉鎮的勞動保障服務平台、城區各社區服務平台及府前廣場、長泰公寓門口的招工宣傳欄上發佈企業用工信息,將富餘勞動力引導到企業就業;着手建立我縣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常態化用工交流平台。

充分擴大我縣企業與全國各省、市、縣的相關用工信息交流,讓企業與597網、智聯招聘、58同城等各類招聘網站建立良好合作關係,吸引外圍人才到我縣就業。

2.加強對外勞務協作關係。深入開展以“企業招工、政府幫忙”為主題的企業用工服務系列活動,引導企業用足本地工,引進和留住外來務工人員。人社部門牽頭帶領我縣企業到雲南、貴州、湖南、江西、河南、安徽以及省內各勞務輸出重點地區招工。同時,通過當地人社部門將企業的用工信息發佈到各鄉(鎮、街道)保障所的信息平台上,爭取拓展5至10個勞務合作縣,力爭新引進一批外來務工人員。

3.開展各類專場招聘會。組織有特色的招聘活動,有針對性地幫助進城求職的農村勞動者儘快實現就業。組織開展大型企業用工招聘、園區企業專場招聘、大中專畢業生專場招聘等各類招聘會;在洋坊新村、西山市場、金沙市場等周邊農民工聚集點或各超市、汽車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開展企業招聘活動;帶領缺工企業到本縣人口大鎮及周邊縣的鄉鎮,利用趕集日開展招聘活動;每年的第二季度組織企業參加周邊縣市各中專院校畢業生供需見面會(如永安、尤溪、大田等職業學校),第四季度組織企業參加周邊縣市大專院校畢業生供需見面會(如三明醫學科技職業學院、永安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三明學院等),幫助企業招聘技術人才。

4.建立校企合作機制。幫助企業與三明職教園、三明農校等當地職業院校進行深度合作,推廣“二元制”辦班教學活動,建立“產學研融合一體”的校企合作新模式。開展定向、訂單式職業技能培訓,充分利用沙縣境內三所職業院校的教學優勢,提升職工技能素質。

5.大力培育技能型人才。積極開展“送培訓進企業”活動,收集企業緊缺技術人才信息,縣直各有關部門開展重點企業緊缺技術工種的技能培訓。鼓勵重點行業企業設立“技能大師工作室”,做好技術技能的傳、幫、帶培養,建立各類產業基地培訓中心。加強企業員工技能提升培訓,抓好行業、企業高技能人才評價認定和社會化考評。依託我縣職業院校,組織開展優秀高技能人才評選活動,大力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專業技術人才,做實校企合作工作。

㈡進一步完善勞動力引進激勵機制

1.加強勞動力引進激勵政策。對為我縣企業新引進勞動力並與企業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穩定就業滿三個月以上且辦理社會保險的各類大中專院校、職業中介機構、培訓機構等,可向縣人事人才中心申請一次性獎勵200元/人(引工前需向縣人事人才中心報備);引導用工企業也給予500元/人以上的一次性獎。同時,鼓勵企業建立內部引工獎勵機制,對引工到本企業就業的員工給予一定的獎勵,形成良性以工引工機制。(大中專院校是指經國家教育、人社部門主管的各類合法機構;職業中介機構是指具有合法資質並經市人社部門批准的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培訓機構是指經市人社部門許可並認定的定點培訓機構。)

2.全面落實社保補貼政策。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企業(單位),以及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企業(單位),按其為就業困難人員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給予補貼(不包括就業困難人員個人應繳納的部分)。

3.推行技能培訓補貼政策。對企業新錄用的五類人員,與企業簽訂一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並於簽訂勞動合同之日起一年內參加由企業依託所屬培訓機構或政府認定的培訓機構開展崗位技能培訓的,在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後給予職工個人一定標準的職業培訓補貼。

㈢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

1.加大外來務工人員居住集中地段的基礎設施投入。進一步改善公共交通、物流配送、通信和商業服務等配套設施。根據工業園區的發展需要,適時增加、延長各工業園區公共交通線路,為各工業園區企業職工提供交通便利。

2.積極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公共租賃住房。加大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力度,鼓勵各類企業和其他機構投資建設和運營工業租賃住房,將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納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範圍。

㈣進一步解決好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讀問題

對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可在暫住地就近入學,免借讀費並在接受教育、參加團隊組織、評優評先、參與文體活動及實行獎勵等方面與當地學生享受同等待遇。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讀各類中等職業學校和技術學校,在享受國家助學金、免學費政策等方面與本縣學生享有同樣待遇。

