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職業 > 職業指導師

我國職業指導的現狀與發展

大家對於職業指導有什麼樣的認識呢?對職業指導的發展與背景又有多少了解呢?今天yjbys小編和大家分享相關的資料,歡迎大家閲讀學習哦,更多資料請繼續關注應屆畢業生培訓網哦。

我國職業指導的現狀與發展

職業指導是一定社會組織幫助人們走上職業道路的各種措施體系的總稱,是對將要就業的學生和職業崗位不適應的已就業者的學力、智力、體力、個人性格、經歷、志向以及家庭與社會環境等各種條件全面進行分析與瞭解,然後根據社會職業需要情況作出職業方面的建議,使其能夠選擇合適的職業和勝任工作,從而較好地完成個人職業定向的過程。對職業指導及其教育問題的思考與研究在國外有些國家已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歷史階段,而在我國,職業指導及其教育還是一個令人陌生的新問題。隨着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學校教育與就業之間、學生學習與職業選擇之間的關係日益密切。為適應市場經濟體制需要而進行的教育體制改革打破了傳統的統包統分的就業格局,喚起了學生參與職業選擇和社會生活的主體意識,然而,由於缺乏系統的職業知識教育和指導,不少學生在個人擇業與崗位擇人的互動過程中無所適從,職業定向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如何使學生面向社會,在激烈的競爭中作出自己合理的職業選擇?本文試圖對這個問題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職業指導產生的社會背景及必備條件在人類生產力的發展史上,存在着勞動強度、複雜程度、勞動種類以及勞動環境不同的工作崗位,由此形成了不同的職業劃分。而職業的種類與結構變化是由社會生產力的技術基礎決定的。在以手工勞動為技術基礎的農業經濟時代,幾乎沒有就業與職業的概念,僅有的職業形式是基於簡單的社會分工而形成的。當社會生產的技術基礎由手工勞動轉變為機器加工以後,以加工業、採礦業和機器製造業為主的新的產業相繼出現,且各產業內部分工向縱深方向發展,甚至同一技術工種的不同操作工序也演變成了相對獨立的專業化的職業崗位。職業種類的多樣化與結構的複雜化,成為工業化國家的顯著特點。然而,在另一方面,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固有矛盾導致的經濟危機和社會問題使工人的就業擇業日趨困難,困而出現了職業指導的客觀要求。1907年,英國學者費齊來在蘇格蘭首都愛丁堡建立了本地勞動局,開展職業指導,並開設職業教育和訓練的夜校班,到1909年英國商務部建立了僱傭交流所,專門設立了青少年職業服務部,提供職業訓練和職業指導服務。一些社會工作者也組織起來給青年人進行職業指導服務。1908年,美國的弗蘭克?帕森斯教授(Frank parson)在波士頓建立了地方職業局,從事職業諮詢和職業指導活動,並在波士頓學校中設立了生涯指導所,溝通學校與用人部門的關係。本世紀20年代以後,在英、美兩國興起的職業指導運動很快在法國、德國、日本等許多國家建立和發展起來。

然而,各經濟發達國家的職業指導理論與實踐的成熟與完善是在本世紀50年代以後。新技術革命的興起,使得社會生產的技術基礎由機械化向自動化、信息化方向發展,1956年在美國曆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從事技術、管理和事務工作的白領工人數字超過藍領工人現象,信息產值佔國民生產總值的60%以上。在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國家,由於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和廣泛運用,職業的更新與流動加快。據統計,在1950----1966年的15年時間裏,大約有8000多種職業從西方勞動力市場上消失了,同時又出現6000多個新的職業工種,"經合組織"國家的職員平均每5年要更換一次工作。美國的職工平均每人一生職業流動12次,在16歲到65歲的美國人中,有36%處於"實際的"職業轉移或"期等中"的職業狀態。由此可見,現代職業結構隨着技術的不斷更新呈現出極強的智力性和流動性的特點。這一特徵使得現代職業教育和職業指導更加緊迫和重要。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職業指導的產生與發展是建立在一定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變化的基礎上的。從生產力的發展到產業結構的變化,從社會勞動體制結構到管理部門的職能更新,從企業用人到學校教育各個方面都必須具備與之相應的條件和配套體系。在我國,經濟體制轉軌所帶動的全面的社會變革對職業指導提出了要求並創造了一定的條件。具體而言,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職業指導是工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生產力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工業化進程日漸加快,社會的產業結構正發生着顯著的變化,即勞動力人口正在從第一、二產業向三、四產業轉變,服務業和信息業的興起,引起了社會就業結構的變化,從而導致職業結構的變化,客觀上出現了對職業指導的要求。

