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總八篇

校園2.04W

為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總八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和朗讀課文,會讀12個生字。

2.體會煙村的小,煙村的美,書寫“一”,認識“田字格”指導書寫。

  教學要點

1.認字寫字。

2.辨認“八、九”、“九、兒”。

  教學準備

CAI課件

  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導語一年級的小朋友可真棒,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掌握了所有的拼音,認識了許多漢字,我們向在坐的老師們展示一下吧!

抽讀卡片:

a.拼音sanyanjiacunzhijiuyizhisiwushi

b.熟字入、幾、家。

2.為了使大家認識掌握更多的漢字,我們進入到識字課型的學習,板書:識字(一)。

3.昨天晚上,在鄉下的兩位小客人打電話給我,想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你們願意嗎認識他們嗎?

4.(聽錄音、貼畫)我叫豆豆,是男孩,我叫姐姐是一個女娃娃。今天,我們特意請大家到我們美麗的小村莊去看一看

  二、聽錄音讀

1.聽完以後,你有什麼感受?

2.他們的家鄉太美了,編輯叔叔阿姨們把它編入我們的課本里。

3.讀課題。

  三、看圖

為了讓大家能來親眼目睹,豆立和姐姐請畫家把它繪成一幅山水畫。

這就是那座小村莊,你看到了什麼?(注意觀察順序有……有……有……還有……)。

討論説,指名説。

  四、自讀課文

1.小詩中又是怎樣描寫如詩好畫的美景呢?自由小聲朗讀課文。讀準每個字的字音。

2.同座兩個小朋友互讀,用橫線畫出圖上有的景物。

  五、檢查讀課文

1.願意把小詩讀給大家聽。

2.遊戲

a.去拼音讀生字的遊戲。

b.看拼音找生字的遊戲。

  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二行)

1.同學們再讀一二行詩,看誰能讀出山村的幽美。

2.自由讀。

3.齊讀。

4.引讀,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美麗的小山村。那裏住着幾户人家傍晚炊煙潦繞着村子,顯得幽美而寧靜。

5.配音樂朗誦。

6.再讀短文一遍、你就是豆豆和姐姐,向告訴別人你住多麼多麼美好的地方?

  七、寫字

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要開始學寫漢字。怎樣才能把字寫得端正,勻稱呢?我們有一個好幫手。板書:誰知道他是什麼?

1.認識田字格,正方形,中間有兩條線把正方形分成了四個小正方形。

2.左上方叫左上格,左下方叫左下格。

3.橫在中間的這條線中一一。

4.手勢表示。(手腦並用)

5.指導書寫。

6.評議。

7.練習書寫。

  八、鞏固練習

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能用上這些表示數字的漢字。你能説幾個嗎?

(日曆、班牌、報紙)

2.遊戲

情境圖遊戲

  九、讀課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的:

1.掌握生字生詞,七年級語文上冊《狼》教學設計。

2.學習記敍的順序和結構。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中心意思。

教學設想

本文篇幅較短,內容並不難懂,但字詞、句式難點很多,語言障礙較大,故教學時重點應放在字詞句的串講上。但字詞句的解決一點也不能離開語言環境,要從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詞的含義。

本文可用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初步解決生字生詞,以熟悉課文為主;第二課時掌握文章的結構形式和思想內容。教學方法仍以學生的活動為本,教師只能處在引導、點撥的地位。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朗讀課文熟悉課文。

2.參看註解,理解生字生詞。

3.複述故事大意,國中一年級語文教案《七年級語文上冊《狼》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1.知識導入。

(1)學習文言文和學習現代文不同的地方有兩點:一點是由於社會生活的變遷,造成內容的差距、認識的困難;一點是由於語言的演變,造成文字的差異、理解的障礙。這兩點又以語言障礙為主。

(2)文言文的語言障礙主要在詞和句上,有很多詞和句在意義和用法上都和現代文不同,學習時要特別注意這些不同的詞句。

(3)文言文閲讀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熟讀。開始時參看註解,會認會讀;然後就要朗讀,讀得琅琅上口、滾瓜爛熟才便於理解。

(4)今天學習課文《狼》,就要按照上述的認識和方法來安排教學活動。

2.關於課文。

這篇課文的有關知識要記住這樣幾點:

①出處。本文節選自《聊齋志異》。

②作者。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清朝山東人,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自幼勤學、聰敏,但一生考場不利,自學成才,在家鄉設館教書,創作了許多鬼怪故事,後來彙編成書,就是《聊齋志異》。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發展。

