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三角形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精選6篇)

校園2.13W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角形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角形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精選6篇)

三角形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 篇1

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因此,本節課教學中,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探索、驗證,從而獲得新知,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創造的機會,使他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培養學生自我探究和實踐能力。

這節課,我將知識目標定位為: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深刻體驗和感悟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能力目標定位為: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歸納、推理和語言表達的能力。情感和意志目標定位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學習數學的方法,並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整節課中,我注意從每一個細微之處著手關心和愛護每一個孩子,比如揭示課題後,我便對學生進行調查:哪些同學知道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哪些同學不知道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再有就是有哪些同學不但知道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而且還知道公式是怎樣推匯出來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從而幫助他更好地完成學習的過程。他如果是第一種回答,我會表揚他,不但能在學校學到知識,而且還能通過上網、讀書等渠道學到知識;他如果是第二種回答,我會告訴他,沒關係,這是新知識,只要努力就能學會;他如果是第三種回答,我會鼓勵他繼續向更高的目標努力,總之,讓不同的孩子儘自己的所能學不同的數學。

在推導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時,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首先讓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什麼圖形,然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三角形與你拼成的平行四邊形有什麼聯絡?引導學生髮現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半,然後再讓學生用一個三角形,想辦法把它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推導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通過兩次實踐活動,學生親自參與了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維能力、空間感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鍛鍊和提高。

這節課學生在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究活動中是自主的、是開放的,讓學生體驗了“再創造”,但在本課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第二次操作活動中,參與面不夠廣,部分學生手中拿著一個三角形無從下手,不知如何進行轉化,在推導驗證過程中也只是被動地接受。如果讓他們充分地操作體會,時間又不允許。如何解決這樣的矛盾,也是我們需要反思的問題。

三角形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 篇2

本節我想結合探索性問題的設計研究來談談這節課的教學設想及幾點反思。

探索性問題的設計研究我認為有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對問題的精心設計,一是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教師以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探索,經歷知識的獲取過程,從而達到探究的目的,針對這點認識,這節課在我們學校課題組成員的集體備課下,作了這樣的設計。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發展思維。

三角形面積計算》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從操作中掌握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一、動手操作,用拼擺法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動手操作,分別將三組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並比較每個三角形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各部分間的關係,同時在操作中向學生滲透旋轉、平移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和感知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個個都很積極、很投入地動手操作,極大調動了學生思維活動。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

二、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培養合作精神

在這節課中,探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與三角形面積公式有何不同,三角形面積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麼來的?在探討這個問題時,我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在討論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既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可活躍課堂氣氛。

三、用割補和摺疊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學生已經經歷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習三角形面積公式會以在平行四邊形面積推導中獲得的經驗,遷移到學習三角形面積之中,在探討把一個三角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時,有的學生用在平行四邊形中學到的割補法把三角形轉化成了長方形,有的轉化成平行四邊形,還有的用摺疊的方法折出了兩個長方形。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每個學生都在積極的參與,認真的思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我也充分的感受到學生濃郁的探究熱情。

我感覺:在探究三角形面積計算時,讓學生用書後面剪下的幾對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進行探究,再進行班級交流。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出了平行四邊形,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輕鬆地推匯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S=ah÷2。從表面上看,學生動手操作了,實際上學生只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學生沒有主動地思考,沒有猜想和創造。對於“為什麼會想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來拼?還有其他推導方法嗎?”沒有思考。這樣提供材料思維含量低,不利於展現知識的生成過程,缺失了學生主動尋找材料的過程,影響學生解決問題策略意識的培養。這樣的操作是膚淺的,沒有起到促進學生建構知識的作用。

三角形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 篇3

三角形的面積是在學生學習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自主探索、經歷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過程。能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計算有關圖形的面積,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前,我先讓學生預習教材25頁內容,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初步理解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係。並自己剪出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為進一步學習做準備。

教學過程中,我安排學生先動手操作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什麼圖形?學生通過用圖形拼,很容易就知道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也有的學生用兩個直角三角形拼成了長方形,換一種拼法,也就拼成了平行四邊形。通過動手操作,學生了解了三角形能拼成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最關鍵的是讓學生思考:拼成平行四邊形的底和三角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的關係。在這個重要環節中,我組織學生看著拼好的圖形,先思考,然後說出自己的想法。學生熱烈的交談著,拿著三角形比劃著、說著,最後得出結論: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三角形的底,高等於三角形的高,三角形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看著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熱烈交流,我知道學生是真的融入探索知識的過程中,他們的思維被開啟,探索慾望被啟用,學習興趣也提高了。

除了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還可以怎樣把三角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呢?

