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讀培根隨筆有感

文學1.52W
讀培根隨筆有感1

《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説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據了重要的地位,"讀之猶如聆聽高人賜教,受益匪淺。"

讀培根隨筆有感

我是在老師的推薦下認識這本書的,那時語文老師讓班上的同學每個週末回去摘抄《培根隨筆》上的好詞好句來進行賞析,我也因此認識了這本書。在書中,作者通過一篇篇的隨筆表達了自己的思想,對世事的看法以及自己的理解與態度。其中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警句迭出。在《論學業》中寫到:“史鑑使人明智,詩歌使人靈秀,數學使人慎密,自然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和修辭之學使人善辯。”説理透徹,具體的把自己對於學習的事物的不同而導致不同的變化的想法直接的表達了出來,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我也不由自主的被吸引,不禁佩服作者的思想。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學習,更應該是通過學習來提升自我,要從學習中感到快樂,也要理解學習的作用,才能從學習的“苦海”中脱離出來,正如培根在書中所言“學問並不教人使用學問,對學問的使用,乃是一種在學問之外又高於學問的智慧,是一種通過觀察而獲得的智慧。”有些人全盤否定學問,有些人盡信學問,而有些人則在心中斟酌對比,這就出現了書中的“機靈的人蔑視學問,樸實的人羨慕學問,而聰明的人則使用學問。”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也應不斷推敲,來實現對知識的使用。

除了學問,友誼也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論友誼》培根提到了友誼的三個果實,它們各自有着不同的作用,為自己分擔煩惱,向自己提出忠告以及做自己的鏡子,書中寫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從這裏可以看出,朋友在生活中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擔任着一個重要的角色。當雙方都是朋友時,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受其他的因素限制,因此人們才能向朋友吐露心聲,並從朋友那裏得到繼續前進的力量。因此人們才能從朋友那裏聽到他們的忠告,才能改正自己。因此人們才能把朋友看做另一個自己,甚至還要超過自己。而一個人若是沒有真正的朋友,就會同書中所説一樣,會體驗到一種純粹而又可悲的孤獨,“喜歡孤獨的人不是野獸就是神。”要珍惜身邊的朋友,因為他們除了朋友以外,還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在讀《培根隨筆》的過程中,有些隨筆並不能一次就讀懂,讀通,往往要經過多次的翻閲,而我也常常絞盡腦汁去跟隨着作者的思想去思考,正如培根所認為的一樣,有一些書是需要讀者去不斷咀嚼和消化的。在書的前言有提到關於培根的生平,他也不是一個是十全十美的人,而是一系列的沉浮中慢慢積累,凝聚他的心血,才有了《隨筆集》這本世界性的書,這也是為什麼培根在《論偽裝與掩飾》中為這兩者做了客觀的批判:“最完美的人品素質需要謙虛坦蕩誠實的名聲,守口如瓶的習慣,適當的掩飾技巧,以及在迫不得已時才使用的偽裝能力。”

讀完了《培根隨筆>,正如文章開頭所説的那樣,我受益匪淺,腦袋裏的精神世界再一次得到了充實,相信藴藏在書中文字的積極向上的能量會幫助我們繼續完善自己。

讀培根隨筆有感2

讀罷《培根隨筆》,我感到自己也被培根閃着理性光芒的思想所感化了,這本薄薄的隨筆集,凝聚着培根對人生的感悟、對現實的評價,其中,《談美》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若問起美到底是什麼?我想這世上沒有誰能夠真正地説清。若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説,但凡見到一個陌生人,我對他的第一印象必定是從外表所得,而不是立刻就可以深入地瞭解他的內心,所謂感性認識即在於此。而培根在《談美》中則重點論述了我們應如何看待外在美與內在美。的確,世上有多少人有着俊美的外表,有着高尚的情操,更是不會有十全十美之人,正如培根所説,絕色美人另有大德者難得一見。正因為此,我們更應注重內在的光輝,做最好的自己。