㈤進一步規範企業誠信用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人社部門要加強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宣傳及指導企業規範用工,督促企業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按規定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費,深入開展“企業誠信用工承諾”活動,建立企業誠信用工“紅黑榜”。人社部門和工會組織要引導企業加強文化建設,引導企業改善員工生產、生活環境,完善員工生活、娛樂設施,提升職工生活後勤保障水平,實現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縣有關部門應積極推進產業結構升級,鼓勵企業採用先進技術、工藝和設備,提升企業生產過程自動化、裝備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引導勞動密集型企業通過技術進步降低對勞動力的過度依賴。對工業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裝備等產品和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的項目給予重點扶持,及時將鼓勵政策推送到企業。企業應根據市場經濟發展、行業特點、技術要求、工作強度等情況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適當提高員工福利待遇,提高企業自身競爭力,穩定現有的職工隊伍,使引進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形成良性發展。

四、工作要求

㈠加強組織領導

為更好落實企業用工服務工作,成立用工服務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負責專項行動的領導協調、組織實施。各鄉(鎮、街道)、園區應高度重視,指定專門人員負責此項工作,以便及時對接;有關單位要將用工服務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召開專題工作會議,研究、解決用工問題,在各司其職基礎上,加強相互間的密切配合,深入開展用工服務專項行動。企業也應安排專門人力資源負責人做好此項工作,及時報送用工信息。

㈡強化宣傳

要大力宣傳沙縣的人文環境、區位優勢、經濟發展,尤其是三大園區的發展前景、產業結構、宜居樂業的環境,吸引外地的求職者到我縣企業工作。

㈢落實責任

各部門、企業要充分認識保障用工服務專項行動工作的重要性,全縣各部門要互相配合,出台相關政策,抓好落實,鼓勵和支持從業人員就地就近務工;加強技能培訓,全面提升從業人員業務技能水平,從而更加有力地推動企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企業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關心職工生活,創新人才管理和激勵機制,能管好人才,能留住人才;要加強市場引導機制,發揮好中介機構的橋樑紐帶作用,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和儲備,真正解決好企業用工問題。

服務企業用工行動方案2

為維護我區企業用工穩定,保障經濟平穩發展,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公共就業服務工作,幫助城鄉勞動者實現就業,破解節後企業“用工難”等問題,人社局黨組高度重視、迅速行動,採取有力措施,匯聚就業合力,挖掘就業崗位,拓寬就業渠道,開展精細服務,千方百計為企業穩崗留工提供精準服務,解決企業後顧之憂。為深入實施全方位就業服務,切實作好就業創業功能建設實施方案工作,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開展用工調研,召開專題會議。

針對節前企業用工緊缺難題,局主要領導帶領就業部門深入園區企業,與企業負責人、員工代表進行面對面交流,進行用工調研,詳細掌握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缺工、缺崗狀況,並對企業在招工方面遇到的難題提供幫助。同時,專門召開各鄉鎮(街道辦)負責人會議,詳細安排招工有關事宜,分解招工任務,區人社局抽調局工作人員,組成招工服務工作隊,有序推動招工工作開展。

二、廣泛收集企業用工崗位信息,暢通渠道構建信息發佈網絡

設立“人社服務專員”主動與用工企業對接,廣泛收集企業節後用工需求,與“企業用工保障服務羣”對接,“一對一”24小時應答企業提出的用工需求。引導企業通過“毛集公眾”上傳節後用工信息,建立崗位信息庫。全面落實市局提出的“千企萬崗”行動。實施“就業服務不打烊,網上招聘不停歇”就業服務月活動,不間斷舉辦網絡招聘會,通過“安徽公共招聘網、微信公眾平台、鄉鎮社區基層宣傳平台”多頻次、分行業、分崗位,多渠道為園區企業發佈用工信息。

三、聚焦重點羣體,組織開展2+N“週三就業招聘”“週六人才對接”主題招聘活動

組織每週開展2+N“週三就業招聘”“週六人才對接”招聘會,省、市、縣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三級聯動舉辦的招聘會,提供人性化招聘服務。在重要時間節點或固定日期,對婦女、退役軍人、殘疾人、長江流域退捕漁民等特殊羣體,舉辦個性化、專業化專場招聘會,提供精準招聘服務。緊緊圍繞“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四進一促”專項行動、創優“四最”營商環境、為貧困勞動者、高校畢業生及失業青年組織開展具有特色的專場招聘活動。