2..能舉例説明聚落的位置、分佈、形態、建築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3.瞭解保護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4、瞭解城市的發展過程,能夠分析居民與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的關係能力目標:通過學生動手蒐集相關圖片,運用圖片説明城市與鄉村的特點和差別,培養學

生聯繫實際,發現地理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地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生分析城市的好處與不足,使學生樹立環保意識;使學生認識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樹立人地協調發展的地理環境觀。

二、教學重點:

1.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

2.聚落與環境的關係。

3.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

三、教學難點:聚落與環境的關係。

四、教學方法:分組合作式、啟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用具:城市鄉村圖片

七、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主要包括“聚落的形態”和“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兩部分,主要講述聚落的形態、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以及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聚落分為城市與鄉村兩大類型。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樣,但都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着很大的協調適應性。世界文化遺產是前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需要我們去保護它們。故本節的重點是“聚落與自然地理環境的關係”和“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

本節課的教材裏包含了很多活動部分,活動題材多樣。

聚落是學生身邊具體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學方法設計上,主要採用了分組合作式的教學形式,啟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並通過學生向其他同學展示個人的想法和小組的討論結果。

八、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世界上的人們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的人居住在農村,有的人居住在城市,請同學們説説農村與城市的景觀有什麼不同?

【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與學生交流輔助

1、聚落的兩種形態

【引導】閲讀課本P51~52並觀察以下圖片:

【幻燈片】城市和鄉村景觀圖片。思考:

1、什麼是聚落?

2、聚落的形式主要包括哪兩大類?

【分析】聚落是人類從事生產活動和生活活動的場所。從規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萬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幾十個人的村莊,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提問】請幾位同學説説你到過哪個城市,它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麼?而鄉村呢?

【幻燈片】城鄉對比圖,思考:什麼是城市?什麼是鄉村?完成下表:

【引導】城市為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和發展空間,然而城市本身也存在許多問題,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和你聽到看到的,説説城市在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

【承轉】聚落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是在不斷髮展的。讀課本P52頁圖,思考: ①村莊怎樣演變為城鎮的?在它發展過程中它的規模和建築有哪些變化? ②城鎮又是怎樣擴展成城市的?在發展過程中它的景觀有哪些變化?

③隨着城市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鄉村人口變成了城市人口,他們的生活方式會發生哪些變化?

④在哪些地方容易形成比較大的城市?

【小結】聚落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形成聚落的的要素

(1)氣候温暖濕潤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適於耕作

(3)水源充足

(4)自然資源豐富

(5)交通便利

【承轉】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築風格。這些民居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與居民的社會經濟生活密切聯繫。讀課本P53頁圖,思考:

1、寒冷地區的民居牆體厚實,屋內建有壁爐或火炕,窗户比較小,有的窗户還裝上雙層玻璃。在冬天積雪較多的地方,屋頂大多高聳。濕熱地區的民居牆體相對單薄,門窗開得較大,並建有較完善的排水系統。為什麼?

2、看P53圖3-22,想一想,東南亞民居有什麼特色?這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什麼關係?

3、讀P53圖3-23,北非的民居的屋頂大多是平頂。這是為什麼?

4、讀P54圖3-24思考:民居臨河臨湖分佈的現象相當普遍,在支流與幹流匯合處,或者河流入海處,往往形成比較大的城市。你能解釋這些現象嗎?

【小結】聚落的分佈

(1)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工農業生產比較發達,聚落比較密集。

(2)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

【拓展延伸】説説因紐特人的冰屋、黃土高原的窯洞、傣家的竹樓、北京的四合院的民居建築特點及當地氣候特點。

【承轉】世界遺產一般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以及自然文化遺產三大類。文化遺產是指具有歷史學、美學、考古學、科學、民族學或人類學價值的紀念地、建築羣和遺址,是人類的無價之寶。如何把它們保護好,傳給子孫後代,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責任。

2、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

【引導】看課本P54頁,思考:

1、什麼是世界文化遺產

2、為什麼要保護世界文化遺產

3、怎樣保護傳統聚落?

4、保護措施是什麼?