但現如今,茫茫人海之中,有多少人只注重了外表的美麗他們打扮的新穎出奇、花枝招展,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內在美出口成髒,踩着皮靴高傲地走過天橋,不屑地望着路邊揹着袋子、拾着瓶子的老人,絲毫不存悲天憫人之心,如此之人,比不上站在他們背後默默無聞的人們,就像書中所説的:美德猶如寶石,鑲嵌在素淨處最佳。一個打扮並不華美但舉止端莊而嚴肅的人,是最令人敬佩的,即使他沒有顯赫的地位,也會受到眾人的尊重。

正如培根所言,形體之美要遠勝於顏色之美,行為之美又遠勝於形體之美。我們所崇尚的行為之美就是舉手投足之間的動人,是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培養出來的,也是內在美的完美折射。只有將內在的自己做到最好,不斷的追求新的知識,因為追求是人生中最美麗的渴望,在追求中灑下的汗水,灌溉着的、等待着的,是成功之花的含苞欲放,等待着、追求着它的開放,來裝點我們的回憶,這是我們對自己的勉勵,也是對人生的充實,若能做到不懈地追求這一點,我們也就離美不遠了!

隨着我對美淺顯的思索,培根也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一個智慧、冷靜而又轟轟烈烈的印象,他激勵着我不斷地追求,追求那一種美麗,那種最充實的人生,這,也是我作為一名國中生所應該做的。

讀培根隨筆有感3

不論翻到《培根隨筆》的哪一頁,我們總會很容易地發現有不勝枚舉的名言警句。細細地品讀它們,又感到眼前豁然開朗,心曠神怡;合上書本,更有餘音繞樑,不絕於耳的感覺,讓人回味無窮。從這一篇篇短小精悍的隨筆中,我們能夠汲取到一位偉大的哲人的思想精華。最近正和一個好朋友鬧矛盾,忽然有一夜夢見了曾經和她同舟共濟度過的美好時光,於是,在夢中,我決定與她言歸於好。但是,當我一覺醒來,又覺得物是人非,再次見着她,卻不知如何是好。我低着頭,保持沉默,氣氛有些尷尬,如果這個時候有什麼人推我一把,讓我鼓足勇氣向對方伸出手去該有多好,但是過了許久,仍舊什麼都沒有改變。睡前,又翻開了《培根隨筆》,這時,培根對我説:“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

頓時,我陷入了沉默。我想,如果自己能先退一步的話,也許就會海闊天空吧。失去一個朋友,就失去了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一個人可能會同時結交許多的朋友,但是真正願意去傾吐內心的,恐怕就只有一個。如果失去了那唯一的一個,就會同時造成兩個人的寂寞孤獨。無人理解的苦楚是難以忍受的,更何況這本來就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也許明天,我應該給她一個微笑吧。“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時常想起培根的這句話,這是他對不同人的求知目的做出的總結。隨意翻看一本雜誌或許會博得我們的會心一笑,但看過之後卻彷彿一無所獲,這個時候,求知便只是消遣。學得一知半解的時候往往成為我們最愛賣弄的階段,但即使並沒有深入學習,卻也能夠讓我們做足表面文章,這個時候,求知就像是給自己穿上華麗的外衣,但是我們的內在是否充實卻不得而知。只有當我們學得知識的精髓,並能夠對它駕輕就熟的時候,知識才會成為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它是我們的一部分,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我們的動力和指南,這時,求知無疑是增長了我們的才幹。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每當鬆懈的想法湧上心頭,就會聽到培根用略帶諷刺的語氣對我説到這句話。我們學習,是為了消遣?是為了裝飾?還是為了增長自己的才幹呢?培根的一生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論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推崇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着社會的進步。培根的隨筆集,對我來説就像是一位人生的導師,每當我的思想陷入迷局之時,總能為我點破玄機,柳暗花明,又見一村。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培根隨筆》正是像這階梯一般,破除一片又一片的迷霧,引領着人們向真理進發。