四、聯合鎮、村公共平台,內外並舉加強跨區就業合作。

聯合鄉鎮公務宣傳欄,充分利用村、鎮、社區的基層宣傳平台、廣播和宣傳海報等形式,滾動式播放向居民發佈招聘崗位信息,實行“點對點”用工服務,通過村幹部上門宣傳、挖潛資源等形式,建立企業定期聯繫專人幫扶機制。加強與跨區域合作地市的信息對接,強化輸出地和輸入地勞務協作,及時獲取發佈合作地市用工崗位信息。與周邊地區人社部門聯動,深入接洽研究探討招工情況以及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促進雙向用工信息互通聯合招聘。加強校企對接服務活動,與市高等院校、各類技工學樣強強聯合,優勢互補,輸送對口優秀人才。建立用工引才“一站式”平台。同時,發揮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和民營人才資源服務機構的作用,建立高校、中職中專院校和技工院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平台,完善實習見習措施,加大創業擔保貸款力度,鼓勵企業吸納更多的畢業生就業,支持畢業生創業帶動就業。

服務企業用工行動方案3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促進就業工作的有關要求,積極幫助企業緩解用工短缺,做好用工服務,促進企業發展,着力搭平台、強服務、促匹配、提技能、優環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人力資源支撐,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實施“114”招聘行動。

建立企業用工需求動態清單。充分發揮市縣兩級就業工作領導組作用,積極爭取羣團組織、社會機構的支持,組建服務專班,設立“招聘專員”。從8月份開始,利用100天時間,策劃舉辦至少100場線上線下招聘會,幫助至少400家缺工企業解決急需用工,提供“一企一策、一招一式”的點對點訂製式用工服務。深入打造“2+N”招聘服務品牌,組織開展“週三招工、週六招才”以及“四進一促”人才對接招聘會、“金秋招聘月”“夜市招聘”“社區招聘”“鄉鎮巡迴招聘”等各類特色招聘活動。積極利用新技術、新手段,開展直播帶崗、雲上宣講、空中推介、線上對接等服務。(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宣城經開區管委會、宣城現代服務業產業園管委會,縣市區人社局、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開發區管委會)

二、實施跨區域勞務協作招聘行動。

積極拓寬招用工渠道,加強與皖北、雲南、貴州、甘肅、河南、東北等勞務輸出地區開展勞務協作,開通跨區域招聘直通車,開發一批勞務合作基地,動態發佈企業招聘用工信息,組織開展駐點招工、定點招工,更大規模引進優質勞動力資源來宣就業。(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人力資源協會、宣城經開區管委會、宣城現代服務業產業園管委會,縣市區人社局、開發區管委會)

三、實施人力資源機構助企行動。

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優勢,形成政府部門指導、人力資源機構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機制。引進一批優質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用工招聘、勞務派遣、人力資源服務外包等服務,多渠道幫助企業解決缺工問題。(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人力資源協會、宣城經開區管委會、宣城現代服務業產業園管委會,縣市區人社局、開發區管委會)

四、實施校企對接行動。

組織企業參加“高校招聘直通車”進校園活動,定期開展“人社局長進校園”、“高校學子看宣城”等系列活動。大力支持企業與市內外職業(技工)院校開展校企合作,鼓勵雙方簽訂就業合作協議,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羣,以定單、定製、定向、冠名班等方式,緩解企業技能人才招聘難問題。推動我市職業(技工)院校專業設置與企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實習過程與實操過程對接,有效促進職業(技工)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緊密結合。組織進入實習階段的市內外技工院校學生,到我市企業開展頂崗實習、實踐教學,階段性幫助重點企業解決用工缺口。(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教體局、合工大宣城校區、宣城職業技術學院、宣城經開區管委會、宣城現代服務業產業園管委會,縣市區人社局、教體局、技工學校、開發區管委會)

五、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

聚焦全市十大重點產業,瞄準勞動者就業和崗位需求,全面開展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以工代訓、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等。對開展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的,按不低於人均800元標準給予企業補貼;對開展崗位技能提升培訓的,按中級工1500元、高級工2000元、技師3500元、高級技師5000元標準給予企業補貼;對開展以工代訓的,按每人每月200元標準給予企業補貼,最長可達6個月;對開展新型學徒制的,按照中級工學徒每人每年4000元、高級工學徒每人每年5000元,技師學徒每人每年6000元標準給予補貼。充分對接我市重點企業招工需求,加大對農村轉移勞動力和其他重點就業羣體的技能開發和培訓,做好重點羣體培訓與就業有效銜接,提高職業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和質量。積極支持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工作,符合條件的,按規定落實職業培訓、技能提升補貼、參評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等政策。(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宣城經開區管委會、宣城現代服務業產業園管委會,縣市區人社局、開發區管委會)