九、板書設計

一、聚落的形態

二、聚落與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的

三、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

十、課後作業:完成學案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默讀課文。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人物的對話,抓住“喊、驚奇、奇怪”等詞語指導讀出句子的語氣。

2.學習用換詞、看圖片和找近義詞等方法理解絢麗多彩、花朵簇簇、懊喪等詞。

3.重點理解“這是多麼美好的禮物啊!”這句話。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由題目入手,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同時對課文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1.創設情境,理清人物關係。

從前,在一個美麗的大森林裏,有一條長長的小路,小路從森林的這一頭一直延伸到另一頭,小路兩邊分別住着:鼴鼠一家、刺蝟一家、狐狸一家和松鼠一家。森林裏還住着一位熱心的郵遞員黃狗

1.學生邊聽教師講故事,邊梳理人物關係?

1.有一天,郵遞員黃狗在門口喊:“鼴鼠先生,有你的包裹單。” 課件出示:郵遞員黃狗在門口喊:“鼴鼠先生,有你的包裹單。”

2.指導朗讀:“鼴鼠先生,有你的包裹單。”,讀出喊的語氣。

3.聽到郵遞員黃狗的呼喊,鼴鼠先生從郵局領回的包裹裏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默讀課文的第3-5自然段,從課文中找找答案。 默讀課文3-5自然段,思考:長頸鹿大叔給鼴鼠先生寄來一個怎樣的包裹?

4.指名彙報,課件出示: 鼴鼠先生拿着包裹,到松鼠太太家去,問松鼠太太:“長頸鹿大叔寄來一個包裹,請您看看,是什麼東西?”

指導學生讀松鼠太太的話,讀出虛心的話氣。

松鼠太太拿過包裹一看,裏面空空的,什麼也沒有。原來,包裹不小心被弄破了,裏面的東西都漏掉啦!鼴鼠先生很懊喪。帶上表情讀出“懊喪”的語氣

  二、體會語氣

1、讀句子:郵遞員黃狗在門口喊:“鼴鼠先生,有你的包裹單。”

2、讀出“喊”的語氣。

3、彙報交流,讀鼴鼠先生的話,讀出虛心的語氣。

4、感受鼴鼠先生的懊喪?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課程的性質和任務

本課程是經管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本課程在非會計專業的設置旨在培養學生對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術的掌握,為後續專業課程及其他經濟類專業課程的繼續學習打下基礎。

二、課程的`目的與要求

本課程是是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專科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非會計專業的學生對於《基礎會計》學習的需求非常明確:為專業服務,學習《基礎會計》的目的是“懂會計”,而不是“做會計”。對他們而言,不是要成為會計崗位上從事記賬、算賬、報賬的專門會計人員,而是要了解會計基本思想和思維方式,能夠利用會計信息進行預測、抉擇,立足於通過“懂會計”達到為其專業服務的目的。

三、課程的教學內容

《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分為10章。

第一章總論主要介紹會計的概念、對象、職能和目標、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和一般會計原則;

第二章會計要素、會計科目和賬户主要介紹會計對象的具體含義、會計恆等式、會計要素、會計科目、賬户及其結構,會計科目和賬户之間的關係;

第三章複式記賬原理重點介紹借貸記賬法的基本內容和主要特點和會計分錄的編制方法;

第四章會計憑證主要介紹會計憑證的意義和種類、原始憑證和記帳憑證的填制及審核、會計憑證的傳遞和保管;

第五章複式記賬與會計憑證的應用講述的是工業企業主要經營過程中主要業務的核算以及財務成果的核算;

第六章會計賬簿介紹了賬簿的種類、登記,對賬、結賬及錯帳更正的規則;

第七章財產清查主要介紹了財產清查的方法以及財產清查結果的帳務處理;

第八章財務會計報告主要介紹了財務會計報表的內容、資產負責表和利潤表的結構原理、基本編制過程;

第九章賬務處理程序主要講述各種賬務處理程序的特點、核算步驟;

第十章會計工作組織介紹了我國會計機構的設置、會計人員職責權限及基本素質要求、會計從業資格及其管理、會計系列的專業技術職稱、會計法規體系等內容。

按照各章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可以把十二章內容分為六個單元:

第一章緒論為第一單元,主要闡述會計的目標、會計的內容和特點、會計的職能和作用、會計的方法等基本理論問題。

第二章為第二單元,主要闡述會計要素的劃分及其相互間的數量關係——會計等式,這是本課程的理論基礎,因為後面的許多會計核算原理與方法(賬户結構、複式記賬法、資產負債表的結構等)都是建立在會計要素的劃分及會計等式基礎上的。

