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創新對企業的意義是什麼

創新的根本意義就是勇於突破企業的自身侷限,革除不合時宜的舊體制、舊辦法,在現有的條件下,創造更多適應市場需要地新體制、新舉措,走在時代潮流的前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創新對現代企業的意義是什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創新對企業的意義是什麼

當今世界呈現出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局面,全世界的脈搏通過經濟的脈絡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牽一髮而動全身。全球化趨勢對於企業來説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如何把握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用世界的眼光審視企業自身發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條件,通過改革創新,推動企業自身發展,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大潮中立於不敗之地,這是一個重大的課題,也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創新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説,是發展進步的靈魂和不竭動力,對於一個企業來講就是尋找生機和出路的必要條件。從某種意義上來説,一個企業不懂得改革創新,不懂得開拓進取,它的生機就停止了,這個企業就要瀕臨滅亡。創新的根本意義就是勇於突破企業的自身侷限,革除不合時宜的舊體制、舊辦法,在現有的條件下,創造更多適應市場需要地新體制、新舉措,走在時代潮流的前面,贏得激烈的市場競爭。

談到企業創新,我們必須要理解企業在哪些方面需要進行創新。據我的理解,企業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理念創新。理念創新是企業各項創新的前提。這需要企業具有寬闊的眼界和胸襟,能夠以海納百川的姿態,積極的學習進取,要面向全球,着眼同行,在企業管理理念、經營理念、生產理念等方面都要開發都有新思路、新突破、新舉措,使企業的理念能夠跟得上甚至超越市場發展的腳步。

第二,管理創新。管理創新是企業各項創新的基礎。管理創新集中表現為知識在管理中更廣泛的運用以及管理進一步的科學化、系統化。通過管理創新,企業可以重新整合人才、資本、科技等要素,使各種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得到優化,企業自身實力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從而為企業持續創新奠定了基礎。充分有效的使企業的人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是管理創新的重要環節,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活力所在,要通過合理的人資管理,吸引一大批有能力、能思想、有幹勁的人才,推動企業各項工作的有效推進。

第三,產品創新。產品創新是企業各項創新的關鍵。企業的經營與客户的需求歸根結底是通過企業的產品和服務體現的,產品和服務在消費者心中就是企業的名片和代表。如何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保持企業的持續發展就必須通過產品創新,增強產品的人性化特點和實效性,不斷的生產出價廉物美、品質優良的產品,贏得大眾的親睞。

第四,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是企業各項創新的核心。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現代企業的競爭已越來越依賴科學技術,強化技術創新已成為現代企業發展的一股新潮流。企業技術創新分為原始創新模式、趕超創新模式、局部創新模式、市場創新模式、標準領先創新模式等,不論哪一種創新模式歸根結底需要企業開展適當的合作創新、引進一些關鍵技術,最終目的還是要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採用合作創新和引進技術的戰略,目的是減少企業消耗資金和人力,獲取較為先進的技術,儘早贏得市場機遇,這樣做既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和物力、人力、財力又可以提高企業的技術含量和技術創新能力。但是,從長遠發展來看,企業應當把自主研發和自主創新作為發展的主戰略,努力提高企業技術創新水平,確保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提高核心競爭力。

第五,營銷創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知識經濟時代, 隨着市場營銷環境的變化,企業市場營銷活動面臨着諸多的挑戰,許多問題需要通過營銷創新來解決,企業如何主動適應新的市場環境要求,使新的營銷要素或要素組合融入企業營銷體系上來,使之具備新的功能和新的創造力,以營銷創新謀求企業發展,是擺在企業面前的一個十分現實而又重要的課題。企業要在營銷方面走出新路子,必須堅持以顧客為中心,立足於“顧客滿意”,通過對企業產品、服務、品牌不斷進行定期定量的測評與改進,以服務品質最優化,使顧客滿意度最大化,進而達到顧客忠誠和培養顧客資源,這樣既強化了企業的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也是經營管理創新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企業持續穩定增效的重要保證。

  品牌創新的意義

第一:品牌創新的可操作性

品牌創新同樣需要落地,就是它的創新理念跟推動執行之間不能出現斷層的,必須能實現轉換,從創新的產品到核心技術,從品牌文化,品牌內涵,到品牌精神,品牌價值等等,要具備傳播的理由和渠道。如若不然,其所謂的品牌創新也只是虛空的思想而已。

第二:品牌創新的商業價值

商業價值是對品牌標準的一種評估,主要指生產型企業和服務型企業,品牌創新的同時要對其品牌創新的商業價值做出科學準確的評估,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際的標準。

如果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不能形成差異性和有效性,無論是通過“技術創新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還是通過“工藝流程創新提升產品的品質”,企業最終也只能停留在同質化,重複性,低水平的殘酷競爭階段,無法逃離品牌競爭的“紅海領域”。

第三:品牌創新對消費市場的吸引力

品牌定位,品牌口號,品牌形象,品牌傳播,根本目標就是要在消費層去建立這樣一種理性的評價標準,這實際上就是一種規則。實踐證明:價值對於每個人的影響都是不同的,消費市場中的消費行為在發生着變化,品牌價值,品牌文化不斷左右消費意願的同時也要跟隨時代的節奏,讓價值文化驅動消費。

  創新的含義和概念

誤用創新的概念,把它和創造、新穎、發明弄混,就會矇昧視野,走向歧途。創新盲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公眾缺陷”。捫心自問:你真的懂得創新嗎?