六、實施“調劑用工”和企業自主用工行動。

積極搭建企業調劑用工服務平台,及時彙集發佈企業缺工和勞動力富餘信息,按需組織“調劑用工”專場招聘,對用工調劑輸出企業,按輸出人數給予300元/人用工調劑補貼,按規定保障勞動者在調劑用工期間的合法權益。鼓勵企業老員工通過“親帶親”、“友帶友”、“老鄉帶老鄉”等方式介紹引進新員工,根據穩定就業情況,給予一次性推薦就業獎勵補貼。(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宣城經開區管委會、宣城現代服務業產業園管委會,縣市區人社局、開發區管委會)

七、實施企業用工環境提升行動。

圍繞解決園區員工在住房、公共交通、子女教育、衞生醫療、文化娛樂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園區要加快職工公寓、公共租賃住房等安居保障工程建設,積極推進鄰里中心、職工之家等涵蓋文體、休閒、餐飲、商業於一體的生產性、生活性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統籌推進園區學前和義務教育學校建設,優先保障園區職工子女就近入學。加強園區公共交通服務保障,增加公交車營運路線和夜班運營班次,增設共享單車服務點。引導企業轉變“重招聘輕保障”“重產品輕員工”等做法,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加強企業薪酬調查分析,形成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用合理薪酬吸引員工、留住員工。積極引導企業改善工作、就餐、住宿等條件,提高福利保障水平。探索開展“誠信僱主”培育活動,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提升用工形象。(責任單位:宣城經開區管委會、宣城現代服務業產業園管委會、市住建局、市教體局、市衞健委、市交通運輸局、市人社局,縣市區開發區管委會、住建局、教體局、衞健委、交通運輸局、人社局)

八、實施政策支持保障行動。

鼓勵我市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培訓機構、勞務協作基地、村(社區)為我市缺工企業引進勞動力、動員返鄉務工的,根據穩定就業情況,給予相關機構或個人一次性獎勵;對參加由市、縣人社部門或開發區組織赴市外招聘的企業,按規定給予一次性補貼;在財政、税收、場地等方面給予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扶持。上述獎補資金除已有支出渠道以外,由各級受益財政承擔。(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税務局、宣城經開區管委會、宣城現代服務業產業園管委會,縣市區人社局、財政局、税務局、開發區管委會)

本實施方案自公佈之日起施行。

服務企業用工行動方案4

為認真貫徹省、市、縣“新春訪萬企、助力解難題”活動精神,落實縣委、縣政府關於創建一流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優化企業招工用工服務,緩解企業階段性招工難題,特制定如下專項行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穩就業保居民就業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全省改進工作作風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大會及全市改作風辦實事優環境暨推進產業強市大會精神,堅決將服務企業用工作為優化營商環境、助推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抓手,拿出更加有力的招工舉措、提供更加優質的招工服務、搭建更加精準的招工平台,幫企業解招工所難,為企業紓用工之困,助力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政府引導。充分發揮政府在招工用工方面的引領和導向作用,搭建服務平台,出台保障政策,健全工作機制,促進各類羣體穩定就業,解決企業用工需求。

(二)市場主導。充分發揮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方面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市場良性運轉,培育和發展青陽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增強市場功能,提升服務能力。

(三)產業先導。重點保障縣內七大新興產業用工需求,落實各類羣體到七大新興產業就業優惠政策,為推動七大新興產業集羣建鏈提供堅實人力資源基礎。

(四)園區主責。充分發揮各個園區主責作用,千方百計提供政策支持,完善基礎設施,落實保障措施,鼓勵園區企業參加和舉辦各類招聘活動,幫扶指導企業招工用工。

(五)企業主體。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採取有效措施自主開展招工用工活動,健全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管理機制,改善企業人文環境,完善員工激勵保障措施,用實招硬招拴心留人。

三、工作目標

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目標導向,實時掌握企業招工用工方面的困難和需求,全力搭平台、強服務、促匹配。自即日起至年底前,集中開展服務企業用工專項行動,實現“需求得到滿足、服務得到提升、企業得到實惠、環境得到優化”。

四、主要舉措

(一)健全三個清單

1.夯牢在外務工人員信息清單。開展青陽縣在外務工人員信息摸排,加強縣鄉村三級聯動,登記並完善在外務工人員年齡工種、技術技能、返鄉意向等基礎信息,做到應摸盡摸,健全不少於5萬人的在外務工人員信息清單(具體分解詳見附件2,以下涉及量化任務分解均見附件),確保5月底初見成效,6月底前信息庫基本建成,為服務企業招工用工和勞動者求職應聘提供重要技術支撐。(牽頭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責任單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農業農村水利局、縣鄉村振興局)