第三章為第三單元,其中的複式記賬原理是本課程的方法基礎。

第四章會計憑證、第六章會計帳簿、第七章財產清查、第八章財務會計報告共同構成第四單元,這個單元主要介紹了會計核算過程的四個主要環節,同時也是四種主要方法。

第五章為第五單元,主要是以工業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情況下的常見經濟業務為例,介紹會計核算基本方法的運用。

第九章賬務處理程序和第十章會計工作組織為第六單元,這一單元是兩個專題,分別介紹了主要的賬務處理程序,和會計機構設置、人員要求及會計法規體系等問題。

由於本課程既有一定的理論性又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因此要求學生學習本課程時既要牢記基本概念,又要理解基本原理,更要熟練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具體要求詳見本課程教學大綱。

四、教學媒體和教學資源

1.本課程的文字教材:

《新編基礎會計》,曲洪山、禹阿平主編,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xx

2.教學參考書:

《新編基礎會計實訓》,禹阿平主編,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xx

《基礎會計學》,吳良海、張素雲主編,立信會計出版社,20xx

《中級財務會計學》,葛家澍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

3.電子郵箱:;聯繫電話:3397811

五、教學過程指導

面對這些從未接觸過公司、企業經濟業務活動的學生,要讓他們在短時間內

理解公司、企業經濟業務活動的基礎上的各種會計概念和會計原理,並對企業的經濟業務活動從會計的角度有一個完整系統的認識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而目前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基本沿用會計專業的模式,分章節逐一的介紹會計憑證的填制與審核、會計賬簿的設置與登記、會計報表的編制、會計核算組織程序等內容。即使教師能在有限的課時內將這些內容都講授完,但由於學生事前事後均沒有相應的課程來進行消化和鞏固,這些教學內容在學生的頭腦裏形成的知識點都是彼此孤立的、支離破碎的,從而無法對企業的經營活動與會計核算方法體系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

非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的現實條件導致的有限教學資源的配置,與現有的《基礎會計》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之間的矛盾,在當前教學狀況下無法解決。要達到《基礎會計》的教學要求,對於非會計專業而言增加課時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我們必須將有限的教學資源配置得更合理。其結論就是必須要將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整合,該簡化的一定要下決心簡化,該強化的一定要化大力氣強化,儘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概念。

(一)強調課程內容的簡約化和結構化

《基礎會計》是會計理論的基礎部分, 介紹會計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包括會計科目與賬户設置、複式記賬的原理、借貸記賬法的運用、會計憑證的填制與審核、會計賬簿的設置與登記、財產清查的組織與方法、會計報表的編制以及鏈接這些方法的會計循環程序, 它是一門會計知識的入門課程且操作性較強。

根據《基礎會計》課程的內容及特點,同時為了使得《基礎會計》的教學滿足高職教育的特點、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改善目前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效果,我們將《基礎會計》的課程內容分為兩大模塊。

第一模塊為會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第二模塊為業務操作。即在教學中完成對會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講授後,就以工業企業為例介紹財務會計的基本核算流程,帶領學生進行工業企業經濟業務的實訓操作。在實際操作中,初步認識每一階段主要業務的特點和運用複式記賬法進行處理。將會計基礎理論之後的會計憑證、會計賬薄、會計報表及會計核算程序等的教學內容完全融入到會計實訓的業務操作中去。這樣可以使教學內容得到精簡,邏輯結構簡化,避免學生對

繁雜的抽象的各種概念的死記硬背。

(二)加強教學內容的綜合性與整體性

按照上述兩大模塊的思路,會計基礎理論之後的教學, 應不分章節, 完全綜合起來, 主線圍繞會計核算程序來講述、練習,即教師首先必須準備一套單步驟的某工業企業一個月的原始憑證( 複印件或自制均可);然後教師根據上述工業企業經濟業務的多少確定每個學生應配備的記賬憑證、日記賬、明細賬( 包括三欄金額明細賬、多欄式明細賬、數量金額式明細賬、生產成本明細賬、應交增值税明細賬等)、總賬、科目彙總表、報表( 這些憑證、賬頁及報表均與實際完全相符);最後組織學生從建賬( 設置賬户) 開始, 進行會計核算程序每一環節的練習, 在練習時隨時強調目前所處的環節, 並在每次練習結束後結合教材總結性講述與本次練習有關的概念內容等。

