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祝福》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校園1.94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祝福》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祝福》教學設計(精選12篇)

《祝福》教學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1.掌握文中的基本字詞,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整體感知,理順故事情節,感受人物命運與作品感情基調。

3.瞭解小説文體的基本知識,結合文體分析文章。

學習重點理順故事情節;

學習難點體味祥林嫂的悲劇命運。

學習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知識積累]

1.作家作品: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學的奠基人。魯迅的小説集有《吶喊》和《彷徨》。《彷徨》收入了魯迅《祝福》《在酒樓上》《傷逝》等共11篇小説,反映了魯迅在上世紀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悶,表現了他不斷探索真理、尋求出路的可貴精神。《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最初發表於1924年。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民主、科學”,而阻礙中國進入民主、科學時代的最大障礙,就是中國兩千多年來遺留下來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國婦女則是中國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本文魯迅選擇婦女題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思想的流弊和荼毒。

2.文體知識:小説是四大文學樣式(散文、小説、詩歌、戲劇)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故事情節的敍述和深刻的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體(文學體裁),小説三要素是人物、情節、環境。小説的情節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

3.祝福的習俗:“祝福”是舊時浙江紹興一帶曾經流行過的迷信習俗。每當舊曆年底,地主和有錢人家舉行年終大典,宰殺家禽,置備牲肉,並將牲品煮熟作為“福禮”,恭請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謝他們保佑當年“平安”,並祈求來年幸福。

教學過程

一、知識積累

1.字音積累

鈍()響寒暄()朱拓()間()或悚()然躊躕()不更()事謬()種儼()然雪褥()瑟()瑟有聲塵芥()堆形骸()臉頰()沸反盈()天賀家墺()荸薺()()絮絮()嗚咽()馴()熟桌幃()訕訕()咀嚼()()渣滓()()瞥()拗()不過蹙()縮門檻()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蹣跚()()

2.字形積累

3.字義識記

儼然:訕訕:

怔怔:怨府:

沸反盈天:

二、文學常識:

1.《祝福》選自《》,作者是,他的另兩部小説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詩集是《》,還有雜文集17本。

2.小説三要素是、、。小説的情節包括、、、四部分。

3.文中“四書”指《》、《》、《》、《》,“五經”指《》、《》、《》、《》、《》五部經典著作。1.《祝福》選自《》,作者是,他的另兩部小説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詩集是《》,還有雜文集17本。

2.小説三要素是、、。小説的情節包括、、、四部分。

3.文中“四書”指《》、《》、《》、《》,“五經”指《》、《》、《》、《》、《》五部經典著作。

三、文本整體感知,梳理情節:

1.這篇小説所寫的人物有幾個,請大致給他們分類。

2.小説採用什麼記敍順序(順序包括順敍、倒敍和插敍),這種寫作方式的好處是什麼?

3.小説中哪一句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顯示由倒敍轉為順敍的?

4.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劇一生為主線安排的,請列出小説情節結構。

順序情節內容時間

序幕

結局

開端

發展

高潮

尾聲

5.本文什麼地方給你感受最深?説一點理由。

四、合作探究:小説為什麼以祝福為題,而不以祥林嫂為題?

第二課時

[知識積累]

1.文化常識:三綱五常:“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是指“仁、義、禮、智、信”。三從四德:“三從”為“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宋明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2.記敍的順序:記敍的順序一般可分為順敍、倒敍、插敍(還有補敍、分敍)。順敍:按照事件發展的時間的先後順序來敍述故事的一種方法,它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敍述方法。倒敍:不按時間先後順序,而是把某些發生在後的情節或結局先行提出,然後再按順序敍述下去的一種方法。它可以造成懸念,增強藝術效果。插敍:在敍述主要事件的過程中,插入另一與之有關的事件,然後再接上原來的事件寫,這種寫法叫插敍。它可以幫助的展開,豐富作品的內容。

3.環境描寫: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是指能反映社會、時代特徵的建築、場所、陳設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風等。自然環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包括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環境描寫的作用:①提供人物生活的場所。②反映時代特徵、社會特徵。③渲染氣氛,襯托人物心情。④側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⑤暗示、推動情節的發展

[學習過程]

一、研習文本

1.細讀並畫出小説中的環境描寫,思考它有哪些作用?試分條論述(至少3條)

2.研究祥林嫂幾次不幸遭遇發生的時間:以“春天”為突破口,以“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為話題分析課文:

(1)寫出祥林嫂幾次不幸遭遇的時間、遭遇事件及所處文中位置

(2)文中春天是指什麼?為什麼説祥林嫂沒有“春天”?

(3)誰剝奪了祥林嫂的春天?

二、合作討論,形象分析:

1.找出描寫魯四老爺的語句,分析其形象特徵?

2.柳媽是一個怎樣的人,她與祥林嫂的死有何關係?

3.“我”是一個怎樣的形象?“我”在作品中有什麼作用?

4.分析祥林嫂形象:

(1)分析祥林嫂兩次到魯鎮的肖像描寫,第二次有什麼變化?從中反映了什麼問題?

(2)分析臨死前的肖像描寫及其作用:

三、寫作練習

課文中作者沒有寫出魯四老爺的肖像,請你通過想象,選擇一個場景,刻畫魯四老爺的肖像,特別是眼睛。字數為200字左右。

第三課時

[學法指導]

1.細節描寫分析:細節描寫是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細微複雜感情,點化人物關係,暗示人物身份、處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動、最有表現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極精彩的筆墨將人物的真善美和假醜惡和盤托出,讓讀者欣賞評價。常見的幾種細節描寫:肖像(表情變化、服飾)、語言、行動、心理活動、事物細節描寫等。

2.如何學魯迅的文章:魯迅以筆代戈,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一提起魯迅的文章,就會想到他以筆作刀槍的戰鬥精神。“魯迅先生的筆就是一把利劍,直接刺向他那個時代的醜惡和黑暗”。魯迅的小説作品數量不多,意義卻十分重大。魯迅把目光集中到社會最底層,描寫這些底層人民的日常生活狀況和精神狀況。這是與魯迅的創作目的分不開的。魯迅説:“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南腔北調集我怎麼做起小説來》),所以學魯迅的文章,一定要結合魯迅的精神,分析病態社會下人物命運悲苦的原因。

[學習過程]

一、能力提升:關注人物刻畫時的細節

1.魯迅説:“要極儉省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本文幾處描寫了祥林嫂的眼睛?從這些描寫中你覺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點?

2.分析祥林嫂與“我”、四嬸、大家及柳媽的對話時的語言描寫。

3.分析祥林嫂的行動描寫

4.“我真傻,真的”在全文出現多次,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二、研討: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

三、基礎檢測

1.選出下列加點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

A.寒暄(xuān)躊躕(chóu)朱拓(tuò)百無聊賴(lài)

B.監生(jiàn)惴惴(zhuì)儼然(yǎn)少不更事(jīng)

C.間或(jiàn)形骸(hái)謬種(miù)沸反盈天(fèi)

D.陳摶(tuán)馴熟(xùn)炮烙(pào)咀嚼鑑賞(jǔ)

2.選出對下列詞語或加點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

A.寒暄(太陽的温暖)形骸(身體)收斂(收攏聚集)

B.蹙縮(緊縮)間或一輪(偶而)歆享(喜愛、羨慕)

C.沸反盈天(滿)窈陷(幽遠)安逸(安閒)

D.鄙薄(輕蔑)折罪(抵作)素不相識(向來)

3.選出下列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

A.軍訓結束那天,我們舉行隊列表演,下午三時,操場上歌聲嘹亮,沸反盈天,校園成了歡樂的海洋。

B.老師為我們訂複習資料,可我身邊沒有錢,連借幾位同學,也都沒有,百無聊賴,只得請假回家。

C.這幾天天氣悶熱,上牀以後總是惴惴不安,難以入睡。

D.前有警車當道,後有羣眾追趕,歹徒走投無路,扔下兇器,向警察投降。

4.下句空白處依次應填入的詞語是()

〔〕四嬸,〔〕後來僱用的女工,大抵()懶()饞,〔〕饞而且懶,左右不如意,所以也還提起祥林嫂。

A.只有因為或或而且

B.唯獨由於非即或者

C.只有因為非即或者

D.只有因為或或甚至

四、以《祝福》為例,評論魯迅是如何描寫“死”的(或者説如何批判一個病態社會的)?

五、總結

六、佈置課後練習

七、反思質疑

《祝福》教學設計 篇2

教學要求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理解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認識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體會並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敍手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本文綜合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

理解本文倒敍手法的作用。

教學方法

點撥、分析、研討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二、分析、討論寫作特點:

1.精當的環境描寫。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上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祝福"的特定的環境裏,三次有關"祝福"的描寫,不但表現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①第一次是描寫鎮上各家準備"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魯鎮年終的大典",富人們要在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的好運氣",以便繼續他們貪得無厭的"幸福生活",而製作"福禮"卻要像祥林嫂一樣的女人"臂膊在水裏浸得通紅",沒日沒夜地付出自己的艱辛,可見富人們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這些廉價奴隸的血汗之上的。這樣通過環境描寫就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同時,通過"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寫,也顯示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農村的狀況:階級關係依舊,風俗習慣依舊;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一句話,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村的統治依舊。這樣,通過環境描寫,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

②第二次是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

祝福本身就是舊社會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動,所以在祝福時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動的理學觀念也表現得最為強烈,在魯四老爺不準"敗壞風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誡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權力。她為了求取這點權力,用"歷來積存的工錢"捐了一條"贖"罪的門檻,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罷,祥林嫂"。這樣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於侮辱,死後免於痛苦的願望,她的一切掙扎的希望都在這一句喝令中破滅了。就這樣,魯四老爺在祝福的時刻憑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特定的環境描寫,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同時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感與感染力。

③第三次是結尾通過"我"的感受對祝福景象的描寫。

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聖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同時在佈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應,使小説結構更臻完善的作用。

2.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畫:

①肖像描寫:

三次變化:

②畫眼睛(眼神):

3.倒敍的手法:

三、小結:

以《祝福》為題的意義:

1.小説起於祝福,結於祝福,中間一再寫到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着密切的關係。

2.封建勢力通過祝福殺害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死於"天地聖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祝福聲中。通過這個標題,就把"兇人的愚頑的歡呼"和"悲慘的弱者"的不幸,鮮明地擺到讀者的面前,形成強烈的對比,在表現主題方面更增強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劇性。

四、佈置作業。

《祝福》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的】

1、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説主題,以學生探究學習為主,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學重難點

2、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是人物和環境的關係。

【教學方法】

1、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學生自己思考討論為主。

2、採用教師向全班提供共同研究的問題和各小組另外自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相結合的方法。

3、利用多媒體放映電影《祝福》。

4、教師向學生提供跟本文有關的資料和學生自己查找資料相結合。

【教學思路説明】

一、課前準備

1、放映電影《祝福》。

2、提供相關的資料:魯迅的《燈下漫筆》《我之節烈觀》,史承鈞的《重新探討〈祝福〉的主題》,錢理羣的《〈祝福〉“我”的故事和祥林嫂的故事》,馮雪峯的《單四嫂子和祥林嫂》,陳湧的《魯迅小説的思想力量和藝術力量》等。

3、提供共同研究的問題。

⑴小説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給故事擬一個題目,然後緊扣題目中的關鍵詞複述課文。

⑵小説用什麼方法突出了故事的悲劇性?

⑶誰是殺死祥林嫂的兇手?

⑷祥林嫂反抗了什麼?

4、各小組另外自選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如:小説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我”與作者的關係,祥林嫂是怎樣死的,祥林嫂為什麼不離開魯鎮,“我”回魯鎮幹什麼,等等。

5、要求:每個小組將每個問題討論的結果以書面的形式打印或抄寫出來。

二、課堂操作步驟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説明:放映電影《祝福》的精彩片段,並適時插入魯迅對《祝福》的評論,導入新課。

2、複述故事情節。

(説明:請一位同學用一句話概括影片的內容,即講述了一個女人的悲慘故事。然後請一個小組推薦一名同學按時間順序講述故事情節,講述要突出題目中的關鍵詞,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進行補充,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設計這個問題實際上是讓學生熟悉小説的故事情節。)

3、正像作者所説,《祝福》是一個悲劇,作者採用什麼樣的手法突出了故事的悲劇性?

(説明:請一個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來分析回答,其他小組的同學可給予補充。這個問題的設計實際上是讓學生研究小説的藝術特色,如倒敍的手法,“祝福”這個特定的時間的選擇等。)

4、一個四十上下的女人,不僅沒能享受到家庭的歡樂,反而在祝福聲中悲慘地死去,是誰殺死了祥林嫂?

(説明:這個問題涉及到人物和環境的關係,涉及到小説的主題。祥林嫂的死因是多方面的,既跟周圍的人和事有關,也跟祥林嫂自己有關,而這一切又都源於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封建禮教思想。每一個小組的學生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可能都不會很全面,因此學生會產生爭論,教師要允許他們爭論,在爭論的過程中,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理解會逐步深刻。)

5、祥林嫂在人們祝福的鞭炮聲中寂然地死去了,伴隨她短暫一生的只有“不幸”,回顧她一生的經歷,她是否進行過反抗?她反抗了什麼?