讀培根隨筆有感4

黯淡的天際幾點疏星仿若洞析着人間,流星劃過“眉梢”,縱使遙遠渺茫,卻重重地在我靈魂的最深處烙下了印記。

人生不過轉眼的時光,過客匆匆,歸人踏過,也僅僅遺留下幾段足痕。倘若當真等到花敗人老,才始明白光陰何其彌足珍貴,怕只怕空餘滿腹歎惜。其實,如此人生又有何意義?而培根卻與常人的感觀大相徑庭,他將畢生的信念大化,向着心中的目標永不衰竭地追求,或許這才是面對大千世界理應有的態度。他始終堅持着“知識就是力量”,並且為之付諸了行動。當冷眼看遍世態炎涼,人間冷暖時,炯炯的目光中溢出絲縷的淡然正彰顯了他不屈的人格以及不滅的才華。即使靈魂離開了人世,但起碼他在人文悠悠的長河中籤上了曾存在的痕跡,至少他燃燒了幾個世紀!

歷經了十幾年風雨的我,如今卻也能淺嘗到他語言的魅力、思想的深遂。曾經鍾愛於歇於林間細細品味《談習慣和教育》中那句“國家和政府日鼓勵已經形成的美德,而不改良美德的種子”,如今觀當前局勢,又何嘗不是如此?由此看來,培根倒也有未卜先知之能了。

而在我看來,美德的源泉無非是固邊的行薰陶以及自小的教育。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並無道理,教育的手段及途徑往往直接影響青少年思想的方向和演化。可如今的教育方案卻不盡如人意,高等學府不過是度量未來薪金的標準,莘莘學子所求的高等教育自然無法洗淨人性的污垢,反而最終引起的是習慣的惡性循環。這便是無數罪惡的根源,教育的缺陷所牽涉的負面影響的確是數之不盡的。

凡事皆有因果,習慣同樣並不例外。只有優良的教育以及獨立的人格才能壓制邪惡的習慣,從而帶動整個社會的風氣,而這過恰恰是我們應為之奮鬥的指標。面對種種過錯,“去其糟粕”是必然的,唯有此計才能造就輝煌的明天!

巨星如培根已然隕落,但《培根隨筆》的光芒依舊在照亮着後人……

讀培根隨筆有感5

在這個休息時間充足的時間,我讀了弗蘭西斯.培根寫的《培根隨筆》。從書中,我瞭解到了他對哲學的執着,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在遇到困難時那種堅強的精神。

這本書共收錄隨筆56篇,篇篇標題意指鮮明,直奔主題,使人一目瞭然。

在眾多的隨筆中,我最喜歡的一篇隨筆是《論逆境》。文中説:“順境帶來的幸運固然可貴,逆境造就的品質更令人折服。順境的德行是節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撓。”從這兩句話中,我瞭解到了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同時也給我帶來了很多啟示。

遇到了逆境,可以説是一個人人生上的不幸。因為它給人帶來痛苦,困難和挫折。可是同時,換一個角度想,它也是人生中的萬幸,因為它給了人一個鍛鍊的機會,它考驗人的意志,心態。使有一些人能夠抵達成功!

正是人們遇到逆境時產生的不同的表現,才決定了他們不同的命運。消極的人,只會絕望,沮喪,歎息。樂觀的人,懂得努力,奮鬥,進取。生命本是一股清泉,只有懂得挑戰的'人,才會體會到它的浩蕩。所以,從現在起,把握住自己,努力拼搏,灑下汗水,不斷耕耘,才會為成功畫上一個精彩的句號。

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可以把逆境當做走向成功的導師,因為它教了人們許多的受益的方法。讀了這本書,使我真正懂得了許多。

讀培根隨筆有感6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着。書籍由《論真理》、《論死亡》、《論大膽》、《論自私》等篇章組成的。書的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看了《培根隨筆》,讓我感觸頗深。事實上,我並非每一篇文章的內容都能看懂,如:《論宗教統一》、《論放貸》、《論世道滄桑》我就無法體會其意旨是什麼,因為裏面涉及到的內容實在太廣,我一個國中生怎能深刻品味一位大文豪家的傑作呢?藉助了註釋我有些仍是似懂非懂地領略了一些皮毛而已。可就是這點兒皮毛卻已經讓我感慨萬千了。