這樣,教學內容不再是孤立的、單調的説教,而是一個完整的綜合的體系, 學生在學完《基礎會計》之後, 頭腦中就有了一個完整的會計核算程序, 也理解了各環節的關係, 在實踐中建立起會計核算與企業經營活動的整體概念,同時在這種綜合的實訓中,強化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

(三)結合專業特點,補充相關內容

不同專業對基礎會計教學的需求各有側重。其教學內容的設計應符合各專業的不同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結合不同專業的特色,專設相關章節,以滿足其需要。所以對於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的教學總課時中留出8——10課時的時間,讓任課教師針對不同專業對課程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如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相應增加會計規範如會計法、會計準則等相關內容。

(四)考核方法:

1、考核方式:閉卷筆試

2、成績組成:試卷80%+平時成績20%

其中平時成績主要由實訓作業完成情況為準。

撰寫人:制定日期: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審核簽字: 審定日期:年 月 日

系主任審核簽字: 審定日期:年 月 日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學習目標:

1 、學習11 個生字,認識蟲、目兩個偏旁,通過朗讀理解生字、詞。

2 、知道四種動物爪( 蹄) 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3、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習重點:

知道四種動物爪( 蹄) 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三、學習難點: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學習準備:

1 、課件。

2 、引導學生課前瞭解關於動物腳印的形狀以及愛冬眠的動物。

  五、學習過程:

1 、揭示課題

(1) 看雪後景色( 錄像) ,配上雪後景色描寫的短文朗讀,給學生語言材料予以積累。 (2) 今天,我們就到課文中去看看,下雪後,小動物們都在幹什麼?

2 、學生自學

(1) 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按要求自學。

A. 放聲朗讀、運用拼音、詢求幫助、猜等方式克服生字的困難,讀通課文。

B. 圈出你不瞭解的地方。

(2) 彙報自學情況 自學檢查:

A. 指名朗讀,請其他同學點出他沒讀準的音。

B. 請另一學生幫助糾正讀音。

C.怎麼的麼讀輕聲,怎是平舌音。

(3) 糾音後再次朗讀,準備提問。

2、提出問題

1 、學生提問,教師板問題,隨後進行梳理。

2 、師生討論選一個最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為什麼説小畫家們畫畫不用顏料不用筆。反覆朗讀。

3、探究問題

1、理解課文部分,根據課堂實際,分板塊靈活處理,隨機解決提出的問題 為什麼不用顏料和筆呢? 什麼是冬眠?哪些動物也會冬眠?

2 、根據學生的提問,先請學生小組內討論。

3 、第一個問題通過反覆讀,引導學生得出哪些畫其實指的就是腳印。第2 、3 個問題,有條件的可以通過看錄像來補充學生的知識。

  四、解決問題 感情朗讀

( 採用誦讀、領讀、輪讀、邊讀邊欣賞、邊讀邊表演、小組讀等多種方式進行讀的訓練,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五、拓展延伸:

1 、除了課文中的四種小動物,還會有誰也會來雪地裏畫畫呢?

2 、你能學學課文,也來編一首兒歌嗎?提示: -----畫----- -----畫----- -----畫-----

3、作品展示。

  六、總結

在神奇的大自然裏,還有許許多多神奇的東西等着我們去發現,只要我們認真觀察,思考,一定會有許多的收穫。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特殊教學背景】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選用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兒的信》,與文化巨人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文壇泰斗雨果的《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週年的演説》、著名學者傅雷的家書(節選)一起構成“感受精英思想”主題單元,編者意圖在於通過對名家作品的品讀,拓展學生的精神視野,使學生對人生、事業、愛情、藝術等問題有逐漸深入的領悟與思考。毫無疑問,《致女兒的信》“承擔”了這系列思想風采中的愛情教育的“使命”。

文章主題深刻。文章強調人類高尚的愛情遠遠超越“傳宗接代”的生理需要。愛情是一種生命體驗,“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就是告訴我們只有積累了“生活的智慧”,才能完整地真實地為愛下一個定義,這無疑為指導學生正確對待“早戀”提供了感性材料。

文章寫法獨特。書信對“愛情是什麼”沒有作枯燥的理論上的闡述,而是以一個童話故事為基本框架,通過上帝三次視察人間詮釋了愛的偉大:愛情的力量征服了無所不能的上帝,人類主宰了自己的精神和幸福。作為書信體,文章有很多細膩的抒情與描寫。行文意味深長而又文采斐然。