(説明:這一問題歷來爭議最大,可先讓各小組暢所欲言,然後教師作總結,肯定祥林嫂有反抗,但她只是在反抗自己的命運,對導致一切不幸的根源——封建禮教——她卻絲毫沒有疑問,更不用説反抗了,因為封建禮教在她的頭腦中根深蒂固,她只是在爭得一個“做穩了奴隸”的地位。)

6、讓各組推薦一名同學講述自選的題目及討論分析的結果。

(説明:設計這一開放性的問題,旨在訓練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使學生從更多的層面來研習這篇小説。學生只要能自圓其説,教師都應予以肯定。)

三、佈置作業

以“彌留之際的祥林嫂”為題寫一篇作文。充分發揮想像,想像臨死前的祥林嫂會想些什麼。

(説明:命題的意圖主要是訓練學生的想像力。)

《祝福》教學設計 篇4

知識目標:

體會並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敍手法的作用

過程、方法目標:

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情意目標: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教學重點

體會並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敍手法的作用2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教學用具

課本

設計理念

《祝福》是短篇小説的精品,提供了豐富的小説鑑賞資源。但鑑於教學時間的限制,有如面面俱到,不如有所側重,力求有一定的深度。首先,小説的敍事方式和敍事結構有特色,值得學習和借鑑;其次,小説刻畫的形象鮮明生動、刻畫人物的方法豐富多彩,值得體味;再次,小説的主題特別深刻,但學生對對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又比較陌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要重點引導學生進行探討。計劃用三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魯迅先生曾在《燈下漫筆》中將中國封建社會概括為兩個時代“……”,在《狂人日記》中他説:“中國的歷史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環境當中生活着的中國百姓,不敢對生活有什麼奢求,他們只求生能存命,死後安魂。可就是如此可憐的要求,也被社會冷漠的拒絕。這即所謂先生所説“想做奴隸而不得”。在天地聖眾歆享牲醴的爆竹聲中,一個“想做奴隸而不得”的可憐女人,躺在了寫着“吃人“二字的歷史上!今天,我們一起來看魯迅先生的《祝福》。

教師提問:

(1)這篇小説是按時間順序敍述呢,還是另有特點?明確:在序幕後寫出了故事結局,屬倒敍手法。

(2)這種敍述方式有何特點及作用?明確:從情節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劇的結局放在前面,巧妙地為讀者設置了一個懸念,對讀者有較強的吸引力;從小説的矛盾關係看,小説開頭寫祥林嫂在富人們的一片祝福聲中死去,而且引起了魯四老爺的震怒,突出了人物的矛盾關係。

一、自讀思考

1、把握小説的故事情節,編寫出結構提綱。

2、簡單概括小説的敍事特點。

3、仔細閲讀小説中關於“祝福”場景的描寫,體會小説以“祝福”為題的深刻含義。

二、研讀討論

1、討論小説標題的含義。小説以“祝福”為題,很巧妙。小説起於祝福,結於祝福,中間一再寫到祝福,情節發展與祝福有密切關係。同時,小説主人公又死於“天地聖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祝福聲中。通過這個標題,就把“兇人的愚頑的歡呼”和“悲慘的弱者的不幸”鮮明地擺到了讀者的面前,增強了祥林嫂遭遇的悲慘性,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

2、概括結構提綱(學生討論,教師歸納總結,見板書)3、學生思考、討論。

板書設計

祝福魯迅故事情節提綱:情節內容時間序幕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結局祥林嫂寂然死去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三個半月發展祥林嫂被迫改嫁兩年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約兩年尾聲祝福景象與我的感受

課後記

第二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分析探討主人公的命運。

祥林嫂的悲劇是一場發人深思的社會悲劇,是一出令人同情的人生命運悲劇,值得我們細細地體味、深思。探討:

(1)祥林嫂幾次不幸遭遇都發生在什麼時間?教師概括:立春之日,丈夫死亡孟春之日,被賣改嫁暮春之日,痛失愛子迎春之日,一命歸天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祥林嫂真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

(2)是誰剝奪了祥林嫂的春天?讓我們從祥林嫂的死因來探尋她的悲劇命運。教師概括:死於貧窮,祥林嫂是個乞丐;死於悲傷,祥林嫂失去了愛子;死於恐懼,她憚於死後的酷刑;死於絕望,她認識到雖然捐過門檻也無法贖回生前罪孽;死於孤獨,她的周圍沒有同情,只有冷漠;……那麼,這些責任是不是應由祥林嫂來承擔呢?引導學生結合文中的具體描寫來具體分析。教師總結歸納:誰剝奪了祥林嫂的“春天”?是封建禮教和吃人的宗法制度害死了祥林嫂,具體説來,是政權、族權、夫權、神權害死了祥林嫂。她被迫改嫁是族權的唆使;她的再嫁被認為“敗壞風俗”,是夫權的影響;而她這“恥辱”到“陰司”還洗不掉,是神權的控制;魯四老爺對她的迫害和侮辱,依靠的又是封建政權。

二、歸納總結祥林嫂形象的社會意義:

1.是萬惡的封建社會,剝奪了祥林嫂的春天。作者刻意把喪夫、再嫁、失子、歸天幾個最關鍵的情節都安排在春天發生,將生機盎然的春給祥林嫂悲慘命運作自然背景,有養深刻的用意,它能造成強烈的對比,更有力地提示出封建制度的罪惡。

2.祥林嫂的悲劇不僅僅是個人的,而具有深刻的社會性,不推翻吃人的封建制度,象祥林嫂這樣的勞動婦女的悲劇命運是不可能改變的。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搶答。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搶答。學生結合文中的具體描寫來具體分析。祥淪為乞丐,是不是她不願勞動所致?否。相反,她十分勤快能幹,一個人做幾個人的工,更重要的是她對能勞動的生活感到十分滿足。她淪為乞丐的主要原因是被人剝奪了參與祭祀的資格,來自精神的重擊使她喪失了以往的勞動能力。祥林嫂因什麼失去了兒子呢?狼。祥的不幸,有的來自人禍,有的來自天災。第一個丈夫的亡故應屬天災,祥是無辜的。沒有從一而終招致生前死後懲罰的原因在祥林嫂嗎?回答也是否定的。改嫁是婆婆所逼,她曾做過拼死抵抗。……這一切的一切都證明了祥的清白無辜,她對自己的死不承擔任何責任。那麼,誰應為她的死負責呢?首先,我們可能會找出許多在祥林嫂死亡事件中犯有過失的人物,如魯四、四嬸、婆婆、柳媽等,但我們很快就會發現,這些人物中沒有一個可以承擔祥林嫂死亡的直接責任!但我們又明明知道,祥並非死於自殺,在久已走投無路的絕境中還苦苦掙扎到最後一息,那怎麼會沒有加害者呢?加害者就是封建禮教和封建的宗法制度。再度審視魯四老爺等活動在祥林嫂周圍的的人物,她們無一不是在這一觀念的支配下行動的。例如魯四老爺,他有三次“皺眉”。第一次是祥初到魯鎮時,他“討厭她是一個寡婦”,所以皺了眉,他也許是嫌她沒有立即自裁,隨亡夫而去;第二次是在猜測祥可能是“逃”出來的時候,他非但沒有同情,反而嫌棄,只能説明他恪守禮教的頑固;這位老爺第三次皺眉發生在祥二進魯鎮時,這次,他不只是和四嬸嘀咕,而且暗中叮囑不可讓“敗壞風俗”的祥林嫂參與祭祀,成為日後在精神上徹底擊垮祥的直接原因。再如魯鎮的眾人,竟一致把祥因抗拒被賣而撞傷的額頭視為“恥辱的記號”,把她的悲哀“咀嚼鑑賞”成渣滓後,再行“唾棄”,他們所取的立場仍是禮教的立場。所以用丁玲的話來説:“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樣地把她往死裏趕,是一樣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板書設計

立春之日,丈夫死亡孟春之日,被賣改嫁沒有封建禮教暮春之日,痛失愛子春天宗法制度迎春之日,一命歸天

課後記

第三課時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引導學生研究環境(景物)描寫的特點和作用。

全文典型的環境描寫有三處,各有特點各有作用,教師引導學生閲讀、體悟,討論歸納。

二、引導學生鑑賞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這篇小説在塑造祥林嫂時,運用了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多種手段刻畫人物,其中肖像描寫運用的特別成功。要求學生找出三處肖像描寫,比較閲讀,思考肖像的變化反映了什麼。教師總結:三次肖像描寫,相互對照,訴説了祥悲慘的一生。作者正是通過這樣的肖像描寫,塑造了一個被封建禮教束縛、被踐踏、被遺棄的舊中國的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有力地鞭撻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

三、拓展訓練電影《祝福》有這樣一個情節:祥林嫂捐了門檻,仍然被禁止參與祭祀活動,於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廟怒砍門檻。你覺得這個情節合不合情理?寫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説説你的看法。

學生討論歸納:

第一處(第一、二自然段):小説在開頭就渲染了魯鎮年終祝福的熱鬧忙碌的氣氛:晚雲的閃光,爆竹的鈍響,幽微的火藥和人們忙碌的景象,調動了讀者的視覺、聽覺和嗅覺,使人如見其景,如聞其聲。“沉重”、“陰暗”、“亂成一團糟”等詞透露出了作者對這種氣氛的壓抑和反感。其中有一句話“年年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這句話點出了辛亥革命後農村風俗習慣依舊,封建思想依舊,而破折號後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貧富懸殊的社會裏,窮人無福可言。這些語句,勾勒了當時的社會環境,揭示了祥悲劇的社會基礎。

第二處(第八頁第二段):渲染了悲涼沉寂的氣氛,烘托我的心情。中間的議論是反語,表現了我對這個黑暗社會的憎恨,最後一句的“舒暢”是憤激和沉痛之語。

第三處(最後一段):這段景物描寫是由迴響到現實。第一句是過渡,與前面轉入回憶的句子相照應,渲染了熱鬧氣氛,同時反襯出祥慘死的悲涼。最後一句故意虛寫,那些“醉醺醺”蹣跚着的“天地聖眾”哪裏會賜福給窮人呢?買不起爆竹的窮人們,得到的只是無窮的痛苦和悲哀。學生歸納:祥第一次到魯家時,“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臉色青黃”是生活艱辛的烙印,紅潤的臉頰顯示了她青春的活力,因為她畢竟才二十幾歲。而她第二次來到魯家時,“她仍然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着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順着眼”,是她善良性格的體現,突出了她內心的悲哀和空虛,對封建禮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無奈,從那“消失了血色兩頰”、“眼角上的淚痕”、“沒有精神的眼光”的描寫,不難體會到祥在遭受夫死子亡的打擊後極度痛苦的心情。作者第三次描寫祥林嫂時和前兩次就迥然不同了:“五年前花白的頭髮,即今已經全白,全不象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睛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這形象,多麼令人毛骨悚然!她也曾有過強健的體魄、旺盛的精力,而現在,她的精神已完全崩潰了。

《祝福》教學設計 篇5

一、課文引入

上一節課我們看了夏衍根據魯迅同名小説改編的電影《祝福》,並佈置同學們根據課文改寫《祥林嫂的故事》,下面請位同學來講講《祥林嫂的故事》。

(用電腦把相關情節的畫面投影到大屏幕上,增強形象性。)

二、學生講述

祥林嫂是衞家山人,二十六七時死了男人,從家裏逃出來後,由衞老婆子介紹給魯四老爺家做女工,魯四老爺討厭她是個寡婦,時常皺着眉頭,一副不太高興的樣子。日子很快過去了,祥林嫂做工十分賣力,甚至比男人還勤快,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的煮福禮,全都由她一人包辦,這一年魯家竟不用僱短工。

新年剛過了不久,祥林嫂到河邊淘米洗菜,被婆家的人用白蓬船綁了回去。婆家又把祥林嫂賣給賀家坳的賀老六,用買得的錢做小兒子娶媳婦的聘禮。祥林嫂拼死反抗,在拜堂時猛撞香案,血如泉湧。好在賀老六待祥林嫂不差,家中又添了個男孩阿毛,日子還算安穩。

哪知兩年以後,厄運再次降臨到祥林嫂頭上。先是丈夫患傷寒去世,接着兩歲的兒子阿毛又被狼銜去吃了五臟,只剩一隻小鞋掛在刺柴上。賀家大伯來收屋,把祥林嫂趕出家門,她走投無路,只好回到魯鎮做魯四老爺家的女工。魯四老爺告誡魯四太太,祭祀的時候不要讓祥林嫂插手。祥林嫂反覆地向人們訴説着阿毛被狼吃的悲慘故事,但鎮上的人卻漸漸對她失去興趣。

自從和柳媽談了天,知道死後的魂靈要鋸開兩半分給兩個男人,要到土地廟捐門檻,讓千萬人踐踏才能贖罪。從此,祥林嫂閉了嘴脣,頭上帶着大家以為恥辱的記號的傷痕,默默地跑街,掃地,洗菜,淘米……用歷來積存的工錢到土地廟捐了門檻。她本以為可以坦然地做祭祀的活兒,但是魯四太太仍然不讓她插手,使他大受打擊。她的精神更不濟了,記憶尤其壞,最後被趕出魯家,淪為乞丐。

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裏,在魯鎮即將進行祝福之時,祥林嫂凍死在鎮上,結束了她悲慘而又屈辱的一生。

三、尋找兇手

究竟是誰殺害了祥林嫂?祥林嫂是帶着疑問、痛苦,也帶着希望、幻想死去的,她臨死前有什麼遺願呢?她臨死前提了三個問題:一個人死了以後,究竟有沒有魂靈?有沒有地獄?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見面嗎?對魂靈,祥林嫂既“希望其有,又希望其無”。她希望死後的魂靈能與阿毛、賀老六一家團圓,又害怕自己嫁過兩個男人,不能從一而終,不能善終,要在地獄裏受罪。是誰弄得祥林嫂欲生不得,欲死不能呢?是什麼人把她趕上絕路呢?

(從親人、主人、眾人三方面入手,把大問題化整為零,變為幾個有針對性的小問題,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尋找答案)

1、祥林嫂本來也有自己的家,但她的親人是怎樣對待她的?

⑴初到魯鎮時她的情況怎樣?可以推想她在衞家山時過着怎樣的日子?

第34段:“臉色青黃”,可以推出她在衞家山時一定吃的很差;由“手腳都壯大”可知,一方面是本人勤勞,另一方面是勞動負擔很重。

⑵從她到魯家十多天裏瞭解到的情況來看,她的境遇是怎樣的?

第35段:“家裏有嚴厲的婆婆”“十多歲的小叔子”,“她丈夫死了,比她小十歲”。她二十六七歲,也就是説她丈夫跟同學們一樣年紀的時候就已經娶媳婦了,那麼她的小叔子也多歲了,(也該娶媳婦了)但家裏以打柴為生,家境窮困,沒錢娶媳婦,該怎麼辦呢?(買掉她換錢)

⑶新年過後,堂伯為什麼來尋她?夫家為什麼要抓她回去?為什麼要把她嫁到深山野坳裏去?