這次可難壞了許多學生,他們開始剪的時候,也發現拼不成平行四邊形,最後費好大勁才發現:只要沿著中間一條線剪,就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

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利用轉化和剪拼的方法探索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三角形面積 = 底 × 高 ÷ 2

用字母表示:S = a h ÷ 2

本節課,學生學會了利用轉化法和割補法,把三角形轉化成學過的平行四邊形來推匯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培養了學生獨自探索、合作交流和利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角形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 篇4

《三角形面積計算》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並能運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計算相關圖形的面積,解決實際問題。根據新課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學應該由原來教師單純的教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從操作中掌握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一是讓學生在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活動過程中會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除了設定知識目標以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所以這節課除了讓學生會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外,還注重培養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與他人的合作交流學會新的知識和本領。最後情感目標方面,讓學生感受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是緊密聯絡的。

我先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式,由學生預先準備幾對三角形,探究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很快地探究得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小組中每個學生都是主角,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接下來,我讓學生按三角形的三種類別進行交流彙報。學生很快得出結論,無論是哪種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都是底乘以高除以2。教學到這裡,學習任務是否就完成了?學生在前一課時的基礎上學習這部分內容很容易,如果上到這裡,豈不是原地踏步?這時,我丟擲一個新問題:用一個三角形能不能也剪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學生體驗到前半節課成功的快樂,帶著濃厚的的興趣投入到新的問題研究中。

後來,學生通過操作發現了:新剪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是原來三角形的一半,高是原來的高,所以,新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三角形的底的一半乘以高,即:S三角形=底÷2×高。實驗證明了,也可以S三角形=高÷2×底。學生可高興了,他們懂得了利用數字的特點來靈活地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對於中差生來說,掌握了這三個數量,至於這三個數放的.位置可以靈活排放,計算起來更容易。

三角形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 篇5

“三角形的面積”是一節常規性的課,關於這節課的教案不少,課我也聽了不少,如何體現“觀念更新,基礎要實,思維要活”,我覺得以往老師們對教材的把握與處理,對課堂的設計以及處理都很不錯,而這節課讓我感觸很深。

1、符合新課改理念,突出了學生的發展,合理設計教學流程

以前的教學只是注重學生的雙基訓練,不重視知識的生成過程,而這節課的所有設計都圍繞學生的思維,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整節課體現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了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把整個學習過程放給學生,讓學生小組合作,全員參與,共同探究,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參與知識獲得的全過程。

2、努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開放的探究式學習要不受任何人的約束,要有教師層層深入的引導。這節課設計中,教師注重教材的開放性和思考性,不斷鼓勵學生去思考,去探索不同的辦法,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和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相結合,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自行總結出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展現了自我,方法多樣且獨特,是以往教學所沒有的,效果很好。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3.構建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

本節課老師賦予了學生很多思考、動手和交流的機會,教師扮演了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較好的體現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圍繞問題的核心進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深層理解,還培養了他們敢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拓寬了學生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空間。

這個案例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要實施新課改,最根本的還是教師角色的轉變,轉變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學生學,不斷形成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潛能,使他們的討論和思考更有價值,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不斷學習,提高個人素質,以設計出更好的教學環節,讓師生共同成長!

三角形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 篇6

《三角形面積計算》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三角形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根據新課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學應該由原來教師單純的教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從操作中掌握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一、動手操作,拼一拼 擺一擺

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動手操作,分別將三組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並比較每個三角形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各部分間的關係,同時在操作中向學生滲透旋轉、平移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和感知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個個都很積極、很投入地動手操作,極大調動了學生思維活動。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這是本節課上的一個較為成功的地方。

二、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培養合作精神。

在這節課中,探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與三角形面積公式有何不同,三角形面積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麼來的?在探討這個問題時,今後可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在討論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不越俎代庖。小組討論既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可活躍課堂氣氛。

三、應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新課程非常重視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強調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

讓學生運用所學三角形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這點在本節課中做得還不夠。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應該多補充一些生活中的例項,使學生嚐到應用知識的快樂,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此外,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自己平時教學方式上的不足。例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採用齊答的辦法,容易給成績中下的學生以混水摸魚的機會,不利於展現學生的個性特點,今後要注意在教學中避免運用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