正如法國人文主義作家米歇爾·徳·蒙田所説的:“認識自己的無知,是認識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我的無知在看了《培根隨筆》之後展現得淋漓盡致。《論真理》讓我知道“人生至樂莫過於高踞清新純潔的真理之巔,俯瞰谷底種種繆誤迷惘,雲遮霧障。”,《論死亡》讓我明白死亡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與死亡俱來的一切。《論逆境》讓我發現原來順境容易暴露惡習,而逆境卻能展示美德,其鑄就出的品質更令人折服。《論作偽與掩飾》讓我知道有時我們竟能“説一句假話,套一句真話”。《論善與性善》讓我學會了如何正確的為善,明白了何謂真正的正確的善。《論貴族》讓我知道新貴與世族的內在品質與分別,知道“新貴憑藉權力的烘托,世族則經受過時間的洗禮”。《論旅遊》讓我瞭解到旅遊並不單純只是一種休閒娛樂活動,旅遊對年輕人而言是一種教育,對年長的人而言是一種經歷。《論狡猾》讓我明白狡猾其實不是一種惡,也是一種充滿智慧的技巧。《論言談》讓我明白言談的措辭恰當、説話的得都勝過雄辯滔滔、美豔闊論。《論野心》讓我領悟野心的真諦,野心也會有積極的作用,它可以使人進取,但野心也不能過大。《論建築》讓我瞭解了建築選址的重要性以及其它方方面面有關建築的事情……。此刻,我赫然發現我的無知竟是如無底的深淵般,種種言論使我受感頗豐。

但我也並非是全都能理解,也有些是我的意料之外,心中困頓。如《論婚姻與獨身》中,作者為何那麼肯定地説“有家室之累者難成大業,只能聽任命運的擺佈,無論為善為惡均成不了氣候,妻子兒女將成為他行動的絆腳石”。難道真是如此嗎?如《論大膽》中,作者為何肯定大膽就是無知之子、卑劣之子、是等而下之的伎倆呢?難道大膽就不是偉人所能具備的嗎?如《論殖民地》中,作者開頭為何説道:“殖民是先民的英雄業績。”等等。諸多不解也許會是我錯誤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或者是我學識不夠,無法去體會出其涵義,甚至可能是作者的觀點比較不符合現在的世界……種種疑問與分歧我想或許只能隨着我閲歷的不斷增長而會有所改變吧!

無論如何,《培根隨筆》讓我感覺到一位不受出身貴族家庭的身份的影響的人的崇高的思想意志與不凡的精神品質。他用他的心聲給予了我一場思想的盛宴與精神的昇華!

讀培根隨筆有感7

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十七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説起他的名字,大家都會想到他的《培根隨筆》。高爾基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在這個假期,我帶着求知的慾望拜讀了培根的隨筆,從書中我看到了他對哲學的執着、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和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培根隨筆》這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語言簡潔,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讓人受益匪淺。

《培根隨筆》讀來給人一種享受,簡潔優美的辭藻讓人忍不住讀完全文,讓每個讀過的青少年受益匪淺。這本書工有58篇隨筆,包括“論逆境”、“論善良”、“論自私”……很多都聯繫到了我們的生活,與我們息息相關。所以它深受各國讀者歡迎,據説還有不少人曾受到這本書的薰陶。