堂伯和祥林是一族裏的,幫族人抓他回去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夫家抓她回去賣掉是要換錢來娶小媳婦。第58段:許給本村人,財禮就不多,嫁到深山野坳裏去,可以買八十千,除了娶媳婦辦喜事外,婆婆還賺了一筆,可見這位婆婆確實厲害。從課文40段對她的描寫,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感情呢?(不以為然,厭惡)

⑷賀老六待她不差,還生了個兒子阿毛,賀家大伯憑什麼要收屋趕她出來?

第67段:賀老六和阿毛都死了,她想守寡也守不住。大伯是賀家族裏輩份高的人,可以按族規收回賀家的財產。

小結:祥林嫂嫁給衞祥林後,就被稱為“祥林嫂”,沒有自己的名字,説明她沒有自身的人格地位可言,“嫁夫從夫”,這是夫權的體現。祥林死後,婆婆是絕對的權威,衞家的堂伯也幫忙抓她回去賣,憑的是族權,“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第二個丈夫死了,兒子沒了,依封建禮教制度,只有男人才有繼承權,婦女無子可從,就失去賴以生存的活路。賀家大伯來收屋趕她,憑的也是族權。由此可見,祥林嫂沒有自身的人格地位,沒有獨立的經濟地位。

2、為了維持生計養活自己,祥林嫂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到地主家做女工,但她的主人又是怎樣對待她的?

⑴她第一次到魯家時受到怎樣的對待?魯四老爺的態度怎樣?

第34段:“四叔皺了皺眉”,俗話説夫唱婦隨,四嬸知道他的意思是討厭她是一個寡婦。在封建社會裏,男的死了,輿論往往歸罪於妻子命不好,剋死了丈夫,是掃帚星、白虎星。魯四老爺是個老監生,第一次見祥林嫂就歧視她。

⑵到魯家後,還受到怎樣的對待?魯家“竟沒有添短工”,説明了什麼問題?

“竟”字表明,往年都是僱短工的,當年只是因為祥林嫂“竟”可不添短工,説明祥林嫂勤快勞累,也説明魯四老爺對她剝削重,榨取她的剩餘勞動力。

⑶祥林嫂被婆婆抓走後,魯四老爺的態度如何?反映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第46段“可惡!然而……”“可惡”是指她婆家的人可惡。魯四隻想到搶走祥林嫂有損他家的威嚴,可見魯四是一個自私的人;“然而……”這句的言下之意是:然而根據封建族權,婆婆有權處理首寡的媳婦,我魯四還有什麼話好説呢?魯四認為祥林嫂的婆家搶走祥林嫂是名正言順的,可見他冷酷無情,思想反動。

第49段“可惡!”是指衞老婆子的行為可惡,同時也為此事弄得家門不幸而感到可惡。

第52段“然而……”有兩層意思:失去一個好的幫工,再找一個好的很難;她被搶是合法的,無話可説。

⑷祥林嫂第二次到魯家時,魯四老爺怎樣對待她?

第71段“暗暗地告誡四嫂”有警告的意思;“雖然似乎很可憐”言下之意是並不見得真可憐,不值得同情;“祭祀時候可用不着她沾手”就是一點點也不能碰。封建道德觀認為,婦女應該從一而終,餓死事小,首節事大,何況祥林嫂死了兩個丈夫。魯四老爺不能容忍這種違反封建禮教的現象存在,他一口咬定祥林嫂是“不乾不淨”,“敗壞風俗”的,於是祥林嫂連祭祀時拿筷子的權力也沒有了。

第72段“四叔家裏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而鎮上買得起爆竹和福禮的人也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可見辛亥革命後中國的農村狀況:人們的迷信思想依舊,神權還統治着人們的精神世界。

⑸捐了門檻後,祥林嫂的心情怎樣?但魯家又是怎樣對待她的?

“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時候也是祭祀”,可以體現她的價值,使她覺得受人重視,為了求取在祝福時做福禮擺祭品的權利,她用“歷來積存的工錢”捐了一條贖“罪”的門檻,本來以為可以“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但得到的仍是“你放着吧,祥林嫂!”這樣一聲喝令,粉碎了她生前免於侮辱,死後免於痛苦的願望,她的一切掙扎都在這致命的打擊中破滅了。她捐門檻讓千萬人踐踏向神贖罪的資格沒有得到封建權威魯四老爺的認可,連精神上的寄託也被剝奪了。

⑹當祥林嫂沒有利用價值了,魯四是如何處置她的?這最後導致祥林嫂什麼命運?

魯四老爺榨取祥林嫂的手段是高明的,血汗榨取完了,就打發她走,導致祥林嫂淪為乞丐,死在祝福前夕。甚至祥林嫂死了,還説她“不遲不早,偏偏在這時候,──可見就是一個謬種!”足以見他自私自利,冷酷無情,憑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權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小結:可見,在主人家裏,祥林嫂受歧視鄙視,榨取血汗,被剝奪精神上的寄託。

3、魯鎮上的眾人是怎樣對待祥林嫂的,他們要對祥林嫂的死負責任嗎?

⑴怎樣看待柳媽這個人物?如果不是柳媽揭傷疤,人們會進一步嘲笑諷刺祥林嫂嗎?如果不是她蠱惑祥林嫂捐門檻,祥林嫂後來受的打擊會那麼致命嗎?

第90段“柳媽不耐煩的看着她的臉”,“我問你:你額角上的傷疤,不就是那時撞壞的麼?”對祥林嫂講的故事,柳媽已感到厭煩,以揭人家的傷疤作為談資,對祥林嫂改嫁時頭上留下的傷疤採取奚落的態度。魯迅先生在描寫中對她不無微詞,如寫她訕笑祥林嫂時蹙縮得像一個核桃似的臉和煞有介事的詭祕神氣等,都流露出作者對她的厭惡之感,完全是一副小市民嘴臉。

⑵柳媽的地位是否和祥林嫂一樣,也受壓迫、剝削?柳媽提議的出發點是想幫還是想害祥林嫂?

其實柳媽和祥林嫂同樣是一箇舊社會的受害者,雖然她臉上已經“打皺”,眼睛已經“乾枯”,可是在年節時還要給地主去幫工,可見她是一個受壓迫的勞動婦女。但是由於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天堂、地域之類的邪説和“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理學信條。至於她講陰司故事給祥林嫂聽,也完全是出於善意,主觀願望還是想為祥林嫂尋求“贖罪”的辦法,救她出苦海,並非要置祥林嫂於死地。但柳媽以剝削階級統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為指導,來尋求解救祥林嫂的“藥方”,這不但不會產生療救的效果,反而給自己的姐妹造成難以支持的精神重壓,是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淵的增加痛苦的軟刀子。

⑶魯鎮上的人們是又是怎樣對待祥林嫂的?

第77段:鎮上的人們音調和先前很不同,但笑容卻冰冷冷的。

第79段:男人、女人、老女人只把祥林嫂的故事作為談資,“陪出許多眼淚來”,顯示一下自己的同情心而已,其實是想滿足一下自己的獵奇心理。第80段:全鎮的人們對祥林嫂反覆講的故事感到厭煩的頭痛。第87段:“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經大家咀嚼賞鑑了許多天,早已成為渣滓,只覺得煩厭和唾棄;但從人們的笑影上,也彷彿覺得這又冷又尖,自己再沒有開口的必要了。”

小結:由此觀看,魯鎮上的人們對祥林嫂冷漠厭煩,嘲笑唾棄,是增加祥林嫂痛苦的軟刀子。

四、揭示主題

親人:婆婆、堂伯、大伯。

主人:魯四老爺、魯四嬸。

眾人:柳媽、魯鎮男女。

夫權、族權、神權:封建禮教、封建思想。

他們都把殺人的矛頭刺向了祥林嫂。正如丁玲所説“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樣把她往死地裏趕,是一樣使她增加痛苦。”

祥林嫂是舊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她勤勞、善良、質樸、頑強,但在舊社會卻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反而成了一個被踐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視的人物,以致被舊社會所吞噬。在被婆婆、堂伯、大伯虐待、出賣,被迫再嫁,被驅趕時,她不斷掙扎;為了能使魯四老爺、魯四嬸再讓她在祝福前做祭祀的活,擺脱靈魂上的迷信枷鎖,爭取做人的權利,她傾其所有到土地廟裏捐門檻,面對柳媽、魯鎮男女的種種譏諷、侮辱與傷害,她給以無聲的抗議。但在封建社會裏,找不到違反了封建禮的祥林嫂的位置,更何況她還要反抗,這更加為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所不容。正是以禮教和封建思想為指南的魯四老爺和受這種思想文化薰染毒害的人們,是他們的思想把一個善良、質樸、頑強的婦女推向恐怖的地獄。封建社會的三道繩索夫權、族權、神權,把祥林嫂置於死地。爭像丁玲同志所説:“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樣把她往死地裏趕,是一樣使她增加痛苦。”

祥林嫂這個人物的悲劇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是無可避免的,通過剛才的學習探討,我們可以知道《祝福》的主題:

《祝福》通過塑造祥林嫂這個藝術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在封建禮教摧殘下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揭露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

五、佈置作業

這一節課我們是以《祥林嫂的故事》引入的,為什麼這篇小説不像《孔乙己》那樣用人名來命名呢?魯迅先生説過:“要極儉省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祝福》緊緊圍繞人物性格的發展,三次着重描寫了祥林嫂的眼睛的變化。本文魯四老爺與祥林嫂的衝突最厲害,在你的想象中,魯四老爺應該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課後完成以下作業:

1、思考討論:把這篇小説改名為《祥林嫂》好嗎?作者多次描寫祝福的景象,寫祥林嫂在年終祝福時無限悽苦地離開人世,並把這篇小説取名為《祝福》有什麼深層含義?

2、課文中作者沒有寫出魯四老爺的肖像,請你通過想象,選擇一個場景,刻畫魯四老爺的肖像,特別是眼睛。字數為200字左右。

《祝福》教學設計 篇6

【設計意圖】小説的教學一般是從人物、情節、環境的分析中,獲得對小説的理解。本課堂設計試圖用"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理念,重點抓住小説中幾個容易被人忽略的小問題,來把握人物的主題,體會小説的創作技巧。

【問題設計】一個日子;二次微笑;三樣眼神;四場飛雪:五張賬單。

【課堂準備】投影儀、視頻材料

【課堂時數】二課時

【一課時】

【教學要點】感知課文,理清情節線索。分組研究問題。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

我們在國中曾經學過魯迅的小説《故鄉》《孔已己》,其中由活潑可愛而變成麻木愚昧的閏土,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孔已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開始學習魯迅的又一篇傑出小説《祝福》,這篇小説是魯迅小説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説後來被改編成電影或多種話劇。它為什麼會有這樣大的魅力呢,請看課文。

二、初步感知課文:

⒈速讀課文,劃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⒉指名學生講述故事梗概,理清情節。

⒊解讀課文的敍述技巧。

板書:

情節內容時間

序幕祝福景象和魯四老爺

倒——結局突然死去——————

敍開端初到魯鎮三個半月五

發展被迫改嫁兩年

——高潮再到魯鎮約兩年——年

尾聲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⒈“祝福”的日子到底在那一天?具體時間呢?

⒉祥林嫂在祝福前夜寂寞死去,但她生前曾給世人留下過甜甜的笑容,請你找出來讀讀,你能在這些笑容背後發現什麼嗎?

⒊魯迅先生説“要極儉省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在本文中,魯迅是怎樣實踐他的寫作主張的?請你找出本文描寫祥林嫂眼睛的句子,並品出其中的內藴。

⒋魯迅先生在他的《花邊文學》中的《大雪紛飛》一文中,盛讚《水滸傳》“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段中寫雪的“神韻”。其實,他《祝福》中的四次寫雪更加值得一讚。請你找出來,品味品味。

⒌熟讀課文,找出小説中關於金錢零星表述的語句。比較閲讀,看看能發現什麼。

【二課時】

【教學要點】交流心得,總結課文。

【教學點撥】

⒈“一個日子”:

簡析:“我”是在“送灶”的這一夜回到魯鎮的,在魯四老爺家裏呆了兩天,“我”遇到祥林嫂是“昨天下午”,“又過了一夜”,所以我從短工那裏知道祥林嫂死的消息是二十五日或二十六日“晚飯前”。短工説祥林嫂是昨天夜裏死的,即二十四或二十五夜裏。“我”回憶祥林嫂的半生事蹟是在二十五或二十六上半夜。“我”給“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當時在二十六或二十七日“五更將近的時候”,魯四老爺祝福正是這個時候。

點撥:小説從魯鎮準備祝福寫起到“我”聽到祝福的爆竹聲結束,都是圍繞這個日子、緊扣題目展開情節的,所以用“祝福”為題。而又把祥林嫂的悲劇安排在這樣的環境裏,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有錢人在祝福中祈求幸福,窮苦人卻在祝福中悲慘地死去。這對舊社會進行了有力的揭露和諷刺,使作品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⒉“二次微笑”:

簡析:這是指小説主人公祥林嫂露出的兩次笑容。一次是祥林嫂從婆家逃出,在魯四家做工的時候,“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這是一種真心實意地笑,心滿意足的笑,透過這“笑影”,我們領略到的是祥林嫂在婆家非人生活的辛酸和她隨遇而安的保守心理。祥林嫂的第二次笑,是在廚房裏同柳媽閒聊的時候,柳媽取笑她改嫁反抗後的屈從,祥林嫂在無奈之中“笑了”,這是一種含羞的笑,是以“笑”來掩蓋新婚之夜那些難以啟齒的行動,同時也可以看作是對過去短暫而和美生活的甜蜜回憶。在寫法上,這是伏筆,為魯鎮人嘲笑祥林嫂又提供新的資料,同時也是“以樂寫哀倍增其哀”的反襯寫法。

點撥:兩次笑容突出地表現了祥林嫂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貧困。由此引發出去可以進一步讀到祥林嫂的悲慘命運。

⒊“三樣眼神”:

簡析:第一次是在小説34自然段,寫她“順着眼”,突出的是祥林嫂安分守己的性格;第二次是在小説第66自然段,也是“順着眼”,但“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這是她在又一次遭受夫死子亡打擊後痛苦心靈的寫照;第三次是小説開頭,“我”看到淪為乞丐的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這時的祥林嫂已失去對生活的希望,只在渴盼死後的安寧,精神已經完全麻木。

