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我學《弟子規》的故事作文

作文8.26K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學《弟子規》的故事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學《弟子規》的故事作文

我學《弟子規》的故事作文1

下午放學,我像離弦的箭一樣快速跑回家,一推開門,我就對著客廳大喊:“奶奶!奶奶!怎麼辦!我們要開始學習《弟子規》了。這不是要我的命嗎?”奶奶笑著走過來說:“傻孩子學《弟子規》怎麼可能要你的命呢?”“就是嘛!就是嘛!又要學習,又要寫作業,還要背英語。哪還有時間學《弟子規》呢?”我嘟著嘴說。這時爺爺皺著眉頭從書房走出來說:“這是誰呀!在學習上遇到點困難就退縮了,看來真要好好學習一下我們中國文化的精髓了。”“要學!一定要學!”爺爺走過來肯定的說。

這時,我一頭扎進爺爺的懷裡,“從我開始記事起,我聽到有人說學它會使學生變成小綿羊。我也不願意學它當小綿羊。”爺爺聽了,哈哈大笑起來。說:“不對,《弟子規》能把野馬訓成會跑路的千里馬。”我不明白,馬也能認識《弟子規》嗎?爺爺說這是比喻,是說學了《弟子規》孩子,能讓孩子從小知道如何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如何孝順父母,尊重父母。做錯事了要敢於承擔教我們如何做人的道理……

真是這樣嗎?爺爺常說他小時候學校不讓學《弟子規》,和他一起長的小夥伴有的對《弟子規》裡面的內容都不瞭解,甚至都不知道學習《弟子規》有什麼好處。可爺爺特別喜歡《弟子規》,他對我說他小時候常常在祖父祖母不在家的時候拿出心愛的《弟子規》讀了有讀,背了又背,還要弄明白裡面所講的道理,爺爺一學就是一天,有時聽到大人看門的聲音就趕快把《弟子規》藏起來,害怕被家長罵。我都聽得笑起來。爺爺見我聽得入神,又跟我講了《弟子規》的道理對現在□爺爺講的建設和諧社會都是很有用的。

每每聽爺爺講他和《弟子規》的故事時,我好像看到了爺爺小時候學習《弟子規》的樣子。想想“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等等語句,它們既教我們怎麼做人還告訴我們怎麼健身,真是我們不可不學啊!我一定要學好它,用好它!

我學《弟子規》的故事作文2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這是在幼兒園裡老師就教我的。我當時覺得很好玩,就背會了前面的總敘。回家給媽媽一顯耀,媽媽說我背得很好,能做到更好,但她又說不急,隨著你的長大,理解力自然發展,自然知其義,會努力做到的。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是上國小一年級時老師讓我背熟的。我當時覺得和國小生行為規範差不多,大概是教我在家裡怎麼做。果不然,我總是念在口中,連沒文化的爸爸也被我教會了。當他有事叫我半天我不答應時,他便背出來問我啥意思,我不好意思地趕緊問他有啥事吩咐。同樣,當爸爸不聽奶奶招呼時,我也會用弟子規的語言來“管”他,他總是乖乖“就範”。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這是上國小二年級時老師啟發我做到的。由於我貪玩,“反必面”做得好而“出必告”做得差,主要是怕父母不讓我出去玩,悄悄跑出去好幾次,媽媽都用弟子規裡的話讓我下定決心改。而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覺得老師沒收的同學的尺子很誘人,便偷偷拿回家玩,媽媽知道後,很傷心的說:“你學的弟子規都用到哪兒去了?”第二天,媽媽親自到學校把尺子還給老師。這使我明白了“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的真正意思。

“親有疾藥先嚐……事死者如事生”,這幾句是我爺爺去世後的三年裡,我經常看父母侍候生病的奶奶;還有媽媽、大姨、舅舅們得知姥爺得癌症後,一個個盡心盡力地孝敬姥爺。每次我看到媽媽要回老家時,我就會問她不回行不行,媽媽就會讓我用心去體會弟子規裡的'這些句子。

當我親自披麻戴孝、親眼目睹完姥爺的葬禮,並兩週回去給姥爺上一次墳時,尤其是姥爺生日時媽媽包了餃子祭奠姥爺,她說姥爺永遠活在兒女們的心裡,我更明白了“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的道理。

弟子規伴我成長的故事很多,這只是其中幾件,我想,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學習《弟子規》的故事會更有趣、更有意義。

