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實用】大班科學教案集合8篇

校園1.6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大班科學教案集合8篇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大膽嘗試、尋找製造風的多種方法。

2、能運用繪畫、語言講述的形式表達製造風的過程。

3、在製造風的過程中體驗探究與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按照製造計劃收集的扇子、電風扇、打氣筒、氣球、硬紙板、布、吹風機、塑料袋、小瓶子。

2、小柳樹、大黑板、記錄紙張。

趣味練習

可以隨風搖動的東西

幼教圖片

往吹風機放手指的孩子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教師:前些天我們到外面找風去了,你到哪裡找到風了呢?

(柳樹、小草、頭髮、衣服。)

2、教師:你是怎麼發現風的?

(我看見柳樹、小草、頭髮都動了,衣服都飄起來了。)

3、幼兒分享自己關於“如何製作風”設計記錄。

(1)你們要用什麼方法制造風?

(用扇子扇風。用手抓緊塑料袋的口,然後一捏塑料袋,就有風了。

想用打氣筒打氣,就有風了。用吹風機,可以有風。還有用布扇。我用硬紙板扇,就能有風了。)

(2)你為了製造風收集了哪些材料?

(準備了扇子。塑料袋。氣球、打氣筒。)

(3)怎麼才能知道製造出風了呢?

(可以吹在臉上感覺一下,就知道有沒有風了。

讓一個人來試就知道了,把風吹在臉上。

可以用吹風機吹我們的門簾,如果門簾動了,就說明有風。

還可以吹頭髮、衣服,如果動了就說明有風。)

二、幼兒按照計劃製造風。

1、提出實驗規則。

(1)請幼兒用自己想到的方法進行試驗。幼兒可以在教室裡用自己找到的材料進行試驗,當你用完一樣材料後要把你的'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2)請將實驗方法和結果用自己的方法記錄下來,讓別人一看就知道你是怎麼樣實驗的,製造出風了沒有。

(3)有些幼兒的實驗材料需要用到電,請幼兒注意安全,不要用手觸控插銷。

2、教師巡迴指導,觀察幼兒的探究並及時支援。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魚類的主要特徵。(身體表面有鱗,用鰓呼吸,靠鰭運動, 用卵繁殖後代,終生離不開水)。

2、學習分辨魚類和非魚類,並說出理由。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對於鯽魚和金魚已經有了充分的觀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2、物質準備:《小朋友的書》、金魚和鯽魚的手偶各一個、人手一張指示牌,正面笑臉,反面哭臉。

活動過程:

一、 故事匯入

--《鯽魚搬新家》的'故事。

二、找出鯽魚和金魚的共同特徵

--通過比較在黑板上羅列出鯽魚和金魚的共同點。

--及時幫助幼兒歸納總結出魚的特徵。

三、辯論賽:它們是魚嗎?

--提出問題:烏龜魚是魚嗎?幼兒舉牌回答,笑臉表示肯定,哭臉表示否定。

--請幼兒分成左右兩隊坐,雙方各自陳述自己的理由,直至說服對方,得出正確的結果。

--教師播放烏龜生活習性的視訊幫助孩子理解為什麼烏龜不是魚。

--提出新的問題:墨魚是魚嗎?再次辯論,結束後播放視訊請幼兒瞭解。

四、《小朋友的書-動物王國》

--小朋友,你認識這些水中生物嗎?哪些生物你覺得不是魚類呢?說一說你的原因。

活動延伸:

請你再去收集資料:還有哪些"*魚"其實不是真正的"魚"。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應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及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在實踐中,筆者深深體會到:會學勝過學會,學會學習已成為幼兒園語言教育培養目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和其他領域相結合,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為此,我特別設計了這個浪漫且充滿溫暖的語言綜合活動“溫暖”,通過為幼兒創造一個看、聽、說的環境,調動幼兒愛說、願說、愛做的慾望,促進幼兒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語言及運用語言。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感受散文的語言藝術美,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2.理解散文內容,產生聯想,感受被愛的幸福,以及奉獻愛的快樂。

3.激發幼兒熱愛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楓葉卡片若張,郵票一張,小紙條六張,郵筒一個,房子、火爐、棉衣、被子圖片若干。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看、聽、說等多種活動形式,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初步學會有表情地朗誦散文,感受散文的語言藝術美。

難點:在理解散文的基礎上,近一步拓寬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過程

一、匯入:收禮物

“咚咚咚…….咚咚咚……”一陣敲門聲,一位郵遞員叔叔送來一個大包裹請老師簽收。原來是大風車欄目組為小朋友寄來的聖誕賀卡。

(以此形式引入主題,激發幼兒興趣。)