點撥:通過品讀三次眼睛描寫,我們可以勾畫出祥林嫂一生悲苦命運的軌跡,從而更加清醒認識到封建禮教吃人的罪惡。

⒋“四場飛雪”:

簡析:是指小説中四處看似輕淡點染|、實際上卻頗具意藴的飛雪描寫。第一處是為祥林嫂悲慘的死作環境烘托和氣氛渲染:天色愈陰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來,雪花大的有梅花那麼大,滿天飛舞,夾着煙靄和忙碌的氣色,將魯鎮亂成一團糟。第二處是在祥林嫂死後,表現“我”的雪樣心情——無可奈何和無法言説的憤懣:雪花落在積得厚厚的雪褥上面,聽去似乎瑟瑟有聲,使人更加感到沉寂。第三處寫雪穿插在柳媽同祥林嫂談話之前和之間,有兩句,點到即止:“微雪點點的下來了”和“祥林嫂似乎很侷促了,立刻斂了笑容,旋轉眼光,自去看雪花”。這裏一方面將過去短暫生活的甜美與現實生活的冷酷形成強烈對比,另一方面又暗示柳媽講的雪樣故事將對祥林嫂造成嚴重的精神打擊。第四處寫雪在小説的結尾:遠處的爆竹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着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這裏借雪的猖狂,諷刺了封建勢力暫時的得意,更為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層勞動人民無法抗拒的雪樣命運。

點撥:雪的陰冷之氣,也是作品的情感基調。

⒌“五張賬單”:

簡析:是指小説中零星流露出的關於錢的表述。概括起來有如下五處:①福興樓的清燉魚翅:一元一大盤;②初到魯家的工錢:每月五百文;③婆婆從魯家支走的工錢:一千七百五十文;④賣祥林嫂的錢:八十千;娶親費用:五十千;剩餘:十多千;⑤捐門檻的價錢:十二千(十二元鷹洋)。

點撥:分析這五張帳單能夠以小見大剖析封建制度下政權、神權、族權、夫權對下層勞動人民的無情壓榨:祥林嫂辛辛苦苦做工三個半月,還買不下兩盤“價廉物美”的清燉魚翅,可見封建衞道士代表魯四老爺對她經濟上的盤剝;婆婆能從魯家支走錢並把祥林嫂一抓一捆一塞就把她給賣了八十元,花了五十元給小兒子娶媳婦,除其它花銷外,還淨賺十多元,這是族權和夫權在替其婆婆撐腰;祥林嫂把自己兩年做工掙得的工錢乾乾淨淨捐了門檻,還“神氣很舒暢,眼光也分外有神”,這也是神權思想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深毒害。

【課堂小結】(重點從研究性的學習方法去總結)

【學習遷移】用研究的眼光在本單元的小説單元中去發現問題,探討和解決問題。

《祝福》教學設計 篇7

【設計意圖】

實施研究性學習是當前教改的一個重要課題,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是貫穿於學生一切活動之中的。課堂始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因此,研究性學習是課堂學習的主要方式,課堂閲讀教學實施研究性教學,必然是今後課堂閲讀教學的主要方向。本設計旨在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探討新的研究性教學方式,使學生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變成自主式學習。

【設計提要】

本設計由4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熟悉課文,展示研究方向,小組明確探究目標;第二課時:小組研討;第三課時:小組探究成果交流。第四課時:完成研究小論文。

【設計實施】

第一課時

1、熟悉課文:學生快速閲讀全文,旨在讓學生對小説情節有一個大概瞭解。

2、展示研究方向,明確探究目標:教師將課文分為四個研究課題,每個課題又列若干小課題,具體如下:

⑴人物鑑賞:

①祥林嫂;

②魯四老爺;

③柳媽;

④衞老婆子;

⑤四嬸;

⑥祥林嫂的婆婆;

⑦我。

⑵情節鑑賞:

①小説情節安排的特點及作用;

②祥林嫂死因探究。

⑶環境鑑賞:

①祥林嫂生活的社會環境;

②祝福景象的描寫及其作用;

③文中關於雪的描寫及其作用。

⑷、表現手法鑑賞:

①人物刻畫方法;

②以祝福為題的意義。

③以上課題用投影展示出來;為使每個大課題都有人研討,規定每一大組挑選一個大課題。

第二課時

小組研討:第一課時完成後,各小組明確了任務,要求課餘時間就開始蒐集資料,課內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選相同子課題的為小組,充分交換意見後,每個大課題組推推舉1~3位同學在下節課內展示本組研究成果。

第三課時

小組探究成果交流。每個小組推薦1~3名同學上講台陳述本組的研究成果,要求每人發言不超過四分鐘。

第四課時

課內完成研究小論文。在小組研究成果陳述的基礎上。老師提供下列小論文題目,讓學生當堂完成。題目有:

1、祥林嫂的反抗精神。

2、祥林嫂死因探究。

3、祥林嫂個人簡歷。

4、文題祝福之我見。

5、(祥林嫂、魯四老爺、四嬸、柳媽)人物形象之我見。

6、雪景作用之我見。

7、描寫祝福景象的意義。

8、祥林嫂生活圈內的人們對祥林嫂的態度剖析。

9、祥林嫂內心世界探究。

10、對祝福人物刻畫的一點看法。

【教後小記】

以上是我的教學設計,在具體實施中情況有些變化:

1、課題的分組。有些組自己重新組合,沒有按老師的指定。

2、課題的佈置。有些組自選了課題。

3、是課時安排。計劃一課時陳述研究成果,在實施過程中完成不了,實際操作中增加了一課時。四是研究性小論文。老師雖然提供了一些論文題目,但同學們沒有拘泥於這些題目,如有的寫論祥林嫂的笑,有的題目是祥林嫂眼睛發光的原因等等。

學生的研究成果,雖然很多體現的是資料的整合,但也有不少獨到的新觀點。課後,我將這些觀點進行整理,成為了我寶貴的教學參考資料。學生的研究小論文言之有據,言之有理,文中不少觀點,閃耀着學生智慧的火花。限於篇幅,恕不列舉。

【教後感觸】

1、課堂研究性學習確實改變了學生傳統的被動接受學習的方式,在學習中主動探索,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2、老師成了學生學習的特殊夥伴,特殊性表現在老師要點撥,要引導,要有中肯的評述。

3、研究性教學對老師要求更高了,課內老師講解是少了。但老師的備課要更加細緻、全面。

4、不要低估學生的學習探討能力。中學生,尤其是高二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思考能力、蒐集資料能力、整理資料能力等等,怎樣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

《祝福》教學設計 篇8

知識目標

1、瞭解小説創作的時代背景。

2、掌握作品倒敍式的結構方式及運用語言、肖像描繪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複述小説情節的能力。

2、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理解其悲劇的社會根源,認識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培養學生概括主題的能力。

德育目標

1、體味魯迅先生冷峻敍述中深沉的悲憤之情。

2、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同情弱者的高尚情懷。

教學重點

1、理解小説以“祝福”為題的深刻含義。

2、分析小説環境描寫的作用。

3、真切地體驗祥林嫂的痛苦與不幸,關注她的命運,思考其悲劇的根源,領悟作者的創作意圖。

教學難點

1、祥林嫂有沒有反抗性格,該如何評價。

2、學習小説傳神含蓄、雋永洗練的語言,領悟其深層含義和情感。

教學方法

1、通過學生複述課文,教師指導他們概括小説的情節。

2、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小組討論分析祥林嫂的悲劇根源及“我”的角色意義等。

3、朗讀精彩語段,體悟語盲的深層含義及情感。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整體感知,把握小説情節。

2、指定學生分別從“我”和“祥林嫂”兩個角度複述課文,深刻把握小説內容。

3、討淪幾次“祝福”景象描寫的意義及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魯迅先生在《墳·燈下漫筆》中把中國封建歷史分為“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這對於“快樂着我們的快樂,幸福着我們的幸福”的二十一世紀的你們來説,真可謂“不是我想象”。然而,事實原本如此不可更易。今天,讓我們讀讀先生的《祝福》聽聽主人公“祥林嫂”哀怨悽楚的傾訴吧!

二、解題

1、背景介紹

《祝福》發表於1924年。是魯迅小説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敍述的是辛亥革命後中國農村的黑暗現實。農民問題是魯迅這一時期一直在探索的問題。而辛亥革命後,舊中國農村的黑暗是空前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王朝,趕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並沒有真正完成,中國仍然處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和壓迫下,封建的思想觀念和禮教仍然頑固地束縛着廣大農民,尤其是婦女,她們更是受盡了剝削和壓迫,承受着難以想象的肉體上和精神上的雙重重壓。五四運動提出了“民主、科學”“打倒封建禮教”的口號,婦女解放問題也成了這個時期魯迅探索的主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魯迅的小説《祝福》應運而生了。在小説中,魯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餘毒。

2、關於“祝福”

“祝福”是舊時浙江紹興一帶曾經流行過的一種迷信習俗。每當舊曆年底,地主和有錢人家舉行年終大典,殺雞、宰鵝、買豬肉,並將三牲煮熟作為“福禮”,恭請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謝他們保佑當年“平安”,並祈求來年“幸福”。

三、整體感知,理清小説思路

1、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快速瀏覽課文。

2、四人一小組以“我”為角度敍述小説的故事情節,然後指定一男生講述。同時,教師出示要求:①敍述要客觀、條理,必要時也可作適度發揮。②儘可能體現出“我”對“樣林嫂”的同情心。③語言流暢,吐字清晰。

3、四人一小組研究併為“祥林嫂”編寫“年譜”,然後選一代表陳述。

祥林嫂年(年齡)譜

二十六七歲以前與樣林結婚。

二十六七歲春上死了丈夫。冬初逃出家中,經衞老婆子介紹,到魯鎮做工。

二十七八歲春上改嫁。年底生阿毛。阿毛一歲。

二十八歲阿毛兩歲。丈夫患傷寒死去。

二十九或三十歲阿毛三歲。

三十或三十一—歲四歲的阿毛春上被狼銜去。秋天經衞老婆子介紹,回到魯鎮做工。祭祀時很閒,只燒火。年底柳媽建議她去土地廟捐門檻。

三十—二歲近秋到土地廟捐門檻。冬季祭祖時節,仍不讓她拿酒杯和筷子。

三十二三歲頭髮花白,記憶尤其壞。

三十三四歲可能被趕出魯四老爺家。

三十四五歲

三十五六歲淪落為乞丐。

三十六七歲

三十七八歲臘月二十四夜裏或二十五凌晨離開人世。

4、結合“祥林嫂年譜”,指定一名複述能力較強的女生講述“祥林嫂”的故事。學生講述結束後,教師出示如下投影,供學生參考。

祥林嫂、衞家山人,可能姓衞,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

有一年春上,只有二十六七歲,以打柴為生的丈夫祥林死了,二十六七歲的祥林嫂便逃離了家中,經做中人的衞老婆子介紹,冬初進了魯鎮魯四老爺家中做幫工。每月工錢500文。活計雖多且重、但她反感到滿足。

三個半月後,即開春前夕,她的婆婆帶人把她抓了回去。工錢一千七百五十文全被婆婆拿去了。

在這之前,她那嚴厲的婆婆為了小兒子要花一筆錢做聘禮娶老婆就把她許給了賀家澳的賀老六了。因此不幾天,祥林嫂就被裝到花轎裏送到賀家澳去了。她出格地反抗,但不中。年底生了一個孩子,小名叫阿毛。母親孩子養得都胖,又沒婆婆,男人有力氣,又會做活,自家有房子,日子過得蠻好。

但天有不測風雲,年紀輕輕的男人得傷寒死了。沒多久,四歲的阿毛在春上又被狼銜去了。這樣,家中就剩下她一個人了。到了秋天,大伯來收屋、她走投無路,只好由衞老婆予領着,求老主人。主人收下了她,但手腳已沒先前靈活了,記性也壞得多,死屍似的臉上整日沒個笑影,主人家很是不滿。家中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但一切飯菜碗盤都用不着她沾手,她的任務僅是灶下燒火。這對她打擊很大。

之後、她開口總是講阿毛被狼銜去的故事。開始倒還有人聽,後來人們聽膩了,便不僅不表示同情,還取笑她。從這以後,她再也不提阿毛的事了。

魯四老爺家有個幫傭,大家稱她柳媽。柳媽談起她作為回頭人出嫁出格地反抗時留下的傷疤。這話傳揚出去,人們又拿起運傷疤取笑她。柳媽還建議她到土地廟捐一條門檻,贖了這一世的罪名,否則到了陰司,那兩個短命的死鬼男人還要爭,閻王老爺只好把她鋸開來。

她很苦悶,以後花了近一年的工錢捐了門檻。捐了門檻之後,她精神一下子好了起來。

冬至祭祖時節,主人仍不讓她沾碰杯筷、這次她受到了徹底的打擊,簡直成了一個木偶人。不到半年,頭髮變白,記憶更壞。

主人家愈加不滿。不久,終於把她打發走了。或者是離開主人家就成了乞丐,或者是先到衞老婆子家然後再成了乞丐。三四年後,臘月二十四日夜裏或二十五日凌晨人們準備祝福的當兒。祥林嫂在魯鎮離開了人世。

終年四十歲左右。

5、讓學生速讀全文,完成下列投影表格。

四、課堂討論

1、討論小説的線索。

分四人一小組討論後,學生可能有如下看法:

學生甲:以“‘我’的`見聞”為線索。

學生乙:以“祝福”為線索。

學生丙;以“樣林嫂的悲慘遭遇”為線索。

2、學生思考:本文采用了什麼結構方式,這樣安排有何作用?