第二,從職業指導的產生來看,以市場為基礎配置人力資源的運行機制是職業指導產生和發展的內在動力。我國的市場經濟發育,使勞動力要素狀況開始影響就業競爭與聘用競爭,從而激勵就業者注重職業的選擇和崗位需要的變化並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術素質和市場應變能力,擴大自己的就業適應面而增加就業機會。因此,職業指導在個人生活歷程中的作用將日益明顯。

第三,社會科技化、信息化發展導致的職業更新與流動性增強,是開展職業指導的又一個推動力。職業更換與流動渠道是否暢通取決於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配套的就業、用工、培訓和工資制度等的完善。從80年代起,我國政府陸續在經濟體制改革中發佈了一系列的勞動就業制度、人事制度以及工資制度改革方案,旨在改變傳統計劃體制下由國家勞動部門統包統分的人事制度,如實行勞動合同制,建立國家公務員制,興建人才市場,擴大企業用人自主權,增強高校畢業生擇業自主權等,為實現個人擇業與崗位擇人的雙向選擇創造了一定的社會條件。

第四,教育的發展在職業指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工業發達國家裏,科學知識及其應用成為經濟和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支往,由於系統的科學知識在職業勞動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個人要適應職業勞動的需要必須藉助於系統地學校教育。面對着工業化生產條件下日益多樣和複雜的社會職業,學校教育開始發揮選擇、分配社會成員職業的作用。教育資歷的高低,可以影響個人不同的職業層次,學校與專業的選擇,可以規定個人職業選擇的範圍,正如日本學者所概述的那樣"現代學校作為實施廣義職業教育以及適應職業制度需要選拔人才的最有力的社會機構,發揮着它的功能"。在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國家都十分注重通過學校發揮職業指導教育的作用。

二、我國職業指導開展以來存在的問題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我國的教育體制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教育事業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九年義務教育開始有計劃分階段地實施,職業和技術教育得到了相當程度的發展,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招生和在校學生人數佔高中階段學生人數的比例均已超過50%,改革了中等教育結構單一化的局面,高等教育也初步形成了多種層次、多各形式、學科門類基本齊全的體系。但是,從傳統的計劃體制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教育體制和運行機制與市場經濟的發展仍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突出表現在通過市場調節教育結構與就業結構之間的關係、合理配置人力資源的要求方面,學校教育工作滯後於現實的需要。職業指導工作作為溝通社會經濟結構、就業結構、教育結構與職業結構的關鍵環節帶沒有在學校得到足夠的重視。雖然,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在一些中學、大學開始嘗試進行職業指導方面的工作,在對大、中學生職業指導的現狀調查中,大多數教師認為目前的職業指導流於形式,缺乏實效。總體上講,學校教育在這一方面的主要問題有:

1.學校教育與職業定向脱節,缺乏行之有效的職業觀念的教育。學校教育與生產實踐、勞動就業相脱離的現象仍然存在。只管學生培養,不管市場需求,只管畢業,不管學生去向的學校還很普遍。在普通中學,畢業生除了少數能升入高一級學校外,大量的畢業生沒有任何專業知識,勞動技能和就業準備。在高校,雖然成立了人才市場,就業諮詢指導、職業介紹等機構,但由於缺乏系統的、一體化的職業知識教育和正確的指導工作,學生缺乏關於社會分工及社會職業方面的知識,職業意識仍很淡薄,職業選擇帶有很大的盲目性。

2.學生獲取職業信息的渠道不暢通。據統計結果顯示,42.5%的學生將宣傳媒介作為他們獲取職業信息的主要渠道,家庭成員的影響、學校的職業指導分另列為獲取職業信息渠道的第二、三位。這説明,當前學校的職業指導工作還沒有完全到位,學校教育在幫助學生獲取職業信息、形成正確的擇業觀方面的主渠道作用還沒有真正發揮出來。