對於這本書我也有許多的感觸,畢竟這是我第一次認真讀完一本書。在《論求知》中,培根説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在《論友誼》中,培根説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説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但其中,最讓我感慨的還是“論死亡”這篇隨筆。因為,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沒了生命,那還談何友誼,談什麼幸運、財富呢?因此,只有活着,才能實現你的願望。然而,人活着並不是虛度年華,而應該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錯過。人生在世就會得使你的生命有意義,所以要為自己的目標、追求不懈努力,你要相信:勝利的曙光時刻在等待着你的凱旋。然而我還有另一種感悟他也是我慢慢品出來的。而我們呢?真正明白了嗎?雖然很多人都很畏懼死,雖然這個字眼會讓我們的恐懼油然而生,可是如果你的人生已經很充實、很美好了,死又算得上什麼呢?你已經不枉此生了,你會覺得人生好幸福。聾啞盲人海倫。凱勒,這是一個眾所皆知的大人物了,對待她,你抱什麼樣的態度,心裏應該很敬佩吧,我想只要有一點點憐憫之心的人都會感動,甚至為她而哭泣。這樣一個殘疾人和我們這些正常人相比,我們當然佔了上風了。那又畏懼什麼呢?我們為什麼就不如她呢?照理説,我們有能力學得比更好。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培根能對世上的很多事情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並寫下來讓後人們一代一代傳閲不是一朝一夕便可成的,也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如果想要像培根那樣成為一位有名的作家的話,也要多讀、多練。以書為鏡,努力提高自我的水準!!!

讀培根隨筆有感8

弗朗西斯·培根1561年生於一個官宦之家。打開他的《培根隨筆》第一印象便是文章短小精煉。

五十八篇隨筆,篇篇語言簡短凝練,最長的文章也只有五千多個字,就像他自己在《談快捷》裏説的宂長而玄妙的講話不利於快捷,就像長袍拖裙不利於賽跑一樣。而文學巨匠莎士比亞也説過類似的話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宂長是乏味的枝葉,膚淺的花飾。這樣的簡潔在他的文章中便可以看出。短短的五十八篇隨筆,卻包括了為人、處事、治國、藝術、情感、德行諸多內容,且要每篇都能與人或國家的利害扯上關係。每一篇都如小説一般佈局、結構嚴謹,卻又像詩一般圓滑凝練,精短雋永。也難怪大詩人雪萊會稱讚:培根勛爵是一位詩人,他的語言有一種甜美與莊嚴的節奏,這滿足我們的感官

他在官場幾經浮塵,歷經大風大浪,飽受世態炎涼,閲歷豐富,思想敏鋭,他筆下的文字發人深省,篇篇名言警句層出不窮。德行猶寶石,鑲嵌在最素淨處最佳。成人懼怕死亡恰如兒童怕進黑暗。美德如同名貴的香料,焚燒碾碎時最顯芬芳用短小的句子講清了道理,適當摒棄了空洞,膚淺,聒噪,使句句深刻,深入人心。他並沒有像一般的隨筆一樣,文字悠閒,幽默,閒適,田園清新風撲面而來,而是猶如聆聽一位德高望重,閲歷豐富的長輩的教誨,這不是普通的隨筆,也不是故意賣弄的文字遊戲,而是飽閲人世百態後的的喟歎,來自長者的警告。有趣的是,他的那一套治國理念有些相似於中國的法家,且大有法家之氣度。

雖然文中不難看出培根明顯的貴族立場,利己之心,熱衷於權力,做官的野心,但是取之精華,去其糟粕還是很關鍵的。

讀培根隨筆有感9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培根隨筆》讀後感600字,讀書筆記。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説理透徹,警句迭出,意義深刻,包含着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這本書中的文章從各種角度論述了他對人與社會、人與自己、人與自然的關係的許多獨到而精闢的見解,使許許多多人從這本書中獲得薰陶指導,讀後感《《培根隨筆》讀後感600字,讀書筆記》。如:“一個自身無德的人見別人有德必懷嫉妒”。“沒有友誼,則世上不過是一片荒野”。“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預防藥,就是朋友的忠言規諫”。“狡猾就是一種陰險邪惡的聰明。一個狡猾人與一個聰明人之間,卻有一種很大的差異,這差異不但是在誠實上,而且是在才能上的。”“順境的美德是節制;逆境的美德是堅忍。這後一種是較為偉大的一種德性。”