討論後明確:本文的結構方式採用了倒敍式。小説先寫出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劇結局,然後由回憶把其不幸的一生寫出來。先寫出結果,有利於吸引讀者,抓住讀者的心,對讀者的心靈造成強大的震撼,促使讀者去思考,便於作者與讀者的心理溝通,便於取得讀者的認同。後對祥林嫂身世的敍述,可以幫助讀者根據情節去認識封建禮教是如何摧殘迫害祥林嫂的,並從多個方面去認識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害人吃人的本質,從而加深對作品思想性的理解,更好地認識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五、佈置作業

1、有感情朗讀小説的環境描寫及人物的對話描寫的文段。

2、以“我家的保姆”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記敍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分析樣林嫂所處的典型環境,剖析祥林嫂的悲劇根源及小説主題。

2、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祥林嫂的反抗。

3、深層把握“祝福”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我們生活中的任何人,都是“在一定歷史條件和關係中的個人,而不是思想家們所理解的‘純粹’的個人”。文學反映人的生活整體,也只有通過“生活本身形式”(車爾尼雪夫斯基)才能得到完滿的表現。因此,在藝術作品中對人物形象的分析的“關鍵在於個別的環境”(馬克思)。那麼,在《祝福》中,圍繞和促成人物行動的環境究竟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二、研讀小説的環境描寫

1、提問:作者把祥林嫂的悲劇置於“魯鎮”這個“舞台”上來演繹,“魯鎮”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在那裏表現出怎樣的世態風情?

(1)學生集體朗讀小説的第1~2段。

(2)學生勾畫關鍵句子進行體會,然後前後桌進行交流。

(3)學生自由發言後,明確:①魯鎮是一個封閉式的社會。許多傳統習俗、封建觀念、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級關係在魯鎮的人與人之間被異常嚴格地遵守着。如,當“我”離開五年之後重回魯鎮時,最強烈的感覺是一切“都沒有什麼大改變”;準備“福禮”的是女人,而“拜的卻只限於男人”。②魯鎮瀰漫着濃厚的迷信氣氛。“魯鎮年終的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人們的美好願望寄託在對神的祈求上。

2、學生思考:魯四老爺是一個怎樣的人?

(1)學生默讀課文,摘錄有關語句。

(2)思考後明確:魯四老爺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對社會的一切變化。他向“我”大罵康有為,康有為主張變法,但是他因循守舊。他“案頭”堆放的是“理學”著作,牆上掛的是朱子格言;孔孟之道流佈於周身血脈,封建倫理浸透了通體細胞。孔孟理學、封建倫常正是他處世立身、待物行事的準則。可見,魯四老爺是一個封建思想的堅決捍衞者。

3、學生思考:祥林嫂周圍的其他人對其態度如何?

明確:祥林嫂周圍的人對她表現出令人顫慄的涼薄與冷漠。如柳媽便是無聊冷漠人中的一員。她是“善女人”,“吃素,不殺生”,與人為善。但是她對待祥林嫂,卻沒有像對待其他生命那樣有同情心。柳媽對祥林嫂的再嫁也不以為然,認為祥林嫂“索性撞一個死,就好了”。她又把祥林嫂的談話傳播出去,供他人談笑。這種人情的冷漠也可在魯鎮女人們“鄙薄…‘煩厭”的神情中、在四嬸“祥林嫂,你放着罷!我來拿”慌忙的語調中、在短工“簡捷”“淡然”的回答中看得分明。

4、教師小結:魯鎮是一個封建禮教羅網籠罩下封閉落後的社會,是舊中國整個黑暗社會的縮影。生活在這裏的人們保守、自私,亳無温情可言。可見,祥林嫂生活在一個冰封無化的世界裏。

三、引導學生探究性閲讀

課題一:關於祥林嫂的死因

1、提問:原文中説:“怎麼死的?—一還不是窮死的?”你認為祥林嫂的死因是什麼?

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討論,然後自由發言。

學生看法(略)

2、教師問:許壽裳先生説:“人世的慘事,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了祥林嫂。”你同意他的觀點嗎?

(1)學生自由交流。

(2)引導學生再度審視魯四爺等活動於祥林嫂周圍的人的行為。

3、學生思考並討論:誰應對祥林嫂的死負責?誰是最主要的“元兇”?

四、課堂小結:

揭示了舊中國農民尤其是廣大婦女悲苦生活的社會根源,從而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吃人的本質。同時還有促人警醒,呼喚勞苦羣眾的自我意識之意。

2提問:作者以“祝福”為題,有何深刻含義?

學生思考後明確:①體現了小説以事件命名的特點。②祥林嫂這個典型的農村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是由“祝福”這個典型事件牽動出來的。只有將其不幸置於“祝福”的環境中,才能更清晰地揭承出舊中國社會,尤其是神權在其悲劇一生中的作用,更能深刻揭示出祥林嫂悲劇—生的社會根源,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③把祥林嫂的悲劇一生放在“祝福”的環境中,才能增強祥林嫂的命運的悲劇性,從而深化主題,把批判封建社會、封建禮教、封建迷信思想的主題進一步強化,即把“兇人的愚妄的歡呼”和“悲慘者的呼號”展示給讀者。

五、佈置作業

1、有人説樣林嫂“沒有春天”,試以課文為依據簡要説明之。

2、有的學生把生活中一位因車禍失去兒子的年輕婦女的遭遇等同於祥林嫂的命運,並稱之為?新時代的祥林嫂”。這種看法是否合適?

3、學生課外思考:祥林嫂捐了門檻,仍然被禁止參與祭祀活動,於

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廟怒砍門檻這個情節增添得是否妥當?寫一篇三五百字的短文,説説你的看法。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1、分析小説中“我”的形象及其把“我”作為敍述人的意義。

2、欣賞小説的對話描寫及體味語句的深刻含意。

3、欣賞小説中的肖像描寫。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都熟知魯迅的小説《一件小事》和《故鄉》,都選擇了第一人稱的敍述方式。作品中的”我”不僅在觀照他人,而且也在剖析自己的靈魂。其實,在魯迅的4p內喊》《彷徨》集中採用這種敍述方式的作品還有許多,這個現象很值得我們探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祝福》中“我”的形象及採用這種方式的意義。

二、分析“我”的形象及以“我”為敍述人的意義

1。引導學生分析小説中“我”的形象。

(1)提問:小説中的“我”是一種什麼身份的人?

明確,“我”是一個遠離閉塞、衰敗和蕭索魯鎮社會環境,基本上擺脱了傳統社會精神和道德觀念禁錮的知識分子。(這一點可從“你是識字的,又是出門人,見識得多”“談話是總不投機”等句子中看出)

(2)播放音樂《二泉映月》,指定——男生有感情地朗讀語段——從“況且,一想到昨天遇見樣林嫂的事”至“這樣悶悶的吃完了一餐飯”。

(3)學生思考:①如何理解“我”對祥林嫂的回答“説不清”。②“我”是否同情樣林嫂的命運,又如何理解“然而我的驚惶卻不過暫時的事,隨着就覺得要來的事,已經過去,並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説不清’和他之所謂‘窮死的’的寬慰,心地已經漸漸輕鬆;不過偶然之間,還似乎有些負疚”一句話。

明確‘①對於祥林嫂靈魂有無的發問,“我”的回答有三句話,“也許有”,“也未必”,“説不清”。第一句在“我”是慰藉的話,在祥林嫂卻是似疑實斷的答案,這對祥林嫂“希望其有,又希望其無”是一個衝擊。第二句在“我”已意識到給對方增添了苦惱,於是支吾其辭,而在“祥林嫂”由此獲想到死後的痛苦,更加深了苦惱。第三句“我”的禽棍之辭,在祥林嫂心靈上掀起了更大的波瀾,客觀上加速了祥林嫂悲劇的到來。總之,‘我”的動機是想幫助祥林嫂解除痛苦、然而,相反的結果卻表現了‘我”的軟弱無力。②“我”預料中面又不願發生韻事終於還是發生了。從“我”與“短工”的對話中可看出“我”對祥林嫂是抱有扳大同·情心的。樣林嫂的慘死曾令“我”詫異和驚慌、但這種精神的危機,“只是暫時的事”,程快“心地已經漸漸輕鬆”,不過“偶然之間”有些負疚,並且為了卸去這偶爾的負疚感,“我”已決計離開魯鎮。這充分顯示了一個知識分子在精神道德上的不足——潛意識裏想逃避現實矛盾。

(4)學生動手概括“我”的形象。

明確:小説中的“我”是一個有新思想的知識分子,他同情弱者,但面對魯鎮社會的黑暗又深感自己無能為力,甚至潛意識裏想逃避現實矛盾,在失望和痛苦之餘希望卸去負疚感。因此説,“我’的靈魂還受着傳統思想的深刻影響,精神道德上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2、組織學生討論:在《祝福》中,作者為什麼選擇“我”——一個遠離故鄉的知識分子作為敍述人,而不用其他人。如魯四老爺、四嬸、沖茶的短工或是柳媽呢?

經教師點撥後,學生明確:原因有二:第一,因為故事中除“我”以外的其他人物沒有一個真正關心樣林嫂的不幸。這些冷酷、麻木、愚鈍的靈魂,感受不到人情的冷漠、世態的炎涼和社會

的黑暗,也把握不了自己的命運,因此他們註定當不起故事敍述人的角色。只有遠離了魯鎮傳統社會,具有新思想的知識分子“我”才能站在更高的視點上,以“智識者”的理性精神來認識和思索祥林嫂悲劇的實質及其社會意義,來暴露魯鎮人們人性的殘忍。第二,小説通過對“我”一、——祥林嫂不幸的目擊者對現實的冷漠和無動於衷的態度的刻畫,更能突現出祥林嫂的不幸和社會的無情(試想,一個有新思想的知識分子態度尚且如此,那普通民眾的態度又能會怎樣呢?),同時也體現了一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勇敢的自我解剖的精神。

三、探討小説的藝術特色

分析樣林嫂的外貌描寫

提問:投影中的三個語段分別描寫了祥林嫂哪個時期的外貌?她的外貌有哪些變化?為什麼有這樣的變化?

明確:分別描寫了祥林嫂初到魯鎮,再到魯鎮,臨死之前三個時期的外貌。初到魯鎮是“順着跟”臉色青黃”兩頰還是紅的”,除表現她的忠厚老實之外,還説明她備受婆婆虐待,但畢竟年輕。再到魯鎮,仍“順着眼”,但血色已消,眼角還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精神。這是她被賣改嫁,喪夫失子,精神備受刺激,內心極度悲傷而訴説不出的表現。最後,“我”在河邊遇到她時,她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悲哀的神氣彷彿木刻似的;眼珠間或一輪,還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從臉色的變化到眼珠的呆滯無光,是歲月滄桑在她身上烙下的深刻的苦難的印記,説明祥林嫂已經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成了垂死的人。小説的外貌描寫不僅表現了人物性格,更重要的在於表現了人物命運的變化。

《祝福》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的: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體會並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敍手法的作用。

4.注意領悟魯迅先生冷峻的敍述之中所藴含的強烈的愛憎之情。

教學設想:

[重點]

1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體會並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敍手法的作用。

[難點]

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教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國中時我們曾經學過魯迅的小説《故鄉》、《孔乙己》,少年活潑可愛而中年麻木愚昧的閏土,站着喝酒而穿長衫迂腐的孔乙己,這些人物形象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學習的是魯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説——《祝福》。

二、介紹背景,揭示主題。

《祝福》是魯迅的小説代表作之一,它是魯迅第二個小説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説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舊中國黑暗的社會現實。

《祝福》寫於1924年2月7日。20世紀20年代,正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時期。魯迅正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殘酷的現實不久就讓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並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他們過着飢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因此他在作品《祝福》裏,深刻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

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民主、科學”,而阻礙中國進入民主、科學時代的最大障礙,就是中國兩千多年遺留下來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婦女是中國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魯迅就選取了婦女題材,寫作了《祝福》這篇小説。目的也就在於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餘毒。

小説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

三、檢查預習

1.字詞。

第1段鈍dùn響幽微寒暄xuān第2段瓦楞wǎléng朱拓tà

第3段間jiàn或乞丐qǐgài第10段悚sǒng然躊躕chóuchú

第17段不更gēng事第20段謬miù種第30-31段淡然儼yǎn然

第32段雪褥rù瑟sè瑟有聲塵芥jiè堆形骸hái第34段頰jiá周正第50、56、60段沸反盈天賀家墺ào嚎háo第66段荸薺bíqí絮絮xù

第68、69、72、74段嗚咽yè馴xùn熟桌幃wéi訕訕shàn第79段斂liǎn

第83、87段怔怔zhēngzhēng|咀嚼jǔjué賞鑑渣滓zhāzǐ瞥piē

第96、98、99、101段拗niù不過蹙cù縮詭祕門檻kǎn

第109段窈yǎo陷惴惴zhuìzhuì第112段歆享xīnxiǎng牲醴shēnglǐ蹣跚pánshān

補充解釋:瓦楞:瓦隴,亦作瓦壟。即屋頂上用瓦鋪成的凸凹相間的行列。

間jiàn或:副詞。有時候;偶爾。

悚sǒng然:害怕的樣子。

躊躕:chóuchú也作“躊躇”,①猶豫,遲疑不決:躊躇地呆坐了很久。②徘徊不進:躊躇不前。③研究,反覆思量:頗費躊躇|躊躇多日。④從容自得的樣子:一臉躊躇的神情。⑤心情沉鬱:望西都,意躊躇。

瑟瑟:sè象聲詞。形容顫抖:瑟瑟發抖|形容輕微的聲音:秋風瑟瑟。

沸反盈yíng天:沸:滾翻;盈:充滿。聲音象水開鍋一樣沸騰翻滾,充滿了空間。形容人聲喧囂雜亂。

墺:ào可居住的地方。

絮絮:xùxù1.語繁不斷貌。2.連綿不絕貌。

嗚咽wūyè:1.低聲哭泣。亦指悲泣聲。2.形容低沉悽切的聲音。

歆享:1.神靈享受供物。

蹣跚: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盧進勇蹣跚地跨過兩道水溝,來到一棵小松樹底下|步履蹣跚。也作盤跚。

2.小説是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典型環境的描寫,塑造各種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廣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作品。明確:小説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四、分析課文

1.把握情節的發展脈絡:這篇小説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祥林嫂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們必須先來分析小説的故事情節才能準確地把握住祥林嫂的形象,才能真正領會小説的主題。一般小説的故事情節大體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幾部分組成,有的還有序幕和尾聲。

速讀課文,分析小説的情節結構。

情節內容起訖段落時間

序幕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1~2

結局祥林嫂寂然死去3~33迎春之時,一命歸天(第28段)

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34~53春日之時,丈夫死亡(第35段)

發展祥林嫂被賣改嫁54~65孟春之時,被賣改嫁(第40段)

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66~111暮春之時,痛失愛子(第67段)

尾聲祝福景象與我的感受112

補充知識:孟春:春季的第一個月,農曆正月。又叫初春。同樣有孟冬,孟夏,孟秋。仲zhòng春: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二月。因處春季之中,故稱。同樣有仲夏(盛夏),仲秋,仲冬。季春:春季的最後一個月,農曆三月,又叫暮春、晚春:暮春三月。晚秋:秋季的末期,暮秋、深秋。同樣有暮冬、深冬。夏末。

2.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本文並非按照時間順序來敍述的,而是採用了倒敍的手法,在序幕以後就寫出了故事的結局。

3.在結構上採取倒敍手法有什麼作用?