2.築實勞動者求職需求清單。各鄉鎮要組織村(社區)開展勞動者求職需求摸底,重點摸排未就業且有一定技能的勞動者。利用池州就業網、“宜業回池”小程序等線上平台(計劃6月上線應用),積極引導和組織求職者在線上平台登記求職信息,築實勞動者求職需求清單,促進企業用工需求和勞動者求職需求全縣共享、動態更新、精準匹配。(牽頭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責任單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農業農村水利局、縣鄉村振興局)

3.建立企業用工需求清單。深入園區摸清企業用工需求現狀,重點收集七大新興產業、主導產業、重點企業等用工需求信息,做到企業缺工規模、缺工類型、技能要求、薪資水平“四清”,縣人社局、縣經濟開發區按季度建立併發布1次企業用工需求目錄,需求目錄及時向社會公開。(牽頭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責任單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二)提升三種平台

4.搭建“2+N”招聘平台。集中開展人社局長進園區、進企業活動,上門宣講政策,服務招工引才。縣人力資源市場常態化開展“2+N”招聘活動,固定舉辦“週三就業招聘”和“週六人才對接”2大主題招聘和“春風行動”“接您回家”“百日千萬網絡招聘”“送工進企”等N項招聘活動,為各類重點羣體適時舉辦專場招聘活動,2022年全縣舉辦“2+N”招聘活動不少於90場。縣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充分利用現有招聘場地,免費向人力資源骨幹企業開放,提供更加多元的常態化招聘求職服務。(牽頭單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各鄉鎮人民政府、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責任單位:縣委人才辦、縣教育體育局、縣財政局、縣農業農村水利局、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縣鄉村振興局、縣總工會、團縣委、縣婦聯、縣殘聯)

5.用好“線上雲端”網絡平台。依託人社部門官網、官微及及縣融媒體、自媒體等載體開展網絡招聘,實時發佈重點企業用工信息,保證疫情期間招聘“不打烊”、服務“不間斷”。通過抖音、今日頭條等網絡平台,開展“主播進企業、HR進直播間”的“雙進”活動,讓求職者直觀瞭解企業用工環境、薪酬待遇等信息,“面對面”互動交流,提高線上求職應聘吸引力和成功率,縣人社局、經濟開發區每月舉辦不少於1次(含聯合舉辦)線上招聘活動。(牽頭單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各鄉鎮人民政府、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責任單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6.構建“校企合作”功能平台。深化校企合作,會同池州市旅遊學校舉辦專項招聘,組織開展“企業進校園、學生進企業”活動,組織當年度畢業生在我縣企業就業的,按規定給予一次性補貼。鼓勵院校與企業深化合作培養並開設訂單班,定向為企業輸送專業技術人才,每年組織開展2次以上“走進高校”招聘會。加大我縣主導產業、新興產業等重點企業的高校畢業生見習崗位開發力度,全縣組織不少於110名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羣體參加企業見習,將企業就業見習對象範圍擴大至畢業前6個月的高校畢業生,按規定給予企業每人每月1400元見習補貼,對留用見習人員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牽頭單位:縣教育體育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池州市旅遊學校、各鄉鎮人民政府、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三)實施三大工程

7.打造“勞務協作”工程。建立跨區域勞務協作機制,瞄準勞動力外引關鍵點,強化與勞動力富裕地區勞務協作,縣人社局每年組織重點缺工企業赴域外開展招聘活動2次以上。以社區三公里範圍內的勞動者、小微企業為重點服務對象,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試點社區“三公里”就業圈2個。依託信譽良好的經營性人力資源機構,計劃在雲貴川等勞務輸出地建立勞務服務協作站1個,精準對接我縣缺工企業,常態化有序組織勞務輸入,按規定給予每個協作站每年3-10萬元運行獎補。(牽頭單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縣財政局、各鄉鎮人民政府、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8.啟動“宜業回池”工程。通過市人社局開發的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服務信息平台,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對人力資源供求狀況的監測分析,實現勞動者求職、企業招工、就業服務三方信息互通共享,為求職者、企業提供精準、高效、便捷的供需服務。平台計劃於6月底前建成並投入使用,註冊求職者人數8月底前達到0.5萬人,春節前達到1萬人規模。(牽頭單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縣財政局、各鄉鎮人民政府、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9.推進“定向助企”工程。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定向助企行動,引導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入園並開展招聘活動、人才尋訪及測評業務,緊密人力資源公司與企業對接聯絡,按照一對多或者多對一的模式,建立定向招工機制,為重點缺工企業穩定輸送勞動力,解決企業用工需求。按規定給予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或勞務派遣機構招工補貼。在2022年8月前引進1家以上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入駐,實現招工500人、儲備1000人的目標。(牽頭單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縣財政局、各鄉鎮人民政府、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五、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成立青陽縣服務企業用工專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見附件1),由縣政府分管負責同志擔任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程寅根同志擔任辦公室主任。各鄉鎮、開發區要提高思想認識,堅持縣鄉聯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及時研究解決遇到的.問題,堅決將服務企業用工做實做細。