二、設疑:挑戰

欄目組的叔叔阿姨說,我們需要通過六關才能得到這份禮物,這些考驗題目就藏在這些小紙條裡面,請依順序開啟。

三、基本部分:感受溫暖

1.開啟第一張紙條:請看看卡片上有些什麼?並自己試著念念散文詩。

聖誕老人、花紋、楓葉和散文詩……

2.開啟第二張紙條:老師朗讀卡片上的散文詩,小朋友認真聆聽,也可以跟著小聲地念。

老師根據要求有感情的朗讀散文詩“溫暖”,小朋友認真聆聽也可以跟著一起小聲地念。

3.開啟第三張紙條:

冬天來了,天氣發生了什麼變化?

誰看見了楓葉?把它當做什麼?

最後怎麼樣了?

教師根據情境發展出示相應的教具,讓幼兒充分感受小動物們的溫暖,並創設情境表演小動物們到楓葉裡面的動作。

4.開啟第四張紙條:冬天來了,小動物們把楓葉當房子、棉衣、傘,來給自己溫暖,你們是用什麼使自己溫暖的?

教師啟發幼兒回答。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對應的一些圖片。

5.開啟第五張紙條:我們也有很多物品或方法使自己在冬天感到溫暖,那我們可不可以把小動物換成自己,念一句話或散文詩,如“冬天來了,天冷了,我鑽到房子裡面擋霜凍”教師啟發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嘗試學用散文詩的語言。

根據幼兒的回答,一起做相應的表演。

6.開啟第六張紙條:一起朗讀散文詩,感受溫暖。請大家閉上眼睛感受那絲絲的溫暖。

在溫暖中,幼兒得到了卡片。

四、結束部分:傳遞愛

我們溫暖了,可是還有一些人卻住在透風的房子裡,他們沒有足夠的`棉衣,棉被過冬,沒有火爐烤……你們願意和他們一起分享你們的溫暖嗎?老師也願意,我想把我這份禮物,這份充滿愛和溫暖的卡片寄給災區的小朋友,希望他們過一個溫暖的冬天。你可以把自己的心願通過畫畫畫出來,把我們的愛傳遞出去。

教師指導,幼兒操作。送上自己的祝福,郵寄出去……

活動反思

活動以大風車欄目組為小朋友寄來聖誕賀卡為主線,通過欣賞感受散文的語言藝術美,

感受被愛的幸福,以及奉獻愛的快樂,這也正是本活動的目標。

“溫暖"不容易表達,所以活動設計中我注重幼兒的生活經驗,多次運用情景表演讓幼兒充分感受溫暖,體現整合理念,努力為孩子們創設一個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環境,讓孩子們懂得愛,懂得給與,和幫助,善待每一個人是當今幼兒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課題,作為教師,我們只有不失時機地有目的有意識地渲染和提升幼兒關愛情感的培養,才能使幼兒形成比較穩定的良好的情感品質.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設計】

在一次餐後的散步中,天空不適地飄下了幾絲雨絲,我本想讓幼兒回教室休息,但呈入我眼簾的場景使我驚呆了。小朋友們有些在抓小雨點,像是和雨點玩遊戲;有些在雨中旋轉著身體,享受著大自然中的雨到底有多可愛;有些在抬頭看著雨點,像是在思考著什麼問題。這時,我班幼兒茅怡婕問:“徐老師,天上的雨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呀?”蹲在地上的郭睿馬上又問:“落在地上的雨點最後又到哪兒去了呢?”“那如果雨落到河裡,河水漫出來怎麼辦?”王佳依自言自語的問。其他幼兒便紛紛加入了其中,你一言我一句參加了關於雨的熱烈討論中。於是《水娃娃漫遊記》的活動就在這樣的情境中開始了。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水娃娃漫遊記”初步瞭解水娃娃的三態變化。

2、鼓勵幼兒想像水娃娃的漫遊過程,並以小組合作形式完成水娃娃漫遊圖。

【活動準備】

1、課件《水娃娃漫遊記》

2、蠟筆、紙。

【活動過程】

一、匯出活動主題(播放照片)。

1、今天徐老師請來了一位好朋友,你們想知道是誰嗎?(想)

2、這個好朋友就藏在徐老師給你們帶來的照片中,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播放照片)

3、你們找到了嗎?(水)對了,(播放flash)徐老師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水娃娃。

4、水娃娃也是你們的好朋友,小朋友想一想,你們在什麼地方看見過水娃娃?(幼兒討論)

5、我們小朋友在這麼多地方看見過水娃娃,那水娃娃會到哪裡去漫遊呢?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吧!