明確:1為讀者設置了一系列懸念:祥林嫂過去是什麼人?為什麼會落到這個地步?為什麼又會在死前提出那樣奇怪的問題呢?這一切都使讀者急於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2造成了濃厚的悲劇氣氛,揭示了祥林嫂與魯四老爺之間尖鋭的矛盾,突出了小説反封建的主題。

一邊是魯鎮年終祝福的熱鬧忙碌的氣氛,一邊是祥林嫂在富人們一片祝福聲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濃厚的悲劇氣氛;死後引起魯四老爺的震怒,被罵為“謬種”,這就揭示了祥林嫂與魯四老爺之間尖鋭的矛盾,突出了小説反封建的主題。

4.哪一句是在結構上承上啟下,顯示由倒敍轉為順序的?

明確:第33段“然而先前所見所聞她的半生事蹟的斷片,至此也聯成一片了。”

5.本文的線索:從文章的內容看,作者是以“我”的所見所聞所感為線索,以深刻的筆觸展現了舊中國一個勞動婦女祥林嫂生存的社會環境及其悲劇的一生。

6.研讀序幕部分有關環境描寫。

自讀課文第1—2段,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魯鎮祝福景象的?哪些語句帶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內容?

明確:小説在開頭就渲染了魯鎮年終祝福的熱鬧忙碌的氣氛:晚雲的閃光、爆竹的鈍響、幽微的火藥香(第1段)和人們忙碌的景象(第2段)。調動了讀者的視覺、聽覺和嗅覺,寫得層次分明,具體形象,使人如見其景,如聞其聲。

課文中用“沉重”的晚雲,(第1段第2行)“陰暗”的天色,(第2段倒數第9行)“將魯鎮亂成一團糟”(第2段倒數第7行)等語句透露出作者對這種氣氛的反感和貶抑。其中有一句話“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買得起福禮和爆竹之類的,——今年自然也如此”(第2段倒數第11行)值得注意。這句話點出了辛亥革命以後農村風俗習慣依舊,封建思想依舊。而破折號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這貧富懸殊的社會裏,窮人無福可祝,無福可言。這些語句,勾勒了當時的社會環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基礎。

7.小説的開頭寫道:“舊曆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這一句作何理解?

明確:從表面看,這話似有語病──同義重複;其實,它是有深刻的意義的。聯繫上面關於魯鎮年關祝福習俗的生動、逼真的描寫,便可以體會到,這句話的潛台詞就是:封建統治下的中國城鄉每一塊土地,都是鬼神觀念牢牢統治着的地方。而這一點,往往是在舊曆的年底顯示得最充分,最集中。

8.研究祥林嫂幾次不幸遭遇發生的時間:

明確:春日之時,丈夫死亡(第35段)/孟春之時,被賣改嫁(第40段)/暮春之時,痛失愛子(第67段)/迎春之時,一命歸天(第28段)。

得出結論:祥林嫂真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

9.以“春天”為突破口,以“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為話題分析課文:

(1)春天是什麼(2)為什麼説祥林嫂沒有“春天”(3)誰剝奪了祥林嫂的春天

(1)春天是什麼

明確:春天是幸福、生機希望的象徵。

(2)為什麼説祥林嫂沒有“春天”

明確:從祥林嫂的悲慘遭遇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3)誰剝奪了祥林嫂的春天

明確:探討祥林嫂的死因(亦即社會環境對人物命運的影響)。

要弄清祥林嫂的死因必須分析一下小説的中人物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要弄清她是什麼樣的人就有必要分析一下故事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由此來把握祥林嫂的形象,從而領會《祝福》的主題。

在分析情節的同時,可以結合起來分析一下人物形象。我們知道刻畫人物的主要方法有:肖像描寫(外貌)、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等,另外還有細節描寫。從描寫的角度分,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從描寫的詳略分,有白描和細描。白描:文學表現手法之一。主要用樸素簡煉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詞藻修飾與渲染烘托,而用傳神之筆加以點化,有如芙蓉出水,樸實自然。本文是白描的典範作品。(細描:文學創作中的描寫手法之一。用細膩的筆觸對人物進行詳盡的描繪。要求從塑造形象和表現主題的需要出發,對描寫的對象加以渲染和鋪陳,有如鏤金錯彩,綺麗華美。但要防止堆砌辭藻的形式主義或忽視藝術概括的自然主義傾向。)

《祝福》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把握小説的情節結構,理解倒敍手法的運用。

2.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

3.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環境的作用。

【教學重點】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

2.把握環境描寫的巨大作用,體會環境與人物命運的必然聯繫

【教學難點】

1.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

2.領悟魯迅先生冷峻的敍述之中所藴涵的強烈的愛憎之情

【教時安排】

3教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魯迅先生曾在《燈下漫筆》中將中國封建社會概括為兩個時代,在《狂人日記》中他説:“中國的歷史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環境當中生活着的中國百姓,不敢對生活有什麼奢求,他們只求生能存命,死後安魂。可就是如此可憐的要求,也被社會冷漠的拒絕。這即所謂先生所説“想做奴隸而不得”。在天地聖眾歆享牲醴的爆竹聲中,一個“想做奴隸而不得”的可憐女人,躺在了寫着“吃人“二字的歷史上!今天,我們一起來看魯迅先生的《祝福》。

二、整體感知

[互動設計1]相關知識

《彷徨》:《彷徨》是魯迅的第二部小説集。1926年8月出版。收錄了1924年至1925年所寫的小説11篇。《祝福》是第一篇。

這一時期的魯迅基本上還是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還不可能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觀察社會現狀,有時就不免發生懷疑,感到失望。他把這一時期的小説集叫做《彷徨》,顯然反映了當時自己憂憤的心情。但魯迅畢竟是一個“真的猛士”他決不會畏縮、退避、而是積極奮鬥。

寫作背景:辛亥革命後的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性質依舊。婦女始終處在社會的最底層。民國初年政府頒佈的“褒揚條例”中,就有“表彰節烈”的條款。“五四”運動前後,“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禮教觀念流毒甚廣。魯迅一向痛惡封建思想觀念,同情勞動婦女。1924年前後,魯迅寫了《娜拉走後怎樣》《論雷峯塔的倒掉》等抨擊束縛婦女的封建倫理道德的雜文,《祝福》則是以小説的形式來剖析病態社會,以引起療治的主意。

貞節:從宋代起,中國封建社會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趨於保守、僵化、反動,反映這種趨勢的理學出現了,代表人是程頤、朱熹。理學口號是“存天理,滅人慾”。夫權自然是“天理”,而寡婦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慾”破壞了這個“天理”。理學提倡婦女守節,“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寡婦再嫁當然不可以,就連未婚夫死了,也要為他守一輩子。最後更殘忍地提出婦女要為死去的丈夫或未婚夫自殺殉死,併為這樣的婦女立牌坊。封建思想已經發展到滅絕人性的地步。

秩序: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維護封建秩序,提倡“三綱五常”。“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就是臣要絕對服從君,子要絕對服從父,妻要絕對服從夫,不能破壞尊卑秩序。“五常”,也叫“五倫”,是封建禮教所規定的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間的關係,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婦女的三從四德:封建秩序對婦女的壓迫尤為深重。婦女沒有人身權利,沒有獨立的社會地位。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即“三從”。違背了這一秩序的婦女都被視為“罪人”。“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即婦女的思想品德、言語舉止、儀容態度以及家務勞動都要嚴格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

祭祀:對祖先的崇拜也是封建文化思想的一個方面。所以魯四老爺對祭祀非常重視,像已經是“罪人”的祥林嫂,不配在儀式中扮演哪怕是最小的角色。

[互動設計2]梳理結構

小説的情節結構一般分為幾個部分?要求快速瀏覽小説,劃分出情節結構。

點撥: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⑴序幕:祝福景象和魯四老爺

⑵結局:寂然死去

⑶開端:初到魯鎮

⑷發展:被賣改嫁

⑸高潮:再到魯鎮

⑹尾聲: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三、合作探究

[互動設計3]關於倒敍

1.本文在敍述方法上有什麼特點?這種敍述方法有什麼作用?

點撥:倒敍。祥林嫂在富人們一片祝福聲中寂然死去,形成了一股濃厚的悲劇氣氛,可是,這樣的一個悲慘結局非但沒有人同情,竟然引起魯四老爺的震怒,甚至被罵為“謬種”,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懸念:祥林嫂是什麼樣的人?她為什麼會落到這樣的境遇?她為什麼會得罪魯四老爺?……

2.運用倒敍的方法一定要注意銜接,文中哪一句是在結構上承上啟下,顯示由倒敍轉為順序的?

點撥:“然而先前所見所聞她的半生事蹟的斷片,至此也聯成一片了。”

[互動設計4]形象刻畫

找出文中關於祥林嫂的三處肖像描寫,比較它們的異同,思考其用意。

△第一處:初到魯鎮。

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但兩頰還是紅的。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

順着眼

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

△第二處:再到魯鎮。

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

順着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第三處:死前與作者相遇。

五年前花白的頭髮,即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她提着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作者通過肖像描寫首先顯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點:勤勞,樸實,善良,温順,要求極低,易於滿足。但再到魯鎮時,兩頰和眼睛發生了變化,説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極度悲傷。而第三處則顯示其遭遇悲慘,乞討無路,陷於絕境,內心深處受到摧殘,精神麻木,已是瀕於死亡。

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對比中顯示人物的境遇,內心的痛苦和悲哀。

初到魯鎮時,雖可看出祥林嫂一定在婆家生活境遇不佳,但我們仍可看到在她身上還有着青春的活力,但再到魯鎮時,這種青春活力已經不復存在,而第三處則更顯示了不僅青春活力不再,甚至連生命力都已失去。

△肖像描寫是本文刻畫人物的一個特點。本文圍繞人物的遭遇,三次刻畫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從開始時的“順着眼”,到第二次來魯鎮時的“眼角帶着淚痕”,“沒有先前那樣精神”,捐了門檻以後“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嬸一聲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臨死前的“瞪”着眼,“眼珠間或一輪”,都有豐富的內涵。眼睛與其他肖像描寫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劇的幾個過程。魯迅先生曾經説過:“要極節省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

[互動設計5]祥林嫂死因探源

1.祥林嫂死了,死因是什麼?自然死亡?自殺?他殺?

寫作《關於祥林嫂死因的分析報告》。

2.哪些人與祥林嫂之死有着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魯四老爺、四嬸、婆婆、大伯、衞老婆子、柳媽

這些人是如何將祥林嫂逼上死地的?

△魯四老爺:

魯四老爺對僱用祥林嫂最初的態度是“皺眉,討厭她是寡婦。

祥林嫂被搶走時,魯四老爺反應可以用兩次“可惡”和“然而”來概括:魯四老爺估計祥林嫂是逃出來的,“皺一皺眉”表示反感,卻沒有絲毫同情心。尋人時,也仍然是“踱”。發現祥林嫂被搶走,魯四老爺説了兩次“可惡”,“然而”。我們細細分析一下就可以發現,裏面沒有絲毫是對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惡”的是婆婆“搶”的舉動,給自己帶來了麻煩。“然而”是書面語重轉連詞,後面隱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禮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當然,而且表示了魯四老爺的假斯文。第二次説可惡是針對衞老婆子的,對衞老婆子先薦祥林嫂然後又合夥劫她,鬧得沸反盈天,有損魯家的體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這樣比男人還勤快的勞動力是不容易的。

第一部分有一部分魯四老爺的大罵新黨及書房的描寫。這一切都能可看出魯四老爺是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頑固,反對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學和孔孟之道,自覺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他自私偽善,冷酷無情,對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許的,是他通過“祝福”阻斷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他是導致祥林嫂慘死的人物。

△婆婆和大伯:

婆婆強迫祥林嫂改嫁,説明舊社會勞動婦女沒有人身自由,丈夫死了還得受制於婆婆。繩子一捆,塞在花轎裏,以八十千的價格“賣”掉了。祥林嫂的出格反抗也不可能改變她的命運。從中我們還可看到一個矛盾:婆婆賣媳婦是應該的,甚至人們還誇她精明,祥林嫂的反抗是不應該的。在這個角度上,封建思想是支持她婆婆的,婆婆可以支配媳婦的命運。但改嫁又偏偏是祥林嫂最大也是唯一的罪名。在這個方面,封建思想又不可能原諒祥林嫂的“罪”。在這個矛盾中,我們看不到祥林嫂的活路。

大伯收房子也是應該的。原因很簡單,祥林嫂沒了兒子,也就是沒了賀家的後代,也就成了賀家的外人,房子是不能給她的。但封建思想又教育女子們: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在這個矛盾中,我們也看不見祥林嫂的生存空間。

△柳媽

柳媽和祥林嫂同樣是一箇舊社會的受害者,雖然她臉上已經“打皺”,眼睛已經“乾枯”,可是在年節時還要給地主去幫工,可見她是一個受壓迫的勞動婦女。但是由於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地獄、報應之類的封建迷信思想和“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理學信條。柳媽以剝削階級統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為指導,來尋求解救祥林嫂的“藥方”,這不但不會產生療救的效果,反而給自己的姐妹造成難以支持的精神重壓,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淵。祥林嫂花了12元鷹洋去捐門檻,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掙扎,她要頑強地活下去,爭取恢復一個普通女傭的地位。所以捐了門檻以後“神氣很舒暢,眼光也分外有神”,祥林嫂以為從此可以擺脱厄運了。可是四嬸在祭祀時的一句話使祥林嫂陷於絕境。祥林嫂捐門檻後本已告訴四嬸,可四嬸仍不讓她沾手。祥林嫂受到了致命的打擊。“眼睛窈陷下去,連精神也不濟”,膽怯,惴惴,是一個木偶人。祥林嫂精神上的巨大變化,顯示了心靈上的巨大創傷。最終,祥林嫂竟被魯四老爺一腳踢開。

△魯鎮上的人們

魯鎮上的人們對祥林嫂的遭遇沒有任何的同情,他們一開始只是用祥林嫂的悲劇滿足一下自己的獵奇心理,等到厭倦了,便對之嘲笑唾棄,表現出一種冷漠厭煩的態度,他們也是深受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思想毒害的人,正是由於這種思想統治了他們的靈魂,所以,他們鄙視祥林嫂,他們的態度,也增加了祥林嫂精神上的痛苦,他們和魯四老爺一起,把祥林嫂逼上了死路。

“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樣把她往死地裏趕,是一樣使她增加痛苦。”——丁玲

[互動設計6]祥林嫂悲劇的社會原因

點撥:祥林嫂的悲劇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禮教、封建思想對勞動婦女的迫害和摧殘。作品中,封建禮教(魯四老爺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會(魯鎮的人們),無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絕境。社會迫使她不能守節,又不能不守節,“要做奴隸而不得”,正是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劇。

思考:有人説祥林嫂自始至終都沒有反抗過,你認為呢?