我學《弟子規》的故事作文3

上二年級的時候,老師帶領我們學習《弟子規》,在朗朗上口的韻文中,我懂得了許多深刻的道理。

入則孝

“孝”是什麼?媽媽總對我說,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我也振振有詞地說:“我是孝順的孩子,有什麼好吃的東西我都留給爸爸媽媽吃……”可是學了《弟子規》“入則孝”篇,我才知道自己做得遠遠不夠。

比照“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來說,我做得真的是差遠了。以前,我總是不聽媽媽的話,媽媽吩咐我做事的時候,我總是嘴上說著:“嗯,來了來了。”身子卻紋絲不動,為這經常把媽媽急得不得了,可是我卻總改不了。還記得那個早晨,媽媽喊我起床,我賴在床上就是不起來,媽媽生氣地對我說:“兩分鐘後我再過來,如果你不起的話,我就把手伸進你的被窩!”兩分鐘後媽媽進來了,見我坐了起來,就走了。可是媽媽一走,我就倒頭又睡,直到爸爸又來叫我:“錚錚,快七點了,你還上學嗎?”我這才急忙起床。自從學了這句話,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媽媽一叫我,我都是馬上答應,跑去看看媽媽有什麼吩咐。另外,我還跟媽媽立下軍令狀:每天早晨六點半準時起床。男子漢說到做到,媽媽再沒為起床的事和我著急。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做有誠信的人,答應別人的事,就應該努力做到。學這句的時候,讓我想到了借書的那件事。

我和對門的澤澤都很愛看書,我們經常互相借對方的書看,澤澤總是在規定的時間內還書,可是我,比起她來就差遠了。剛放寒假的時候,我借了澤澤一本《腦筋急轉彎》,答應一星期還她,可是回到家因為媽媽又給我買了別的書,我就把這本書忘在了腦後。一個寒假過去了,我忽然想起了這件事,可是,我連這本書的影子都沒見著,我把家都翻遍了,還是一無所獲。我問媽媽見沒見到這本書,媽媽一聽就火了,批評我不講信用,我心裡後悔極了。後來媽媽和我一起找,終於在我的床縫裡找到了那本書,還給了澤澤。

……

從《弟子規》中,我懂得了很多很多,孝敬父母,尊老愛幼,謙虛謹慎,珍惜時間……我將謹記《弟子規》,讓它指導我的思想和行動。

我學《弟子規》的故事作文4

孔子、孟子、老子、莊子……這些知名人物,大家都一定不會陌生,那麼《三字經》《弟子規》大家都會背誦嗎?《三字經》早在幼兒園的時候我就背得琅琅上口了,可是學《弟子規》可就沒那麼順利了,發生了許多點點滴滴的小事兒。想聽聽嗎?讓我來慢慢告訴你們吧!

老師說《弟子規》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可我覺得它沒有童話故事那麼精彩動聽,也沒有唐詩宋詞那麼優美抒情,甚至還一點都不押韻,難背極了。但這是老師佈置的作業,我只好硬著頭皮背。背了老半天都不熟練,真懊惱!我傷心地掉眼淚,我討厭《弟子規》。

“不能讀死書,要理解意思再背。”媽媽提醒我說。我就一邊讀,一邊看看旁邊的譯文,不理解的地方就請教媽媽。果然意思明白了,一下子就背下來了。漸漸地、漸漸地我發現其中包含著許多道理。我不再那麼討厭《弟子規》了。

一次,我彈鋼琴很認真,把老師佈置的曲目都彈了下來。媽媽高興地誇我真棒!我說:“別誇了!再誇我就譽恐啦!”“譽恐,什麼意思啊?”媽媽納悶地問。我哈哈大笑,說:“聞譽恐,聞過欣—這是《弟子規》裡面的,就是說聽到別人讚美你的時候就感到惶恐不安,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過錯就欣喜接受啊!”媽媽聽了欣慰地笑了,我也笑了,我喜歡上了《弟子規》。

在學校裡,有一次我著急去參加圍棋比賽,沒有收拾書包,課本,筆袋等等扔了一桌子就跑去了。比賽完,回到教室後我看到只有我的桌子上是亂糟糟,突然想到了“几案潔、筆硯正”“讀看必、還原處”這兩點我都沒做到啊!我紅著臉把座子收拾好了,《弟子規》幫我改正了缺點。

我不再挑衣服了,因為我明白“衣貴潔、不貴華”;我不再挑吃的了,我懂得“對飲食,勿揀擇”;我不再害怕困難了,因為我知道“勿畏難、勿輕略”。《弟子規》就像一位老師時時刻刻在教導我,讓我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我要衷心地感謝它。

標籤:弟子規 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