二、傾聽故事(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播放課件)(教師邊講故事邊完成記錄表)。

1、教師講第一段(教師邊講邊記錄)

(1)水娃娃的老家在哪裡?(大海)

(2)他們請太陽公公幫什麼忙?(放出強烈的光和熱)

(3)水娃娃變成了什麼?到哪裡去了?(水汽娃娃到天上去了)

2、教師講第二、第三、第四段(教師邊講邊記錄)

(1)在天上,水汽娃娃們很團結抱成一團變成了什麼?(白雲)

(2)這是冷空氣爺爺來了,水汽娃娃們冷地發抖,堅持不住地變成了什麼?(雨點)

(3)有的水汽娃娃雖然堅持著,但是後來身上結了冰又變成了什麼?(冰雹)

3、教師講第五、第六、第七段(邊講邊記錄)

(1)這些雨點和冰雹掉到山上、陸地上變成了(地下水娃娃)

(2)這掉到河裡的變成了河水娃娃,那掉到江裡變成了(江水娃娃),(掉到湖裡的變成了湖水娃娃。

(3)我們把所有的這些叫做談水。

4、教師講第八、第九、第十段(邊講邊記錄)

(1)有些淡水娃娃們想家了,回到了老家,又變成(鹹水娃娃)

(2)我們把鹹水娃娃晒乾,變成了(鹽)

三、幼兒合作完成水娃娃漫遊圖。

1、現在我們也給水娃娃拍幾張照片。

2、請每四位小朋友組成一個小組。

3、現在給你們兩分鐘的時間,討論一下你們等會得分工。(幼兒討論)

4、討論好的小組可以去畫了。

四、介紹水娃娃漫遊圖。

1、徐老師發現第一組他們分工很明確,請小組長介紹一下你是怎樣分工的?

2、徐老師發現第二組在完成時有些停頓,在這中間你們遇到過什麼困難嗎?

3、請第三組組長介紹一下水娃娃都去過那些地方旅行?

4、徐老師的嘴巴覺得有點幹,我們一起回幼兒園喝杯水,也讓水娃娃到我們的`身體裡去漫遊一下好嗎?

附故事:水娃娃漫遊記

水娃娃的老家在蔚藍色的大海里。一天,水娃娃們想到外面去旅遊。於是它們就請太陽公公幫忙。太陽公公答應了它們的要求,放出了強烈的光和熱,一會兒就把水娃娃們變成了水汽娃娃,再慢慢地把水汽娃娃們送上了天空。

在天上,水汽娃娃們集中在一起抱成團。哇,遠遠望去,水汽娃娃們變成了一朵一朵的白雲。

這時冷空氣爺爺來了,水汽娃娃們冷得發抖,有的水汽娃娃被凍得堅持不住了,變成了雨點,從天上掉了下來。

有的水汽娃娃堅持著,但是後來身上結了冰,慢慢地變成了小冰雹,也從天上掉了下來。

掉到山上、陸地上的雨呀、冰雹呀鑽到地底下,於是就變成了地下水娃娃。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周圍環境中具有相反特性的事物。

2、幼兒比較相反事物之間特徵的差異。

重點幼兒探索周圍環境中具有相反特性的事物。

難點幼兒比較相反事物之間特徵的差異。

活動準備

準備周圍環境中具有相反特徵的物品。

活動過程

1、匯入部分,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引導幼兒觀察教室中具有相反特性的物品。

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

--這兩件物品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2、讓幼兒自己實驗和探索。

請幼兒當"小偵探",按教師出的`題目,找出教室中相關的物品,並比較差別。

3、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同樣的東西形狀不同,落下的情況不同。

--剛才小朋友說的都對。

4、擴充套件幼兒經驗。

擴充套件尋找範圍。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部分幼兒對大小與高矮輕重沒有生活經驗,在學習時,這部分幼兒掌握的不是太好,還需要加深幼兒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將取長補短,引導幼兒們在活動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依據這一指導要點,在設計本活動時,教師利用幼兒愛玩、愛動的年齡特點,巧妙地將排列的小祕密融入動物運動會的情境中。通過觀察場地、參加開幕式、幫小動物製作獎品等環節的設定充分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和探索慾望。在活動中教師還運用了動靜結合的方法,調動了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並且隨著活動的深入,學習難度也層層遞進,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和熱情,讓幼兒在看看玩玩中輕鬆快樂地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