教這篇文章有一定的思想“風險”。十四、五歲的國中生正值青春期,異性之間會產生微妙的感覺,各種傳媒對愛情的渲染,更催化了他們對愛情的好奇與瑕想,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已經初涉“愛河”,蘇霍姆林斯基對年輕人的“不設防”和寬容稍有不遜便會演變成“鼓吹”與“教唆”。

教這篇文章有一定的定位難度。本文是篇思想、藝術價值都很高的經典美文,愛情又是學生較為敏感的話題,就主題糾纏過多,又很容易把它上成一堂以“愛情”為主題的班會課,而忽視它的語言特質和藝術價值。

【創新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致女兒的信》寓意深刻,文字卻淺顯易懂,可以一個課時學完。依據韓軍老師“新語文教育”的課堂理念,每堂課直奔語言,把握幾個要點就行。

本人選擇了三點作為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忐忑、繁衍、化為烏有、無與倫比、一抔黃土、怒不可遏”等詞語的讀音、詞義,並學會運用。

2、體悟細節,學會運用細節描寫進行表達。

3、品味語言,感受作者語言的哲思(對愛情的獨特詮釋),初步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二、教學思路的設計

為避免“主題至上”對語言特質的干擾,我確定了以“説聽讀寫”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路,加上課前的音樂欣賞,共分為五個教學板塊:

1、賞愛情名曲:

課前十分鐘播放揚琴名曲《梁祝》。

2、抒(説)愛情見解:

學生略講梁祝愛情故事,引出課題,並就自己的理解談談什麼是愛情。

3、聽愛情故事:

以“自身經歷”(教師本人化身為蘇霍姆林斯基)演繹《致女兒的信》中的故事,並隨着教師的“講”、“演”顯示教學目標中要求積累的詞語。

4、讀愛情經典:

帶領學生走進文本,品味語言,歸納主題,領悟細節,並進行細節寫作訓練。

5、寫愛情體悟:

賞析哲理語句,昇華文章主旨;寫作訓練,進行內化:以蘇霍姆林斯基女兒的身份給蘇霍姆林斯基寫一封回信。

三、教學機智的運用

1、“美文美講”激發學習興趣:

在學生進入文本前,教師用生動的語言講述課文故事。這種機智的運用脱胎於韓軍“新語文教育”課堂理念的“美讀吟誦”。韓軍認為文字是有體温、有生命、有動感的,傳達文字生命動感的最好辦法是誦讀,這更切合“讀圖時代”的學生心理:學生對聲音和圖像的敏感遠甚於文字。“美講”就是“美讀”的一種變式。800字的文章對大部分學生來説略顯宂長,容易引起視覺疲勞,學生在聽到美妙的故事後,更有興致研讀文本。

2、“體態解詞”提升積累效率:

本課設計在積累語言方面另闢蹊徑,運用了“體態解詞”的教學機智,即教師講故事時,根據語境配以體態語言突出並同步用多媒體顯示本課要求學生掌握、積累的詞語。這樣做能是使學生更形象、更準確地理解詞的含義與用法,從而提高語言積累效率。

3、“故意出錯”突出主題思想:

本文從多方面提示了愛情的真諦。更應對當今中學生要突出的觀念是:愛情要靠一輩子的忠誠來維繫,而不是一時的衝動!課文中上帝相隔五十年後第二次來到人間見證愛情就説明了這點。我在講故事時(學生未進入文本時),故意把五十年錯講為十年。學生在進入文本時很快發現了這個錯誤,我順勢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麼這樣設計(不是十年而是五十年)?為什麼愛情要用五十年的時間來見證?這樣,學生對主題的理解便更為深刻。

【精彩教學片斷】

一、片斷一

師:老師的故事講得好,還是作者的故事寫得好?