文盲,意為無讀寫能力之人。過去35年來,全球文盲率已降一半,但仍佔當前總人口的15%。數盲,即使面對最基礎的數學概念也無力應用。儘管沒有準確數據,但很可能過半數的人都面臨該問題——它妨礙我們進行計量決策,而令人無奈的是,如今越來越多的政策需要倚賴這項能力。

除此以外,很多人還顯露出另一種無知——無力理解創新及其角色。這種無知往往見於對創新一詞的誤用,以及無法分辨新穎、創造、發明,與創新。結果就是:這些人無法瞭解商業成功或失敗的真正原因,不清楚經濟增長所需要的條件。

為了制定對策,我造了一個詞:Innoveracy(“創新盲”)——無法正確理解創新及其社會角色。我期望這一點小小的定義能獲得人們的關注,進而聚焦到問題本身,並加以解決。

以下是一段對創新的誤讀:

“最後,發行全芬蘭的《Ilta-Sanomat》報討論了傳聞中的諾基亞平板電腦——早在iPad面世9年前,它已被開發出來了。該報稱2001年時這款由諾基亞自主創新的平板電腦便已誕生,但卻未能進入售賣階段。前諾基亞專家Esko Yliruusi表示該項目尚未入市便已被徹底終止,因為那時的市場需求不足。”(視頻)

為了解釋以上這段話有何不妥,我們需要用到一些定義。

找到創新的定義輕而易舉,但難在解讀和領悟它的含義。與其再次給出定義,我更傾向於根據各自含義,對創新及相似活動做出分類:

新穎:產生了新東西

創造:產生了新且有價值的東西

發明:產生了新、且在應用方面藴含潛在價值的'東西

創新:產生了新、有用、獨特的東西

下圖是對該分類的展示,圓之間的位置顯示了對應的子母集關係。

為了更深入區分這些概念,我們再來看看另一些例子:

新穎:將金色作為新的iPhone配色;將新的Android系統命名為“Kit Kat”;造一個新詞

創造:時尚設計師的秋裝系列;一部新電影;一篇新博文

發明:任何被稱為專利的東西;可口可樂的祕方

創新:iPhone的定價模式;Google的收入模型;福特的製造系統;沃爾瑪的貨店設計;亞馬遜的物流

四者的區別還見於其各自的保護機制:

新穎:往往沒有保護。但因其價值相當有限,所以剽竊的危害也非常有限

創造:受版權、商標保護。但因欠缺應用性而不具備專利性

發明:在有限時間內受專利保護,而若能做到持續保密,永久保護亦可達到。至於保守其獨特性的方式本身,也稱得上是其獨特性的一部分

創新:受到市場競爭的保護。但在法律層面不可辯護

需要注意的是該分類具有層級性。創造包含新穎,發明包含創造,而創新往往包含發明。但發明就是發明,它不等於創新,也不等於創造或是新穎。因此,創新是最費心力的——它需要同時滿足四者之所有條件。毫無疑問,創新需要藉助獨特的“運營模式”來建立可防衞性。換句話説,因為幾乎無人能抄襲,所以才能保持獨特。

創新是極其困難的,但正因這一點,創新往往意味着豐厚的回報。的確,若僅通過這些回報來辨別創新,也許就容易得多了。幾乎任何偉大的企業都建立在某項創新之上。同理,回報不理想的企業往往未能滿足創新的全部條件。

創新與回報間的“當且僅當”關係可看作是辨別創新的不二法門。要是某些嘗試沒能改變世界(也因此分文未進),那你可以斬釘截鐵地説:這還不夠創新。

我們再來看看那段加引號的文字。諾基亞在2001年的那款平板不僅未獲得市場成功,它甚至就沒面世。這隻意味着一件事:它還不夠創新。恐怕這款產品至多隻稱得上是發明(前提還得是它足夠獨特),或者僅僅是創造(甚至連這都算不上)。再者,如果它的設計糟糕,那麼它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無用之物了——也就只能稱得上新穎。一項設計、草圖又或者是言語描述都可能是新穎的,但也很可能僅此而已。它在我們的分類中能到達什麼層次,完全取決於它的創新度。

創新為什麼如此重要呢?

它意味着創新者通過了市場的檢驗,這對於其個人,乃至整個社會的諸多方面,都意味着巨大的回報——我們要做的就是專注創新。固執地追逐新穎或者發明,就相當於在市場不會買賬的地方投入資源。誤用創新的概念,把它和那些不能產生價值的活動搞混,就會矇昧視野,在持續發展的道路上走向歧途。

解決“創新盲”的第一步就必須認識到:它是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而要處理問題,就意味着我們需要一套人人都能明白的“價值創造”語言

標籤:創新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