3.在已開展職業指導的學校中,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十分有限,由於缺乏專職指導人員和系統的職業指導課程,職業指導工作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如,大多數學生對職業指導缺乏正確的認識,有的誤認為中學的職業指導只是用來幫助那些要上職業學校的學生選擇學校和填報志願服務的,因而職業指導對那些準備上普通學校的學生沒有吸引力。在高校,職業指導工作基本上並在學生處和人事部門,它們在為大學生獲得社會職業需求信息,溝通學校與人才市場聯繫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機構設置、專職人員配備、各種心理測量及信息反饋的手段方面還很欠缺。

由於以上種種原因,學生在職業定位過程中,更多地是受到社會宣傳媒介對於某些行業的輿論引導,盲目地崇尚和嚮往一些"實惠"而"熱門"的職業或專業,如合資企業、金融管理、律師、醫生、商業服務等,並把它們作為自己的職業理想或選擇目標,不能恰當的處理個人理想、特長與社會需要的關係。這是現在學生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

三、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職業指導的發展與改革加強學校中的職業教育與職業指導是我國社會與經濟發展所必然要求,因此必須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首先,職業狀況的分析與預測,是建立在有效的勞動力市場信息體系基礎之上的,因此,加快學校、政府、社會市場相互作用的運行機制的轉換,推動全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的形成和發展,是學生就業制度改革的必要條件。與各種要素市場的發展相比,目前勞動力市場的發育相對滯後,這是因為勞動力市場的形成牽涉勞動用工制度、公務員制度、工資分配製度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還要相應地改革醫療保險制度、退休保險制度、失業保險制度、住房制度,否則就無法實現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同時,要制定勞動法等一系列法規,建立打破地區封鎖的職業信息、職業介紹機構、勞動仲裁機構等。只有建立起相應的制度、機構,實行了相應的法規,勞動力市場才有可能實際運作起來,也只有勞動力市場正常而健全地運作起來,學生才能進入市場公平公正地競爭就業。在這種條件下,市場供求信息才可能通過學生求職和錄用的實際及趨勢反映到學校。

其次,學校必須從實際出發,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地開展職業指導活動。學校教育作為一種專門的社會機構,有明確的目的,能夠按照社會整體發展的要求,有選擇地傳遞價值觀念和職業知識,是對學生進行職業理想、職業意識和職業行為教育的重要場所,在現階段,學校管理者應當將職業指導工作納入系統的教學計劃中,在現有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強化學校教育的職業指導功能。如開設職業指導課,系統他講授關於社會職業和學生個性特點的基本知識,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職業觀,掌握選擇專業與職業的能力;開展職業諮詢活動,為學生提供個別化、具體化的指導與幫助。根據職業指導工作的具體目標和任務,有針對性地開設職業指導課程。1994年,蘇格蘭中學將"個人與社會發展"作為必修課程開設,其中,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是這一課的主要內容之一,它包括髮展個人的職業意識、社會責任感,發展學生職業選擇和決策的技能,發展一種順利地從學校到社會轉變的技能等方面的內容。這些是值得我國大中學校職業指導教育借鑑的。

第三,加快專職職業指導教師隊伍的建設是搞好職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條件。從工業發達國家的職業指導實踐來看,從事職業指導與培訓工作的人員,大都接受過廣泛的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以及人力資源管理學科知識的培訓,並且是在比較成熟的理論指導下開展工作的。如特性與因素匹配理論、人格與生涯匹配理論、發展理論、計算機系統指導理論、行為理論等,在這些理論影響下形成的各具特色的職業指導模式對於我們正在啟步的職業指導工作是有一定的借鑑意義的。目前我國各學校缺乏專職的職業指導教師,有關工作人員對職業指導的理論和實踐還缺乏比較系統的瞭解,缺乏有效的評價學生心理特點的方法,難以成為學生職業教育的主要指導者。因此,要提高職業指導工作的質量,必須加強專職教師隊伍建設。

總之,職業指導工作是一項全面系統的社會化工程。學校除了在枝內開發相對獨立的職業指導活動領域以外,還應當加強與社會、企業界、人事管理部門的聯繫,及時瞭解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以及各種職業門類和專業對學生知識、能力的要求,從實際出發,運用科學的、現代化的手段收集、處理社會信息,提高職業信息的可靠性和針對性,使職業指導工作規範化、科學化。

標籤:職業指導 我國