生:老師講得好,富於變化的語調使故事引人入勝;同時還配有手勢輔助,很形象。

生:作者寫得也好。描述了很多富有詩情畫意的畫面。

師:其實,老師講得不夠好,同學們的評價太高了。老師講得不好的最大的原因是不夠細緻,如老師講到上帝三次來到人間,看到這對男女(前二次)和他們的後代(後一次)時的情形,只用了簡單的一句話:他們幸福地生活着。作者卻描述了三個生動感人的畫面。我們現在把這些動人的畫面找出來讀一讀。

生:(朗讀。)

那正是清晨,太陽升起的時候。他看到窩棚旁坐着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他們面前的田地裏是一片成熟的穀物。而在他們旁邊放着一隻搖籃,搖籃裏躺着。那男人和女人一會兒望望天空,一會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

原來有窩棚的地方已蓋起一幢圓木造的房子,荒地變成了果園,地裏一片見黃色的麥穗,幾個兒子在耕地,女兒在收麥子,孫子們在草地上嬉戲。老頭兒和老太婆坐在屋前,時而望望紅豔豔的朝霞,時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

舉目向麥田、向火紅色的曙光望去:金黃色的麥穗中站着許多青年男女,他們一會兒望望火紅色的天空,一會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

師:誰能説説這三個畫面感人的地方到底體現在哪裏?

生:它描述的生活場景很美,如第一個畫面中的“成熟的穀物”、“熟睡的嬰兒”……這些畫面色彩明麗,氣氛祥和,彷彿把我們帶到了古樸的鄉村。

生:它表現的情感美,如“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這句話在三個畫面中都有出現,刻畫出了兩個人心靈默契、無聲勝有聲的情感交流世界……

師: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幸福祥和的、美的畫面呢?

生:有。中秋節我們一家團聚在一起燒烤、賞月的情景,就是幸福。

生:……

師:大家生活中的幸福場景的確感人。老師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幸福的襁褓中。現在,老師再跟你們欣賞幾個幸福的畫面。

(投影顯示圖片一)這是電影《坦塔尼克號》的劇照:男女主人公張開雙臂迎風而立……(依次出示圖片二、三)。

師:這些畫面和我們同學開始描述的場景一定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能不能象蘇霍姆林斯基一樣用文字表達自己心中和眼中的幸福呢?

生:能!(學生寫作,教師巡迴指導)

(5分鐘後)師:現在,請同學們展示一下自己文字的精彩:聲情並茂地讀出自己描述的幸福畫面。

生:一個幽靜的小院裏,有一個小涼棚,這小涼棚似乎專為等候一對老人而設。看,他們又來了,相互攙扶着來到涼棚下,頭頂是幾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樹上的小鳥在歡快在唱着歌,他們就這樣相擁着聆聽這動人的歌聲。有時他們又相互凝視着,捋捋彼此的白髮,臉上盪漾着淺淺的笑……

生:……

二、片斷二

師:老師講故事之前,認為我的女兒心智不夠成熟,課文裏與“心智”這個詞相近的詞是什麼?請找出有這個詞的相關句子讀一讀。

生:(朗讀)“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

“我的宿願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稱之為生活的本事傳授給你。”

師:從這兩句話裏你能知道蘇霍姆林斯基對“早戀”持什麼態度?是支持還是反對?你怎樣理解“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這句話?

生甲:蘇霍姆林斯基是支持“早戀”的,他把愛情寫得那麼美好。“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人只要有智慧就可以戀愛了,我們現在不是個個挺聰明的嗎?(學生笑)我想……,他是支持的……

生乙:錯。蘇霍姆林斯基應是反對的。他跟老師一樣認為自己的女兒不夠成熟。“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您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就説明了他的觀點:他認為自己的女兒還沒有成為有智慧的人,不能享受愛情的幸福。

師:我支持生乙的觀點。那麼,生甲把這句話裏的“智慧”理解成“聰明”,生乙理解成“成熟”,到底哪種理解更接近於作者的本意?誰能就一就蘇霍姆林斯基説的“有智慧的人”到底應該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學生分小組議論。)

生(小組代表):蘇霍姆林斯基説的“有智慧的人”應指成熟的人。作者説:我的宿願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稱之為生活的本事傳授給你。從這句話裏可以看出,生活中的智慧就是生活的本事。我們小組討論的結論是:生活能自立,思想能獨立,經濟能自主,才能是一個成熟的人──一個有生活本事的人。而這些只有我們到了一定的年齡才能擁有!(掌聲)

……

師:我們來做個設想: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可能是戀愛了,她心中有一個心儀的“白馬王子”或是有一個男孩在追她(學生笑),她是心中有了迷惘才問她父親愛情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的。收到父親這封信後,她明白了什麼?她會怎樣對待自己的感情?