(二)狠抓責任落實。各鄉鎮、開發區要根據屬地原則,堅持將嚴實作風、有力舉措、優質服務貫穿全過程,進一步細化專項行動方案,明確路線圖、畫好時間表、擰緊責任鏈,推動企業招工用工問題逐點擊破、逐個解決,確保取得實質性成效。服務企業用工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從5月份開始實行定期調度機制,專項行動開展情況納入縣級就業創業考核內容之一。

(三)加強宣傳引導。大力開展“政策找企業”活動,堅持“線下+線上”模式,打通信息壁壘,為企業送人、為求職者送崗。各鄉鎮、開發區要深入挖掘服務企業用工方面的好做法,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先進經驗,利用新興媒體廣泛宣傳,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服務企業用工的濃厚氛圍。

服務企業用工行動方案5

為深入推進我縣服務企業用工專項行動,持續加大企業用工服務保障力度,切實解決企業用工短缺問題,促進我縣產業健康發展,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縣委十一屆二次全會和縣“兩會”精神,滿足全縣企業用工需求,堅持行政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多方發力,為我縣產業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二、工作目標

1.堅持內招外引,充分挖掘留守勞動力在縣內就業,動員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招引縣外務工人員來響就業。每年幫助企業招聘員工10000人,三年招聘30000人。

2.開展常年招聘活動,按照規範化要求在縣城建成人力資源市場,在陳家港鎮建成黃海新區響水片區人力資源市場,做到“週週有招聘”,並利用重要節日開展集中招聘活動,每年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60場次。

3.聘請勞務經紀人200名。

4.加強勞務協作,每年新建省外勞務協作基地3個,三年新建10個。

5.發展人力資源產業,推進市場化運作,每年引進較高資質和較強實力的人力資源機構3家,三年引進10家。

6.培養技能人才,引導縣內就業。鹽城鋼鐵職業技術學院(響水中專學校)與縣內主導產業關聯專業的畢業生,每年留響就業率70%以上。

三、重點工作

(一)建立用工數據庫,掌握在外務工人員和企業用工需求信息。以村(居)為單位,滾動摸排在外務工人員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身份證號、務工地區、企業名稱、從事工種、技能等級、工資薪酬、在外是否購房等),由鎮(區)彙總錄入,每季度更新一次;園區、鎮(區)採集轄區內企業用工需求,包括年齡、性別、工種及人數(精準到需求月份)、工資報酬、食宿條件,每月更新一次。縣人社部門建立上述兩個數據庫,及時更新、維護,做好信息對比匹配和分析工作。(責任單位:人社局、公安局、各鎮區)

(二)促進縣內勞動力充分就業,鼓勵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就業。根據規上企業年度用工需求,下達各鎮(區)動員轄區內服務企業用工任務。各鎮(區)積極培育村(居)幹部、在外務工有成人士等勞務經紀人。縣人社部門在蘇錫常設立返鄉就業創業服務工作站,宣傳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態勢、企業用工需求和薪酬待遇、返鄉就業優惠政策。組織到蘇錫常、滬浙粵等響水籍務工人員集中地區開展招工活動。(責任單位:人社局、各鎮區)

(三)加強勞務協作,努力引進外地勞動力來響就業。分析企業縣外用工情況,根據縣外用工區域特點,在現有的山西翼城、貴州六盤水、山東菏澤等勞務協作基地基礎上,開發一批新的勞務協作基地,引進外地勞動力來響就業。(責任單位:人社局、各鎮區)

(四)促進校企合作,大力培養企業急需技能人才。鼓勵鹽城鋼鐵職業技術學院(響水中專學校)畢業生在本縣就業。用足獲證獎補政策,鼓勵民辦培訓機構圍繞主導產業、重點企業用工需求培訓量多質優的技能人才,對獲證後在縣內企業就業的人員給予補貼。(責任單位:教育局、人社局)

(五)發展人力資源產業,推進市場化運作。引進一批資質高、實力強的人力資源機構,引導企業與人力資源機構合作,開展招聘、派遣、諮詢、培訓等一系列服務。加強實體化市場建設,按照高標準、規範化的要求在縣城建成人力資源市場,在陳家港鎮建成分市場。(責任單位:人社局、經濟開發區、工業經濟區、陳家港鎮)