點撥:“反抗”主要表現在:面對婆婆的逼嫁,祥林嫂以死抗爭;面對加諸身上的罪名,努力清洗;對死後魂靈的有無的懷疑則説明了她最後對整個傳統的封建觀念發生了懷疑(祥林嫂的三個問題有一個核心,死掉的一家在地獄能否見面。她希望其有,這樣就可以和阿毛及賀老六見面,又希望其無,因為害怕被鋸成兩半。這是長期困擾她的內心深處的矛盾和痛苦。祥林嫂提出這個問題,是在遭受一連串的摧殘和折磨後對封建傳統觀念的懷疑。祥林嫂對生活本無多少希求,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勞動換得起碼的生存條件,可是儘管她不斷努力地追求,拼命地抗爭,卻得不到這起碼的滿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所以,她對整個傳統的封建觀念發生了懷疑。)

“沒有反抗”主要表現在:面對婆婆的逼嫁,祥林嫂以死抗爭,只是為了所謂的貞節;面對加諸身上的罪名,努力清洗,卻把全部的希望寄託在捐門檻上。

由此可見,祥林嫂本人也是個受封建禮教思想毒害很深的人,她把封建禮教思想和迷信思想當作救命稻草,結果反而使自己陷入更恐怖的深淵。因此,我們可以説,祥林嫂也是殺害自己的兇手之一,她的死,既是他殺,也是自殺。但不管是他殺還是自殺,歸根到底,是封建禮教將可憐的祥林嫂逼上了絕路。小説反封建的深刻主題,也就不難理解了。正如魯迅先生的摯友許壽裳先生有關《祝福》的一段精闢的論斷所説:“(《祝福》)描寫一箇舊社會中的女犧牲者,極其深刻,使知人世慘事,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

四、整合評價

[互動設計7]作品中“我”的形象

點撥:作品中的“我“是一個具有正義感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魯四老爺,厭惡封建禮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軟弱無能,無力給祥林嫂以幫助。在小説結構上,“我”又起着線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都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反映,“我”是事件的見證人。

[互動設計8]小説起名《祝福》的含義

點撥:小説起於祝福,結於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密切聯繫。魯四老爺正是通過祝福把祥林嫂逼上絕路的。同時,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題為“祝福”就用祝福的熱鬧繁忙來反襯祥林嫂的悲劇命運。另外,祝福是一種封建習俗。在舊社會,勞動人民無福可祝,無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為這祝福而逼上絕境的。可見,小説取名為《祝福》具有深刻含義。

五、拓展延伸

[互動設計9]答記者問

指導學生自由提問,教師答記者問。

如果學生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將提出以下一些問題:

1.文中的幾個細節

△“一個日子”

“祝福”的日子到底在那一天?具體時間是什麼時候?(從“死的其所、死的其時”着手)

簡析:“我”是在“送灶”的這一夜回到魯鎮的,在魯四老爺家裏呆了兩天,“我”遇到祥林嫂是“昨天下午”,“又過了一夜”,所以我從短工那裏知道祥林嫂死的消息是二十五日或二十六日“晚飯前”。短工説祥林嫂是昨天夜裏死的,即二十四或二十五夜裏。“我”給“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當時在二十六或二十七日“五更將近的時候”,魯四老爺祝福正是這個時候。

小説從魯鎮準備祝福寫起到“我”聽到祝福的爆竹聲結束,都是圍繞這個日子、緊扣題目展開情節的,所以用“祝福”為題。而又把祥林嫂的悲劇安排在這樣的環境裏,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有錢人在祝福中祈求幸福,窮苦人卻在祝福中悲慘地死去。這對舊社會進行了有力的揭露和諷刺,使作品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二次微笑”:

簡析:這是指小説主人公祥林嫂露出的兩次笑容。一次是祥林嫂從婆家逃出,在魯四家做工的時候,“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這是一種真心實意地笑,心滿意足的笑,透過這“笑影”,我們領略到的是祥林嫂在婆家非人生活的辛酸和她隨遇而安的保守心理。祥林嫂的第二次笑,是在廚房裏同柳媽閒聊的時候,柳媽取笑她改嫁反抗後的屈從,祥林嫂在無奈之中“笑了”,這是一種含羞的笑,是以“笑”來掩蓋新婚之夜那些難以啟齒的行動,同時也可以看作是對過去短暫而和美生活的甜蜜回憶。在寫法上,這是伏筆,為魯鎮人嘲笑祥林嫂又提供新的資料,同時也是“以樂寫哀倍增其哀”的反襯寫法。

點撥:兩次笑容突出地表現了祥林嫂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貧困。由此引發出去可以進一步讀到祥林嫂的悲慘命運。

△“三樣眼神”:

簡析:第一次是在小説34自然段,寫她“順着眼”,突出的是祥林嫂安分守己的性格;第二次是在小説第66自然段,也是“順着眼”,但“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這是她在又一次遭受夫死子亡打擊後痛苦心靈的寫照;第三次是小説開頭,“我”看到淪為乞丐的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這時的祥林嫂已失去對生活的希望,只在渴盼死後的安寧,精神已經完全麻木。

點撥:通過品讀三次眼睛描寫,我們可以勾畫出祥林嫂一生悲苦命運的軌跡,從而更加清醒認識到封建禮教吃人的罪惡。

△“四場飛雪”:

簡析:是指小説中四處看似輕淡點染|、實際上卻頗具意藴的飛雪描寫。第一處是為祥林嫂悲慘的死作環境烘托和氣氛渲染:天色愈陰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來,雪花大的有梅花那麼大,滿天飛舞,夾着煙靄和忙碌的氣色,將魯鎮亂成一團糟。第二處是在祥林嫂死後,表現“我”的雪樣心情——無可奈何和無法言説的憤懣:雪花落在積得厚厚的雪褥上面,聽去似乎瑟瑟有聲,使人更加感到沉寂。第三處寫雪穿插在柳媽同祥林嫂談話之前和之間,有兩句,點到即止:“微雪點點的下來了”和“祥林嫂似乎很侷促了,立刻斂了笑容,旋轉眼光,自去看雪花”。這裏一方面將過去短暫生活的甜美與現實生活的冷酷形成強烈對比,另一方面又暗示柳媽講的雪樣故事將對祥林嫂造成嚴重的精神打擊。第四處寫雪在小説的結尾:遠處的爆竹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着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這裏借雪的猖狂,諷刺了封建勢力暫時的得意,更為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層勞動人民無法抗拒的雪樣命運。

點撥:雪的陰冷之氣,也是作品的情感基調。

△“五張帳單”是指小説中零星流露出的關於錢的表述。概括起來有如下五處:①福興樓的清燉魚翅:一元一大盤;②初到魯家的工錢:每月五百文;③婆婆從魯家支走的工錢:一千七百五十文;④賣祥林嫂的錢:八十千;娶親費用:五十千;剩餘:十多千;⑤捐門檻的價錢:十二千(十二元鷹洋)。分析這五張帳單能夠以小見大剖析封建制度下政權、神權、族權、夫權對下層勞動人民的無情壓榨:祥林嫂辛辛苦苦做工三個半月,還買不下兩盤“價廉物美”的清燉魚翅,可見封建衞道士代表魯四老爺對她經濟上的盤剝;婆婆能從魯家支走錢並把祥林嫂一抓一捆一塞就把她給賣了八十元,花了五十元給小兒子娶媳婦,除其它花銷外,還淨賺十多元,這是族權和夫權在替其婆婆撐腰;祥林嫂把自己兩年做工掙得的工錢乾乾淨淨捐了門檻,還“神氣很舒暢,眼光也分外有神”,這也是神權思想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深毒害。

六、研討練習

1.寫好《“我”的日記》;

2.寫好《關於祥林嫂死因的分析報告》;

3.代阿毛寫《我的母親》

《祝福》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理清脈絡,理解倒敍手法的作用。

(2)體會環境描寫、肖像描寫等對於塑造人物、深化主題的作用。

一、導語激趣

有人説祥林嫂是個沒有春天的女人,她先是在春天裏死了丈夫,接着而她在春天裏死了兒子,最後她又在春節的祝福聲中死在寒冷的雪地裏。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的小説《祝福》,看一看魯迅先生是怎樣演繹了這個發生在春天裏的人間慘劇。

二、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速讀課文,列出本文的情節提綱,並且思考作者在小説的情節結構上採用了何種順序,這種安排有什麼作用?

先小組談論,後全班交流

情節內容

序幕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

結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倒敍開端祥林嫂來到魯鎮

發展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

尾聲祝福景象與“我”的感受

《祝福》的結構是以祥林嫂的悲慘遭遇為主體安排的。開頭的“序幕”,交代了悲劇主人公祥林嫂所生活的典型環境。接着用倒敍的方法,先寫祥林嫂的悲劇結局,把祝福景象與祥林嫂的死連在一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然後,對悲劇的主體部分,即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按時間順序展開敍述;最後,仍以祝福情景作為尾聲,深化故事的主題。

倒敍的作用:造成懸念,引人入勝;造成悲劇氣氛,奠定悲涼基調;突出祥林嫂與魯四老爺的矛盾衝突;突出反封建的主題。

(九曲黃河,東流入海,只有具體考察每段河身迂迴曲折的流程之後,才能對黃河入海的全程有一個完整的印象。在閲讀活動中,要把握文章的有機整體,也必須對文章的有機結構作深入剖析,細心發現各部分之間與整體的內在聯繫才行。在把握了整體的前提下,我們才能對“精彩片段“或各個部分的思想意義,也才能對“精彩片段”或各個部分在藝術上作出準確判斷,因為與整體的關係,對整體的作用,是解析評價各個局部的藝術價值的主要標準。整體感知部分的設計是不可或缺的。這樣可以培養學生整體把握教材的能力。對提高鑑賞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專題品析,合作鑑賞

鑑賞角度: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描寫以及其他描寫人物的方法。任選一個角度,可以化大為小深入研究。如“形象”這一角度,可以把視點集中於“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上。

分組討論,確定本組鑑賞專題,合作探究品鑑。15分鐘後小組長將整理有序的發現和大家交流。交流過程中,本小組的成員可以補充論證,其他小組也可以質疑或補充。

1、人物姓名鑑賞

祥林嫂:

(1)、沒有自己的名字,隨從丈夫叫了祥林嫂。説明她沒有人生自主權。也説明那個社會“男尊女卑”現象的嚴重性。

(2)、祥林嫂“不祥”,命運多舛,數遭閔凶,她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

祥林嫂這個名字,表明了作者對她的悲憫與同情。

魯四老爺:

(1)、他與魯鎮同姓,又被稱為“老爺”,説明他是地方權威人物、最高統治者,掌控魯鎮。他的理學老監生的身份,更暗示了魯鎮沉浸在他禮教陰霾的籠罩之中。

(2)、他書房裏的對聯寫作“事理通達心氣平和”是一個極大的諷刺。因為他一見祥林嫂就“皺眉”的態度與他“可惡”“不乾不淨”“謬種”的語言都鮮明地表現出他的事理不“通”更不“達”、他的心氣不“平”、更不“和”。而另一聯已經脱落,説明他的附庸風雅。那脱落的一聯是“品節詳明德性堅定”,可以暗示他是個不明品節、無品缺德的人。

魯四老爺這個名字表明瞭作者對他的嘲諷與憎恨。

柳媽:

(1)、柳,“無心插柳柳成蔭”,柳媽對祥林嫂的精神戕害,是由於她對迷信的執着造成的,是因善而害人,她的無知的善良建議,使得祥林嫂最後一個精神堡壘被粉碎。

(2)、柳,生命力及強,插在哪裏就在哪裏生長。暗示封建迷信思想及易生長、傳播、普及,當時的社會迷信面及廣。

柳媽這個名字表明瞭作者對民眾愚昧無知的批判。

賀老六:

(1)、俗話説“六六大順”,而他賀老六是大不順。花錢娶來的是寡婦,婚姻不順;死於傷寒,壽命不順;兒子夭折,家門不順。

(2)、賀,有慶賀、慶祝之意。而賀老六的人生最終一無所有。大伯,即他的長兄,不慈不仁,又收了他“自家的”房子,趕走了祥林嫂。賀老六無喜可賀,有悲可哀。

賀老六這個名字表明瞭作者對他的不幸遭遇的同情。

祥林嫂的婆婆:

(1)、衞家山人。只衞護自己的家,是個專橫貪婪的封建家長。“她應酬從容,説話也能幹,寒暄之後,就賠罪,説她特來叫她的兒媳回家去,因為開春事務忙,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夠”,堂而皇之地全部收取了祥林嫂一千七百五十文工錢,並且“又取了衣服”。為了獲得更多的彩禮,她又“好打算”,把祥林嫂當作奇貨賣給了深山野奧裏的賀老六,得了八十千錢。這就是她的從容和能幹!