生:她認識到愛情是要靠一輩子的忠誠來維繫的,而不是一時的衝動。

生:她認識到愛的精神力量遠甚於傳宗接代的生理需要。

生:她認識到她還沒有成為一個智慧的人,她不能戀愛,她會拒絕那個男孩(學生笑)。

……

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中肯,希望你們也能正確理解愛情,當我們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後,我們會擁有自己圓滿幸福的愛情。

【深度教學反思】

這堂課的設計我先後在九、八年級的兩個班級作了實踐。教九年級時只有這個設計的雛形,感覺不錯,便有了更完美的設想,並精心製作了課件,在八年級班的教學基本上取得了成功(八年級學生沒有教材不知道上課的內容也為很多教學機智的運用提供了情境,大部分八年級學生剛好是蘇霍姆林斯基寫這封信時他女兒的年齡──十四歲,接受這樣的教育也正合適):學生有些心靈上的收穫,語言訓練上也較到位。這堂課的設計完全來源於自己的獨創,事先沒有查閲任何有關的教學設計。後來上網查找有關資料,才知道這是李鎮西老師的“招牌”展示,竟暗自慶幸事先沒有理解更多的教學設計資料,也就沒有受他人的影響,教出了自己的特色!

由於設計和操作上的不足,這堂課也給自己帶來一些深度的思索:

1、教學目標設計沒注重學科思維訓練:

本堂課安排了二次説話訓練:進入文本前讓學生談談對愛情的粗淺認識,學習課文後讓學生結合文章哲理語句談談自己的體會和對愛情的認識。第一次因學生缺乏心理暗示,學生參與度不夠;第二次因把握了文本,學生有自己獨到的思維和見解(見教學片斷二)。

教後我想,這堂課在設計時應有一個説話訓練的目標,讓學生針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表達自己的觀點,力爭做到有條理、有依據。雖然這一目標在課堂“生成”時達成了,但由於教師事先缺乏“預設”,沒有給足充分的時間,沒有達到思維訓練的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對每一篇文章我們可針對文本的特色,着重於聽説讀寫的某一個或幾個方面進行訓練。

2、“美文美講”對教師個人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美文美講”在教者的教學活動中不是第一次嘗試,但因為這次有了理論支撐(不久前聽了韓軍老師有關“美讀吟誦”的講座,並聽了他誦讀《大堰河──我的保姆》),心中有了對課堂效果的期待,便投入了更多的個人情感。課堂氛圍有了不小的改觀,激發了學生挖掘文本美的興趣,但由於教者水平所限,沒達到應有效果,不失為一個遺憾。

新的語文課堂要求語文教師能讀、能講、能演,這就在個人素質修為上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課堂資源引用要貼近學生興趣與愛好:

本堂課為了營造課堂氣氛、提前介入課文主題,在課前安排了學生欣賞揚琴名曲《梁祝》。課堂導入時問學生這首曲子的名稱,全班竟沒有一個學生能回答。事後有些感慨:經典國樂在青少年中的市場已完全被流行音樂侵佔。國樂經典教育是個社會風尚問題,這是個更深層次的教育話題。留給我們語文教師的思索是:我們在引用課堂資源時不能依據自己的教育背景想當然地選擇,而要更多的研究學生實際,選擇貼近學生實際興趣愛好的資源,比如這堂課的背景音樂,在學生熟知的流行音樂中也有很多主題健康的愛情歌曲可供選擇。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知識要求:

1、會認6個生字。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能力培養:

從課文中感受爺爺對後輩的關愛和寄予的希望,體會爺爺與“我”之間真摯的親情。

重 點: 從讀中體會祖孫之間的濃濃的親情。

難 點: 在讀熟課文的基礎上能體會體會祖孫之間的濃濃的親情。

教 法: 讀中感悟

教學內容: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為什麼?

(引導學生説出會得壓歲錢)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壓歲錢的文章。板書課題。

二、初讀文章

1、學生初讀課文。

思考:文章講了幾件事?都是圍繞什麼來講的?

學生彙報。

2、再讀課文

要求:圈畫課文中要求會認和會寫的字,在讀中認識這些字。

學生讀文。

交流:你認識了哪些字?是怎樣記住的?你是通過什麼方法瞭解這些字的字義的?

3、小組讀文

要求:看誰讀的又快又流利。

評價。

4、悟

你讀懂了什麼?

爺爺給我幾次壓歲錢?分別都放在什麼地方?想一想,他為什麼這麼做?

交流,不會的問題在讀中解決。

5、根據課文內容分段

學生根據問題獨方分段,師相機指導。

三、自由讀文

四、交流:你拿到壓歲錢是什麼樣的心情?有哪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