活動目標:

1、能發現和關注周圍生活中事物的規律性,增強對有規則排列的圖案的興趣。

2、能運用身邊的材料,發揮自己的創造性,設計出簡單的規律進行排序。

3、熟悉事物的規律性,能按顏色、圖形、數量等特徵進行排序。

活動準備: 1、課前佈置好場地:墊子(三種顏色),椅子若干把;貼有圖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矮方凳若干

2、大背景圖(運動會場:花、氣球、燈籠、彩旗等)

3、小動物入場方陣圖片(按規律排列)單個小動物圖片

4、《運動員進行曲》

5、幼兒操作用具,範例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師:聽說森林裡的小動物們要開運動會了,場面一定非常熱鬧, 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師帶幼兒進入到已經佈置好的場地)

二、參觀比賽場地

師:小朋友看,小動物們已經把比賽的場地佈置好了,這塊比賽場地裡的每條賽道擺放都與我們平時的不一樣,有哪些特別的地方呢?請小朋友觀察一下:

墊子: 椅子:(擺成一條獨木橋) 矮方凳:

1、幼兒觀察後交流發現的規律

2、請幼兒嘗試將每條賽道按規律加長

3、師幼共同玩已擺好的賽道:單腿跳過墊子;從“獨木橋”上快速安全通過;雙腳跳過矮方凳,並請幼兒邊玩邊說出規律,如:紅、黃、藍……

三、參加開幕式 師:參觀完了比賽場地,我們再一起去主會場,也就是開幕式的地方看看吧!

(師帶領幼兒到大圖片前坐下)

1、觀察會場的佈置 師:小朋友看,小動物們已經把會場打扮好了,多漂亮啊!咦,它們的會場上有沒有按規律擺放的.地方呢?

幼兒觀察並交流(彩旗按圖形排列,燈籠按大小排列,氣球按顏色、大小兩種規律排列,花按四種顏色排列)

2、小動物入場 師:聽,運動員進行曲響了,小動物們排著整齊的方陣入場了(放《運動員們進行曲》,請幼兒一起鼓掌歡迎)

(1)首先入場的是第一方陣的小動物,它們邁著整齊的步伐走來了(出示一組圖片,貼在大背景圖上)它們是按什麼規律排隊的?(一隻兔、一隻狗、一隻兔……)後面又來了幾隻小動物應怎麼樣排呢?(幼兒回答,並上前將小動物圖片貼好)

(2)接下來出場的是第二方陣(一隻貓、兩隻猴、一隻貓……)攝影師剛想照張照片,有隻小動物被氣球擋住了,猜猜氣球遮住的是誰?(請幼兒猜測後上前揭開氣球驗證答案,並一起當攝影師照像)

(3)同樣辦法出示第三方陣(一隻羊、兩頭牛、三隻小鴨)後面排的是大白鵝,應該排幾隻?(幼兒回答後,請個別幼兒上前將大白鵝貼好)

3、小朋友入場 師:小動物們都已經排著整齊的方陣入場了,下面輪到我們小朋友方陣入場了,小動物們是按規律排列方陣的,我們怎麼排?

(1)請幼兒說規律(引導幼兒按男女排隊,如1男1女……),師統一意見後,幼兒集體按規律排隊。

(2)放《運動員進行曲》,幼兒排方隊走一圈,向“觀眾”揮手致意。

四、製作獎品 師:入場式結束了,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在比賽中要給獲勝的小動物發獎品,可是小動物們準備的獎品還不夠,怎麼辦?我們來幫助它們好嗎?

1、師介紹獎品的種類及做法:

項鍊:用不同形狀的珠子串成冠軍項鍊(可按形狀、數量排列)

花環:用不同顏色的珠子串成冠軍花環(可按顏色、數量排列)

獎章:用印章蓋出不同圖案做成冠軍獎章(可按數量排列)

2、幼兒自由選擇小組進行製作,師指導,引導幼兒按規律進行製作。

3、請個別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說一說自己是按什麼規律製作的。

五、結束 師:小朋友,獎品都已經做好了,我們拿著獎品,排著隊送給小動物們好嗎?