從《培根隨筆集》的“論真理”、“論死亡”、“論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愛哲學的培根。從“論高官”、“論王權”、“論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衷於政治,深諳官場運作的培根。從“論愛情”、“論友情”、“論婚姻與獨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從“論逆境”、“論幸運”、“論殘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從“論作偽與掩飾”、“論言談”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工於心計、老於世故的培根。

我最喜歡的就是《論美》,美是一個很廣泛的問題,它包含着外在美和自然美。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我們不能光注重外在美,也要重視內在美。就如培根所説的:“美人底秋天也是美的”,外在美是不可能永遠都有,但是內在美卻可以。所以我們要把外在美與內在美結合起來,體現出一個人舉止談吐的高雅,心靈的純潔。《《培根隨筆》讀後感600字,讀書筆記》

讀培根隨筆有感10

歷史的舞台總有人在台前幕後不停穿梭,有的接近尾聲,有的還在候台,然而往往有人早已退去,掌聲卻久久不息。他,可能長得並不起眼,卻顯得最耀眼。

培根,戴着頂圓邊寬沿帽,一頭棕色捲髮被帽子壓向兩邊,零散的遮住耳朵,寬大的額頭下挑着兩道濃密的眉,深陷的眼窩中迸出兩束睿智的光。他,或許在官場上是一個常敗的政客,但在文壇上卻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作家。作為“法律之舌”、“科學之光”,他的目光透過塵世,洞悉真理,而我亦是最愛他的《談真理》一文。

他説,“真理會暴露過多的虛假,而虛假能愉悦人的想象”。從小我就一直認為一個人的肉體是不能長存的,但是他有思想,有精神,這種精神可以永久地留在世界上。若是閲讀好書是思想、精神的溝通與昇華,我想,我那還僅為雛形的思想在經歷了培根犀利筆鋒的洗禮後更為成熟了。他告訴我,真理乃人類唯一的安身立命之處。

多少年來,古代的無數哲人苦苦追尋真理,而培根卻直指這背後的根由。“真理是時間之產物,而不是權威之產物。”由此看來,真理實是為人處事的真誠和單純。在這樣的社會裏,要追求真誠並非易事。然而,若我們心中有真誠之柱,真理之火就會將它點燃,照亮心中每一個閉塞的角落。

説到真理,就不得不提一提謊言。培根認為,為人處事的真誠是道德上的真理,而説謊則是奇恥大辱。説謊,不僅要面對來自良心上的譴責,還要逃避別人的懷疑和揭穿。這對於健全的心智來説是一種莫大的煎熬。想必,從小到大,不管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沒有誰從沒説過謊,那就一定體味過這種滋味。他告誡我,不到萬不得已,切勿説謊。

説謊,乃人之醜態。培根的《談美》則揭示了美之本質。容貌美不如行為舉止美,而美總是轉瞬即逝。也許美並不在“點”中,而在於完整的人性和德行的展現。培根説:“青春美其實趕不上成年美。”但我並不贊同,我認為青春美和成年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形式。青春有青春的活力和朝氣,成年有成年的成熟與穩重,兩者並不能比較。培根從他的社會地位、角度和時間軸上發表他的看法,而我則站在現代社會的高度上評價,這便是思想與思想碰撞產生的火花吧。

培根的文字並不是為了自娛,而是為了改造社會、富國利民。有些字句雖然頗顯深奧,但細細品讀後無不歎其妙處所在。他讚揚的,是傳世千古的美德,他批判的,是歷史遺留至今的醜惡,他傳播的,是潛藏在現實的表皮之下,難以發覺卻又被苦苦探求的智慧、理性與藝術。

合上書,我靜靜回想《培根隨筆》陪我走過的多少個挑燈點燭的夜晚,才明白,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培根隨筆》調動我的思想,與他一同思考,一同辯證。正如同培根所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使人善辯”。而這本書恰是擁有使人讀了就放不下的魔力。

標籤:有感 培根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