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關於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校園2.16W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課程標準四條基本理念中的第三條,它作為一種精神貫穿於課程標準的始終。課程標準規定,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根據這個要求,我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關於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第一、自主性。

現代學習方式多種多樣,我認為首先應該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如果有了自主性,學生就會有求知、探究的慾望,就自然而然的有了創新意識.面對豐富的人生,學生會把握機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

自主性學習對於傳統學習方式的被動性接受學習,二者在學生的學習中表現為:我要學習和要我學習。我要學習是學生的一種內在需要,一種興趣;而要我學習是外在誘因和強制性。學生如果有了學習需要,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們來說不是一種負擔,而是會自然產生求知、思考和探索的慾望,會把學習當作樂事,學生越學越有興趣,最終進入學會、會學和樂學的境地,學生的負擔也由此大減。相反,如果學生沒有自主性,在逼迫的狀態下被動地接受學習,學習的效果會事倍功半。

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則故事:有一位教育家用“一條船上有86只羊和34頭牛,問船長的年齡有多大?”的問題來考中國的學生,有90%的學生用84減34得出了52歲的結論;而被調查的外國學生中有90%的學生認為“老師出這樣的題,不能算,沒有一點道理,簡直是荒謬”,甚至嘲笑老師的糊塗。一則風馬牛不相及的題目,竟被如此多的中國學生“合理”而機械地運算。看後這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嗎?而對如浩瀚大海的知識,不關注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自主發展,學生又怎樣能成為國家的棟樑,擔負起歷史的`重任?

那麼如何促進自主性學習呢?

1、融洽的師生關係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自主性

情感是搞好學習的無形動力,融洽的師生關係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教師除了傳授知識外,更要注重情感的投入,有關研究證明:人的感情具有遷移性,特別是國小生表現更為突出.記得我還在上學的時候,一位師大的教授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國小生只相信自己的老師,中學生最相信的是自己的書本,大學生相信的只是自己……”因而在國小教學中更要向學生傾注一片愛心,關注他們,多說激勵性的語言,比如:有進步,繼續努力等,有錯就改是一個好學生!少說諷刺挖苦的語言如:木頭、笨蛋等,更不可呵斥變相體罰學生,使其喪失學習信心,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一視同仁,要面向全體學生,努力去營造一個民主、平等、輕鬆的課堂氣氛,時時處處關心、尊重、愛護、幫助學生,“師以嚴為貴”現在可以說“師以親更為可貴”,只有對學生傾注滿腔的愛,學生才會微笑地回報你,才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2、構建真實的問題情景引發學生探索的慾望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如在學分數時,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1/2,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是1/3,比較哪份大呢?如果拿出真實的物體擺在學生眼前,比在投影上畫出的影象更真實清晰,更容易理解。

3、創設教學氛圍,動手操作自己獲知

“兒童思維是從動手開始“,是一個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發展的過程。學生只有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和主動參與,才能在感知基礎上,發現問題,對所學知識,熟記於心,並且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如在學圓的周長的時候,提示長方形周長=(長+寬)×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那麼圓的周長怎麼求呢?是不是也是倍數的關係呢?回答是肯定的,在計算機上用圓的直徑和周長比較,結果是3倍多一點,再拿出一個小圓也是3倍多一點……,,但教師講的是不如學生親自去嘗試更真實。

4、培養學生的習慣和意志

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能解決,教師不要代替,要把成功的喜悅留給學生自己,久而久之,才能激勵學生主動去解決問題,如果沒有堅強的意志,就談不上自主的學習,因此,要根據教學內容,採用靈活豐富的教學方法鍛鍊學生的意志。

我很想把自主性學習的播種在我的學生的心裡,使他們獲得種子的力量,從而在自由的空間健康、快樂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