(2)、她沒有具體的名字,説明這種專橫貪婪之徒遠不是個別現象,這種利用宗法家族權威無所不為的封建家長比比皆是,有一個廣大的羣體。

小結:小説《祝福》人物形象的命名有着特別的含義,或寄寓美(祥林嫂、賀老六)的毀滅於其中,或寄寓諷刺(魯四老爺、柳媽)於其裏,作者的憐憫與憎惡,無奈與悲憤隱於人物姓名的深處。

2、爆竹聲聲話祝福——環境描寫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祝福”的特定環境裏,三次有關祝福的描寫,不但表現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第一次是描寫鎮上各家準備“祝福”的情景,顯示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農村的狀況: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村的統治依舊,揭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第二次是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表現出強烈的宗法思想和禮教淫威對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了死亡的道路。第三次實際結尾通過“我”的感受來描寫。祥林嫂的慘死與“天地聖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對照,深化了對舊社會吃人本質的揭露,首尾呼應,結構完善。小説始於祝福,終於祝福,中間又再一次寫到魯四老爺家的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着密切的聯繫。封建禮教正是通過祝福這樣的典型事件在精神上多次摧殘,以致於殺害了祥林嫂,而祥林嫂死時又正是魯鎮家家祝福之時。祝福的熱鬧正反襯了祥林嫂臨終的孤寂淒涼。以“祝福為題更能揭露封建禮教、封建思想對勞動婦女的精神摧殘,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

3、畫眼睛的藝術——祥林嫂的肖像描寫

眼睛是心之窗。課文對祥林嫂進行了三次肖像描寫,描寫的重點是眼睛。通過她的眼睛,我們可以知道,她原本是勤勞善良,安分耐勞的,她飽受生活的慘重打擊後,在人們對於她的苦難的鑑賞、恐嚇、威逼之下,精神完全崩潰,極度悲哀與麻木。最後變成“眼睛間或一輪”的“活物”,祥林嫂在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淫威下,一步步被逼上了死亡的道路。

4、祥林嫂死亡之迷——殺害祥林嫂的兇手偵破

祥林嫂的婆婆、魯四老爺、賀家大伯、柳媽和魯鎮的人,都有罪責。生活在祥林嫂身邊的人們,誰也無意逼死祥林嫂,但確實是這些人把祥林嫂逼上了絕路。中國人世代奉行“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等封建禮教,它毒害了所有的人,而就是這些人,又在不自覺的害別人,他們不約而同得織成了一張無形的大網,吞噬着祥林嫂一類善良的、不幸的弱者。丁玲碩果這樣的話:“祥林嫂是非死不幸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樣把她往死裏趕,是一樣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所以,祥林嫂的悲劇是一個社會悲劇,造成這一悲劇的根源就是封建禮教。封建禮教是殺害祥林嫂的元兇。

(文章的意藴,是貫注在文章生命機體的精神能量,是作家對人生、對生活、對社會、對自然獨特的審美髮現和認識,是具有美學價值的思想和智慧的閃光。在教學活動中,怎樣才能深入體會文章中的思想和藝術個性呢?葉聖陶先生給我們作出了回答。葉老把語文閲讀活動中對課文的鑑賞(審美實踐)比作採礦,“你不動手,自然一無所得,只要你動起手來,隨時會發現一些晶瑩的寶石”。這部分的設計在於把課堂真正還個學生,讓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自己選擇專題,主動去發現,去研究,在自主閲讀與小組合作中不斷生成新發現與新見解。)

四、拓展延伸

1、經典具有永久的可開掘力。《祝福》中的藝術焦點很多,請同學們“放出眼光”、“運用腦髓”課後自己確立專題去閲讀,去發現,自主研究並寫出閲讀體悟。

2、根據《祝福》的內容,為祥林嫂寫一篇小傳。

(提倡個性化的閲讀。努力擺脱從眾的思維惰性,啟發學生“不要讓自己的大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要站在書本之上,開拓嶄新的個性視角,勤於探索,敏於發現,言人所不能言。這一設計對發揮學生主體性,培養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大有好處。)

《祝福》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的】

1、鑑賞人物形象,理解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

2、鑑賞人物的肖像描寫、語言描寫的作用。

3、鑑賞環境描寫對人物描寫的烘托作用。

【教學重點】

目標1、2。

【教學難點】

目標3。

【教學方法】

研討、點撥。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設想】

本文是魯迅的代表著作之一,背景深,內容多。學生雖然在國中已經學習了《孔已己》《社戲》《故鄉》等,但《祝福》對學生來説,難度仍然很大。因而鑑賞這篇課文應建立在學生熟讀文章的基礎之上,才能更好的進行鑑賞。教學時不應面面具到,必須突出鑑賞小説中的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難點即全文幾次祝福場景描寫與祥林嫂悲劇的關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魯迅認為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資格,至多不過是奴隸,中國歷史上只有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魯迅努力從整體上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徵,在此基礎之上,在許多文章中還十分深刻地剖析中國傳統文化的種種弊病,來加以揭示和批判,意在復興,在改善,因而魯迅在他的鄉土小説的創作中也努力解剖、抨擊中國傳統文化在民族心理性格方面形成的種種病態。今天,我們共同研討魯迅小説《彷徨》集中《祝福》為我們塑造的一個病態社會下的一個典型的婦女形象──祥林嫂。

二、作者簡介

1、學生回憶魯迅。

2、教師補充。

三、背景資料

1、《祝福》寫於1924年2月7日,最初發表於1924年3月15日《東方雜誌》第21卷第6號,後收入作者的第二個小説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

2、《祝福》寫於1924年。魯迅還是把故事發生的地點放在將年農村的一個小鎮,而且喚作魯鎮。魯鎮邊式中國農村的一個縮影。魯四老爺、四嬸、柳媽以及鎮上的人們,祥林嫂山村的婆婆、衞老婆子、賀老六,還有作為小説敍述者的我,組成了祥林嫂生活的社會環境。祥林嫂的命運是為這個環境所決定的。只有具體分析這個社會環境,才能深入認識這個病態社會的諸多病症。

3、時代已經是20世紀20年代了,但是長期停滯不前的農村封建社會依然沒有什麼大改變。祥林嫂的不幸,一言以蔽之,在於這個社會根深蒂固的封建性。人權、貞操觀、迷信、人心冷漠等成為祥林嫂在死亡線上遭受殘酷的精神折磨。

四、放映電影《祝福》精彩片斷

五、整體感知作品,瞭解情節,把握小説結構

1、小説情節結構採用了倒敍的手法,這樣安排的好處是什麼?

2、作者把這篇小説取名為祝福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3、然而先前所見所聞的她的半生事蹟的斷片,至此聯成一片了。這一段在全篇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4、小説中詳細的描繪了魯四老爺書房的陳設,目的是什麼?

5、《祝福》中的我在結構上起什麼樣的作用?

6、文章最後一段在結構上起到了什麼作用?

教師點撥思路,並對問題加以提示與總結:

1、《祝福》的情節、結構:

情節內容順序

序幕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

結局祥林嫂悽然死去

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倒敍

發展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

尾聲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倒敍部分的作用:

⑴從情節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劇的結局放在前面,巧妙的為讀者設置了一個懸念,使讀者急於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

⑵從小説的矛盾關係看,小説開頭寫祥林嫂在富人們的一片祝福聲中悽然死去,而且引起魯四老爺的震怒,突出了祥林嫂與魯四老爺之間的尖鋭矛盾,突出了小説反封建的主題。

2、以祝福為題的意義:

⑴祝福是小説情節的樞紐。小説起於祝福,中間一再寫到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着密切的關係。

⑵祝福的歡樂氣氛與祥林嫂的殘死形成強烈對比,在表現主題方面就更增強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劇性。

3、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自然的由上文的倒敍轉如下文的順敍,從第一人稱寫法過度到第三人稱寫法。

4、目的是揭露他虛偽的假道學面目和頑固、保守的本質。

5、祝福是串聯故事的線索任務,《祝福》的故事情節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所憶串聯起來的。我是祥林嫂悲慘遭遇的見證人。

6、文章最後一段通過我的感受又一次描寫了魯鎮祝福的景象。作品將祥林嫂悲慘的四與天地聖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深化了作品的主題,結構上起了首尾呼應的作用。

六、作業

以祥林嫂的故事為題,為祥林嫂的生活經歷寫日記。

第二課時

一、交流日記《祥林嫂的故事》

二、研究肖像描寫的作用

1、作者是怎樣描寫祥林嫂頭髮的變化、臉色和表情的變化、眼神的變化的?其作用是什麼?

頭髮:五年前花白,──即今全白。

臉色:臉色青黃,但臉頰卻還是紅的,順着眼──臉色青黃,只是臉頰已經消失了血色,順着眼。眼角上帶些淚痕──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

眼神:沒有先前那種精神了──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寫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慘的歷史,表現了禮教和迷信把人變成鬼的過程。祥林嫂身心備受摧殘,特別是眼睛的變化,最能表現祥林嫂精神的痛苦。

2、作者寫喪夫後的祥林嫂頭上扎着白頭繩,再次喪夫後她仍然頭上扎着白頭繩,這樣的描寫有什麼意義?

同是扎着白頭繩,祥林嫂卻是為祥林和賀老六兩個男人服喪。寡婦再嫁又剋死了第二個丈夫,從此,祥林嫂不但背上了失節的罪名,而且成了傷風敗俗的謬種,失去了做奴隸的資格,並最終演出了那一幕的悲慘。看起來毫無變化,實際上概括了祥林嫂喪夫、改嫁,再喪夫、失子、被逐等種種不幸,並預示着更不幸的命運。

3、既然喪夫已成為恥辱的標記,祥林嫂為何不甩掉這根白頭繩?

這根白頭繩就是沉重的精神枷鎖。不願改嫁又被迫改嫁的祥林嫂,按照規矩不能不為亡夫賀老六紮着白頭繩。祥林嫂任人鄙棄,唾罵,也要扎着它,否則,她回良心不安的。仍然扎着表現出封建矇昧主義的可怕。

三、品味語言

小説的語言特點,一般被歸納為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口語化、敍述語言的凝練含蓄、新鮮多樣。它在遵循規範的前提下,往往具有作家的獨創性。而且語言的個性化是人物語言最基本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祝福》在語言運用方面即呈現出驚人的匠功。

1、沉鬱的色調傳達出悲哀的感情:

老舍説:一篇作品須有個情調。情調是悲哀的,或是激昂的,我們的語言就須恰好足以配合這悲哀或激昂。比如説,我們要傳達悲哀的感情,就須選擇些色彩不太強烈的字,聲調不太響亮的字,造成稍長的句子,使大家讀了,因語調的緩慢、文字的暗淡而感到悲哀。《祝福》正是這樣,特別是描寫祝福景象的文字,蒙上了一層灰暗的色彩,樂景不樂,叫人只覺得沉鬱。

如:雲是灰白色的沉重的晚雲,爆竹聲是鈍響,天色是愈陰暗了,滿天飛舞的大雪,全無美感,夾着煙靄和忙碌的氣色,將魯鎮亂成一團糟。寫的是新年的氣象,色彩卻如此暗淡,情調是如此悲哀,從中可以體會到作者的感情傾向。

2、人物語言高度個性化:

我的話活像一個新派人物,魯四老爺活像一個講理學的老爺。衞老婆子像一箇中人,柳媽像一個尋開心的市井女人。

四、品味思考

1、短工為什麼兩次重複我的問話?

短工的重複,表明他對祥林嫂的四漠不關心,説不清楚,又表明他認為所問的是明擺着的事情,根本不必問,這説明人際關係的冷漠,祥林嫂在人們心目中無足輕重。

2、魯四老爺兩次説可惡,然而為什麼用轉折句?

轉折正意在後,表明他雖然對祥林嫂的婆家搶走祥林嫂、衞老婆子合夥劫人很反感,但他又認為婆家槍回出逃的兒媳天經地義,合乎綱常倫理。用轉折句深刻揭露魯四老爺衞道士嘴臉。

3、第一次祭祀時,四嬸阻止祥林嫂沾手,説祥林嫂,你放着罷!第二次卻説你放着罷,祥林嫂!句式的變化表明了什麼?

兩句話表意相同但情味有區別。第二次用主謂倒裝句,你放着罷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加以強調,表現出四嬸的緊張、慌亂和嚴厲。這一呵止徹底摧毀了祥林嫂,令她精神完全崩潰。這一聲呵止代表封建禮教和迷信,宣判了祥林嫂死刑。

五、研究小説精當的環境對人物刻畫的作用

作者巧妙的把祥林嫂悲劇性格上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祝福的特定環境裏,三次有關祝福的描寫,不但表現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第一次是描寫鎮上各家準備祝福的情景。揭示出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

第二次是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同時也增強人物形象的真實性和感染力。

第三次是結尾。通過我的感受來描寫祝福景象,與祥林嫂的死形成鮮明的對照,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同時在佈局上也起到首尾呼應,使小説結構更臻完善的作用。

樂景寫哀,烘托悲劇氣氛,與祥林嫂之死形成對照,突出了祥林嫂命運的悲慘。

六、作業

讀罷此文,你可能感觸頗多。請就其一方面,任意寫一篇短評,400字左右。

第三課時

一、交流短評

二、鑑賞人物形象

1、問題,學生課堂討論:

⑴祥林嫂是怎樣一個人物形象?作者怎樣通過祥林嫂的形象表現禮教吃人的主題?

⑵怎樣看待祥林嫂的掙扎與反抗?

⑶魯四老爺大罵康有為表明了他增樣的政治立場?

⑷從魯四老爺的書房看,魯四老爺具有怎樣的性格?

⑸為什麼魯四老爺以事例能達心氣和平為信條,卻誣衊祥林嫂是謬種?

2、教師點撥:

⑴祥林嫂:舊社會農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她勤勞、善良、質樸、頑強,但在舊社會她卻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反而成為一個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視的人物,以至被社會所吞噬。

⑵魯四老爺:政治上迂腐、保守,思想上反動,為人自私偽善,冷酷無情,是當時農村中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

⑶我: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

⑷柳媽: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禮教毒害極深的勞動婦女,和祥林嫂同樣是舊社會的受害者。

三、課堂閲讀魯迅的小説《明天》,比較祥林嫂與單四嫂子形象的異同

四、作業

電影《祝福》有這樣一個情節:祥林嫂捐了門檻,仍然被禁止參與祭祀活動,於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廟怒砍門檻。你覺得增添這個情節妥當嗎?寫一篇三五百字左右的短文,説説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