(六)完善功能配套,優化用工環境。依託縣城、港城建設,在經濟開發區、工業經濟區、各鎮(區)中小企業園內設立公交站點,為企業員工提供便捷、優質的交通服務。完善經濟開發區、工業經濟區鄰里中心、醫院、幼兒園等園區功能配套,形成餐飲、娛樂、休閒、購物於一體的生活配套體系,提高產城融合度。規範企業依法用工,杜絕未依法參保、扣押工資等違法行為;鼓勵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就業,為返鄉就業子女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凡與重點企業簽訂三年以上用工合同人員,其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可在縣內自主擇校入學;培育企業文化,注重人文關懷,營造一流的用工環境。(責任單位:人社局、教育局、各鎮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層層建立專班。成立以縣主要領導任組長、縣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鎮(區)、財政局、人社局、教育局、考核辦、公安局負責人為成員的縣服務企業用工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研究解決服務企業用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人社局,負責日常工作協調推進。各鎮區、各有關部門(單位)成立工作專班,主要負責人親自過問,分管負責人具體負責,形成合力,確保完成目標任務。

(二)設立專項資金,加大獎補力度。縣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於開展招聘活動、為重點企業招聘員工的各類主體進行獎補。重點企業缺工人數中,最高不超過50%由鎮(區)和人力資源機構負責招聘並享受獎補政策。獎補資金由用工重點企業及所在鎮(區)申請,經人社部門把關報縣服務企業用工領導小組審核後逐月兑付。鹽城鋼鐵職業技術學院(響水中專學校)留響畢業生首次到重點企業就業的、勞務經紀人每招聘一名員工首次到重點企業入職的,繳納社會保險時間滿3個月獎補1500元,滿6個月獎補2000元,滿9個月獎補2500元,滿12個月獎補3000元(最長不超過12個月)。經人社部門認定的人力資源機構與重點企業簽訂合同後,招引縣外户籍員工,每招聘一名員工入職滿1個月獎補人力資源機構800元,最長不超過12個月,計9600元,入職時間以社會保險繳費記錄為依據。

(三)建立協同機制,強化督查考核。服務企業用工工作納入縣委、縣政府對各鎮(區)、各相關部門年度目標任務綜合考核內容,並設立單項獎。各鎮(區)要組織本轄區內勞動力開展送工活動、動員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就業、招引在縣外勞動力來響就業。各鎮(區)每月5日前將上月就業人員詳細信息報縣服務企業用工領導小組辦公室,領導小組辦公室每月出一期簡報,每季度出一期專報,及時公佈各鎮區服務企業用工任務完成情況,介紹經驗做法,通報存在問題,提出工作意見。縣各相關部門要結合自身職能,積極參與、及時指導、主動服務。

服務企業用工行動方案6

為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保企業用工、穩就業局勢作用,有效緩解當前企業“招工難”與勞動者“就業難”並存的結構性矛盾,決定在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開展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如下。

一、總體要求

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穩就業、保就業的工作部署,把解決企業缺工問題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發展質量的重要內容,作為“學黨史辦實事”的實踐活動,深入開展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專項行動,全力搭平台、提技能、強服務、促匹配、優環境,努力緩解企業缺工問題,助力企業快速健康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

二、行動內容

(一)建立服務清單

1.建立缺工企業清單。通過主動上門、電話聯繫、集中座談等方式,全面掌握轄區企業缺工情況,深入瞭解企業缺工原因,摸清企業招工計劃,同步建立企業清單,做到企業缺工規模、缺工類型、技能要求、薪資水平“四清”。

2.建立人力資源供給清單。組織鄉鎮街道、村、社區開展摸排登記,加強與當地教育部門、高等院校、職業院校資源共享,瞭解勞動者求職、失業人員登記等信息,動態掌握本地人力資源現狀,建立本地區人力資源供給清單,並及時與缺工企業清單匹配。

3.建立用工服務專員清單。完善人社用工服務專員制度,針對缺工企業情況,配備用工服務專員,建立用工服務專員服務企業清單,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完善用工服務保障機制,做到一企一策、快速響應,一對一解決企業缺工問題。

(二)實施助企計劃

1.實施“‘百千萬’招聘計劃”。利用100天時間,分地區、分行業、分專業、分工種,策劃舉辦1000場以上招聘會,幫助至少1萬家重點缺工企業解決急需用工。每市組織招聘活動不少於60場,對接服務企業600家以上。建立工作台賬,落實企業招聘用工實名制,定期跟蹤彙總簽訂合同數、就業登記數、繳納社保數、解決空崗數等情況,確保活動效果。