活動延伸: 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觀察常見的物品是否是按規律擺放的,並嘗試將身邊的物品按規律排序。

活動反思: 該活動非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整個活動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幼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孩子們始終保持高漲的興趣和探索慾望,體現了《綱要》中 “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的精神,學習效果也非常明顯。活動結束後,孩子們經常自發地將活動室、遊戲區裡的物品按規律排序,

作為執教老師,反思該活動,我認為成功之處在於以下幾點:

1、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整合了健康、科學方面的內容,教育組織動靜結合,為幼兒創造了輕鬆的學習氛圍。

2、在活動中,我採用了身邊一些常見的物品做為教具,如墊子、椅子、串珠等,省時又省力,可操作性非常強。大家還可以根據自己園的實際情況加以改變。

3、注重創設輕鬆自然的教學情境,引導幼兒在情境中自主地探究,教學難度層層遞進,讓幼兒始終保持良好的探索慾望,體驗發現的樂趣。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活動,初步感知影子的有關知識。

2、在探索、觀察過程中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盛有水的臉盆若干,鏡子、手電筒、木塊、書、薯片罐、玻璃各若干。

2、幼兒記錄卡人手一份,蠟筆。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在水盆中找一找:發現了什麼?初步感知影子。

幼兒在水盆中觀察、尋找,通過觀察,交流,初步感知水中看見的是物體的影子。

二、提供各種實物,讓幼兒通過探索,瞭解哪些物體能幫助我們看到影子。

1、猜一猜:這些物體中,誰能幫助我們找到影子?

請幼兒把自己的猜測在記錄卡上記下來。

提供的實物有:鏡子、手電筒、木塊、玻璃、書、薯片罐。

幼兒記錄好後讓幼兒說說他們的猜測,並和其他小朋友比較一下,和別人的猜想是否一樣?

2、試一試:到底誰猜得對呢?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幼兒嘗試、操作、記錄。

請幼兒一邊探索,一邊把實驗結果記錄在卡上,並和自己所猜的對照一下,是否一樣?

3、 講述操作結果和過程。

和你的朋友比一比,看看有什麼新發現嗎?或者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幼兒的發現可能有:薯片罐有的記錄的是能幫助我們看到影子,有的卻不能。教師可引導幼兒再次探索:這是為什麼?

讓幼兒自己尋找答案。

三、遊戲:踩影子。

影子看得見,但是抓得住嗎?讓我們來試一試!

幼兒玩踩影子、抓影子的`遊戲,再次感知影子的特徵。

四、拓展新的經驗

在生活中,影子有些什麼用處呢?

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講述:人們利用影子成像的原理髮明瞭照相機,電視機,錄象機裡放出來的也是影子,皮影戲、手影遊戲………

活動延伸:

影子中還有許多的小祕密,我們可以和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再來尋找,然後把你的新發現告訴大家,好嗎?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同一個標準的方法量米,感知科學測量和統計方法。

2.通過探索發現同樣大小的紙做成的圓筒和方筒,裝的米不一樣多。

3.能夠積極參與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教師用記錄紙兩張。

2.每張桌子米一筐。

3.幼兒人手一張記錄紙 、兩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卡紙、一支筆、一根直尺。

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引出課題。

教師出示兩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並示範用其中一張卡紙變成一個圓筒,交代幼兒往這個圓筒裡裝米,要幾杯才能裝滿,請幼兒試一試。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量米。

1.交代幼兒做圓筒時,要沿著黑線貼上。

2.操作後集中交流,量了幾杯米才把圓筒裝滿,並集中統計。

3.教師提問:同樣的杯子,往同樣大的紙張做成的圓筒裡量米,為什麼量出來的杯數不一樣呢?請幼兒來示範剛才是怎樣量米的。

4.教師小結原因:因為小朋友量米的標準不一樣,所以同樣的杯子,往同樣大的紙做成的圓筒裡量米,量出來的杯數不一樣。

學習同一個標準的量米方法:先在杯子裡裝滿米,然後把直尺豎起來沿著杯沿輕輕刮一下,接著輕輕把米倒入圓筒裡,不要把米倒出外面。

三、幼兒第二次操作量米。

1.教師把另一張紙變成一個方筒,請幼兒猜一猜哪個容器裝的米多,並集中記錄。

2.用老師教的方法量米,看圓筒能裝多少米,進行記錄。然後請幼兒自己做方筒,再次交代要沿著黑線貼上,做好後用同樣的方法量米,將結果進行記錄。

3.集中交流操作結果。(錯誤的幼兒到區角繼續嘗試)

4.得出結論:用同樣大的紙,做成圓筒比方筒裝的米多。

活動延伸:

尋找生活中哪些裝東西的容器是做成圓筒狀的。(因為做成圓筒狀裝的東西多)

標籤:科學教案 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