2.實施“百家機構助千企計劃”。每市組織10家以上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對接60家以上缺工規模較大的重點骨幹企業、重大項目等,提供用工招聘、勞務派遣、人力資源服務外包等服務,多渠道幫助企業解決缺工問題。有條件的市,可根據招工數量和效果,給予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一定補貼。

3.實施“技工院校頂崗實習計劃”。按照地域就近、專業相近原則,根據教學計劃,組織進入實習階段的技工院校學生,到企業開展頂崗實習、實踐教學,階段性幫助重點企業解決用工缺口。

4.實施“跨省勞務協作計劃”。加強與黃河流域8省的合作,主動對接勞務輸出大市、職業院校、技工學校開展勞務協作,開發一批勞務合作基地,設立一批省外招工服務站,通過簽訂合作協議、開展駐點招工,更大規模引進省外優質勞動力資源。

5.實施“職業技能提升接力計劃”。根據企業技能要求,開展訂單培養、定向培養、短期培訓,大規模培養企業急需技能人才。深入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質量年活動,廣泛徵集開發“高精尖”“急緊缺”的職業技能培訓項目,提高職業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和質量。加快開展產教融合型學徒制培訓,提高企業新錄用職工和轉崗職工的技能水平。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全面推進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開展緊缺技能人才培養,做大“金藍領”培訓項目。

6.實施“共享用工促進計劃”。支持企業開展共享用工,開展用工餘缺調劑合作。加強共享用工指導服務,積極搭建共享用工服務平台,及時彙集發佈企業缺工和勞動力富餘信息,按需組織專場對接,保障勞動者在共享用工期間的合法權益。

(三)健全保障機制

1.健全人力資源市場機制。實施重點企業人力資源支撐計劃,鼓勵引導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用工指導、員工招聘、技能培訓、人才引進等服務。深化“互聯網+人力資源服務”行動,構建人力資源信息庫和需求庫,搭建企業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信息平台,實現供求信息無縫銜接、精準匹配。探索建立招工補貼機制,增強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向企業輸送勞動力的積極性。

2.健全技能人才培養機制。持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技工教育集團化發展模式,打造技工學校、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全鏈條培養的技工教育體系,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技能人才培養服務。指導技工院校全方位參與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等各類培訓,突出特色、發揮優勢,聯合企業廣泛開展職工技能培訓,擴大技能人才培養規模。

3.健全用工環境提升機制。引導企業轉變“重招聘輕培養”“重產品輕員工”“重效益輕保障”的做法,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加強企業薪酬調查分析,發揮勞動力市場工資價位風向標作用,開展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形成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用一流薪酬吸引員工、留住員工。督促指導企業改善工作、就餐、住宿等條件,提高福利保障水平,暢通職業發展通道,保障職工合法權益。探索開展“誠信僱主”培育活動,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提升用工形象。協調解決員工在子女教育、住房、衞生醫療、文化娛樂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提高在企業工作倖福感。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作為用工保障的牽頭部門,要主動向黨委政府彙報,充分發揮就業和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作用,廣泛爭取有關部門、羣團組織、社會機構的支持,協調行動,形成合力,成立專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抽調精幹人員靠上工作,及時研究解決遇到的問題。

(二)完善工作機制。專項行動實行省級統籌、市負總責、縣(市、區)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省廳成立專項行動工作專班,建立“周調度”“月通報”機制,對專項行動開展情況定期進行督導,將解決企業用工人數、降低企業缺工率、指導督促企業改善用工環境、培養留住人才等情況列入考核內容,推動任務逐項落實。各市、縣(市、區)要建立相應機制,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地。要建立工作台賬,加強統計分析,分類精準施策,確保有的放矢。要制定行動方案,細化時間表、路線圖、責任鏈,推動問題清單化、舉措精準化、責任明晰化,確保專項行動取得實效。

(三)注重綜合施策。深入開展“人社政策暢通行”活動,打包就業、人才、培訓等政策,一體推進政策宣傳解讀落實,為企業用工和勞動者就業提供政策保障。要以開展信息化創新提升行動為契機,搭建各類用工服務平台,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手段,推動數字賦能,提升服務質效。要發揮好市場靈敏度高、專業性強的優勢,採取獎補激勵等方式,推動市場化、社會化解決用工難題。

(四)加強宣傳引導。把宣傳工作貫穿專項行動全過程,堅持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並舉,線上與線下結合,暢通宣傳渠道,提高宣傳層次。要大力宣傳專項行動的積極成效,深入挖掘各地用工服務保障的經驗做法。要密切關注輿情,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迴應、及時解決,為企業用工服務保障專項行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